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总结(收集3篇)
汉字文化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汉字;繁复;简易;中国
一、概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其它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早已在历史风尘中湮灭。只有汉字经过浩浩荡荡的五千年的流变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其他文字无可比拟。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字演变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意、韵,在当今世界语林独树一帜。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已经有很多,也论述得比较全面,但是对汉字的特点即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的认识,学者们却还存在一些分歧,有的认为汉字是繁复性与简易性的结合体,有的人则将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汉字的特点是汉字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其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本体和使用两个层面分析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以期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更科学、理性地总结汉字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使汉字沿着与汉语的契合日趋完美的道路继续前进,使汉字在传承中华民族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汉字的繁复
从汉字的本体层面看,汉字具有繁复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汉字数量庞大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通过字母表示语音单位从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由于其表示的语音单位有音素和音节之分,所以表音文字又下分为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类型。音素文字,就是用字母(如英语、法语等使用拉丁字母,俄语等使用斯拉夫字母)表示音素从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音节文字,则是用字母(如日语使用的假名)表示音节从而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表意文字是指字符本身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有一定联系而与所记录语言单位的读音没有直接联系的书写符号系统,因为其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所以又叫语素文字,代表文字为汉字。
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表意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一种语言的音素数目是有限的,不过几十个,因此音素文字的基本单位字母也是有限的,如:英文字母有26个,德文字母有27个,斯拉夫字母有43个。汉字不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而是用大量的表意符号来记录语素。一种语言的语素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因此语素文字的字数也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数量的确惊人。《说文解字》(100年)收字10516个(包括重文1163个),《康熙字典》(1716年)收字47035个,《中华大字典》(1915年)收字48000个,《汉语大字典》(1990年)收字54678个[1],《中华字海》(1994年)收字85000个。即使是常用汉字,数量也并不少,《印刷整理汉字字表》收字6196个,《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现代汉语整理字表》收字7000个[2]。
2、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
汉字笔画多,据统计,《辞海》的14872个汉字单字中,除了建国后简化了的2264个繁体字和废止了的1055个异体字,11画以上的字有6680个,占58%,其中15画以上的字有2540个,占22%[3]。
汉字结构复杂。汉字的结构单位有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字时笔画和部件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汉字的笔画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3种方式,部件组合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品字结构、独体结构等17种方式。很多汉字往往综合采用了多种方式,结构就更复杂了。
3、音节与汉字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一个音节对应多个汉字。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400个音节,加上声调变化大约也只有1300个音节,而汉字数以万计,这就使得一个音节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汉字来书写,即一个音节对应多个汉字。如:“jiān”这个音节,写成汉字,有“尖、奸、坚、歼、间、肩、监、艰、煎”等形式。即使是同样的音节,相近的意义也要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比如:在表示主体的分支这一意思时,树木的分支用“杈”,河流的分支用“汊”,衣服旁边的开口用“衩”,山的分支用“岔”。
二是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音字。汉字体系中有大量的多音字,比如:常用字“和”有六种读音:hé(和平)、hè(唱和)、hú(和牌)、huó(和面)、huò(和药)、huo(搅和)。
总之,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的大量存在,使汉字的学习更加繁难。
4、汉字一般不能表音
汉字按照造字方法的不同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与字音没有什么联系。形声字虽然有表示读音的声符,但这种声符并不是专门表音,而且随着汉字字音字形的发展演变,现代形声字的声符绝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表音作用,人们往往不能利用声符来推断字的读音。如:“抬、胎、邰”可读“台”音,但不能据此推断“迨、治、冶”也读“台”音。
据周有光先生统计,现代汉字声符的有效表音率是39%,有声调功能的声符不到20%[4]。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一般不能表音,只有借助汉语拼音这种工具来为它注音。人们常说汉字难读,这同汉字一般不能表音有直接关系。
