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的含义范例(12篇)

daniel 0 2024-02-03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1

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什么样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糖过多会导致骨折

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会因摄入能量太多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日本营养学家认为,儿童吃甜食过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国营养学家也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的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嗜甜与吸毒有同样的生理反应

贪恋甜食还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据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医学实验证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对大脑的作用和有异曲同工之效。如果让动物习惯性地摄入甜食,就会刺激它们大脑中类阿片类物质的产生,令它们感到快乐。一旦停止甜食供应,它们就会感到痛苦、烦躁不安、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去平衡。这种现象与上瘾的反应非常类似。

什么时候该吃糖

大量吃甜食虽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食用,对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

此外,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

吃红糖更健康

吃什么糖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2

关键词:社火脸谱“和”

一、社火脸谱的起源和发展

(一)社火的含义

“社火”二字的含义不难理解,:“一社人火腾”,这是民间老艺人最形象的说法。“社”是村社,即自然村;“火腾”即红火欢腾。社火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管子•乘马》曰:“方六里,为社。”即方圆6里为一社。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故称社火。由此可知,从古到今,社火都有祭祀、祝福之意。

(二)社火脸谱的由来

社火脸谱顾名思义,就是社火活动时候表演者戴的面具。原始社会时,人们喜欢在石壁或者木柱上刻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有的人还刺在身上,到了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戴着这些刻有图腾纹样的面具载歌载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到了商周时期,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周代称之为“大傩”。《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乐府杂录》记:驱傩用方相氏,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唱巫术咒语,在室内到处乱打,以使鬼惧怕而逃遁。渐渐地,随着朝代的更新和时间的流逝,这种驱傩开始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歌舞等表演。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直到现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在延续着热闹的社火活动。而社火面具也逐渐流入民间,被民间艺人丰富和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符号和装饰品,也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

二、社火脸谱的造型艺术

(一)社火脸谱的色彩构成

社火脸谱强调色彩对比,感情豪放,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这点和京剧脸谱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红色忠勇白为奸,黑为钢直灰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等等。

民间有一套口诀,专门来形容社火脸谱的色彩构成: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豪侠粉老年,金银二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官)。社火脸谱的色彩大多是鲜明的原色,画脸谱的主色常用红色(银朱)、黄色(石黄)、白色(铅粉)、绿色(石绿)、黑色(油烟炱)、金色(大红金)、蓝色、粉红色等颜料,此外还用青、紫、赭石、褐色、银色作为衬色。这些颜色大多是矿物颜料,再用40%的蜂蜜、30%0的鸡蛋清和冰糖水进行调配而成。按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绘制用色,社火脸谱的构图也相当的讲究,图案、线条的间隔和穿插把这些色彩巧妙地组合、分布,构成一张张既色彩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既简洁稳重而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社火脸谱形象。可以看出,每一张社火脸谱都是一件中国民族风味浓厚秀色可餐的精致艺术品。

(二)社火脸谱的图腾文化体现

中国人自古就在一张脸的整体结构中,赋予了“天庭”、“地阁”、“四方”、“五位”等天地和无边无际的观念①,艺术也由此很自然地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人们在绘制脸谱时会将天地万物巧妙地安插于一张脸上,将一出戏和多篇故事呈现于一张脸上,所以说社火脸谱艺术并非是对一张脸的装扮,而是对万物的抽象陈述,也是民间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一种集中体现。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传说中是中国古代法力无边的斩妖除魔的四大神兽,也是镇守天宫的四大神,民间百姓喜欢在面具上画上这四位神兽,寓意永葆和谐平安。

“青龙”,古人认为龙是水中之物,属阴性,虎为百兽之长,为阳物。龙与虎一阴一阳,阴阳交合,吉祥如意。有得青龙脸谱设计成白眉上挑,白鼻居中,白须翻卷,红口獠牙。中间白色蛇状的卷曲图案的鼻子看起来像一个“V”字,寓意为龙。主色相为响亮而不失之沉稳、冷暖适中的钴蓝色,最适合描绘这副青龙图腾,加之副色中红色的云雷纹点缀两腮,蓝红相呼应,沉着大气、鲜艳华丽。白色的鼻花两边的红色云雷纹呼应着虎口,让我们联想到古人口中的:云随龙吟而出,风随虎啸而来。

社火脸谱的标识往往揭示脸谱的文化身份,其花纹、图案、格调、色彩都很固定。在白虎的面饰中,眉为云雷纹构成,鼻饰由深红、大红、粉红渐变的红色系列构成立体感极强的佛手纹构成,上面一点玉坠装饰眉心,卷曲的凤尾萦绕在鼻翼两侧,看似凶猛的獠牙巨嘴掩饰不掉秀丽的蝶形状,使得明朗俊秀的虎象中透露出一股柔美柔和之气,无处不在昭示着虎发展为祥瑞之兽的文化历程。

汉代以前称朱雀为凤鸟。《梦溪笔谈》卷七:鸟即凤也。朱雀,亦称“朱鸟”,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春秋孔演图》曰:“凤为火精在天为朱雀。”唐代欧阳荀《艺文类聚篇》的《抱朴子》文,将“凤象”中的“戴德、负仁,抱忠、挟义”附会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演绎出了凤鸟身体不同部位的颜色,制造出一个儒家思想的祥瑞符号。朱雀脸谱中多以红绿两色互为补色,对比鲜明。在中国古代,红绿相配是喜庆热闹的含义,红和绿都是鲜艳而富有动感的颜色,红绿两色在古代也是宫廷里流行的配色,如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中手捧寿桃的绿裳红衣的宫女。朱雀的白色挑眉和白色微张的蝶形口,互相呼应,颇具动感。面部两腮处分别是粉红色、粉绿色的舒卷的云雷纹,秀丽俊美。如苏轼所云:“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玄武是龟蛇交合的形象,《楚辞•远游》中说:玄武,北方神名。中国古代素将伟大的神力和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现象相类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龟蛇合体的形状出现,更被古人看作雌雄、生殖繁衍的标志。东汉魏伯阳《参同契》曰:“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雌龟雄蛇相互纠缠,曰玄武。

玄武脸谱的主色相是黑色,红色的佛手纹相配黑色再好不过,既对黑色底色起到了绝妙的装饰作用,又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额上是标志性的图案,绿色的龟蛇交合图――玄武。玄武的标志图案处理成了象征着生命的绿色,绿色是一切生命生机勃勃的象征,也代表着万物的和谐共处。

三、和之精神

(一)“和”之含义

“和”的理念源远流长,且不同于其现代的意义,比其现代的意义更为宽广、深刻。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可见“和”在传统思维中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视的范畴。

中华民族是一个信仰“和”之精神的民族。早在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们就提出了自己对“和”之概念的见解。老子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指出:“夫明白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而孟子则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于“和”之精神的看重和崇拜。“和”是中国人传统的信仰和永恒的追求,中国人信和、求和,和谐乃万物生存之根本,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

(二)“和”之精神在社火脸谱上的体现

从社火脸谱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国人对于“和”之精神的信仰和崇拜。

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在社火脸谱艺术中,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所以大部分伏羲氏脸谱就采用了金色作为底色,额头的太极图鲜亮夺目,整个脸谱看起来有一股神的威严。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这个圆圈,就是代表的一,一本身就是万物和谐的含义。太极是有限之天,无极是无限之天;太极是有,无极是无;太极是三,无极是一。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太极图代表了世间万物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的状态,是表示万物和谐发展的理想图像②。可见中国人对于“和”之精神的追究在社火脸谱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郁垒是中国传统年画上的一名门神。所以他的脸谱的色彩构成非常鲜艳,以黑色为底色,整体看起来色彩鲜艳但不俗套,夺目而不刺眼,呈现出一种和谐而繁荣的色彩感觉。大部分郁垒的社火脸谱上面绘制有七彩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吉祥图案,有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寓意。可见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的追求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认为郁垒是守护百姓安全的神,而在他脸上绘制祥云图案更代表了对于和平、和睦、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

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传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火是饮食烹饪之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饮食文化。所以在中国古代,百姓对于火种是非常崇拜的,认为火为人类带来了生机,火象征着兴旺发达,在火没有诞生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如《韩非子》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自火诞生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火的发明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生产和生活的和谐,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

四、结语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和”之精神的向往和崇拜是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的,和之精神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皆有体现,今天社火脸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在陕西地区,社火的民间艺术形式现在还在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和”之精神一直在社火脸谱上鲜艳而富有生气的跳跃着,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永远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释:

①李磊.论陕西社火脸谱的艺术特色.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②杨成寅.艺术与科学卷三.黄宾虹“太极画学”的哲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参考文献:

[1]李继友.李继友社火马勺脸谱.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汪芳.基础图形创意.民间美术.2001(7).

[3]佟玉洁.朱雀、白虎、青龙、玄武陕西风翔社火脸谱色彩文化意义浅析.美术研究.2007(4).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3

关键词:汉语成语颜色词英译

汉语成语是汉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它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承载丰厚的文化积淀,具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生动形象,精炼深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说话和写作中适当使用成语,能使意思表达得更完善、语言更优美、文字更生动。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人们的实际生活与颜色密切相关,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在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在人类的语言里,存在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感彩和文化内涵,汉语中包含颜色的成语比比皆是,“白”、“红”、“黄”、“青”等在成语中出现频率较高,如白头偕老、混淆黑白、人老珠黄、青红皂白、姹紫嫣红、青红皂白,等等。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翻译这些带有颜色词的汉语成语,以便更好地交流呢?

