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的意义范例(12篇)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1篇1
实施食品包装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导致社会各方面对于食品包装的关注增加,进而也引起食品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对食品包装质量的重视。
从食品企业方面来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其就会成为一根导火线,将其背后的情况拉入到消费者的视线之中,也将食品安全问题放入公众讨论的话题中,从而变成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的情况迫使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开始对食品的包装问题产生重视,产品的品质依赖于良好的高质量的包装进行保护,而包装的印刷需要达到标准也是环保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对于食品包装安全方面的信息,需要要求包装标签的设计准确性。
从相关行业方面来看。与食品相关的行业产品,如食品包装袋、PVC保鲜膜、快餐盒等,都会涉及到印刷油墨,这就会导致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卫生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对于塑料类食品包装来说,目前在国内占据使用包装的一半左右。随着塑料类食品包装份额的上升,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隐患因素。而在今后的消费者监督之下,从事与包装业相关的生产也需要对食品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高度关注,主要包括生产原料、包装策划工作以及印刷工作。这些食品的包装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食品产生潜在迁移影响,从而影响顾客的健康。
食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食品包装行业的大发展。但由于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存在低水平建设、剩余产能以及无序竞争等问题,导致社会上的同类企业偏多、资金较紧张、生产技术以及产品质量都很难过关。如溶剂残留量超标的问题。一般使用到的溶剂有甲苯、乙酸乙酯以及丁酮等,溶剂可在复合包装中残留,主要在油墨、溶剂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残留情况。而我国现今的标准是只对胶黏剂中存在的微量有害物质进行了控制,如对二氨基甲苯就进行了明确的控制,但未对溶剂残留提出控制要求。
如何改進企业食品包装治疗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需要履行相关责任,实现社会利益。因此,需要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食品包装企业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食品安全的稳定性起了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力度。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因此,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并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保证。一方面,需要对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力度进行加大,另一方面,需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开展员工质量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健全企业管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问题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食品包装企业需要通过技术革新、质量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从而才能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放心。可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得食品污染、危害问题降到最低。其次,需要坚持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实现质量上升管理。要想做好企业产品质量,实施先进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只有对技术加强创新,才能使得食品包装企业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安全性高的效益之路。
综上所述,在我国随着食品包装行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包装业在先进的社会上地位也越来越高。就现阶段来看,包装材料、容器、设计以及工艺等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同时食品包装安全问题也频发。这就需要对食品包装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卫生性等,保证食品包装事故大大减少。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包装设计;商洛农特产;商业应用
1农特产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包装设计是一种针对商品外观的附属美化方式,力求美观、大方、实用,但不能超越其从属地位,失去包装的本真意义。其最高境界是以视觉造型为媒介,进而超越形体进入精神赏析领域,能让大众接纳,并经得起时间的审美考验。而商洛学院“包装设计”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课堂上的空洞创作层面,很少有市场化的商业实践。近几年绿色设计理念在我国的兴起,是我国民众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巨大进步,也是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更是商业模式回归理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就食品包装设计而言,市场上近乎低俗奢华的风气,导致不少食品制造商在外包装上寻求视觉突破,过剩包装、粉饰劣质,违背了食品包装设计的客观目的,已是不争的事实。就政策层面,国家提出绿色食品包装设计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寿命、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易于拆卸与回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其利用率。针对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水准、资源回收、再生效率较低的国情,应用绿色产品设计思想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宝贵资源,而且可以避免发达国家所走的“先发展经济,后解决环境问题”弯路。但高校设计教学往往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作品应用于商业推广中,课堂与市场之间的鸿沟很难跨越,这也是导致高校课堂教育理论脱离生活实践的根本原因。所以,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外部背景,课题研究必定能弥补此方面的理论空白和教学不足。在国外,该主题的研究以欧、美、日等国有关绿色食品包装设计,已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包括食品包装设计的空间造型、材料加工、环保便携、回收利用、消费主次、节约资源等方面,做到降低食品包装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绿色设计理念,能够体现设计师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比如,“无印良品”是日本一个的著名品牌,自1980年12月诞生至今,成为日本本土品牌好感度高达53.2%的“日本国民品牌”,主要特点便是强调“无品牌”简约样式,用色、用材简单大方,注重环保的设计理念。
2课程教学在农特产推广中的商业应用
通过对商洛学院美术学“包装设计”课程的课堂创作与商洛地区农特产的宣传、包装、推广等环节进行亲密的商业化合作的积极探索,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外延认识,明确学生学习的实践方向,提升学生学习联系生活能力;同时,通过这种从“课堂”到“市场”,再到“消费者”的完整流程,让学生进一步清楚日后设计从业的各个环节,增加学习的动力,完善自己的不足,确立设计方向,切实检验课堂教与学的实效和不足。另外,通过对商洛农特产为针对性的食品包装设计实践,激发学生将自己的食品包装设计创意进行自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反思,以农特产食品包装的绿色、便携、适度原则为切入点,树立科学的食品包装设计观。总之,就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不停留在课堂上的纸上谈兵,切实服务地方经济,检验理论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便及时完善理论、改进教学、弥补不足,响应和落实商洛学院服务地方的务实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将自己的包装设计理念与商洛地区农特产的食品包装进行有针对性的商业实践,以此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的创作目的,其实质不只是单纯地完成课堂作业,更侧重于让学生在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遏制食品包装过度、奉行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其次,食品包装设计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视觉美感和便携使用需求。