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6篇)

daniel 0 2025-10-05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1

【关键词】配电网络;建模

【中图分类号】TK【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121-1.5

一、建模思想与存在问题分析

复杂的配电网络是指具有多条分支馈线的配电网络,如图1所示。和简单辐射状配电网不同的是某些负荷点接的不是负荷支路,而是分支馈线,而分支馈线仍然可带下一级分支馈线。对于带有复杂分支馈线的配电系统,由于故障模式太多,直接应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利用BillitonRandJonnavithula提出的网络等值法对复杂的配电网络进行等效简化。

网络等值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个等效元件来代替复杂馈线网络,经此法简化处理就可将复杂结构的配电网络逐步简化成简单辐射状配电网络。通过对复杂配电网络的简化等值处理,极大的节省故障枚举时间及重复的开关元件搜索时间,大大提高了评估算法的效率。为了更方便的利用网络等值法,本文首先利用广度优先搜索对带分支馈线的复杂配电网络进行分层(每一条馈线及其上所连接的隔离开关,分段断路器,熔断器等元件均属同一层),分层结果如图1所示。

对配电网络分层后,根据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的特点可知:下层馈线发生故障的时候不仅会影响本层负荷节点的可靠性评估指标,而且还会影响其上层节点的可靠性评估指标,把下层馈线对其上层馈线的影响用一个串在上级馈线中的等效元件来代替;另外,上层馈线上所连的负荷节点发生故障也会影响下层馈线负荷节点的可靠性,用一个串在下级馈线中的等效节点来代替上层馈线对其下层馈线的影响。以图1为例,说明上述复杂配电网络的简化等值过程。图1中,虚线框X3用等效元件X3来代替,虚线框X2用等效元件X2来代替,分别代表着第三层配电网络馈线发生故障是对第二层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影响和第二层配电网络馈线发生故障是对第一层配电网络的可靠性评估影响。图1中的等效节点G2和G3分别代表代表着第一层配电网络馈线发生故障是对第二层配电网络的可靠性评估影响和第二层配电网络馈线发生故障是对第三层配电网络的可靠性评估影响。

万国成已证实由于馈线上分段断路器位置的不同和配电网的结构也不同,所以故障对配电网络的可靠性评估指标的影响也不同,尤其在计算下层馈线对其上层馈线的影响等效元件可靠性指标时,要考虑其不同的影响,其主要差别在于其等效元件的停运时间。馈线上一般都装有分段断路器,那么分段断路器后的元件发生故障所引起的等效元件的停运时间为分段断路器的操作时间,并且后段元件的检修不会引起等效元件的停运,分段断路器前的元件发生故障所引起的等效元件停运时间仍然为元件故障的修复时间。

为了更加准确的计算配电网络的可靠性指标,将分段断路器的可靠断开的概率Pd考虑进等效元件可靠性指标中,等效元件的可靠性指标:

式中:λi为等效元件中第i个节点的故障率,λavg为等效元件的故障率的平均值,Pd为断路器可靠断开的概率;Us为年故障时间,λiq为分段断路器前第i元件的故障率,λjh为分段断路器后第j元件的故障率,tq和th分别为为等效元件的停运时间和等效元件分段断路器的操作时间;re为故障修复时间。

在计算上层馈线对其下层馈线的影响等效节点可靠性评估指标时,为了描述上层馈线元件故障对下层负荷点可靠性评估指标的影响,一般在下一层的主馈线上增加了一个等值的等效节点,这样在计算下一层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时,该等效节点的可靠性指标可按简单的辐射状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上述简化等值算法对复杂的配电网络进行简化等值后,对简化后的配电网络按照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进行可靠性评估,先对其进行故障枚举,确定故障的影响范围,再计算故障下潮流和进行可靠性的评估。在以往的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中,元件在其整个运行期内的故障率一般都当作常数处理,这是不准确的。

二、元件实时故障率的时间变化特征

R·E·Brown研究表明:元件在整个运行期内发生故障率是不同的,元件故障率一般都遵循浴盆曲线的规律,如图2所示。为了更加准确的对配电网络进行可靠性评估,在可靠性的评估模型中把故障率的变化性考虑进来,对原有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做了改进。