一、“白”字成语

我们在翻译汉语成语时,应该首先理解“白”字在成语中的原有意思然后进行英译。有些成语中的“白”字即其本身的意思,是指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单译为“white”,在这种情况下,成语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即可理解;若再根据原有字面意思进行比喻义的翻译,则更能原汁原味地理解汉语成语。

(1)白璧微瑕

直译:aflawinawhitejade――aslightblemish

比喻义:smalldefects;blemishinaman’sgoodcharacter

(2)白头偕老

直译:sticktoeachothertillthehairturnsgrey

比喻义:livetogetheruntiloldage

(3)白驹过隙

直译:Timepassesquicklylikeawhitepony’sshadowacrossacrevice

比喻义:inasplitsecond;Timeflies

(4)白衣苍狗

直译:Whiteclotheschangeintogreydogs

比喻义:unexpectedchangeofworldlyaffairs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白”字除了表示颜色之外,还有“清楚,弄明白”、“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的”、“没有效果,徒然”等意思。有些成语根据其本身意思即可英译清楚,如真相大白(Thecaseisentirelycleared)、不白之冤(uncleargrievances),其他一些含有“白”字的成语仅从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无法清楚表达其实际意思,如白手起家,白费唇舌、平白无故,等等。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只能根据其字面意思进行意译:白手起家(Heisasuccessfulbusinesswhostartedfromscratch.)、白费唇舌(towasteyourbreathonhim)、平白无故(Don’ttakeothers’moneywithoutrhymeorreason.)、沉冤莫白(sufferagrievouswrong)。

此外,还有一些成语必须理解其本身的典故才能正确英译,如“阳春白雪”,《阳春》和《白雪》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两首高雅歌曲名,现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不能单从字面意思翻译,只能意译:highbrowartandliterature。

二、“红”字成语

红色是世界上人们使用最古老的颜色。在中国,红色是人们很崇尚的一种颜色,是生命、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红色象征喜庆的红布,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我们发现,在翻译含“红”字的成语时,如果仅仅翻译其字面意思,就不能说明成语本身的意思,所以在翻译时,往往应根据字面意思意译,如花红柳绿(flowerredandwillowgreen;aprofusionofgardenflowers)、姹紫嫣红(deeppurplesandbrightreds;beautifulflowers)、灯红酒绿(redlanternsandgreenwine;feastingandrevelry)、万紫千红(innumerableflowersofpurpleandred;aprofusionofcolor)、面红耳赤(beredinthefaceandtheears;beflushed),等等(注:这些成语前面的译文是字面意思,后面的译文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意译的译文),比较前后两种译文,我们不难看出,前者失去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图,明显不如后者来得浅显易懂。

此外,在翻译有些含“红”的成语时,我们必须搞清楚词本身的所指才能进行准确翻译,如翻译“红颜薄命”时,必须弄清楚红颜的意思(漂亮女子),整个成语的意思为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anill-fatedbeauty);“红白喜事”中的“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weddingandfuneral);“红豆相思”中的“红豆”是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此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redbeansthatinspirethememoryofone’slove);“红绳系足”源自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beengagedtomarry);“红粉青楼”中的“红粉”原指红色的铅粉,为女子化妆用品,后借指美女,“青楼”指妓院,泛称有女色或可寻欢的场合(houseofdisrepute)。

三、“黄”字成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黄”表示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可表示幻想的过时的事情、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还可描述身体不健康。这些意思在相关成语中都有所体现:黄粱美梦、明日黄花、面黄肌瘦,等等。有些成语可以直译:面黄肌瘦(fleshemaciatedandfaceyellow)、人老珠黄(onegettingoldlikethepearlbecomingyellow)、杳如黄鹤(disappearliketheyellowcrane),等等。有些成语和上面一些成语一样,必须先了解其原有意思才能正确翻译,如“飞黄腾达”中的“飞黄”是传说中的神马,形容神马腾空飞驰,比喻官职、地位提升得非常快(getrapidpromotioninlife);“黄粱美梦”中的“黄粱”指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pipedream);“明日黄花”中的“黄花”指,重阳节后逐渐枯萎,比喻过时的事物(outoffashion);“信口雌黄”中的“雌黄”即鸡冠石,一种矿物,可做黄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时即用雌黄涂抹了再写,比喻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madeirresponsibleremarks”。

四、“青”字成语

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色象征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青”可指深绿色或浅蓝色、绿色的东西、靛蓝色、黑色、竹简、未成熟的农作物,也可比喻年轻,在相关成语中有所体现,如青出于蓝(靛蓝色)、青黄不接(未成熟的农作物)、青史流芳(竹简、史书),等等。在翻译这些成语时,从字面翻译无法表达其意,如青出于蓝(Indigoblueisextractedfromtheindigoplant(butisbluerthantheplantitcomesfrom)、青黄不接(shortoffoodbeforethenewharvest)、炉火纯青(Thestovefireispuregreen)等,我们都无法从这些译文中了解其本意。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意译:青出于蓝(Pupilexcelsteacher;Successorsexcelthepredecessor)、青红皂白(thehowsandwhysofamatter)、青黄不接(gapinsuccession)、青梅竹马(playmatesinchildhood)、青云直上(rapidadvancementinone’scareer)、万古长青(beevergreen;remainfreshforever)、炉火纯青(reachhighperfection)。

五、其他成语

汉语成语中,除了含有“白”、“红”、“黄”、“青”颜色的成语外,还有一些含有其他颜色字的成语,如绿叶成萌(Thethickfoliageformsagoodshade;youngmotherofmanychildren)、近朱者赤近墨者黑(moralinfluencebycontact)、绿肥红瘦(latespring)、绿草如茵(Thegrasslookslikeagreencarpet)、昏天黑地(dizzy,decadent,darkruleandsocialdisorder)、混淆黑白(confuserightandwrong;turnmattersupsidedown)、蓝田生玉(childrenbornofworthyparents),等等。当然,含有颜色词的汉语成语远不止以上这些,限于篇幅,还有很多颜色词成语未能提及。

综上所述,颜色词本身含义较多,成语中的颜色词更是包含不同含义或者历史典故,这给英语学习者的理解和翻译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所包含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更准确生动地译出成语,进行有效交际。

参考文献:

[1]孙锐.中华成语大词典[Z].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5.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1篇4

意象、意境最常见于诗歌中,但在叙事小说中也有。意象和意境既是意义的载体,又具有诗一般的韵味,可营造出诗意的气氛,令人回味不尽。意象、意境提供了审美想象的空间,从而使意义的表达能得意味和情趣。清朝史震林有言,“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与灵机也。”(钱钟书2007:1811)欲得此四趣,可借助意象和意境。例如在《静静的顿河》第六卷第31章,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写红军指挥员利哈乔夫之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译者将其重塑于译作之中,达到了与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2)Новлесу,проходямимосмертельно-белойберезки,сживостьюулыбнулся,стал,потянулсявверхиздоровойрукойсорвалветку.Нанейужена-бухалимартовскимсладостнымсокомбурыепочки;сулилихтонкий,чутьвнятныйароматвесеннийрас-цвет,жизнь,повторяющуюсяподсолнечнымкру-гом.Лихачевсовалпухлыепочкиврот,жевалих,затуманеннымиглазамигляделнаотходившиеотмо-роза,посветлевшиедеревьяиулыбалсяуголкомбри-тыхгуб.Счернымилепесткамипочекнагубахониумер:всемиверстахотВешенской,впесчаных,су-ровонасупленныхбурунахегозверскизарубиликон-войные.Живомувыкололиемуглаза,отрубилиру-ки,уши,нос,искрестилишашкамилицо.Расстег-нулиштаныинадругались,испоганилибольшое,мужественное,красивоетело.但是当他在树林里,走过一棵惨白的小白桦树的时候,他精神焕发地笑了,停了下来,往上探了一下身子,用那好手折下了一根树枝。树枝上萌发出含满三月里芳香液浆的红褐色芽苞;芽胞淡淡的清香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预示着生命,在阳光照耀下周而复始的生命。利哈乔夫把鼓胀的芽苞放到嘴里嚼着,蒙胧的眼睛凝视着摆脱了严寒、生机勃勃的白桦树,刮得光光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也就是这样嘴唇上沾着芽苞的嫩片死去了:在离维申斯克七俄里的一片荒凉、阴森的沙丘上,押解的哥萨克残忍地把他砍死了。活着挖出了他的眼睛,砍掉双手,割下耳朵和鼻子,用马刀在他脸上砍十字。他们解开裤子,往他身上尿尿,污辱、糟蹋他那英俊、壮大的身躯。(金人译)英雄利哈乔夫就义,可用“惨烈”二字来形容。在这里,白桦以及萌发的芽苞形象与利哈乔夫的高大而被残解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互为映衬,构成一种凄美的意象,愈益显出暴动军的残忍与下流。白桦的美丽和生命象征,愈益衬托出英雄弥留之际对于生命的向往和不屈的意志。金人先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意境,译得传神和富有感染力,而英雄的不屈,是通过其微笑、神态和被肢解的命运表达出来的。作家通过利哈乔夫之死,揭露了愈演愈烈的残酷事件,也表明了自己对流血和杀戮的反感与憎恨。作家通过诗一般的语言,设置意象,营造意境来烘托人物,译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何尝不应该如此呢?金人先生一丝不苟地将原作中的精采逐一传达出来,其翻译的秘诀就在于摹写原作中的含意之象,重造含意之境。文学译本中有了艺术意境,其中的人物也便可以鲜活起来。作品中要表现的典型(人物、性格等)自然地被突现出来。小说中的意象有时是与细节描写联系在一起的。(3)ЗабылсяГригорийназаре,новскорепросну-лся,поднялсостолаотяжелевшуюголову.Лихачевсиделнасоломе,зубамиразвязываябинт,срываяпо-вязку.ОнвзглянулнаГригорияналитымикровью,ожесточеннымиглазами.Белозубыйротегобылос-каленмучительно,каквагонии,вглазахсветиласьтакаямертваятоска,чтоуГригориясонбудторукойсняло.葛利高里在黎明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但是很快就醒了,从桌子上抬起了沉重的脑袋。利哈乔夫坐在干草上,正用牙齿咬开绷带,撕下扎在伤口的包布。他用充血的、恶狠狠的眼睛看了看葛利高里。他痛苦地裂着嘴,龇着洁白的牙齿,好象是在进行垂死的挣扎,眼睛里闪着濒死的苦闷;他这副惨相立刻把葛利高里的睡意一扫而光。(金人译)“撕下扎在伤口的包布”(срываяповязку),译者发挥想象力,添加了“扎在伤口的”这几个字,构成自杀之象,利哈乔夫被俘后临死不屈,舍生取义之象。葛利高里对待利哈乔夫这位红军指挥员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从活捉利哈乔夫,亲自为他包扎伤口,以及不再审讯,均体现了他善待俘虏的品格。他本人不知不觉地放松了警惕,竟然在快天亮时迷迷糊糊睡着了。金人先生将Забылся释为“迷迷糊糊睡着了”,乃传神之译。作家运用Забылся一词,表现了葛利高里潜意识的放松和对俘虏的信任,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其大智大勇,仁者无敌的一面。《静静的顿河》第六卷第30章,作者精彩描写了活捉红军指战员利哈乔夫等人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生死在于一瞬间。作家通过这样的细节,出色地塑造了人物,也传达了一种人道精神———仁者勇者无敌,歌颂了残酷战争中的特殊的英雄主义———善待生命,尊重生命,以一种英勇可敬的方式表现人性之美。我们从金人先生的汉语译文的字行间,能感受到主人公的英雄之气和美好情怀。读原作是一种享受,读译文亦是一种享受,一代翻译家,名不虚传。