伴随着阶段性经济的过度发展,对环境具有破坏性和污染性的食品包装设计层出不穷,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倾向于过度装饰、过剩包装、华而不实、脱离实用。包装材料不利于再次回收利用,违背了食品包装设计实用性的朴素初衷。同时,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人们对环境问题也日益自觉关注,这样,对于区域特色明显的农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成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追求“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理念,尝试将商洛学院美术学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与商洛地区各县的农特产的外在包装材料环保化、循环化、艺术化,使其商业推广的包装材料环保绿色、造型简洁、可持续化,更好地体现和落实绿色包装设计的科学理念。设计人员要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包装设计作品,在新时代践行“绿色人居、健康生活”的艺术设计观。再次,实践课程教学将分别采用实践教学、数据调研、比较研究、教学反思等方法。首先是理论讲述,其后将进入实践教学环节与有针对性的商业案例相对接,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多媒体工具来完成相关作品制作,然后向市场推广,检验其可行性及商业价值。同时,运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及作品展览赏析等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市场、寻求信息。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地域农特产的包装设计项目相结合,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3结语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3
【关键词】智能食品包装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保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要求食品包装不仅要外观精美、结构合理,更要有良好的保质和防伪功能。随着智能材料在包装行业的不断应用,于是出现了“智能包装”的概念。智能包装可以控制食品质量,提供食品品质信息,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和食品的新鲜品质,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面对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食品包装行业,研究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食品上所采用的智能包装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适应包装技术,即模拟食品所需的环境参数,而自动调节食品在储藏与转移中的环境变化,使包装中的环境能最大限度的实现食品的储藏与保质。
二是显窃启包装技术,是指为防止开启、偷换、撕破等行为对物品采取的某些特别技术措施。
三是可跟踪性运输包装,即指在运输和流通中包装物品及容器被全程跟踪,以便管理者及时完成对其流通渠道和运输路径优化调整的包装。
四是智能标签,主要作用是可以警示食品的保鲜程度,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
本课题探索智能食品包装技术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将学科前沿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加以渗透,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汲取基本技术的同时增强了“智能技术创新”的意识,掌握更扎实的技能,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服务。
1研究目标
(1)宏观上:将“智能技术”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之中,结合研究生专业课程,加大“智能技术”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知识的学习,增加相关包装实验方面的实践,使学生领悟“智能”精髓,提高学生研究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服务。
(2)微观上: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结合科学研究增加具有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同时强化实践环节训练,增加学生研究“智能食品包装”的基本技术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形势的能力。
2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国内市场各种智能技术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现状,研究其发展方向。
(2)在包装材料选择的基础上,研究智能包装新技术。
(3)不仅着眼于新技术开发本身,与其相关的物流过程也需在研究范围之内,通过研究开发高智能一体化物流包装过程。
(4)让研究生参与市场调查环节,使其了解市场动态,具备研究的创新意识。
(5)在研究生的科研阶段,增加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知识的学习及相关包装专业实验,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3实施步骤(如图)
4研究生培养应用探索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智能包装”的设计理念引入研究生教育中,在已培养的4名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中,分别进行了“池沼公鱼在冷链物流中保鲜技术的研究”、“南美对虾保鲜效果的研究”、“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在多宝鱼保鲜中的应用研究”和“鲜切杏鲍菇的保鲜研究”等方面的食品保鲜技术研究,将气调包装、纳米保鲜剂、短波紫外线辐照等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和农产品的保鲜研究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1)气调包装在多宝鱼保鲜中的应用。将购进的新鲜多宝鱼用冰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将鱼表面的水吸干,将PE/PET干式复合聚酯薄膜保鲜袋标记称重后,每袋约装入约50g左右的鱼块,称重,记录数据。实验设定为三组不同比例的气调包装,以及空气跟真空气调这两组对照组。实验分组每组有两个平行试样,分组如表1所示。
将装在PE/PET干式复合聚酯薄膜保鲜袋的样品放在MAP-QT200型的扎口机上进行气调抽真空,然后在用MAP-WD500型的气调充气包装机进行样品封口。气调包装热封后迅速放入4℃的冷藏条件下进行贮藏。将多宝鱼分组进行气调包装之后,立即对第0天的多宝鱼进行感官评价以及汁液流失率、色差、菌落总数、TVB-N值、TBA值、pH值、质构分析测定并记录数据,此后每隔三天按标记好的组号测定样品的鲜度指标,实验表明气调组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2)纳米保鲜剂在南美对虾保鲜中的应用。将活体南美对虾添加少许冰块,充氧气包装后保活运输至实验室,对样品南美对虾进行拣选,挑除死虾、残虾,选取大小均匀的南美对虾作为实验样品,马上用碎冰使其休克失活,随机分组。清水冲洗后沥干,按照实验设计放入纳米银水溶液和纳米银/壳聚糖涂膜溶液中(纳米银浓度为0.5mg/L),浸泡3min后捞出沥干,分别装入PE/PET薄膜保鲜袋中,实验分组如表2所示,随即转到冰箱内冷藏(4℃),隔天开始指标检测,检测间隔时间为2天。
通过感官检测、菌落总数、TVB-N、PH值、PPO活性、汁液流失率及弹性等指标测定样品的鲜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壳聚糖涂膜在南美对虾的抑菌保鲜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短波紫外线辐照在鲜切杏鲍菇保鲜中的应用。选择菇体完整、颜色洁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市售杏鲍菇进行实验。将新鲜杏鲍菇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然后用大孔筛盘沥干水分,切成5mm左右的薄片,然后进行UV-C处理。用紫外灯进行短波紫外照射,灯管与鲜切杏鲍菇距离30cm,辐照时间分别为2min、6min和10min,辐照半程前后反转样品,使其受照均匀。将处理过后的样品和未受辐照的对照组样品(CK)分别放入保鲜袋中包装,置于8℃冰箱冷藏柜中。通过失重率、白度、蛋白质含量、感官品质、质构分析、PH值、多酚氧化酶PP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测定样品的鲜度,实验结果表明短波紫外线处理鲜切杏鲍菇有利于其感官品质、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保持,抑制杏鲍菇褐变和PPO活性,降低产品失重率,提高其贮藏保鲜品质。
(4)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包装设计。进行了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包装设计,设计与射频识别系统相结合的传感系统,例如温度检测系统、湿度检测系统,检测内包装中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如果当超出设定的温湿度后,发出警告信号,记录相应的时间、地址等信息,可应用于食品、药品等监控质量的包装。
结语
将“智能技术”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兴军,林燕.前景看好的智能包装[J].印刷世界,2010,4:11-14.
[2]高原.食品智能包装体系的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1,36:97.
[3]李杨,陈曲.智能包装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12):14-16.
