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范例(3篇)
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范文
一、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自从提出小康社会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如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民主法制、人民生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等5个方面39项指标组成。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民主法制、人民生活、科技文化和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28项指标组成。李孝坤、苏维词、凌洁的《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提出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涵盖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人口质量、生存环境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等。那么,对民族地区来说,现有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能否全面衡量和评价其小康社会发展和实现程度?民族地区有没有特殊的情况需要考虑和兼顾?为了全面有效地对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施和发展过程进行度量和监测,有必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现有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
二、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虽然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侧重点不同,但大体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于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除了包括这些指标外,还应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监测指标,尤其应考虑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政治的程度、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程度、各民族文化教育的?l展状况、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来衡量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因为只有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才能汇聚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只有各民族群众积极投身经济建设,才能为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教育发展文化繁荣,才能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只有生态良好环境美好,才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宜居宜业。因此,制定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在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及生态环境中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监测指标。
(一)政治层面
国家统计局构建的《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民主法制从基层民主参选率、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社会安全指数和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四个指标来评价小康社会在政治方面的实现程度。在民族地区除了上述指标外,还应增加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比率。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权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210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大胆使用,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当主官、挑大梁。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人力外,更为关键的是要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好了,能够管根本,管长远。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了解本民族历史与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在本民族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更能发挥其他民族干部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政治层面中需要增加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比率指标。
(二)经济层面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在经济方面的监测指标有人均GDP、工业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人均GDP是生产性指标,用人均GDP、工业生产率等指标来评价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实现状况还不足以全面体现民族地区的小康水平。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度大、困难多、面积广。据统计,2012年民族地区的小康指数达到70.8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2.71个百分点。而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更是重点和难点,2016年民族八省区仍有1411万农村贫困人口。为了全面有效地反映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发展程度,民族地区经济层面的监测指标还应增加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农牧区社会保障覆盖率、农牧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指标。
1.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多数民族地区属于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特征是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农牧产品。要针对民族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开发特色农牧产品,发展优势产业,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收入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增加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指标。
2.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民族地区特别是农牧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群众脱贫的最大障碍。一些民族地区的群众没有干净水喝、道路不通、住房简陋。因此,要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比重,完善农牧区基础建设。
3.农牧区社会保障覆盖率
我们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很好地覆盖到农村牧区,农牧区的群众因病因灾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民族地区要编织好一张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为各族群众提供保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生活、体现社会公平。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增加农牧区社会保障覆盖率指标。
(三)文化层面
数据显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平均只有8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平均水平为93%),不少地区初中辍学率超过3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最硬的骨头,离不开教育和文化的支撑作用。此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也最为薄弱,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在民族地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以,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体系文化层面的监测指标中除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等,还应增加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每万人口中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民族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占民族地区在校学生数的比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率等指标。
1.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地区抓发展、抓团结,都离不开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抓好民族基础教育,才能确保民族地区不同民族的孩子共享社会发展机遇,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国家要大力保障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这是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要增加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指标。
2.民族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占民族地区在校学生数的比重
职业教育是各族青年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民族地区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要加快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才能为民族地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重视民族职业教育,加大民族职业教育学生人数的比重。
3.每万人口中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
让民族地区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件事关社会公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贫穷落后现状的生力军,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因此,民族地区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率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明确要求。民族地区要加快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牧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民族地区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生态层面
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范文篇2
一、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简称,是对少数民族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中国教育的组成部分。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在继承本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和引进外来民族先进文化的过程;狭义的民族教育则是对少数民族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民族教育的目的是让少数民族人民进入主流社会,培养大批民族知识分子,同时将先进文化知识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1]
二、多元文化对民族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更新日益加快,各种文化发展面临不同机遇和挑战。在我国现代复杂社会结构下,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各种文化都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因此造成了文化的多元化。
多元文化具有时代特点,多元文化传播方式、文化内容反映鲜明的时代信息和历史信息。多元文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客观上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多元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改变了民族教育内容和理念,民族教育受到多元文化影响下,教育价值取向发生转变。为了促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跟上发达地区文化发展形式,民族教育不得不把多元文化作为教育出发点。多元文化内容丰富,扩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内容,使少数民族教育吸收优秀的先进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2]
三、民族教育情况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处在阴湿、高寒、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办学经济条件差,普及教育难度大,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差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客观因素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民族教育把重点放在本民族文化传承上,吸收外来文化机会较少,教育内容和方式根不上时代变化,严重影响民族教育发展。
民族教育经费短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但教育经费不足现象仍然存在。中央财政的教育经费大多投入到高等教育当中,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主要是由当农民和地乡政府承担,民族教育经费不足,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
