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运动训练专业范例(3篇)
专科运动训练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知识结构;乒乓球;教练员;中国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134-04
古语云: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寻找“千里马”,而忘了培养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目前,关于乒乓球教练员的研究工作有一些发展的势头,但总的看来,关注不多且资料较少。而关于乒乓球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也未见有著述,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索性的研究,研究对象选取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教练员共19名(包括体能教练员1名),探索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乒乓球教练员的理论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采用“特尔菲法”,向专家(专家的姓名、专业、职称见附件1、2、3)共发放了三轮调查问卷以确定乒乓球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并对国家队全体教练员发放问卷,收集教练员对于知识结构各要素的重要程度的评价,用统计学原理对理论专家和实践方面的专家(国家队教练员)对各要素的打分进行显著性检验,对于无显著性差别的指标则综合两方面专家的意见进行权重评定,反之,则将指标剔除。
向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刘国梁等一队、二队共18名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和一名体能教练员发放问卷,共发放19份,回收19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效度检验法,请专家对问卷的效度打分。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评价平均值为3.93,说明本课题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效度。
教练员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用SPSS系统软件分别对教练员的自我评价进行信度检验,求出克隆巴赫α系数(其中专业知识为0.798,专业基础知识为0.682,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知识为0.656)。数据表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教练员知识结构的含义、构成
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是指教练员知识的构成状况,知识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乒乓球教练员作为一种专业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必须具备与其任务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乒乓球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根据乒乓球的项目特点、文献资料和专家的意见,笔者取“乒乓球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乒乓球的技战术知识”、“乒乓球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乒乓球裁判方面的知识”、“乒乓球器材方面的知识”、“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方面的知识”作为乒乓球教练员的专项训练知识。而不同专项训练知识也是构成不同项目的教练员的知识结构的核心。但是如同任何一种有效的知识结构一样,只有核心知识的知识结构并不是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必须配合核心以外的辅的知识。辅的知识是紧密围绕核心知识与之配合发挥知识结构应有的功能。乒乓球教练员的辅知识包括两类: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乒乓球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指在体育领域中与乒乓球训练、比赛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包括一般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营养学、运动解剖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统计学。“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知识包括哲学、教育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和外语。“专业基础知识”和“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知识”是对“专业知识”这一核心层次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总之,教练员知识结构中的3个层次的知识有主次之分,根据专家和国家队教练员对它们的打分,求出其权重系数。“专业知识”权重为0.40,“专业基础知识”为0.32,“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知识”为0.18。权重系数清晰地显示了这3个方面的知识在教练员知识结构中所处位置,反映了核心层次(专业知识)和辅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知识对乒乓球教练员的不同的重要程度。
2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知识结构内部要素的权重
用SPSS系统软件包中的Mann-WhiteneyU检验法即秩和检验法来考验训练学专家与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对教练员知识结构内部诸要素重要程度的认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当渐近线显著水平的值小于0.01时(P
在乒乓球教练员的“专业知识”中,“乒乓球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核心的知识层面中权重系数为0.19,排在第一位。目前,国家乒乓球队的教练员全都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体能教练史鸿范也是前国家田径队运动员和教练员。因为乒乓球运动技术含量高,打法细腻多变。若是教练员仅有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在训练、比赛中很难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心理变化进行有效的指导。实际上,在国家或省市专业队中,某种打法的教练员更多的是训练与之打法较相同的运动员。比如:国家队教练员是左手握拍打法,那么他所带重点运动员也是左手握拍;直拍打法的教练员更多地训练直拍选手。由此可知,乒乓球实践经验的高度细腻化非同一般。当然,这种现象不能绝对化。男队主教练刘国梁是直板正胶打法,而目前国家队重点队员没有这种打法。但是他在运动员时期的大满贯成绩也是很难得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各种大赛中积累的丰富的心理经验常常是他在关键比赛前用以疏导队员的最有用的法宝之一。
