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2-23

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解决途径

1.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病虫害识别和诊断水平有待提高

准确诊断蔬菜病虫害是科学防治的先决条件。由于设施环境错综复杂,蔬菜不同品种和生育期的抗性千差万别,病菌生理小种变幻莫测,所以蔬菜病虫害症状也千形万状,同种病虫害在不同蔬菜品种、不同生育期或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迥然有异,而不同病虫害在某些时候也可能会表现出相似症状,给蔬菜病虫害准确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1.2重视治病,忽视预防

由于多数生产者对蔬菜病虫害基础知识了解不深,没有意识到“预防”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加之某些技术服务和管理部门不重视或不作为,未能为生产者提供病虫害预测预报方面的技术支持;不少生产者对蔬菜病虫害采取“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做法,与“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背道而驰,等到病虫害严重发生时才进行防治,很难收到满意效果。事实上,病虫害预防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3重视侵染性病虫害,忽视生理性病虫害

由于设施蔬菜多为反季节栽培,环境条件不适合蔬菜生长的情况司空见惯,加上长期连作,导致土壤盐渍化和营养失衡等原因,蔬菜生理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一般说来,侵染性病虫害尚能够为生产者所重视,而生理性病虫害往往易被人忽视。

1.4重视农药防治,忽视综合治理

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如对一些发展迅猛、为害严重的病虫害,农药防治可能是最佳选择,但如果不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结合,也难以收到理想效果或长期效益。但是,如果在农药防治之前(或同时),结合及时清除病残体、加强通风透光、创造利于植株生长而不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的环境条件等手段,切实贯彻实行“综合防治”的策略,必然能够收到单纯农药防治不可比拟的效果。

1.5农药使用技术不够科学

由于多数生产者对农药知识、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知识和蔬菜栽培知识等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在农药使用技术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2.实现设施蔬菜病虫害科学治理的途径

2.1加强蔬菜栽培和病虫害诊治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当前不少地方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村一名大学生制度,以及举办的形式多样的农民技术培训班等,都是加强科技培训的有利途径,并已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前期培训一般只重视某些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方法和技术;而对蔬菜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及其与蔬菜栽培和环境调控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等往往重视不够,这样在病虫害防治上就容易走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路子;遇到其他病虫害仍然手足无措,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所以,下一步有必要加强蔬菜病虫害、蔬菜栽培和环境调控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既要把培训做“实”,也必须把培训做“活”,使生产者不仅掌握蔬菜某种具体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更要掌握蔬菜病虫害治理的基本技能,让他们逐渐树立系统和生态的观念,将病虫害作为设施蔬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态因子进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防治”。

2.2加强农资市场和蔬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加强种苗的检疫和监管,建立规范有序的种苗市场,从源头上防止重大蔬菜病虫害远距离人为传播,是实现蔬菜高产优质的前提。近年来严重发生的番茄溃疡病、黄化曲叶病毒病及根结线虫病等,其远距离蔓延和传播,都是因为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已经给广大生产者带来惨痛损失。另外,近些年来,假冒伪劣农药给蔬菜生产者带来的为害,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必须建立规范的农药市场,加强对假冒伪劣农药的打击力度,实现蔬菜病虫害准确防治。另一方面,农药的滥用滥配,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产生各种各样的药害,给生产者带来巨大损失;还导致环境污染、病菌产生抗药性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给广大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必须加强蔬菜产品市场的管理力度,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规范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认证制度,建立蔬菜产品的追踪系统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只有这样,生产者才能自觉遵守农药使用和管理规定,使设施蔬菜病虫害治理真正回到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2.3提高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设施环境通常湿热缺氧,进棚后往往弄得一脚泥、满头汗、灰头土脸,因此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服务是一个相对比较艰苦的工作,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除提高服务意识外,还必须提高服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是实现设施蔬菜病虫害科学治理的技术保障。所以,需要加强对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从而使他们能够为设施蔬菜生产服好务。另外,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蔬菜站、植保站、气象局、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等多个部门。所以,实现设施蔬菜病虫害科学治理和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也非一人之力,必然要求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大量事实表明,凡是设施蔬菜发展健康、并取得骄人成效的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乐于奉献、勇于担当、通力合作、激情洋溢和技术过硬的服务团队。只有各部门和部门内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设施蔬菜生产保驾护航。

2.4加强设施蔬菜病虫害综防体系及其薄弱环节的

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尽管我国“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已经提出近40a,但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仍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特别是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理论和综防技术。只有加强其研究,才能把防治病虫害的多种措施有机地融合,科学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在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中,我们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例如,目前还缺乏高效稳定的生物防治制剂、高效持久的植物抗病诱导剂、先进实用的植保器械、快速准确和可操作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及农药残留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综合防治的实施和效果。所以,必须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加强上述薄弱环节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加强综合防治系统理论的研究,构建出科学实用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

2.5加强正确的宣传和舆论引导

要早日实现设施蔬菜病虫害科学治理,除了做好上述技术支撑、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科学管理等工作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设施蔬菜服务和管理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科学技术、生态意识、健康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宣传,使生产者树立正确的蔬菜病虫害防治观念。

