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例(3篇)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文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
中图分类号:R978.1;R9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2-0070-03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的疾病,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美国近年来成年人群CKD发病率估计>13%(>2500万),仅晚期肾病(ESRD)患者数就从1991年的20.9万上升2004年的47.2万。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对经肾脏排泄的药物的滤过功能减弱,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发生药物的毒、副反应。所以,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十分重要。
药品说明书是药物信息的重要来源,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另外,在一些执法实践中,药品说明书还是判断定性的主要依据。但现阶段我国临床使用的各类药物说明书对药品使用标注的详细程度差异很大,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患者的用药标注不尽人意,给临床合理用药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就我院使用的抗菌药品的说明书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标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现用的110种抗菌药物说明书,其中注射剂69种,口服制剂41种;进口(包括合资)药品39种,国产药品71种。
1.2数据分析
对收集的110种抗菌药物说明书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对以下4点进行统计: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数据描述的完整性;是否有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否用药的提示性标注;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调整标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透析患者用药调整标注的完整性。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
1.3调整剂量比较
以参考文献剂量调整表或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所得结果与药品说明书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调整作比较。
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公式为:eQo≈1-肾清除率(mL/min)×100/总清除率(mL/min)×生物利用度(%)=1-尿中排泄药物量(%),生物利用度(%),Qo表示药物在人体内非肾消除剂量与人体所吸收总剂量的比值。
调整剂量(%正常剂量)=[Qo+(1-Qo)×肌酐清除率(%)]×100,其中肌酐清除率在计算上可以认为等同于肾小球率过滤(GFR)。GFR采用C-G方法计算:eGFR=(140-年龄)×体重(kg)/72×血清肌酐浓度(mg/mL),如果是女性则所得数据乘以0.85。
2结果
1)107种药品说明书对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标注,其中96种(87.3%)药品说明书标注完全,可以根据其提供的药动学参数计算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参考剂量;11种(10%)说明书有缺项;3种(2.7%)说明书无药代动力学参数标注。
2)103种(93.6%)药品说明书有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否用药的提示标注(其中包括所有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的抗菌药物说明书101种,无须调整剂量的药物2种),7种(6.4%)无需调整剂量的药物说明书未作此内容标注。
3)63种(57.3%)药品说明书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有剂量调整标注,其中按肌酐清除率至少分为3级的调整标注40种(39.6%),分级小于3级的调整标注23种(22.8%);38种(37.6%)无调整标注。
4)对透析患者的用药调整的标注,只有33种(32.7%)药品说明书进行了标注,说明厂家对透析患者用药调整仍不够重视。
5)63种含有标注用药调整剂量的药品说明书中,除1种因药代动力学数据过于简单而无法计算外,50种(79.4%)与参考文献剂量调整表结果一致,12种(19.0%)与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所得结果一致,表明药品说明书所提供的用药调整标注的可信度非常高。
6)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标注情况比较见表2。进口药品说明书标注情况比国产药品更规范和完整。
3讨论
在9种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无需调整剂量的药物中,有2种(22.2%)药品说明书标注肾功能不全患者亦可以按照常规剂量使用,其余7种(77.8%)药品说明书无此提示标注,反映了我们遇到的一个普遍情况。在医院常规用药中,当医务人员无法确定是否可以给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药品时,如果在参考药品说明书时无法找到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标注,则会导致诸多不便。所以,即使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剂量的药物,亦应当在说明书上说明。
药代动力学数据是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故详细、完整的数据在说明书中非常重要。在101种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需调整剂量的药品中,仅63种(62.4%)给出了调整标注,其余38种(37.6%)采用了“肾功能不全患者酌情调整剂量”之类的表述方式,使医务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诸多不便。厂家应重视和完善药品说明书中的药代动力学标注。
透析是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后所必需的治疗。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如需使用抗菌药物则需重新制定药物的用法、用量,尤其是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本调查中抗菌药物说明书的透析患者用药标注比例较低(32.7%),其它抗菌药物对于透析患者用药情况没有作任何标注,这也是这些说明书在以后有待改进的一个方向。