“乒乓球技战术知识”、“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权重分别为0.19和0.18,系数很高,说明这两方面的知识很重要。技战术知识是乒乓球训练的基础和重点。中国队成绩有所下降,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对新规则下技、战术的变化没有清晰的准确应变。“乒乓球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是长期的乒乓球教学训练实践经验的结晶,以它作为指导可以加快获得比赛成绩的过程,可以使教练员避免从事长期的浅尝和犯历史性的错误,可以避免重蹈其他乒乓球工作者的覆辙,避免非优化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学得快、学得好、学得生动活泼,同时系统的乒乓球理论和方法也是教练员进行技术发明创新的前提之一。指标“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方面的知识”权重系数也较高,为0.16,排在第4位。笔者在访谈吴敬平教练时,他着重强调目前我国在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吴敬平指出这也是造成乒乓球人才浪费的原因之一。器材和裁判方面的知识也是教练员要掌握的必不可少的知识。近年来,国际乒联对器材、规则有较大的改革,
而这种变化也影响了中国队的战绩,对此方面的研究应引起重视。
在“专业基础知识”中,权重系数最高的指标是“运动心理学”为0.15。教练员和专家普遍认为运动心理学对于乒乓球教练员很重要。乒乓球在中国是国球,国家队在世界大赛中夺冠则正常,若是亚军则常会舆论哗然。而竞技体育异常残酷性常常给运动员的夺冠之路带来种种变数。因此,如何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个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应该必备的能力。而掌握相关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则更有利于教练员更科学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指导。
在“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中,哲学和教育学权重系数最高,为0.18。哲学的意义勿庸置疑,它对于各种学科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教育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是教练员本身更认同的。笔者在做教练员思想素质研究时发现,教练员相对于运动训练学理论专家更强调“为人师表”是其职业特点之一。可见,教育学知识的学习也是乒乓球教练员的自觉需求。
总之,“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练员工作能力的高低,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培养、选拔乒乓球教练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结构中的另外两部分是对教练员专业知识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3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知识结构的评价
纵观国家一队教练员对自己知识结构中各指标评价分数,其高低基本上与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的大小分布相一致,说明一队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二队教练员的各科知识均低于一队教练员。但是全体教练员在“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知识”方面则表现较弱,使整个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呈现一定的不均衡性。“专业知识”在教练员的知识结构中的权重系数为0.40,它是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在“专业知识”中,一队教练员的“乒乓球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总体的得分最高为4.6,评价级别为“强+”。国家一队教练员的平均训练年限为15.1年,平均教龄为18.26年,多年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经历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积累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二队教练员在该指标的评价分数也是他们知识结构中得分最高的,为4.38分,评价级别为“强”,综合反映了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们在训练比赛实践经验方面的雄厚实力。一队教练员的“乒乓球技战术知识”总体得分为4.5,稍低于“乒乓球训练比赛实践经验”,评价等级也为“强+”。
“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一队、二队教练员的评价分数和等级较之“专业知识”都普遍降低一个层次,多为“一般”,甚至是“弱”。说明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不高。基础层知识是教练员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这一层次的知识精广,才能更快更好的进行科学训练,进行技术创新。现代乒乓球运动发展速度很快,国家乒乓球队的教练员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但是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铺垫作用。
在“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知识”方面,国家队教练员表现较弱。一队教练员的外语评价等级为“弱+”,计算机为“弱”;二队教练员6门学科中“教育学”、“社会学”的评价等级为“弱+”,其余4门均为“弱”。虽然这部分的知识重要程度不高,但是仍然是乒乓球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应该引起教练员们的重视。在国家队18名教练员,有11名教练员曾有过外援的经历,并且作为国家队的教练员他们有更多的国际比赛的机会,而外语水平比较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必将给运动员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教练员不能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加强其它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学、社会学等。一个综合素质全面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乒乓球运动员,这也是时展对新时期乒乓球教练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4结论与建议
(1)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是指教练员的知识的构成状况,知识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乒乓球教练员作为一种专业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必须具备与其任务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2)乒乓球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三部分。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知识,权重系数最高为0.40。专业知识中“乒乓球的训练比赛实践经验”、“乒乓球的技战术知识”最为重要;专业基础知识中“运动心理学”、“一般运动训练学”最重要;与专业相邻的其它学科中“哲学”、“教育学”最为重要。