5、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信息量大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说解,这种内涵就会外化出来,供人品味,让人遐想。如“安”字,从“女”在“宀”下。“宀”读为“绵”音,其形如四面有墙,而上有覆盖的屋舍。女子从容娴雅,故居于屋中,还含有自在而无虞之意,而古来室家之内,亦有女即安也,故其本义作“安静”解。从“安”字的结构,可以让人意会到屋舍内有女子,家便安。试看一家之中婆婆、媳妇、妯娌、女儿,如果都能各守其位,发挥女性娴淑、婉约、细致的特性,则家可治。由此看来“男主外,女治内”,颇有道理。而当今社会,女子不甘于扮演家庭妇女的角色纷纷走出家庭,对于整个家庭,尤其是年幼的子女影响巨大。子女从小缺少母亲的照护,家庭教育无从谈起,亲情也自然淡漠了。细细忖之,古人造此“安”字,其意深远。“安”所包含的这种文化意蕴着实让人回味、令人叹服。因为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单个汉字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其他文字要大。有研究者用“熵”来表示文字所容载的信息量。“熵”值的大小和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量成正比。研究者经过科学的实验测得,汉字的熵值是9.65比特,英文字母是4.03比特,法文字母是3.98比特,德文字母是4.10比特,西班牙语是4.01比特,俄语是4.35比特,罗马尼亚语是4.12比特,汉字显然要高得多[5]。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说明就汉字本体而言,它比其它的文字更加繁复。
三、汉字的简易
就汉字的本体研究来看,它是繁复的,但从使用这一层面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汉字又有简易的一面,具体体现在:
1、汉字高频字集中,常用字数量少
尽管汉字的总体数量庞大,但是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汉字很集中,常用字数量少。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汉语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占1%。[6]1988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仅3500个。据专家统计,这3500个汉字的使用覆盖率达99.7%。就是说,认识这3500个汉字,99.7%的报刊文章可以阅读。如果扩展到其后公布的《现代汉语整理字表》7000个字,则使用覆盖率可达99.99%,基本上就是100%了。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虽然拼音文字如英语只有26个字母,要掌握这26个字母不难,但是仅仅掌握26个字母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英文单词往往需要几个字母的组合来表达,英文靠的是词的组合来传递信息,有资料统计,在使用英语的国家,人们要掌握的常用英语词汇量是两万,两万英语单词不易掌握。而汉语有自身的特点,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可以记录一个语素,一般情况下一个或两个语素可以组成一个词,因此,掌握了三千个常用汉字,就容易掌握数以万计的由汉字所构成的汉语的书面造句单位——词的书写形式。
汉字常用字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2、汉字记录文本篇幅短、阅读速度快
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单个汉字所能表达的信息量大,信息密度高,即汉字的“熵”值大,所以同样的内容用汉字来记录比用其他拼音文字来记录所用字符的总数会少,用来记录的文本篇幅会短。这也是联合国文件翻译成英、法、汉等文字时,汉语版总是最薄的原因。汉字结构复杂,抗错性强,便于扫射,有助于学习记认,便于快速阅读。从视读方面来说,一般认为横排汉字在阅读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优越的认知符号。日本有关部门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时,曾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汉字的认知速度是日本假名的10倍,是罗马文字的20倍[7]。
3、汉字一音一义多,构词能力强
汉字是表意文字,大部分汉字是一字一音一义。汉字一表义就成了语素和词了。这样汉语以单音节词占多数。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单音节词占了一半以上,而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又绝大部分由单音节词组合而成。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人”字为构词语素就列举了47个双音节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据统计,以复合构词法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特别在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新词方面,更显示出汉字强大的构词能力,我们只需用少数旧字即可衍生新词,而英语则要不断制造新词来适应。如“草根网民、会议大使、盗版党、车奴、倒扁”这些新词所使用的字在我们的《康熙字典》中全部都能找到,而“disco,microsoft,taxi,internet,robot”等英文单词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词典中是找不到的。
4、汉字电脑输入速度快,前景乐观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努力,汉字信息处理已走向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汉字可以采用词组输入法后输入速度有了极大提高,目前汉字速录可高达每分钟512个字,已经超过了拼音文字的输入速度。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未来文字处理进入语音识别阶段,汉字的优势将会继续突显。因为电脑采用声控系统就会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电脑将会通过对人的语言单位的分解和合成来完成语音识别,需要识别的语言单位越少,就越准确、高效。英语要识别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字只有400多个音节,因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总之,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汉字为电脑文字,认为它是最佳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汉字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汉字的繁复与简易的分析,我们必须明确汉字是繁复与简易的统一体,我们不能将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割裂开来,认为汉字只有繁复或只有简易;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汉字的繁复或者一味地夸大汉字的简易。因为汉字的繁复也有其可取的一面,如承载的信息量大,使汉字易于区别,汉字的简易也有度的限制,如过分简易会使汉字失去丰富的文化意蕴,表意不明确,这也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为了让汉字更好的适应汉语的发展,汉字改革势在必行。综观汉字发展史,追求简易是汉字不可逆转的改革方向,我们要在遵循谨慎性、可识性、简洁性、理据性、系统性、继承性等原则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即“表意丰富、有区分度”与“书写方便、经济实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8],使汉字既便于书写和记忆又便于识别和使用,既便捷有序又不失其丰富内涵。汉字的改革之路还很长,但不管怎么样,汉字一直朝着更完善的目标在走,从刀凿石刻到五笔输入,从象形文字到现行规范汉字,汉字已经走了五千年。汉字吐纳了五千年的日月精华,以积极地姿态在适应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我们坚信具有形体美、风骨美、意境美的方块汉字会越来越完善,和汉语的契合会越来越完美,在传承中华文明、凝聚中华民族方面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承它、发扬它和捍卫它!
