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的特点范例(3篇)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
“纺织原料”展区在简要介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纺织原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纺织原料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以及在海藻酸系列功能纤维、聚苯硫醚纤维、构树纤维等新原料领域的研究开发成果与应用情况。巨大的纤维轮显示,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超越“衣被天下”的民生领域,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因此,纺织研究也在打破原有的学科和行业界限,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是大势所趋。正是基于此,武汉科技学院以纺织特色整合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各学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特色鲜明的6大学科群。即纺织工程与材料学科群、环境与化学化工学科群、机电信息学科群、理学基础学科群、人文艺术学科群、管理学科群,各学科群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纺纱技术”展区首先分析了环锭纺、自由端纺纱等常规纺纱技术及其不足,详细介绍了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主持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四大创新、四大突破,并通过与环锭纺技术的对比,凸显了嵌入纺技术的先进性。这项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盛赞为“对传统纺纱技术一次革命性突破”的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该展区还展示了武汉科技学院自主研发的柔洁纺技术、无PVA上浆技术等原创性纺纱、浆纱技术,彰显出学校在该领域中突出的研究能力。
技术纺织品及功能纺织品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是我国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武汉科技学院开发的花式纱线产品、纳米纤维材料及纳米功能纺织品、环境友好阻燃、免烫及卫生整理纺织品、单向导湿纺织面料、防水透湿织物、再生塑料基剑麻增强复合建筑模板、秸秆纤维、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服、避蚊纺织品等多种功能性高附加值纺织新产品,分别具有保健医疗、防护、军用、环保、服用等功能,为培育和扩大内需、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该校主持的“苎麻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项目,研究开发育种、栽培技术、收割、脱胶、纺织印染加工、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一条龙产业核心技术与现代化装备,构建生态产业链,以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苎麻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还牵头组建了“中国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从农业到纺织业,从生产过程到生态环境保护,从研究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苎麻产业技术体系。
在纺织产业链中,染整技术是对纺织品进行深度加工和精细加工的重要技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同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它需要大量使用化学助剂,所以它也是制污和排污大户。简明高效、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再生循环是印染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武汉科技学院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纺织品染整加工新工艺、新助剂的研究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助剂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及回用这个行业重大技术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曾庆福教授发明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了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以无形资产入股创立了项目产业化基地,并应用于棉印染、蜡染、针织、毛巾、苎麻、制线等20多家印染企业。
武汉科技学院连续10年稳居中国时装院校专业排行榜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在“服装设计与工程”展区,展示了学校在高级时装设计、制服设计、舞台服装设计、染织纤维艺术、服装数字化等几个领域的重点成果。其中,用服装CAD技术、三维立体测量等数字化技术对服装进行处理,以及通过网络浏览服装试穿效果的三维服装虚拟试穿系统等,都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将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提供巨大支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装备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装备制造国之一。纺织装备是纺织工业的基础。武汉科技学院在针织服装机械、纺纱加捻机械、现代缝绣机械、纺织器材表面处理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攻关,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篇2
通过审议、表决,会议选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选举嵊州雅戈尔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杰、桐乡市濮院羊毛衫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姚伟平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增补上海澳曼羊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为本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单位,上海澳曼羊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及亚洲新市场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马捷,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亮任本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
此外,会议还通过了12家企业加入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单位的申请;通过了组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以及组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CWTA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事项。
创新服务共谋发展
会上,高勇对新当选的会长、副会长、理事等表示祝贺,并对毛纺织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表示,中毛协是中纺联各专业协会中成立较早的协会之一,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近几年来毛纺织行业一直保持稳步发展。面对新形势,高勇表示,今后中毛协在顺应改革潮流的同时,应继续扩大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针对毛纺纤维用量占比不高的情况,他建议毛纺企业摒弃规模发展的旧思路,抓住新机遇,做精做强,走高端路线。
“2017年是推进纺织‘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毛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贯彻实施的重要一年,中毛协将围绕《规划》和《意见》的任务和目标狠抓落实,在进一步提升毛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推进行业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发展,贯彻实施‘三品’战略,扩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协助毛纺织行业集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行业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并在科技进步、品牌创新、产业集群、市场拓展、国际交流、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为会员做好服务。”彭燕丽强调,未来中毛协将与毛纺企业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共谋发展,为毛纺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形势严峻“十三五”发力六大任务
今年3季度,规模以上毛纺企业毛纱累计产量30万吨,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同比下跌0.12%,月累计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规模以上企业毛织物累计产量4.3亿米,同比下滑6.51%。1~9月,毛织物(包括精、粗纺毛织物)月累计产量一直呈现同比负增长,预计全年跌幅将在6~7%左右;主要毛纺产品进出口总额117.76亿美元,同比下跌8.54%;全国1172户规模以上毛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1亿元,同比增长3.19%,增速较2季度下降了4.51个百分点。