(3)在知识结构中,现役国家队教练员乒乓球专业知识精深,专业基础知识表现一般,而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较弱。总体知识结构表现不均衡。在知识结构的更新中,国家队教练员厚于专业知识的吸收,而薄于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4)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组,应该重视教练员自身继续教育的问题,以弥补自身在学识方面的不足;并且应在积极钻研业务的同时,加强基础学科的学习,避免进入“过专”、“过偏”的误区。
专科运动训练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校招生;术科测试模式;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8-0096-05
ResearchontheInfluenceofSpecialityTestModeintheSportCoachingDepartmentonthe
QualityoftheFreshmenRecruitedintheHigherEducationInstitutes
WANGShu-hong1,LIJin-long2
(1.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aiyuan030006,ShanxiChina;
2.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ShanxiChina)
Abstract:WithacasestudyinShanxi,Henan,JiangxiandLiaoning,thepapermakesanempiricalstudyontheinfluenceofthefourtypes’specialitytestinthecollegeentranceexamonthequalityandtalentcultivationofthestudentsmajoringinphysicaleducationinthehighereducationinstitutesinhopeofprovidingsometheoreticsupportanddecision-makingreferenceforthereformofthesystemof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andenrollmentforstudentsinthePEspeciality.
Keywords: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andenrollment;specialitytestmode;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collegefreshers;quality
投稿日期:2010-09-08
基金项目:山西大学2010届博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王树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省市可以自行确定术科测试的项目、内容、比例、评分标准与办法。十余年来,通过对术科测试内容、比例的不断调整,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已经形成了四种模式。不同的术科测试模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质量及人才培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期待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山西、河南、江西、辽宁为例,研究目前实施的四种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模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及人才培养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以山西、河南、辽宁、江西13所高校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学生及2008、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部分术科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训练背景及术科学习状况。学生问卷共发放974份,回收有效问卷963份,问卷总有效率98.9%;教师问卷共发放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总有效率96.2%。问卷的效度采用专家评判法检验,分别有100%和91.7%的专家认为上述两种问卷内容合适或非常合适。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检验,委托山西大学、洛阳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的调查人,各选择20名学生和10名教师,在第一次调查结束后的两到三周内再次调查,所有问题的再测一致性都在80%以上。
1.2.2实地调查法在2009年11月至12月,笔者到山西、河南、辽宁、江西4省的13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的质量及人才培养状况。
1.2.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5)进行频数统计、百分比统计、差异检验,并对一些统计结果进行图表制作。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模式的形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高校办学体制、高考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先的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体育考生报考资格、高校择优录取办法、术科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的科学性、术科测试的公平公正性等引起了广泛的争论。1995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研讨会上,原国家体委科教司正式确立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研究》课题,子课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研究》由沈阳体育学院负责。课题组于1997年底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政策修改方案,并提出了“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身体素质+专项”三种术科测试方案。[2]辽宁省从1998年开始试行“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方案,随后,广东、湖南也试行该方案。江西从2000年开始实施“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术科考试方案。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高校扩招,体育考生人数也成倍增加。体育术科测试,特别是专项测试中主观评分类项目中有悖公平的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术科测试效率,降低术科测试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取消了专项,只测试身体素质。