在所调查的药品说明书中,进口药品比国产药品的标注更为详细。国产药品在说明书标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还应有更大的提高。完整的药品说明书可以增加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企业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厂家对自己所生产药品特性的说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具有法定效力。药品说明书应对药品的使用进行完整、准确的说明。随着医患纠纷的增多,药品说明书不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用药参考,而且是重要的法律依据。所以,完整、准确的药品说明书能在对患者负责的同时也减少纠纷。
医院应当编写自己的处方集,检查本院所有说明书的完整程度,参照国家药典及各种权威文献,对不完整的药品说明书进行补充,并建议厂家修改,为医务人员临床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文
【关键词】中药药代动力学;现代中药;边缘学科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许多西医药无法医治的顽症可用中医药攻克。然而,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我们始终无法像西药那样阐明其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这严重制约了中药走向国际医药市场的步伐,并成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瓶颈。
中药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ofTCM)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它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1]。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比如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该研究项目作为重点资助专项。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阐明中药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同时,为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制定合理剂量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为发现新药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我国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中药进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该项研究始于对中药单方—大黄体内过程的探讨,其研究领域伴随着三个阶段的发展,并逐渐掀起热潮,第一阶段主要进行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并未应用现代药代动力学理论,对实验数据作动力学分析;第二阶段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得到迅速发展,药代动力学模型理论普遍应用;第三阶段许多新理论的出现活跃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1]。
据文献报道,我国学者首先以中药有效成分为指标成分对中药进行了血药浓度曲线的研究,描绘了不同剂型中药制剂的血药浓度曲线,计算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临床应用中药制剂制定合理剂型和剂量奠定了科学基础。史向国等[2]绘制了以水飞蓟宾为指标成分的西里马林等3种制剂血药浓度曲线,该3种制剂药动学参数结果比较表明,受试制剂西里马林其生物利用度(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6)高于利加隆等其它两种参比制剂,该研究对三种剂型受试制剂从体内动态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同时,研究得出西里马林的其它达峰时间Tmax与达峰浓度Cmax;且为临床应用该三种中药制剂制定合理的剂量,并针对疾病缓急选择合理剂型提供科学依据。居文政等[3]对复方薤白滴丸和复方薤白胶囊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小檗碱为指标,采用HPLC法获得以上两种剂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6)滴丸为428.0μg·h-1·ml-1,而胶囊仅仅为398.5μg·h-1·ml-1;达峰时间(Tmax)滴丸为7.8h,而胶囊则是13.8h;达峰浓度(Cmax)滴丸为154.3μg·ml-1,而胶囊是89.8μg·ml-1。对复方薤白滴丸和复方薤白胶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滴丸指标成分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优于胶囊,且在生物体内吸收入血后起效快,从而从药物发挥作用体内动态过程进行了对两种剂型的优劣合理评价,这对于合理选择剂型奠定了科学基础。徐凯建等[4]对双黄连注射剂与气雾剂人体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发现:两种药物剂型虽然不同,但给药后血药浓度曲线基本一致,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6),达峰时间(Tmax)及达峰浓度(Cmax)都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双黄连气雾剂是该治疗药物的新剂型,具有与原剂型注射剂疗效等同的作用,因此,可作为一新品种与原有注射剂同时使用,增加新的给药途径,方便患者使用。以上研究均围绕着药物在体内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低进行研究。
大量研究发现,药物口服后,在胃酸性环境、肠道菌群及肝代谢酶作用下,可能在生物体内发生生物转化,原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因此,药物在体内真正起药效作用的不一定仅仅是组方中原有的化学成分,既可能是原化学成分也可以是该成分在体内发生生物转化后形成的代谢产物。因此,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又扩展了新的领域,从着重药物的吸收转向侧重于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物,力图在代谢物中寻找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以疗效的有效成分-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国内外学者为此展开了探索性研究,如小谷功等研究了人参皂苷在胃、大肠中受胃肠环境影响的分解情况,发现人参皂苷在胃酸性环境与在大肠碱性环境中的代谢产物不同,证明了胃肠道酸碱环境对药物的溶出、分解及代谢有一定影响[5]。TsutomuI等[6]研究发现,甘草中化学成分甘草酸铵在小肠部位不易被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停留时被肠道菌群的水解酶水解成甘草次酸等脂溶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后才易被吸收,同样提示中药口服后有效成分的吸收、代谢与肠道菌群所产生的酶密切相关。