[4]刘东红,吕飞,叶兴乾.食品智能包装体系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286-289.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4
据食品专家介绍,真正意义上的速冻食品要在零下30摄氏度的条件下,通过专业速冻生产线在5到15分钟内完成冻结全过程,并且使产品中心温度达到零下18摄氏度。目前,我国的一些知名速冻食品的生产企业已经实现自动化“遂道式”生产,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卫生指标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而有一些作坊式企业根本不具备速冻食品生产条件,仅靠几个冰柜,雇几个临时工,在简陋的作坊里就可以大张旗鼓地生产速冻食品,进入市场时却冠以某某知名企业的分厂生产,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没有任何生产车间及设备的“工厂”。这些“工厂”的老板将调好的馅儿及面粉分发到农民家中,让他们包好并在自家冰箱里冻好之后来收取,在这样一种没有任何卫生保障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所谓“速冻水饺”,产品品质没有保证,卫生指标更不可能合格。但目前市场上散装速冻食品的热卖,为这种产品流入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此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特别提醒消费者,购买速冻面米食品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购买包装产品,尽量不买散装产品。目前,有些商店出售散装的速冻食品,这些食品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容易受到污染,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因此一般不要购买散装速冻食品。
2.注意产品包装。选择包装密封完好、包装袋内产品无黏结、无破损和变形的产品。包装袋内应没有冰屑,如袋内有较多冰屑的话,有可能是产品解冻后又冻结造成的,消费者不要购买这种冷冻食品,这种食品的质量已受到影响。
3.注意看产品标签。速冻面米食品的标签除了常规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净含量、配料表等要求外,还应标明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如果是含馅料产品,还应标明馅料含量。消费者可通过比较标签上的内容,选购到合格的速冻食品。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儿童食品包装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TIM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98-02
当今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都让人们开始更为重视对精神生活水平的需求,这一广大前提使得各个产物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下开始看重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交互设计-----强调人与商品之间交流互动的设计,通过对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动向的分析,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此来设计用户与产品交互时的行为状态。其设计质量评估则以设计的有效性,可用性及情感因素为依据。美国JenniferPreece等人在《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中曾经将交互设计定义为: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交互产品。交互设计也曾经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DonaldA.Norman在其著作《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设计心理学)和《EmotionDesign》(情感设计)中进行详明而透彻的理论分析,并基于大量清晰有力的事实根据为交互设计这一概念做出基本定义,使得设计开始越来越倾注于产品的可用性与情感因素之间的联系。
包装设计发展至今,其概念应在保护商品和促进销售等作用之上探索出更深层的意义。尤其是在包装生命周期的初级时段,包装设计策略应以用户的需求和感受为主要前提和目标,而并非把包装作为附属品或是一种主要市场竞争手段而为之。尤其是在当代包装用途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更不能本着包装为“一次性用品”的想法就将设计做得随意而粗劣。在这个不断开拓创新的时代里,与时俱进不仅是用户的需求,更应该是设计中重要的原则和精神。随着用户对包装的要求不断提升,可见了解用户的需求在包装设计策略中是何等重要。如果包装设计基于用户需求,那我们除了需要保护产品的包装之外还应要求其包装本身能表达出一定的精神功能。就食品包装来说,人们不但能从包装设计中了解商品的基本内容,也能从某种意义上获得一些情感格调,从而产生适当的交互体验。
儿童作为食品市场中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力量自然不容小觑。儿童是指0-14岁以感性思维为主的一类人群,他们正在发育的大脑还不足以理性地进行消费,常常因为某个食品包装的奇特造型或鲜亮色彩而刺激产生购买欲望。儿童几乎没有能力去辨别一个商品对自己适合与否,正因如此,设计应该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了解儿童的心理感受,让他们在一个安全,舒适且满足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体验。儿童食品包装设计通过童趣的造型结构,特殊机理材质,不同的色彩搭配等各种必要因素综合而成,并通过各部分相互配合和调节来表达设计师的情感初衷,或表达天真烂漫的趣味感,或体现耐人思考的教育性,或新奇趣味的氛围追求,或提倡绿色环保而给人的思想启迪等,所有的一切形式和状态除了激发孩子食欲之外,还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和艺术品质,让儿童在交互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儿童的基本特征
1.1儿童的消费心理特征
儿童这样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越来越有自主行为,在充满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今天,孩子们获取各式各样信息知识的方式已经远远超过80年代或90年代。相比之下,如今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有着非凡的敏感度和成熟性,在好奇之余他们总能用那看似正常的逻辑去分析事实现状,但由于发育的不完善,儿童跟成人之间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1)模仿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思维性的第一步便是模仿,他们会本能的去模仿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的心理行为活动和调节分析能力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取决于周围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表现。由于儿童极强的模仿性和从众性,导致他们经常看到别的孩子正在吃的食物或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新鲜的食品包装就会要求父母购买相同的物品,从而表现出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攀比和炫耀心理。
(2)求奇性。儿童对一切新鲜、有趣且未知的事物,总是抱着极大的好奇感和想象力,他们会比成人具有更强烈的排斥感和认同感,且对于事物的认识是非常直观的。如果让他们反复接受同样的东西就会失去兴趣。孩子有着爱玩的天性,不喜欢循规蹈矩,对有趣味性的东西感到有吸引力。
(3)不稳定性。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不成熟注定了他们的情感上的不稳定性和非理性,他们拥有丰富的喜怒哀乐却也总是复杂多变,对一件事物的持久度和专注度不高且转变很快,特别是在食品的消费上表现出极强的冲动性,什么食品包装引起了他们的好奇,他们便会想去拆开包装吃到里面的食物。儿童在消费过程中的思维一般不具有逻辑性,在选择购买食品的过程中,不会考虑食品的价格,品牌,质量等因素,仅仅是依照食品包装上的图案等交互信息来判断食品的味道,这便要求食品的包装设计要十分符合儿童的审美和认知程度,并以他们的心理角度去契合食品包装内容。
1.2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
按照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看,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由于第一阶段儿童的行为和认知还处于形成期,仅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因此他们还不能成为消费者。基本上从第二阶段开始,儿童能拥有自己的思维能力,能以自我为中心的进行表达需求,并能逐渐获得大量的心理操作能力从而慢慢获得与食品包装的交互行为。特别是到第四阶段,儿童在心理成熟度和认知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此时的儿童能够进行包括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内的思维活动。一个儿童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儿童基本上只能通过对食品包装的认知去判断食品本身,那么这就要求儿童对包装上的颜色、文字、图案甚至是包装形态和开启方式有基本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食品包装交互设计。
1.3儿童的行为特征
儿童的行为是在参与食品包装交互过程中的主要方面,但在食品选择和购买中,我们经常会以成人的主观想法去决定儿童的想法,并且让他们来听从我们的决定。其实,我们“强加于”孩子的想法导致我们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且限制了他们行为上的自主性。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并在不同年龄层次上表现得不同。因此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行为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行为意愿,根据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来对食品包装进行设计。
