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例(12篇)

daniel 0 2024-02-02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1篇1

中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但由于中药内容繁杂,临床应用又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因此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难记。笔者认为,以药对为主线,以药对所治病证为归类依据,可将各章不同药物串联起来,形成“单味药(功效)—药对(功效)—主治证(症)”的中药学习链条,从而起到简化中药学习内容、减小记忆量,使中药知识得以系统有序地排列等作用,进而加强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及应用的学习和记忆。如,讲完附子、干姜药物之后,可重点阐释附子—干姜药对的配伍规律、作用及主治病证,并让学生掌握四点内容:①附子、干姜为常用相须药对;②二者合用其温里祛寒、回阳救逆作用增强;③主要用治亡阳厥逆危证、中焦虚寒证及阳虚水肿证;④最能体现该药对功效的代表方是四逆汤。这样做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把附子、干姜联系起来学习、记忆,遇到相类似病证时知晓将二者相须同用。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进一步将附子—干姜药对的用药规律拓展到“同章者同类,同类者相须,相须者增效”的理论层面上来。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药对学习的印象,也可通过拟人手法描述药对间的配伍关系,如人参—甘草为“君臣”相配,益母草—茺蔚子为“母子”相配,附子—肉桂同类性温属阳为“兄弟”相配,黄柏—知母同类性寒属阴为“姊妹”相配等等。同时,也可选一些易懂、顺口、好记的历代医家应用药对的经验名句讲述给学生,如“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无知母不寒”“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及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将军之无马”等,以提高学习兴趣。

2、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

药物“七情”,是指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类型,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单从字意上理解,学生好像一听就能明白,但每届考试,总有一些学生把它答成“喜、怒、忧、思、悲、恐、惊”,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从药物配伍关系上来认识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常以深化对药对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切入点,并列举一些相差的简单病例。即:在讲药物“七情”概念之前,先以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相须药对导出“相须”含义;以黄芪—茯苓、黄连—木香相使药对导出“相使”含义;以人参—莱菔子、生姜—黄芩相反相成药对导出“相恶”含义等,然后把这些含义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药物“七情”的概念。这样,药物“七情”就清楚地被界定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不至于将其混淆为中医学中人的“七情”。

3、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中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而中药治病主要是以复方配伍形式。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配伍形式,是组成中药复方的核心内容,具有与复方相一致的基本主治功能,也是单味药向方剂过渡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在中药学教学中,深化对药对配伍作用的阐释,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使中药学顺利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病不外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因此,中药治病就是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重新恢复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教学中,笔者针对疾病病机,归纳出养血滋阴药对(如当归—生地)、补气养血药对(如黄芪—当归)、凉血补血药对(如生地—熟地)、补气健脾药对(如人参—黄芪)、和胃止呕药对(如生姜—半夏)、调和营卫药对(如桂枝—白芍)、清泻相火药对(如知母、黄柏)、清泻胃热药对(如石膏—知母)等等,通过这些药对把“药—证”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治疗某证的常用药物和简单配伍,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打好基础。

4、学习相反相成药对,可培养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2

由于语言的变迁、学科的融合和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中医药学术语缺乏规范化,导致了中医药学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常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现象[1]。语言系统的建立可以解决因为概念表述方式不统一和相关信息分散而造成缺失、错误等一系列低效检索结果的发生。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TCMLS)现代部分的构建已初具规模,但中医古籍部分的语言系统建设却一直缺如。中医古籍所含学术内容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根基性的重要地位,以古汉语为表述方式的中医古籍学术体系有别于现代中医药语言体系,两者决定了中医古籍语言系统是TCMLS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尝试,并试图对实践过程中遇见之问题勉力探讨。

1背景介绍

TCMLS是以UMLS(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为参考,以本体论为指导,以中医药语言特点及学科体系为依据,以VocabularyBuilder软件为平台研制开发的,在UMLS原有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学的特点设计了126种语义类型和60种语义关系,按学科分为16大类,目前已经完成超过30万词条加工。TCMLS是古籍语言系统构建的基础,在其总目下增加古籍术语一类,暂作为古籍语言系统加工的平台。

2存在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案

2.1中医古籍分类体系的构建问题

古籍分类就是按照古籍内容的学科性质分门别类,将之组织(构建)成一个知识体系。其作用在于不仅能够呈现古籍的基本内容、同一科目有些什么古籍,而且还可以揭示出各个科目所含古籍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有的《中国图书分类法》和《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分类法,均不能较好地解决构建中医古籍语言系统所需要的分类体系。因其或注重学术流派,或关注图书本身,而对文献的内容关注较少。语言系统整体框架内古籍部分的分类显然不能局限于文献图书本身,而必须立足于文献所包含的知识,方能更好地分析把握其含义及相关关系。

在现代中医药语言系统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古籍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修订和完善,预先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中医古籍语言系统整体架构需求的分类体系比较困难,而且自上而下建立的分类可能遗漏古籍中的部分信息。

有鉴于此,本研究采取先在《内经》、《伤寒论》的章节目录下进行现有词条加工的方法,在完成3本词典1万余词条的处理后,根据相应词条上位词的提取构建古籍的分类体系的初步轮廓,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由下而上根据具体概念的上位词所反映出的上下位关系而最终建立起古籍分类体系,以期更切合实际,易于被最终用户理解和接受。

2.2古籍概念定义问题

2.2.1定义筛选问题古籍中的概念定义纷繁复杂,如“下”在《内经词典》中有多达20个不同的定义,其中“在下”、“向下”、“低处”、“量词”等解释,与医学关系不甚密切,属于公共领域的含义,这样的概念定义加工进语言系统非但意义不大,而且会使整个系统变得冗余。所以,采取先筛选出与医学相关的定义,然后再加工的原则进行概念词的录入。

2.2.2定义取舍问题依据词典的解释相对比较确定,但却不是古籍语言系统加工的唯一路径。古代医学概念语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多义性,这是对其理解的难点,同时也影响、制约着TCMLS的构建,对概念语义失之辨析,会导致语义网络的失真、错误,影响语言系统的最终应用。如何给内涵和外延都很复杂的古籍概念进行比较明确的定义,是关系到古籍语言系统构建准确性的关键问题。参考和借鉴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目前可行的途径。

如针灸概念部分可以以“针灸理论文献通考”项目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处理。如若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及时咨询专家意见,以不断调整完善。

2.3与原有系统概念的兼容问题

中医古籍语言系统的构建不但要尽力展现古籍中同一概念术语在不同语境、文本、历史时期中内涵的演变,建立概念之间的同义、近义以及相关关系,从而避免检索中可能出现的遗漏或错检,而且要最终实现古籍概念术语与现代中医药语言系统之间的互通甚至与UMLS的兼容。

古籍概念与现代部分的中医药概念完全同名,但是意义却完全不同。如“根”,在药用植物学里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而在古代针灸概念中却是“井穴”,二者全然不同的含义使我们在加工处理的时候,要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便可以快速搜索到检索者想要查询的概念。如在“根”后面用括号的形式标注出所属学科,可以避免药用植物学中“根”这个作为类存在的概念与针灸学中的具体概念“根”发生混淆。这是具体加工过程中初步的解决方案。

2.4古籍概念的加工来源问题

TCMLS的建立最初都是来源于教材、词典、工具书,因其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便于加工处理。这对于中医药学现代部分而言比较合适,但古籍的概念比较分散,不是几本工具书就能涵盖包容的。所以,古籍语言系统未来的加工范围要扩展到具体古籍,如《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这就需要制定更为详尽的规则。