车庆明等[7]在研究含黄芩苷中药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时,首先对该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代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内经肠内微生物水解成其苷元—黄芩素而发挥药效,从而找到了该复方制剂在体内赖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以上研究均证实了中药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受体内环境的影响,在体内发挥疗效的作用形式可能与原有存在形式不同,同时说明了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体内代谢情况,确定中药(复方)体内疗效发挥有效成分作用形式的必要性。只有建立该工作基础,才有可能探讨中药(复方)的体内吸收、分布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描述中药(复方)的体内动态过程及作用机制。该项研究工作是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药物新剂型研究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有关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发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药物口服后除吸收入血外,有相当一部分药物吸收进入各组织中。因此,研究给药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分布情况,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药物有效成分在体内作用的靶向部位。汉防己甲素为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干燥块根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可选择性降低肺动脉高压[8],但是长期使用对肝组织细胞毒性较大[9],李凤前等[10]对汉防己甲素用喷雾干燥-热变性微囊化,并对该靶向制剂微囊与原水针剂进行体内分布情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微囊组药物在肺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心、肝及肾等其它组织;同时,微囊组药物在肺中浓度高于水针剂组,且停留时间延长,研究结果证实了汉防己甲素微囊化后的肺靶向性。
由于靶向制剂相对普通制剂药效作用部位更加明确,对体内其它部位毒副作用显著减小,因此,有关药物靶向性研究更多地应用于抗肿瘤药物靶向制剂研究中。如冬凌草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经药理和临床证实对肝癌、食管癌具抗癌疗效[11],制成固态类脂纳米粒后可增强其肝脾靶向性、缓控释、降低毒性,提高了治疗指数和临床疗效[12,13]。张典瑞等对冬凌草甲素普通注射液和固态类脂纳米粒体内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在肝、脾、肺、心及肾中的相对摄取率分别为4.25%,3.44%,1.19%,0.52%和0.60%[14],以上数据证实了该制剂可增强肝脾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一定程度延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再如羟基喜树碱为从中国特有植物喜树中分离出的一种吲哚类生物碱,为广谱抗肿瘤药物,临床常用作治疗肺癌[15]。陈军等[16]探讨了羟基喜树碱雾化吸入靶向性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对羟基喜树碱体内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有静脉给药方式下,羟基喜树碱在肺部的浓度分布较低,而主要分布在肾和小肠;而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药物在肺中分布浓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停留时间延长,但在胃肠道的浓度显著降低,该研究为羟基喜树碱雾化吸入靶向性治疗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2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2.1发现新药以上有关中药制剂代谢产物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可确定中药制剂在体内赖以疗效的有效成分,该中药制剂在体内靠该有效成分发挥疗效,因此,可针对其中的有效成分再次进行新药的研发,如车庆明在给大鼠灌服双黄连制剂血浆中鉴定出黄芩苷代谢物黄芩素,而黄芩素为该中药赖以发挥疗效的有效成分[17]。车对黄芩素进行药学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研究、急毒与长毒研究,最后用双黄连口服液的有效成分黄芩素开发出了一类新药,这对我们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新的启示。
2.2开发新型靶向制剂—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与传统剂型比较,靶向制剂可靶向特定组织和器官,使靶向部位的药物浓度集中,并延长药物在靶向部位的作用时间,避免药物全身分布可能导致的疗效降低及对其它组织的毒副作用。同时,药物有效成分在体内分布情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新型靶向制剂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如:已开发出的治疗肝脾肿瘤的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制剂与治疗肺癌的汉防己甲素微囊等新型靶向制剂,这些新型靶向制剂必定给肿瘤患者带来福音;此外,该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新的给药途径下药物的靶向性,如羟基喜树碱雾化吸入靶向性治疗肺癌,同样为抗肿瘤药物的目的性开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3为临床应用制定合理剂量和适合的剂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药物不同剂型制剂在体内血药浓度曲线,求出各种剂型制剂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如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max)与药物达峰浓度(Cmax)等;对不同剂型制剂AUC(吸收值)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不同剂型制剂在体内吸收值高低的比较结果;同时,不同剂型制剂的Tmax与Cmax的实验结果,对临床应用该制剂制定合理剂量及针对疾病缓急选择合理剂型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该项研究可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制剂奠定科学基础,如魏红等[18]研究了苦参碱乳膏剂与注射剂的药代动力学:发现静脉注射剂虽然达峰时间短,在最初30min内血药浓度较高,但很快就衰减;而乳膏剂虽达峰时间较长,但一经达峰,便可维持较长、较平稳的血药浓度,在3~7h内血药浓度保持在21μg·ml-1左右。由于乳膏剂可提供比注射剂更稳定的血药浓度,且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80.82%。研究结果为苦参碱经皮吸收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
