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例(12篇)

daniel 0 2024-03-18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1

煤矸石长期露天堆放,因氧化、风化和自燃,产生大量扬尘、SO2、CO、CO2、H2S、烟尘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危害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在矿区,除煤矸石产生的空气污染外,还有煤矿井下开采产生的污染,工业锅炉、窑炉及居民燃烧产生的污染,交通运输和公路扬尘等。因此,矿区大气污染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所以,单独对矸石山上方及周围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意义不大,比较好的方法是对矿区大范围进行空气污染监测。关于空气质量监测,现在有三种技术路线。一是瞬时采样法,监测项目主要为SO2、NOX和TSP;二是24h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法,监测项目有TSP、PM10、Pb、SO2、CO、NOX、NO2等;三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有PM10、SO2、NO2、NO、O3、CO、湿度、温度、风向、风速等。矿区环境污染一般属于重度污染,可以采用24h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法,有条件的建议采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甚至可以采用遥感遥测技术。

2煤矸石环境污染土壤监测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土壤污染物大体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Hg(汞)、Cd(镉)、Cu(铜)、Zn(锌)、Cr(铬)、Pb(铅)等非金属As(砷)、Se(硒)、放射性元素等;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有机物、氰化物、石油等。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难恢复性、持久性、判定的复杂性等特点。煤矸石属煤矿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微量有害元素,包括As、Cr、Cu、Zn、Hg、Cd、Pb等。大量露天堆放的煤矸石,会迅速风化,并通过降雨、风扬等作用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重金属可迁移性差,不易降解,并可通过食物连的富集作用危害人体健康。煤矸石土壤污染监测,主要是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重金属(Cd、Cr、Zn、Pb、82Cu)含量。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是1995年7月份颁布执行的。标准中规定了土壤中Cd、Hg、As、Cu、Pb、Cr、Zn及Ni总量和BHC、DDT的三级环境质量标准。如兖州矿区某煤矿,根据污染源的分布,在矸石山周围各个方向上布设采样点。其中,土壤采样点21个,矸石山表面2个,剖面采样点1个。监测结果表明,矸石山周围200m范围内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Cd的平均含量是其背景值的23.8倍,Zn为1.4倍,Pb为1.5倍,Cu为1.4倍。

3煤矸石环境污染水体监测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地表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依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点源主要是由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形成;非点源也称面源,指在较大面积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泾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矸石山污染属于非点源。煤矸石露天堆放,经日晒、雨淋、风化、分解,产生大量的酸性水或携带重金属的离子水,下渗损害地下水质,外流导致地表水的污染。在煤矸石中,除含有SiO2和Al2O3以及铁、锰等常量元素之外,还有其他微量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经过风化及大气降水的长期淋溶作用,这些元素会形成硫酸或酸性水及离解出各种有毒有害元素渗入地下,导致地表水体及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形成淋溶酸性水,从而影响水环境。根据煤矸石的性质及其对水体污染的特点,在矸石山周围进行水体污染监测时,监测项目主要包括pH值、F和重金属含量。监测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标准分析方法,这是较经典、准确度较高的方法。其中,对水体中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测定,主要是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如兖州矿区为了研究煤矸石中有害微量元素对塌陷区水环境的影响,对矿区充填煤矸石的塌陷区内水样进行了采集。测试结果表明,除Pb元素在个别区域超标外,其余均不超标;F元素明显超标。但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相比,重金属元素和F均不超标。全部水样pH值均大于7,显碱性。

4结语

(1)对煤矸石空气污染的监测,宜与矿区空气污染监测一起进行,从宏观上监测矿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以常规方法布点监测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自动监测系统,甚至采用遥感遥测技术。

(2)以矸石山为中心,在矸石山的周围土壤的污染最为严重,远离矸石山的地方土壤污染逐渐减轻。对土壤污染的监测,主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

[关键词]饮用水;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24-01

最近几年,突发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在我国越来越频繁。显然,无论是这种突发性的污染事件还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都将引起水源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与有机污染在物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一般都不能够在天然水系统中降解。同时,因为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毒性,且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污染持久,所以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而一旦饮用水水源地发生了重金属污染,那么人们的饮水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关于饮用水重金属污染的应急处理俨然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水务公司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饮用水中重金属的来源

一般情况下,环境当中所存在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分为五大类,即冶金与采矿工业、地质风化作用、人类与动物的排泄物、金属加工。其中,来源于矿山开采业、有色金属的冶炼、机械加工等所排放出的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含有重金属)是造成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了以上这些常规的污染源之外,很多意外的事件也有可能导致水体出现重金属污染。比如广东东江在2005年发生的Cd(Ⅱ)污染事件,即是由于意外事故而导致的。

二、针对饮用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应急处理技术

(一)物理去除法

一是混凝法。在污水中,长期存在着一些悬浮在水面且难以沉降的细小物质,这些物质都带有电荷,且具有异性电荷相吸的特性。而混凝法的应用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特性。一般情况下,这些细小的物质都会在水中以一种胶体的状态存在,那么我们如果将混凝剂加入到水中的话,即会与这些物质产生电性相反的电荷,从而导致这些物质吸附在混凝剂所形成的絮体上。然后,在吸附作用下,这些悬浮在水中的重金属物质便能够被有效去除;二是膜分离法。膜分离法具备了能量消耗低、温度适应广、处理效率高、占用面积较小等特点。同时,膜分离法的应用并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药剂,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再出现二次污染。一般情况下,膜的材质为聚矾、聚醚矾、聚讽酞胺等,这些材质都具有较高的耐酸碱性[1]。但是,如果考虑处理成本、浓水的排放量等方面的因素,膜分离法的应用并不适合于大水量污水的处理;三是吸附法。根据相关研究得知,通过对吸附剂表面活性的利用即可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一般情况下,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其能够有效吸附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活性炭具备了比表面积大、内部结构丰富、吸附能力强的特点,且还具有耐酸碱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质。因此,其对重金属的吸附俨然将有着良好的效果。针对源水中重金属的吸附而言,粉末活性炭的应用主要是依靠了自身巨大的空隙率与比表面积,然后通过利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来有效将重金属离子吸附至其内部或表面,最终在沉淀过程中将重金属物质有效去除。