如何在古籍文本中获取领域概念?所谓领域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领域知识在文本中的外在表现。领域概念的获取就是从领域文本集合中抽取最能代表该领域的概念集合,这个过程包括从领域文本中抽取术语集合、词性规范(同义词处理)以及领域概念的筛选和确定[2]。换言之,我们要加工的概念是否是语义的集合,这样的遴选就给加工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难度。具体的规则制定尚有待进一步考量商榷。

2.5语义类型及语义关系的适配性问题

TCMLS中在进行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构建时已经对语义类型和若干语义关系进行增删改动,如删减了“练习”、“展示”两个语义关系,增加了“开窍于”、“与……相表里”、“概念上对应”、“与……类似概念”、“与……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与……相互转化”等7个语义关系[3],但是还不能完全匹配古籍语言系统的需求。

如“下哺”,应该属于对发病时间的描述,原有的语义类型中的“医学天文气象”和“时间医学”都不是十分恰当。如“咽为之使……魄门亦为五藏使”中“……使”的语义关系描述在现有的系统中不存在,可以考虑新建。

总之,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语义类型及语义关系进行适当的增删,以期更能满足古籍的需求。

3思考与展望

中医古籍在整个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古籍语言系统是否有独立构建的必要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单独构建一个古籍语言系统可以使其知识自成体系,浏览与检索时比较直观系统,但现有的TCMLS“中医基础理论”类下包含了很多古籍的术语,这将导致古籍系统与现代部分不可避免的重复。反之,如果将古籍语言系统完全嵌入现代语言系统,融合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兼容的各种问题,原有的分类结构必须要进行调整修改,原有的与古籍关联的概念亦要进行修订,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如何在两者之间权衡,是古籍语言系统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之一。

如何使TCMLS得到合理充分的应用是语言系统建设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问题,结合中医药共享平台和中医药共建平台对搜索功能的支持和利用语言系统作为词库的中医药领域分词系统[4]是目前主要的应用范畴。尚在建设初期的古籍语言系统可以参照TCMLS进行应用领域的开发尝试,建立中医古籍可以共享重用的本体以及相关的数据挖掘是可以发展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中医古籍语言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十分紧迫且困难的重要工作,不但要解决古籍分类,语义类型、语义关系适配,与原有系统的兼容,概念的筛选,定义的删减等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古籍概念的多义性、迁延性、不确定性等问题,后者的解决更需要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方能在未来初现古籍语言系统之端倪。

参考文献

1朱建平.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6-8.

2何琳.古农学本体的半自动构建及检索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3

2017上半年市场让投资者充满失望,有人将输钱归罪于IPO,有人认为原因是过度去杠杆,更有甚者认为这一切都源自监管过严。这就好比一支球队,当赢球时一切问题都被胜利掩盖,当输球时似乎一切都有问题。资本市场更是如此,赚钱才是硬道理。

今年上半年,有不少股票得到基金的大幅加仓,但加仓的个股并非个个优良,我们发现被基金增仓的个股中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公司有25家,从这25家中进一步甄选出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不含10%)的公司一共有22家,这22家可以说既有资金的支持,又有业绩的支撑,从中我们看一下有哪些公司“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在资金、业绩的帮衬下同时获得二级市场的丰收。

赣锋锂业(002460.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专业从事锂铷铯和锂电新材料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际知名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深加工锂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供应商,拥有特种无机锂、有机锂、金属锂及锂合金等系列产品。先后开发了金属锂(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氯化锂(工业级、催化剂级)、丁基锂、氟化锂(工业级、电池级)和锂电新材料系列等30余项部级和省级重点新产品。2016全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6%,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50%以上涨幅。

五粮液(000858.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销售为主要产业,同时生产经营精密塑胶制品、大中小高精尖注射和冲压模具现代制造产业,以及生物工程为发展产业,药业工业、印刷业、电子器件产业、物流运输和相关服务业的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当然酒类仍是五粮液的绝对主营,占比达到92.51%,2016全年五粮液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67%,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40%以上涨幅。

复星医药(600196.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专注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公司抓住中国医药市龅目焖俪沙ず椭泄企业进军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的巨大机遇,战略性地覆盖研发制造、分销及终端等医药健康产业链的多个重要环节,形成了以药品研发制造为核心,同时在医药流通、医疗服务、医学诊断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2016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在营收中医药制造与研发占比达70%,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35%以上涨幅。

格力电器(000651.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公司自主研发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多功能地暖户式中央空调、1赫兹变频空调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公司先后中标“北京奥运媒体村”、南非“世界杯”主场馆及多个配套工程、广州亚运会14个比赛场馆、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配套工程等国际知名空调招标项目。2016全年格力电器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35%以上涨幅。

美的集团(000333.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一家横跨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全球化科技集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包括以厨房家电、冰箱、洗衣机及各类小家电为核心的消费电器业务;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供暖及通风系统为核心的暖通空调业务;以库卡集团、安川机器人合资公司等为核心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2016全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8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84%,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30%以上涨幅。

福耀玻璃(600660.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玻璃生产的供应商,主要从事浮法玻璃及汽车用玻璃制品的生产及销售,产品不但配套国内汽车品牌,更已成为德国奥迪、德国大众、韩国现代、澳大利亚Holden、日本铃木、日本三菱、捷克途胜的合格供应商,并批量供货。2016全年福耀玻璃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4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20%,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最近五年的业绩保持了逐年的连续增长。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30%以上涨幅。

贵州茅台(600519.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内白酒行业的标志性企业,主要生产销售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同时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目前,公司茅台酒年生产量已突破一万吨,43°、38°、3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2016全年贵州茅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9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89%,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30%以上涨幅。

招商银行(600036.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一家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受到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影响,招商银行2016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7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7%,其中利息收入占到营收的76.55%,手续费等非利息收入占比23.45%,这一数据表明即便是招商银行也很难摆脱“利差依赖症”。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20%以上涨幅。

东阿阿胶(000423.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地处的东阿县作为阿胶发祥地,生产阿胶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公司生产经营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6大产业门类的产品百余种,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市场。2016全年东阿阿胶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9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96%,2017年1-5月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实现20%以上涨幅。

康美药业(600518.SH)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4

【关键词】中药复方制剂;物质组;溶出度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19-02

中药复方制剂由于其效应成分多元,用某些单体成分为指标,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难以体现复方的整体释放特征。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以整体观和复杂科学为基础的蛋白质学,代谢组学等后续组学研究相继兴起,并应用于中医药研究[1-4],标志着中医药研究进入“组学”时代,“中药物质组”的概念应运而生,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展了以中药物质组为指标,进行了中药复方制剂的体外释放研究。本文就中药物质组的概念及其演变作一小结,并综述了溶出度的测定方法进展,提出中药物质组溶出度测定的意义。

1.中药物质组的概念

近期以来,国内学者提出“中药物质组”或类似概念及相关组学方法。不同的物质组类别具有不同的内涵。

1.1内涵的比较

1.1.1化学物质组: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例如:药物、食物,以及从外部环境摄入的其他化学物质等[7~9]。

中药化合物组是指特定中药内所含的所有化合物的集合,即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中可释放/溶出并在一定条件下可检测到的全部化合物[5~6]。

1.1.2本草物质组:梁鑫淼等[10]提出本草物质组计划,拟用现代高效分离、表征技术,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但是,尚未在相关文献中明确定义本草物质组的概念。

1.1.3中药物质组:除局部给药的非溶解性组分外,一般指单位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中所含有的、在介质(口服给药时的介质为胃肠液)中溶解的所有组分的集合,它包括:①可溶解、吸收的活性成分;②可溶解、吸收的惰性成分;③部分不可溶解、吸收的惰性成分等[11]。

1.1.4中药化学组:王启升[12]等提出中药化学组学,但是未明确中药化学组学的含义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与中药药性、功能及主治有关的物质基础即药效成分的组成、结构、含量、相互作用及性质等。