3.结论

尽管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上述问题,但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服务管理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管理的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治理必将逐渐走向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对策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果树取得优质高产的根本性保证,但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果农由于在病虫害防治时存在一些误区,使防治效果较差,甚至生产出高残留果品。现将这些误区总结如下,希望引起果农注意,使果园少生病虫,丰产创收。

1重视表面,忽视规范防治

果农在果园管理时,一是不见病虫害不用药,见了病虫害乱用药。每种病虫发生都有一定规律,病虫发生的前期预防和保护是做好病虫害防治最实际、最省钱、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这个时期病虫发生不明显,果农难以发现;等到了病虫害已经严重发生或普遍发生时,果农才发现,便多次大量混和使用农药[1]。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污染了果品,甚至导致一些病虫害无法治疗。例如炭疽病和果实食心虫类害虫等,发现危害后已经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控制病虫不再蔓延。二是不管有无病虫隔一段时间用1次药。有的果农一年盲目喷洒农药十几次,用药无针对性,生产出来的仍为病虫果。三是治疗后病菌看不到即不再喷药。2009年春,在鲁山县巨峰葡萄基地,种植户发现即要开花的葡萄有霜霉病,便及时喷洒了农药;几天后,霜霉病的“白毛”消失了,果农以为控制住了病害,不再用药。一场小雨后,霜霉病感染果穗,尽管最后控制住了病害,但导致严重减产。按照病虫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发病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科学做法。

2药不对症,喷洒部位不准

由于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在病虫害防治时,一是不知道发生了何种病虫,把霜霉病当作白粉病,把生理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把细菌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甚至把白绒蚧看作白粉病来治疗。二是不知用何种药有效,该用保护杀菌剂时却用治疗杀菌剂,该用内吸杀虫剂时却用胃毒性杀虫剂,该用杀菌剂时却用微量元素,防食心虫的药剂不能杀虫卵。药不对症,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期,效果不好。三是不能针对有效部位用药。防治食心虫未喷到果凹处和对过的地方,防治红蜘蛛时,未喷到叶背等。因此,要认清病虫,对症用药,针对有效部位用药[2]。

3混配农药不当

农药混配既要考虑酸碱性,又要考虑离子间反应,更要考虑各类药剂成分及比例,如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杀菌剂合理搭配、菊酯类杀虫剂与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合理搭配,杀菌剂与杀虫剂合理搭配,微肥类与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搭配等,既能减少喷药次数,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够增效。但在生产中,有的果农害担心药剂质量有问题,防效不佳,就将多种农药混在一起喷洒;有的果农发现病虫发生严重,将十几种药剂混在一起乱喷。混配农药不当不仅浪费资金,防效无保证,而且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果面,降低果品质量。

4重视果部,不重视叶部;重视采前,不重视采后

因为种果树是为了收获果实得利,所以很多果农重视果穗,不重视叶片;采收前用药很到位,采收后就不再用药。其实,叶片和果实同样重要,保叶如保果,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全靠叶片来制造营养,叶片遭病虫危害,就制造不出营养,果实也就不能生长和发育,更生产不出优质高产的果品而获利;采果后叶片仍旧在制造营养,用于花芽分化、枝条老熟、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为翌年丰产打基础,一旦采收后不加管理,叶片过早脱落,第2年发芽晚,叶片黄,枝条细,花絮小,坐果难,病虫害相对严重,难以丰产丰收。

5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重视药质量,忽视用药方法

果实是靠叶片来制造供给营养的,而叶片要靠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产量高低从某中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根系的数量和健壮程度,取决于根系的管理程度。因此,重视土壤管理,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可以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减轻病害的发生。生产中,虽然果农对农药质量更加重视,甚至要求购买进口农药,但却忽视了科学用药方式。对保护性杀菌剂和触杀性杀虫剂喷药不细致、不周到,喷不到药剂的地方病菌和虫子接触不到药剂,难以杀死。对渗透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喷洒更随意,虽然有药剂进入叶片,但是喷不到的地方,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3]。

6高毒农药、激素仍在应用

当前,不少果农没有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喷农药不慎重,甚至错误认为农药越毒越有效;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要求,控制农药残留。不少地方仍然一味依赖激素提高单果重,造成品质大降,风味丧失,价格大跌,最终果农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生产高端果品,必须要有无公害意识,严格控制农药和激素[4]。生产上以生物农药为主,优化栽培措施,避免使用激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7参考文献

[1]刘建敏.果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08(4):237-238.

[2]曹涤环.冬季果树病虫害防治[j].湖南林业,2009(12):32.

