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2-24

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范文

关键词:甲醛;同化途径;异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70-3

0前言

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粘合剂成分,广泛应用于化工业与制造业。由于甲醛对蛋白质与核酸的非特异性损伤,使其对生物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1]。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去除甲醛的各类研究报道,其中用微生物法吸收降解甲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3,4]。甲醛在微生物中的代谢途径,主要分为同化作用途径和异化作用途径两大类[5]。同化作用包括丝氨酸途径和核酮糖单磷酸途径(RuMP)。丝氨酸途径是将甲醛的碳分子转移到四氢叶酸上形成亚甲基四氢叶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丝氨酸。同化的另一条途径―RuMP途径开始于甲醛和5-磷酸核酮糖(RuMP)的缩合反应,最终生成磷酸二氢丙酮(DHAP)。甲醛的异化作用一般指甲醛的氧化途径。最简单的甲醛氧化途径为通过甲醛脱氢酶将甲醛转化为甲酸,而后反应生成CO2和水。另一种甲醛氧化途径为环化氧化途径,甲醛与C5受体分子结合形成C6化合物进入代谢循环。对甲醛在微生物中的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的了解,将更有利于微生物法去除甲醛的研究。本文将对甲醛在微生物中的同化、异化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甲醛代谢的同化途径

目前,发现有甲醛代谢能力的主要为甲基营养型细菌,也有一些真菌和非甲基营养菌。在甲基营养型细菌中同时存在着甲醛同化作途径和异化作用途径,这两种途径发挥作用都有利于甲醛的脱毒。甲醛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同化作用主要包括丝氨酸途径和RuMP途径。甲醛的同化作用是C1化合物和多碳化合物之间的羟基化反应,最终产生C3化合物。

1.1丝氨酸循环

丝氨酸循环开始于亚甲基四氢叶酸的羟基化反应及甘氨酸合成丝氨酸的反应。这个C3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又经羧酸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分解生成2个C2化合物,而后转换成甘氨酸,从而完成了整个循环过程。参与丝氨酸循环的特异性酶类主要有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羟基丙酮酸还原酶、甘油酸激酶、PEP羧化酶、苹果酸激酶和丝氨酸-乙醛酸氨基转移酶。在MethylobacteriumextorquensAM1[6]和Hyphomicrobiummethylovorum[7]中能克隆到编码上述这些酶类的大部分基因。大多数PEP羧化酶只有在乙酰CoA的参与下才能起催化作用,而C1代谢中的特异性PEP羧化酶为不依赖乙酰CoA型的酶,编码此两种同工酶的基因只有30%左右的重复序列。由丝氨酸途径产生的C3化合物中,有两个C来自甲醛,另一个来自于CO2。

图1丝氨酸循环途径

Fig1Theserinecycleforfomaldehydeassimilation

(Serinetranshydroxymethylase: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Hydroxypyruvaatereductase:羟基丙酮酸还原酶,Glyceratekinase:甘油酸激酶,PEPCarboxylase:PEP羧化酶,Malatethiokinase苹果酸激酶,Serine-glyoxylateaminotransferase:丝氨酸-乙醛酸氨基转移酶)

1.2核酮糖单磷酸途径(RuMP)途径

同化作用的另一条途径――RuMP途径开始于甲醛的同化作用,包括两个RuMP途径独特的反应:甲醛和5-磷酸核酮糖(RuMP)缩合产生6-磷酸己酮糖(Hu6P)及Hu6P的异构化,产生6-磷酸果糖(F6P),这两个反应分别被磷酸已酮糖合成酶(HPS)和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HI)催化[8]。HPS和PHI是此途径的关键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专性甲级营养型细菌如Methylomonosantinafaciens77a中[9],HPS和PHI为组成型表达,而在非甲基营养细菌B.cepaciaTM1中的HPS/PHI可被来源于生长底物降解产生的甲醛诱导[10]。编码这两个关键酶的基因,与许多细菌及古细菌中的某些基因片段有很高的同源性。古细菌通过RuMP途径代谢甲醛,同时也需要HPS和PHI这两个关键酶的参与。对P.borikoshiiOT3的HPS和PHI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RuMP途径是非甲基营养菌中的甲醛代谢核心途径,对生物的甲醛脱毒起关键作用。

