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例(3篇)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应用性人才培养;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毕业设计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系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备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结构抗震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够在设计、施工、地震工程研究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专门人才,这是防灾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防灾科技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毕业设计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知识重新梳理、综合应用的过程,是由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太单一,缺乏创新,与工程实际脱节。毕业设计通常是教师分组自拟若干题目,以工程设计居多,大部分为办公楼、教学楼、医院以及住宅等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大多数题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单一。学生设计出来的建筑大多四方块,毫无美感。结构计算就参照已有模板改数据,计算方法相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约束,没有创新。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城市设计及建设者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也应随之变化。通过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发现和提炼,在毕业设计中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等,它们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中,毕业设计选题时也可以考虑这些结构形式。
2.学生忙于找工作和考研,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的关键阶段放在本科教学计划的第8学期,这个时期一部分学生在找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在准备考研复试,因此他们没有心思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投入的时间太少。现在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重要,认为找到工作才是关键,加上学校对毕业设计要求不严,做得好坏都能毕业。因此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没有独立钻研的精神,只是机械地照着模板改参数,毕业设计质量无法提高。
3.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实际的经验欠缺。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还有教学及科研任务,这使得指导教师精力分配不足,再加上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指导次数很少,对学生要求不严。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指导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参加过实际工程,缺乏对工程设计整个过程的认识,也不了解新的规范、新的计算方法以及新的施工技术。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时难以正确指导,这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时间太短,学生企图蒙混过关。毕业设计周期长,内容多,学生还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工作面试等,因此没有把心思放在毕业设计上。前期不做,拖到后期连夜赶工,这种前松后紧的做法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不合理。我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分三部分: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成绩。答辩成绩起决定作用,这种评定方式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设计不认真,但答辩时发挥较好,其成绩就会偏高。而有些学生平时勤勤恳恳在做设计,但是答辩时发挥不好,其成绩就会偏低,因此不能单独依据最后的成果及答辩,也要考虑设计过程。
二、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1.结合实际,选题多样化。指导教师应结合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精心选题,使学生真正了解、参与工程设计。对于已确定工作的毕业生,在选题时尽量选择与其将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设计题目,一方面使学生尽快熟悉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有目的性地去设计,提高学生设计的兴趣。我校学生在第6学期进行生产实习,可以鼓励学生从生产实习接触的实际项目中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性地去实习,看图纸,了解施工工艺,找出设计以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充分结合。指导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选择一部分对教师科研课题感兴趣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带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锻炼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提高学生素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他们对专业以及就业的认识,提高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前期要进行毕业设计动员,安排一些毕业设计及就业的讲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明确毕业设计与就业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3.加强监督,提高指导教师素质,与校外工程师联合指导。学校可以成立本专业毕业设计督导组,要求指导教师一周至少指导两次,并要求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手册,并随时抽查,督促教师对学生要全面的指导,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建设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让青年教师脱产进修,鼓励他们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尽快提高指导教师的工程设计经验。也可以建立多个产学研基地,跟校外的生产、设计单位合作指导学生,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聘请进来,或者将学生送到这些校外单位去,使学生的设计更具有实践价值。
4.提早布置、定期检查。毕业生在第7学期只有前8周有课,除了考研的学生在复习考研外,大部分学生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因此可以将毕业设计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收集资料,熟悉有关的规范、规程等,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然后分阶段布置设计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与考核细则。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分阶段设计工作,并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定期检查设计成果,让他们利用剩下的时间以及寒假完成一定的工作量,这样即使第8学期有事情耽误,也能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
5.最终成果与过程控制综合评定。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周期长,前后有14周,时间跨度大,因此一定要加强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学生的设计态度、出勤次数等应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因素。因此,应将过程控制与最终成果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总之,学校要通过毕业设计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及运用,使他们具备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群,彭亚萍,于华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剖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21-123.
[2]冯郑红.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68-70.
[3]郝哲.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0-104.
[4]徐岩.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425-427.