二、倾听作者声音

作者渗透在文学文本中的声音,会暴露其思想和评价态度。在独白型的艺术世界中作者与主人公融合在一起,主人公的言论同作者的言论处于同一个层次。这种情况下,“他人的思想不会得到描绘,他人思想要么被同化,要么在论辩中遭到否定,要么就再不会成其为思想。”(巴赫金1998:110)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复调小说”中,则是主人公的形象同其思想的形象紧密联系着,“主人公的形象不可能离开思想的形象。我们是在思想中并通过思想看到主人公,又在主人公身上并通过主人公看到思想。”(巴赫金1998:113)这种情况下被描绘的主人公,就是思想的人,主人公与作者是隔着距离的,主人公的声音和意识与作者的声音和意识是不同的。所以,作者声音有时候是显明的,有明候是隐含的,无声的,我们仿佛只能听到作品中的人物的声音,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气氛。这种情况下,无声的作者声音却可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4)ПлевокЛихачевапопалСуяровунаседень-кийклинышекбородки.Суяровбородувытеррука-вом,порозовелвскулах.Кое-ктоизкомандировулыбнулся,ночестикомандующегозащититьниктоневстал.利哈乔夫啐了一口唾沫,啐到苏亚罗夫灰白的胡子尖上。苏亚罗夫用袖子擦了擦胡子,颧骨上泛起了一阵红晕。有一位连长笑了笑,但是却没有人站起来保卫这位司令的尊严。(金人译)在第六卷第31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家对暴动联合部队司令苏亚罗夫的态度,但不是评语式的,而是通过这个人物的言行和可笑之处,表现了他的虚伪、阴险、内心的懦怯与无能。作家一直是沉默的,作者声音是无言的,仿佛只是描写出其亲眼所见而已,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字行间感觉到作家的立场和态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苏亚罗夫对待利哈乔夫与前一章葛利高里对待利哈乔夫适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可以看出迥异的人格来。利哈乔夫啐在苏亚罗夫灰白的胡子尖上的唾沫,既是实际的细节描写,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的评价态度和厌恶之情就蕴含其中了,紧接着作者(我们)看到,一位在审讯现场的连长居然笑了笑,却没有人站起来保卫这位司令的尊严。读了这样的译句,一定会觉得很痛快!金人先生的译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信手译来,却完整地重塑了原作中的意象,作者声音亦寓于其中了,虽然作者是旁观的,无声的。(5)Поднимходуномходилакрасавицакобыли-ца,четырехлетняянежеребь,рыжая,белоноздрая,смочалистымхвостомисухими,будтоизсталили-тыминогами.Храпяикусаяудила,онаприседала,прыгалавдыбошки,просилаповод,чтобыопятьпойтиброским,звонкимнаметом,чтобыопятьветерзаламывалейуши,свистелвгриве,чтобысноваоха-лаподточенымираковинамикопытгулкая,вы-жженнаяморозамиземля.Подтонкойкожейкобы-лицыигралиидвигалиськаждаясвязкаижилка.Ходилинашеедолевыевалунымускулов,дрожалпросвечивающийрозовыйхрап,авыпуклыйрубино-выйглаз,выворачиваякровянойбелок,косилсянахозяинатребовательноизло.他骑着一匹只有四岁口、还没有生过驹的漂亮的、总在不停地跳动的骒马,它全身枣红色,白鼻梁,大粗尾巴,四条细腿象铁铸的似的。它打着喷鼻,直咬嚼子,蹲下后腿,直立起来,要挣开缰绳,好再引人注目地、哒哒地去飞奔,好让风再在它耳边呼啸,吹得它的鬃毛嗖嗖响,好让严寒冻僵的大地重新在它那光滑的蹄子下轰响。骒马细薄皮下面的每根筋,每块肌肉都在跳动。脖子上突出一道道的纵筋,闪光的粉红色鼻孔直哆嗦,宝石似的鼓出的眼睛,往外努着充血的白眼珠,严厉地、恶狠狠地斜睨着主人。(金人译)哥萨克要暴动了,骒马仿佛感到了自己的命运,作家连用了三个чтобы从句,把坐骑的敏感心思摹写出来,预示着这马,这匹未生过马驹的骒马,在哥萨克暴动后的悲剧命运。几个чтобы句引出的骒马的愿望,实际上是骒马过去曾经有过的自由驰骋,然而一旦暴动开始,骒马被卷入战争,其走向死亡的命运就注定了。这里实际上寓有作者的感叹。另外,作家通过马的神态动作(马的愤怒和不满中透着作者的悲哀与愤瞒),表达了自己对哥萨克暴动挑起进一步的战争的否定态度。这就是作者声音。译者识得作者的意图,翻译措词与表达自然可以传神。这段译文反映了金人先生心悟神解后的精采译笔。

三、意义重构中出新意

意义蕴含在文学文本之中,意义的呈现与人的审美感知和主观理解相关联。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复制行为,而是使原作之“意”显现出来的过程,这是一种审美的创生意义的行为。我们来对金人先生的《静静的顿河》译本与力冈先生的重译本作一下简单对照分析。译文1是金人先生的译品,译文2是力冈先生的译品。(6)Возлебаркаса,хлюпнув,схлынулавода,идвухаршинный,словнослитыйизкрасноймеди,са-зансостономпрыгнулвверх,сдвоивповодеизогну-тымлопушистымхвостом.Зернистыебрызгизасеялибаркас.—Теперяжди!—ПантелейПрокофьевичвы-террукавоммокруюбороду.译文1:小船附近的水噗哧响了一声,泛起了波纹,一条有两俄尺长的、好象红铜铸的鲤鱼,弯起宽大的尾巴,在水面上拍了两下,叫着向空跃起。珍珠般的水花溅了一船。“现在你等着瞧吧!”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用袖子擦了擦湿漉漉的大胡子。译文2:小船旁边的水啪地向上一冒,随即又落了下去,一条两俄尺长,好象红铜铸成的鲤鱼,用弯弯的大尾巴划开水面,扑腾朝上一跳,水珠儿溅了一船。“有门儿”潘捷莱•普罗柯菲耶维奇用袖子擦了擦胡子上的小珠儿。金人先生的译句“小船附近的水噗哧响了一声,泛起了波纹”,合理的联想,生动而贴切。“珍珠般的水花”,几乎描写出了主人公的喜悦心情,恰合着原文的“Зернистыебрызги”。感觉“珍珠般的水花”比“水珠儿”更好。金人先生译的“现在你等着瞧吧”在语言上贴近原文,准确地表达了含义。而力冈先生译为“有门儿”,口语色彩与原文相当,但在语言上与原文拉开一定的距离,让人耳目一新。每一次翻译行为,都发生着意义变异,也孕育着创新。“原文的‘意’,随着形式的改变,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不影响(或者有利于)译文整体上的和谐”(郑海陵2000:348)。(7)Григорийвыплюнулостатокцигарки,злобнопроследилзастремительнымегополетом.Вдушеонругалотцазато,чторазбудилспозаранку,недалвыспаться.译文1:葛利高里啐出烟头,恨恨地望着它迅速地飞去。他心里在咒骂父亲,老早把他叫醒,不让他睡够。译文2:葛里高力吐掉烟卷头儿,恨恨地望着烟卷头儿迅速地飞去。他心里在骂父亲,因为父亲一大早就把他叫醒,不叫他睡够。可以看出,译文2将译文1中的“咒骂”改为“骂”,一字之差,显示出译者准确传意的意向,但总的说来两个译文大同小异。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之间可能存在正常的抄袭现象,有时是有意为之,有时是无意间的巧合。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翻译不可能完全趋同,而存在变异,即语言差异和意义微差。力冈先生的《静静的顿河》译本中极少与金人先生雷同,体现了他严谨的翻译精神,并多有新的发现和创意,使其重译本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这体现了翻译中的超越意识和超越心理(尤其是重译),这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8)Перила—вгустойрезьбедикоговинограда.Накрыльцепятнистаялениваятень.译文1:栏杆上密密麻麻地雕着一嘟噜一嘟噜的野葡萄。台阶上洒满斑斑点点的懒洋洋的阴影。译文2:密密匝匝的野葡萄的阴影清清楚楚地投在栏杆上。台阶上是一片带光斑的轻轻摆动的凉荫。两位翻译家都尽力再现作者语言之美与奇。金人先生采用了“一嘟噜一嘟噜”来修饰葡萄,形象生动,清朗上口。但容易给人印象,仿佛栏杆上雕刻着葡萄,实际上是葡萄落在栏杆上的阴影形象。力冈先生把“一嘟噜一嘟噜”改成了“清清楚楚”,或者压根儿没参看金人先生的译文,或者担心重复之嫌?金人先生将лениваятень直译为“懒洋洋的阴影”,不仅描写出了葡萄的凉荫,而且写出了这凉荫之家的舒适、富足和困倦的感受。但汉语略显别扭,似乎译者想传达作家特有的表达法。力冈先生译为“轻轻摆动的凉荫”,译文通顺优美,却失去了原文的陌生化法。试译为:“野葡萄在台阶上洒下斑斑点点的凉荫,懒洋洋的”,采用拟人法来对译陌生化,虽不及金人先生的译文精炼,也是通顺的。“翻译是原作的语言形式在译语文化语境里的‘诗意的运用’,语词的意义产生于译语先在的‘诗意结构’的同化功能。但是,意义的瞬间生成,同时也是译者的本真存在的具体体现。”(郑海凌2005:19)译者的妙笔生花,就在于对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的深入领悟,尤其是对于译语(目的语)的诗意的运用。(9)Аксиньясподмостейловкозачерпнуланакоромыслеведроводыи,зажимаяпромежколеннадутуюветромюбку,глянуланаГригория.译文1:阿克西妮亚扁担不离肩,站在跳板上麻利地汲了一桶水,然后把被风吹起的裙子夹在两膝中间,瞟了葛利高里一眼。译文2:阿克西妮娅站在跳板上,灵活地将扁担一摆,汲了一桶水,把被风吹得鼓起来的裙子夹在两膝中间,看了格里高力一眼。译文1中的“瞟”,译文2中的“看”,几乎译者的态度已露端倪。译者对阿克西妮亚的态度从其译笔中隐约可见。金人先生着意将“...ведроводыи...”中的и译为“然后”,将глянула译为“瞟”,似乎已婚的阿克西妮亚在小年青儿葛利高里面前卖弄风情。力冈先生则不突出и,并将глянула译为普通的“看”,淡化了卖弄风情的意味(有意还是无意?)。人物形象在两位译者的主观心理中展开,在译者对主人公的态度中展开。两位翻译家对阿克西妮娅汲水时的动作译出了神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通过对金人先生和力冈先生翻译的《静静的顿河》两个译本的极有限的对比,证明了文学翻译意义重构中有新意衍生,译文相对于原文会发生“变形”,而这种“变形”往往具有审美价值。