从图2可见,浴盆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故障阶段,稳定工作阶段和耗损故障阶段。其中初始故障阶段(由于制造上的缺陷或者安装不当等原因)和耗损故障阶段(设备运行较长时间后开始老化),设备比较容易出现故障,都具有较高的故障率;而稳定工作阶段,由于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状况较稳定,元件的故障率可以当成一个常数,故障率不高。为了更加准确的对配电网络进行可靠性评估,应该把三个阶段不同的故障率体现在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的模型中,为此引入一个实时故障系数α(t)(P·WangandR.Billinton2002),来体现不同阶段故障率与平均故障率的差异,形成了实时故障率。

实时故障率表述如下:

?姿(t)=?琢(t)?姿■(4)

式中:λ(t)为实时故障率,λavg为故障率的平均值,α(t)为实时故障系数。下面给出不同阶段的实时故障系数:

初始故障阶段实时故障系数:?茁=(lnK0)/t1(5)

稳定工作阶段实时故障系数:?琢(t)=1(6)

耗损故障阶段实时故障系数:?琢(t)=e■(7)

?茁=(lnK2)/t3(8)

式中:K0和K2分别代表元件初始故障阶段和耗损故障阶段系数的最大值;t为元件的投运年限,t1、t2和t3分别代表元件的初始故障阶段、稳定工作阶段、和耗损故障阶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白剑飞,朱振青,来广志等.停电损失调查及估算[J].西北电力技术,2002,20(6).

[2]陈根军.基于Tabu搜索的配电网络重构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10).

[3]陈晓,王建兴,藏宝锋.城市电网用户停电损失及其估算方法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28(1).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2

[关键词]煤矿机械;电子式变频控制;晶闸管

1引言

目前变频控制技术比较普遍的工作机理是采用特殊制造的离合器使机械的减速机构和机械主驱动电机相连接,这种特殊制造的离合器是根据液体粘性传动机理制造完成的。这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这种零负载的工况下启动机械设备,其从初始状态达到额定速率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而系统的控制依托于相应的液压装置,逐步驱使机械的静摩擦片和动摩擦片相互趋近,从而达到传递动力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频控制技术不光在西方国家逐步推广应用,在中国很多学者机构也开始着手研究这项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启动方式的优缺点,阐述工作机理,从而引出设计思想和方法。

2重要性

随着现代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煤矿机械尤其是带式传送机在向大载荷、长距离、高功率、高带速、大倾角方向发展。基于物体传送过程中惯性的原因,其启动、减速及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急需解决难题,相应的技术先进的控制系统也就应运而生,解决这些难题,优化设备系统,完善控制过程。

与变频控制相对应的是硬启动方式,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讲就是供电装置与电机直接相连,这种启动方式存在很多的缺点,例如在设备刚开始启动时会产生过高的电流,这种冲击电流会在电机轴承上产生很大的扭矩,甚至会超过正常扭矩的300%,促使供电装置过载,从而加大了电机的机械磨损和齿轮损耗,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种所谓的硬启动方式也是根据很多煤矿机械设备自身的特性所发展衍生的。而变频控制方式的工作机理简而言之便是使机械设备平稳启动以及稳定停车,这种可控性的实现正式由于这种启动方式的原因。和上文硬启动方式的比较,变频控制方式最大的特点便是变频控制方式拥有限制电流功能,即通常所说的限流,显而易见,这样的话便可以很好地避免过高的冲击电流对机械设备以及供电装置的冲击和机械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周期。在整个系统中,触发系统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对触发系统提出了很多严格性的要求,例如抗干扰能力,这里的干扰指的是噪声或者其他的干扰项。此外在可控硅方面也必须具有极高的操纵性和灵敏度。