“虽然2016年行业形势虽然严峻,但中毛协结合毛纺行业特点,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开展了各项工作,积极引导行业发展。”会上,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家强作《中毛协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他介绍,今年以来中毛协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明确了毛纺织行业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坚持开展调研,努力为会员提供精准服务,积极参加中纺联春季调研活动,调研国内各类专业展会,重点走访会员企业;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创造合作空间,组团出席了第85届国际毛纺大会,推荐中国优秀企业和最新科技成果在国际舞台展示;服务产业集群,协助实现转型升级,相继在浙江濮院、广东大朗、内蒙苏尼特右旗、鄂尔多斯等产业集群主办了各项活动,探索发挥“创新引领”在集群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围绕科技、品牌、可持续、人才四大任务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先后主办召开了毛条无氯处理成果交流研讨会、山羊绒分梳成条技术高峰论坛等。
此外,刘家强还对《毛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未来五年行业增长、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绿色发展的四大发展目标,明确了毛纺织行业在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建设多层次人才体系六方面重点任务。
会上,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砚文还介绍了2016年全国毛纺产品优质精品评审推荐活动的情况。为提升我国毛纺工业制造水平,促进毛纺企业实施“三品”战略,支持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创意设计能力、高端制造能力、品牌运作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中毛协先后开展了2016年“新光杯”全国毛纺纱线类产品名优精品推荐活动、2016年“新光杯”全国毛针织服装名优精品推荐活动、2016年全国毛纺面料名优精品推荐活动、2016年“如年杯”全国毛毯名优精品推荐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毛纺企业品牌和市场活力。
发力创新共绘新未来
为了探讨行业绿色发展,会议期间还同期举办了“首届中国毛纺行业创新发展年会”,专题解读《毛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热点问题。并分别就召开了毛纺织行业协同创新与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和毛纺织染整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发展论坛两个平行论坛,来自毛纺行业的业界精英对毛纺行业的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李立军表示,作为毛针织产业链中的一员,希望通过行业论坛和峰会,使整个行业和企业都能运用新的合作创新理念,加快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并达成战略上的共识。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纺织工业外资出口集聚
一、纺织工业的重要性
纺织工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纺织工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纺织工业产品可以满足国内消费和相关产业需求
当前我国纺织业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人民对于衣着鞋帽多样化的需求。2007年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合计7416.7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4.6%。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类消费平均支出104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0.42%;农村高收入家庭居民人均衣着类支出达到了361.34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6.03%。由此可见,衣着类商品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
纺织工业有效地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纺织工业使用的各种天然纤维数量的增长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纺织工业对石化、机械等基础工业也有很大的影响。纺织工业与当前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关联度相当高。根据对国家统计局2000年投入产出表分析,纺织工业每增加1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是1.25,高出各行业平均值25%。
(二)纺织工业对扩大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在解决城市居民就业问题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共为1040.45万人,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总数的13.2%;纺织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每年增加农民实际收入1000亿元以上,提高了这些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
(三)纺织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作为我国重要创汇行业,纺织工业始终保持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外汇的收支平衡,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我国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10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纺织行业的贸易顺差金额一直是全国贸易顺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创造贸易顺差3352亿美元,是全国同期贸易顺差总额的1.6倍,成为我国增加外汇储备的重要行业。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顺差1290.34亿美元,是当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的72.71%。
二、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的参与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打开国门,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激发了外商的极大兴趣,我国吸引的外资在规模上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直接投资流入国之一。纺织工业是我国最早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如表1所示,进入21世纪以来,外资在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中的参与度较为稳定。2007年,我国每5家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企业中,就有1家为外资企业;外资纺织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在行业中占比23.81%;外资纺织企业创造了纺织业1/4以上的就业岗位。相比于纺织业,外资在我国纺织服装、鞋、帽业中的参与度更高,2007年,该行业外资企业单位数占比40.94%,工业总产值占比45.14%,提供行业中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外资在我国纺织及其制品行业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贯彻实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时,必须重视积极引导外资,使其能够服务于行业调整和振兴大计。
三、我国外资纺织企业的特点
除了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外,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相比于内资企业,外资纺织工业企业具有出口导向性更强、技术水平相对较高、集聚程度更高的特点。
(一)出口导向性更强
外资纺织工业企业在我国纺织产品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外资纺织业工业企业出口额占该行业总额的34.2%;外资企业进口额所占比重为73.44%。纺织服装、鞋、帽业外资企业出口额占该行业总额的31.92%,进口所占比重为55.22%。相比于内资纺织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导向性。表2中数据比较了2005年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出口导向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纺织业外资企业的出货值占到其工业总产值的47.79%,而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货值占各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仅为18.99%、15.53%和24.01%,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为26.33%;纺织业外资企业的平均出货值为0.3056亿元,也远高于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出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1.15%,平均出货值为0.2741亿元,均明显高于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的出口导向特征均明显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也高于行业总体平均水平。
(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依据表3数据,我们可以初步看出,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最高,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最低。在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最高,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最低,但是三者的技术差距并不明显。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要明显小于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表中数据表明,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最低,而私营企业的技术水平要远高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私营纺织业企业的技术水平甚至高于外商投资企业。