四、结语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

西红柿是原生长在南美洲秘鲁国家森林里的一种野生植物,也许是“当地神农”的失误,或者是怜香惜玉,番茄虽然色彩娇艳,当地人却对它敬而远之,视之为“狐狸的果实”,又称其“狼桃”,只敢远观,而不敢品尝。

16世纪,英国有位叫俄罗达拉的公爵把番茄带回英国,作为礼物献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从此,番茄又有了“爱情果”、“情人果”的浪漫称谓。直到17世纪,一位法国画家,终于抵挡不住美丽可爱而“有毒”的浆果的诱惑,以艺术的名义对番茄下口了……

今天,人们不仅知道“情人果”番茄是色、香、味俱佳的保健食品,同时也认识到了番茄的药用价值,中医药说她:味酸甘、性平、无毒,入肝、脾、肾经,有清热解毒、凉悦平肝、解暑止渴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牙根出血、胃热口苦、发热烦渴、中暑等症。

番茄不仅有保护肝脏、营养心肌、降低血压的作用:它含糖量适度(为葡萄糖和果糖),所含的维生素P,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护血管。番茄还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帮助消化的功效。番茄中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可帮助胃液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在暑天还可以把番茄片熬汤当茶喝,有清热防暑作用。所含纤维质能使粪便中水份增多,还能转换成容易软便的物质,达到通便作用。

番茄红素的发现续写了“情人果”的传奇。最近加拿大专家发现,番茄汁内所含的番茄红素对抗乳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心脏病的预防有辅助效果。其中,对预防男性前列腺炎有显著的作用,甚至被人们称为“男人的食品”。

无独有偶,印度新德里的医生又发现,番茄红素能够提高男子的质量。在健康男子的丸中,番茄红素含量很高,但在不育男子丸中较低。而口服番茄红素,在治疗原因不明的男性不育症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番茄红素是目前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发现,人体内的单线态氧和氧自由基是损害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罪魁祸首。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他类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消灭单线态氧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它可以有效地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关注。美国《时代》周刊将番茄红素评为现代人十大保健食品。

我国继美国、以色列之后,已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地提取了番茄红素。专家介绍,人体不能合成番茄红素,只能通过饮食来摄取。而人体每天所需的番茄红素最低有效量为12mg,这就意味着,每日就需食用400-500g的番茄才能达到药用效果,并且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脂溶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鲜食番茄或一般加工的番茄产品,在人体内很难被消化、吸收。番茄红素需要经过人体内脂肪载体的运送才可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这样,只有经过加工后的番茄红素食品,才容易经过肠道的脂质化过程而被人体吸收。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1篇6

关键词:“红色校史”;高校党建;利用

当前,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更加频繁,作为西方思想文化冲击的前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种背景下,利用“红色校史”开展党建工作逐渐成为部分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侧重点。深入挖掘“红色校史”的教育资源,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时期传承发展革命精神的内在要求。

一、从红色文化的视角审视“红色校史”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红色文化的要素来审视,“红色校史”就是红色文化在一所学校的历史缩影,它以一所学校的办学史、斗争史、教育史,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红色校史”不仅仅是指由党亲自创办的、服从革命需要的、为革命输送专门人才的红色学校的办学历史;还在更大范围上包含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其它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史、教育史。而且,从后者的意义上来讲,红色校史才更具有挖掘整理、弘扬利用的价值。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红色校史”教育,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弘扬历经战火洗礼、革命锤炼而得以传承的革命传统和人文精神。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色校史”以历史片断、典型人物、校训校歌等形式,生动地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和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的由衷信仰和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坚定信念,他们以顽强的拼搏、不屈的斗争塑造了鲜活的、光辉的群体形象,时刻昭示着信仰的力量。正如延安通校校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中写道:“我们生在艰苦伟大的时代,为着大众的生存解放,要牺牲一切斗争到底。”正是在这种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他们才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和不屈的斗争意志,克服教学、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学业有成,英勇地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五四”运动,到北伐战争时期的“五卅运动”,从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到“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带领广大爱国学生开展了汹涌澎湃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一部“红色校史”,就是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斗争史,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三)艰苦朴素的作风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我党创办的学校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办学条件极其艰苦,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为例“教学器材只有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半部电台……房子也是敌人烧过的……没有课桌,就在凳子上或者树根上;墙上有个洞,就算是窗子。”虽然条件艰苦,但学校秉承党的优良传统,艰苦朴素,勤俭办学,“为着革命节省每个铜板”,师生们团结向前,自强不息,学业上好学上进、业务上精益求精,表现出了顽强的革命斗志。

(四)自强不息的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教学科研设备不足,尤其是解放区的各类学校,有时基本的教学环境都无法保障。创建于1931年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就有着“长征路上办学”的传奇经历。曾夸赞到“行军路上办学校,这是件新鲜事,将来革命胜利了,你们要告诉后代,说红军在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在敌机不断轰炸的间隙学习电台技术,这可是宝贵的传统教材啊!”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学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通信人才,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被称誉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二、“红色校史”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宝贵资源

“红色校史”见证了学校师生为了追求革命理想、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懈奋斗的革命斗争史,孕育了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铸就了一所学校的外在风骨,它将主题宏大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一件件可以触摸得到的历史事件中,给予学校师生强烈的历史感、真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他们自觉传承革命精神,弘扬优良传统。

(一)坚定理想信念,践行革命传统

红色校史是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产物,反映了革命时期学校师生对于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与忠实实践,其本质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所倡导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高度重合的。因此,红色校史对于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红色校史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红色校史的精神实质,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党领导人民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帮助师生树立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红色校史本身又是带有实践性的,它通过老一辈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朽事迹,激励在校师生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践行革命精神,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红色校史以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背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鲜明而具体地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知识分子的不屈不挠、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他们勇赴国难、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斗争精神正是爱国主义的生动写照。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时期,利用红色校史教育、激励师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是挫败西方实施的“笼络人才、‘西化、分化”’阴谋,进而提升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有效手段。

(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新时期传承红色校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继承前辈们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七屈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阵地,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和人的重任,就必须引导师生发扬传统、勇挑重担,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敢于创新勇气,在勇攀科学高峰的新的实践中续写红色校史,传承革命精神。

三、多渠道、多途径开展“红色校史”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一)把好“入口关”,引导师生内化红色校史精神

开展红色校史教育,把好“入口关”是重要前提,让新人校的学生、新人职的教职员工认识、认同学校的红色历史,以前辈为人、为学、为国的典范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内化就是外部条件与受教育者内部因素有机结合,是由“不知”到“知”的转化过程。只有当外部的、客观的东西与受教育者内在的、主观的东西相结合,并被受教育者“据为已有”并成为与己一体的“同化物”时,才能被称之为内化。同时,也只有内化了的价值理念,主体才能有所接受、有所行为。

