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学设计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2-29

小学武术教学设计范文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要得以继承发展,在中小学校中开展武术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004年4月,、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在如何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中提到:“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1]这对中小学武术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通过对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学校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而为促进中小学武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鞍山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教师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59份,有效率为98.3%;学生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498份,有效率为83%。

3.结果与分析

3.1中小学武术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鞍山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完成武术教学计划的学校占18.6%,部分完成计划的学校占37.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44.1%。小学开设武术课略好于初中,初中略好于高中。调查表明,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整体形式不容乐观。根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武术被设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可是鞍山市中小学武术的总开课率较低,大部分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被舍去,武术在不少学校名存实亡,从而制约了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发展。所以中小学学校体育武术课这一领域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为更好地开展武术课,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3.2中小学武术师资情况

武术教学对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为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技术动作规范,而且要熟知武术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文化教学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武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真正被发扬光大。然而,经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专业武术教师很少,只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7%,这些教师经过大学武术专项课的系统学习,具备足够的能力进行武术理论与技术教学任务;有96.3%的教师为非武术专项,武术师资的不足和水平不高影响着学校武术教学,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武术师资缺乏,以及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武术教学在中小学的发展。

3.3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及兴趣动机调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2]。经调查,学生学习及参与武术运动的动机主要是:防身抗暴、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休闲娱乐、个性发展和了解传统文化等,可见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动机繁多,内容丰富,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其中防身抗暴和强身健体是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就学生参加武术运动这一问题,选择防身抗暴的学生数占首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5.6%,其次是强身健体(51.7%)和锻炼意志品质(43.2%)等因素。而选择“了解我国传统文化”(4.8%)动机的明显偏低,这与“把传授武术上升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的理念相去甚远。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不够全面,对武术的了解途径较单一,中小学生通过电影、电视了解武术的占65.6%,通过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的占45.5%,通过学校体育教师了解武术的占24.4%,可以看出通过影视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的占到了大多数,这就给武术运动发展和武术在学校中的传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加强武术教学的同时要加大武术的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武术意识,不仅要宣传武术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宣传武术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对武术运动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武术,逐步做到由知到练,由练到爱。

3.4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是武术套路。如何“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中心”进行武术教学,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3]。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武术被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基本功、长拳套路、对练套路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这种教材体系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武术运动自身的规律及其特点,在推广武术、传播武术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仅以套路运动为学校武术内容的全部,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又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而且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兴趣,加上武术套路动作难学易忘、形式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到枯燥、乏味,很容易出现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情况,没有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5]的理念。因此,武术教材应该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对49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小学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散打,其次是段位制套路和搏击操;初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段位制套路;高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也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武术器械,这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同一类教材的喜爱程度有所区别,学校体育课在编排和选用武术教材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鞍山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18.6%,偶尔上过武术课但不系统的学校占37.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44.1%,武术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名存实亡,从而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4.1.2鞍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武术专项毕业的体育教师很少,只占3.7%,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大部分学校武术课则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武术师资不足和武术教学水平不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武术课教学效果。

4.1.3中小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影视传媒和武侠小说,导致学生对武术产生超现实的虚幻认识。总体来看,选择“了解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学生人数较低,说明中小学生对学习武术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的不足。

4.1.4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竞技性强,教育性、趣味性差,忽视礼仪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又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

4.2建议

4.2.1相关部门应为武术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术交流机会,以提高教师的武术理论和技术水平,尤其要注重现有非专业教师的培养,使之尽快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胜任武术教学工作。

4.2.2在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不同学段编写不同难度的教材,并且建立相应的武术运动考核或达标办法,从而加快推动武术在中小学校园的开展。

4.2.3中小学武术发展应与武术段位制相结合,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武术竞赛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运动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省略/qtfz/qsn/zxxtyk.htm.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7:120.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11,64-69,126-133.

小学武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武术文化;构建

1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幼儿园是进行幼儿教育的主体场域,大部分重要过程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对于幼儿园教育场域的文化加强具有着极强的必要性。幼儿园的武术教育,可以说是幼儿对于武术认知接触的一个起点,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武术的启蒙教育决定着儿童今后是否会从事武术运动和对武术的态度等关键因素,因此,把幼儿园作为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进行打造具有必要性。幼儿园武术文化建设,是对于其武术教学环境、武术课程体系及武术师资等各类内容的软硬双重实力建设,是一种幼儿园武术教学的提档升级,特别是文化内容对于启蒙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系统地进行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幼儿武术启蒙教育。