由此可以看出,开发与推广煤矿机械变频控制方式技术具有重要性和必然性。

3工作机理

煤矿机械电子变频控制装置可以有效的控制机械在启动的初期所产生的相关的负效应,比如明显的电压减低以及过大的冲击电流,根据载荷的大小智能的调节电流的大小,减小电机轴的不利扭矩,减轻机械磨损,这一点在前文中进行了相关的阐述,这样的有点不光是可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与机械设备相接触的操作人员,实现安全生产,也可以节约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电子变频控制方式也具有硬启动方式无法比拟的系统优势,由于其体积小,操作方便,构造也很简单,因此故障率极低,这也是机械电子变频控制方式装置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对于机械硬启动方式来讲其主回路是通过普通的晶闸管作为开关,但是变频控制技术方面,大功率的晶闸管是作为主回路开关元件的首选,导通角的智能化系统控制是通过单片机的应用实现的。煤矿机械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的具体工作机理是:①在最开始的启动阶段,晶闸管的导通角逐渐升高,电机两端的电压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由此会对晶闸管的输出电压产生调节功能,当电机转速升高到启动扭矩时,启动过程便结束。②机械电子式软起动装置还具有一个关键的功能――限流,当晶闸管处于完全导通状态时,电机便会处于额定功率下工作,再加上旁路接通起的同时启动,可以有效地延长晶闸管的使用周期,此时电机进入到稳定运行状态。③当机械需要停车时,第一步是旁路接通起器的断开,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减小旁路接通器内晶闸管的导通角,这样的话电机转速归零,机械停车,处于关闭状态。启动过程如图1。

3.1传统启动方式的阐述

煤矿领域内的常用工程机械例如带式输送机因为可靠性高、运行连续、工作效率高以及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现代重载荷运输的常用设备,尤其是在煤矿采矿领域内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伴随着机械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功率也在不断攀升,输送机当然也不例外。在采矿机械的不断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的启动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发展的需要,归结于一点就是其无法避免的诸多缺点。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因其运行稳定,体积小,故障发生率低,不光是在煤矿采矿领域内,在冶金、码头、港口领域内也达到了很好地应用。本文列举若干传统的启动方式的弊端:①故障率较高,由此引发了高昂的维修养护费,并且在启动初期在供电装置与电机之间会产生很强的冲击电流,在电机轴内会有很高的扭矩,往往会超过正常扭矩的150%,这种弊端使得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工作条件比较苛刻,例如无法满足井下防爆安全的要求;②启动过程中的冲击电流会对机械部件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增加机械磨损,对供电系统造成冲击,限制了启动周期和频率;③在一些已经安装了软起动装置的相对比较现代化的煤矿机械里,在实际的生产经验来看,运行比较平稳,但是电流智能化调节无法实现,承受载荷能力也不会有很大提高。

3.2电子式变频控制过程分析研究

电子式变频控制不仅能够保证机械装置在启动、运行以及停车过程中的平稳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冲击电流的危害,降低机械磨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启动过程与计算机相连,实现交互式操作智能化程度更高。由此不难发现机械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解决机械震荡以及冲击电流的不利影响的最为有效地途径便是运行前根据预定的可控曲线进行设置,分阶段慢速有序的启动机械系统,这样一来便可以解决很多动力学问题。现在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电子式变频控制方式:①斜坡恒流:电流升高的速度越快,启动速率越高。这种方式是以一定的速率提高电流,直到预定的制定电流后,再以恒定的电流运行,直到启动阶段完成;②斜坡电压:启动电压由低到高逐步攀升,不需要闭环控制电流的过程。这种启动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机理简单易懂,系统故障率低,但是缺乏对电流的控制,因此晶闸管会受到电流的冲击,使用寿命降低;③阶跃式:启动阶段加载启动扭矩,这个扭矩一般很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负载的静摩擦力,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是会对供电装置产生强干扰;④矩形转矩:这种启动方式相比较上述三种而言,体积较小,故障率低,结构完善紧凑,设计更加合理优化,安全措施齐全,载荷能力大。

4煤矿机械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4.1硬件设计

煤矿机械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的硬件设计主要集中在电路设计上,其中主回路的控制是核心因素,关键是晶闸管的设计,连接顺序为供电装置与电动机,其中晶闸管的导通角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点,前文讲到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导通角的变化,使输出电压逐步升高直至额定电压。以采矿领域内常用的带式输送机为例,通过流程图的方式简明说明硬件设计过程,如图2。