把好红色校史教育的入口关,一是要挖掘校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典型的历史片段,并考察史料的时代价值。校史教育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述,而要根据时代需要,发挥校史教人育人作用,对“每一个史实、每一个人物事件进行加工、改造,深化教育主题,这样才能做到寓理于史、寓情于史、理从史出、论从史出”。二是要发挥新人校师生的主动性。在学习了解红色校史的同时,引导师生做深入的主题研究或者进行开放性的讨论,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加深红色校史精神内涵的内化程度。

(二)利用重大节庆日,做好红色校史的经常性教育

重大节庆日往往是蕴含一段历史背景、凝聚一个历史事件的重大纪念日,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重大节庆日加强红色校史教育,就是要善于挖掘校史中与重大节庆日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在相同、相似的语境下,加深师生对红色校史精神内涵的理解。近些年,各地高校都纷纷发挥学校红色资源的思想教育作用,创造了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值得借鉴。比如,上海大学庆祝建党90周年上演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校史话剧《红色学府1925》,通过“话剧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信仰,他们自己感动了,理解了,最终使广大同学在欣赏艺术、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党、热爱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挥上大新时期学子的积极作用”。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7

【关键词】中日;颜色词;内涵;对比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每天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各种色彩,通过色彩感受着周围的变化,进而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自然界五彩缤纷的颜色,人们的感觉是普遍相同的,因而各国语言中都有丰富的颜色词,中文和日语也不例外。但由于中日两个民族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的不同,颜色词的内涵意义特别是扩展意义就有了差异。搞清楚中日颜色词的异同,不仅有助于客观的把握中日语言特征,对词汇的翻译、教学、跨文化交流都大有裨益。

一、先行研究及中日颜色词的来源

1、先行研究

对于颜色词中日两国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日本把重点放在颜色词起源及发展、颜色词的分类等方面,中国则多研究颜色词的词性、命名法、基本颜色词的种类等。与此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也是数不胜数,例如:武井邦彦的「色彩の史、木孝夫的「色彩の意味分析にする一考察、崎晃一的「色彩の分、李庆祥的《日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伍铁平的《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等等。

2、颜色词的来源

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幽(黑)、白、赤、黄、青”等颜色词的记载,这可以说是中文中最早的颜色词记载,也就是所谓的“五色”。中国的“五行”认为所有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能还原为“阴阳”二气以及“木、火、土、金、水”这五大元素。因此,“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了“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古事当中也有「、白、赤、青的记载,这可能是日本最早的颜色词记载。日文的颜色词一部分来源于古代日本在和中韩两国交流的过程中传入的可用作染料的植物,另一部分来自于日本本土的词汇,经过语言的变迁,形成了日文现有的颜色词汇。

二、中日基本颜色词及其使用

对于基本颜色词的划分有多种说法,本文选择大多数人认可的“五色”,即中文的“黑、白、红、青、黄”以及日文的「、白、赤、青、黄作为基本颜色词,对其用法特点和异同谈谈自己的浅见。

1、“黑”与「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和日本的「新明解国辞典中对“黑”与「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这个颜色词中日文都有表示“暗,黑暗”;“非法的”;“不干净”;“残忍”等类似含义。例如:中文中有“黑暗”“黑白分明”“黑店”“黑乎乎”“黑心”等词语;日文中有「暗「白「いれ「腹い等词语。此外,中日文中的“黑”都可以作为一种不吉利的象征,例如日文中的「(黑边,黑框)就有“讣告”的含义。而两国在参加葬礼时都会穿黑色衣服也是由此而来吧。

当然,中日文对于“黑”也有一些不同的含义。例如中文中的“黑”有时可表示“贪婪”、“(脸色等)阴沉”、“反动”等意思,而这些意思在日文里是没有的。因此,“这个价格太黑了”就不能直译为「この段はいです而因说成「この段はひどいです。同样,日文中的「表示“失败”“盈利,利益”“娴熟”等意思时,由于中文的“黑”没有这些含义,翻译时也要变通。例如:日语的「星应翻译为“失败”。

2、“白”与「白

中日文中的“白”都有“明亮”“清楚”“纯洁”“陈述”“冷淡”“空白”“不成熟”等含义。例如,中文中有“白天”“明明白白”“洁白”“表白”“遭白眼”“空白”“白面书生”等词;日文中有「白昼「明々白々「白「告白「白い眼「白「百面の青年等词。

除了以上共同的含义,中文中的“白”还能表示“免费”“没用”“反动”等意思。例如:“白吃”「ただで食べる,“白说”「言ってもです。另外,中文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事”是表示丧事等,所以中文的“白”还有不吉利的含义。有趣的是日文中「白有表示“胜利”的含义,例如「白星就与上文中的「星正好相反表示“胜利”,然而在中国“举白旗”是意味着“投降”。

3、“红”与「赤

中文中的“红”或者“赤(本义是红的颜色,即红色)”和日文中的「赤也有很多共同的含义。例如:“危险”“共产主义”“亏损”“空”“纯粹”“因生气或羞愧而产生的颜色变化”等。中文中有“红灯”“红色娘子军”“赤字”“赤手空拳”“赤子之心”“脸红”等词;日文里有「赤信号「赤「赤字「々「赤子「が赤くなる等词。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中的“红”还能表示“幸运”“人气旺”“嫉妒”等含义,所以有“红运当头”“那个演员很红”“眼红”这样的说法。而日文中「赤有“低俗”的意思,例如「赤新(黄色报纸),这是中文中没有的含义。此外,中文中的“红”代表着喜事,前面提到的“红白喜事”中的“红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因而在中国古代,结婚都是穿红色的衣服,现代受西方影响才开始穿白色婚纱,而日本的传统婚礼中新娘确实穿白色礼服的。

4、“青1”与「青

单纯从颜色的角度来看,中日文中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绿色”和“蓝色”,例如:中文的“青菜”“青空”;日文的「青い野菜「青空。但中文的“青”有时还是表示“黑”,例如“青丝”,翻译成日文只能译成「。

从引申义的角度看,中日文的“青”都有“年轻、不成熟”“受到喜爱、重视”“安全、顺利”“官位或地位高”“希望、未来”等含义。例如:中文当中有“青涩”“青睐”“绿灯”“平步青云”“蓝图”等词,日文中也有「青二才「青眼「青信号「青の志「青写真等词。但是中文“绿帽子”一词中“绿/青”的含义是独有,表示“名誉扫地”,例如“他被戴了绿帽子”翻译成「彼は妻に浮をされた比较合适。

5、黄与「黄

《说文》中有“黄,土之色也”的记载,中文中的“黄”是阳光和大地之色;日文中「黄表示向日葵的颜色。单纯从颜色来看,两者相似。但从引申义的角度来看,中文的引申义更丰富。

中日文的“黄”都有“象征皇权或尊贵”“象征贵金属或财富”“表示没经验、不成熟”等引申义。例如:中文有“黄袍”“黄金地段”“黄毛丫头”等说法,日文中也有「黄「黄金「口が黄色い等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中文的“黄”还可表示“美好”(例如“黄道吉日”)、“事情失败”(例如“那事黄了”)、“色情”(例如“黄色书刊”)等;日文中的「黄色い声可表示妇女或小孩的尖叫声。

三、结论

窥一斑而知全貌,颜色词的比较让我们看到中日颜色词的丰富内涵。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误用,我们在使用颜色词时必须全面的了解其在异文化中的准确含义,切不可望文生义。

注释:

1根据《新华字典》“青”表示深绿色或浅蓝色,所以组词中也用“蓝”和“绿”。

【参考文献】

[1]金田一京助.新明解国语辞典[M].三省堂出版社,2005.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民间思想;洪湖苏区;民间道路

中图分类号:J64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85-01

一、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民间社会成长的必然结果

大革命失败后,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苏区群众,其内心深处求生存的意志往往更加强烈,于是催生了大量的红色歌曲歌谣。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红色歌曲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其突出特征是民间性、独立性和志愿性。

关于民间性,这个时期流行的歌谣、歌曲,在曲调方面,除采用原来流传下来的一些曲调,如古乐、学堂乐歌及从国外传入的一些曲调外,更多采用苏区所属地域的山歌、小调、歌舞小戏和说唱音乐的曲调;关于独立性,在内容方面,记录的是列强横行、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以及洪湖苏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顽强进行武装斗争的生动景象;关于志愿性,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过:“沉重的打击在他们的灵魂里引起了相应有力的心理上的反应”,洪湖苏区歌谣说明了当时苏区军民的火热的新生活。

二、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民间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列强侵略中国以来,在客观上为民间思想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生存发展的空间。比如,在坚定地跟着党前进方向上,《生死都要跟着》中唱到:“不怕苦来不怕穷,生死都要跟,跟着干革命,就是死了心也红”。这是苏区人民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共鸣。又如,在湖区游击战略问题上,《洪湖游击战术歌》中,唱道“敌来我就飞,敌去我就归,敌多我就跑,敌少我就搞”,再次说明了一再强调的原则坚定性与战略战术灵活性的结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再如,苏区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体验化为歌谣到处传唱,“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穷人有了救命王”,这些歌谣结构上短小精悍,节奏上朗朗上口。

民间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孕育了大量的民智,也形成了广泛的民意。同时,不可否认,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蕴含的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

三、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民间思想库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萨拉蒙曾指出,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associationalrevolution),这里的结社革命,可以理解为民间思想库。