尽管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的外资企业技术水平要高于内资企业,但是差距并不显著,在现有状况下,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水平是不容易实现的。
(三)集聚程度更高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集聚中有跨国公司参与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垄断优势,可以使得产业集聚区域参与国际
分工体系,成为推动集聚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外资纺织工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要高于行业总体水平。如表4所示,2006年,以实收资本衡量的纺织业外商资本CR1为27.13%,高于行业CR14.55个百分点;外商资本CR3、CR7和CR7分别为66.41%、84.42%和91.82%,高出该行业CR3、CR5和CR711.22、11.76和11.79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业外商资本空间集聚程度也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纺织工业外商资本中,港澳台资本的集聚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外商资本的集聚程度。2006年,以实收资本衡量的我国纺织业港澳台资本CR1就达37.33%之高,而纺织服装、鞋、帽业港澳台资本CR1更是达到62.06%。纺织工业港澳台资本绝大部分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山东。广东省是港澳台资本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纺织工业最为集聚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广东省毗邻时尚之都――香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低廉、国家政策的倾斜,纺织服装行业成为香港对内陆地区投资的首选行业之一,广东省很快便成为我国时尚服装生产基地。大量港澳台资本进入广东,使得这一在改革开放之前并非我国纺织业集聚地区的省份,迅速攀升为我国纺织业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这无疑说明,外资对我国广东省纺织业集聚的形成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也很好地印证了外资直接引致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港商资本选择广东省不同,其他外商资本可以较少的考虑文化、地理相邻等区位优势,而更多地考虑原材料、劳动力以及配套设施等集聚优势。可以说,港澳台资本大量进入中国纺织工业,促成了广东、福建纺织工业的集聚;纺织工业其他外商资本从数量上来看要远少于港澳台资本,其他外商资本更多地选择业已形成的纺织工业集聚地区进行投资。
鉴于外商资本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具有较大份额,且外商资本的集聚程度很高,因此,外商资本的集聚必然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布局产生重要影响。表6中计算了在实收资本中分别剔除港澳台资本、其他外商资本及全部外商资本后的区域产业集中度。数据显示,纺织业剔除外商资本后,CR1和CR3有小幅上升,CR5和CR7明显降低,从整体上来说,外资加剧了中国纺织业的集聚;纺织服装、鞋、帽业剔除外商资本后的CR,、CR3、CR5和CR7均大幅低于实收资本衡量的纺织服装鞋帽业的CR1、CR3、CR5和CR7,这就说明,外资加强了我国纺织服装鞋帽业的集聚程度。
四、引导外资促进我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外资企业相比于内资企业,具有出口导向性强、技术水平相对较高、集聚程度高的特点。纺织工业是我国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之一,如何对外资进行引导,针对外资特点,使外资服务于我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直接关系到规划任务顺利实现的全局。
(一)稳定国外市场,充分发挥外资纺织企业优势
外资纺织企业在我国纺织产品出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外资纺织企业的出口导向性明显高于内资企业,其在稳定我国纺织工业国外市场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我国外资纺织企业多是进行加工贸易,海外市场的萎缩使得众多外资企业举步维艰。为了稳定我国纺织品海外市场,对外资纺织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基本面较好、能够明显带动就业、使用先进技术、海外营销渠道稳定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外资纺织企业,应该大力给予融资和税收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内资企业采取并购的方式,收购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纺织企业,直接利用其品牌、技术、管理、海外营销渠道等优势,提升我国纺织企业及产品的国际地位。在稳定国外市场、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要重视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对于我国纺织工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技术水平,吸引高新技术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纺织工业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工业引进外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行业发展缺少资金和技术的难题。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内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已经初步具备可与外资企业相匹敌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应该继续盲目地吸引外资流入纺织工业。由于外资纺织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相比内资企业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不断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进入我国纺织工业的外资企业进行筛选,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鼓励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更多地限制低级术含量、高污染的外资企业。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和污染,而且还能够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
(三)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外资流入我国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
-
语言交际范例(3篇)
语言交际范文篇1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跨文化交际1.引言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我们通常会认为语言交际就是交际的全部过程,其实我们忽略了交际中的另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非语言..
-
语言交流的技巧范例(3篇)
语言交流的技巧范文篇1【关键词】情商;护士与献血者;沟通;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献血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而,护理..
-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语的要求范例(3篇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语的要求范文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必要性要求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37-01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
-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范例(12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范文篇1随着当代艺术不断发展,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出现,建筑设计这一庞大的分支更是深受艺术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都会影响着建筑思潮的..
-
汉语四六级范例(3篇)
汉语四六级范文篇1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通知精神,从现在起,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将作如下调整:1.听写变成全部考察单词或短语;2.快速阅读变成段落..
-
环境科学的发展范例(12篇)
环境科学的发展范文篇1体会一:做为环保工作者,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扎实搞好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前题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范例(3篇)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范文篇1关键词衡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4.085AbstractTakeHengshuiCity,HebeiProvinceasanexample,t..
-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例(3篇)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关键词:旅游地理;筛选理论;茶文化旅游模式;开发思路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旅游业已经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旅游当中,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