1.1.5有效成分组:指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中所含有的所有与其临床应用目的密切相关的药理活性成分[13]。

1.1.6活性成分组:指包括有效成分组的全部内容和另外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不论这些活性成分中在该中药或中药复方的临床治疗中是否发挥作用或发挥什么样的作用[13]。

1.2中药物质组学

中药物质组学的基本含义是指以中药物质组为研究对象,借助现代组学技术与方法,系统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性质、稳定性及其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研究中药物质组的药效学和毒性作用,研究中药物质组药物动力学及给药系统设计方法等。以中药物质组学为基础,有可能形成中医药研究的若干新型学科和研究领域,如,“中药物质组药效学”、“中药物质组配伍与相互作用”、“中药物质组的制剂学处方前研究”、“中药物质组质量控制”、“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和“中药物质组代谢动力学”等新型学科。将中药物质组学方法和理念贯穿于中药新药研发或中药给药系统研究,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与方法[14]。

2.溶出度

2.1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生物利用度系指药物被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是根据人或动物用药后,其尿液或血液中药物的浓度来计算的,此试验工作量大,过程复杂,代价高,而且很多客观检查方法不灵敏或根本没有,实际应用存在困难。[15]

2.2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是片剂等固体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难溶性的药物一般都应作溶出度的检查。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药物的溶出度虽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不一定具有恒定的相关性,但是因其简单可靠,已经成为新药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新药开发方面,它被用于指导制剂工艺研究;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是被用于药品进入市场前的批次之间的质量检测。基于溶出度的重要性,美国FDA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指导原则,为溶出度方法学研究、溶出度的限度的制定、新药申请中的溶出度项目等提供信息和参考意见[16]。

2.3溶出度的试验方法

2.3.1转篮法:通过固定制剂的位置获得尽可能重现的液-固接触层。虽然转篮法已被使用了30多年,并且在很多剂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还是有几个不足的地方,如制剂中的胶性物质容易堵塞筛网,对溶出介质中溶解的气体极其敏感以及当颗粒逸出网篮并浮在溶出介质中时会造成流苏的变动;另外在试验中发现转篮法还存在着一个较为实际的问题:例如篮内装得较满时,在仪器转动过程中仅仅可以能使释放的介质与篮外层的部分相接触,所以就常常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溶出规律。

2.3.2浆法:浆法是最初由Poole建立,并且由美国FDA的国家药品分析中心的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修进。此方法可以克服篮法的诸多不足之处,但是该方法对搅拌桨和溶出杯几何尺寸的精度有相当高的要求,搅拌桨运动方向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溶出结果的变动,而这些结果的变动时可接受的。但是浆法同样具有极易导致样品上浮的缺点。

2.3.3往复筒法:缓释制剂,特别是小丸(或微丸)的释放度检查用。该仪器装置采用两端装有筛网的透明中空圆筒。将样品置于圆筒中并将两端筛网紧固后,该装置在置于水浴中并内装有溶出介质的玻璃管中轻轻上下往复,解聚后的颗粒“悬浮”在往复运动的液流中。为部分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可用于存放不同pH介质的一系列玻璃管作为溶出杯。往复筒法是一个特殊的系统。此方法的优点是所需介质少,易于改变pH、减少死时间以及避免降解等。用于缓控释制剂溶出。

2.3.4流池法:该方法就是将制剂置于样品池中,溶出介质在泵压下通过流通池。可用于篮法和桨法中有饱和度问题的药物。用于片剂和包衣片、栓剂、软胶囊、植入剂、微胶囊、粉末和颗粒等制剂溶出速率的测定。特别适用于缓释制剂的检测以及需要改变介质pH的溶出或释放度的分析,还可为难溶性药物提供恒定的漏槽条件。该方法具有与自动取样技术的天然适配性。

2.3.5其他方法:浆碟法、转筒法、往复架法、提取池桨法均用于透皮贴剂的药物释放试验,被FDA推荐使用。

虽然药典中介绍了各种溶出度的试验方法,但是依然不能检测部分药物的溶出度,如用于药物涂层支架的药物的溶出度检测,所以新的溶出度的试验方法随着新药和新剂型的出现而出现。

3.用物质组的方法测量溶出度

3.1方法: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一直是中药研究的传统重点,但一般研究多侧重在其组分[17-19]和药效学[20-22],尤其缺少以中药药效物质的全部组分为对象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基于复杂性科学和系统生学的发展,从组学学科的理念出发,张继稳等[23]提出了以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为中药药动学评价对象的多组分中药释放动力学评价理论,该理论对多组分中药及其复方进行化合物组的释放动力学的量化表征;梁鑫淼等[10]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拟用现代高效分离、表征技术,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

3.2意义:由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复杂,所含化合物种类多样,现有质量控制方法还没有建立起面向多组分物质组的释放度溶出度质量控制方法,难以保证具有释放过程的中药制剂溶出度性质的稳定、可控,不能对多组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体内、体外释放过程进行量化控制。通过研究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可以建立一种既符合中医药多组分、整体性特点,又满足现代药物对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要求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宇飞,吴煜,邬冬华。参附注射液抗癌症恶病质基因芯片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2):22-26

[2]刘丽丽,马增春,王宇光,等.四物汤对环磷酞胺致血虚证小鼠骨髓蛋白质组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172--1175.

[3]罗和古,丁杰,岳广欣,等.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3):307-313.

[4]马增春,高月,谭洪玲,等.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蛋白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66-769.

[5]张继稳,陈立兵,顾景凯等.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研究,中国天然药物,2008,6(1):48-52.

[6]陈立兵,张继稳,傅丹丹等.应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评价银翘解毒片的释放特征,中国天然药物,Inpress.

[7]罗国安,梁琼麟,张荣利等.化学物质组学与中药方剂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6,8(1):6-15.

[8]叶能胜,梁琼麟,罗国安等.化学物质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亚太传统医药,2006,1:22-26.

[9]罗国安,梁琼麟,刘消飞等.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7,9(1):10-16.

[10]梁鑫森,钱旭红,惠永正.《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7,9(5):1-6.

[11]陈立兵,张继稳,顾景凯等.中药制剂及给药系统的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原理.中草药,Inpress.

[12]王启升.中药基因组学和中药化学组学,首都医药,2001,8(6):19-20.

[13]杜冠华.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中成药,2002,24(11):878-880.

[14]张继稳,陈立兵,顾景凯.中药质组相关概念释义.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2(10):1-4

[15]王霞,李超,张海港等.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研究进展.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2,8:320-324

[16]VinodPShah,Ph.D.Dissolution:AQualityControlTestvs.ABioequivalenceTest.DissolutionTechnologies.November2001,1-2

[17]方振峰,李占林,王宇,等.鬼箭羽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38(6):810812

[18]王英,李茜,叶文才等.一叶生物碱类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382:163167

[19]苏艳芳,陈磊,罗洋等.金龙胆草化学成分及其抗溃疡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7,383:332334

[20]唐黎明,素慧,宁炼.复方青风藤胶囊的主要药效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9):5053

[21]彭蕴茹,姜洁,沈鸿等.银杏叶提取物活血通络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6):558-560

[22]许琼,罗顺德,罗毅等.肾宁颗粒剂治疗大鼠肾炎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6):694697

[23]朱盛山,袁旭江,李苑新.治疗冠心病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均衡释放度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1):44-47