4.2软件设计

在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中,控制器的质量以及工作原理直接决定着控制系统的优劣,目前通常的控制器为可编程化的控制器,这种控制器的可靠性较高,可以实现系统的优化和平稳运行,整个运行系统的控制上位机通常是由电子计算机来担当,由此可见,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子计算机是关键的两个因素,需要进行相应的程序计算与设计,这种程序设计的过程优化以及结果的完备性、可靠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机械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的软件设计:①可编程控制器往往采用面向运行过程的controllanguage和面向问题的imagelanguage,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紧凑,过程直观易懂,它的程序设计方案一般是根据流程图来实现的;②以电子计算机为上位机的计算机软件选取,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也日趋强大与完善,可靠性不断提高,这些软件通常都会选择面向对象以及可视化的设计方法,同样,煤矿机械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应该具有响应速度快、敏感度高和分析点准确、过程优化等特点,操作界面与接口模块采用不同的程序语言编写也就成了必然条件。这是软件设计里面比较重要的一步,首先要把握操作主界面的设计,要求界面简单,直观,功能齐全。

5结束语

从目前的使用状况和调查分析来看,煤矿机械电子式变频控制装置仍然无法满足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无法满足煤矿产值的增长需要,这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缺乏以及普及度的欠缺,也表现在使用中的装置系统也存在许多缺陷,例如系统优化程度不高,程序化设计欠缺,结构紧凑度较低,故障率无法实现理论值等,这也需要我们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变频控制技术,使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生产率,减少风险点,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润方,龚剑霞.接触问题数值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2(8):64-70.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3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3-0174-02

配电网故障的定位技术,主要有广域故障区段的定位以及直接故障的测距。广域故障区段定位主要是对交通较为便利以及自动化技术较为成熟的区域配电网故障进行定位,其中需要利用故障指示器以及线路终端;对于那些不容易进行检修的、供电线路长的配电网,就要用到直接故障测距法进行定位,主要是通过在线路出口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故障距离的计算,以此来进行故障定位。根据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原理不同,文中将要对几种定位技术进行介绍。

1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之遗传算法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配电网故障定位,主要进行的操作有确定相关参数、确定编码的方式、适应度与开关函数的构造、初始解群以及进行遗传操作。其中参数的确定、编码方式的确定以及适应度与开关函数的确定是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关键问题,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1.1遗传算法中相关参数的确定

对于遗传算法中参数的确定,就要将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等所有的开关当做一个个节点,并将相邻开关之间配电区当做单独的设备,根据主站监控系统中接受到的故障报警系统,对每一个节点状态信息进行确定,以此可以得到每一个单独设备的状态信息,这个状态信息就是遗传算法中的参数。

1.2遗传算法中的编码方式

在实际的遗传运算操作中,相关的参数并不能直接参与运算,参与运算的是参数的对应编码,所以就要根据参数进行设计编码。配电网设备的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发生故障状态,一种是正常状态,所以可以用二进制编码对配电网中的设备状态进行表示,二进制数字中1和0,用0表示配电网中电力设备处在正常状态,用1表示配电网中电力设备处在非正常状态,即故障状态。

1.3遗传算法中的适应度与开关函数

适应度函数能够反映出开关过流信号与故障设备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利用遗传算法进行配电网故障定位时,构造适应度函数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可以说,适应度函数的合适度关系着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精确度。

通过开关函数,结合配电网中各个设备的状态信息,就能确定配电网中各个开关的状态信息。进行遗传运算确定故障位置时,最大程度上将开关函数值与各个终端反映上来的电流越限信息进行逼近,就能得到故障定位的数学模型最优解。

根据上述说明分析,可以看出,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数据模型建立并故障定位,在算法上的容错性较强,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2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之行波理论技术

近几年,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对于行波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根据行波理论,如果线路上发生扰动,那么线路扰动的电气量就会以行波的方式传向系统各个部分,利用这一特性进行简单的设计,就能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测距。利用行波法进行故障的测距分为单端测距以及双端测距两种方式。行波的波速一般可以通过测定得到,利用行波在线路中的传播,可以知道从故障点到测量点所用的时间,也能得到故障点第一个反应波到测量点所用的时间,通过这两个时间的差,就能过计算出故障距离,这就是单端法的原理;双端法就是在已知行波波速、参考的时间一样前提下,对故障线路的两端同时进行波头测量,通过两个波头反应的时间差来进行配电网中故障的定位。

对于输电线路来说,线路长度一般较长,所以在进行故障定位时常常会利用GPS进行,这样能够保证测到的故障距离比较准确;对于配电线路来说,一般的配电线路分布都比较复杂,支路较多,这样支路中产生的反射波就会对测量距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扰,所以运用这种故障定位技术进行定位时,这一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3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之改进矩阵算法