在地域广泛性方面,《红色历程的音乐记忆――湘鄂西洪湖苏区红色歌曲歌谣与研究》一书收入书稿的143首红色歌曲和139首红色歌谣,从地域来源分布看,监利49首,占34.26%;洪湖15首,10.48%;天门13首,9.09%;沔阳11首,7.69%;江陵9首,6.29%;石首8首,5.59%;松滋7首,4.89%;荆门6首,4.19%;华容6首,4.19%;沙市6首,4.19%,其余钟祥、潜江各4首;嘉鱼2首;汉川、京山、公安各1首。再次证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内容广泛性方面,有大致以下:控诉黑暗社会、鼓励工农暴动;歌唱妇女解放与革命;颂扬共产党与苏维埃政权;歌唱工农红军和;讴歌革命战争、分化瓦解敌军;歌唱扩红支前、军民鱼水情深;讴歌苏区火热的新生活等等。此外像《读书歌》、《街头巷尾听报歌》、《妇女放哨歌》、《洪湖兵工厂歌》等歌曲,从不同的方方面面,勾勒了翻身做主人的罕见生存状态。

由此可见,歌谣所蕴涵的民间思想在彰显红色历程音乐记忆时代共性的同时,也彰显了红色歌曲、歌谣的地域性特征。

四、洪湖苏区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的先锋文化

有言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声,自从、周逸群领导的工农红军建立红色苏区,废除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广大苏区人民看到了希望。

代表群众思想的歌曲产生于民众中间,又回归到民众中去,有一些歌曲至今仍在老人中传唱,他们继续深情地唱道“穿也愁来吃也愁,口袋搭在扁担头,讨一碗来吃,红军来了不再愁”(《红军来了不再愁》)。苏区通过扫盲和文化大普及,民歌由口头传唱转变为文化大普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的传承性。

红色歌曲歌谣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地为当时人民革命的任务服务,旗帜鲜明地宣传革命主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的苏区文化先锋。

五、结语

苏区歌谣最大的特点是,其植根于民间歌谣,在向传统民歌中,注入了新的意识,即革命理念。这就提升了传统民歌的境界,拓展了民歌思想表现范畴,再次说明了民间思想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9

关键词糖蔗;种植;加工技术;浙江义乌

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6-0091-02

义乌种植糖蔗、加工红糖始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已有340多年历史。清・嘉庆七年(1820年)《义乌县志》载:“糖蔗,俗呼沙糖。其蔗似黍,秆可啖,俗称糖梗”,为清朝皇家贡品。由于义乌地处我国糖蔗种植的最北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糖蔗生育期长达9个月,不仅糖蔗单产高、含糖量高、品质好,且红糖加工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义乌红糖――义乌青,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味鲜甜而略带清香,营养丰富,成为义乌三大宝之一而享誉大江南北。

1糖蔗种植技术

1.1田块选择与整理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耕作层厚度30cm以上、排灌便利的砂质壤土或水稻土种植。土壤酸碱度宜为pH值5.6~7.5,含盐量宜在0.2%以下。在春节前后深翻土壤,翻耕深度30~40cm,经冻晒风化,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1]。畦面做成龟背形,土表要求精细和无杂物,畦宽1.5~2.0m,沟宽0.3m。开好种沟,开沟要求深浅均匀,蔗行距1.2~1.7m。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125kg/hm2,直接撒施在种沟内作基肥。

1.2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具有出苗好、成茎率高、宜梢头留种、产量高、糖分高、抗病及抗倒伏能力强,可榨糖与鲜食两用等特点的品种[2]。以粤糖54/474、义蔗1号等品种较为适宜。选择蔗茎粗壮、蔗芽饱满、无病虫害的蔗茎作蔗种。用刀将蔗茎切成双芽段,蔗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2~5min,晾干下种,防止凤梨病发生,提高糖蔗出苗率。

1.3适时播种

播种一般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时进行,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下种。下种可采取双行接顶或双行对空,蔗种平植于蔗沟,芽朝两侧,2行种苗保持10cm距离,盖土厚2~3cm。下种密度为6万芽/hm2左右,使有效苗达5.25万株/hm2以上。要求种植沟深浅均匀,下种后覆土厚2~3cm,平整畦面[3]。

1.4地膜覆盖与破膜

蔗田喷施除草剂后,及时进行全畦地膜覆盖或条盖,全畦地膜覆盖选用宽2m、厚0.008~0.012mm的地膜。要求两边拉紧,用泥土压实盖严,有利保温保湿。糖蔗下种后20~25d开始出苗,由于全畦地膜覆盖,地膜内温度高,及时做好糖蔗苗破膜工作,做到勤检查,及时破苗,防止高温烧苗。

1.5土肥水管理

5月中旬至6月初糖蔗苗数达9.0万~10.5万株/hm2即进行大培土,做到时不等苗,苗不等时,培土高度20~30cm。8月初重点做糖蔗湿培土,提高糖蔗抗倒伏能力。一般肥力田块需施纯N420kg/hm2、P2O5与K2O各281.25kg/hm2,不同肥力田块酌量增减。其中磷、钾肥按60%、40%比例在下种、大培土时期分2次施入;氮肥按40%、50%、10%比例在下种、大培土、湿培土时期分3次施入,湿培土时主要追施尿素,应看苗施肥。肥料品种主要选用高浓度的三元复合肥和尿素[4]。

糖蔗苗期及时做好蔗田清沟排水工作,做到雨后不积水,晴天土壤保持湿润,遇干燥及时灌水。6―9月正是糖蔗生长盛期。如糖蔗受到干旱时,要进行合理灌水,灌水以畦沟高的2/3为好,做到干湿交替,保持蔗田整个生长期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有利水气协调,养根保叶和糖蔗的正常生长。

1.6适时剥叶

7月中旬开始分期进行剥叶,拔除无效分蘖、黄叶、老叶、病叶和杂草,提高蔗田通风透光能力,减少病虫发生为害,整个剥叶分3次完成。

1.7病虫草害防治

糖蔗病虫害主要有梢腐病、二点螟、蚜虫、蓟马等,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在收获前1个月禁用农药。糖蔗下种后,选用40%草净津胶悬剂3kg/hm2,或40%莠去津胶悬剂3kg/hm2,或20%乙草胺750g/hm2,冲水675kg/hm2,对表土进行均匀细喷雾。

1.8收获与留种

立冬前后糖蔗渐趋成熟,义乌市有“有糖无糖,立冬榨糖”习惯。除大部分作榨糖原料外,10%左右留用翌年蔗种。

留种可分为整蔗、梢头,目前义乌市主要以梢头留种为主。糖蔗梢头留3~4节,用勾刀砍下,并用锯裁剪鸡叉口处,刀口处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晾干后窖藏,刀口处朝上,原则上以小窖和多窖为好,并及时做好窖藏,以防冻害。

2红糖加工技术

2.1加工方法与工艺流程

义乌红糖采用电动机械榨汁与传统锅灶煎熬相结合的加工方法。锅灶为传统的“一”字型铁锅长灶,一般为9~11口,按口径从大到小排列。加工工艺流程为压榨过滤沉淀烧制(煮沸)捞糖沫熬糖舀糖做糖成品红糖。

(1)压榨。蔗茎通过机械压榨榨取蔗汁。

(2)过滤沉淀。蔗汁经过滤网过滤后流入池内暂存沉淀,去除蔗渣、泥沙等杂质。蔗汁要保持新鲜,存放时间在3h内。

(3)烧制(煮沸)。将蔗汁泵(倒)入锅内煮沸。

(4)捞糖沫。抓住蔗汁刚煮沸时机捞除蔗蜡等杂质组成的浮沫。

(5)熬糖。烧煮蒸发蔗汁中的水分,先快煮再慢熬,锅壁出现焦糖积炭时须及时清除。

(6)舀糖。掌握火候,当糖浆煎熬浓稠成熟时出锅,舀至木糖槽。

(7)做糖。将流质热糖浆在糖槽内摊晾冷凝,粉碎加工为成品红糖。

2.2卫生控制要点

(1)糖蔗运抵加工厂后,有专人记录看管。应堆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空气流通、无污染的水泥场地内,堆放时间不过3d。

(2)加工厂要远离排放“三废”工业企业、交通主干道、垃圾场、养殖场及经常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

(3)加工厂和包装车间应采光、通气良好,地面应平整、光洁易于冲洗,墙壁无污垢,并有防尘设施。

(4)加工设备不能使用含铅及铝合金材料制造的加工工具。允许使用无异味、无毒的竹、木等天然材料制作的工具以及铁、不锈钢和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

(5)炉灶口应设在煎熬车间的墙外,防止灰尘污染。

(6)加工设备、工具器具等每年红糖加工前都必须清洗,榨季结束后,应清洁、保养、封闭加工设备(厂)。

(7)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加工人员进入加工场地应换工作鞋、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不得在加工和包装车间抽烟、用餐。非加工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加工厂和包装车间。

2.3成品入库

成品红糖通过感官检验,摊晾、及时包装,防止二次污染。包装袋或纸箱必须内衬食品级塑料袋,并严密封口,防潮防霉。外包装袋上须印帖标签,注明生产日期、等级、重量、检验人、封装人。堆放成品红糖的仓库要求地面硬化,墙壁洁化,并具有防鼠、防蝇、防尘设备。

加工后产品贮存,仓库应低温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温度不超过35℃。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和其他易污染物品存放一起,产品保质期不少于10个月。

3参考文献

[1]徐凤鸣.山地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15(3):97-99.