作者简介: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5

由于国家政策方面的限制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国内特别是大城市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销售普遍压力较大,如何发展非药品领域的经营成了众多医药零售企业领导者所关心的问题,其中美丽健康类商品的市场由于其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倍受关注,国内没有如同日本那样丰富的“药妆”化妆品供应商也许只是伪命题,但更需关注的是,药店如何开展健康美丽类商品的多元化,如何定位和吸引新消费群体。药店经营化妆品缺乏对“药妆店”理念的系统理解,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往往是在传统药店的“躯壳”里分割出几个陈旧货架放上孤零零的一些非药产品,既无批量和价格优势也无人气形成恶性循环,或者引进若干化妆品专柜,但却缺乏有效消费化妆品的客流,因为原来的中老年顾客不买,新的消费群又不进或者因为购买习惯、服务、价格等因素不能回头。而那些模仿国外药妆店进行重新设计的中国的“药妆店”,往往由于选址、促销、服务、品类结构等问题,成功的没有几家,进入店中较少感觉到日本药妆店那种所谓“使顾客感受到开朗,健康,美丽的生活”“顾客能够很容易进入并得到友好咨询和亲切服务”氛围,豪华崭新的店内装修反而给顾客带来的是一种冰冷压抑的感觉,使得药妆店的“硬件”建设上了档次,而人员与“软件”更重要是整个多元化体系却没有相应的改善。

部分中国药店学习新概念往往学到某个局部、某种形式和表面,而缺乏真正的核心理念和一支内部管理团队与外部咨询专家结合的经营团队,因为虽然大批中国药店最高经营者去了趟日本取经,但实际上真正把药妆店概念落实要依靠整个管理团队,领导与基层的药妆认知是脱节的,店长与店员对于药妆概念不认同或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去执行都会对药妆店的成功产生影响。此外无法对选址商圈目标顾客需求和竞争店的透彻调查和理解、专业人才和知识的匮乏、落后的培训教育、无法集客的商品结构和营销手段、传统药店的管理手段、同质化的商品构成都使得我国的药妆店一时无法茁壮成长。

笔者想提示中国药店要做好药妆店,如下方面应给予足够重视:

1)品类结构上应该有强烈的多元品类组合概念:商圈目标顾客群的需求是哪些?竞争店(哪些是竞争店)的商品结构如何?集客产品与赢利产品的高低毛利组合?与竞争店相比的差异化产品如何体现?顾客凭什么进你的店购买而不去竞争店购买?你到底是吸引中老年顾客还是在考虑吸引女性消费群?

2)是否在卖场布局陈列方面真正让顾客感到开朗、健康、愉悦的心情体验?在原来的药店专业性之外,一定要体现便利性、生活性(体察和尊重人性的舒展)甚至时尚性:清新、现代、略时尚的门店色彩,开放式易进入的门店入口,让顾客无压力购物的自选货架与指示明确的设施布局,人性化倾斜式无锐角的货架,明亮通透的灯光与橱窗,弧形的收银台等等?

3)门店员工是否足够亲切友好?是否理解现在多元化门店的理念?是否能把健康美丽理念结合商品、结合咨询带给顾客?

3)是否有随季节变化而迎合顾客生理变化和健康需求的橱窗陈列展示和促销?场景化陈列与提案式销售是否做到?非中老年顾客是否愿意进店闲逛?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6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思考

物理化学是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内容除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知识外,还与物理学、高等数学和生物化学等知识密切相关,是医学检验、药学、药剂、制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1],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物理化学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公式多且推导过程繁杂等特点[2],加之教学改革引起课程调整后,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枯燥、难学,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改变现状,我就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联系实际,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化学理论抽象、概念和公式较多,如果在授课时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概念、公式去解题,学生往往就会感到既难学又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缺乏学习热情。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就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是通过一些精选的案例来说明学好物理化学对搞好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如:在热力学章节中,介绍可应用化学热力学的知识来确定药物合成的反应路线,判断和分析反应的可能性;在相平衡章节中,介绍可以利用熔点来检测药物的纯度,根据低共熔相图固体分散物知识来改良剂型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3];在电化学章节中,介绍可应用电化学知识进行药物的合成和杂质分析;在化学动力学章节中,介绍化学动力学在药物吸收、代谢等,以及药物的贮存期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4];在表面现象章节中,介绍开发治疗胆结石的新药研究;在胶体章节中,介绍利用胶体粒子带电的特性通过电泳方法分离体液来判断人体的某个器官是否病变等。

2.结合专业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作为药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后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授课中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一是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在教学实践中,在不影响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将无机化学所讲授的与物理化学内容相同的部分略讲或不讲[5]。比如体系与环境、热和功、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等概念,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平衡常数与浓度计算、能斯特方程等基本计算,两门课程中的这些内容基本相同,因此物理化学的讲授应注重以上知识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理论的应用,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重点,用较少的课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降低理论深度。如化学热力学部分,不讲述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强调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宏观的始终态的变化和理想化的研究;多组分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关系突出实际应用中一加一不等于二的现象,并作为难点进行讲授;相平衡部分主要涉及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的液相体系研究;化学动力学部分教学重点在于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的特点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复杂反应和催化反应则略讲,反应速率理论不做讲授;电化学部分主要集中在溶液理论及应用,对化学电池则可简单介绍热力学函数与电池电动势的关系。表面现象侧重于溶液体系,双电层理论不做要求;大分子溶液主要掌握一些概念和应用。三是革新实验内容。长期以来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为注重训练学生实验操作和学习有关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能力的实验,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因此,要真正增强物理化学教学总体效果,就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一方面精简一些内容重复的实验。如在测定反应速率常数的实验中,可舍去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和H2O2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而只做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速率常数实验[6]。另一方面改进一些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实验。如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量萘的分子量的实验可改为测量葡萄糖的分子量,同时还可利用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测定中药注射液的渗透压等[7]。

3.紧贴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深入剖析基本概念和重要定律。在课堂讲授中,应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首先给出准确的概念,然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展开,使学生理解透彻。如在讲热力学能时,首先明确给出热力学能的定义,其次讲述热力学能的性质及决定热力学能的因素,最后总结出正确理解热力学能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二是将理论深、逻辑强、抽象难懂的内容直观化、实用化和简单化。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能力及培养目标,将一些抽象、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概念、定律及公式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降低难度和深度,并加以对比、归纳和总结,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公式、定律的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及相关物理意义上来,帮助他们掌握理解、融会贯通、加深记忆。三是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传统的板书加讲授的教学模式,对于物理化学课程中理论和公式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跟上讲课节奏,理解深入、记忆深刻。但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表达或无法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而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利用图、文、声、像来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的特点,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授课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优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青平,丁红,邢桂琴.物理化学在药学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60-361.

[2]赵小菁,华瑞年,张树彪等.非化工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化学世界,2009,(12):755-757.

[3]崔福德.药剂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80.

[4]Whittaker,A.G.Mount,A.R.Heal,M.R.PhysicalChemistry[M].GuildfordUKSpringer,2000:180-196.

[5]黄宏妙,程世贤,戴航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会[J].JournalofGuangxi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University,2008,11(2):108.