民族教育的双语教学实施困难。民族教育双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缺少专门的双语教师培训机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非常少。由于缺乏双语教师,汉语课程很难开展,学生学习汉语机会少,不能学习汉族文化,不能了解全国文化发展情况,民族教育价值取向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教育价值取向
1、以全国主导性文化为价值取向
民族教育长期以民族特色为主,民族教育的原则是发展本民族特色文化,这个原则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必须坚持的。目前随着多元文化发展,现代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教育价值取向走向重新建构的过程。全国文化是先进的多元文化主流代表方向。民族教育要想跟上主流文化步伐,就要以全国文化为价值取向,使民族教育逐步过渡到现代化教育进程当中[3]。
2、以现代化城市教育为价值取向
民族教育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人的知识文化水平。现代化城市人们素质较好,这是由于现代化城市教育方式比较先进,教育内容上吸收多元文化内容。少数民族地区与现代化城市地区相比,民族教育比较落后。确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现代化城市教育为共同价值取向,可以摆脱民族教育长期以来在民族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徘徊不定的状态。把民族地区和现代化城市地区教育的发展方向、目标融合在一起,能够消除两者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状态和分离状态,从长远意义来看,有助于打破民族地区和现代化城市地区二元文化对立状态,实现文化一体化。这种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主流社会,而且还能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甚至对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深远意义。[4]
3、以现代社会发展为价值取向
多元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育本身的未来性和超前性决定民族教育要超越现实,以现代社会发展为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是对现代教育的追求,它集中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民族教育发展的诉求和价值期待,构成现代社会对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规范,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新的文化知识。民族教育实践推动者和理论研究者要认同这种价值取向,坚决地朝着社会发展方向努力。只有清楚地理解和把握民族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内容,并坚持民族教育以社会发展为最终目的,民族教育才会真正走上现代社会发展之路。
4、以民族地区特色为价值取向
我国少数民族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民族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文化的特殊性,没有体现民族地区特色生活状况。民族教育一方面要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这是民族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民族教育要以民族地区特色为价值取向。在多元文化影响下,把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融入到民族教育当中。民族教育内容除了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把民族文化、民族活动、民族工艺融入到民族教育当中,让学生在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中,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发展。这样不仅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良好教育继承本民族语言、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少数民族教育在吸收多元文化同时,要保持本民族特色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才能吸收、引进外来先进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具体体现在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上,因此民族教育要以民族地区特色为价值取向,教育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吸收外来先进文化。[4]
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字】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民族特色文化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但是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人才,更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未来人才。然而少数民族同学在多方面与普通大学生有着一定差异。经济上,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可能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经济上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虽然学校与政府对少数民族尤其是民族大学中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特殊补助,但毕竟僧多粥少。学习上,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题目相对简单,同时对少数民族同学实行高考照顾分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同学在学习方面不如汉族同学,对其心理上造成了一定压力。
为此,笔者特此展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通过对问卷的整理、统计与分析,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现状,还能够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概况
调研对象:吉林省长春市主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大学等高校。
抽样方法:总体按高校少数民族人数分层抽样,层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以保证样本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样本容量及样本有效率:按所抽取学校的少数民族同学比例确定各高校发放问卷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14份,有效率为89.25%。
三、调查内容
(一)问卷内容
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情况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
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少数民族大学生庆祝节日的形式
5.高校所开展的民族特色活动
6.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民族政策的认知程度
7.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荣辱感
(二)指标体系
四、相关意见建议
(一)从实际需求方面解决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困难
关心少数民族同学日常生活状况,对于高校较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除对其建立绿色通道完善生源地贷款外,还可利用奖、助学生对其进行经济补助,改善少数民族同学生活条件,解决少数民族同学实际需求问题。
(二)举行“一对一帮扶”活动
为了能进一步改善高校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现状,高校可考虑举行“一对一帮扶”活动,即汉族同学对少数民族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援助活动,无论是在学习上或是在生活上。这样做可以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发展,并减少少数民族同学在异乡生活的孤独感。
(三)高校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部门
为了进一步的服务少数民族同学,传播民族文化,高校可考虑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部门,以增进民族团结,共促和谐校园。少数民族联谊会可承办少数民族节日庆祝活动,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
(四)少数民族节日全体同学共同庆祝
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节日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在汉族同学看来可能不是十分重要的节日,但在少数民族同学看来却如同春节般重要,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依然会参与本民族的重要节日。为加强各民族交流,可考虑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共同庆祝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五)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
学校应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如:民族文化节、民族风采文化大赛、民族知识竞赛及民族特色晚会等各类民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使更多的汉族同学了解少数民族,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以使少数民族同学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
(六)民族恳谈会
开展“民族恳谈会”活动——高校领导与少数民族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深层次的了解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现状,为少数民族同学扫除疑惑,排忧解难,让少数民族同学对大学校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五、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现状正逐步改善与提高,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看来了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所在。弘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政策的主要方面。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同时,又由于少数民族的地域性及经济滞后性,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不适应。为此,我们应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本着民族文化交流的宗旨及为少数民族同学排忧解难的原则,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了解,展现高校少数民族学子朝气,让同学们体验民族风情,感悟民族风采,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
审计风险评估的目的范例(3篇)
审计风险评估的目的范文近期,笔者参加了江西省审计厅组织的审计培训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为期20天的政府绩效审计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维多利亚大学教师的讲课,学习了澳大利亚政..
-
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范例(3篇)
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范文[关键词]社会经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提升,相应的我国企业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
-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范例(3篇)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范文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贡献Abstract:Thenatureprotectionareaconstructionprotectsthebiodiversitymostefficientpaths.Bytheendof1993,..
-
黄果树瀑布课件范例(3篇)
黄果树瀑布课件范文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时,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描绘惟妙惟肖,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用语言去进行简单的说教,还是容易使部分学生难以去感知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然..
-
能源互联网概念范例(3篇)
能源互联网概念范文风险投资更为谨慎价值是来源于投资商的不断投入?一部分网站特别强调自己技术的先进性和概念的新颖。但是在网站盈利模式上没有任何新意。这样的网站只能..
-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范例(3篇)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范文【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教育;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从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入手,把职业目标实现措施的落实、职业素质..
-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范例(3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范文[摘要]语言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实践的起点、实践的重点和实践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自动地实践和自由地实践,这..
-
预防医学心得范例(3篇)
预防医学心得范文[关键词]预防医学人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一、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趋势近20年来,全球经济及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使预防医学学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与疾病的..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