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的意义范例(3篇)
视觉艺术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数字插画
近30年来,随着数字娱乐产业的成熟与发展,游戏、影视概念艺术设计师极其作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数字插画师营造引人入胜的场景和风格各异的角色,通过游戏、电影、电子读物等娱乐产品深刻影响大众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衍生出各种流行文化现象,“设定”已成为这个时代视觉文化产品最核心的价值。回顾历史,每一个时代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背后,都伴随人类价值取向变化和思想观念的革新,正如我们可以追溯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发展阶段背后的时代精神内核,当我们审视全世界范围内数字插画创作繁荣的现象时,如何理解这一潮流背后的文化根基?对于数字插画在商业和文化上的成功,推动其发展的精神原力究竟为何?任何艺术现象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从历史的角度看,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视觉艺术共同塑造了今天数字插画的基本形态。
1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数字插画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大致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思想影响到之后的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晚期,商品生产极度泛滥下人类社会的种种精神状态。就艺术领域而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美术创作观念的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价值多元化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所述“后现代视域下,中心化的文化与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非中心化成为主要趋势,总体性被局部决定化所代替,价值也必然呈现相对主义面貌”。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鼓励价值多元,鼓励创作形式的多样化,拼贴、嫁接、戏谑成为常用的创作手段,“蒸汽朋克”“太空歌剧”“哥特文化”等当代流行文化中的艺术风格就带有鲜明的剪切和嫁接特征。
1.2文本空心化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放弃文化理想的精神超越,如巴尔特(Rolandbarthes1915~1980年)认为:“文本之外,别无一物”,艺术只是一种文本,文本背后没有任何终极神旨和崇高追求。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普遍放弃意指与表征的价值表达,注重文本本身的价值,这种价值更倾向于商业价值,如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1987年)在《从A到B再返回,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所述,“善于经营商业是最美的一种艺术-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好的商业是最好的艺术。”
1.3审美泛化
流行文化与纯艺术之间的边界在后现代社会趋于模糊,艺术审美与对商品的崇拜高度融合,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R.Jameson)认为,在后现代社会,随着商品侵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文化在被商品化同时,也被取消了它以往作为高雅文化对世俗文化的优美感的生产已经完全被吸纳到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
2视觉艺术之于数字插画
视觉艺术,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应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以物质材料为手段的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本文讨论的视觉艺术,特指在经历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冲刷之后,与装置、行为等“观念性”艺术分道扬镳的各类大众艺术,例如街头涂鸦、动漫艺术、时尚设计等,它们共同构成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中最活跃的艺术形式。当代视觉艺术上承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下接20世纪80年代的“新绘画”运动,糅合了当代科技、工艺美术以及绘画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是艺术与商业、艺术与科技、绘画与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结合,自新世纪初以来,伴随数字艺术家(概念设计师)这个群体的成长,影响力逐渐扩大,是当代创意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如前文所述,当代视觉艺术观念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素材和视觉风格多元化,国内的数字插画师作品,既有唯美宁谧的风格的画家如刘远、莫娜等人,带有“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阿尔丰斯•穆夏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等人某些视觉风格;也有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融入当代插画创作的画家,如吴洋、张旺等,善于利用古典形象符号完成当代的视觉解构,将古典绘画意趣与ACG文化共冶一炉。由于摈弃了语义表达,数字插画更追求视觉效果表现,观众的审美体验发生变化,个人审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数字插画审美过程中不占主要因素,更倾向于引导观众走向审美体验的疏离,热衷于营造视觉奇观。这也寓示着当代流行文化中经典欣赏习惯的消亡和快餐式审美方式的兴起。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中的数字插画形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创作观念上追求外在视觉元素的表达,创作手段呈现零散性、拼贴性、解构化。如数字插画师在创作中对古典主义绘画技法和视觉语言的借鉴,对中外传统纹饰和民族风格的吸收,却意在创造一个与古典文化精神毫不相干的新的视觉符号。第二,传播上的特点:数字插画的传播,很少体现出传统绘画中画家与作品那样的关联性,画家的知名度对画作的艺术价值影响有限,数字插画在伴随产品的传播中实现其审美价值,跨平台、饱和传播成为作品与欣赏者建立联系的方式,由于模糊了原创者这个概念,数字插画在传播过程中极易被盗版、借用或再创作,由此产生一系列版权纠纷和著作权纠纷等问题。第三,对视觉奇观的极致追求,推动了数字视觉艺术创作对人类一切审美图式营养的吸收,这种基于图像消费为动力的创作动机,也的确正在推动数字插画创作从商品走向真正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形式。
3总结,作为文化现象的数字插画
到目前为止,数字插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都是依附性的,这种依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插画作为一种工具性绘画,其价值往往依附于服务对象,一定程度上功能性大于艺术性。第二,文化内核的依附性,依附于西方商业流行文化,创作主题和风格高度套路化,全球创作主题的高度雷同。第三,依附于商业社会和数字娱乐产业的土壤,文化的原生能力和动力不足,限制了当前数字插画师艺术潜力的发挥和个人艺术修养的提高。数字插画诞生且成长于20世纪,其文化价值在这个视觉爆炸的时代,仍处于探索中。如同电影之于20世纪,从杂耍走向“第七艺术”电影的艺术风格需要电影工作者在探索与实践中发掘与完善,以历史的尺度来丈量当今的数字插画热潮,我们有理由对其文化艺术潜力保持乐观与信心。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美).数字化生存[M].胡冰,范海燕,译.三亚:海南出版社,2002.