[6]周春琼,邹敏,游文玮等.大胆尝试改革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286.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1篇7

关键词:中医教育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同时代表东方主要思维方式的非逻辑思维的顿悟、心悟和直觉被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医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主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走入大学校园的,这造成了学生对具有逻辑与非逻辑双重思维模式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在认知上产生了障碍。当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思维问题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问题。只有从培养学生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医学自身的思维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1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经历经百年西方文化洗礼,当代大学生更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对中国的古代传统思维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方面,则较难理解传统的思维模式。学生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阴阳”“五行”“命门”“三焦”等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目前的解剖学并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学生在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仍像在中学时对于概念的认知一样,注重对其物质实体性的把握,用逻辑论证去分析,把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但这种形式逻辑的认知方法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因为概念是思维抽象的结果,而中医学的概念不是实质定义,而是思维到最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即“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辨最高阶段,不能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去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由于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认知困惑,进而对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来的中医理论系统也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持否定的态度,有的甚至会排斥对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强调唯象联系,突出宏观整体,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格格不入,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另外,中医和西医所认知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体,其中有一些相同语词构成的概念,在其内涵上是不一致的,如“心”“肝”“脾”“肺”“肾”等,西医对这些概念是实体和解剖意义上的解释,中医是系统和功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尤其是刚入门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中医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解析

造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中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思维形式与学习者的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而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并没有从中医自身特点出发,而是模仿西医教育模式,这样造成一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学产生困惑,并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信任度。

中医学知识和所有的古代知识一样,以自然哲学为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求同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简单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分离,主张“天人合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字样,求同即求得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其理论体系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既有逻辑思维的概念、命题、推理,又有非逻辑思维的形象、直觉、顿悟,而作为中医学最主要的特点——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

2.1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其理论体系上来看,中医学是具有完整的概念、命题、推理的理论体系,从元气——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层层深入通过演绎和比类推理将整个人体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出来。在其具体应用方面主要是以辨证逻辑为指导的,从对阴阳的消长平衡分析法,到五行生克制化的制约法,到治疗的本标缓急法,再到经脉脏腑的运动传变法,最后到运用自如的知常达变法。

2.2非逻辑方法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它们与逻辑思维相比,缺乏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内涵,而是强调感性认识,以意象、联想和想象或直接领悟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甚至有时伴有“灵感”这一特殊的心理体验及心理过程,使认识主体的创造力达到超水平的发挥。非逻辑方法历来被认为在中医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如匡调元所说:“在传统中国医学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直觉领悟与形象思维而不是靠逻辑思维[2]。”中医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体现大量的形象化、类象化、比象化语言和思维的应用上,如四诊上形象话语言的应用,发热、恶风、恶寒的“翕翕发热”“蒸蒸发热”“淅淅恶风”“啬啬恶寒”等,湿邪所困的“腰重如带五千钱”等,对于脉诊“如盘走珠”与“如刀刮竹”“如循琴弦”与“如循刀刃”等;在辨析病因病理变化时,六淫学说用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特征作类比来说明病因病理,建立了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结合的病因观念,如眩晕欲仆、手足抽搐、震颤等病症,都具有动摇的特征,与风之善动相似,故归为“风证”;在确定治则治法时,如“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温病条辨·治病法论》)。又如“增水行舟”法、“釜底抽薪”法、“提壶揭盖”法、“导龙入海”法、“引火归原”法等都是通过事物本身的形象结合个人的感悟和经验沿着取象比类的思路生发出来的。这种用心领、会意、体悟的思辨功夫,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意[3]。这些知识来源于历代医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基于主观的直觉、预感和洞见而深深植根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之中。这些知识就象中医中的阴阳的概念一样含有大量非语言、非概念形式的信息,语之则不能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用意以明理”,所以历代医家总是把“医者意也”作为行医的最高境界。“医者意也”在对中医的认识中甚至可以作为中医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代名词,它不仅体现在形象思维方面,而且与直觉、顿悟密切相连,它能激发思维主体的想象,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使认识主体的创造力达到超水平的发挥。它不需要琐碎的实验数据和指标,也不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推理,它保持了认识活动本身的整体性,在广阔的联系中认定疾病,能够揭示局部的、分割的方法甚至很难揭示的人体奥秘。中医这种“医者意也”心悟的能力是建立在医者的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医者的知识结构基础,另一个是其临床实践的经验基础。所以,中医本身具有极深人文内涵的医学典籍和经验积累性决定了”医者意也”作为个人自身对健康与疾病问题所能领悟的深度,只有把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与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充分运用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才能够“心悟”到人体生理和疾病的本质,才能领悟到中医诊治疾病的最高境界。

3中医教育中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交融

为了使学生对上述中医学思维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解决中医学习中的困惑,在中医教育中,应加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思维知识的渗透和中医文化氛围培养两个方面促进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交融。

3.1逻辑思维方面在教学中加强思维知识的渗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中医基本概念出发,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的命题和推理过程。在中医经典的教学中,应分析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如以《内经》的阴阳学说为例,《内经》提供了一个辨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相统一而以辨证逻辑为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统一而以演绎推理为主的逻辑思维模式。将其分为6种主要模式:比类对应式、互含递进式、转化循环式、消长平衡式、揆度合参式、正反逆从式[4]”。其中最常用的是“比类对应式”即“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导源于《墨辩》的类概念和《周易》的卦辞、爻辞[5]。《内经》中所讲的“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都是指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把两个或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类似或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经知道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论到与之相类似或有共同点的现象和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识和结论。这样一来万事万物都可归到阴阳五行的范畴之中。在中医诊断教学中,可以穿插中医经典当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将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蕴涵其中,比如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张仲景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则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审证求因、法随证出”及中医经方分析中“以方测证”等推理分析方法为例去说明中医中逻辑思维的应用[6]。

3.2非逻辑思维方面:加强中医文化氛围培养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氛围里发展出来的,与儒、道、佛、技有着割不断文化的渊源,它的起源深受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且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涉及人文学科和人文知识,如阴阳、五行、易学、哲学、道学、道德、养生等,与传统的自然科学,如天文、地理、时令、生物(药食)形体等共同构成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7]。它与当时的其他学科建立了同构系统的联系,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古代科学环境下的中医师甚至平民百姓,都能自觉地接受中医理论,不会有不理解说不清的困惑。例如,“天人相应”“五行相克”“血脉同流”“经络相通”“子午流注”等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甚至直觉心悟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主观直觉特点的命题,采用当前现代科学研究的生理、病理、生化等定量研究方法则很轻易的就会被否定掉,如对其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很深的理解,认识到中医学的多元性的特点,再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探索其未来与发展,也许会找到其有效途径,所以,对于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思维的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一个是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这种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优点和长处进行透彻的分析,启迪学生积极思辨。其二从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开设有关古代哲学、古代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传统文化和中医相契合的中医文化学内容,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知识;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教师授课除了传授中医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等理论特色贯穿于始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应体现出其传统文化的积淀,如在辩论赛上多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辩题、开展校园传统文化节及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掌握中医知识的同时,逐步加深对中医非逻辑思维方式的认识。

另外在中医思维中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中还应注意两者的交融,使学生学习运用正确的思维去学习中医理论,把握中医思维的精髓,把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渗透到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张苇航,张炜.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J].医古文知识,2004,21(3):10.

[2]周瀚光.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A].匡调元.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31.

[3]姜莉.立象以尽意用意以求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31.

[4]匡调元.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29,131.

[5]卓同年,谷培恒.论中医临床思维的逻辑方法及其运用[J].新疆中医药,1999,17(2):2.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混乱情况分析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理解各异,实极混乱,试归纳如下。

1.按地域来源或产地划分。即外国制造和主产的药物为西药,中国特指的传统药物称中药。这在现代医药学刚传入我国的初期,似可理解。但现在,由于我国药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不仅能制造生产外国最先研制的药物,亦研制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蔊菜素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这些药物,事实上是西药,而不是中药。故此种划分,显然不合适。

2.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很多现在所称的西药如黄连素、延胡索乙素、地高辛、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等,均是天然产物(有的已能人工合成)。而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用。更在我国古代,早就用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得中药砒石,即三氧化二砷(As2O3)可见砒石乃为人工合成的中药。

3.按组成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或称中草药.这种标准亦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硇砂(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4.按剂型不同来划分。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作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制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在五十年代以前似可理解,而今,显然更不合适了。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而西药的一些合剂是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亦有丸、散、膏等剂型。

5.按使用人员划分。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笼统讲,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亦不确切。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更在临床有时可遇到这样情况:某中医开了一张中药处方,且方中药物为常用中药,而有的中医则认为其不是中医药处方,而是西医药处方。因为方中药物并未考虑中药基本内容——内涵,又违背中药使用规律,实属通称的中药西用。