(二)化学去除法

一是电解法。所谓电解法,即是将污染水当中的重金属离子分别在投加化学药剂,即能够使水源中重金属污染所生成的沉淀物质得以消除。具体来说,化学沉淀法具有两种类型:首先是硫化物沉淀。众所周知,重金属的硫化物沉淀于水中时,其溶解度是相当小的,所以很难产生二次溶解。但是,由于硫化物的价格昂贵、具有毒性、在水中的反应较复杂,且只有在处理之后才能进行排放,所以其必然将导致处理流程与处理成本剧增,俨然将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其次是铁氧化合物沉淀。通过对硫酸亚铁的投加来让重金属离子有效生成带有磁性的铁氧体晶体,然后在沉淀之后析出。三是中和沉淀法。此方法是通过对碱性药剂的投加而实现的,将碱性药剂投入水中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即会有效生成氢氧化物,然后逐渐产生沉淀作用,最终得以去除。中合沉淀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去除重金属物质,同时也能够有效调节废水的PH值。

(三)应用实例

根据水源地突发性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以XX水厂的原水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配制受重金属污染水样,对不同浓度的三种重金属Cr(VI)、Cu(II)、Cd(II)进行了去除实验研究。然后,根据该水源水的特点以及相应的重金属污染强度,提出了应急处理措施。

首先,以充分利用XX水厂现行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为原则,对原水中的Cu(ll)进行了去除实验。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对原水pH值的提高来促使原水中的Cu(II)转变成为Cu(OH)2沉淀;二是向原水中投加碳酸钠,促使原水中的Cu(II)转变为Cu(OH)2和Cu(OH)3沉阳阴两极,从而起到降低污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效果。具体来说,电解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表面电极处理过程、电絮凝处理过程、电解浮选过程以及电解氧化过程[2]。而材料、电流密度、pH值、槽电压、搅拌作用等都将对电解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现阶段,电解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其处理过程中的占地也较小,但其始终都存在着造价高、需求电量大、废水处理量有限等缺点。所以,电解法针对于那些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且水量较大的水源来说,并不实用,也不经济;二是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化学药剂的投加来实现的。通过淀,从而将源水中的Cu(II)去除。通过实验,证实了原水pH值对去除Cu(II)的影响,同时也证实了在不同Cu(II)污染浓度下,出水达标所需投加的碳酸钠量。

其次,将粉末活性炭投加在输水管道的中间环节或原水的取水口,从而实现对原水中Cr(VI)的吸附。然后再通过XX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利用,来对粉末活性炭进行分离,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Cr(VI)的去除。通过实验,证实了粉末活性碳能够对Cr(VI)产生吸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不同Cr(VI)浓度下所需要投放粉末活性炭的量。

三、结语

总之,饮用水重金属污染现象无论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对人们的健康都具有巨大危害。我国针对饮用水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依旧处于探索的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极为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力争尽早研究开发出更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适用技术。

参考文献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很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重金属,在排水污水、废物时没有达到环保标准,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周围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处理中应用了化学固化方法,该方法价格成本低,处理方便,应用范围广。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化学固化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230222

1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1.1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危害分析

重金属对土壤和水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在自然环境中,重金属是不能被降解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到植物内部,这样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影响[1],不仅如此,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如果人类误食了这些植物,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重金属危害性非常大,人体的微量元素含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超标,对人体是致命的伤害,人体中的蛋白质,核酸会和重金属发生作用,进而导致人体酶活性的下降,严重的情况还会消失,最终导致核酸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会出现基因突变的问题[2]。

1.2分析当前土壤中的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农业、工业、以及城市事故污染是重金属主要的污染来源。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含有重金属的水体进行农作物的灌溉,或者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化肥农药,对周围的土壤都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而在工业方面,比如选矿采矿,还有冶炼和锻造过程中,其操作的每一个过程都会产生重金属,在排放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过滤消毒处理,那么水体进入土壤中,也会有严重的重金属污染[3]。在这种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会对周围的空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危害。而在城市当中,污水处理厂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污水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就进行了排放,大量的污水引入生活用水中造成污染。

2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分析

2.1分析重金属固化的原理

为了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持续的污染,在应用化学固化方法中,先要向被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固化剂,土壤中的活性就会被改变,这样重金属和土壤中的移釉素会相互结合,在外在形式下出现一定的固化现象,为了保证土壤有记性,迁移性等,必须进行化学处理,恢复土壤的活性。化学固化作用后,土壤中的元素都有很大的改变,最终做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2.2沉淀在化学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在土壤中放入固化原料后,在不断溶解中产生一定的阴离子,这些阴离子和重金属相互结合,之后就开始出现重金属沉淀,生物有效性等都开始降低。最为常用的固化剂有石灰石,作用机理是将土壤中的pH提高,这样在其中重金属元素发生沉淀,重金属在土壤中其毒性会随时浸出,石灰石可以减少浸出量,这样重金属就会被固定,不会将污染范围继续扩大,控制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2.3吸附在化学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通过应用化学固化方式,使用的化学元素作用在土壤层中后,这些固化材料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原理是吸附剂对吸附质的质点有很强的吸引作用,但是处理中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其中的沸石是主要的添加剂,经过科学人员的研究,沸石具有特殊的Si-O四面体结构,该结构吸附性非常好,在物理吸附作用下可以将Pb、Cd等重金属吸附到表面上,这样重金属就被固定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2.4分析配位在其中的作用

