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6-30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注重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它是通过体育知识的深浅、体育技能的优劣、体育技术的好坏、体育意识的强弱、体育个性的突出与否来表现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积淀。本文就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浅谈一管之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通过体育教学,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

体育文化素养一词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而焕发出蓬勃生命力的新词汇。但“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素养”等词汇可以说是始终贯穿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体育历史、体育现状、体育未来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体育的发展、体育基础知识,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体育伴随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我国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这一发展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豪感;可以告诉学生体育不仅仅是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升学、达标问题,还有国家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更有向“更快、更高、更强”进军的体育大家庭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使学生了解体育不仅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进一步告诫学生,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需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人体极限的不可缺少的载体,以此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向困难挑战。当然,建立体育文化认识体系,还包括诸如健康保健知识、运动心理知识、科学锻炼知识等方面。这种由“点”到“线”形成“面”的认知体系的构建,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宣传专栏等辅助手段来加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实际的教学进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知识,使学生的体育文化认知体系全面稳定。

二、强化体育意识,激发参与体育的原动力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能动的心理活动,采取个人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并获得了知识技能。目前,就学生整体而言,体育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应付考试,缺乏主动性。如初中升学考试,体育要加试算分,于是对于考试的几项运动,无奈地参与。除此之外,对于其它运动项目不屑一顾。有些文化成绩好、体育差的学生更是怕苦、怕累、怕炼,偏面地认为只要在文化成绩方面争到分,锻炼与否无所谓,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的了解,造成认识上的偏颇。二是应付老师,缺乏积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分组练习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教学内容。在体育活动课中,有的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沉浸在文化学习中,犹如老僧做禅,结果造成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男生大多好表现、喜欢竟赛性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则大多喜欢姿态优美、韵律感强、柔韧、运动量不大的学习内容,如艺术体操、垫上运动、羽毛球等。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大纲为准绳,因地制宜,适当地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培养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2)加强体育教学,挖掘学生运动潜力。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如在铅球教学中,由于铅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但训练过程枯燥无味的运动项目。首先在室内进行教学,利用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制作投影片,使学生对其运动建立动作表象,同时讲解铅球技术组成的每一阶段的动作要领。然后,再到室外进行身体练习。通过教学尝试,这一教学方式不但缩短教学进程,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运动能力。

(3)利用竞赛方式,鼓励多数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是强化和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最具活力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更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如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进行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拔河比赛教学,吸引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观看比赛过程中,增添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运动技能

提高体肓文化,培养体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投入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在体育运动中练就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强身健体,并形成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动作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巧。运动技能是技能的一种形式,它是由通过相应的神经所支配的骨骼肌运动来实现的一系列外显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所构成的一定动作方式,当学生按照运动技能的要求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某种动作方式,形成动作系统,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体力去完成时,即标志其某种运动技能的形成。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运动技能的教学一直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就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而言,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对运动技能的基础教学和训练不够重视,造成学生的运动伤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打击了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信心。针对这此问题,我大大加强了基础教学和基础训练的力度。比如篮球,它是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教学中,首先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强调控球技术练习,步法的训练,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同时,结合基本战术的教学比赛,使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篮球的基本运动技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如,在双杠教学中,首先要进行一些辅助练习,即发展上肢力量这一素质练习,然后再进行双杠内容的教学,若支撑双杠的力量都没有,还何谈双杠练习,故基础教学和基础训练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加强这一环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本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减少运动伤害,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四、发掘体育个性,注意扬长避短

体育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依赖于体育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注意对体育个性的发掘和培养己成为体育教学追求和探索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体育教学中,那就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的先天条件造成了被教个体的各种差异。譬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根据其活泼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施于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借以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贯穿于有趣的教学形式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的目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应加强其良好的体育锻练习惯的培养,使体育锻炼成为主动的、终身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更好的根据他们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区别对待,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的身体优势;对由于先天的素质造成的个性差异,应注意培养其特长,挖掘其潜能,弥补其不足,使之向特长鲜明、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这样随着体育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将极大的带动整体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五、培养体育道德,坚持“道德”第一