[5]史文海,杨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36-139.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提高学生创新、独立思考与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重点加强力学基础教学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力学教学;理论知识;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TU-4;G6424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26-0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计划中最后且最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之一。要求学生将大学此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然而,土木工程毕业课题大部分涉及力学分析和计算,但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不能很好应用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为此,加强力学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类和研究项目的实际课题,但这两类课题都涉及力学知识,若缺乏较强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基础则难以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当前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论文内容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建立模型、拟定计算简图、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造处理等。显然,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是以力学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然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严重缺乏利用所学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尤其是结构力学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已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反映,虽然已学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且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仍无从下手。如:毕业设计涉及的力学知识也许不能完全用书本知识解决,但对于简单的力学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毫无头绪,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正确选择。这说明学生还无法将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在头脑
中形成统一体系[2],学生在本科阶段学到的力学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铺垫的作用。缺乏知识综合应用,尤其是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最突出的问题。表1为笔者所在的土木专业二本学生近年来毕业设计题目。从表中和笔者教学实践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学生力学水平较差,因此毕业设计大多数为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岩土工程方向,而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的论文偏少,研究型论文的毕业设计基本没有。
(二)结构设计概念模糊,缺少方案论证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结构概念分析的过程。所谓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具体的数值计算,主要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根据现象和工程经验得出基本设计原理和思想,从整体的角度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以及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概念设计思想已逐渐被大范围地推广,并在结构的选型、布置、计算参数的确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本科生由于力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加之计算机的大量使用,导致结构设计概念模糊。
从目前笔者所在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论文中普遍缺少方案选择、比较以及方案论证,基本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计算,有的甚至连计算方法都未弄懂,导致毕业论文中往往在选择结构方案时对受力是否合理缺乏考虑,结构整体把握性差,空间想象力不够,理性分析偏弱。
(三)学生定性分析以及手算能力不足
计算机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为结构分析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结构已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在编制结构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时重点增加了6个课时的上机操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通用工程结构分析软件介绍,如SAP2000,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然而,负面效应是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分析软件,当遇到必须通过手工计算才能解决的复杂结构时,大部分学生无法应对。另外,当计算出现错误或在使用过程中输入错误参数时,学生无法较快地定性分析内力图是否正确,更不知如何手工校核。
(四)缺乏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由于本科生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通过对本专业2006级毕业生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对三大力学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对实际工程了解模糊,在将实际工程转化为计算模型时,方法实施不明确,加之对结构构造要求不熟悉,欠缺独立查阅文献的能力,造成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情况出现。
二、产生原因分析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
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力学概念、原理和公式相对枯燥,教学与实际工程脱节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的教学学时相互分割,以单门课程为中心进行教学,对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衔接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吃力,一味强调强调计算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导致抛开工程背景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的现象成为普遍。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各类高校相继开设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正以新兴之势蓬勃发展起来。土木工程专业过热引发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由于施工管理不当,质量控制不严,安全监管不到位引发的安全质量事故屡见不鲜。众所周知,土木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且专业分支多,内容广,方向杂。检视造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不强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低,实践经验不足是基本情况,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严重是造成建筑行业中坚技术骨干力量成长过慢的重要原因。同时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蓬勃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对于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还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所以,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不断深化建筑专业改革,增强建筑专业全面性、实用性、创造性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土木工程专业应当如何提高实用性呢?
对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科学内涵的认识
当前,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解放思想,端正态度。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充分发掘土木工程专业性的科学内涵。古语有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原则的精髓,是我们打破固有僵化思维,破除陈旧教条框架的利器。所以我们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端正自我的工作学习态度。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需理论联系实际
土木工程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专业性;二是实用性。这两个主题相结合就构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完全依赖于理论知识,容易犯教条主义;仅凭实践探索,则会陷入经验主义的困境。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土木工程治学研究的一条黄金定律。
对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不强存在问题的分析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2013年土木工程毕业生在学总规模达493万人,平均每年毕业生70多万人,是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实用性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
1.招生规模扩大,办学条件不足,不同程度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提高。不少高校尤其是某些地方院校,每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件条件与国家标准要求甚远。在这样的状况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愈发显得贫乏。缺乏针对性的实习政策以及实践操作课程,严重影响土木工程学生专业技能经验的积累。
2.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严重,导致土木工程毕业生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主要表现在:(1)个别高校过分强调就业率,以数量代替质量,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带来的招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等院校引领社会进步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2)部分高校未能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在培养人才方面,往往忽略了人格构建、技能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3)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不足、就业能力亟待加强。
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的思考
针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应当从源头上抓起,过程中控制,方向上把关。
首先,建立健全高校招生就业机制,使招生率、就业率不再浮于表面的数据,使高校学生就业落于实处。以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就业协议签订为例,与中铁四局建立校企合作的高校不在少数,但能通过实习期被集团所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却不在多数。企业注重效益,若实习期间,高校毕业生若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则企业不会与之签订毕业就业协议。这就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就业率虚高,就职率偏低的状况。
其次,加强各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努力建设“双师型”企业教师团队。鼓励高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广泛进行高校与企业学术交流,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常年鼓励在校专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各企业进行锻炼交流,增强专职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不断吸收外界先进思想以及实用型模式,从而达到教学水平与理论成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土木专业指导论文范例(3篇)
土木专业指导论文范文【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实习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1-01施工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阶..
-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例(12篇)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1658年,居住在贝加尔湖北部地区的布里亚特人因不满俄国官员毕哈普夫的残酷压迫而背井离乡,进入喀尔喀蒙古地区。他们到了1666年又与当地蒙古贵族发生矛盾,..
-
病理学认识范例(12篇)
病理学认识范文篇1【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63-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
-
绿茶文化知识范例(12篇)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篇1茶会,一种备有茶点的聚会。宋代朱《萍洲可谈》卷一曰:“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於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巴金在《家》里写到:“这一次十几..
-
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范例(3篇)
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范文【关键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61-02文化传承人,也就是非物质文化..
-
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范例(3篇)
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范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职能作用[DOI]10.13939/ki.zgsc.2016.24.200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的“两会”上,中央新的五年计划,简称“十三五”规划。主..
-
循环农业论文范例(3篇)
循环农业论文范文(一)倡导绿色生产,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要将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纳入到农业发展中,就要从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管理。要想进行..
-
循环利用的好处和意义范例(12篇)
循环利用的好处和意义范文1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理解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过程与方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