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确定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2)中药概念内涵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9

只要人们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近期的商场化妆品专柜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许多国内外品牌都推出了红色瓶身、带有浓郁中国元素的产品。虽然往年也有部分企业在新年期间推出红色包装系列产品,但如此众多的企业包括很多国际大品牌不约而同地重视中国元素的景象,则是首次出现。

中国元素高调现身中国市场

从2007上半年开始,就有品牌大打中国元素牌,比如:高丝旗下子几个子品牌推出的新品代表药肌精、润肌精系列,以优雅复古的红色瓶身包装在众多化妆品中夺人眼球;雅诗兰黛在时尚类平面广告和高档商场终端推广会的配合下,率先大规模推出Nutritious亮肌活肤系列产品,其配方均蕴含石榴精油的提取物,产品包装则利用了中国红元素与石榴红进行了巧妙结合;2007年底,宝洁旗下护肤品OLAY玉兰油“中国式美丽”活动全面启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百货商场和大卖场化妆品区内,玉兰油专柜鲜艳的中国红背景十分惹眼;欧莱雅公司旗下羽西品牌也于近期进行了新一轮的形象改造和产品升级,从收购之初对羽西的“国际品牌”定位,到舒淇代言全新系列打造的“时尚、年轻”形象,再到2007年启用国际名模杜鹃代言且产品重新采用大红色包装,新品主打植物中草药概念,羽西的传统风格再度回归……以上国外品牌不谋而合,商场中各类红色包装的化妆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中国元素大有主导2008年美容化妆品市场的阵势。

中国元素成为热点与时代背景有关

中国元素其实就是中国形象和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元素在当前成为热点与时代背景有关。当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六大强国的时候,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越来越懂得挖掘中国元素。当中国人对很多传统节庆失去兴致的时候,韩国却将源于中国的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一部分国人在网上竟然提议把中医中药从国家医疗系统中取消时,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却在将中医中药纳入医疗保健系统;法国巴黎时装展上,为无数时装设计师带来更大发挥空间的正是中国的旗袍;近几年来,从《卧虎藏龙》、《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到《投名状》、《集结号》,中国电影在充斥着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影院获得了票房佳绩,原因也脱离不了影片制作中的中国元素。

然而,中国元素的市场潮流却是由国际品牌而主导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值得欣慰的是,在国外品牌打中国牌的时候,一些国内企业也开始尝试在营销中加入中国元素,将其巧妙地渗透到产品开发、产品包装、广告形象、品牌传播活动等每一个环节,让中国元素深入消费者内心,获得了成功。比如可采、佰草集、珀莱雅、自然堂、奥洛菲等品牌。可采独创全新品类的中药护眼贴膜,包装以扎染布的蓝色为主色调,辅以人参、黄芪等中药图案,与可采中的中药精华、汉方养眼法相辅相成;上海家化的佰草集定位于中草药个人护理品,从产品概念到产品包装,从店铺风格到广告风格,都传递出一致的中草药特色,获得都市丽人的青睐;珀莱雅、自然堂、奥洛菲等品牌也推出了红葡萄酒、石榴、樱桃概念的中国红系列产品;还有一些品牌则在强调中国红的同时,在新品原料中加入人参、当归、灵芝等中草药成分,以突出特色,争夺市场份额。

中国元素不可滥用

中国品牌要想真正崛起,与国际品牌相抗衡,必须具有独特个性和中国特色。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中国品牌独特个性和特色的深厚根基。中国元素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通俗亲切、喜闻乐见,就是与中国消费者沟通的最佳元素。但中国元素不是标签,不能随处乱贴。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绝不是简单的复古和模仿,运用不当也可能适得其反。善用中国元素最重要的是:在准确把握中国市场消费者独特消费心理的基础上,用中国元素表达出来,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喜欢和接受该品牌及产品。比如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作为主办机构大量运用了中国元素,会徽、福娃、奖牌等,获得了极好的市场反响,最大化地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也更加宏扬了中国文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应用中国元素应该找到适合自己产品及品牌的契合点,而不能一味跟风。设想如果大家都在包装及材料上使用中国红,在设计专柜及装修时都使用玫红色,在设计图案进都用中国剪纸式装饰,那么消费者又会陷入一片红色中没有方向,品牌及产品特色也就无从谈起了。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10

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关键一环,在于为产品提炼核心概念,形成诉求,也即是产品独特的销售主张(USP)。因此说:提炼核心概念的基本目的在于形成差异化。一个好的核心概念,能够广泛的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激发他们对产品的关注和好感,从而直接带来购买,带来销量。

核心概念如何提炼?对于有创新性的或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一般产品本身就是很好着眼点,因为它已经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优越的价值,其提炼方法基本上在于将这个优势进行大众化的描述。然而现实营销中这样的产品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是一个在本身属性上没有显著优势、表现普通的产品。

本论文通过对策划人员寻找产品核心概念的一般性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找出体提炼核心概念的规律性思考方法。一、一般性方法

1、从产品的原料

在产品的生产原料方面进行挖掘,如河南宛西制药的“药材好,药才好”,让该公司的一些传统中药制剂焕发生机;丽珠集团的“迪巧钙”诉求的“来自美国的精制钙”,在原料上昭示了与竞争品不同的价值。而作为小品牌的稀世宝矿泉水,则根据产品原料的特性,提炼出核心概念:富硒,保护视力。从而避开了强势品牌的锋芒,且对市场进行了细分,达到它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成功的目的。

2、从产品的工艺

典型的成功案例可数乐百氏纯净水的“27层净化”核心概念,虽然所有的纯净水都是27层净化工艺,但是乐百氏最先挖掘出来。这一诉求充分体现了产品纯净至极的属性。

3、从产品的作用机理

对产品的作用机理出发进行核心概念挖掘的“排毒养颜胶囊”,带动了一个排毒产业的发展。

4、从产品的功能

如千金药业公司的“养阴清肺糖浆”,营销人员从功能出发提炼出了“专治干咳”的核心概念,对整个咳嗽市场进行直接切取,图谋改变人们对咳嗽不加区别的选用药品的消费习惯。确定这一策略后,营销人员对产品的装量、包装进行了全新设计,最终创造出一种平实可信、物超所值的外观感受,以此结合核心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诉求。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5、从产品的包装

包装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一般不会成为产品一个独立的核心概念,但它却是产品形象差异化的关键。一个好的包装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感,增加核心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得分值,成为核心概念的“增效剂”。如酒鬼酒的包装,给人一种独特的形象,成为产品一种独特的象征物,现在人们一提起酒鬼酒,那个类似布袋的包装就展现在眼前。

在内包装方面为核心概念增效的成功案例也举不胜举,在一点在药品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剂型方面的创新,如河南宛西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给人一种精致高效的感觉。

6、从产品的使用方法

“白天服白片,晚上服黑片”的感冒药“白加黑”,就是一个典型的从使用方法进行概念诉求甚至产品设计的成功案例;而上海罗氏制药的“力度伸”则改变了一个普通药物VC的服用方法:一片黄色的力度伸放入一杯冷水或热水中,溶解后成为一杯可口的橙味饮品,甚至在溶解过程中还伴有“哧哧”声响的小气泡。这种独特的差异化特征打破了VC行业既有的规则和寂寞,也避开了直接的竞争。

7、从产品的价格

在很多行业都可以发现以价格为诉求的案例,家电行业的价格屠夫格兰仕集团成功的秘诀就是价格武器,价格一直是它永远的诉求;神州集团号称是电子行业的价格屠夫,医药行业的“老百姓大药房”、百货业的沃尔玛等。透过它们低价策略的本质,实际上倡导是的为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的消费感受。