十余年来,通过对术科测试内容、比例的不断调整,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已经形成了以下四种不同的模式:即“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采用“身体素质”模式的有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吉林、山西、湖北、安徽、重庆、陕西、贵州、、青海、广西等省。上述14省(市、区)大多数测试100m跑、800m跑或1500m跑、原地推铅球、立定跳远或立定三级跳远等四项身体素质,各占25%;采用“身体素质+专项”模式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黑龙江、海南、河南、内蒙古、四川、甘肃、新疆、宁夏、云南等14省(市、区),这些省(市、区)测试三到四项身体素质和专项,2/3省(市、区)专项占总分的40%,其余专项占总分的20%到50%不等;江西实施“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2009年身体素质测试100m跑、800m跑、立定跳远(各项满分为15分);综合技术测试篮球往返运球投篮和足球20m运球绕杆射门(各项满分为15分,其中达标12分,技评3分),总成绩按百分制换算;辽宁、湖南采用“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2009年辽宁身体素质测试100m、800m、原地推铅球三项(各占15%);非专项基本技能测试,要求考生从跳远、篮球往返运球投篮中任选一项,占总分的20%(篮球专项考生只能测跳远,田径专项考生测篮球往返运球投篮),专项占总分的35%。湖南的测试项目为:身体素质(占60%)+辅项(占15%)+专项(占25%),湖南的辅项测试,相当于辽宁的非专项基本技能测试。
2.2不同术科测试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训练背景、体育基础及术科学习状况从2003年开始,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中取消专项。2007年至今,测试100m、800m、立定跳远和1分钟杠铃连续挺举;河南省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曾经取消了专项,1997年又恢复。2008、2009年的术科测试项目为100m、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各占25%)和专项(占25%)。笔者对山西、河南、江西、辽宁1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本省籍)入学前的训练背景、入学时的体育基础及术科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
2.2.1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高中体育训练的主要形式有高考训练队、学校代表队、体育特长班、学生自发训练队等。山西、河南、江西、辽宁4省高校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见表1。
上述调查结果经X2检验,P0.000<0.01,差异非常显著。每两省之间X2检验的结果见表2。
表1四省高校体教专业2009级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
训练的组织形式
山西114.017262.34817.43914.162.2河南198.010243.05221.95523.293.8江西21.210966.9148.63722.710.6辽宁93.113547.07225.16322.082.8表2四省体教专业2009级学生高中阶段训练组织
形式的X2检验结果
注:*表示P<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以下各表同。
除辽宁和河南学生高中阶段参加训练队的组织形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两省之间的P值均<0.01,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山西、江西被调查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高考训练队的百分比较高,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这两类训练学生的百分比较低,而辽宁、河南正好相反。
2.2.2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山西、河南、江西、辽宁体教专业2009级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见图1。
四省高校被调查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经X2检验,P0.000<0.01,差异非常显著。每两省之间也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山西、河南学生中高中阶段训练时间在1a以下的超过2/3,辽宁、江西学生约2/3训练时间在1a以上。
2.2.3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专项及综合运动技能训练情况高校体育专业(体教和社体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对高中体育训练具有较大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体育高考带队教师的调查了解到,不论在哪种术科测试模式下,中学高考训练队和体育特长班的训练内容多以体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内容为主。校代表队则多以专项训练为主,兼顾身体素质训练。
山西高校被调查新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专项训练的占1/4;河南被调查新生几乎都进行过专项训练,但是56.5%的学生接受的专项训练不太正规,训练的内容几乎是考试内容;江西的综合技术测试中有篮球运球上篮和足球绕杆射门技术,被调查新生在上大学前基本都掌握了这些技术。而在河南和山西,在上大学之前已经掌握了这这些技术的百分比分别为37.6%和23.6%;江西被调查新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较为正规的专项训练的比例较低,约占1/5;辽宁的非专项技能测试要求考生在跳远和篮球运球上篮技术中选测一项。笔者在辽宁省体育测试点――沈阳体育学院的访谈中了解到,80%以上的考生选择篮球运球上篮,原因是该项目易于得分。调查结果表明,85.4%的辽宁籍新生在上大学前已经掌握了该技术。辽宁学生中,一半以上接受过较为正规的专项训练。辽宁的专项考试有实战性内容,即使是高考训练队,训练也比较正规。
2.2.4术科教师对入学新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整体水平的评判为了较为客观地掌握四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情况,笔者请13所被调查院校2008、2009级术科教师共159人,对近两年来自己所教授学生入学时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做五级评判(好、较好、一般、差、较差)。山西、河南、江西、辽宁术科教师对所教学生入学时身体素质的五级评判结果经X2检验,P0.155>0.05,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有64.2%、71.8%、70.7%、73.0%的人认为他们教授的新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术科教师对学生入学时运动技能的五级评判结果差异非常显著(P0.000<0.01),评判结果在每两省之间进行X2检验(表3)。
表3四省术科教师对学生入学时运动技能评判的X2检验结果
81.0%的山西术科教师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一般、较差或差,62.0%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46.1%的河南术科教师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好或较好,58.7%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江西术科教师中的上述两个值与河南较为接近,分别为43.9%和58.5%,辽宁则为59.5%和78.3%。辽宁术科教师对学生入学时运动技能的整体水平的评判要好于其他三省。
2.2.5不同术科测试模式下高校入学新生的术科学习状况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师范性和运动实践性特征,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能力是术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与学生主体的术科学习情况关系密切。