参考文献:
[1]郭龙生:《汉字简化的得与失》,《语言研究》2004年第3期。
[2]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3]武惠恩、高凤英:《汉字的繁难与现代化》,《瞭望新闻周刊》1995年第52期。
[4]周有光:《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5]冯志伟:《汉字的信息量大不利于中文信息处理——再谈汉字的熵》,《语文建设》1994年第3期。
[6]罗来栋:《试论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与汉字教学科学化》,《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3期。
汉字文化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汉字笔画柔软度个性化
1汉字的笔画
(1)汉字笔画的概念。汉字是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文字,“笔画就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所谓一笔或一画,是写字时从落笔到提笔的过程中写出的点或线,它是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1]古代文字的笔画是没有具体概念的,篆书的字形浑圆,运笔的起落没有具体的位置。直到隶书的出现,汉字中平直的笔画开始出现,但是一些汉字或者是偏旁部首等到底应该写几笔却没有准确的限制和规定。汉字笔画系统是在楷书出现后形成的,也就是著名的“永字八法”。
(2)永字八法。古人总结楷书的基本笔画和其写法有八种:侧(点)、勒(横)、努(竖)、(勾)、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八种笔画和笔法刚好可以用“永”字来集中表达,人称“永字八法[2]”,如图1所示。
(3)汉字笔画的分类以及字型构造。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的《现代汉语整理字表》规定了5种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又称“札”字法,即单一笔画有四种:一(横)、丨(竖)、丿(撇)、丶(点);复合笔画一种:^(折)。“现代汉字的字形构造是有层次的。现代汉字学认为整字(一个汉字)可以分解出部件,部件又可以分解出笔画。”[3]笔画、部件、整字是汉字字形处于不同三个层次上时的三个结构单位。举例说明,笔画“一”可以组合成部件“木”;部件“木”、“目”又可以组合成“相”字。笔画是三个层次的最底层,汉字的构件就是笔画的结合体。
2汉字柔软度的设计表现
2.1汉字的柔软度
(1)柔软度的概念。汉字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这些笔画的直观视觉表现大不相同,从视觉柔软度上来看,丿(撇)、T(捺)、](竖折弯钩)等带有弧度的笔画在视觉感受上是柔软的,而一(横)、丨(竖)等没有弯度的笔画在视觉感受上则是坚硬的,由此推论出:一个汉字的柔软度就是整字中具有柔软感的笔画在总笔画数中所占的比值。
(2)基本要素(弧度):汉字柔软度的基本推理要素为“汉字弧度”。弧度的产生:①圆形大小的确立:不同汉字因笔画差异而使字体弧度即直观视觉上的柔软度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汉字可以利用相互间笔画对比所产生的比值来确立基础元素圆形的比例大小。②弧度计算:每个汉字笔画中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之比。该弧度比值即为汉字柔软度。举例“任”、“宋”两个汉字的柔软度,如图2所示。
“任”“宋”二字笔画比值为6:7。“任”字,笔画总数6,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2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2/6即1/3,则“任”字弧度120°,即该字柔软度为1/3。“宋”字,笔画总数7,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5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5/7,则“任”字弧度为257°,即该字柔软度为5/7。
2.2汉字柔软度的表现
(1)柔软度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汉字柔软度的基本推理要素即汉字弧度的推理,将其柔软度的表现形式弧度进行相互无限连接,组成可以表现汉字直观视觉柔软度的波浪线、直线、正圆三种表现形态。其中“多”字的柔软度是1,弧度为360°,即为正圆;“王”字的柔软度是0,弧度为0°,即为直线。举例“任”、“宋”两个汉字的柔软度表现形式,如图3所示。
(2)柔软度的应用猜想。汉字柔软度由造型多变的波浪线、直线、正圆三种形态来呈现。它源于抽象的汉字,最后表现为视觉形象优美的线条,由此,不同的词语就是不同形态线条的组合。这样的组合是否可以依据具体的视觉形象即图片和其图片所传达的内容和意境来进行现有生活物件的改造――个性化家具定制?例如一张天空的图片,一首贴合其意境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将“天上的街市”五个汉字进行汉字柔软度的转换,其组合线条的表现如图4所示:“天”“上”“的”“街”“市”五字笔画比值为4:3:8:12:5。“天”字,笔画总数4,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2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2/4即1/2,则“天”字弧度180°,即该字柔软度为1/2。“上”字,笔画总数3,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0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0/3,则“上”字弧度为0°,即该字柔软度为0。