视觉艺术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视觉应用;因素;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各项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正日益增多,而艺术设计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艺术设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笔者将从视觉应用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浅谈,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视觉是人用来看的艺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因此,绘画、雕塑、服装设计、摄影、动漫都是传统的视觉类艺术的应用,它们对人类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艺术设计中的很多构想和体现都要通过视觉作为媒介得到体现,可以说,视觉就是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人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艺术设计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与含义。总之,视觉自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会帮助人们提高理解和感受艺术的真谛和内涵,最直观地去欣赏艺术中的美。
视觉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几乎说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可以说就是“无意识地使用”。但是,视觉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还需要注意到一些问题。
第一,眼睛接受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的这种能力受到这些整体单位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性的影响,还会受到这些整体单位之间的相关位置的影响。
眼睛在接受了太多不相关单位时,就会出现简化性的处理,为的是易于眼睛在视觉上具有整体性,否则,眼睛所接受的这些形象就会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是混乱状态,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或是难以被眼睛进行接受,从而厌倦这些视觉形象。如果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采用了这种无法识别或是让眼睛研厌倦的视觉设计方法,那么,这种艺术设计作品的效果就是失败的,换言之,艺术设计作品没有起到应有的“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视觉应用必须注意减少使用与添加太多无关的互相抵触或是冲突的多余的东西,否则就会形象到所设计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对于一些设计大师的艺术设计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简洁、不过于复杂,为的就是使观赏者体会到这些作品所表达出的“美和含义”,从而“一目了然”。
第二,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应用还需要注设计中的大小和形状的问题。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不是简单的将一些图片、文字、插图等设计元素罗列在一起,他们必须根据所要取得的艺术效果以及人眼所接受的大小和形状的因素进行合理排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将几个不相关的物体或是图形排列成直线的形式,来让我们的视觉感受为一体,从而使这些原来并不相干的视觉形象自然而然地关联起来,最终达到设计作品中的含义,即:整体性。由于艺术设计作品具有视觉导向性,因此,视觉效果的应用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具有最为直观、基础的作用。艺术设计中所使用的视觉效果来需要充分考虑大小等。例如,设计师们的设计形象是一个大型的建筑,那么,他们就要考虑到这个建筑在视觉上应该给观察者什么样的效果?由于人眼的接受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们必须要将这个庞大的建筑物的焦点呈现给观察者。那么,整个建筑物的核心问题就是让观察者在每个角度所观察到的都是有焦点性之美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三,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应用还需要运用多种对比来体现视觉效果。
艺术设计中有很多都是一种精简元素的过程,其目的是以最简洁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从运动学和物理学角度来说,太多力的方向的存在会使眼睛无法分辨什么是主要的形象或是信息,这就削弱的艺术设计的作用和目的。那么,设计师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就需要充分了解各种相关视觉知识,将视觉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和最大。具体来说,我们在进行艺术作品设计时可以运用“凸”与“凹”、“显”与“隐”、“明”与“暗”、“张”与“弛”等之间的对比性与冲突性来体现出艺术设计作品中的重点或是层次感等效果。但是,这些相对的力量之间的比较或是对立,并不等于矛盾和冲突等,相反,这就是通过视觉来使人或是观赏者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视觉效果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数量、不同的位置、甚至是不同的运动状态来进行体现和表现,从而凸显艺术设计作品的核心和内涵。
第四,视觉在艺术设计中还包含对视觉文化的体现。
不同文化背景中对于视觉设计中所运用的元素会产生一些分歧或是涵义上的巨大差异。以颜色为例,这是视觉在艺术设计中最长运用的元素之一。如果设计师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其艺术设计作品欣赏者的文化背景,那么他的设计理念或是思想很可能会受到误解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例如,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喜庆或是幸运的象征,在进行艺术设计中,红色的使用总会在视觉上给予观察者或是欣赏者一种愉悦的感受。但是,如果这个所设计的艺术作品被应用到西方国家,那么,设计师的这个作品就可能会引起观赏者的一些负面情绪,因为,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对于红色的含义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是有很大差异的。当然,这还是比较浅层的问题,关于此类问题还应包括更广泛、更加深入、更加复杂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对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刻理解。总之,诸如各种颜色所引起的情感反应是要同时考虑文化背景和不同时代等因素的,它们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或是差异巨大的,甚至会产生一些敏感性的问题。
总之,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应用是一种传达所设计作品的非“语言”性重要因素,它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各种语言性因素是一样的,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或是规律,并且必须要考虑到很多其它的因素才能很好地为我们所使用和利用,从而产生我们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和象征性体现。通过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艺术作品中的含义和特定信息,必须要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所表达出的非“语言”性因素,提高欣赏者对于其中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译者:滕守尧,朱疆源.《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视觉艺术的意义范文