表4四省体教专业入学新生对术科学习难易程度的自评
山西3111.24116.011946.75620.33010.9河南2811.86728.310243.0229.3187.6江西159.25332.57143.6138.0116.7辽宁5318.510938.09332.4248.382.8四省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学习难易程度的自评结果经X2检验,P0.000<0.01,差异非常显著。调查结果每两省之间经X2检验,除河南和江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P0.832>0.05),其余每两省之间的差异都非常显著(P值均小于0.01)。
2.3不同术科测试模式对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及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山西的术科测试除杠铃1min连续挺举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外,其余三项技术性相对不强,易于搞突击训练。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多参加的是高考训练队,训练时间短,训练内容多为考试内容,参加过专项训练的学生的比例也较低,学生入学时的整体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较差,难以满足术科学习的要求,术科学习吃力或较为吃力的学生人数较多。这样的新生质量,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针对入学新生运动技能下降的状况,太原师范学院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技术练习,并派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在早操或晚自习时间辅导学生运动技术练习,长治学院则增加了术科教学课时量。山西大学的一些术科教师认为,该校近年来录取的学生体育成绩都在80分以上,表面上看生源质量不错,但绝大多数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专项训练,他们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较差,再加上术科普修课时量的缩减,既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
河南的术科测试有专项且内容较多,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前的训练时间及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训练的百分比都比较高,新生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要好于山西,多数术科教师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学生术科学习轻松或较为轻松的百分比(40.1%)也要明显高于山西的数值(27.2%)。河南省划定体育成绩最低控制线时还规定专项必须达到及格分,被调查学生中约有1/3接受过较为正规的专项训练。河南专项所占的分值较小(25%),专项考试缺少对抗性、实战性内容,因此新生在入学前突击训练的百分比也较大。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付道华教授认为,专项分值应该提高,难度应该逐渐增加,这样利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能够对中学课余训练起到好的导向作用。河南高校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入学学生,大都有过专项训练的经历,他们掌握了或多或少的专项技能,这样,有利于大学阶段专项的选择与学习。
江西的“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的术科测试模式,重视对考生体育综合能力的考查,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前的训练时间整体上要多于山西和河南,术科教师对新生运动技能的评价与河南较为接近,新生质量好于山西。经过高中阶段的备考训练,绝大多数入学新生已经掌握了篮球运球上篮和足球绕杆射门技术,对球类也有了更好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为大学阶段的球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江西省的体育术科测试没有专项,新生在中学参加过专项训练的比例不到1/5。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程其练教授认为,篮球运球上篮考核的是学生的球性的好坏,足球过杆射门,考核的是学生的脚下控球能力,江西省的综合技术考试有利于球类教学,但是从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角度来说,只考核身体素质和综合技能还是不够全面,体育术科测试应该加试专项。术科测试改革后江西师大录取的学生球类素质较以前好,但是专项水平普遍有所下降。针对学生专项技能下降的情况,江西师大从第三学期开始开设主项选修课,从第六学期开始选择辅项选修课。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籍学生较多,多没有进行过专项训练,为此,该校的专项教学从第一学期就开始。
辽宁省的术科测试内容多,重视对考生身体素质、体育综合能力和专项技能的全面考查,将近半数新生入学前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训练,备考训练时间也要多于其它三种术科测试模式。被调查新生入学前大都参加过专项训练,并掌握了篮球运球上篮技术和专项基本技术。辽宁的专项测试有对抗性、实战性内容,即使高考训练队的专项训练也较为正规。辽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的运动技能要整体上好于其它三种术科测试模式,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一专多能”、“多能一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主任张绍礼教授认为,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的选才指导思想受沈阳体育学院“重视运动技能”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一般都是按照专项要人,专项运动技能好的学生在就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身体素质和一般运动技能是专业基础,专项技能是体育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2.4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本质上是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拔新生的一种活动,选才的结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新生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师范性和运动实践性特征。从2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是中学,人才培养类型主要定位为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人才规格或能力要求来看,多数院校强调“一专多能”、“多能一专”或“实践能力”。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要求学生通过术科必修课程的学习,掌握所开设项目的主要技术、战术,并培养和发展针对这些项目的教学、训练、竞赛组织裁判能力。