图2核酮糖单磷酸(RuMP)途径

Fig2Theribulosemonophosphate(RuMP)cycleforformaldehydeassimilation

(Hexulosephosphatesynthase:磷酸已酮糖合成酶,Phosphohexuloseisomerase: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2甲醛代谢的异化途径

最简单的甲醛氧化途径为通过甲醛脱氢酶将甲醛转化为甲酸[11,12]。已有大量的NAD依赖型甲醛脱氢酶在微生物中发现。微生物的甲醛异化途径又可分为环化氧化途径和非环化氧化途径两大类。

2.1谷胱甘肽(GSH)依赖型异化途径

在大多数的甲基营养革兰氏阴性菌中,谷胱甘肽依赖性酶类参与了甲醛的异化作用[13]。主要有两种酶,NAD-GSH依赖型脱氢酶催化反应产生甲酰-谷胱甘肽的衍生物。另一种酶为水解酶,能催化反应产生谷胱甘肽和甲酸。通过对编码此种酶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和各种有机体中参与甲醛解毒作用的基因相似。在酵母菌Candidaboidonii中发现的甲醛脱氢酶也需要谷胱甘肽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14]。

图3谷胱甘肽依赖型甲醛脱氢酶异化途径

Fig3LinearpathwaysofGlutathione-linkedFaDHforforemaldehydeoxidation

(Glutathione-linkedFaDH:谷胱甘肽-依赖型甲醛脱氢酶)

2.2叶酸-依赖型异化途径

与叶酸相关联的甲醛异化途径主要有两条[15],一条为四氢叶酸(H4F)氧化途径,与大多数有机体中的C1途径相似,能将亚甲基四氢叶酸氧化成甲醛和H4F。这一途径被认为是通过丝氨酸循环氧化进行甲醛同化作用的甲基营养菌重主要的甲醛异化途径。在一些菌株中,这一途径则是次要的甲醛异化途径。另外,亚甲基H4F脱氢酶在细菌中并不常见。

另一条主要的异化途径为四氢甲烷蝶呤(H4MPT)途径,与古细菌中的产甲烷菌里发现的CO2还原途径相似。这条途径包含一个古细菌特异性辅因子-四氢化亚甲基蝶呤(H4MPT),同时酶的编码基因与特异性古细菌的相似。因此,推测此基因可能从古细菌中横向转移过来。在此类代谢途径中,有两种类似的酶参与了氧化亚甲基H4MPT形成甲川H4MPT,一种酶与NAD关联,另一种与NADP关联。NAD依赖性酶为H4MPT途径的特异性酶,而NADP依赖性酶能参与H4MPT和H4F两种途径。此途径中最后的氧化过程仍然未知。

图4叶酸依赖型甲醛异化途径

Fig4LinearpathwaysofFolate-linkedFaDHforforemaldehydeoxidation

(MerhyleneH4MPTdehydrogenase:亚甲基H4MPT脱氢酶,MerhyleneH4Fdehydrogenase:亚甲基H4F脱氢酶)

2.3甲醛环化氧化途径

另一种甲醛氧化途径为环化氧化,甲醛与C5受体分子结合形成C6化合物进入代谢循环。此途径中,除了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外,其他的酶类均参与核酮糖单磷酸循环的甲醛同化作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能同时利用NADP和NAD,其是否参与核酮糖单磷酸循环,根据菌体的差异性而定。目前发现的两种不同的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中,一种酶能同时利用NADP和NAD,而另一种酶只能利用NAD。推测这两种同工酶是调节环化途径后的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的分支点。