体育道德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道德规范。优良的体育道德将极大地促进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恶劣的体育道德作风将极大地伤害着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如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屡禁不止的兴奋剂丑闻;学校里也时有发生强占场地现象;在身体接触密切的运动项目中,如足球、篮球有意识地恶意报复性伤害等。这些都极大地困扰着体育运动,危害着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虽然这些恶劣的行为对于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来说是个别现象,但他们所造成的危害绝不能低估。如每学期的运动会或小型竞赛,学生们都表现为极强的集体荣誉感,但也不乏少数同学为了取得成绩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在肯定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指出其错误的行为只会给集体带来耻辱,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这不仅是体育运动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体育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相辅相成的整体。体育知识是基础,但只有体育知识,没有运动技能和技术,也只是一个夸夸其谈之徒;运动技能和技术是重点,是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只有运动技能和技术,缺乏体育道德作灵魂,也不过是增加了几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汉而己;而没有体育意识作动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则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所谓的远大目标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全面提高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不可偏废。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颜军.体育教学心理学.神州出版社.1993.5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校企联合;班级文化;学生职业素养

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经管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高度重视经管专业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发挥校企联合效益,使得经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不断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一、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首先,从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来看,对于经管专业班级而言,如果能够营造积极向上,专业职业性十足,经济管理氛围强的班级文化环境,经管系的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参与到各种经管实践活动中去,由此慢慢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其次,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主体来看,校企联合,能够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尤其是经管类型企业的融入,可以将最前沿的经管工作技术和方法带入校园,使得经管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实际的经管专业知识,这对于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方案来讲,是很有帮助的;最后,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文化教导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而企业文化教导了学生如何去工作,如何去发展;两者相互融合,就能够为经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二、校企发挥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作用的策略

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是两种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因此要想发挥两者融合效益,就应该遵循两者的各自特性,充分交流和沟通,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能够体现校企文化的物质环境。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针对于经管专业教学特点,结合企业文化的职业性,实现健全的物质环境的构造,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入,将企业经管职业的工作规章,职业操守提炼成为对应的文化元素,以建立企业经管文化长廊或者企业形象展示区的方式,或者以报道企业经管精英人才的事迹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对于经管在企业中的价值得以明晰,进而慢慢的推动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扎根;其二,注重建立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在对于企业经管工作流程进行充分调查之后,邀请企业中的经管人才参与到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的设计和构建中去,并且可以担任对应实习教师,以使得职业素养与岗位要求能够实现对接,保证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效能的发挥。

2.实现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促进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也应该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内容:其一,邀请企业经管方面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专家和校园经管系教育专家组建成为全新的课程体系设计小组,在共同探讨当前经管人才市场行情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将经管人才的素质要求纳入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以体现出企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其二,对于当前经管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应该突出强调经管实践课程比重的增加,处理好经管理论知识学习与经管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能够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课程体系开发为重点,实现经管课程格局的调整。

3.注重经管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基于校企文化融合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必然需要有专业能力强,实践操作素质高的教师团队来完成。对此,注重经管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对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立足当前经管教育师资,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沟通,在企业进修,调研考察,企业锻炼等方式,使得当前的经管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进而使得其明白如何去实现经管课程内容的调整;其二,积极鼓励企业经管精英参与到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以兼职代课,课外活动组织者,学生职业规划引导者的身份进入校园,以一个班级一个经管职业导师的方式来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参与到班级实践活动中去,由此引导良好职业规划氛围和环境。

4.大量开展基于校企文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成为建设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契机。对此,可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举办有企业赞助的各种经管实践创业创新比赛活动,邀请企业内部经管精英,企业领导,校园领导,经管系专家作为评判队伍,从经管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素质,创新能力等多个角度去评价,并且给予优胜班级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经管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其二,邀请企业经管方面的精英,经管专业专家参与到经管知识大讲堂中去,可以是经管专业学术交流,可以是经管人才职业规划等,由此营造出良好的经管文化氛围;其三,企业经管部门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得学生明白经管工作的职业取向,了解经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对于班级文化构建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当前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理想的实现路径。我们在正确认识校企文化融合效益的同时,还积极促进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融合,立足专业经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经管教育教学方法的调整,内容的改善,以营造出积极向上,职业专业素质的教育平台,使得经管班级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琦.运用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段洪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殿安.以校企文化融合助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J].交通职业教育,2013,02:27-30.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篇3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科学意识文化素养一、夯实化学学科基础知识