在固化过程中,会出现配位问题,不同配位表现的情况也不同,黏土矿物中层和层利用分子之间的作用相结合,这样在实际应用中,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其金属离子可以进入到这些化学元素的内部,和层间元素结合,之后会和SiO元素发生晶间的配合,黏土矿物添加到污染土壤中后,就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生物性和迁移性,这样就对这些污染土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化学修复。除此之外,这些改良剂还能和重金属离子发生很好的配位作用,将Pb,Cd等重金属吸收,控制其对土壤的污染。

3总结

通过以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发现化学固化的作用非常大,其对重金属污染的处理非常强,效果非常好,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深入研究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推动我国对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和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朋成,黄占斌,唐可,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4(1):158-161.

[2]刘云国,夏文斌,黄宝荣,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固化技术与萃取修复技术的应用及修复效果(英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129-135.

[3]景生鹏,黄占斌,景伟东.化学改良剂对矿区重金属Pb、Cd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1):72-76.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4

关键词重金属;水体;存在形态;迁移规律;污染特征

中图分类号x5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1-0269-01

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

1.1存在形态的类型

要分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首先就要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各存在形态之间的关系,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也不例外。汤鸿霄提出“所谓形态,实际上包括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有可能表现出来不同的生物毒性和环境行为”,这里所分析的存在形态主要指重金属在水体中的结合态。水体中重金属存在形态可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滤水中的为溶解态(溶解于水中),原水样中未过滤的为颗粒态(包括存在于悬移质中的悬移态及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的沉积态)。用tessier等[1]提出的逐级化学提取法又可将颗粒态重金属继续划分为以下5种存在形态:一是可交换态,指吸附在悬浮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有机质或铁锰氢氧物等表面上的重金属;二是碳酸盐结合态,指结合在碳酸盐沉淀上的重金属;三是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指水体中重金属与水合氧化铁、氧化锰生成结合的部分;四是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指颗粒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形式进入或包括在有机颗粒上,同有机质发生螯合或生成硫化物;五是残渣态,指重金属存在于石英、黏土、矿物等结晶矿物晶格中的部分。WWw.133229.COm

1.2迁移性质

不同存在形态的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质不同。溶解态重金属对人类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是人们判断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常用依据之一。颗粒态重金属组成复杂,其形态性质各不相同。可交换态是最不稳定的,只要环境条件变化,极易溶解于水或被其他极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是影响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酸盐结合态在环境变化,特别是ph值变化时最易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在环境变化时也会部分释放;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不易被生物吸收,利用较稳定;残渣态最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释放到水体中。

2迁移规律研究方法

不同存在形态的重金属,从所结合的载体上分离下来的化学条件和难易程度也不同,即稳定性存在差异,因此其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可以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分布差异以及相互转化过程,研究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并作为判断其对水体危害的依据。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时,仅认识到重金属的总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其中的各组分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而讨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性质、转化机理以及对水体的潜在污染等问题[2,3]。在研究整个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常使用该方法分析重金属水相和固相相互迁移的主要形式[4,5],据此得出重金属不同形态在水体中的迁移的动态转换以及最终归宿等。

这种以分析化学为基础研究重金属迁移转换规律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直观地通过实测结果分析污染情况,不足之处是各种分析方法在技术上还存有明显的缺陷。目前还没有一种方便、有效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因此寻求灵敏性高、选择性强的分析方法对各种形态进行分离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3.1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理

重金属污染物为非降解性有毒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某些重金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细菌在甲基汞形成中的作用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6]。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通过阻碍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生理功能,取代大分子中的必需元素以改变其活性部位的组成来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新陈代谢。重金属进入水体后会对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即生态效应,水生动植物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受害症状,影响到正常生长,并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体健康。

3.2重金属沉积物污染

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的最终归宿是沉降到沉积物中,并有少部分被水生生物吸收蓄积,因此评价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时除分析水相重金属污染物状况外,还需研究沉积物的污染状况。采用从沉积学角度提出的评价分析方法,最常用的如地积累指数法[7]、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8]以及脸谱图法[9]等。沉积物是地球表面层储存污染物的重要场所,一旦沉积物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研究对于沉积物很有意义,同时结合沉积学内容有助于该问题研究的全面性。

3.3不同价态的重金属毒性

由于重金属元素大多属于过渡性元素,因此价态存在形式也多变,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各种价态之间转化。当水环境条件变化时,各种价态之间相互转化,产生的毒性效

应也就不同。例如,铬在水体中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化合物为主,六价铬的毒性大,三价铬次之。三价铬大多数被底泥吸附转为固相,少量溶于水,迁移能力弱;六价铬多以溶解态存在,迁移能力强,两者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转换。汞是重金属中很让人担心的一类,无机汞盐通常有一价和二价2种存在形式,同时还可以形成有机汞化合物。有些汞化合物基本上是无毒的,可以用作药物;而另一些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汞,如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等,毒性极强。

整理

4参考文献

[1]tessiera,campbellpgc,bissonm.sequentialextractionpro-cedureforthespeciationofparticulatetracemetals[j].analyticalchemi-stry,1979,51(7):844-851.

[2]张辉,马东升.长江(南京段)现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态研究[j].环境化学,1997,16(5):429-434.