“的”字,笔画总数8,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5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5/8,则“的”字弧度225°,即该字柔软度为5/8。“街”字,笔画总数12,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4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4/12即1/3,则“街”字弧度为120°,即该字柔软度为1/3。“市”字,笔画总数5,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2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2/5,则“市”字弧度为144°,即该字柔软度为2/5。
3汉字柔软度的应用(墙体书架)
本项目通过对汉字柔软度的推理分析,运用其表现形式来设计适合的墙体书架,使其能充分激活墙面的空间功能,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并完美地彰显个人品味。
(1)个性化家具定制。是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空间细节,定做个性化的家具,每件定制产品都独一无二。家具定制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家具的不同个性需求,用户本身参与到设计的过程当中,同样成为家具的设计者之一。个性化家具定制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家具使用的需求,同时也作为一种装饰品装饰着家居空间。根据对消费者购买家具时的倾向调查,“有85%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更倾向于能够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家具,定制家具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墙体书架。依照家装需求,用户可以自由提供想要展现的图片、文字等,通过用户所提供的元素,总结归纳成最贴切的汉字表达,然后将这些汉字进行柔软度设计表现,以书架作为汉字柔软度的载体呈现在家居空间中。例如,用户A提供了一张照片并告诉我们他的感受――“冬,零下一度”。如图5为“冬,零下一度”书架的数据视觉化表现。“冬”“零”“下”“一”“度”五字笔画比值为5:13:3:1:9。“冬”字,笔画总数5,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5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5/5即1,则“冬”字弧度为360°,即该字柔软度为1。“零”字,笔画总数13,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11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11/13,则“零”字弧度为304°即该字柔软度为11/13。“下”字,笔画总数3,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1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1/3,则“下”字弧度为120°,即该字柔软度为1/3。“一”字,笔画总数13,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0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0/1,则“零”字弧度为0°即该字柔软度为0.“度”字,笔画总数9,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4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4/9,则“冬”字弧度为160°,即该字柔软度为4/9。根据图5和用户所提供照片的主色调,本项目设计了个性化书架――“冬,零下一度”的墙面示意图,如图6。
“星”“空”字笔画比值为9:8。“星”字,笔画总数9,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2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2/9,则“星”字弧度80°,即该字柔软度为2/9。“空”字,笔画总数8,除横、竖两类“硬感”笔画之外的其余笔画总数是5画;故所占字体整体笔画数的百分比例为5/8,则“空”字弧度为225°,即该字柔软度为5/8。根据图7和用户所提供照片的主色调,本项目设计了个性化书架――“星空”的墙面示意图,如图8。
结语
建立在汉字造物观点上的汉字柔软度体系――墙体书架设计与实现,涉及了多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系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如以下几个需要进一步推敲和研究的方面:(1)论文只考虑了汉字构成的几项基本组成元素,并未在笔画自身弧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复杂的汉字信息仍值得进一步推理论证以不断完善,增加汉字柔软度体系分析的科学性和完整性。(2)本汉字柔软度体系只考虑了实际应用的一些基本情况,没有对墙体书架的扩展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故最终的体系承载物(墙体书架)在设计细节以及功能应用上也不够完备。(3)在字造物的中心观点上,本论文所阐释的汉字柔软度体系之应用范围仍有很多设想和可实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汉字五千年》编委会编著.《汉字五千年》[M].新星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汉字文化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中日文字;日本留学生;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前言: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历经了数千年的语音演变和字体变化传承至今,体现了汉字的优越性。当然,汉字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在学习、书写等方面,汉字远没有拼音文字容易。