通过术科选修课的学习,学生的专项和辅项的运动技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与1997课程方案相比,新课程方案中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有所下降,选修课比重由过去的27.0%上升为36.7%,限制选修课是以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形式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一专多能”、“多能一专”“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新方案是在素质教育和基础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颁布的。素质教育与新课标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上述要求,否则,将可能导致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脱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新课标颁布前后,学校体育领域中存在“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健康与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无关”等思潮,在这些思潮及高校扩招的影响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领域中出现了“重理论、轻技能”的人才培养观,也给体育高考术科测试改革带来了负面影响。世纪之交,先后有15个省市的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中取消了专项。季浏教授认为,新课标不仅没有忽视或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相反更加突出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3]实施新课标后,运动技术的教学与传授仍然是体育课的重点,运动技能依然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在教学中,一个优美正确的动作示范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知要胜过无数形象生动的语言。选项课教学中,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是吸引学生选择学习某个项目的重要因素。运动技能也是体育教师课余体育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的基础。
体育教育专业考生的专业潜质的甄别是通过术科测试来实现的。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应该依据体育教育专业的选才标准而确定,而选才标准的依据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不是随意确定的,应该遵循以下一条逻辑主线:
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出适应时展与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多能一专”、“一专多能”的体育师资,其中的“专”与“能”都是指体育技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视运动技术教学,“新方案”指出术科学时要占到总学时的1/3左右。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要掌握较多的运动技术,专项运动技能也要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要求高校尽可能多地选拔那些具有良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体育训练背景的考生入学深造。
“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术科测试模式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兼顾”的选才标准。相比较而言,“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更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全面的选才标准与体育教育专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多能一专”、“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身体素质”术科测试模式反映出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重身体素质,轻运动技能”的选才标准,这样的选才标准有失偏颇,最终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拔的新生存在运动技能“先天不足”,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对高中备考训练产生了不良的导向。
3结论与建议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已经形成了“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等四种模式。
2)不同的术科测试模式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参加训练的组织形式、训练时间、专项及球类运动技能训练、运动技能整体水平之间差异较大,对新生上大学后的术科学习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身体素质”术科测试模式下,高校所选拔的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突击训练的比例大,训练时间短,他们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较差,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4)“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下,高校选拔的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训练时间较长,且大都经过专项训练或篮球、足球综合技能训练,新生的整体运动技能水平较好,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有利。
5)“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参加训练的时间长,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训练的比例大,新生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要好于其它三种模式,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6)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的确定,要遵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选才标准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的逻辑主线。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加重视运动技能,术科测试应该全面考查考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7)建议教育部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尽快制定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的指导性意见和考试大纲,规范术科测试的项目与内容,使术科测试向着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有利于素质教育和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暂行规定[Z].[1989]体科字20号.
