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设计案例范例(3篇)
建筑环境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建筑;空间和形态;环境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19-03
处在高校校园整体环境中的教学建筑,其设计无一例外受到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环境要素是多样的,如广场空间要素,轴线空间要素,道路空间要素,相邻建筑空间要素,景观空间要素等。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和形态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单一的环境要素,更多的则表现为多个的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
1广场空间要素
以广西大学综合教学大楼为例。综合教学大楼位于广西大学东校园(原广西农业大学)的教学区中心――哺育广场的西侧,共6层,建筑面积10600m2,可同时容纳师生5960人。(图1)。
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笔者构思了庭院式布局和集中式布局两种形态(图2,3)。经比选,确定采用集中式布局。集中式布局在哺育广场西面构成较为完整的建筑形态界定,整体性强,空间特色鲜明,与周围建筑环境十分和谐。11个阶梯教室围合一个2层高的圆形大厅,组成相对独立的体型;普通教室设计成简洁的外廊式,两者通过宽大的楼梯和走道相连,构成形态各异,高低错落又风格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成为最后确定的方案的基础。
圆形布置的阶梯教室是空间设计的重点。圆形大厅的45°对角上布置了4个阶梯教室,人数为150~200人,东西两端的采光不利位置布置了楼梯和卫生间,南北向则留出主要的通风采光面。方案设计时,圆形大厅一开始仅是一个概念,在深入探讨各功能的布置时,各种用房所在位置,所占弧度,大厅的半径及空间尺度等则需要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平面设计上,分析的基础是学生座位的尺寸,由此拓展可确定教室面积和人数,进而确定卫生间,楼梯间和走道的面积和宽度。最后以合理尺度的共享大厅将它们加以整合。对于300人多媒体大教室的设计,则颇费了些精力,最后决定将其“架设”在二层大厅之上,大教室南北向的墙面上作了切角以利通风采光,屋面则仍保持圆形。这样虽然不能取得采光中庭的效果,但大厅的直径已达25.6m,净高达8.4m,南北两面的采光也基本充足,因而并不感到压抑;另一方面,建筑功能的布局更为合理,空间形态也十分完整(图4)。
500m2的圆形大厅面积是本方案空间设计的主要特色,因为它体现了现代高校教学建筑基本的交往空间和理念。过去,师生们只能在狭小的走廊或门厅里停留和交往,现在则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同时,良好的空间环境对师生的教学心理也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相辅相成。大楼建成后,师生们常在大厅里举办各种活动,这里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中心平台(图5)。
普通教室的设计相对而言十分“老实”;整齐的教室柱网一字排开,可以灵活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教室;东西两端布置了卫生间和楼梯间。为避免形成黑暗而互相干扰的内廊,南面的中段设计成外廊,外廊中部设计了一座梯段宽达3.3m的主楼梯,主楼梯在三层以下用通廊与阶梯教室的圆形大厅相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间换课的交通压力。造型上只在楼梯间的部位设计成圆弧,并未刻意改变教室的基本空间去与阶梯教室取得和谐,两者都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又在对比中构成了统一整体(图6)。
教学大楼的方案在广西大学70周年校庆上获得好评,竣工后也得到了多数师生的肯定(图7)。教学楼张驰有度,变化有致的轮廊线更为哺育广场增添了新的景观(图8)。
2轴线与建筑空间要素的组合
以广西大学物理资环楼为例。
物理资环楼所处的环境与综合教学大楼相比有几个特点:一是处在两校园主轴线的西侧;二是与旧物理楼相连,与化工楼相对;三是室外空间相对局促。三个特点实际就是三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即轴线与空间的关系,新旧建筑的文脉关系,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方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地分析和处理这些关系,而建筑的主入口布局则是总体布局的关键。
方案构思中,有三个入口的做法:即正东,正南和东南。正东的入口与广场的关系较好,但与校园主轴线和化工楼的关系较为生硬;正南的入口面对化工楼宽大的背面,显得较为压抑;东南的入口与校园主轴线和主入口的空间关系较为合谐,与旧物理楼和化工楼也形成了呼应;入口在立面形态上对新旧两楼既是平衡点,又是连接点,从构图上看也是新的统一体的控制点(图9)。
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设计成围合的外廊式,南面和西面用房为资环系,东西和北面为物理系,在空间设计上考虑了三个重要节点。一是主入口:二是内庭;三是西面敞廊。主入口及门厅为两层高的开放式,入口上部利用大柱网设计了2个阶梯报告厅。(施工中甲方改为封闭门厅,门厅显得较压抑)。西侧的敞廊缓和了内庭的封闭感,与门厅形成对流的关系,有很好的导风作用,还可以远眺周围的湖光(图10,11)。
方案对新旧物理楼的关系也作了较好的处理,取消了旧物理楼原有的较为呆板的竖向分格,强化了原有入口,在建筑色彩和细部上作了统一设计,新旧建筑浑然一体,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环境特色,又有了新的突破(图12)。在室外广场完成以后,新物理楼脱颖而出,成为校园主轴线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与最初的总体构思极为吻合(图13)。
3广场、轴线、道路与景观空间要素的组合
以桂林工学院教学楼为例。
桂林工学院教学楼位于学校主轴线一侧,南面为中心广场,北面为桂林市的风景点――屏风山,校园主轴线以校门为起点,以拟建图书馆为终点,原有的道路系统与建筑空间关系松散。
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心广场,校园主轴线,相邻道路以及屏风山景观对建筑的影响,采用了不对称的建筑布局。建筑主入口台阶内收作为人流集散的缓冲过度,主入口大厅是一个四层高的有盖顶的共享空间,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空间,并成为南面与之垂直的校园干道的视觉焦点,主入口大厅北面与屏风山相通,把城市景观引入建筑空间之中,隐寓着桂林山水通透的灵性。
建筑南立面的西侧延续了原有教学楼严谨稳重的柱廊形式,东侧以弧线造型作为对比,中部的楼梯面适当拔高作为制高点,打破建筑平直的天际线,赋予建筑鲜明的个性。(图14~17)
建筑环境设计案例范文