[3]杨宏伟,焦小宝,王晓丽,等.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3):24-26.

[4]邵秘华,王正方.长江口水体中重金属形态交换过程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5,16(6):69-72.

[5]车越,何青,林卫青.长江口南支重金属分布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4):220-223.

[6]刁维萍,倪吾钟,倪天华,等.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与防治对策[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3):1-5.

[7]贾振邦,周华,张宝权,等.应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太子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7(4):41-44.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5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城市环境;汽车尾气排放;工业三废;生活垃圾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8-0125-03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此外还有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简而言之,主要是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日常生活垃圾中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影响是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带来了很严重的污染,危害了人的健康。针对这种污染现状,应该减少或切断重金属污染源,控制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减轻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城市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具体问题

(一)地面扬尘中重金属超标,空气质量变差

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很多重金属颗粒进入空气中,如铅、汞等。此外城市土壤也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导致了地面扬尘直接被人们呼吸进体内。针对颗粒物来源的有关分析表明,在重庆,城区道路的地面扬尘对大气TSP的贡献比为5%~13%,长春空气颗粒物的来源中土壤占到36.7%。北方地区的春季容易刮大风,每年沙尘暴天气常常发生。相关研究发现当沙尘暴发生时,来自土壤的元素和离子的浓度会迅速增加,主要污染的重金属元素Pb,zn,cd,cu在沙尘暴发生期问的浓度会比平时高3~12倍,而且TSP和PMl0的质量浓度相当高,显而易见,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我们能够认知到地面扬尘中的重金属超标,导致空气质量变差,进而通过人们的呼吸进入人体,给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和威胁。

(二)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城市郊区的蔬菜不合格

郊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的主要源头就是城区,城区庞大的交通量带来的尾气污染和大量的工厂的“三废”排放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郊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郊区是城市蔬菜食品的最主要的供给点,由于郊区土壤受到了污染,蔬菜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会上升。一些蔬菜中某些重金属含量甚至已经超出了上百倍,而这也是癌症患者越累越多的原因之一。2003年乌鲁木齐市蔬菜重金属含量的调研表格,如下:

根据上表的分析得知,污染严重程度已经严重超出了国家的安全标准,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三)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对于城市水体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

城市水体是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对于城市自身环境的调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量的工业用水、生活污水排入了城市水体,导致了城市水体的重金属积累越来越多。一些专家针对长江沿岸的近水域中沉降物的污染元素含量进行研究,发现近岸水域沉降物中某些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水平相对较高,超国家二级标准的0.7~68.3倍,此外沉降物中的沉淀物污染轻于悬浮物。其污染顺序为:zn、Pb、cd、cu、Ni、As、co、V、Ti、cr、Fe、Mn,其中zn的污染最严重。此外一些专家针对广州城市水体和上海滨岸的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上海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r的平均含量均远高于当地和邻近苏州河中沉积物的各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它们分别是背景值的5、2、4和3倍,这些元素中zn的污染毫无疑问是最为严重,同时广州城市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也是zn的最高,然后依次为cu、cr和Pb。显而易见,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的水体重金属含量均超标,污染现象严重,对城市水体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城市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对策及具体应用

(一)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减少和切断重金属污染源

工业“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它们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当排入道环境后,会在人、植物和动物的体内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针对废水、废气和废渣中重金属的排放问题,工厂必须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案。首先,针对于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处理,通常会采用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铁氧体法三种化学沉淀的方法。工厂应该积极引进这些科学的方法进行废水的综合治理,避免这些废水进入城市水体中,对于城市的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Pb、As等重金属的废气,工厂可以采用椭圆式喷淋吸收塔和双塔式喷淋吸收设备,用氧化剂及碱液吸收的治理方法,在排放出去之前做一些净化处理,分理出重金属元素,避免排入空气中,形成颗粒状污染物,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最后,对于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废渣的处理,应该采用碱石灰、粉煤灰、活性炭和有机质对重金属元素废渣来进行一定的吸附,以防止工业废渣中的重金属元素会在土壤里扩散和迁移,给城市的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郊区的一些工厂,应该对于工业废渣的处理有严格的流程。众所周知,城市的蔬菜食品主要是郊区供给的,控制好重金属对郊区农田的污染意义重大。如果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超标,会在蔬菜食品中富集,进而进入人体,带来健康威胁。我国很多的工业区的环境监制工作存在很多的缺陷,对于工厂废水、废气、废渣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很多工厂随意排放,使城市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对于一些工厂的“三废”处理设备落后和缺失的,有关部门应该强制工厂进行安装和完善。只有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减少和切断重金属污染源,才能维持城市环境的良性发展,减少人们的健康威胁。

(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清洁能源的应用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汽车也逐年递增,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猛增。汽车尾气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就是Pb,过去,车用汽油是以四乙基铅作为防爆剂的,即含铅汽油,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会含有较高浓度的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1999年7月1日开始,国家明确规定要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由含铅量为0.013g/L以下的无铅汽油来代替。但是随着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大大增加,重金属元素对于空气的污染依然严重。

针对汽车尾气中重金属元素对于空气的污染,应该采取一定的治理途径:第一,就是最有效和最终的途径,即改变汽车的动力。比如说,开发代用的燃料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等。这种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汽车只产生很少气体或者不产生。第二,改善现有的燃油质量和汽车动力装置。采用改善燃烧室的内部结构、设计更加高效的发动机、提高燃油的质量、开发新能源等都能使汽车的尾气污染程度降低。第三,也就是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机外净化技术来对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来减少一定的污染,此外,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来安装净化装置,采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减少尾气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分为催化器、热反应器和过滤收集器等。实验表明,甲醛树丁醚也具有很好的抗爆性,作为汽油的掺合剂,不仅不含铅元素,还能降低其他碳氢物的排放。在发达城市和地域,倡导和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从汽车数量上面来减少尾气的排放量,防止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在空气中形成颗粒物,污染空气,并沉降在地面,污染土壤。