2幼儿园是我国整体性武术教学体系的关键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新中国成立伊始,武术就成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起到了强身健体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幼儿教育处于整体性教育的初端,对于儿童在今后接受各类教育的具有着极为重要的衔接作用,因此,需要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给予重视,特别是教育文化文化的构建。武术运动的教育体系涵盖了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阶段,因此幼儿园是武术教学体系的关键,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现今有关于体育教育体系化的研究中,专门强调了“大中小幼”一体化的系统性的教育链接,[1]幼儿阶段的体育教学在认知与发展能力方面十分重要。构建幼儿园武术文化是强化幼儿园武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提升幼儿园武术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园武术教育的整体性提升。

3幼儿园是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场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与平台,幼儿园是幼儿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性的特征。武术的传播与推广是一个全面且系统性的工程,特别是要具有极强的覆盖性。幼儿园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武术传播的重要场所,所以对于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进行系统构建,可以对幼儿园武术文化进行丰富,促使其成为一种武术文化场域,这种文化场域的形成对于武术在幼儿阶段的文化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构建的原则

4.1卡通化

卡通形象一直符合着青少年儿童心理需求导向,因此卡通文化内容一直在幼儿及青少年教育之中进行着沿用,并且起到了重要得辅助作用。如利用卡通动画片来辅助幼儿教育等。[2]把教学内容与事物进行卡通化的设计,这样对于教学过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构建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要以实体内容卡通化方式为基础,比如武术场地空间墙壁、武术教具等都可以进行卡通化的设计,这样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在幼儿园进行相关事物的卡通化设计也符合了整体性幼儿园的文化主题,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4.2趣味化

以趣味化为内容一直是幼儿武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导向。以幼儿特殊的心理阶段为出发点,激发幼儿习武的兴趣是整个幼儿武术教学过程的核心。[3]如在幼儿园武术课程设计要以象形拳为主要内容就是为了提升幼儿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因此,在整体的幼儿园武术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体现趣味化的内容,无论是在教学器材器具的设计、武术教学场地的布置,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抓住趣味化这一条主线来进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园成为一种具有趣味化的武术文化场域,这样才能吸引幼儿武术的注意力,从而让学前儿童提升武术学习的兴趣。

4.3传统化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除了本身的运动特点外,在其肢体运动背后更有着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极强的文化性是武术一直区别于西方体育运动的主要特点。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目的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更是有着文化传承的特殊作用。幼儿阶段的武术主要是以提升兴趣为主,在启蒙教育之中,要把武术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加入其中,让幼儿在得到武术启蒙的同时,更得到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所以,在进行幼儿园武术文化建设时,虽然要对于武术教学场地环境及课程内容进行卡通化与趣味化引导,但是,在此基础上仍要以传统化为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到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之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在幼儿园传播武术文化的效果。

5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的构建内容

5.1幼儿园武术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幼儿园是一个教育场所,具有职能性特征,特别是在公立幼儿园中,以园长为代表的管理者对于幼儿园的各项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打造幼儿园武术文化分为,进行武术文化建设,离不开幼儿园管理者的顶层设计。这就要求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对武术运动及武术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有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支持幼儿园武术活动的开展,其次,管理者要了解体育运动在幼儿教育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过程中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能为整体幼儿园武术文化建设提供环境保障。最后是幼儿园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武术专业知识。因为武术是一项技术与文化内容较为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专业性要求较强,要想更好地在幼儿园发展武术运动,并构建其特殊的武术文化环境,就必须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武术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于幼儿园武术文化进行建设。

5.2幼儿园武术的课程设计

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就是需要建设幼儿园武术课程的体系化内容,其中包括在幼儿园需要教授给儿童的武术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及效果评价等内容。对于幼儿园进行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幼儿园的发展需求,促进在园幼儿的全面发展。[4]在设计之中,更应该立足于幼儿园本身,从发展幼儿身心素质出发。幼儿园武术课程设计的要确定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所达到的目标。幼儿园作为教育主要的教育活动场所,进行武术教育的目的应为通过武术运动内容让幼儿比如平衡力、敏捷等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其次,通过武术的教学活动让儿童对于武术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启蒙的根本目的。幼儿园武术的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要突出趣味性与游戏性。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教授给儿童的武术动作及甚至套路内容要能极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且能提升儿童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于武术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改造。中华武术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特别传统武术内容更是体现了中华博大进深的传统文化内容。象形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攻防技击身体动作之中以模仿动物习性特点而成的武术内容,喜欢对于事物进行模仿是幼儿的一个主要心理特点,因此,把可以把象形拳套路或者相关动作为武术内容开展的主要内容,[5]让象形拳成为整体性武术文化体系模式之中一个主导的内容。除了把象形拳作武术的核心内容外,另一方面在幼儿园武术文化总体学习内容构建中对武术的基本功及相关内容进行改造,使其成为适合于学前儿童身体特征的活动方式。因为武术的一些动作,如燕式平行、马步等基本功内容动作简单,易于儿童模仿,并且可以发展儿童的身体各项素质。在教学方法上,兴趣化的教学方式手段是幼儿园武术课程设计的核心,也是整体性武术文化构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来说,特别是肢体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游戏的方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在幼儿武术教育阶段,武术的简易化套路的学习与基本功练习都需要以兴趣化为方式进行其教学与练习实践,把兴趣化的手段作为整体武术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让幼儿对于武术产生较大的兴趣,达到最终启蒙的目的。教学评价一直都是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评价更是关乎课程内容实施的科学性。在幼儿园武术的课程之中,需要有效评价,并对整个武术教育体系进行监控,通过科学化手段来对于幼儿身体、心理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评估,以验证课程的合理性。