图5甲醛环化氧化途径

Fig5Cyclicpathwayofformaldehydeoxidation

(6-Posphogluconate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本实验室分离获得了一株高活性高耐受的甲醛降解菌株,通过对其甲醛代谢途径的分析,研究其高效降解甲醛的机理,从而构建更高甲醛耐受活性和降解效率的工程菌,为微生物甲醛降解的应用奠定基础。

3结论与展望

甲醛作为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微生物法去除甲醛具有低成本,效率高等特点,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微生物甲醛代谢主要包括同化途径和异化途径。许多微生物都具有甲醛脱毒作用,不少微生物同时具有甲醛同化及异化代谢途径。对甲醛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可以构建高耐受高活性的甲醛工程菌,为微生物的甲醛降解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仙平,郝金鹏,沈恒根.国内居室的甲醛污染及防治措施[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7,26(3):28.

[2]ShimizuTaeko,MatsuiKeiko,KitayamaIchiro,etal.Developmentofaldehyde

capturematerialtocabinairfilter[J].MatsudaGiho,2000,18(1):104-111.

[3]OscarJ.Prado,MariaC.Veiga.Biofiltrationofwastegasescontainingamixture

offormaldehydeandmethanol[J].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04(65):

235-242.

[4]S.V.W.B.Oliveira,E.M.Moraes.Formaldehydedegradationinananaerobicpacked-bedbioreactor[J].WaterResearch,2004(38):1685-1694.

[5]HiroyaYurimoto,NobuoKato.Assimilation,Dissimilation,andDetoxificationof

Formaldehyde,aCentralMetabolicIntermediateofMethylotrophicMetabolism[J].TheChemicalRecord,2005(5):367-375.

[6]Chistoserdova,L.,M.E.Lidstrom.MolecularandmutationalanalysisofaDNAregionseparatingtwomethylotrophygeneclustersinMethylobacteriumextorquensAM1[J].Microbiology.1997.143:1729-1736.

[7]Tanaka,Y.,T.Yoshida,K.Watanabe.Characterization,genecloningandexpressionofisocitratelyaseinvolvedintheassimilationofone-carboncompoundsinHyphomicrobiummethylovorumGM2.Eur.J.Biochem.1997,249:820-825.

[8]KatoN,YurimotoH,ThauerRK.Thephysiologicalroleoftheribulosemonophosphatepathwayinbacteriaandarchaea[J].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6,70(1):10-21.

[9]SakaiY,MitsuiR,Katayamaanizationofthegenesinvolvedintheribulosemonophosphatepathwayinanobligatemethylotrophicbacterium,Methylomonasaminofaciens77a[J].FEMSMicrobiolLett,1999,176(1):125-130.

[10]MitsuiR,KusanoY,YurimotoH.Formaldehydefixationcontributestodetoxificationforgrowthofanonmethylotroph,BurkholderiacepaciaTM1,onvanillicacid[J].ApplEnvironMiCROBIOL,2003,69(10):6128-6132.

[11]MolecularBasisofFormaldehydeDetoxification.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2006(20):14514-14522

[12]ChadM.Thompsona,RebeccaCeder.Formaldehydedehydrogenase-BeyondphaseImetabolism[J],ToxicologyLetters,2010(193):1-3.

[13]Barber,R.D.,andT.J.Donohue.Functionofaglutathione-dependentformaldehydedehydrogenaseinRhodobactersphaeroidesformaldehydeoxidationandAssimilation[J].Biochemistry.1998,37:530537.

[14]Chih-YuHuang,Chuian-FuKen.Anenzymepossessingbothglutathione-dependentformaldehydedehydrogenaseandS-nitrosoglutathionereductasefromAntrodiacamphorata[J],FoodChemistry,2009(112):795-802.