(三)生活垃圾应该分类处理,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和水体污染

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垃圾,也不同程度的含有重金属成分。比如说武汉市几种垃圾成分中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显而易见,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zn。因此对于日常垃圾,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类处理,来防止重金属对城市土壤和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生活垃圾中的Hg、cd、cr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时,应该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印刷制品、电池、塑料包装物、尘土与其他的垃圾进行分开存放。处理垃圾时,应检查Hg、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只有在标准范围内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堆肥、填埋和焚烧处理,不然就要单独处理。此外,政府应当制定相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规,明确配套的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仲裁机构,明确相关法律的责任,同时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垃圾分类的意识。由此看来,生活垃圾应该分类处理,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和水体污染,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要加大相应的垃圾分类力度,确保垃圾中的重金属成分能合理的回收和处理,降低重金属对于城市的污染程度。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6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21-02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能源开发和城镇建设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断扩大,愈来愈多潜在性有毒物质排放到生物圈,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圈,对土壤环境和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其中包括重金属。在化学中,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而在环境污染研究中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其次是指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镍、钴、锡等。目前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汞、镉、铅、铬、砷,被合称为重金属污染中的“五毒”。通过食物链,排放到土壤中的重金属直接对生长于被污染土壤上的植物造成伤害以及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按学科分主要分为三大类: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按修复场地分为两种:就地修复和离地修复。本文主要是以第一种分类方法进行有关论述。

1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取决于其总量,更多的是受存在形态的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利用,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与毒性重金属在土壤中主要以以下几种形态存在(1)水溶态;(2)可交换态;(3)碳酸盐结合态;(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有机结合态;(6)残留态。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各形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从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的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最为活跃,活性大,毒性也最强,易被植物吸收,也容易被吸附、淋失或发生反应转为其它形态。残留态的重金属与土壤结合最牢固,用普通的方法不能从土壤中提取出来,它的活性也最小,几乎不能被植物吸收,毒性也最小。

2重金属的危害

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都是生物代谢非必须元素,当其在环境中的存在量和在生物体中的量超过一定标准时便会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伤害。

2.1对环境的伤害

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很难清除,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会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它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2.2对植物的伤害

通常情况下,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随着其着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到达一定量后,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抑制新陈代谢,导致植物生物量、产量和品质下降。

2.3对动物及人体的伤害

重金属通过空气、水、食物等渠道进入动物和体内,产生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等,极大地影响了人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在植物中积累后,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动物和人体中,危害人畜健康,达到一定量后便引发癌症和其它疾病等。某些重金属如铜、钒、可引起人和的生殖障碍;铜、汞可影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铜可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可导致其行为功能改变如学习困难、空间综合能力下降、运动失调、多动、易冲动、注意力下降、侵袭性增加、智商下降等;镉可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等;锰会引起肺炎和其它疾病。

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3.1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3.1.1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指将某种特定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植物修复通常包括:植物提取作用、植物挥发作用、根际滤除作用。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廉价、就地、绿色、生态、经济的优点而广受关注和期待,但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多数超积累植物,只能积累一种或者两种重金属元素,而实际情况大多为几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次是超富集植物个体矮小,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效率低,经济上并不一定合理。因此,能否找到超积累植物是植物修复技术是否能够推广和业化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已发现能富集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500多种,其中有360多种是富集Ni的植物。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较晚,到目前为止,已陆续发现了锰超积累植物商陆(Phytolaccaceae),As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大叶井口边草(P.cretica),Cd超富集植物宝山堇菜(Violabaoshanensis)和龙葵,Zn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以及Cu超富集植物海州香薷(Ellsholtziasplendens)和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

3.1.2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的亲和吸附或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或通过微生物来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等其他修复过程。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包含两个方面的技术,即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还原。前者是重金属被活的或死的生物体所吸附的过程;后者则是利用微生物改变重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状态来降低环境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水平。

3.1.3重金属污染土壤低等动物修复技术

低等动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的活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者直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以达到修复效果。如张冬明等通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与环境保护研究所提供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和海南省典型的砖红壤为研究材料对砖红壤中Pb的形态研究表明蚯蚓活动降低了残渣态Pb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含量,蚯蚓活动可以显著提高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13]。由此表明蚯蚓能够改变土壤中Pb的形态分配和能直接吸收Zn和Cd,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有开发前景。

3.1.4重金属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通过物理手段用清洁土壤更换被污染土壤或部分更换被污染土壤,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临界危害浓度以下或阻碍污染物与植物根系接触,从而阻碍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物理修复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客土法。日本神通川地区的镉污染土壤,截至1997年共有646hm2土地用物理修复方法进行了修复。客土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好、直接、完全彻底,但也存在实施费用高、客土来源和污染土壤去向难以解决等困难,经济不发达地区难以承受,难以大面积开展修复。

3.1.5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化学修复剂或用电化学的方法改变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布特征及迁移性。一方面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或螯合剂,增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合植物修复技术或直接清除的方式达到对土壤的清洁作用;另外可以向土壤中加入化学固定剂和稳定剂,减少其向植物体累运输,直接阻断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从而减轻其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再次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通过电流作用诱导重金属粒子向电极一端聚集,再将其清除。与其它修复方法相比,化学修复方法具有操手段多,效率高,见效快,方便大规模开展修复等优点而在很多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应用。常用的化学修复方法有:淋洗一提取法、固定稳定法、电动法。各种具体修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实施条件和过程,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3.2淋洗-提取法

