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例(3篇)
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课程改革
自2004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许多地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到,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实际问题。
一、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向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应遵循以下方向:
(1)育课程与一般文化课程不同,它是以户外空间作为教学的主导环境,可供师生开展的活动内容很多,不受教室的局限,所以趣味性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首要需求。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才会投入充足的精力,主动配合教师的讲解,否则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应注重增强课堂生动性,增加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特点的运动项目,既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帮助学生转换学习思维。
(2)互动性。高中体育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完成教师的训练要求,而互动性则强调师生之间更深入的沟通交流,以及师生更默契的配合,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所以教学模式的创新应以授课内容的多元化为趋势,设立一系列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增进学习动力。
(3)文化性。高中体育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因为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体育课程的教学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教师应借助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体育运动的参与中增强自身的修养,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而且高中生即将步入成人阶段,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领会和认知、对运动项目的热爱和练习也是陶冶身心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1)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活跃因素,他们既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也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还是课程改革状况的反馈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如果教师对改革的内涵和趋势不甚了解并缺乏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决定了他们无论是对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还是在实际的教课过程中对课程的把握与传授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无形中降低了课程改革的成效;作为课程改革的直接推动者,若是所拟课程的理论操作方法与现实不符或与现实脱节,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是教师缺乏校本课程设计的能力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由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在学术钻研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地实际近况进行,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根本上变得希望渺茫,而这些问题恰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问题
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教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学与练。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体育情感,体验运动乐趣问题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①重育体,轻育心。②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需要。③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育是社会行为,学生有兴趣得学,没有兴趣也得学。④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三、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措施
(1)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具有一颗无私的心,只要走上讲台,你所面对的所有学生都是你的教育对象,都是等待你培养的未来人才,不管学生的体育基础如何,也不管学生的体育成绩高低,教师都要坚持平等对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做到这一点的教师,会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高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都进入了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世界是非常多元化的,学生内心渴望得到来自教师与同学的关注,有时也会以一种另类或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与教育教学常规背离,作为教师,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正确对待一些来自于学生的插曲。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发挥激励性原则,充分激发学生身体潜能,提高体育教学成效。这一点对于在体育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学生因为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对体育学习存在畏惧情绪或丧失信心,就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增强成功感,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挑选几个方面的典型,力争使班级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比较接近自己基础与能力的典型,缩短与相对优秀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和权利,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产生愉快的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感受,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体育学习和活动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肖明善,袁世龙.内蒙古体育科技[J].2007(4)
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程和教材观念
在不少教师观念中,尚未改变课程观,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因此它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能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它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必须由教材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向教材开发和创造的过程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引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动动脑.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篇3
关键词:体育课程;基本理念;领域目标
一、体育课程基本理念的转变
为使我国未来的体育课程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确立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应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四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改革之前体育课程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能力提高。如今的课改理念可以看出以学科为中心的论调已转移,新课改的四项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有效的体育教育课程的学习,务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更全面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体育课程由三项基本任务转变为五个领域目标
21世纪的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领域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长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体育工作者来说,当然也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思想冲击的根源除了来自教育理念以外,还有教育目标的改变。
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被我国体育教师中广为熟悉: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等三项。然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项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这个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后者更加明确了在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还要使非智力因素上有所发展。比如,情感、意志、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当然,五项领域目标中关于社会适应这个能力,是针对我国青少年“高分低能”这一现状提出的对策。它的含义包括两条主线:健康主线和运动主线,把运动主线作为载体,健康主线作为灵魂,从而进一步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五项领域目标更为适合我国的国情、更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今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只关注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通过掌握合理的锻炼方法来增进他们自身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总之,只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确确实实为学生的健康考虑,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健康状况堪忧”的帽子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被摘除。
三、课程模式构建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改变了高度统一、全国一刀切的管理体制,课程模式的多元化构建也必然随即到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实施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实际上实施的是分步到位的方法。在实施原教学大纲之前,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完全由大纲作出严密的规定,对教师而言谈不上对课程模式的设计。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有了很大的自,特别是在确定教学内容上,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改造、创新教材。新课改之前,教学内容由上级规定,不少教师采用“快乐教育”“情景教育”等模式时,还算得心应手。新课改下,教学内容要由教师构建,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极为重大,要设计好课程模式,然后解决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的三级管理体制做到分步到位,使教师不仅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了发挥。
体育课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历经百年沧桑,走过了一条随社会发展变化而跌宕起伏的坎坷道路。而今,21世纪的使命给体育带来了崭新的春天,政策的保障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排除误导,领导的重视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把握正确的方向,师生的共同参与、各地各校的创新开拓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树立强大的信心。我们面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变得艰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提高自身觉悟;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进行有特色的教学;在体育设施、条件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下,除了要和学校交流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开发、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我们坚信,在新时期下体育新课程必能披荆斩棘,突破旧的教育教学思想的重围,掀开体育课程改革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范例(3篇)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范文[关键词]信阳水稻病虫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1-0077-011施药防治技术1.1对症下药,药物、水的比例适当,选择..
-
体育教学视导总结范例(3篇)
体育教学视导总结范文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拥挤、设施陈旧、器材不足等客观上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推进体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障碍..
-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例(3篇)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篇1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已成为体育教师工作的重点。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确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篇1论文关键词:感悟;实证;研究证据;管理艺术;管理科学《中道管理》研究了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在详细剖析人性及西方x理论、y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大学之道,提出管..
-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范文【关键词】研究生;党建;先进性【作者简介】尹健龙,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
-
中医临床专业知识范例(3篇)
中医临床专业知识范文篇1临床轮转培训是专业型研究生和住院医师(以下统称住院医师)的必经阶段,将为其今后医务工作生涯奠定重要基础。这一时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专..
-
企业资金融资计划范例(3篇)
企业资金融资计划范文篇1论文提要:本文介绍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几个典型类别,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这些融资制度的特点及缺陷。在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中,一些国..
-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例(3篇)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篇1“气一元论”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奠定了中医学的物质基础。本文试图从中医学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等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