儿童在生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的逐渐成熟,表现出一定的行为习惯特点。在接触食品时,触发儿童的首个交互行为便是拿起和开启食品包装。事实上,儿童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便有了一定的抓握行为和初步的手眼协调的摆弄物体的动作,但是这些动作往往还不够准确和灵活。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他们会不断的模仿成人的行为来逐步熟练接触物品的动作,并强调“我自己拿”“我自己吃”等自主性的行为。比如当具有熟练操作运用物品的能力的儿童初次拿到食品包装时,常常会因为着急吃到包装内的食物而遇到包装开启困难的情况,于是他们会去寻找尖锐锋利的工具或直接放进嘴里用牙齿来协助开启,或者完全不能自己开启只能寻求家长的帮忙。不管是借助工具还是直接咬开都是既不安全又不卫生的情况,很多时候由于包装的开启过于困难,孩子常常粗暴的撕扯包装导致食物洒落出来,这也使孩子们本来对食品的期望变成了失望,使他们瞬间失去了愉快享用食品的过程,并且还有可能受到家长的批评。因此,就包装开启方式这一方面来说,必须时刻考虑到儿童的行为习惯,食品包装的交互设计需以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为主。
2.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交互信息传达方式
2.1包装结构的安全易用性
进行交互式包装设计,有三个原则必须要注意,即:可用性(accessible),易用性(usable)和宜人性(engaging)。[1]就儿童这一弱势群体而言,他们各方面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人体的各项功能还不完善,这将更高地要求儿童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和易用性。儿童的手掌大小和用力程度都不及成人,在开启一些需高密封度包装的食品时,则完全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这一行为,于是他们常常借助牙齿去帮助开启包装。然而,很多儿童食品包装材料是塑料制品,例如果冻、棒棒糖、冰激凌等这些食品需要特殊密封度和保质性,导致儿童不能独立完成开启动作,常常需要成人的帮助进行开启。如果他们下意识的放入嘴里用牙齿咬开,则会接触到包装表面的灰层和塑料制品的毒性,因此,方便容易的包装开启方式,能让孩子们在与包装的交互过程中更加安全从而使得家长们更放心。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6
关键词:包装色彩设计食品包装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食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之相应的食品包装也是各种各样、五彩缤纷。今天,无论是走进超市,还是商场,到处可以见到设计精美、实用、方便的包装。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包装,这些商品的形象将会变得暗淡。包装作为产品的附加物而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和商品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策略中占据显著地位。包装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商品品牌及企业形象,它为商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包装中的色彩设计
有一项心理学试验表明:我们在观察某一物体时,由远及近,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物体的色彩,然后才是物体的造型。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色彩给我们的印象是多么直接和深刻。在形形的包装设计中,色彩总是起着一种吸引消费者注意的强调作用。良好的色彩设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决定了色彩设计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不仅能吸引人的眼球,还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然后间接地影响消费者对包装的判断,进而决定是否购买商品,并能使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享受。
二、食品包装中色彩的视觉心理效应
色彩能够给人心理暗示,间接表现感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影响人的食欲,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是一种富足、欢乐而幸福的色彩。
绿色: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纯净的绿色明视度不高,刺激性不大,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都极为温和,给人以宁静、安逸、安全。
色彩的情感是靠人的联想而得到的,色彩对于人的视觉有刺激作用,对人也有一种潜在的感召力,色彩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不同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所要表达的涵义与带来的联想也各不相同。从心理感觉而言,色彩由于渗入了人类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变得富有文化性,成为一种思想的表达。人们看到某一种颜色,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情感联想,如红色不仅给人温暖的生理感受,更多的是给人热情、喜庆、积极向上的文化联想。无论是色彩的生理感受还是文化联想,都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和评价。因此,在包装设计中,我们要善于从文化心理的角度选择恰当的色彩,以刺激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对包装产生良好印象。在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选择中,更要针对产品本身的属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地域性的差别来选择。
三、食品包装的色彩特殊属性
从色彩的视觉心理效应我们懂得,食品包装必须能引起人们的食欲,要给人一看就想吃的感觉,突出其美味之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品包装的色彩。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形成商品与色彩的固有概念和联想,看到某种色彩就容易联想起食品的色香味。如看到奶白色就会联想到香喷喷的奶油。而有些色彩搭配则不会给人产生食欲感,不适合用在食品包装上,但也不是绝对的,色彩与色彩有机地结合,协调搭配,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色彩在食品包装中给人不同的情感作用,包括冷暖、轻重、软硬、厚薄、香臭、华丽质朴等感觉。设计师往往在大量的食品包装中运用暖色系,给人以很强的食欲感,如橙汁饮料包装、蛋糕包装等。而设计薄荷糖、冷饮的包装应考虑运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食物冰凉爽口的感觉,它取决于色彩的鲜明度和对比度。一般明亮的色彩有轻、软的感觉,明度低的暗色,会给人较重和硬的感觉。如面包的包装一般采用明亮的色彩,给人松软、新鲜的感觉,而巧克力则多用深褐色或较暗的颜色来表现它坚硬的质地。专家调查发现,人们对食品的味感特别敏感,而色彩往往就关系到这种味感。如果色彩搭配得当,会给人芳香可口、垂涎欲滴的美味感。如乳白色的奶油冰淇淋、奶黄色的蛋糕都会给人一种香喷喷的奶香味。但是某些晦暗陈旧的色彩如果运用不当,会给人一种食品变质发霉的感觉,进而直接影响到销售,造成不良的后果。食品包装中有些设计追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之感,这就需要用色彩明快的颜色来表现,如宫廷食品的包装,可以选用华丽鲜艳的色彩来充分体现它的高贵感。但有些古老的传统食品或土特产,则需要表现一种乡土气息或质朴感,可以运用较稳重的灰色或淡雅的色彩,来体现一种淳朴、素雅的感觉,以更加符合其商品的属性。
结语
包装作品色彩效果的优劣,并不取决于用色的多或少,关键在于对色彩的选择搭配是否合适,是否能很好地利用色彩来充分体现商品的属性。人类心灵中具有感性与理性两种活动,直觉的感性可以透过事物外表去感受事物的内涵,而理智则会将这份内涵所产生的反应转化为经验与记忆的实用性知识,并将实用性的知识转化为意志活动付与行动,以创造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色彩设计就是指,将广泛而普及的生活色彩、自然色彩,所有的不同用色技巧、应用手法等,通过设计师的色彩设计技术与艺术行为,创造另一个崭新的人工色彩环境。而包装中的色彩设计,就是运用色彩学的基本理论,根据市场产品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有意义的色彩设计,并通过包装的色彩表现而准确传达信息,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利、徐人平、唐祺志《茶包装的色彩设计》,载于《中国包装工业》2004年10期
2.肖彦《食品包装设计的感性要素》,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付春英、常虹《商品包装色彩浅析》,载于《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
罐头食品出现今天这种局面一定是有原因的,但这并不是说大家都能清楚地知道这个原因是什么,事实上,我想大部分罐头食品企业仍然没有想明白这个原因,而对于未来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则更加处于一种迷茫之中。我听到的一个最常见的说法就是:现在消费者认为罐头食品没有营养,不新鲜,有防腐剂,因此才不再接受罐头食品的。我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导致罐头食品不被消费者接受的其实并不是消费者,而是罐头食品企业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是消费者认为罐头食品没有营养而不买,那么有很多的食品消费者也认为没有营养,但却仍然会去购买呢?比如碳酸饮料,其目前仍然是饮料当中的第一大品类;还有味精,都说味精是化学合成的,但目前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买它!又如消费者认为罐头食品不新鲜、有防腐剂而不买,那许多消费者也都认为方便面里含有防腐剂,但却仍然要去购买呢?还有很多调味品里也有防腐剂,但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由此可见,导致消费者不接受罐头食品的真实原因一定不是因为他们认为罐头食品没有营养,不新鲜、含有防腐剂!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罐头食品企业把注意力都放到“罐头”这两个字上了,而没有去与时俱进地关注“食品”这个核心的内容物!罐头食品企业们错误地把消费者的普遍认识当成了真实的原因,而忽视了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对食品本身不断进行创新,因为只要是罐头食品这种产品形式,似乎消费者认为的毛病都不可能消除,其实消费者说的和内心深处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但这却给罐头食品企业带来了致命的误解!