对中日文字的字形和字词意的比较、归纳等研究,使中日文字的关系更见明显。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对日汉字教学,从汉字的发展历史角度,对中日文字关系进行梳理,归纳二者的异同,并把这一点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一、同属东亚文化圈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其文化的发展多受中国影响,日语中依旧沿用着汉字,这与同以古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不同。故而在汉字学习时,接触过汉字并有书写汉字经验的日本留学生自然有一些优势。
(一)中日文字的相似之处
1.中日文字同源
公元一世纪前后,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传入日本,其中许多金石器物上都刻有铭文。这些材料证明了日本有迹可循的最早接触到汉字的时间,而在此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的。公元四世纪后叶,一些大陆居民因战乱等原因迁入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文化,迎合了奴隶制度发展中的日本的需要。正是这些被日本人称为“归化人”的人将汉字直接传入了日本。虽然汉字在四世纪传入日本,但日本人花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才慢慢掌握和使用汉字。从史料中得知,公元七世纪是日本人大力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时期。
2.汉语的借用
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借助了汉字的部件而实现其语言的物质化、符号化。在公元七世纪后期问世的《万叶集》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用汉字完全标注和音的作品。之后,逐渐出现用汉字的字形和部件作为和音的记音符号,因为是假借汉字的字形和部件,所以被叫做假名,又称万叶假名。
平假名源于奈良时代末期,当时的妇女喜欢使用飘逸的行书、草书字体,形成了一种书写风气,进而形成了看起来飘逸俊秀的平假名,如:加――か,佐――さ,太――た,奈――な,波――は。片假名则是当时寺院里的和尚为了方便记录学习佛经的注释和体悟,加快书写速度而使用简单偏旁来表示假名,比如:加――カ,八――ハ,也――ヤ,良――ラ,和――ワ。[1]
3.汉字的简化
1949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开展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工作。1956年第一批简化字正式公布。1986年10月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确立了字体规范。
同样,日本也对国内使用的汉字进行了整理,1946年出版的《当用汉字表》实现了汉字和假名混合文体的规范和统一。并将一些字确定了字形,减少了异体字和繁体字的问题。《当用汉字表》实际是限制使用汉字的尝试,规定在报纸和新闻中不能使用字表以外的汉字,以此减少汉字在日语中的比例,以期全面废止汉字的使用。由于当用汉字删除了很多常用的汉字,遭到学者和民众的反对。1981年内阁废止该表及限用汉字的政策,并公布了《常用汉字》,是现代日本所使用的汉字的基础。
(二)汉字学习的优势
1.具有汉字书写基础
日本留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汉字书写基础,原因就是在日语中依旧保存着汉字。据统计,现代日语一般文章中汉字使用率高达86.8%。另据日本语言统计资料分析,无论在日语词典中,还是在报纸杂志中,使用汉字表记的词汇均占80%以上。[2]
日本从小学阶段就设有书法习字课,某些大学还设有书法专业,汉字始终是日语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汉字和日本国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密不可分。据调查表明,日本国民日常阅读的报纸、杂志、国语辞典、百科词典中现代日语中汉字的使用数量为4520字左右。由此可见,日本国民普遍具备一定的汉字文化修养,这为日本留学生在汉字的识记和书写方面带来了一定的优势。
2.对汉字的敏感度高
在此提出汉字的敏感度,是对于汉字较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的特殊性而言的。汉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的字形,一般无法同汉字的准确发音或是留学生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联系起来,这就给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汉字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占少数,更多的是形声字和会意字。形声字虽然与语音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想要通过声旁推测读音,必须要具备一定汉字知识。而且汉字“音有转移”,以致很多字的声旁与该字的读音不一致,这就给声旁辨音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容易产生偏误。