[2]蔡玉兰.景谷县旱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45.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10

关键词:十字标志设计分析实践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27-03

就像中国传统图案的“盘长纹”一样,“十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在中西方流传至今,经过数个世纪的演变,以其特有的形式与象征意义逐渐沉淀成一种代表大众视觉记忆的遗产。观察我们身边接触过的图形,从医院标识、药品化妆品包装到电脑杀毒软件界面,“十字”图形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与防卫和保健有关的标识里。“十字”图形作为一种符合视觉经验的符号,很容易被公众解读。于是,对经典“十字”图形的借用与再创造便成为了常用的手法,而这种再借用与再创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其造型形式美的再发掘与文化精神的再延伸与深化。

一传统“十字”图形的由来与演变

(一)十字渊源――中西方传统“十字”图形的由来及形态

在基督教以外及以前的世界里,存在许多“十字”图形,这些“十字”图形各有不同的含义。考古学家注意到“十字”图形出现在埃及出土的陶器上以及脚踏板的螺纹上,这些“十字”图形与古代埃及的太阳崇拜有一定意义的联系。“十字”图形也出现在墨西哥、秘鲁等中美洲地区,它们暗指四种风,是造雨的源泉。达克斯特人也用“十字”图形来表示四季风。古代雕塑和绘画中的男女生殖器多呈十字形,而中美洲土著入神庙用“十字”图形来表示昌盛的意思,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有用“十字”图形表示对女性生殖的崇拜。因此,“十字”图形还象征生殖崇拜,象征生命与昌盛。早期“十字”图形的意义在中国表意字符中反映了大地,那是一个带着方框的等边形,也有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意义。中国古代亦有曲臂形十字“d”,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曾令此形状读“万”音。“d”在中国和日本的佛教中非常的流行,被认为是大乘佛教菩萨体制中最显赫的标志。

“十字”图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十字架。十字架的基本图形有四种:四臂等长的十字架为希腊式,下垂之臂长于其他三臂的十字架为拉丁式呈T字形的十字架称为三出十字架或称圣安东尼十字架,侧置十字架又称圣安得烈十字架,其形状如罗马数字X。十字架原是古代中东和欧洲的一种刑具。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为了替世人赎罪而受刑于十字架上,故尊十字架为信仰标记。因而,东侵十字军队的衣服上均有十字标记。“十字”图形便随着宗教力量的扩大广泛传播。(图1)

(二)从宗教符号到国旗图案――“十字”图形成为国家的象征

十字军的“圣战”使“十字”图形与民族战争的标识联系在一起。14世纪,瑞士一个农民联合会以红地白十字旗为标识组织农民起义并取得胜利,十字旗便成为民族自由解放的象征,随着各种起义和变革被各个州使用。1848年瑞士联邦成立后,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为瑞士国旗和国徽图案,“十字”图形便成为国家的象征。丹麦、冰岛、挪威、芬兰等国的国旗图案与瑞士国旗都有相似的由来,因此都有明显的“十字”图形。英国国旗的图案则是将原来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三面国旗上的图案重叠在一起组成的,是不同的“十字”图形的叠加。

(三)登上国际舞台――红十字会标志的使用

国际红十字会是从战地救护发展起来的,创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为了对瑞士表示尊敬,国际红十字会于1864年选择瑞士国旗的反式――白底红十字作为标志。标志中红色表示勇敢与热烈,白色表示纯洁与朴真;十字的一横代表全体人类,一竖代表无穷的宇宙。红十字赋予“十字”图形勇敢与热烈、纯洁与朴真的意义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战争和灾难的救助中,成为国际通用的标识。演化的红十字则作为特殊标志进入了医疗领域,成为急救和一般医疗事业的徽章,象征着人道主义与中立。

二中西方传统“十字”图形的符号含义

标志是代表特定事物或机构,并具有特殊含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是被标志物形象特征及信誉、文化等性质的综合与浓缩,是精神象征、价值体现和形象展示。十字架、佛教“d”字、十字国旗、红十字等事物中“十字”图形的存在和使用历史,使“十字”图形具有符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十字”图形具有符号的指向性和象征性上。

基督教的十字架象征了苦难、盼望、战胜死亡和永生。由于十字架常置于与基督教有关的建筑的中央或顶部等显眼位置,因此该“十字”图形也带有指向性。佛教“十字”图形“d”象征功德无量、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也有“轮回”之意。瑞典国旗的“十字”图形则象征自由和统一。“红十字”除了有人道主义救助与中立的象征意义之外,还带有庇护场所得指向性意义。另外,由于我国医疗卫生界多年来延用红十字标志,“十字”图形在中国通常被认为是与医学相关的医疗、急救等的内容,其次会被解读为“神圣的”、“与西方宗教有关的”。传统的“十字”图形固有的符号意义是一种文化标记,它的指向性和象征性是现代标志设计中必须认识到的。

通常标志设计的目的并不只是表现标志符号本身,而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的组合、变形构成符号方式,把指称物的性质、特征及设计理念传达给受众,并力求受众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并通过符号译码还原为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信息。“十字”图形的标志设计必须利用这种信息传递的规律并从中提炼或扩充其符号意义。

三“十字”图形的图形创意分析

(一)“十字”图形的解构和同构

传统的“十字”图形是现有的、经典的、象征性的图形,是重复了无数次的母体。由于经典的图形已深植于人们内心,在某些时刻,这种积淀会支配人们的意识活动而产生一种愉悦和冲动。这就是人们对某些利用了传统元素而创作出来的新图形能够马上产生一种愉悦和共鸣、兴奋和刺激的原因。因此,对传统的“十字”图形进行解构和重新组合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十字”图形最具有视觉识别意义的是它的“交叉”特征。这个特征要求不管图形其他部分的形状如何,不管整个图形的方向性和重心在哪里,这个图形至少或者是主要的有一个交叉点。交叉点通常自然而然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非常明确,非常强烈。因此,“十字”图形的符号指向性比其他图形明显得多,它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容易引起联想,也容易被解码翻译。现代“十字”图形的标志设计应该不可避免地延用这一图形特征,力求引起受众的联想和共鸣。

从交叉点出发,我们可以从四个方向解构出“四臂”。正是因为有这“四臂”,这个图形的各种不同形态几乎都可以找到延伸感,这是“十字”图形的生命力所在。以十字架为例,上下两臂顶天立地,左右两臂水平延伸,就像展手正立的肢体外轮廓。也许,十字架的图形就是源自人本身的肢体语言。头、两手臂、下肢便是“四臂”的原始构造,交会点便是该“十字”图形的“心身”所在。人体自古以来就有无穷的神秘感、神圣感,“十字”图形酷似展手正立的人体形象便间接地描绘出这种感觉。

传统“十字”图形的“四臂”有不同的延伸度和形态。十字架的四臂多数是长条形的,或四臂等长的“+”,或手长身短的“+”,或头短身长的“+”,或倾斜呈罗马数字的“X”;臂的尾部也有不同的形状,有方形“-”、箭头形“”、燕尾形“燕尾形”或曲臂形等。红十字会标志的“十字”图形则是“正十字”,呈“+”,“四臂”和中心都是正方形,从而诠释“中立”的意义。另外,“十字”图形的交叉点不宜严重地偏离图形的中心,这使得人们不会把“十字”辨认为“丁字”或其他图形。

“十字”图形的交叉点受到面积和位置的限制,较难作图形变化,从而延伸的“十字”图形“四臂”便成为搭建设计空间的重点。因此,我们可以从分析传统“十字”图形“四臂”的基础上从面积、比例、形状等方面入手,借助“同构”的方法,创造出新的图形,添加或赋予新的含义。

分析“十字”图形解构出来的各个元素与其他拟利用图形的内在联系是“同构”的基础。为了创造出新图形,我们可以找出拟利用形与“十字”图形在外形方面的相似性而直接替代成型,或利用实形与虚形共生的关系来构图,也可以在原形上添加新的元素。例如直接用人体的外轮廓曲线构图、缩小“四臂”的面积至成为细线变形、负形间接表达等。

(二)“十字”图形标志设计的联想创意

联想是创意的关键,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是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分析“十字”图形的符号意义,并且解构出它的元件后,联想便是标志设计创新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通过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途径获得创意。

从“十字”图形的交叉特征我们可以接近联想到“十字路口”,从“四臂”的延伸感我们可以类似联想到“发展和扩大”、“沟通”,从“正十字”我们可以对比联想到立体变形、曲线化的十字,从“红十字”的保护性,我们可以因果联想到“安全”和“吉祥”。我们还可以从人们心目中十字架的外来宗教性联想到中国民间图形元素的设计添加、本土宗教图形的再利用等等。联想使无形的思想朝着有形的图像转变,并创造出新的形象。展开各种联想的思维后,单元形变化是实现意念图像化转变的必经之路。

(三)“十字”图形的单元形变化

以“十字”图形为基本单元进行变化,可以通过使原形发生变形得到新形,也可以通过解构所得原形的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单元形迭加组合得到新形。单元形变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复制、变形、分减、迭加,以及在这四种变化方法基础上综合应用的渐变、简练、装饰等。”

复制包括重复、旋转、发射、对称,“十字”图形的复制便可以得到防痨标志“双十字”。现代标志设计可以突破原形作为创新的手段,变形是常用的方法。变形包括线性变形、自由变形、局部变形。“十字”图形可以解构到丰富的内容,所以利用各种变形方法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新图形。其中,线性变形可以产生立体化的空间感,以切合“四臂”的延伸状态;自由变形具有流畅、飘动、随意性而又具有变形适度的特征,给标志设计带来广阔发挥天地。分减和迭加都是同构图形的具体方法。这种方法便是“十字”图形标志设计的联想翅膀,或虚实共生,或替代成形,产生的新图形会令人感觉新鲜、抽象。

四“十字”图形标志设计的实践

笔者通以上分析,对“十字”图形的标志设计开展实用性探索,期盼以下图形能够成为引玉之砖。

(一)转到立体化视角――从红十字会服务队标志到广州市健康教育所、大鹏健康教育中心标志

传统的“十字”图形几乎都是对称的、较少同构或迭加的;现代经过设计的标志通常以“四臂”的粗细变化和中心点图形迭加为主,像“Virus驱逐舰”标志表达空间感的为数不多。因此,突破平面视角的设计思路是值得尝试的。线性变形、自由变形是图形获得立体化空间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变形和同构,新的立体“十字”便诞生了,或飘动,或深度延伸,形态各异。