色彩是建筑的灵魂,就好比是人类的眼睛,是表达情感的语言。国际学术界对色彩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对色彩的研究更注重于对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21世纪是一个色彩的时代,也是未来设计蓬勃发展的时代,而色彩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必将脱离依附在设计上的状态,变成主宰未来设计的主体。本文旨在针对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中的现状与实践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现状实践
Abstract:
Colouristhesoulofthebuildingarelikehumaneyes,isexpressivelanguage.Theinternationalacademiccommunitytothecolordeepresearchstartedinthe1970s,andnowtothecolorresearchfocusesonthedesignoftheexternalenvironmentofarchitecture.21centuryisaneraofcolor,isalsothefuturedesigntheprosperousdevelopmentofTheTimes,andcolourisanimportantpartofthedesign,believetha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colorwillfromattachmentinthedesignofstate,becomethesubjectoffuturedominatedesign.Thispaperaimedatbuildingexternalenvironmentcolourdesignthestatusandpracticepublishedsomepersonalviews.
Keywords:buildingexternalenvironmentcolourdesignstatu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研究有着久远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懂得利用色彩来装饰自身和周围环境,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色彩便成为了一种艺术。成功的色彩设计不仅仅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更能够表达出居住者或是建筑使用者的个性。
一、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意义
运用色彩进行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能够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外部造型以及艺术效果,利用现代色彩科学以及美学,对建筑的外部进行色彩处理,例如对外部的墙面、门窗、屋顶、细部、突出物以及台基等进行色彩设计,打造出建筑外部的美感。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建筑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往往会成为人们决定所处地的环境艺术的第一印象。因此,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二、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实践
进行建筑外部的色彩设计,首先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体―部分―细部―整体。也就是说,首先要从建筑外部色彩设计的整体出发,然后深入到部分以及细部,最后再从细部回到整体。要从设计中传达出实用性、时代性、文化性和独特性,另外还要考虑到环境以及装饰的效果,顾及大众的审美情趣,具体步骤为:
(1)制定计划
首先要对需要设计的建筑制定出一个工作计划,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基地调查
要调查该建筑基地内,有哪些物体会影响环境色彩,如地面、已有的建筑物、植物等,并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3)模拟分析
在已有调查的基础上,再从基地色彩现状资料中找出现有的建筑与环境色彩构成内容,作为参考。同时还要分析基地内现存的各种物体和其色彩,找出色彩配置比例来作为今后的设计依据。
(4)色彩设计
根据前面的工作认真考虑设计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例如:同一色相的颜色将会重复使用的次数;设计中将会使用的颜色种类;多大面积开始有色彩变化等。另外还要遵循色彩设计的基本特性,如一致性、相关性、互补性及对比性等等。最后提出多套色彩的设计方案即可。
(5)现场测试
利用建筑基地的光照条件,以基地的现场作为背景,将设计出的色彩配色方案的色标放大基地,可以用相机从各个角度拍一些照片,通过对比选择出适宜的一到两个方案。
(6)审批与实施
将完成的建筑色彩配色方案与说明报告呈报给有关部门,待批准后即可予以实施。在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亲临现场,以确保建筑外观的色彩质量。
三、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色彩的出现始于文化发展的早期。在当时,建筑的外部色彩想要表达的更多的是其象征的意义,如在古代的中国,朱红色象征着富贵与权势,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中,红色的柱子、白色的台基、金色的屋顶都展现了色彩和形体构成的特征。再如悉尼形似帆影的歌剧院,也是色彩与形体构成的典范,形似帆影的歌剧院在白色的映衬下,使其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除此之外,建筑外部的色彩也是具有一定的实际功能的,例如殷周时期白灰的发明,就是因为土墙需要掩盖的原因,而在木材上加油漆,则是可以防止雨水渗漏。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渐发展,技术逐渐进步,色彩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而现在的建筑色彩逐渐成为了设计者的一种语言,设计者要找到一种和自己内心情感结构相一致的表现形式,以此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将情感转化为可视的形式。色彩也是设计者表达创意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建筑外部的色彩对于工业建筑的意义也十分巨大,例如在我国的某个钢铁厂的设计中,不同的屋顶、区域、外墙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色彩,与基本色调产生对比,能够凸显出色彩的标志作用。不仅如此,色彩还具有造型的功能,巧妙的运用色彩,可以在建筑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和美化。例如在建筑形体上有不足,则可以通过色彩进行适当的调节,从位置方向、比例尺度、纹理质感、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调节。因此,对于工业建筑来讲,运用色彩构成的方法进行造型,既不会造成空间浪费,也不会影响建筑结构,且操作相对简便。另外,色彩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还具有功能构型的作用,如行政办公类的建筑,色彩皆宜素雅;纪念馆和会堂类的建筑,多会采用黄色的琉璃瓦、白色栏杆等,传达出庄重严肃的感觉;而医院、疗养院等建筑,则会采用白色或灰色等色彩,表现出宁静的感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也不断改变,我国的建筑环境也从大红大绿逐渐转变为高明度低彩度的色调。综上所述,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四、结束语