3.1中药复方体外有效成分明确是前提西药成分简单,有效成分明确。而中药尤其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尚不明确,因此,应首先对中药复方进行体外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否则无法进行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探索。
3.2生物标本可变因素多通常生物标本采用血浆(血清),药物口服后12h内连续取样多份,样品采集难度大;同时,生物样品化学成分复杂,处理环节多,样品重复性难以保证;此外,内源性物质等干扰作用使生物样品稳定性较差,样品中药物浓度检测的分析方法建立难度大。
3.3所需仪器价格昂贵生物样品中药物含量极低(近纳克级),普通配置紫外检测器的HPLC一般无法检出,需要电化学检测器(DAD)的配合才能有效检出;同时,需要LC-MS或者LC-NMR等检测技术的支撑进行化学结构的鉴定。而这些仪器设备大概要数百万元人民币。
3.4要求多学科的合作有关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需要天然药化、药物药理、药物分析、中药学及制剂学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领域。
4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4.1对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大鼠给药后,2h内处死,取血,离心分取血浆,经固体萃取C18小柱处理后,浓缩注入HPLC-DAD,进行定性分析,同时采用LC-MS,LC-NMR等分析方法,对血浆中经分离后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
4.2制备药物代谢产物采用生物技术或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以上经结构鉴定的主要化学成分,将所制备药物代谢产物与原化学成分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以确保以上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鉴定准确无误。
4.3进行药效学比较实验结合文献报道,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药效学比较实验,寻找有效成分群体,针对原方的临床用药效作用进行设计,通过主要化学成分与原复方药效的比较研究,确定有效成分群体,从而确定该复方在体内赖以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
4.4绘制血药浓度曲线或组织分布曲线取大鼠,口服(禁食12h)某中药制剂,在给药前、给药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同时,取数只大鼠,在给药前、给药后各时间点处死,取胃、肠、肾、心、肺及肝等组织;血样及组织样品处理后注入色谱仪进行检测,绘制有效成分群体中典型成分血药浓度曲线及在胃、肠、肾及肝等组织的分布曲线;经NONMEM软件数据处理,确定各血浆及组织中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模型,给出相应药动学参数(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药物达峰浓度Cmax及达峰时间Tmax);比较各组织中有效成分浓度的高低,从而确定各有效成分体内发挥疗效的靶向部位[19,20]。
5问题与展望
目前有关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范畴仅限于一些有效成分、单方和组方简单的中药复方,对于组方复杂的中药复方因为成分复杂目前尚无涉及,我们期待着该项工作的迅速发展。同时,相信随着该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有利于阐明更多中药在体内赖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其作用机制;同时,为临床应用中药制剂制定更加合理的剂型剂量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还可以提供发现新药的途径,并开发出靶向制剂尤其是肿瘤药物的靶向制剂等。总之,该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将推进我国中药现代化前进的步伐,增强我国中药产品在天然药物的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我国早日实现由中药大国变成中药强国的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刘昌孝.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J].药学学报,2005,40(5):395.
[2]史向国,钟大放,张逸飞,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水飞蓟宾的浓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18(2):113.
[3]居文政,奚肇庆,曹世宏,等.复方薤白滴丸和复方薤白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6):349.
[4]徐凯建,孙考祥,陆义成,等.双黄连注射剂与气雾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11):484.
[5]小谷功.关于人参皂甙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的研究(4)[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总176):43.
[6]TsutomuI.ChemPharmBull,1984,32(9):3734.
[7]车庆明,黄新立,李艳梅,等.黄芩苷的药物代谢产物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1,26(11):768.
[8]王秋月,王怀良.汉防己甲素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3):260.
[9]刘月盈,潘克英.汉防已甲素的安全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5):204.
[10]李凤前,陆彬,陈文彬,等.汉防己甲素缓释微囊肺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1,36(3):220.
[11]张典瑞,任天池.冬凌草甲素的药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1):817.
[12]AnnetteM,SchwarzC,MehnertW.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forcontrolleddrugdelivery-drugreleaseandreleasemechanism[J].EurJPharmBiopharm,1998,45(2):149.