5.3幼儿园实体武术文化内容的打造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进行学习需要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可视性及可触性,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因此在幼儿园进行武术文化体系构建就需要在幼儿园进行实体武术文化内容的设置。根据幼儿生理与心理等特点,在幼儿园增加实体性武术文化主要还是以与武术有关的动漫图片、相关模型玩具等内容为主。出于年龄与学前儿童对于动漫卡通人物形象有着特殊的喜爱,可以设计与武术相关,或者具有明显武术动作的卡通人偶公仔,让这些玩偶公仔在幼儿园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因为在武术体系之中有着以兵器为主要的实体器物文化内容,在幼儿园之中可以增加一些如刀、枪、剑、棍等武术兵器的玩具,这样可以丰富幼儿园儿童的玩具、教具,同时也是对幼儿园武术实体文化的丰富。除了实体的器具、人偶外,也需要在幼儿园加入一些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在幼儿园专门设置一个多媒体播放器,定期播放与武术相关的动漫及影视内容,从环境视觉角度增强儿童的武术学习认知。视觉的环境也是幼儿园武术实体化的重要部分,从而丰富幼儿园武术文化的可视化内容。构建幼儿园武术文化是一项体系化的内容,既有包括课程体系在内的软文化建设,同时更需要有场地设是方面的硬件文化建设,这是幼儿园武术实体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场地设施是一切体育运动开展的保障与基础,武术也不例外。武术虽然对于场地器材要求较小,但是如果要想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等活动,武术场地必不可少。因此进行幼儿园武术文化建设,就有必要进行幼儿武术场地的建设。幼儿阶段的武术教育具有有着极为明显的启蒙需求导向,因此,场地面积需要较小,许多幼儿园都能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幼儿园武术场地的建设要尽可能地注意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各种棱角设施的出现,同时还要特别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场地设施周围尽可能的进行卡通化的建设,如把各类武术相关的卡通形象绘制在周围空间之中,成为特色的武术壁画墙。其空间墙面对于儿童有着极大影像,对于教育时间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6]因此,合理设计武术场地的空间,是幼儿园武术文化体系构建的主要途径。

5.4幼儿园武术师资建设

小学武术教学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发展对策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具有深邃的文化哲理和思想精髓,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学校,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是使各种文化技能具有恒久生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普及和发展武术运动就离不开学校武术这一块前沿阵地。学校武术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近几年来,小学武术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在了解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武术课程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湖北省中小学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

一、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种文化类型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必须具备两种特质:一是这类文化必须具有自己的民族个性,具有其它文化不可取代的品质;二是这类文化需要有极强的适应性,在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吸收与溶入相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营养和充实自己。”中华武术就具有这两个特质,作为民族国粹的武术千百年来植根于民间土壤,它是亿万人民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是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直接途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举措。

(二)学校武术能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术运动能全面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使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能够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三)学校武术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而学校武术普及和发展的对象也正是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在学生时期加强武术锻炼不仅能促进其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武术技能一旦习得就要求长期坚持运动的这一特点本身就具有终身体育的特性。因此通过学校武术的大力普及和发展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武术健身的快乐,成为终身武术运动的实践者、宣传者,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科学锻炼的条件。

二、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审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意义。应试教育是中小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唯一指挥棒,武术不是湖北省中学体育考试科目,也不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没有得到重视,应试教育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上影响了中小学武术课程的开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

武术专任教师缺乏是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数据调查显示,湖北省专业体育院校和综合高校武术专业的学生比例较小,加上武术运动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较高,导致了武术专业毕业生少和毕业后从事武术教学的人数较少的情况,不能满足在中小学配备武术专业教师的教学需要。在对教师调查的数据显示:80.6%的教师认为中小学需要配备专业武术教师,而实际上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中大多数是球类专业和田径专业人才,只有8.3%的学校有武术专业教师。由此可见,专业武术教师的缺乏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主体基础薄弱

学生武术基础薄弱与学校武术的普及发展相互制约。目前,湖北省就武汉市中小学武术教学开展较好,其他地区武术运动开展情况不尽乐观。全省呈现出小学、中学、大学的武术教学严重脱节的情况。中小学学生对武术运动缺乏了解,一般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才接触到武术运动,而此时身体、年龄条件的又制约了武术的学习。由此可见,抓紧抓好中小学学校武术教学工作,提高中小学生的武术基础,对完整的武术教学体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武术场馆器材不足