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027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受到自然天庠趾Α⒉〕嬖趾Φ纫蛩氐挠跋欤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尚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小麦病虫灾害防治是相关种植者和研究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防治效果来看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1目前小麦病虫灾害防治常见的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期间,需要种植者加强管理,为小麦施加充足的营养,对于病虫灾害的防治需要种植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好预防措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关于小麦病虫灾害的防治时间存在2方面误区:很多种植者并未意识到前期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并往往因此而错过最佳的病虫灾害预防时机。通常情况下,小麦的病虫灾害预防工作应该在3月份左右完成,如果没能做好预防,就有可能出现小麦纹枯病,到4月份左右这种病害就会加重。很多种植者通常都是在病害显现时才着手展开防治工作,但是此时不仅加大了病虫害治疗的成本和人力,取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有些种植者了解病虫灾害防治的意义,但是防治时间不准确。例如,小麦蚜虫的防治需要将益害比例控制在1:150,只要比例合理则无需展开多余的防治工作。但是部分种植者在这个范围内依然进行杀虫害工作,对小麦的自然生长环境和小麦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小麦病虫灾害的类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病虫灾害,需要使用对应的药物,才能够彻底杀死病虫灾害,反之如果使用的药物和措施不得当,不仅无法杀死病虫害,还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种植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不同种类的病虫灾害和使用的药剂认识缺乏,难以合理的区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化肥或是农药来进行防治,导致病虫灾害防治无效或是防治不彻底,致使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麦田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水分的缺失也是引起病虫灾害的重要因素。很多种植者在进行麦田灌水的过程中存在着用水量不足的问题。导致麦田的干湿度失去了平衡,无法补充小麦生长期间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加大了病虫灾害入侵的风险。当小麦病虫灾害发生后,水量过少也会导致大幅度削弱病虫灾害的防治能力。因此,如何在适当的生长阶段内予以小麦充足的水分,也是相关种植人员所面临的病虫灾害防治难题之一。

2小麦病虫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播种期的防治工作。这一阶段的防治措施对生长期间小麦的生长质量和病虫灾害抵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内,种植人员需要将小麦的生长土地精细的划分并完成耕地,保证土质适宜小麦生长。耕地时需要清理好麦田中的杂草,这样可以降低病虫细菌在麦田中残留的几率。播种期病虫灾害的防治可以使用辛硫磷颗粒展开,将适当的辛硫磷颗粒在土地中拌匀,可以提高小麦种子对于病虫细菌的消灭能力。或者也可以使用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来进行播种期病虫灾害的防治工作。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更有可能患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较为严重的病虫灾害,这也是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在这一阶段内,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杀虫剂结合杀菌剂进行病虫灾害防治,将混合后的药物均匀的喷洒到小麦幼苗上。与此同时,需要对小麦生长田适当的进行翻土,使土地能够充分的与药物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各种病虫灾害的抵抗、预防、治疗的能力。

在小麦抽穗期的病虫灾害防治,这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其防治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抽穗期比较常见的病虫灾害包括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类型。为了实现有效防治,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杀虫剂或是杀菌剂进行病虫灾害的防治。比如说可以将80mL20%菊马乳油融合进45kg左右的水中,进行这一期间的病虫灾害防治,用药时间最好为每天上午10:00左右,或者是在每天下午的16:00之后,为保证效果需要注意保证药物喷洒的均匀性。从经验来看,通常用药20d之后,病虫灾害就会全部转移到小麦的顶端,此时需要对这部分进行喷雾处理,保证病虫灾害防治的彻底性。

小麦灌浆期的病虫灾害防治。在这一阶段内,小麦逐渐开支成熟,此时可能会出现白粉病或是锈病。种植人员可以使用25%快杀乳油加水进行病虫害治疗,用药方式为田间喷雾。

3结语

病虫灾害是导致小麦的生产质量和产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当前很多种植者对于病虫灾害防治的认知不足,导致防治措施中仍存在较多的误区。文中对不同阶段内小麦的病虫灾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说明,希望为相关小麦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下一篇:幼儿园春季家长工作总结(收集4篇)
    上一篇:生产实习日记(收集2篇)
    相关文章
    1. 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范文篇1运城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粮、棉、果、菜、畜、水产六大产业蓬勃发展。小麦、蔬菜等产量均居山西省之首。近年来..

      daniel 0 2024-12-23 18:42:12

    2. 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例(3篇)

      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篇1[关键词]居民;理财习惯;理财产品;建议[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1251引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居民理财成为我国..

      daniel 0 2024-12-23 16:07:12

    3.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反思范例(3篇)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反思范文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该《标准》把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课程与高中课程统筹考虑,提出了第一至九级..

      daniel 0 2024-12-23 13:32:12

    4. 多媒体教学缺点范例(3篇)

      多媒体教学缺点范文篇1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电工基础教学优势不足之处学生兴趣破坏性试验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更新非常迅速的时代,多媒体充斥知识界的各个角落,从学生到老师每..

      daniel 0 2024-12-23 10:57:12

    5. 新课程改革目标范例(3篇)

      新课程改革目标范文篇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发展为本的课程学力目标包括基础性学力目标和发展性学力目标..

      daniel 0 2024-12-23 08:22:12

    6. 生活中的遗传学范例(3篇)

      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篇1关键词: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

      daniel 0 2024-12-23 05:47:12

    7.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例(3篇)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关键词: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验证性实验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70-03目前,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在实验教学..

      daniel 0 2024-12-23 03:12:12

    8. 法律事务专业培养方案范例(3篇)

      法律事务专业培养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校局联盟;校区合作;基层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182-04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

      daniel 0 2024-12-22 2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