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3-17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范文

一、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高潮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的细腻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就先让学生看题质疑,从中梳理出“徐霞客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徐霞客是如何阅读大地的?”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读物众多,方法各异,以上所提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感悟,更多的阅读方法还有待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形成。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一课能得一“法”,再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上,相信有“法”可依,他们定能“读得更快,读得更多,读得更深,读得更透。”

二、立足于课内,辐射于课外。

牛顿、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习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1、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课前布置查找普罗米修斯的相关资料,有的从网上查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有的从书上了解到与普罗米修斯有关的神话传说,交流时,还有学生提出他找到了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传说版本。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引导学生感悟“读好书”的好处时,冰心多次提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好书,教师顺势而导:《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你看过这几部作品吗?你是否与作者有相同的感受呢?紧接着教师随手拿出事先准备的《水浒传》,选择“虎松打虎”片断,声情并茂地读起来,高潮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下课后老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几部名着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借阅,老师欣喜地发现,这“虎松打虎”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老师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韩非子》;学习《孔子和学生》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展示于课内,激趣于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每个学期至少要达到25万字。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尤为重视的。

一、为小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喜欢读书,但是对书籍好坏缺乏判断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书上,或者阅读一些不符合自身实际的书籍,对其未来发展也是不利的。为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为小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比如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类书籍――《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带注音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演讲等书籍,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阅读不同内容的书籍,具体阅读哪些书籍,就需要教师作出指导,给出必读书目,使学生通过合适书籍的阅读来获得良好的认知,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

二、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一部分学生爱读书,尤其是特别喜欢课外阅读,经常会沉溺于课外书籍中,难以自拔,甚至在上课时都会偷偷读课外书;也有一部分学生恰恰相反,他们不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毫无意义,只要课上认真学习,课内阅读即可满足需求。其实,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处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都是错误的。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因此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是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然而前提是分清课内与课外,恰当处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使学生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阅读,以正确的阅读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在课外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

小学生接触阅读的时间较短,又缺乏总结的能力,因此对于阅读方法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仅仅是凭喜好去进行阅读。在课内阅读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但是在课外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常是缺席的,是无法进行指导的,因此会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发现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比如可以通过选读法(有选择性地阅读)、精读法(重点阅读)、速读法(快读阅读)等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帮助小学生高效阅读。

四、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作为一个自发性的活动,有时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可以开展下列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1.读书心得交流会很多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是基于“好玩”“有意思”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对于读书的心得体会是容易忽略的。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就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反思自己看过的书,积极地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得,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当然,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也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阅读方法。

2.读书知识竞赛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通过设置各个方面的问题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含义,从而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注意知识的获取。

3.好书推介会一些学生在阅读过一些比较好的读物之后,通常喜欢与大家一起分享。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开展“好书推介会”这一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好书之后将其推荐给其他学生阅读,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更有重点。

五、结语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为小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在课外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并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周霞.《浅议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干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8)

[2]王瑛.《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探索》[J].新课程(中),2011(03)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内学习;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71-01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双翼,让学生展开双翼,他们才能自由地翱翔于语文学习的广阔天空。那么,我们究竟是怎样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多年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很难得到有效落实,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特期盼能抛砖引玉,引来各教育同行更多的争论性的权威论断。

一、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

1、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

2、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去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学习《纸船》,去阅读冰心的诗集;学习《皇帝的新装》,去阅读安徒生童话集。

3、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阅读的《回忆我的母亲》;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去阅读《后出师表》、《三国演义》。

4、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如学习了鲁迅、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去阅读《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等。

5、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如学习了一些唐诗、宋词后,去读《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中的相关赏析文章。

6、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魏苏的《台阶》,去读《父亲的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表现亲情的文章。

二、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3、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所以,学生要注意,不是说要扩大阅读量,要发展课外阅读,就是天天抱着课外书不释手。

4、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三、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1、管理。

(1)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我明确地告诉学生拓展阅读要以课文的学习为拓展点,以自己的独立阅读为基本形式。

(2)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

(3)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

(4)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2、指导。

(1)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为了明确课外的总体要求,调动学生参与、家长支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在初一学生入学后,就给学生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这点要注意,如果你不给学生家长讲清楚,恐怕在分数教育的今天,不单是学生要挨骂,老师也躲不了批评、指责。说你成天就教学生看小说,不误正业!

(2)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

(3)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勾画圈点、摘录、评点、提要、质疑问难、归纳梳理等。

四、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1、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2、打好课内基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打好课内基础,即“得法于课内”——老师对精读课文的示范分析和自读课文的学法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训练,领会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课外阅读才能有法可循、有路可走,才能真正做到“增益于课外”。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养成有目的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以大纲为纲,配合教材和课堂教学,指点阅读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习惯。

(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注点评、摘录提要、写阅读笔记、札记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养成勤问多思的习惯。课外阅读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勤问多思的习惯,要让学生“站在书上读”,亦即以质疑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力求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 下一篇:教务处工作计划表-家长必看(整理12篇)
    上一篇:工作总结报告(整理15篇)
    相关文章
    1. 课内阅读理解技巧范例(12篇)

      课内阅读理解技巧范文篇1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有效性面对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国外文化软侵蚀的形势,青少年的语文教育引起人们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学教育更关注如何提高学生..

      daniel 0 2024-03-17 15:04:13

    2. 生态学导论范例(12篇)

      生态学导论范文篇1关键词:马克思思想;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当代价值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高度统一是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本文想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思想的科学..

      daniel 0 2024-03-17 14:32:13

    3. 伦理学基本原理范例(3篇)

      伦理学基本原理范文中国伦理学界关于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似乎已经告一段落,然而在我看来,关于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依然有待深入。本文试图在回顾与评价已有观点的..

      daniel 0 2024-03-17 14:00:13

    4. 伦理学范例(3篇)

      伦理学范文海德格尔的学生、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约纳斯(HansJonas,1903年~1993年)在1979年出版了《责任原理:技术文明的伦理研究》一书。此书出版后很快就成为了当代的经典之作,于..

      daniel 0 2024-03-17 13:28:12

    5. 国际商务礼仪的特点范例(12篇)

      国际商务礼仪的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公务礼仪对台公务礼仪是社会学科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一直具备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取得..

      daniel 0 2024-03-17 12:56:12

    6. 装配实训报告范例(3篇)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一、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强化基层应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镇街、村(居)、企业、学校应急组织建设,整合基层应急工作力量,理顺工作关系,在各镇街、村(居)、学校..

      daniel 0 2024-03-17 12:24:12

    7.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例(12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600..

      daniel 0 2024-03-17 11:52:12

    8.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含义范例(12篇)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含义范文篇1一、前言二、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法治的密切关系三、WTO体制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四、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雏形-保税区法律保障制度概况五、国..

      daniel 0 2024-03-17 1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