8、从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占主流的今天,美国辉瑞公司的“伟哥”昭示了产品营销观念同样也可获得巨大的成功:一个高度技术含量的产品本身就向人们展示了它无以伦比的优越概念。在100多年以前,青霉素发明,它本身领先的杀菌效力就是其核心概念,今天,如果有攻克癌症或艾滋病的药物诞生,则这个药物本身就是概念。

9、从消费者心理

所谓从消费者心理出发挖掘产品诉求,也即是对设定的目标人群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群体特征、需求、感受、期望,分析消费者希望通过产品取得哪些方面的需求满足,而产品又有哪些特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很显然,所有的消费者均希望在尽可能经济、简单的条件下,满足自己的欲求,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是进行消费者欲求研究的基本工具。

这种方式具有鲜明的市场营销观念的特征,带有显著的人文关怀特点,往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好感。比如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太太静心口服液,它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提炼出“女人40要静心”的诉求,道出了40岁渐渐进入更年期女人的心声。而千金药业妇科千金片的“有千金是福气”,则表达出一种“健康是福”的人文观念,“千金”意指女人,该诉求同时又体现了对女人的一种理解与尊重。这些核心概念都是从产品的社会属性挖掘出来的经典,它们都无疑的赢得了各自目标消费人群的芳心,企业和产品也在同时取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虽然从消费者需求进行诉求挖掘的方法非常重要,但是营销人员往往却忽略对这一方法的运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如太子奶的“每天补充乳酸菌”,这一诉求的确将产品含有乳酸菌的特性表达出来了,但是对消费者来讲,“补充乳酸菌”对他有何价值?满足的是他何种需求?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典型的在诉求挖掘时忽略消费者感受的例子。二、规律性思考方法

长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表明:其实任何产品的核心概念都不外乎两个基本点,就是从产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进行提炼。

所谓从产品的自然属性出发,也就是从产品的原料、工艺、科技含量、用途、优点、特点、竞争对手策略等方面出发,进行研究,挖掘出别人没有表达过的并且消费者需要的核心利益。

可以说从产品自然属性出发的诉求提炼意图含有明显的产品营销观念的特征,它是以产品本身的特性为基本点,向消费者需求靠近的一种思考方式。

而所谓从产品的社会属性出发来谋求产品诉求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以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为基本点,向产品所能提供的价值靠近的一种思考方式。三、规律性方法的再思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单纯的从产品的自然属性或单纯的从社会属性出发进行诉求探求,实际上都是不可取的。一味以自然属性为出发点,会产生唯产品主义的谬误,导致忽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真正欲求,而一味以社会属性出发,则会导致唯消费者的谬误,使企业或产品失去自我。只有对两个属性进行双向思考,最终将产品的独特点以消费者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诉求探求的真正规律。

如前所述的太子奶的诉求诉求,就是一个典型的忽视了产品社会属性的案例。不仅仅小公司在诉求寻求是会犯这种单向思考的错误,像摩托罗拉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也有同样的伤心回忆: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广车载电话两年却没有启动市场,怎么回事?车载电话是为有车族开车打电话时的安全着想的,这安全不仅是宝贵的座骑的安全,更包括人的宝贵生命的安全!这么好的产品想让消费者不心动都难!而消费者认为开车打手机并没有那样危险,这是很难改变的消费心理;并且消费者可以有更简单更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开车打手机不方便的问题。比如,上车后把手机放在几块钱一个手机座架上,开车时用手机的耳机接听电话,就这么简单!这显然是忽视基本社会属性(经济易得)的一个例子。四、操作实例——千金养阴清肺糖浆

千金养阴清肺糖浆是一个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无痰的药品。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非常空泛,因为上述的功能表述在疾病学上并非一个病种,而行业管理规定也不容许企业在功能上面做超出范围的表述;在独特性上,全国生产该品种的有20多家企业;在竞争上,市场上的非感冒类咳嗽产品数不胜数,如蛇胆川贝液、念慈庵琵琶膏、急支糖浆、神奇止咳、克咳等品种。

我们首先从产品的自然属性上寻求产品的诉求。将产品所有的亮点罗列出来:·1是源自我国清代的养肺名方·2其药材全部来自甘肃陇西的野生药材林·3产品价格适中·4国家医疗保险目录收录的品种、OTC甲类,疗效方面专家认可·5该组方的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药品之一·6“千金”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上述这些可以成为产品的诉求吗?药品和别的产品还有一定的区别,消费者购买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消除病患,因此,对产品的直接功能进行分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诉求寻求途径。

我们对产品针对的咳嗽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医学上,可将咳嗽分为干咳和痰咳两种,并且从治疗原理上来说,对于两种咳嗽的治疗原则也不同。这是不是意味着咳嗽市场可以进行细分呢?

我们顺着这条思路,进行挖掘·1咳嗽分为干咳和痰咳两种,根据对症下药的原则,不同的咳嗽要用不同的药·2几乎所有的咳嗽药物都在向消费者传播一点:咳嗽了,就请用我的什么产品,这实际上是违背医学原则的。

因此我们认为:结合产品的功能特点,将产品的诉求诉求为“干咳专用药物”,是一个独特并且符合医学常识的诉求。我们同时也发现目前还没有哪个竞争产品采用这个诉求,该诉求显然具有独特型。

我们同时又对消费心理和习惯进行分析,发现消费者在咳嗽实际用药过程中并没有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在购买咳嗽药物时并不会主动的区分自己是干咳还是痰咳,这是一种错误的消费习惯。如果消费者不意识到这是个错误的选择,那么“干咳专用药物”诉求显然不会产生销售。

为此,大家总结出:·1“干咳专用药物”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诉求,它直接对当前的咳嗽市场进行细分,是对整个市场游戏规则的科学挑战,在避开竞争对手强势竞争的同时又抨击了对手对消费者的错误引导·2如果消费者不改变咳嗽用药的消费习惯,则该诉求没有销售力,改变的方法就是让消费者认同“不同的咳嗽用不同的药”。

通过对产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向分析,最后提炼出:“咳嗽不同药不同,干咳就选千金养阴清肺”。同时为了狙击同名产品的跟进,将“源自清代的养肺名方”和“药材来自甘肃陇西野生林”作为辅助诉求来增强产品的信任度,并且在包装和所有的促销辅料上进行了重新设计,以强化产品的厚重感和物超所值的终端感受。五、结论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篇11

文/李红珠

患有癫痫的苏先生一直服用天津某药厂生产的苯妥英钠,病情稳定。一次他到药店买药时,这个牌子的没有了,就买了店员推荐的其他品牌的同种药,服用后,癫痫却发作了,这让他觉得奇怪。其实,若长期服某种药,体质也不好,随意换品牌,药效差异更易体现出来。

不同品牌药,“生物利用度”不一样。衡量口服药物被人体利用的指标是“生物利用度”,即服药后有多少能被人体利用。由于各厂家制剂工艺水平不同,生物利用度也有所差异,一般上下浮动20%,某些品牌间可能相差一倍。

几类药随意更换有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若一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又突然更换其他品牌的药品,如果是从生物利用度高者换成低者,药效可能不够;从生物利用率低的变为高的,降压作用可能增强,如体质较敏感,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也会增大。癫痫病人服用的卡马西平,帕金森病人服用的左旋多巴等,如果随意更换品牌,都有一定风险。

服药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也影响生物利用度。老年人、肝病患者或曾进行过胃肠手术的人药物代谢不同于正常人,如果碰到类似于苏先生的情况,最好先不购买;如果实在买不到相同品牌,最好先咨询医生。