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及文化特色,在日益消解化的后现代社会中渐趋被处于中心地区的文化所同化,民族内部独特的生态艺术特色与模式被破坏,种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而且由于物质生产力水平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化因素不得不中断民间艺术的创造,生态种群日益缩减。民间艺术的持有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许多技术都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境地,由于年轻人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不足,且在审美观、生活需求方面也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因而导致部分民间艺术无法作为活态视觉表征出现在新媒体时代。
2新媒体时代下对民间艺术的视觉传播形式的完善探寻
(1)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与视觉本真性的双重表征。保守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使民间艺术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则是消费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于中国民间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许多人为了振兴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产业化,实现学校大规模教学,开办教学班等,但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一对一讲解,更是改变了在身心相授过程中被传承人情感的投入,使大规模教学下的学徒在作品的制作中总是追求技术的高超,却少了对作品人文属性的感知。因此,要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与本真性的双重表征,在活态传承中,被传承人应多加入一些作品创作理念的情感讲解,使技艺的传授与文化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传承人需要理解作品中孕育的生命意识、人文主义精神及自然生态观等文化潜能,使民间艺术的精髓得以最大限度地传承。
(2)深入开发新媒体技术下民间艺术的能指,挖掘受众审美口味。视觉表征以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二分模式作为理论基础,视觉表征包含着能指与所指,能指就是反映事物图像的具体形式,所指就是事物的概念。为了迎合受众审美口味,挖掘他们的视觉需求,就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尽可能多且优质的民间艺术的能指,在这些多样化图像的呈现中,完成民间艺术的大众传播。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网页皮肤、表情、输入法均可以加入民间艺术元素,实现淳厚质朴、尽善尽美的设计风格;如当今受大众喜爱的微电影,以爱情题材为主,可以在其中加入表现多子多福形象的动植物,表现中国传统爱情意蕴的蝴蝶、白狐或是表现长寿富贵的寿桃、牡丹等,注重人文关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意味。
(3)视觉图像作品与现实文化应保持最大限度地意义关联。商业文化的过分渗入对民间艺术造成了一定程度地消解,要改变这种盲目物质的消费观念,就要从民间艺术视觉图像作品入手,从内容上严格控制作品的市场流入,从根源改变民间艺术作品质量差的局面,做到与现实文化应保持最大限度地意义关联。首先,作品题材的选择应该贴近现实,反映当今社会人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及心理特征。其次,内容的设计要有意义,不要把无任何意义的图像展现出来,这是由于快节奏的视觉阅读状态,受众应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最有意义的信息,这才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
(4)大力加强民间艺术视觉传播的立法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现如今,针对保护民间艺术活态视觉表征的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望出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也已经进入了第6稿,在草案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以分级保护管理为原则,实行以行政保护为主、以民事保护为辅的保护措施,但是法律规定还不够具体,在活态传承与活态视觉表征方面没有给予细致的保护措施以及违反措施的法律后果,欠缺可操作性。我国应该在立法上加强民间艺术活态视觉表征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法对于民间美术的保护力度及措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民间美术进行规制。
3结束语
-
电磁感应的优点范例(3篇)
电磁感应的优点范文关键词:高斯计;磁感应强度;霍尔效应1设计原理传统的高斯计采用仪表放大器电路放大霍尔效应产生的感应电压,指针显示或者经过模数转换后通过LED或者液晶显示..
-
电磁感应习题范例(3篇)
电磁感应习题范文关键词: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教学1引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实验室实现了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启迪作用。因此,实验教学历来都是各高校非常..
-
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范文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进入21世纪,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关键,成为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管理体制是否合..
-
文化与设计的关系范例(3篇)
文化与设计的关系范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艺术设计;生产关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艺术设计在我国的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比欧洲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早很多..
-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人才;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王业社(1974-),男,湖南武冈人,邵阳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王放银(1965-),男,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教学质量..
-
铁路工程原位测试规范范例(3篇)
铁路工程原位测试规范范文关键词:铁路路基;施工要求;施工质量铁路的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路基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路面的使用品质,也涉及到以后修..
-
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范例(3篇
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范文一、营造氛围,促进成长制度巩固团队建设方向。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幼儿教师发展的沃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
-
预防医学课题研究成果范例(3篇)
预防医学课题研究成果范文[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留学生教育;预防医学;实验教学随着教育国际化,大理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日趋增加,留学生教育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