土壤淋洗技术是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与螯合作用将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液相中,然后处理其废水,回收重金属和提取剂,或者结合植物修复技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淋洗法具有方法简便、处理量大、见效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重度污染的治理。特别适用于轻质土和砂质土,但对渗透系数很低的土壤效果不好。但是有些提取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负面因素:无机酸冲洗污染土壤时,会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大量土壤养分淋失,破坏土壤微团聚体结构;人工螯合剂又比较昂贵,修复成本高,(如EDTA)含有重金属螯合剂的回收上也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易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冲洗剂最好选择自然来源的,如酒石酸、柠檬酸等,天然有机酸除对重金属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外,其生物降解性也好,对环境无污染。

3.3固定稳定法

固定稳定法是向土壤中添加一些化学固定稳定剂,改变重金属的形态,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水溶性、扩散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它们进入植物体、微生物体和水体的能力,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常用的固定稳定剂有磷酸盐类化合物、石灰、高炉渣、矿渣、粉煤灰、腐殖酸类肥料、有机肥料、氧化剂、还原剂等。受重金属污染的酸性土壤,施用石灰、高炉渣、矿渣、粉煤灰等碱性物质,或配施钙镁磷肥、硅肥等碱性肥料,能降低重金属的溶解度,从而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对土壤的不良影响,降低植物体的重金属浓度。同时也可以向土壤中施用腐殖酸类肥料、有机肥料、氧化剂、还原剂等,都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毒性。固定稳定修复法修复过程中土壤结构不受扰动,大部分添加剂便宜易得、种类多可适当选择,适于大面积地区操作。

3.4电动修复法

电动修复法主要是根据电化学原理及电解池原理,具有类似性质的重金属离子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的途径向电极的一端集聚。并通过进一步的处理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样品的减污或清洁。这种修复方法具有处理成本低、修复效率高、后处理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电动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起步晚,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少。同时该方法必须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进行,在调节土壤酸性时会同时带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

4结语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普遍性决定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不可逆转性和治理难而且周期长等特性又决定修复工作面临重大挑战。上文中介绍的各种修复手段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如能将各种修复方法很好地实现整合,特别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方法的整合必然能更有效更经济地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同时寻找和培育大生物量超积累植物,寻找和培育比传统修复微生物修复效果好的微生物,开发新型廉价化学修复剂,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提供更多物质和技术保障,人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必将成为一件容易的事。

参考文献

[1]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等.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友保,张莉,沈章军,等.铜尾矿库区土壤与植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418-24221,1997,26(2):259-264.

[3]周启星.复合污染生态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4-9.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1篇7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福、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钻、镍、锡、钒等污染物。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和交通过程所产生污染。

1.工业污染

矿产冶炼加工、电镀、塑料、电池、化工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其排放的重金属可以气溶胶形式进入到大气,经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另一方面,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渣随意堆放或直接混入土壤,潜在地危害着土壤环境。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污染企业搬出城区,原有的企业污染用地成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突出问题。

2.交通污染

随着城市化发展,交通工具的数量急剧增加,汽车轮胎及排放的废气中含有Pb,Zn,Cu等多种重金属元素,进入周围的土壤环境,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3.农业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有机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使用污水灌溉农田的行为都会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在现代农业过程中,许多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除学剂的大量使用引起土壤中As,Cu等污染。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受污染的土壤暴露在城市环境中,形成粉尘直接或间接进入动物和人体中,对人类产生危害。此外,郊区蔬菜基地土壤受到污染,重金属容易被植物利用而进入食物链.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曾昭华研究得出,癌的产生和发展与土壤环境中Sn元素质量分数有关,居住在Sn元素质量分数高的地区的人群癌症死亡率较高。现有的研究表明,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属可通过吞食、吸人和皮肤吸收等主要途径进入人体,直接对人特别是儿童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通过污染食物、大气和水环境间接的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儿童血液中Pt含量等间接结果表明,污染的城市土壤扬尘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据调查,中国儿童血铅超过国家标准(100g/L)者达二成,大城市超标率达60%以上,且市区普遍高于郊区;据美国学者研究网,城市儿童血Pb与城市土壤Ph含量呈显著的指数关系(血Pb=18.5+7.2xPb10.4)。土壤重金属污染儿素Pb,Cd,Ni,Hg,As,Cn.zn等人体中的积累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1.传统方法——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修复方法,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能达到对污染土壤永久清洁修复的日的。生物修复有原位和异位两种,原位微生物修复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较为普遍,是指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依赖于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失除污染物。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主要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和转化能力把土壤中残存的重金属吸收、富集到植物体内,然后收获植物,通过焚烧等方法回收重金属,减少进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关键是寻找与筛选出超富集植物。动物修复法是土壤中的一些大型动物如蛆叫,能吸收或富集土壤中的残留农药,并通过其代谢作用,把部分农药分解为低毒或无毒产物。同时土壤中还生存着丰富的小型动物群,如线虫、跳虫、娱蛤、蜘蛛、土蜂等,均对土壤中的农药有一定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可以从土壤中带走一部分农药。

2.新兴方法——污染生态化学修复法

污染生态化学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技术,并被有关专家认为是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它是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化学修复技术的综合,具有比其他方法更好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生态影响小,生态化学修复注意和土壤的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其最终的产物为CO、水和脂肪酸,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费用低,紧密结合市场,容易被大众接受;应用范围广,可以在其他方法不能进行的场地进行,同时还可以处理地下水污染,易操作,容易推广。