肠道毒素纯属杜撰

文/琳琳

今年38岁的沈女士遇上便秘难题,在网购时发现号称能“排宿便”的清肠茶还能排出“肠道毒素”,改善身材、美容养颜,于是购买服用了3个月后,不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后来到医院进行电子内镜检查发现大肠已经变黑,沈女士十分吃惊。

专家表示,“宿便”、“肠道毒素”这些乍听起来十分“可怕”的说法并非医学概念,而是炒作。绝大部分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

“宿便”说法不科学,“肠道毒素”是伪概念。在某搜索引擎输入“排毒”,某百科网站会出现“宿便”和“肠道毒素”的概念,称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宿便是人体肠道毒素根源。“上述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专家指出:“肠道是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器官,不是‘最大的排毒器官’。”

专家介绍,食物中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结肠主要吸收水分,结肠内的细菌对食物残渣中的膳食纤维进行分解,结肠每天有短时的剧烈运动(阵性活动),把积聚成形的食物残渣推动到直肠。“但直肠平时是空的,并不积存大便。不少广告把医学上的‘便秘’偷换成‘宿便’的概念,把少量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称为‘宿便’。”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范文

对表1的具体分析如下。

1)“方剂”和“中药”类数量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具体的方剂名称、中成药以及具体的单味药数量很多;

2)“中医文献”位居第二,是由于系统收录了大量的古代和现代医书、医案等名称,如“《经方要义》《南阳类案》”等,均属于中医文献类;

3)“医学人物”类,系统收录了古、近、现代中医医家,如“朱丹溪”“葛洪”等,这部分内容也很庞大;

4)“动植物”类实际指“药用动植物”,即单味中药的原植物和原动物,如“白斑角鲨”“黄凤仙花”等,有些概念词的中药名称与原植物、动物相同,既属于“中药”也属于“动植物”,如“黄柏”“蜈蚣”等;

5)“诊断的过程”这一语义类型是原来系统加工西医诊断学时设立的,目前暂时保留了这一部分数据,该部分的概念基本为西医诊断学术语;

6)“疾病或证候群”这一语义类型也是系统设立初期建立的一个语义类型,其内容包括了疾病、证候和症状,系统旧数据有大量的概念标为这一语义类型,还未修改;

7)“中药化学成分”类包含具体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统收集了中药涉及的化学成分名称;

8)“食疗-药膳”类包含可以用作食疗和药膳的具体名称,如“安神茶”“八宝粥”等;

9)“中医机构”类包含了全国所有中医药研究机构、行政机构、医院、制药企业等,如“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安庆市中医医院”“安顺制药厂”等。综上所述,使用最多的10个的语义类型都属于实体类型,均有较多实例,故包含的概念较多,在语义类型的使用上属于正常现象。

2使用数量少于10个的语义类型的情况分析

具体分析语义类型使用数量少于10个的有30个,它们的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1)语义类型本身为大类,按照“能用具体类型的就不用上位类型”的语义类型归类原则,这类语义类型本身在分类中只起到分类节点的作用,而具体归类则归为其下的具体类型,如“事件”“物理实体”“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信息文献学”“中药性能与功能”“有机体”等;

2)语义类型本身定义范畴过窄,不能包含更多的概念,如“血”“血的功能”“津液功能”“精的功能”“腧穴功能”“五色”“五化”等;

3)在中医药学系统里不能或者不需要作为语义类型存在的,如“归经”“针灸处方”“中药功能”“方剂功用”等;

4)由于与其他语义类型定义分辨不清而归类错误或不完全的,如“针灸研究”“辅料”“中医预防”等;

5)由于中医药学语义类型也是在不断修改完善过程中,有部分数据还未完全修改为目前的语义类型,如“中药药理作用”“矿物”等;

6)语义类型分类过细,如“心理功能-中医心理”“神”“情志”“七情”。

3未用到的语义类型分析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现有语义类型128个,使用率为86.72%,未使用到的17个是:人工物质;中西医结合;医古文;自然物理学科;颜色;中医学与古代哲学;中西医结合疗法;制药工艺、农业;脏象学说;药用设备;思想或概念;研究设备;升降沉浮;研究活动;中药研究;师承关系;症状或体征。该17个语义类型的情况分析如下。

1)语义类型本身为上位概念,其下还有更具体的语义分类,如“思想与概念”“人工物质”“中医学与古代哲学”“制药工艺、农业”“研究活动”“中药研究”等;

2)语义类型本身表示的是一种组合关系,而不是单一概念所能表达的,如“师承关系”“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等;

3)语义类型设置过大,过于空泛,目前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未涉及其内容,如“自然物理学科”;

4)语义类型设置问题,不表示一种语义分类。如“医古文”表示的是一种语言形式,每个医古文形式的字、词、句都会表示具体的语义含义;

5)语义类型设置太过于狭小,仅表示特别具体的意思,如“升降沉浮”是具体指中药药性的一个方面,不应作为一个语义类型存在;

6)语言系统目前收词范围的局限导致未使用到该语义类型,如“研究设备”“药用设备”等;

7)语言系统数据问题,“症状或体征”是最近修改的语义类型,原有这部分数据均标为“疾病或症状群”,数据还未修改。

4小结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现有语义类型128个,使用到的有111个,使用率为86.72%。使用最多的语义类型为“方剂”,使用了33102次,占系统总数的26.86%。使用最少的为“雌雄霹雳火”“方剂功用”“经络学说”“矿物”“声音”“心理功能-中医心理”“针灸处方”等8个语义类型,使用频次均为1次。除“雌雄霹雳火”“针灸处方”为错误类型外,其他6个类型占语义类型总数的4.7%。4.7%的语义类型使用情况占系统概念总数少于0.006%。由于中医药学语言系通过的语义类型是存在等级结构的,上位语义类型都是比较大的概念,或仅作为分类而存在,所以其下归类的概念数量较少,不能仅以数值来说明整体使用情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分类整体框架合理,但在具体下位语义类型的设置上还需调整,不能将过于具体的概念或组合概念作为语义类型。

  • 下一篇:中药丸范例(3篇)
    上一篇:景区售货员岗位职责(精选4篇)
    相关文章
    1. 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及方法范例(12

      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及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德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塑造学生先进思想的重要教育手段。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学生的..

      daniel 0 2024-02-02 03:20:12

    2. 光伏市场趋势范例(12篇)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篇1【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现状;发展前景1.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2011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安装量达到历史新高27.7GW,较2010年增长了约67%。而权威分析机构I..

      daniel 0 2024-02-02 02:48:12

    3. 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范例(12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范文一、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随著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多元文化的交融共进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正因如此,才为表演艺术的跨界研究与实践带来了可能,..

      daniel 0 2024-02-02 02:16:12

    4.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范例(12篇)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篇1【关键词】普通逻辑学;思维能力;论证观点一、普通逻辑学的课程概述普通逻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阐述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然后学习概念的内容(内..

      daniel 0 2024-02-02 01:44:12

    5. 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范例(12篇)

      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范文篇1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中有关农业资源以及相关管理问题至关重要,在当代,我们的一个思想误区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力度..

      daniel 0 2024-02-02 01:18:25

    6. 劳逸结合的方法范例(12篇)

      劳逸结合的方法范文1篇1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抓住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抓住了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的根本性的问..

      daniel 0 2024-02-01 21:23:25

    7.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和目的范例(12篇)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和目的范文篇1[关键词]技术整合矩阵;有意义学习环境;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2-0026-06[DOI]10.3969/j.issn.100..

      daniel 0 2024-02-01 19:25:07

    8.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范例(3篇)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范文明确命题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解答试题。政治学科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觉悟,是考生解答政治试题的四大要素。在政治试题解答中,知识是载体,方法是手..

      daniel 0 2024-02-01 18: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