广东药学院红十字会服务队标志通过“展开延伸的绑带”、“爱心”、“红十字”等元素的迭加,表现服务队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形象。标志的十字“四臂”有曲有直,形成心形,而心形又包含着十字,从而在图形同构的基础上形成“红十字服务队奉献爱心”、“心怀红十字精神”的含义。这属于二维视角下的“十字”图形设计。

“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是广州健康教育标志的直接描述,“在健康的十字路口指点迷津,提供通向健康的绿色通道”是这个标志的内容含义。该标志用“发展”的意念引出“任重道远”的深层内涵。而“发展、扩大”则充实了“十字”图形的符号意义。线性变形使图像立体化并获得空间感,分减得到的人形丰富了图形的内容,渐变的方法则赋予标志强烈的时代感。“大鹏健康教育中心标志”则在立体化视角的基础上对“十字”的“四臂”作细小的三角形加减,形成若隐若现的鸟形状和“大”字。

(二)剪纸共生_广州新农合标志

虽然中国传统图案里也存在不少“十字”图形,但由于西方十字架和国际红十字会标志等图形的广泛传播,国人似乎把“十字”图形归类于“外来的”、“传入性的”。而在中国文化备受瞩目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图案,继承并发扬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十字”图形本土化。因此,把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到“十字”图形的标志设计当中是一个值得一提的突破点。广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志的设计便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广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志叫作“平安符”。它借用了民间传的统窗花剪纸作为主要形式,并在心连心的笔画中勾勒出隐形的十字轮廓。标志利用吉祥图形的盘长纹结构在视觉上和意象上构建出一种平稳和谐。“心心相连,心心相向,十字图形隐现其中”便是“平安符”的具象描述。在这里,十字“四臂”都是开放的,虚实相生的。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11

【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产科出生的单胎足月适于胎龄儿100例,除外有宫内窘迫、窒息、头颅血肿、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新生儿ABO溶血病,G-6PD酶缺乏症等并发症患儿。母亲孕期无特殊用药史及家族遗传病史等因素。分为实验组(早期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50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黄疸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入新生儿病房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有利于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胆红素浓度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何早期干预,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我们通过对100例早期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减少需要进一步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治疗而导致母婴分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中旬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取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孕37—40周,出生体重2500~4000g,Apgar评分8~10分。入选病例全部除外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头颅血肿、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母亲孕期均无特殊用药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因素。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干预组在告知家属生后30min开奶,按需喂养,注意保暖、常规护理后,生后12小时内开始给予“妈咪爱”口服,每次1g,每天1次,用温水冲服。此外,同时给予每个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灌肠,材料:开塞露(含甘油)5ml+生理盐水5ml,每天1次,连续3天。对照组告知家属生后30min开奶,按需喂养,注意保暖、常规护理等,不用其他干预措施。所有新生儿于生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每天早上9点,予经皮测胆红素测定仪监测1次,部位为前额及胸骨柄1/2处。两组新生儿终止观察条件,一旦血清血总胆红素测定达220.6umol/L,转新生儿科进一步蓝光治疗。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1.4不良反应口服“妈咪爱”新生儿中有个别新生儿排便次数增多,但无水样便,无一例呕吐。灌肠无任何不良反应。

2结果

两组患儿生后1~5天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前2天,微量血胆红素测定结果和上升幅度相似,差别不显著。从第3天起,微量血胆红素测定结果显示,干预组每天上升的幅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

表1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上升幅度(X±S,mg/dL)

转贴于

表2转入新生儿病房例数(个)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发生黄疸需鉴定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病理性黄疸需要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从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毛细血管丰富,血胆红素>85umol/L,才能觉察皮肤黄染。正常情况下足月儿约有80%肉眼可观察到黄疸。目前血胆红素测定仍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应密切关注血清胆红素浓度,正确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早期干预治疗是防止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要点。本文采用妈咪爱和排便干预作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出生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类化合物随粪便或肾脏排出,增加了胆红素回吸收。妈咪爱散剂系微生态调节剂,主要由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组成,其活菌数量达1.5亿个/g,冲服后能在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促进肠道在短时间内有益菌群维持在最佳状态。且粪链球菌可恢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促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妈咪爱还可抑制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了肠道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了血清总胆红素值。

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胆红素80~100mg/dl,如胎粪排除延迟,也可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使肝肠循环的负荷增加。新生儿摄人不足、喂养次数少、肠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迟等原因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而新生儿肠黏膜内口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和含量是成人的10倍,它可分解结合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使血胆红素增高。新生儿灌肠能使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干预组新生儿均在灌肠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刚结束就排胎粪,使含有胆红素的胎便或粪便及时从体内排出,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从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口服妈咪爱及灌肠均为简便、易操作、无创伤性的干预手段,无副作用。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口红利的含义范文篇12

关键词: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疾病,是由于未能及时摄入铁、蛋白质、维C含量丰富的食物或者少部分人对铁元素的吸收不良,使机体内铁元素无法正常满足红细胞正常生成,血红蛋白合成显著减少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容易造成患儿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症状[1]。小儿贫血治疗从两方面入手,①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②服用铁剂以补充铁元素。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86例,经分组后分别给予硫酸亚铁与琥珀酸亚铁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2±1.4)岁;病程1~5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2±1.6)岁;病程1.5~4个月。排除严重心肺疾病、血液类疾病患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硫酸亚铁口服治疗,300mg/片,铁元素含量为54mg/片,1片/次,1次/d,持续治疗8w,用药期间尽量避免同时服用维生素类制剂。观察组患儿采用琥珀酸亚铁口服治疗,100mg/片,1次/d,1片/次,铁元素含量为35mg/片,持续治疗8w,鼓励患儿多食用瘦肉、动物肝脏含铁元素较为丰富的食物。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贫血症状均明显改善或全部消失,血液学指标检测显示血红蛋白量≥120g/L;有效:患儿的贫血症状部分改善,血液学指标检测显示血红蛋白含量

1.4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血液学相关指标水平,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43例患儿显效13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0%;对照组43例患儿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7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

2.2血液学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血红蛋白为(94.2±6.4)g/L,治疗后为(126.2±12.3)g/L,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为(93.9±7.2)g/L,治疗后为(116.5±10.1)g/L;观察组治疗前血清铁蛋白为(11.6±3.7)ug/L,治疗后为(36.8±9.2)ug/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铁蛋白为(11.6±3.9)ug/L,治疗后为(30.7±8.9)ug/L;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上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出现上腹痛3例,恶心呕吐4例,食欲减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

3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发的一种血液疾病,小儿生长发育中对铁元素需求很大,而单纯的食物摄取往往不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铁是红细胞合成的必需物质,缺铁性贫血对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有着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小儿身体健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仅凭患儿的临床症状很难准确得出。硫酸亚铁作为一种无机盐类可溶性化合物经人体吸收后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缺铁性贫血症状,但是也存在一定副作用,其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琥珀酸亚铁是一种有着非常高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的有机铁盐,与硫酸亚铁不同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小,并且口服后在胃酸中会缓慢释放分解出琥珠,这一产物会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提高了铁离子的吸收率。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另外琥珀酸亚铁在口感上避免了金属异味,容易为患儿所接受,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小儿缺铁性贫血一方面需要用药补充铁元素另一方面也需要多食用猪肝、牛肉、鸡肝、大豆、黑木耳、蛋黄等铁含量高的食物。

参考文献:

[1]申桂芝,王丽燕.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4,26(9):110-111.

[2]金明卫,安琪,方代华.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8):164-166.

[3]安森亮.琥珀酸亚铁和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5,21(3):550-552.

[4]秦瑞娟,卞庆素,李海莹.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6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2):30-31.

[5]CaoGY,LiKX,JinPF,etparativebioavailabilityofferroussuccinatetabletformulationswithoutcorrectionforbaselinecircadianchangesinironconcentrationinhealthychinesemalesubjects:asingle-dose,randomized,2-periodcrossoverstudy[J].ClinTher,2011,33(12):2054-2059.

  • 下一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范例(3篇)
    上一篇:内容营销的方式范例(12篇)
    相关文章
    1. 内容营销的方式范例(12篇)

      内容营销的方式范文篇1根据国内知名内容营销协会的研究发现,B2B行业有91%的营销者使用内容营销,有近33%的营销预算分配到内容营销上,并且有54%的营销者表明将会增加内容营..

      daniel 0 2024-02-03 01:12:12

    2. 垃圾渗滤液处置方案范例(12篇)

      垃圾渗滤液处置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市政生活垃圾,垃圾处理,系统工程1.市政生活垃圾的产生阶段当我们走进琳琅满目的超市和百货商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物品的使用价值,然后希望..

      daniel 0 2024-02-02 23:09:53

    3. 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例(3

      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58-0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daniel 0 2024-02-02 20:25:36

    4. 塑料环境污染范例(12篇)

      塑料环境污染范文【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宣传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daniel 0 2024-02-02 19:18:00

    5.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范例(12篇)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范文篇1提到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热词,互联网+、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自动驾驶……延续了去年的高人气一直占据着各大媒体头条。如果说2014年汽车的智能化..

      daniel 0 2024-02-02 18:08:21

    6.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区别范例(12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区别范文篇1(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素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然而在..

      daniel 0 2024-02-02 17:12:12

    7. 可降解塑料的原理范例(12篇)

      可降解塑料的原理范文篇1关键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分类;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高分子材料――塑料,作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人类社..

      daniel 0 2024-02-02 16:40:12

    8. 人口红利的影响范例(12篇)

      人口红利的影响范文1篇1从罗玉凤的个人炒作营销,到如今的网红经济变现趋势,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电商交易趋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简言之,网红经济就是一个社群经济的时尚演化。在201..

      daniel 0 2024-02-02 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