3.新方法的提出——环境矿物学新方法

人们一直强调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但土壤自净化能力离不开土壤中矿物种对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作用、固定与释放作用,土壤中具体矿物的净化能力才真正体现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和容纳能力。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判定土壤环境质量优劣乃至土壤生态效应的唯一标志,关键问题是要揭示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与各种无机物之间具有怎样的环境平衡关系。在国内外为寻求地下水和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方法而直接对土壤中多种粘土矿物进行改性研究,即利用有机表面活性剂去置换天然粘土矿物中存在着的大量可交换的无机阳离子,以形成有机粘土矿物,可有效截住或固定有机污染物,阻止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限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扩散。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粘土矿物改性过程中,其中的固定态重金属也一并被置换出来,导致土壤系统中业已建立环境平衡被打破,使得土壤环境中解吸释放态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大大增加。至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既来源于土壤中活动态的重金属,又来源于改性粘土矿物时被置换释放出来的重金属。

参考文献

[1]张浩,王济,曾希柏.城市上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2):11-18.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8

关键词: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治理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44-01

随着湛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项目的建设,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涉重金属行业将迅猛增长,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物越来越多被关注和重视,制定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对策迫在眉睫。

1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污染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1.1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气、废水排入环境。根据湛江开发区2012年的环境统计数据可知,开发区产生重金属的行业主要来自于重金属冶炼、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和手工具制造行业,产生的重金属主要为铬、铅、锌,2012年六价铬的产生量为0.59吨,而其他重金属的浓度低于监测限值,不纳入环境统计,产生的重金属全部交由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1]。

1.2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环境污染[2]。重金属污染较难治理,这与它的特性分不开。重金属污染物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具有长期性、累积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无法从环境中彻底消除,只能改变其存在的位置或存在的状态[3]。重金属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中毒。

虽然湛江开发区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不是很严重,但是随着湛江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湛江市钢铁、石化、造纸等基地建设,湛江开发区将构建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石油炼化为基础的石油化工产业。钢铁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前延伸是矿山和其他辅助材料的采选业,向后延伸是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与检修等产业。围绕湛江钢铁基地的建设,开发区将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包装产业、汽车制造业。湛江开发区资源开发和加工的力度相对还会加大,在有限的环境容量条件限定下,重金属排放将不可避免地增加,重金属污染压力有增无减。

2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

2.1没有完善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防治体系

湛江开发区污染防控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管理嵌入环境管理和形成常态化管理的机制,相关技术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缺少量化的技术评估检测平台;缺少“产生-加工-应用-回收”全过程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管理体系,缺乏健全的重金属污染源数据库。

2.2重金属治理技术落后

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最大的瓶颈在于技术。在重金属废气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含重金属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都缺乏经济适用的技术,在协同减排方面的技术也非常缺乏。重金属治理方法现在包括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化学治理及农业治理方法。工程治理效果彻底、稳定,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生物治理实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破坏小,但是治理效果不理想;化学方法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但容易再度活化;农业治理方法易操作、费用低,但是周期长、效果不显著。

2.3重金属监测水平滞后,无法为环境决策和执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重金属污染监测需求特殊,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装备面临诸多问题:在线监测技术装备门类不齐,实时连续感知手段缺少;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落后,应急工作被动;技术手段单一、应用成套化程度低,不符合综合防治需求。

3重金属治理的对策

湛江开发区重金属治理要遵循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理念,建立起完善的重金属防治体系。

3.1强化湛江开发区重金属规划目标和任务,加强区域规划环评,严格执行区域环境准入政策

认真规划,把好源头,规划辖区重点项目实施和重金属相关行业产品产量变化,按照“一区一策”、“一厂一策”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辖区内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的防控任务和防控要求,分解落实本辖区的控制目标和重点项目。

严格准入,严格控制重金属采选和冶炼项目。积极引导涉重金属入园入区,集中治污,实现减污增效。湛江市属于非重点防控区域,必须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增加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实现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7年排放量的零增长。

3.2完善重金属排放标准,确定重金属排放基数,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源数据库,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要继续健全政策体系,完善重金属排放标准,补充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判定,包括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和限值。

进一步摸清重金属污染底数,明确辖区重金属排放基数。其中废水重金属排放量应以2007年污染普查数据为基准,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应以环境统计、环境监测、排查调查等相关资料为基础进行测算。湛江市属重金属防控非重点区域,要求以2007年重金属排放量为基数,增产不增污,各年度重金属排放量都要控制在2007年的排放总量内。

3.3建立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思路,强制推进重金属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重金属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湛江开发区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污染预防为重点,以提升科技水平为切入点,以工艺清洁化,设备密封化、运行自动化、计量精准化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中相关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要抓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将涉及铅、锌、铜、铬、镉和汞等重金属行业作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把“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服务、管理环节;注重全过程控制和必要的末端处理,建立“产生-加工-应用-回收”全过程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管理体系,实现“工艺、环保一体化”,通过技术改造减少含重金属原材料的应用,减少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金属副产物或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4结语

总之,湛江开发区应该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严格执行污染防治设施环保“三同时”制度,全面排查辖区涉重企业,实现重金属治理区域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9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X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172-2

1前言

在地球陆地环境表层系统中,土壤环境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只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一个环境,而且又是各种生物的重要一栖息场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壤环境所具有的这种性质决定者人类以及生物今后的生存以及发展。结合相关部门的数据监测显示,从30万公顷的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监测,其结果得出有3.6万公顷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都是超标的。所以,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直接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了影响。所以,在治理土壤污染工作中,防治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成为解决的首要问题。