不知道罐头食品企业们仔细想过没有,罐头食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想不明白就不可能改变现状!老实说,我还没有听到过哪家罐头食品企业说起过罐头食品的本质,而通过我自己的接触、观察和分析来判断,我想,恐怕大部分的罐头食品企业都会认为罐头食品的本质是在“罐头”上,关于这一点,我的依据是听到了太多了“我们是做罐头的”这句话,话从口出、意从心生,这句看起来随意的话其实意味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我们是做罐头的”,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犯了一个根本性的思维定势错误,既然是罐头食品,为什么他们要将重点放在“罐头”上而不是“食品”上呢?“我们是做罐头的”这种思维自然将重点就放在罐头上,而只有带着“我们是做食品的”思维才会将重点放在产品上。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1篇8
关键词:塑料食品包装;使用功能;质量检验;分析
在食品包装工业发展速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之下,社会大众对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得以进一步的提升,食品包装除了具有储存食品的功能以外,还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同时起到一定的装饰与美化效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说,食品包装由于会直接与食品发生接触,故而其安全性将直接影响食品本身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塑料材质的食品包装而言,做好对其质量的检验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即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塑料食品包装的使用功能分析
首先,塑料食品包装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良好的阻隔性能能够使包装内的食品与包装外的环境形成良好的隔离状态,从而确保食品保质、保鲜,尽可能的保留食品的独特风味,延长食品在货架期间的使用寿命。对食品而言,塑料包装需要对气体、水分、湿气等可能造成食品综合性能受损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隔绝,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物的香气。对于食品生产厂商而言,应当根据食品类型的不同以及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原材料,并通过在生产过程当中加入适当添加剂的成分,达到合理调控塑料食品包装阻隔程度的目的。
其次,塑料食品包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能够使食品保存环境相关指标的稳定与合理。塑料材质的包装物对于常见的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或高盐分物质均具有良好的对抗效果,抗腐蚀性能显著,对于空气当中各种常见的气体(包括氧气、氢气、氮气、以及二氧化碳等在内)均具有良好的抵抗性能,故而使得食品的性能得到保障。
再次,塑料食品包装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良好的卫生性能能够使食品在满足保存要求的基础之上,确保保存期间的清洁性与安全性,杜绝食品在储存过程当中出现二次卫生问题。从塑料食品包装的角度上来说,纯聚合物树脂没有毒性,以聚合物树脂为基本原料所形成的塑料包装材料卫生性能是相当理想的。对于各类食品,特别是熟食品而言,可以直接用于包装,不会对食用者造成危害或不良的影响。除无毒性的聚合物数值以外,塑料食品包装的其他相关材料虽有一定毒性,但只要在包装生产的过程当中,将单体含量控制在一定标准以内,就能够使包装,乃至食品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控制。
最后,塑料食品包装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良好的保护性能主要是依赖于塑料组成特点以及结构配置方面的优势实现的。从塑料食品包装力学性能的角度上来说,在热风性能、耐饥跌落性能、耐冲击性能、耐撕裂性能等多个方面均具有相当确切的优势,故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包装内部食品的安全与完整。
二、塑料食品包装的质量检验分析
首先,从对塑料食品包装厚度进行检验的角度上来说,厚度方面的控制标准应当结合被包装食品的实际需求来决定。为了满足塑料食品包装在材料机械性能以及阻隔性能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就需要确保塑料食品包装在厚度上比较的均匀。同时,通过对厚度进行质量检验的方式,也能够使生产方在批量生产塑料食品包装中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可按照现行《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的测定――机械测量法》(GB6672-2001)当中的相关要求展开作业。检验期间主要使用仪器为厚度测量仪。具体的质量检验方法为:在距离待检测样品纵向端部的1.0m位置沿横向整个宽度截取试样,测厚仪在零值状态下,将待测样品放置于上测量面、下测量面中间位置,匀速下落测头并进行测量。同时,要求根据试样长度的不同,取不同的测量点数。对应标准如下表所示(见表1)。
其次,从对塑料食品包装拉伸度进行检验的角度上来说,拉伸度方面的控制标准同样是结合被包装食品的实际体积来决定的。拉伸强度主要是指在拉伸性能试验过程当中,直至试样样板断裂位置,单位初始横街面上所承受的拉伸力极值。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可按照现行《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1040.3-2006)当中的相关要求展开作业。检验期间要求将试样宽度控制在10.0~25.0mm范围内,长度满足≥150.0mm的标准,呈长条状,同时要求试样中部有间隔50.0mm的平行线作为参照,试样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1)。检验前首先测定试样的宽度与厚度取值,将其放置于拉伸试验机夹具中,确保夹具中心线与试样纵轴重合,启动拉伸试验机后施加增量,按照“最大负荷取值(单位:N)/原始横截面积(单位:mm?)”的标准计算拉伸强度。
最后,从对塑料食品包装剥离强度进行检验的角度上来说,剥离强度方面的控制标准同样是结合被包装食品的实际需求来决定的。塑料食品包装质量检验中的剥离强度主要是指:检验多层复合薄膜中层与层之间粘合强度的检验项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可按照现行《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8808-1988)当中的相关要求展开作业。检验期间所使用仪器主要为带有图形记录装置的拉伸试验机。具体的检验方法为:将试样沿长度方向剥离复合层与基材,两端分别装夹于拉伸试验机上(如图2所示),确保夹具中心线与纵轴部分完全重合,根据剥离曲线中位值计算对应的剥离强度水平。
三、结束语
本文重点围绕塑料食品包装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塑料食品包装在阻隔性、化学稳定性、卫生性以及、保护性等多个方面的使用功能,进而就塑料食品包装质量检验中,包括包装厚度、包装拉伸度、以及包装剥离强度在内的主要检验指标及其质检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以达到塑料食品包装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相娟,赵玉琪,李伟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塑料食品包装中柠檬酸酯[J].食品与机械,2010,26(5):65-67.