对于改进矩阵的算法进行配电网故障的定位,利用到了配电网中发生故障时产生的过流信号。其中用到了两个矩阵,一个是网络描述矩阵,一个是故障判断矩阵。前者是通过对故障线路进行分区、计算,并通过动态模式形成的,后者是通过对检测到的相关电流信息进行元素值的修改,网络描述矩阵经过修改就成了故障判断矩阵。

3.1网络描述矩阵的构建

网络描述矩阵能够对接线拓扑结构信息进行有效的反映,对于网络描述矩阵的构建,就必须进行配电网络的优化。具体的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1)以常开的联络开关为分界点,进行配电网线路的划分;2)从划分好的线路中选择具有故障信息的线路进行计算;3)对监控终端的重合器、断路器等进行相应的编号。

3.2故障判断矩阵的形成

为了进行故障的定位判断,就需要将网络描述矩阵变成故障判断矩阵,这主要是对于配电网故障线路的拓扑结构信息进行确定,并根据故障数据将网络描述矩阵中的相关元素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矩阵就是故障判断矩阵。其具体的转变手段如下:

当某个节点的整定值超出了故障过流时,网络描述矩阵中的对应数值等于1;网络描述矩阵中的这个节点对应行元素不发生变化。

当这个节点没有经历超过整定值的故障过流时,网络描述矩阵对应数值为0,并且要将这个节点对应列的全部元素变成0。

通过这一种方法进行配电网故障的定位,由于不用涉及到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所以节约了很大的工作量,在操作上,这种方法计算简单,编程简易,故利用其进行故障区段定位非常适用。

4结论

随着我国对电力需求量的增加,配电网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进行复杂的电力运行中,难免会有故障的发生,对于故障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将故障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就需要及时的掌握故障发生的位置。对于配电网中故障定位技术有很多,要根据不同的配电网以及实际的情况进行选用,文中介绍的几种故障定位技术,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与适用范畴。总的来说,提高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就能使我国电力供电稳定性得到提高,促使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故障定位技术在配电网中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2,21(4):0-51.

[2]唐金锐,尹向根,张哲,杨晨,叶磊,戚宣戚,林.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研究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33(5):7-8.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4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技术;配电网;应用;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来源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实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下,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之间进行了全面的融合,凭借整合之后的优势,使得计算机通信技术得以在各个行业领域当中均发挥出较高的价值。该技术在配电网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化解传统配电网容易出现的安全性不高、稳定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对外界干扰元素的有效排除来直接提升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配电网系统当中,能够确保配电网信息的传输速度限制提升,由高效与稳定带来的另一面巨大优势就是对配电网运行经济性的提升,也由此为配电网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计算机通信技术概述

计算机通信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凭借相当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内不断拓展着发展空间,成为近些年技术界所重点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简单来说,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实现的通信,在计算机与终端之间构建起数据信息的传输与交换。传输中的数据信息转化形式以二进制为主,信息数据的传输形式也能够实现多样化包括文本、语音、图像等等。

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技术

2.1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简称FB技术,主要应用于现场生产,特点表现为开放性和数字化。鉴于该数字通信系统的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通过双向多阶段的串联能够实现多点通信,因此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系统标准统一;2.直接降低系统智能化运行的成本,具有较强的经济性;3.为了满足工作环境所需,该技术对于双绞线与电力线等的适应能力较好,因此抗干扰能力较强;4.在网络的辅助作用下,数据能够直接传送至上层管理端,便于信息共享;5.智能化报错,功能更是覆盖了信息的采集、计算与报文处理等;6.信息集成能力强。而从配电网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看,对配电设备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远程的配电参数测量、设备保护值的设定调节、远程的基本操作以及各类信息的智能化查询等等。而这些需求均能够利用FB技术实现,因此也就保证了配电网的安全与高效性。其应用的技术领域目前主要包括PROFIBUS、ETHERNET、LonWorks三种。PROFIBUS的FB标准为OSI型,协议分为DP、PA和FMS。PROFIBUS-DP通信协议实现了数据的高速传输,自身的诊断与组态功能对于自动化技术起到着推动作用。PROFIBUS-PA作为供电与数据传输的总线,能够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准确描述来保证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PROFIBUS-FMS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强大的通信服务。ETHERNET技术的OSI与即时性特点所带来的优势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速率,并且技术开发的空间较大,配套选择也较多,有利于同计算机网络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为该技术在配电网智能化调度环节中的应用提供了积极的作用。LonWorks技术主要能够使传感器、设备与现场三种网络结合。该技术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拓扑结构,因此在诸多复杂结构的配电网当中均可以应用该技术。LonWorks技术对于信号的传输以电力线为介质,在配电系统内的应用空间极为广泛,有利于保证传输的稳定性。