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范文篇2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物质以及精神两个层面的系统化建设工程,在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当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1)在企业快速发展中被员工及领导广泛接受的安全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意识;(2)企业内部具备的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安全行为;(3)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心理因素以及安全审美观等等。结合当前煤矿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得出的安全文化宣传以及建设体系,具体包括安全物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观念与行为等等。在煤矿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中,包括生产环境、科技成果、应急预案、隐患防控以及信息预警等多项内容;安全管理制度中则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评价指导以及监督监管等多项指标;而在安全观念层面,则包括科学信念、行为规范、安全培训、隐患治理以及宣传教育等多个环节。基于上述的安全生产各要素,涵盖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当然,其中涉及到的各项基本要素,也使得安全文化宣传得以发展。在上述各个层面涵盖因素确定之后,制定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途径与方法。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基础,丰富安全文化活动是核心。在这两者协同作用下,探索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1.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1艺术性。文化教育工作在煤矿企业内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要充分的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作用,则需要满足艺术性目标。艺术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宣传的内容方面,让“安全”能够映入职工眼帘。增强煤矿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标语、横幅以及展示板等宣传方式必不可少。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内部工作区、生活区、井下巷道区等设置安全生产标语以及事故警示牌等等。同时,为满足艺术性的目标,可对标语进行美化设计,运用POP书写形式、动画图片模式,实现安全警示标语与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增强安全宣传教育效果。

1.2生动性。生动性的基本指标,与艺术性存在明显差异,虽然目标一致,但这一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主要是让安全入职工之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生动性传播效果,让职工对安全生产重新认知。例如,在煤矿企业的内部,开展广播安全知识宣传专栏,固定时间进行广播。同时,可选取职工进行访谈,探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认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多种方式的充分结合,能够发挥出声音传播安全文化知识的实效,长此以往,潜移默化的影响职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与思想意识的提升。

1.3实效性。实效性原则,则是在视觉与听觉充分实现安全文化宣传基础之上的延伸。为满足实效性原则,使得安全文化深入职工之心。首先,针对不同的职工人群自身的特点,因人而异,讲究实效性效果,编制并印发《安全知识手册》。具有针对性的传播安全文化,做到效果最优化;其次,依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安全生产的不同时期,为确保适应性的基本要求,应该及时的调整安全文化宣传策略,掌握安全生产形势,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最后,结合安全演讲以及知识竞赛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模式,优化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实效性是指安全文化教育所能够发挥出的效果,结合以上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实效性。

2.丰富安全文化活动。

2.1宣传目的实在性。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实际,避免形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教育工作与教育内容应该满足扎实的要求,即准确掌握宣传目标,按照安全需求确定具体标准,满足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可以在煤矿企业内部缩短宣传周期,确保根据不同职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不同情况展开宣传教育,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同时,将宣传与教育工作两者相互融合,一步一步的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满足宣传目的实在性指标。

2.2宣传内容全面性。宣传内容的全面性原则,煤矿企业应该推行精细化管理,结合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岗位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规划与计划支持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性,则主要表现在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等环节,发挥出细节层面的优势作用,自基层逐层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进而将有形的文化宣传演变为无形宣传模式,做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宣传内容作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发挥实效性的关键,在开展宣传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对内容的筛选,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

2.3宣传形式多样性。宣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提供了多渠道、多途径。实现多种方式的协同与整合,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出安全宣传教育“新、活、快”的特点,发挥出其中的优势及作用。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探索出了多途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在保障宣传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多途径。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应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职工自救与互救的意识,提高职工应对突发生发事故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之上,依据宣传形式多样性所衍生出的效果,做到未雨绸缪,将安全生产事故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三、结语