[2]林雨霏,纪雷,高玫等.塑料食品包装容器不同使用条件下溶出物风险评估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1):149-151.
[3]陈锦瑶,朱蕾,张立实等.我国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体系现况研究与问题分析[C].//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0:1-6.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9
将传统文化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既可以很好的传达商品信息,又可以在视觉感官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相融合,是包装设计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为食品包装设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食品包装设计的类别
2.1传统食品包装设计
传统包装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的产物,体现了自然美。粽子包装,采用植物叶与麻绳作为包装材料,自然、环保。酒的包装,主要采用的包装材料为陶器,体现着包装形式的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技术的提高,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包装设计仍被运用在现代生活中。传统包装绿色环保,亲近自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如福建竹笋皮包装的茶叶,就是运用竹笋皮来制作茶叶的包装,即体现了茶叶的环保性,又拉近了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丝绸,作为一种传统包裹物的形式,也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动力。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玉戈、铜钺上就留有丝织物的印痕。
2.2现代食品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设计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设计水平。由于包装材料与包装机能的不断演进,人们对于包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包装的样式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经济与物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食品包装受到现代消费、现代文化传播、现代时代精神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其发展更趋于合理化与人性化。现代包装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由原本的重视功能性、合理性转到重视情感与人性化等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包装设计结合,就体现了商品人性化的这一特征。
3安阳传统文化
3.1文峰塔文化
文峰塔位于彰德府文庙东北方,在安阳古城西北隅。它之所以叫文峰塔”,是因为它象征当地的文风”。塔高38.65米,周长为40米。由于塔身上大下小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体形式上呈伞状,这样的塔在国内极为罕见。
3.2甲骨殷商文化
殷商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安阳殷墟则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2006年7月13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记载了商朝这一历史文化,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与甲骨。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农业、家族、疾病、宗教等方面,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3.3文字博物馆
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建筑面积为34500平方米,主体馆高32.5米。其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图案,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建筑效果,其建筑错落雅致,体现了人文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哲学内涵。
4安阳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图案代表了包装设计的整体形象,它的造型及色调都是与主题相切合的。图案运用准确,便可以直接传达商品的主要信息,吸引消费者从而促进销售。安阳作为我国古都之一,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甲骨殷商文化使得安阳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市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将甲骨殷商文化与食品包装设计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食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销售。从殷商文化中提取一些代表性元素,如司母戊鼎、玉猪龙、玉雁、甲骨等元素,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将他们转化为图形,并运用在食品包装设计的版面设计中,达到增强商品文化气息,拉近消费者与商品之间距离的目的。
5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10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食品包装设计;绿色设计方法
1绿色设计理念概述
1.1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强调环保与视觉冲突、理念内涵的完美统一。在设计之初,制定出预期指标,所要面对的目标群体,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制作不同的方案。环保,就是指设计之初的环境材料控制与设计之后的环保预防措施,这两方面是绿色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我们无法强调设计对环境的丝毫不影响,但必须通过测试是环境污染效果降到最低,对人类没有强烈的危害。我们通过最简单的原材料,最核心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出来产品适合目标群体的口味。
1.2绿色食品包装的内涵与必要性
绿色食品包装强调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三重特性。但同时还包括对人体生理、心理结构没有副作用。能够在第一次用完之后经过降解程序再回收利用,对第二次利用没有副作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功效。绿色食品包装在讲究环境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设计的可视性强,对产品的宣传效果明显,反映出产品的经济社会价值。
绿色食品包装的必要性:绿色设计应该渗透在设计领域的每一个方面才能凸显其社会经济价值。Www.133229.Com绿色食品包装是产品绿色设计观念发展趋势的需要。在目前,社会一直在肯定绿色食品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明白,缺少绿色食品包装的产品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绿色产品。
2绿色设计理念在绿色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2.1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体现
绿色食品包装首先强调正确的包装材料。正确的包装材料主要是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处理再利用过程中,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理念强调环保与设计效果的完美结合,一方面选材环保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设计出的产品内涵深刻,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把绿色设计理念与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再生循环利用率高、食品卫生有保障、设计意义独到的绿色食品包装,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2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造型中的体现
食品包装强调造型与设计理念的统一。造型主要是通过材料与包装的结构来支撑与组合完成。在材料选取上,绿色设计主要采取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大的原材料。而食品包装的结构主要根据食品特定的功能选取特定的包装样式与形态。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形态。通过材料与包装结构的合理协调,构成了包装的强大阵容,合理的包装形态结构。完善的指导理念是包装绿色化的必然要求。
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包装品的基本功能的保存、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的渲染。包装容器的保护性、方便性、视觉性和工艺性等功能性要素决定了设计的成败。绿色设计理念要求包装设计在满足功能性和艺术性等基本需求的同时,体现简约设计思想和人文关怀理念。简约设计是直接从物质角度考虑的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思想,简洁而不简单,能够折射出设计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人文关怀则偏重于体现非物质化绿色食品包装设计理念,给人一种以人文本的情感关怀,给物质世界以强烈的精神感知,体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追求。
2.3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色彩中的体现
绿色设计理念不仅强调产品包装显现绿色气息,更要求其充分反映人类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食品,需要什么样的包装,需要看到什么样的情感内涵。这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一方面,包装色彩充分照顾大众的情感倾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重点,通过调查包装设计的食品面对的受众,找出适合受众的情感色彩,不去过分追求色彩的绚丽与华美,关键在于色彩给人的舒适、愉悦、安全之感。只有平和的颜色方案才不至于给大多受众造成审美上的疲劳,也不会引起过多的社会争议。
另一方面,包装色彩设计要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多种途径提炼更多的色彩,发掘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充分重视绿色设计的内涵,体现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
(1)色彩选用准确,以少胜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体现出其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多样化的广告策略等等。然而有些商家在这方面并不能把握一个。国内外的包装品调查中发现,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吸引人的眼球,最值得推荐的便是广告以及包装品用色的基本趋势在于简洁明了。一种好的包装设计品,吸引人眼球的关键不在于色彩的鲜艳、色彩效果的优劣程度,而在于颜色的选取数量,颜色的搭配与组合的合理性。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推崇色彩单纯化,好的设计用三色、两色甚至一色的变化就足以获得美好的视觉效果,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合理运用色彩对比,使包装醒目而不花哨。