2.2光纤通信网技术

该技术分为FCN和AON两种。FNC作为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网路,能够凭借较大的传输承载量给予数据传输类通信以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且其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决定了该技术在环境复杂的配电网系统当中的应用具有极小的错误率,进而实现配电网系统整体稳定性的提高。AON由FCN技术发展而来,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完全透明化,还能够兼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号源,使同一光纤设施当中整合PDH、ATM和SDH技术[4]。并且AON具有高质量的传输率,相对灵活的结构等均能够为配电网系统对速度与容量的高要求提供保障。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配电网当中,能够确保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传统的通信技术很多弊端能够被有效打破,对电磁、雷电、噪音等干扰能够有效抵御。其次,计算机通信技术本身具有着即时性特点,在配电网系统当中应用,能够凭借自动化优势来全面提高配电网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有效改善了传统配电网运行TTU/FTU刷新速度低等问题,实现了在线数据分析和网络化的实时监控,使配电网通信效率大幅提高。第三,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着较高的灵活性,配电网系统本身架构复杂,点多面广、规模庞大,因此对通信技术的要求较高。基于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应用能够以较强的适应性和智能化特点为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提供更多的便利,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经济性也由此得以被提升。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当中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关于配电网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也必将越来越深入,对于国家电网事业的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玉泉.GPRS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电力,2013(05):33-37.

[2]殷康.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10):126.

[3]贾蓓,李倩茹,刘强.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20):20.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5

关键词:电子工程;EDA技术

一、EDA技术概念及现状介绍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的结晶。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包括在机械、通信、电子、航空航天、矿产、化工、医学、生物、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EDA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面,现在几乎所有理工科类的高校都有开设了EDA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用HDL语言编写规范、掌握逻辑综合的理论和算法、使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实验验证并从事简单系统的设计。一般学习电路仿真工具(如multiSIM、PSPICE)和PLD开发工具(如Altera/Xilinx的器件结构及开发系统)。科研方面主要利用电路仿真工具(multiSIM或PSPICE)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测试;将CPLD/FPGA器件实际应用到仪器设备中;从事PCB设计和ASIC设计等。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包括计算机仿真,产品开发中的EDA工具应用、系统级模拟及测试环境的仿真,生产流水线的EDA技术应用、产品测试等各个环节。EDA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原来功能比较单一的软件,现在增加了很多新用途。如AutoCAD软件可用于机械及建筑设计,也扩展到建筑装璜及各类效果图、汽车和飞机的模型、电影特技等领域。

二、EDA技术的特点

EDA技术之所成为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具有“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程序,这就确保设计方案整体的合理化;由于EDA采用高级语言描述,有语言公开可利用、描述范围广、可以系统编程和现场编程等特点;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可以进行各级的仿真、纠错和调试工作。这些特点促使EDA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EDA技术的作用

EDA技术中的温度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各种温度条件下的电路特性,便于确定最佳元件参数、最佳电路结构以及适当的系统稳定裕度,真正做到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由于受到测试手段和仪器精度限制,测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DEA技术方便得全功能测试解决了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的问题。

四、EDA常用软件

EDA软件发展很快,目前被我国广泛应用的有:multiSIM7(原EWB的最新版本)、PSPICE、OrCAD、PCAD、Protel、Viewlogic、Mentor、Graphics、Synopsys、LSIIogic、Cadence、MicroSim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PCB设计软件、IC设计软件、PLD设计工具及其它EDA软件。

1、PCB设计软件。PCB(Printed-CircuitBoard)设计软件更是种类繁多,如Protel、OrCAD、Viewlogic、PowerPCB、CadencePSD、MentorGraphices的ExpeditionPCB、ZukenCadStart、Winboard/Windraft/Ivex-SPICE、PCBStudio、TANGO、PCBWizard(与LiveWire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ultiBOARD7(与multiSIM2001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等等。