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范文

一、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对培养艺术类职业性人才的需求

当前在各项经济生活中,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发展对科学技术等各领域进行着渗透和影响,文化艺术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绿色朝阳产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在新的时期也呈现了新的发展,得到了极大提高,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进一步提高,带动和创造了一些附属产业及价值。所以艺术类专业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用一种新的观念来看待艺术这一朝阳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途径和方式的更新与转变,通过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介相结合,未来艺术的发展将更迅猛,以更多元的形式综合发展,逐步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媒体、社会文化、医疗保健等领域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即便是艺术在形式上如何变化,艺术本原还是需要基于最基础的艺术理论来支撑,在支撑之上才能进行发展和变化。所以在此之上我们需要培养伴随着艺术产业而发展的专业型职业性艺术类人才。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就市场而言,培养现代社会专业型职业性艺术类人才是可行也是非常迫切的,这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艺术类专业提供了论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具备艺术类别里某一特定职业和艺术职业群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的专业人才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符合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专业与实际能力薄弱,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师资队伍缺乏双重性,就业观念偏狭等问题,同时在招生上因艺术类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和个人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学习吃力,老师教学吃力,致使毕业生质量不高,达不到一个艺术类从业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在新的时期,一方面要借鉴普通高教艺术类专业的良好经验,另一方面要努力摸索创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类人才,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理性思考和定位,转变观念,努力扭转“夹缝中求生存”的被动局面。

三、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构成要素分析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稳健发展和新兴社会艺术的蓬勃兴起之下,艺术教育开始全面迈入高等职业化的道路,伴随职业教育的兴起而发展。“职业”二字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教育的特殊属性,有非常丰富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以实践能力为基准的,面向市场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教育则是为与艺术相关的行业培养的各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也是非常贴切的。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即要把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的远见卓识联系起来加以把握,又要对教育主体的教育实践发生影响,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确定是对高职教育体系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对于艺术职业学院而言,教育理念要体现出社会现状、职业需求、以人为本以及发展空间的思想理念。结合社会现状。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比较紧密,而且更加直接,具有协同性。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开办要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其发展的标准和模式,合理地设置社会需求的专业方向,其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要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社会文化的先进性。迎合职业需求。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就要紧密结合相关于社会各领域和各层次对于艺术文化类的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设置其专业和专业的方向,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应用和第一线性,就要以动态的职业观来迎合社会对艺术文化类职业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职业教育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展的产物,旨在将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应用型、实用型教学的出发点,提升人的潜能,关照人的发展,特别在高职的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培养中,不能盲目地追求学生在该职业能力上的培养,而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上都要具有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色,以人为本,在强调基础职业技能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尊重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本身的一大基本特性,高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其发展程度和水平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教育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出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能只偏重本身的学历教育而忽视非学历教育,要树立为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的观念,将高职教育面向终身,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来发展。

(二)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即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第一位,就业是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可见高职教育是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并且具有最鲜明的职业技能性。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定位,以及与其它专业的区别,若在培养目标上认识不清,则会导致其在培养目标上的无针对性,而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职艺术类专业应该是为社会培养专门化的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艺术理论素养,具备教学、辅导等方面的能力,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并与基础教育相衔接,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高等艺术职业性人才,基础专业和实践能力强是它的主要特性,应该具有师范性、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师范性”是指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教育与本科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专门的艺术院校及本科类院校是培养在某一方面专业突出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专业要求高、精、尖。高职艺术类专业要求学生在专业上全面发展,在艺术类的岗位上其工作内容专业基础的方向和思路正确。“基础性”是指高职艺术类专业在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的同时,也作为今后再教育的基础,现阶段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是终身学习艺术的一个基础,要学会学习,学会传授,也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专业性”是指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能够适应艺术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当今环境下,也要适应社会艺术文化发展的新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和拓展。“实践性”是指要增强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基础,能胜任面向社会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需求,与社会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设置

对于教学工作而言,灵活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在于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高职教育需要根据各分科的分工和社会产业结构的需要,结合专业目录设置适合的学科门类。同时,专业设置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能体现和反映出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市场就业方向,专业的设置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顺应现代产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突出院校与区域,与所属行业所需求的特色型专业。就高职教育艺术专业而言,要考虑:(1)艺术类专业和艺术相关行业和区域的现实发展对所需要的音乐类人才相适应。(2)高职院校与艺术相关行业和区域上是否联系紧密,是否能根据市场、以及招生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该人才的需求来设置和调整艺术类的专业以及专业的方向,优化课程结构。(3)逐步提高现有的专业的办学条件和水平,把握艺术类行业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和变化,并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训场所。