[2]王揖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体育考试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92.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76-79:91.
[4]胡建鸿,洪熊.论高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人才管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345-346.
[5]刘平清,袁作生.对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新“课程方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538-540.
[6]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10(2):1-4.
[7]王志斌,康辉斌,程其练.体育高考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社,2001:103.
[9]杨改生,屈东华,王崇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4):30-31.
专科运动训练专业范文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4-02
健美操专项课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健美操专项课程持续、稳定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健美操论文和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有关专家和任课教师,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基本情况
2.1.1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担任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人,讲师2人,职称结构合理,3名教师均为硕士学位。3名教师中只有一人教龄在5年以下,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上好课程的重要保障。
2.1.2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履行职责的行为等基本素质;系统地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健美操运动训练与教学、成套创编、竞赛组织、裁判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探究心理,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1.3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
由表2可以看出,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总学时为720学时,理论部分74学时,占总学时的10.3%,包含了基本理论、教学、训练和裁判等。技术部分438学时,占总学时的60.8%,有体能、规定动作以及流行课程,授课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实践教学180学时占总学时的25%,包含了准备部分实习、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2.2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分析
2.2.1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理论教学分析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了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运动概述、基本动作、健美操创编、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方法等,教学形式:①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②理论与技术相结合进行讲解。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科学锻炼方法、运动处方制定等内。
2.2.2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技术教学分析
技术部分是健美操专项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学时比例的分配都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保证学生能够较好掌握所学动作。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技术部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竞技健美操,占总学时的24%,而通过实际调查得知,学生对于竞技健美操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自身能力限制了竞技健美操的学习。排在第二位的是流行课程,主要包括:街舞、踏板操等内容。
2.2.3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由表4可知,在实践教学部分准备部分实习占总学时的9%,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动作掌握情况,口令、手势的运用情况,带操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是授课实习,主要锻炼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能力。排在第三位的分别是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分别占总学时的3%。
2.3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调查
2.3.1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查
通过调查,目前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阶段,教学分为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四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培养了学生掌握的动作的能力,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2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评价方法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中,技术和理论成绩占了70%,而学生的实践能力评定仅占了20%,这也正反应了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矛盾,社会需要应用型复合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目前共有3名教师承担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1.2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与时数分配基本合理
3.1.3学生基础较弱,但学习动机明确
3.2建议
-
环境规划概念范例(3篇)
环境规划概念范文一、逻辑的概念和概念的逻辑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大基本形式,概念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的产生是人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重要..
-
精雕雕刻教程范例(3篇)
精雕雕刻教程范文篇1关键词:雕塑艺术;发展;藏族;藏传佛教中图分类号:J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83-01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文化遗址时代,藏族祖先们就已..
-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例(3篇)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国际方面的挑战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以及加入WTO对乡镇企业带来的影响。乡镇企业的结构和布局,人才素质远远无法适应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目前..
-
纳米雕刻技术范例(3篇)
纳米雕刻技术范文弗拉季米尔是俄罗斯玻璃雕刻制作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熟知玻璃性质;叶莲娜毕业于穆欣娜列宁格勒艺术与工业设计学院的研究生院,同时受过К.М.Митрофан..
-
科技创新的实质范例(3篇)
科技创新的实质范文【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五个统一0前言党的十报告中突出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
-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例(3篇)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文参考文献:[1]董本正.“糖类”专题的复习[J].生物学通报,2004,(09).[2]许凤芹,刘桂茹,杨学举.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5,(01).
葡萄糖在农作.. -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例(3篇)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文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中图分类号:R978.1;R92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2-0070-03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常见的..
-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例(3篇)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文由于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活动的一种就业能力教育,突出特征是从事技术、技能、技艺、技巧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按照目前学者对VR/AR技术呈现的普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