2、IC设计软件。IC设计工具也很多,ASIC设计领域有名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有Cadence、MentorGraphics和Synopsys。中国华大公司也提供ASIC设计软件(熊猫2000)。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6

1、eda技术的含义及应用现状

所谓eda技术,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的结晶,也是现代电子工程的最重要的应用技术。

自从该技术研发至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更加宽。包括在机械、通信、电子、航空航天、矿产、化工、医学、生物、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反馈,也为所在的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eda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其包含的技术的先进性,致使其相关的产品的研发有很大的技术研究价值。在技术教学方面,现在几乎所有理工科类的高校都有开设了eda课程,成为了理工科的学生,尤其是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科目,也是学生们了解目前的科研方向和市场动向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用hdl语言编写规范、掌握逻辑综合的理论和算法、使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实验验证并从事简单系统的设计。一般学习电路仿真工具(如multisim、pspice)和pld开发工具(如altera/xilinx的器件结构及开发系统)。科研方面主要利用电路仿真工具(multisim或pspice)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可以在仪器和工具的设计阶段有效的解决各种电路的假设与试验,大大的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测试,作为流水线的一个重要环节的产品测试,对于该技术的应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cpld/fpga器件实际应用到仪器设备中;从事pcb设计和asic设计等。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包括计算机仿真,产品开发中的eda工具应用、系统级模拟及测试环境的仿真,生产流水线的eda技术应用、产品测试等各个环节可以大大的提高流水线的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工。eda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功能也日益强大,原来功能比较单一的软件,现在增加了很多新用途,极大的丰富了软件的作用。如autocad软件可用于机械及建筑设计,也扩展到建筑装璜及各类效果图、汽车和飞机的模型、电影特技等领域,随着未来该技术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必将越来越广泛。

2、eda技术的特点

eda技术之所成为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具有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程序,这种设计程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以往的软件程序的设计思维,也就确保设计方案整体的合理化;由于eda采用高级语言描述,有语言公开可利用、描述范围广、可以系统编程和现场编程等特点;该软件的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可以进行各级的仿真、纠错和调试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这些特点也eda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的重要原因。

3、eda技术的作用

eda技术中的温度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各种温度条件下的电路特性,便于确定最佳元件参数、最佳电路结构以及适当的系统稳定裕度,真正做到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

在进行电路测试时,测试的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准确度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受到测试手段和仪器精度限制,测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技术问题,这种情况下dea技术,就可以依据其全功能测试解决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应用的效率。

4.eda常用软件

eda软件发展很快,目前被我国广泛应用的有:multisim7(原ewb的最新版本)、pspice、orcad、pcad、protel、viewlogic、men-tor、graphics、synopsys、lsiiogic、cadence、mi-crosim等等。但是很多软件的应用技术具有专门性的特点,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的受限,所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pcb设计软件、ic设计软件、pld设计工具及其它eda软件的常见种类。

4.1pcb设计软件

pcb(printed-circuitboard)设计软件是最早的基于eda技术的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更是种类繁多,常见的如protel、orcad、viewlogic、powerpcb、cadencepsd、mentorgrap-hices的expeditionpcb、zukencadstart、win-board/windraft/ivex-spice、pcbstudio、tango、pcbwizard(与livewire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ultiboard7(与multisim2001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等等。

4.2ic设计软件

ic设计工具也很多,asic设计领域有名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有cadence、mentorgraphics和synopsys。中国华大公司也提供asic设计软件(熊猫2000)。

4.3pld设计工具

pld(programmablelogicdevice)是一种由用户根据需要而自

转贴于

  •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级创新成果(6篇)
    上一篇:舞蹈教育的概念(6篇)
    相关文章
    1.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3篇)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这担任初一50班班主任的这几个月里,我班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很顺利。现将这段..

      daniel 0 2025-07-18 19:36:00

    2.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daniel 0 2025-05-05 18:48:29

    3.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daniel 2 2025-05-04 22:34:58

    4.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daniel 1 2025-05-04 22:31:56

    5.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daniel 3 2025-05-04 22:17:26

    6.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daniel 1 2025-05-04 22:16:06

    7.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daniel 1 2025-05-04 22:16:01

    8.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daniel 0 2025-05-04 22:14:29

    9.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10-05

    10.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