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教学内容范例(3篇)
初中篮球教学内容范文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漠视学情、忽视学生的需要、组织形式单一、技术教学简单重复、课堂气氛呆板、教法单调、教师过多主导课堂、学生主体性降低等问题。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坚持“学科本位”的思想,沿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模式,过分注重技术的系统性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运动需要和兴趣取向,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甚至出现课下喜欢打篮球,却不喜欢上篮球课的情况,多堂课后大部分学生仍只能进行简单的运球、投篮,造成篮球课的教育教学效益低下。
关键词:篮球有效原因策略
当下,体育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满足全民健身的运动需要;怎样设计丰富而有趣的篮球内容以迎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怎样发扬这一富有竞技性的篮球运动为全民服务,尤其为广大的青少年儿童的运动锻炼服务。这些问题都促使着以往的篮球课堂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运动,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查分析造成篮球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对学情把握不准,无视学生的需要,影响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篮球技术学练过程中,教师一概以统一的方式组织学练,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使优生不够吃,差生不愿吃,这样就挫伤了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优生也得不到充分发展,使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抱球观望的现象和技术达标率低的情况。在教学比赛时,由于学生的体育规则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若严格按照规则,就会时时中断比赛,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实效性。
(二)选编教学内容不能考虑学生的实际意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日新月异,与世界的体育发展逐渐接轨,各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和要求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我们中小学生日常缺乏锻炼,再加上中国独生子女十分普遍,过于娇生惯养,所以现在的中小学生很难适应目前标准的篮球训练。如果不结合我国国情和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将内容分解实行标准化会收不到好的结果。另外,在体育健康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以自我为中心,在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法的实施上缺乏考虑,训练的内容没有趣味,训练强度太高,学生吃不消。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效益自然不会高。
(三)大循环式的教学安排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传统的大循环式教学安排使得篮球课只能隔三差五地进行,这样不利于学生熟悉球性,也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课堂教学只能是简单的重复和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使学生体验不到动作掌握的成功感和进步的愉悦,逐渐使学生丧失了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单调
在教学篮球技术时,教师仍坚持“学科本位”的思想,沿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模式,只关注了技术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取向,缺少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师生间、生生间缺少互动,对后进生缺乏关注,从而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提高篮球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提高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在篮球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做到最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小学篮球教学的内容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阶段篮球内容的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设计一些对篮球球性练习有益的内容,如可设计一些在静止中或者运动中支配和控制篮球的基本训练。这一设计理念具有游戏化、趣味性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形式:篮球感性训练趣味游戏活动、篮球运球中的各种体能活动、在各种活动中的运球控球活动,以及小组间配合运球的趣味活动。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一些侧重于在运动中保护篮球的训练、在静止中保护篮球的训练,以及中运动或者静止中控球的各种技巧训练活动,还要选择抢占时间和抢占空间的各种技能训练。在竞赛环境或教学比赛中可组织学生扮演协同角色的配合练习,以训练其游戏活动中的基本技能、竞技活动规范等。高中篮球教学内容的选编应该侧重运动中保护、控制和支配球练习、相互协同中制造时机和创造空间练习、在模拟竞赛中扮演互助角色的组合技能和基础配合练习、半场或全场泛化规则的教学比赛活动,以及竞赛与裁判方法的探析,以彰显基本的技能技巧、合作与竞争内涵、竞技品质和文化色彩。一般可选编一些篮球组合技术技能练习、基本配合与对抗练习、竞赛中的角色演练及泛化规则的教学比赛活动作为教学内容。
(二)小学、初中篮球校本课程中游戏教学内容选择与开发
教师可将篮球教学内容(教材)游戏化,形成各水平段不同深浅度和难度的教学内容,这非常适合小学、初中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为更适应小学、初中篮球的教学之用,我们要将这些教学素材进行游戏化处理;对已有的活动性游戏要进行必要的选择和改编,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分层配套开发。同时也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创生性,凝聚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进一步创编出适合本地本校特点和学生学情的篮球游戏。总之,篮球是大家青睐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要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篮球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体现出妙趣横生的趣味性特点、娱乐性的特点和运动健身性特点,在简易的、有梯度的各种训练中提升篮球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篮球训练,提升篮球训练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体育与健康教材(水平四课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体育(水平一至三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初中篮球教学内容范文篇2
一、初中篮球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法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篮球教学中有效开展兴趣教学的最大作用就是提升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兴趣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初中体育课中,篮球是一项较受欢迎的教学内容,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得篮球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沉闷,不符合初中生对学习环境的需求,进而导致篮球教学的效率低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采取兴趣教学法开展初中篮球教学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快乐地参与到教学中,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1]。
(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受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篮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篮球技能和技巧,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因为,体育精神能够给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拼搏精神、沟通精神以及牺牲精神的目的,并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素质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篮球是一项竞技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竞争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以此来促进其他能力的共同发展。
二、初中篮球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过于单调,学生的兴趣性不足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篮球教学时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过程比较单调,难以支撑兴趣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初中篮球教学的内容中只有运球、投球、传球以及上篮等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教师没有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组织活动或者比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同样,若教师在讲授基本技能和技巧之后,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就在教学中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由于缺少教师的约束和兴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有效提升[2]。
(二)兴趣教学法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虽然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已经在篮球教学中尝试运用兴趣教学法开展教学,但是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也是兴趣教学法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受中考思想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都只是注重文化课程的教学,体育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只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形式,并不考虑实质的教学作用;这种教学理念深入教学中,导致学校不愿意配合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也不愿意为学生创造符合兴趣教学的条件,因此限制了兴趣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有效开展。比如,体育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的方式教学运球技巧,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篮球,导致“少部分学生学、大部分学生看”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想组织学生以篮球对抗赛的方式培养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因为缺乏比赛条件或者避免影响其他参加文化课教学的学生而无法实施。一部分学校甚至规定了体育课不准大声喧哗和举行较为激烈的比赛内容,极大地影响了兴趣教学法的实施。