[13]MullerRH,MehnertW,LucksJS,eta1.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analternativecolloidalcarriersystemforcontrolleddrugdelivery[J].EurJ.Biopharm,1995,41(1):62.
[14]张典瑞,任天池,娄红祥,等.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5,40(6):573.
[15]许青,王杰军,郭静,等.羟基喜树碱诱导人肺癌细胞SPC—A—1的凋亡[J].肿瘤,2000,20(1):11.
[16]陈军,方芸,张海霞,等.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在兔体内的组织分布[J].药学学报,2004,39(9):747.
[17]车庆明,黄新立,李艳梅,等.黄芩苷的药物代谢产物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1,26(11):768.
[18]魏红,李中文,蒋国明,等.苦参碱乳膏剂的动物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OOl,36(3):183.
[19]黄颖,班翊,胡本容,等.莲心总碱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组织分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1):23.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文篇3
【关键词】药剂学交叉教学法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药剂学已经进入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为指导,对它的理论、工艺技术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阶段;各个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化、明朗化,逐步形成一系列分支学科,即“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用分子材料学”“物理药剂学”“临床药剂学”等;但对于制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它的主干专业课——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优劣,因此根据药剂学学科的“交叉”特点,采用交叉教学法,融会各分支学科知识特点,使主干课程的教学更丰富,力求充分反应出新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药学专业大学生。
1
教学内容设置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只注重普通制剂的学习已不能适应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新剂型、新技术的掌握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首先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增加这一部分的学时数,对于已经成熟的新剂型、新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交叉教学以适应药学的快速发展,从容应对未来的工作。第二,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充分体现药剂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行分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同时加强了与相关交叉学科的衔接,增强了学习的系统性。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树立全新观念
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一定要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教学内容既要抓好共性教育,更要重视个性发展,加强选修课的建设,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冒尖;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模式以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交叉教学方式。
2.2
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针对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提出的新的挑战,要求教学中要侧重物理药剂学知识的讲授;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对药剂学提出了挑战,这些技术要求采用毫微粒或毫微囊包裹基因或转基因细胞的技术等,这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交叉教学中不断完善。
2.3
教学中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可以从各种案例中选择,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不但枯燥,而且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但如果举例复方丹参滴丸,既可使学生发现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能迅速提高疗效,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药在应用中也可作为急救药品使用。
2.4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在课堂播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是提高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3
拓宽实验教学
药剂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应用和领会药剂学理论知识,并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了体现这一目的,实验教学应该随着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特征,合理设计实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目前药剂学实验的绝大部分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选择了典型的普通制剂的基础上,增设了药物基本理论的验证实验,开设新剂型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脂质体的制备;另外应该增设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能进行综合性的思维和应用。
目前我们已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激活创新意识,在验证理论的过程中拓宽思路[13]。
参考文献
[1]刘大有,张大方,贡济宁,等.加强中药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办学和学术水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9091.
[2]崔健,陈新,张英华.中药化学实验课的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培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117.
-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例(3篇)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文参考文献:[1]董本正.“糖类”专题的复习[J].生物学通报,2004,(09).[2]许凤芹,刘桂茹,杨学举.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5,(01).
葡萄糖在农作.. -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例(3篇)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文由于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活动的一种就业能力教育,突出特征是从事技术、技能、技艺、技巧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按照目前学者对VR/AR技术呈现的普遍描述..
-
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例(3篇)
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篇1上海广电行业的改革探索历程与中国广电行业整体的改革思路一致,上海广电行业也是在国家整体市场经济转轨与媒体改革的历程中,探索如何将广播电视业..
-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范例(3篇)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篇1关键词:虚拟仿真;经济管理;实验教学;O2O协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融合带来的实验教学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
环境设计的价值范例(3篇)
环境设计的价值范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素质技能价值环境艺术设计师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Abstract:Inthispaper,throughthecultivationofenvironmentalartdesignerqual..
-
科技创新体制范例(3篇)
科技创新体制范文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等举措。引言科技管理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控制、领导等系列工..
-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例(3篇)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关键词】虚拟化技术;信息化资源;计算机将虚拟化技术应用到信息化资源整合中可以有效地降低运中心的运营成本,提高系统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会使系统在..
-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范例(3篇)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范文得:一、充分认识争先创优的重要意义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