目前,建筑外部环境色彩的设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随着全球对人类环境改善的逐渐重视,其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们的设计师也一定要投入更多的热情来发展这项事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建筑设计师们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且涌现出许多成功佳作,例如: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扩建工程;王府饭店;深圳华夏艺术中心等。而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在近几年来也加大了对城市及建筑外部色彩设计的管理,早在2000年的8月1日颁布了《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内容涉及到一些建筑物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及管理,国内的其他城市也相继颁布了相关的规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城市与建筑外部环境面貌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辛艺峰.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05):20-22
[2]肖毅.建筑色彩的几点探讨[J].建筑设计,2005,(03):16-18
建筑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成因分析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处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三、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有位城市规划师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
(三)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
四、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其设计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当,高层建筑就变得与街道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还有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而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
五、整体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
环境规划概念范例(3篇)
环境规划概念范文一、逻辑的概念和概念的逻辑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大基本形式,概念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的产生是人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重要..
-
精雕雕刻教程范例(3篇)
精雕雕刻教程范文篇1关键词:雕塑艺术;发展;藏族;藏传佛教中图分类号:J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83-01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文化遗址时代,藏族祖先们就已..
-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例(3篇)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国际方面的挑战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以及加入WTO对乡镇企业带来的影响。乡镇企业的结构和布局,人才素质远远无法适应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目前..
-
纳米雕刻技术范例(3篇)
纳米雕刻技术范文弗拉季米尔是俄罗斯玻璃雕刻制作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熟知玻璃性质;叶莲娜毕业于穆欣娜列宁格勒艺术与工业设计学院的研究生院,同时受过К.М.Митрофан..
-
科技创新的实质范例(3篇)
科技创新的实质范文【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五个统一0前言党的十报告中突出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
-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例(3篇)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文参考文献:[1]董本正.“糖类”专题的复习[J].生物学通报,2004,(09).[2]许凤芹,刘桂茹,杨学举.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5,(01).
葡萄糖在农作.. -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例(3篇)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文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中图分类号:R978.1;R92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2-0070-03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常见的..
-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例(3篇)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文由于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活动的一种就业能力教育,突出特征是从事技术、技能、技艺、技巧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按照目前学者对VR/AR技术呈现的普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