日本留学生在汉字学习方面的优势,就是其母语中含有一些汉字,所以对汉字的敏感度较高,这是其他国家留学生不具备的优势。
二、文化同源下的汉字差异
(一)中日汉字的字形差异
汉字东传日本后,融入了当地的语言。日本最初学习的汉字读音是吴音,后来又学习了唐音,因而有音读和训读之分。日语虽然保留了汉语语音的一些历史原貌,但也逐渐地产生了自身的特点。
就日语中的汉字与现代汉语的汉字字形不同的情况来看,从源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来自中国古代的汉字,这一类字占了绝大部分;另一类是日本本土根据汉字的构形和笔画,自己创造的文字。
1.来自中国古代的汉字。
日语中来自中国古代的汉字,包括中国古代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另外日语里异体字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手写体中,即使是印刷体也有宋朝体、明朝体、黑体和楷体的区别,这些字体有着细微的差别,如:“户”和“”上面的点的写法一是点,另一个则是横。中日两国各自对笔画繁复的汉字进行简化,所以在简化字的结果上有所不同,形成了现在的差异。
(1)简化方法的不同
字,现代汉语将其简化为“气”,而日语则是采用了以“×”替换的方法,将其简化为“”。
字,现代汉语使用了符号化的方法,将部件“奚”简化为符号“又”其简化为“鸡”。日语中则采用了简存轮廓的方法,将其简化为“”。
(2)简化对象的不同
拔字,日语中简化为“”,简化掉了原字右上的点,而现代汉语并没有简化。
假字,日语中简化为“”,将部件“”化为“反”,现代汉语没有进行简化。
字,现代汉语将其简化为“饮”,日语中没有对其进行简化。
字,现代汉语将其简化为“蓝”,日语没有对其进行简化。
(3)异体字和正体字
在古代汉语中,不同形体的字分为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面对古代汉语中的异体字,选择哪一个作为现代汉语的正体字,中日之间也有了差别:
在中国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列出的异体字,有的却在日本的《当用汉字字体表》和《常用汉字表》中列为正体字。
现代汉语中的“冲”字,异体字为“”,而“”字在日语中却是正体字。
现代汉语中的“炮”字,还有一个异体字是“”,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认定了“炮”为正体字,“”为异体字,而日语把“”作为了正体字。从造字的角度来讲,“炮”,从火包声,说明炮是与火有关的,正好体现了大炮是利用火药来发射炮弹的性质,而日语所采用的“”,则是从石包声,意为类似投石机的武器。由此可见,两国选取不同的字,跟两国的文化和喜好有着一定的联系。
(4)字形
中国以前的印刷体字形比较混乱,有宋体、明体、楷体以及黑体等多种字形,除印刷字形不同,就连手写体和印刷体之间也是不同的。我国以书写简单、便利以及符合手写习惯为原则规定了字形。而日本采用了传统的字形。如:
现代汉语中的“宫”字,日语中是“”。
现代汉语中的“步”字,日语中写作“”。
现代汉语中的“对”字,日语中写作“”。
现代汉语中的“霸”字,日语中写作“”。
2.和制汉语
所谓和制汉语,是日本人在学习汉语以后自己利用“六书”创造的新字。在日语语言学中称之为“和”。如:将“人”和“动”结合组成“”,表示劳动;将“止”和“风”结合,表示风停止,组成新字“”;“”表示十字路口;风筝是纸做的,所以用“巾”和“风”组成“”。
和制汉语在日语中仅很小一部分。曾有人对此做过专门的调查,将日本计算机用字国家标准《JIS0208-1990情报交换用汉字符号系》中的6355个日本汉字同我国规范汉字进行字形比较,有2386个汉字为“与规范汉字同形者”,占总数的37.545%。有1590个汉字“为规范汉字之繁体者”,占总数的25.02%。有839个汉字“为规范汉字之异体者”,占总数的13.202%。有1334个汉字“为规范汉字之旧字形者”,占总数的20.991%。仅有206个汉字“为规范汉字所无者”,占总数的3.34%。[3]
总而言之,汉语与日语的汉字之间虽有相同的部分,但还是异多同少。
(二)中日汉字的字义差别
在汉语和日语中,汉字的字义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日语中的汉字几乎都是在古代输入的,所以日语中汉字词的词义源于古代汉语。随着语言的发展,很多汉字的字义都有了延伸或变化,尤其是离开了发源地的日语汉字。
日语虽借用了汉字的形式,但是是把汉字作为词引进的,所以在这里提到的中日汉字字义差别,就需要以汉字词的形式来说。在这里仅对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词做比较,同形词就是指那些组成词的汉字相同的词,因为二者字形相同,所以比较容易看出中日字义的差别。
1.同形同义词
同形同义词,即汉语和日语中,字形基本相同且词义相同。比如:“人”,“银行”,“自由”,“社会”,“科学”,“漫画”,“影响”等。这些词即使是不会日语的中国人或者不会汉语的日本人也能看懂,只是会感觉笔画有所不同而已。但是这些词中有一部分,是“日源汉字”,即日本根据汉字字义翻译的外语词又逆向输入到中国的,所以这些字词才会与日语中的汉字词同形同义。
2.同形近义词
所谓同形近义词,是指字词形虽然相同,但意思却不完全相同的词。在这里,意义的不完全相同是指词义的义项不同,即义项有宽有窄。例如:
句意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句子的意思”,在日语中是“句或俳句等”的意思。
土产一词,在汉语中是指“地方的特产”,而在日语中,“土”不仅可以指“地方的特产”,还有“礼物”的含义。