美国著名设计家华尔特•斯特恩在其《包装的力量》一书中说:“包装所具有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如何调和及对比。在商店里要活泼而抢眼。买回家以后要柔和而不刺眼。”这段话很精辟地概括了色彩对比与调和在包装设计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包装色彩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色彩对比。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和综合对比这六种类型的对比,它们使色彩各自的特征更明显,效果更佳。但是过分的或者不适当的颜色对比容易让人感觉不适,就似炎热的夏天让人受到大红色的刺激,让人心情烦躁不安。
2.4食品包装文字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符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展现着独特的价值。它能够很真实的反映某一项设计理念也能很成功的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它甚至比图案、色彩对包装的表现力更加强势。包装上的文字是商品与消费者交流的基本要素,是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有装饰和表现商品特性两大功能。
通常,包装文字设计分为两类:一是文字商标、品名文字的设计;二是商品包装上必须标明的内容文字,如:特征、成分、用途、用法、标准、重量、容量、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址、电话、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注意文字的视觉传达效果的表达,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文字字体,不同的编排方式。
作者所认为的现代包装的设计领域对文字的处理方式大概可以有这么几种:①字形的变体修饰。采用艺术化的手法,通过对文字的形象进行设计,可以从背景、效果等方面让整个图片突现文字本身,让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更直接的显现。②象征化手法形成标示系统。主要表现方法在于,根据设计的对象所要表达的内涵或者设计对象的厂家的形象,把字体象征化,反映某种特殊的意义。此方法类似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vi标示的设计。③联想创造设计。就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出现一样,它是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创造出某个生字,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可以抛弃某个字现在本身的含义,然后镂空我们的思维,根据我们需要表达的涵义对文字进行联想创造性的设计。这几种方式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分开存在于我们的设计视角中。
其实就作者个人而言,文字的设计是设计领域中最能引发我们思考与完善的部分。在绿色设计理念的贯穿我们当代设计领域的当代,如果我们能让文字充分显现其强大的内在涵养、内在表现性,让消费者从文字中体味到一种绿色的人文关怀。同时与设计者对食品包装上的文字与整体包装的效果有一个强烈的共鸣感,舒适、惬意,那么绿色理念设计所要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便前景可观了。
3绿色食品包装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预期方案设定的目标是否达标,我们所要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绿色设计实施之后目标群体对设计效果的作出如何的评价,专家学者对于绿色设计的评估与改进潜力的分析等是我们在绿色设计过程中所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一般把常用指标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手段归纳为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两大部分。通过对方案实施手段进行技术评价,对方案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最终确定该方案的在大范围内是否可行。对于本文所阐述的绿色设计理念,由于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扩加另外一种评价指标,那就是环境评价指标,这项指标与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构成了绿色设计评价体系。在对绿色食品包装的设计中,我们一方面看我们的设计手段,设计是否创新,设计的理念是否突出;另一方面看设计出来的包装是否具有社会经济效益,节省经济成本,更为重要的还包括该设计是否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是否有利于节约资源,以最低的能源损耗创造出最有利于产品销售的包装成品,以小到大,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绿色设计方式作为一种对社会环保具有良好效益的设计方法,在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企业形象的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手段采取高校与国家研究基金会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设计方式进行研究、创造、应用,将会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将充分展现绿色设计的强大绿色功效和环保效益,通过赏心悦目的食品包装展现清新舒适的人本原则,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完美结合,将是我们绿色设计理念最需要表达的观点。当然,作为新的设计方法,在理论上还有所欠缺,在实践上更是困难重重,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必然会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志峰,光复.绿色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11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在我区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集贸市场、超市、大卖场为样品采样点,按照随机抽样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采样的要求,采集市场上各类生食腌制水产品72件。
1.2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的规定进行检测;按照《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10136―2005)判定:细菌总数≤5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其中1项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2结果
2.1总体检测情况
共检测各类生食腌制水产品72件,其中黄泥螺33件,咸蟹及蟹糊29件,香螺4件,蚶类3件,其他(虾、鱼类等)3件,总合格率为70.83%。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4.72%;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0.83%(表1);未检出致病菌。
2.2不同包装规格生食腌制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本次采集的样品中,定型包装产品34件,散装产品38件。散装产品的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产品的合格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38,P<0.01)(表2)。
2.3不同产地生食腌制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本次采集的样品中,上海本地产的54件,外埠产18件,上海产产品的合格率低于外埠产产品的合格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5,P<0.05)(表3)。
2.4不同来源生食腌制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本次采集的样品39件来源于集贸市场,33件来源于超市。集贸市场采集的产品合格率低于超市采集的产品的合格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76,P<0.01)(表4)。
3讨论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虹口区2008年1―11月市售生食腌制水产品的合格率为70.83%,其中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为84.72%,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70.83%,未检出致病菌。与陈建军等报道的结果相近。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这也是微生物污染的最常见指标,提示我区生食腌制水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卫生指标控制措施及管理尚存在问题。
散装生食腌制水产品的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生食腌制水产品的合格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散装生食水产品易滋生的细菌通常是好氧菌,而定型包装可以创造无氧或低氧的环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另外,散装的产品由于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卫生,交叉感染也难免发生。
上海产的生食腌制水产品总体合格率低于外埠产的生食腌制水产品,主要是上海一些散装产品不合格造成的,这类产品主要是由一些小的专卖店所生产。因此,提醒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个体摊贩、专卖店的管理力度。
集贸市场采集的样品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低于超市采集样品的合格率,主要是由于本次调查的超市所售产品均为市场上知名品牌的厂家生产,相对集贸市场来说,正规厂家管理规范,并且超市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而集贸市场相对来说管理不是很到位,一些产品来自不知名的企业或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目前我区生食腌制水产品的卫生质量状况不尽人意,提醒广大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引起注意。生食水产品是一种高危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二次微生物污染,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卫生。同时,在销售过程中随着盐分和酒精度的下降,微生物易生长繁殖,合格率也会下降。所以加工生食水产品不仅要选择新鲜的水产品作原料,而且整个加工过程应严格操作卫生,防止各种污染物污染。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生食水产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4参考文献
[1]徐景野,林朝,杨治香,等.甲壳类、贝壳类海产品致泻性弧菌分布与消长[J].中国公共卫生,1995,11(1):7
[2]成雪华.一起泥螺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浙江预防医学,1997,9(4):64.