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有了这方面的基础,就可以把化学知识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结合起来进行,要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感兴趣,有足够充分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是发展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鉴于化学知识的浩瀚丰富,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选择那些能够触动学生思维意识形成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改变世界、促进人类文明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和科学感召力融合在一起,使化学教学面向社会以及学生的终生发展。把那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化学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反复讲解,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以此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这些内容包括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重点要对学生阐述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其它相关社会现象。

二、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任何知识只有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巩固,才能找到差距,才有利于激发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化学知识的科学应用能力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结果,有了这方面的意识,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因为,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对科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实施化学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做大量与素质教育联系密切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丰富课外学习生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传统的说教性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发展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好化学知识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时让学生明白化学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学会书本知识,会做考试题就成功地完成了这门功课的学习,必须在思想认识和灵魂深处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高尚的品质提高自身修养的意识。新时期,加强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特别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以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强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和学生能力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智力发展水平,结合素质教育和化学教学的重点,配合化学教学改革,把化学教学与有创新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

四、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科学应用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逐步形成科学应用意识。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应用科学知识改变世界的意识,树立相信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思维习惯,树立为科学发展而勤奋学习的信心,通过化学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形成化学科学的科学实践与应用意识,这也是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一个重点。化学教学需要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应用意识,一个受过中学化学教育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时,先要求他们能说出问题的原因,应知道这些化学现象中蕴含的基本的化学科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强化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敏感程度,比如,看到开发区排放二氧化硫造成环境污染,看到大街上汽车排出的尾气,应该应用化学知识,思考探索如何使这些排放的气体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让学生更加明确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学活学好。可以采取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化学问题,让学生深刻体验和认识到化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反面的事例,比如某地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由于乱开发和盲目上项目,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探索救治的方法,同时要告诉学生发展中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技成果,必然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样,在同学们心目中逐步形成强烈的科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化。

  • 下一篇:地方文化建设范例(3篇)
    上一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范例(3篇)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范文管培中心将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列为转型期落实新定位、满足新要求、实现新职能的战略任务,坚持“专项工作专业运作”的原则,通过“双向沟通业务对..

      daniel 0 2025-06-30 14:39:28

    2.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范例(3篇)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范文一、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其它管理办法,以完成高等学校培训人才目标的过程。高等..

      daniel 0 2025-06-30 14:37:47

    3.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范例(3篇)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范文篇1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

      daniel 0 2025-06-29 14:47:45

    4. 企业网络安全建议范例(3篇)

      企业网络安全建议范文篇1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安全;企业;解决方案0引言现代企业信息化网络是基于内部传输网和Internet网络的互联网络,由于公众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网络接入..

      daniel 0 2025-06-29 14:46:27

    5. 绿色建筑监理方案范例(3篇)

      绿色建筑监理方案范文【关键词】绿色施工;绿色监理;四节一保;2001年,我国政府在申办2008年奥运时就提出了“绿色”的理念,2007年国家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2010年中华人民共..

      daniel 0 2025-06-29 14:45:12

    6. 康复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例(3篇)

      康复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关键词台湾浙江社区卫生模式比较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6AbstractOn-the-spotinvestigationTaiwancommunityhealthstatus,zheji..

      daniel 0 2025-06-29 14:43:59

    7. 康复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例(3篇)

      康复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关键词:康复医学;人体解剖学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以弥补和重建机体功能缺失,消除和减轻机体功能障碍,并设法提高机体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与..

      daniel 0 2025-06-29 14:42:41

    8. 体育学科的重要性范例(3篇)

      体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1.1追求多学科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随着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启动,各高校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

      daniel 0 2025-06-29 14:41:23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6-30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