对象,在汉语中可以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还可以指结婚和恋爱的对方。而“象”只有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的意思。
3.同形异义词
这里对同形异义词的界定是:字形相同,但意思不同甚至相反的汉字词。在同形词中意义不同的不占少数。如中国人常用的一个词“手”,在日本是信件的意思;“用意”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准备;“暗算”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心算的意思。
但是有些日语中的汉字词就意思去理解的话,也是能说得通的。“大根”在日语中的意思是萝卜,萝卜是一种作物的根部,所以用“大根”叫萝卜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如“分”在现代汉语中写作“对犯错误或有罪过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而在日语中却是整理的意思。“处”有存在、置身的意思;“分”有分开、分配的意思。分开或分配放置的东西,如此就可以理解了“分”为什么表达整理之意了。所以中日语言之间的汉字有着一种模糊的联系。
三、对日汉字教学的方法
(一)求同置异
在汉字教学之初,在提出求同置异这样一个教学阶段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点,即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汉字是两种不同语言中的文字,不可以将二者混为一谈。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心理以及接受习惯来实施教学活动,即所谓的因材施教。
日本的民族品性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在采取行动时往往根据情感因素而非依靠理性判断。所以在汉字教学之初,就要强调中日汉字存在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中,而且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书写上存在着差异,不能把日语中的汉字当成是汉语中的汉字。之后再进行中日汉字之间有相通性的汉字教学,给日本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了解了现代汉语中汉字不同于日语中的汉字之后,会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避免日语中有汉字这一便利条件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他们以对待一门外语的严肃态度去学习汉语,而非凭借母语的便利有所懈怠。在学习时,遇到与母语中相似的部分时,自然会产生对汉语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动力。
(二)依同别异
在经历了与日语中的汉字相同或相似成分的教学之后,开始对汉语汉字与日语汉字有差别的地方进行教学。
从上文中所引用的数据可以看到,中日语言中汉字的差异不在少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一情况不仅存在于字形中,也存在于字义中。这个教学阶段是对日汉字教学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以上一阶段的汉字学习为基础,进行与日语汉字不同的现代汉语汉字的教学,重点是与日语中的汉字成分相区别,减少并避免偏误的发生。
在教学实施期间,应当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的思考,结合日语找到其中的规律,比如:
在现代汉语中“”,“”,“”,简化为“举”,“学”,“誉”。除上述字外,日语中还将“”,“”,“”,“”,“”字进行了简化,把这五个字上部的部件也简化成了与“学”字上部相同的部件――“”,“”,“禅”,“”,“”。
该阶段教学中,最难的是字义和词义,通过上文的叙述可知,中日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差异没有规律可循,只能依靠学习者的学习,这也正是为什么要在前面反复强调不能把这两种语言中的汉字等同起来,并且不主张在课堂中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来教学。
以上便是笔者对对日汉字教学的一些看法,显然这些看法是一些粗浅的教学理念,但是确实是平日学习生活的观察、总结的结果。
结语
这仅仅只是结合了中日两国的汉字史,对中日两国的汉字发展作的一个简短的归纳和总结。在中日汉字的比对中,可以找到中日汉字的相通之处以及存在差异的地方,并针对日本留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其学习汉字的优势,同时更加注意他们在汉字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偏误问题。
注释:
①谢世涯.新中日简体字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280-281
②朱海霞,邢国起.日语汉字的特点研究[J].教职研究.2011(1):68
③陈饴媛.中日汉字字形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8-52
参考文献
[1]吕元明.古代日本汉字汉文启步简论[J].外国问题研究,1987(3)
[2]谢世涯.新中日简体字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3]张艳萍.论日本汉字检定[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4]赵守辉.日本汉字的近代演变、动因及启示[J].外国问题研究.2010(3)
-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