湖北省大部分中小学校武术器材设施和武术场馆建设跟不上学校武术的发展需求,80%中小学校没有专业武术器材和武术场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武术场馆器材严重不足,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校武术的发展。

(五)武术项目舞蹈化趋势

目前大多武术教材没有能很好的体现武术攻防技击的特点。特别是武术套路为了向奥运会发展,采取体操、跳水等技能类项目的评分方法之后,更加注重高、难、新、美的发展路线,忽略了武术技击的根本特点,出现了武术技术舞蹈化的现象。这就使得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出现武术舞蹈化现象,没能从小打好学生武术基本功,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六)教学时间太少

武术教学与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其它项目相比,所占的教学时数没有体现其“国粹”的地位。湖北省大多中小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程,在武汉市等开设地区,一个学期安排得武术课程也只有3-4个学时。教学时数少,没有达到《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学校武术的开展情况不够理想。

三、加快湖北省中小学武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国家教委在1992年下发的《在学校开展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示》的文件中指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首先要解决校长、任课教师、研究人员及其他人员对传统体育的认识问题。学校领导应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基本目的出发,更新观念,重视学校武术。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多渠道地加大武术宣传力度,正面引导与宣传武术运动的不同项目特点,以学校为重点,使人们全面了解武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化他们的继承意识,为学校武术的发展扫清障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武术师资的建设可以通过多渠道完成。首先,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增加武术专业的招生比例,从根本上扭转教学人才匮乏的现状。其次,可以组织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参加武术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武术教学水平,并将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的教学内容通过他们普及到中小学校。另外,还可以聘请校外的优秀武术教师和老拳师兼职,提高学校武术教学水平。

(三)加强场馆器材建设

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基建部门应该加大学校武术经费和设施的投入,特别要加强中小学与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建设合格的武术场馆,购置必要的武术器材。高等院校也应该加大经费投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场馆条件和器材设施,为学校武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改良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门在武术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做全面、系统的考虑,将小学、中学、大学武术教学分步实施,逐级推进,形成科学、系统的武术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进一步完善武术运动员等级制度,强调武术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要特别关注中小学武术的教学与发展。

(五)抓好武术科研,改编武术教材

国家要加大对武术科研的投入,加强武术科研。运用科学原理和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对武术运动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小、中、大的武术人才培养体系,编排不同的武术教材,使之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为武术专业人才的形成创造条件,为武术教学的持续开展提供条件。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小学武术教学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体育意义更具有弘扬宝贵民族文化的政治意义,因此地方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联合起来,真正落实武术项目从娃娃抓起这一观念,办好中小学武术教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学校武术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徐永昌.寻求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根基[J].学校体育文化,1999(3).

[2]王伯英.中小学体育教师考核辅导讲座第一讲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J].体育教学,1987(04).

[3]国家教委.在学校开展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示[R].北京:国家教委,1992.

[4]宋继新,王源,李宽泽,王伟平.高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与建设[J].体育科学.1993(02).

  • 下一篇:篮球教学总结(收集11篇)
    上一篇:收银员工作总结(收集11篇)
    相关文章
    1. 企业展厅文化设计范例(3篇)

      企业展厅文化设计范文关键词:餐饮设计;照明风格;室内设计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21-01照明是餐饮空间设计中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不合适..

      daniel 0 2024-12-29 05:47:12

    2. 文化空间室内设计范例(3篇)

      文化空间室内设计范文室内陈设设计也称室内装饰设计,陈设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陈设艺术的类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原始社会工艺发展到新中国现代工..

      daniel 0 2024-12-29 03:12:12

    3. 网络技术课程培训范例(3篇)

      网络技术课程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SCORM远程培训应用研究培训工作是一个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培训工作的优劣对于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和优..

      daniel 0 2024-12-28 21:22:48

    4. 科技与金融论文范例(3篇)

      科技与金融论文范文[关键词]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4-0084-05一、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

      daniel 0 2024-12-28 18:42:12

    5.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范例(3篇)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范文阐述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在并购过程中存在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等财务风险,为了有效防范上述风险,需要采取以..

      daniel 0 2024-12-28 16:07:12

    6.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例(3篇)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文篇1远程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对远程教育教师角色的讨论在1998年试点项目实施至今,仍然吸引着诸多研究者的目光。这种持续的关注一方面说明了教师角色..

      daniel 0 2024-12-28 13:32:12

    7.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范例(3篇)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防火墙;内部网络;安全防护策略前言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同..

      daniel 0 2024-12-28 11:03:22

    8. 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措施范例(3篇)

      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措施范文一、指导思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争创佳绩、从我做起,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为主题,对照“五个模范”和“五个好”目标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

      daniel 0 2024-12-27 2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