三、有效开展初中篮球教学的方式
(一)通过游戏模式组织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比较喜欢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篮球兴趣教学中有效利用好动、爱玩的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游戏模式有效引导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3]。当教师教授完篮球基本技能之后,可以设置不同条件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女生方面,教师应该适当改变篮球比赛规则,降低难度;男生方面则按照正常规则组织比赛,借助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同时,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和沟通精神等。研究表明,兴趣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级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一班(65人)采用兴趣教学法中的游戏模式开展教学,二班(64人)采用传统方式组织教学,一个月后的教学效果显示(表1),一班学生篮球基本技能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二班;更为重要的是,两个班级学生日常表现的对比观察发现,一班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明显好于二班。此外,月考结果也显示一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二)采用兴趣小组方式组织教学
初中篮球教学内容范文
关键词:西部地区;初中;体育;篮球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16-01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器材缺乏
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体育教学设施缺乏,体育教学场地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甚至有些学校连整个的篮球场都没有,很多学校体育课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对活动场地需求增加,另外,许多初中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率较低,损坏量大,体育器材损失的比较严重,尤其是篮的损坏率都在50%以上,器材的缺乏,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初中体育篮球课程内容还存在一定的低水平重复,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旧知识”缺乏兴趣,甚至感到厌倦,从而导致教学的主体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效果也不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我们过去在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时,只考虑到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较少从初中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对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重视不够,以致于很难吸纳更多的学生喜欢的内容进教学,具体的课程内容比较单一,许多学校知识单纯的让学生打篮球,而健身娱乐、体育文化以及心理健康的内容较少,课程内容实用性差,学生在课堂学到的许多内容,不能指导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体育锻炼。
3.体育卫生保健知识重视不够
目前的新课标中虽然规定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内容,但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初中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兴趣不太浓的原因,体育卫生保健课难以落到实处,即使有时候开设体育卫生保健课,仅仅通过课堂传授的途径来完成,没能与体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卫生保健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采用目标体系来代替内容框架,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仅在初中阶段提出在每一类教材中学习一到二种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讲,给学校和教师留下了极大的选择空间,也就赋予体育教师更大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程内容的权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缺乏积极的课程意识,以致于难以独立地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组合教材;调查表明,课程标准心理健康领域的内容标准较为抽象,要求过高。因此,造成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知如何来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来达到水平或领域目标,造成内容操作层面的困惑。
二、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效率的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教学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下,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也面临改革与创新。如何做好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模式的创新,并能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效率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
1.协调新旧体育教学模式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目标要清晰。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不能适应现有的教学需求,但还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教学创新并不是说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另辟蹊径。教学模式创新是要实现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具有一个健康体魄的同时还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2.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目前有报到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分三个阶段来教学,第一阶段,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项目,将学生分成优劣两部分。第二阶段,发挥优等学生优势,带动劣势学生学习。第三阶段,实现学生们的共同成长、共同学习。
3.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引入集体体操,集体游戏等体育项目
体操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有效融洽课堂氛围。在民间也有很多集体表演的项目,如:花根表演、花环体操表演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这些项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民间表演项目的介绍先帮助学生了解民间体育发展的历史,更好的认识我们国家,得到文化底蕴上的提升。组织学生学习花根、花环表演的基本动作,在这个学习中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协调性。最后,发动学生的创造性编排集体表演项目。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既实现了锻炼身体的目标,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教学模式。这些集体体操、集体游戏等体育项目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对初中学生体育篮球项目的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新环境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不仅要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还要实现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充分发挥教师还有学生的创造性,丰富体育篮球教育事业,为促进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黄元龙.篮球技术和训练[J].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研究,2004,(2).
-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例(3篇)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2016调研报告格式:标题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
-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例(3篇)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抽象思维;策略引言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提出,“对学生而言,直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并非建立在抽象概念的基..
-
公共政策经济学范例(3篇)
公共政策经济学范文一、公共投资对于经济的长期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实践对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堪称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经济的成功范例。罗..
-
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范例(3篇)
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钙剂;理疗中图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6-0135-02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性的全身性疾病,以骨组织微结..
-
万圣节活动方案范例(3篇)
万圣节活动方案范文万圣节亲子主题活动策划方案一,万圣节的由来在西方国家,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有个halloween,那就是万圣节。大家都知道,在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
-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例(3篇)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建设越来越跟不上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步伐。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
-
防止骨质疏松的锻炼方法范例(3篇)
防止骨质疏松的锻炼方法范文篇11临床治疗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6-63岁,其中18例为直接暴力损伤,2例为间接暴力损伤。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17例,均为胸11-腰2椎体压缩性骨..
-
教育经济与管理就业前景范例(3篇)
教育经济与管理就业前景范文篇1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学生知识体系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对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