食品包装的意义范文篇12
从关注食品安全到关注营养健康
所谓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如速冻饺子、面包、饼干、酱油、饮料等等。
其实,这不是关于食品营养标签的第一次措施出台,它的出台走过了漫漫10年路。
早在2002年,卫生部就开始了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研究项目,2004年,全世界已有74.3%的国家颁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这使参与该项研究的专家们越发感到实施营养标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几易其稿之后,却遭到了众多食品企业的反对。几经波折,终于在2007年由卫生部颁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但是,这只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并不具有强制性。
这之后,2009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营养标签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现实生活中,预包装食品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地位越来越突出,这些都为《通则》的出台铺平了道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通则》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从2013年1月1日起,凡没有营养信息标签的预包装食品一律不得出售。
在《通则》的新闻会上,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说:“这项重要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对指导公众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1”与“NRV尺子”
《通则》的起草者之一、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所研究员杨月欣指出,膳食是慢性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则》的出台与中国防控慢性病的局势息息相关,比如在要求强制标示的内容中,能量和肥胖相关,钠和高血压相关,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相关,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信息可以帮助公众作出合理膳食选择,对全民营养教育、健康促进和预防慢性病具有重要作用。
《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4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4”是指核心营养素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NRV”即所提供的热量占每天机体需要热量的百分比。食品营养标签上比较食品营养素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是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制定的。
对照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可以拿起计算器来算一算。首先看看一个包装成一份食品的质量,然后和营养成分表中的含量数据相乘,就可以知道吃了这个食品后我们摄入了多少能量和多少营养成分。
一般成人每天应该摄取的能量参考值是8400千焦,即2000千卡。下面是一款某品牌腰果的营养标签。我们以此为例,看看“4+1”和“NRV”与健康的关系。
该款腰果的能量为2324千焦,NRV为2324÷8400×100%=28%。如果您是一位成年人,吃了80克该款腰果,那您就摄入了占当天总能量的28%×80÷100=22%。这就意味着,另外那78%(即6577千焦)的能量您需要从三餐或其他食物中来获得。通过标签上的这一“密码”信息,您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过量摄入食物。特别有意义的是,说到食物能量,很多人只想到一日三餐,却没有把三餐外的一瓶饮料、一把瓜子、一捧花生、一枚巧克力派的能量一并计入,这样就让多余的能量在不经意间一天一天地蓄积到体内了。据美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如果一个青少年平均每天喝1听含糖软饮料,一年以后,他将比不喝饮料的同龄人重6.4公斤。
依此类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计算方法也是如此。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计算太麻烦了。其实很简单。通过阅读营养成分表中的营养素参考值NRV,消费者就可以简单明了地知道自己从中能摄入多少能量与多少营养素,以及它们在当天膳食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合理地安排全天的平衡膳食。如果摄入量到了30%,那就意味着可满足一天1/3的需要了。比如,营养标签说蛋白质的NRV为30%,那就说明该预包装食品的每份食品能满足每天所需的1/3左右的蛋白质了。杨月欣研究员把“NRV”比喻为“一把尺子”,所以您不必去一一计算,只要用这把尺子衡量一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功能声称”传递的营养信号
“蛋白质”是一种营养成分,“高蛋白”就是一种“功能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食品上可以采取规定语来说明“营养成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类似这样的功能声称还有“低能量”、“低脂肪”、“脱脂”、“高钙”、“不含反式脂肪酸”、“低糖”等等。过去,这样的声称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难免有企业自话自说。而《通则》要求,凡是进行功能声称的食品都应在营养成分表中列出相应的营养成分含量,并符合声称条件。
标准还对其他营养成分标示、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比如:当每百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3克,或100毫升食品中≤1.5克时才能称为“低脂肪”;当糖的含量要求达到每百克或100毫升的食品含量≤5克时,该食品才能标示为“低糖”;当钙的含量达到每百克≥30%NRV或100毫升≥15%NRV时,才能称为“高钙”;当钠的含量达到每百克或100毫升的该食品含量≤120毫克时,才能声称“低盐”。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通则》对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反式脂肪酸做了明确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油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读懂“健康密码”,不做“营养盲”
香港一项调查显示,87%的受访市民没有阅读产品背面营养标签的习惯,半数受访者不知道自己每天的能量需要。即使表示知道的受访市民中,亦只有两成有正确的认知。只有不足26%的受访人认同控制饮食及做运动对控制体重、减肥同样重要。
-
营养健康教育总结范例(3篇)
营养健康教育总结范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第一”健康水平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
-
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例(3篇)
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篇1为改善我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31号)、《国家七部委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
-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例(3篇)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加大综合改革力度,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优质服务..
-
乡镇三农工作发言材料范例(3篇)
乡镇三农工作发言材料范文关键词:灾后重建;农村景观彭州市磁峰镇位于龙门山脉中南段,彭州市西北部。距彭州市区33km,距成都市区70km。该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场镇社区,全镇处于山..
-
道德与法治教学特色范例(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特色范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8-0078-02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异同范例(12篇)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异同范文篇1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人类学跨文化交流音乐教育是一门古老而特殊的教育学科,它在世界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普通高..
-
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范例(12篇)
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传感器、生物实验中图分类号:G633.7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数字化实验系统成为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目前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例(3篇)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关键词:政府采购绩效;关系品质;供应商;Spearman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8-0052-072012年,我国已经把财政体制改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