(四)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课程编制所采取的计划方式以及所确定的基本框架。高职的课程模式都是由高职教育的目标、性质和功能来具体呈现和操作的,要实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吻合,课程模式的设立和建设十分重要,需要正确地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把握课程体系的目标,并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式。课程模式的核心是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方面,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说,课程模式的构建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1)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根据艺术类专业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基础的课程要体现出以应用为目的,专业的课程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艺术基础类的课程设置与其它人文、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实践和理论上要处理得当;要让各个课程之间进行合理的衔接,形成以艺术类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为要求的课程模式和体系。(2)在实践实训教学方面,要摸索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并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职业技能,如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最基础的各项表演,对于基础教育教学的把握,让职业综合能力与职业的素质进行结合,并将实践的教学体系和理论的教学体系互相渗透。(3)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要积极实行以实践为基准的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考试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艺术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探索适应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五)培养途径

培养途径是将教育的理念进行贯彻的中间环节,是对培养目标进行实现的过程,它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活动的途径。职业教育的培养途径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系列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基本途径、教学途径、非教学途径、综合途径是培养途径的主要内容。在高职艺术专业中最基本的途径是采用一般性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社会艺术实践,这也是普遍认同和采纳的培养途径的方式;最主要的培养途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属于教学途径;非教学途径是指学校的校园文化,包括第二课堂、校风、学风,对学生思想理念和素质,艺术个性的培养等产生的积极的影响;综合途径是高职教育所倡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六)培养制度

培养制度包括基本制度、组合制度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三大类。它有关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定、程序及其实施体系,是人才培养得以按规定实施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也是培养模式中最为活跃的一项内容。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对于人才培养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使人才培养的过程规范化、制度化。院校包括在管理机构、工作岗位、专业建设、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需要形成科学的制度化,为实现人才培养的正确实施提供保障。高职艺术类专业培养制度在学生基本培养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学工管理、主辅修制度的建立上要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特色,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

(七)培养评价

  • 下一篇:大禹治水的故事(收集11篇)
    上一篇:舞蹈工作总结(收集11篇)
    相关文章
    1. 小学生贫困申请书范例(3篇)

      小学生贫困申请书范文对于高中贫困生来说,写好一份贫困申请书真的很重要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助学金申请书,希望对你有帮助!助学金申请书1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高__班的..

      daniel 0 2024-12-24 16:07:12

    2. 森林防火注意事项范例(3篇)

      森林防火注意事项范文篇1(延安市桥北林业局,陕西延安727500)【摘要】本文分析了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对促进森林防火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应坚持的总体思路和基..

      daniel 0 2024-12-24 13:32:12

    3. 美学室内设计范例(3篇)

      美学室内设计范文篇1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审美环境艺术当代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

      daniel 0 2024-12-24 10:57:12

    4. 幼儿园篮球教案范例(3篇)

      幼儿园篮球教案范文圣诞节活动的策划方案1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感受圣诞节节日的气氛。2、通过分区的游园活动和亲子游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做为一学期学习..

      daniel 0 2024-12-24 08:22:12

    5. 社区文化需求范例(3篇)

      社区文化需求范文篇1文章在对社区艺术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以及其现状与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艺术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建立健全社区与高职艺术教育工作机制;整合资..

      daniel 0 2024-12-24 05:47:12

    6. 安全管理策划方案范例(3篇)

      安全管理策划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核电厂;核岛设备;设计;管理一、核岛设备设计管理策划核岛设备的设计管理过程中,与核电项目在实施时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其中包含采购设备、施..

      daniel 0 2024-12-24 03:21:17

    7. 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范例(3篇)

      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范文【关键词】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解决途径1.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1病虫害识别和诊断水平有待提高准确诊断蔬菜病虫害是科学防治的先决条件..

      daniel 0 2024-12-23 21:42:56

    8. 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范文篇1运城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粮、棉、果、菜、畜、水产六大产业蓬勃发展。小麦、蔬菜等产量均居山西省之首。近年来..

      daniel 0 2024-12-23 18: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