2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和分布

实际上,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多的途径有多种。第一,土壤本身含有一部分重金属,而且对于不同土体来说,在成土过程中重金属的量也所不同。第二,在人类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大气对土壤、大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2.1大气含有的重金属沉降到土壤中

工业生产排放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另外,汽车尾气排放会产生含有重金属的气体与粉尘。因而,在工厂以及公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大。对于空气中的重金属元素来说,通常是随雨水下降而渗入到土壤当中的,自工厂、公路周围逐渐向四周扩散。在距离城市越远的地区,其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会越小。而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郊区。除此之外,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和城市人口密度、车辆密度等有直接的关联;并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重工业生产越发达,就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就会越严重。

2.2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与化肥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市场中销售点部分农药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等元素,而这些元素都是加剧土壤重污染的主要原因。通常来说,在过磷酸盐当中,汞、锌、铂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最多,而氮、钾肥的含量却非常少。如果氮肥中铅含量大,将严重污染土壤环境。例如:通过对某地区菜园中的土壤的抽样检测,其结果是:汞含量由最初的0.22mg/kg增加到0.39mg/kg;而铜和锌的含量增加了近2/3。所以,将进一步增加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塑料膜也含有重金属元素,因而,一旦农业生产使用了这种塑料膜那么将会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大大增加。

2.3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指的是把集中收集的城市污染,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直接用于农田灌溉。而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即生活、商业、工业。在城市发展中,因工业化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得大量工业污水都流入到河流、湖泊当中,但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最后因使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所以,城市工业区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的严重。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污水灌溉是农业灌溉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面积逐渐在扩大。其中,我国北方地区污水灌溉现象最为严重,占全国污水灌溉总面积的90%,而我国南方地区则只占6%,剩下的污染比例则集中在我国青藏地区。这样,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会持续上升,如:铜、锌、汞等。

2.4重金属废弃物的长时间堆积

一般说来,大多数废弃物中所含的重金属含量都是比较大的。然而,污染种类不同,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也不完全相同。通常,主要是自废弃堆逐渐向四周而扩散的。例如:通过对某地区垃圾场、车辆废弃场周围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在废弃物堆积的周围,所含的重金属,如汞、镍、锰、锌等含量值都是超标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废弃堆积物释放率造成的,同时,随着距离的增加,其重金属含量对土壤污染的程度会逐渐减轻。

3有效治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

通过对土壤所含重金属含量的探究我们得出:西方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便开始针对土壤所含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探究。然而,我国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如今,各个国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进行了探究,主要涉及到四个治理方法:

3.1工程治理法

这一治理方法指的是通过物理或者是化学原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包含以下几种:第一,把已经被污染的土壤表面填铺一层新土;第二,移走已经被污染的土壤,再添上一层未被污染的新土;第三,也可把被污染的土壤经挖掘后翻至下层。除此之外,也可采用淋洗法。此法指的是通过淋洗液淋洗已被污染的土壤。上述几种方法效果极佳,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复杂度较大,而且治理费用消耗也相对较高。所以,需要慎重选用此方法。

3.2生物治理法

这一治理方法指的是借助某些生物的生活习性,改善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体的操作方法包含:(1)借助土壤中生活的低等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蚯蚓、田鼠等;(2)借助生活在土壤当中的一些微小生物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3)也可借助一些植物有较强吸收重金属特性,进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然而,目前发现的具有较强积累重金属特性的生物约有400余种。生物治理方法最主要的优势则是实施简单,而且投资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但是,主要的缺点是治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著。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1篇10

(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为了解2014年湘江长沙段丰、枯水期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在对湘江长沙段污染现状详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对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结论:湘江长沙段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从总体的污染程度分析,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为Cd>Zn>Pb>Cu,污染的地区和时间差异大,各采样点污染程度为:橘子洲大桥西>黄泥塘>乔口,且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环境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湘江长沙段;重金属污染;地积累指数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4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作者简介:钱慧琳(1991—),学生,预防医学专业。

通讯作者:杨双波,37岁,女,卫生毒理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教学及教学管理。

水体沉积物作为水环境中重金属主要蓄积库,可以反映水体受重金属污染的现况[1]。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六成人口和七成左右的省内生产总值,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湘江既是纳污水体,又是该流域居民的重要生活饮用水及农业用水水源。由于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地区分布的不合理,部分江段重金属含量已超过环境功能区规划所允许的纳污范围[2-3]。近年来,随着湘江沿岸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的不合理利用、含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等,湘江流域底泥接纳的各类重金属污染物含量逐年增长,对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为重金属污染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为此本文以长沙城市生态体系为单元,以湘江流经长沙段为研究对象,使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以便为当前湘江水域治理和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1研究水域概括

湘江全长858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流域内资源分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猛、铅、锌、铜等矿产资源,沿岸有采选矿业和冶炼业[4]。本次研究区域为湘江流域的长沙段,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六成人口和七成左右的省内生产总值,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湘江既是纳污水体,又是该流域居民的重要生活饮用水及农业用水水源。由于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地区分布的不合理,部分江段重金属含量已超过环境功能区规划所允许的纳污范围。

2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现状评价

本研究从湘江长沙段表层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入手,通过全年度监测,设计的3个断面不同采样点采集的底泥样品中Cd、Pb、Zn、Cu四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调查和评价湘江长沙段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1采样点布设及编号

本课题研究样品采集采用断面取样方法,于湘江长沙段共设计3个断面,并于每个断面上设计2个代表性取样点,于河边左岸和河中心处分别进行浅层底泥取样工作。

采样时间间隔为枯水期(12-2月)和丰水期(5-7月)进行样品采集,即全年度共进行2次样品采集工作,每次采集6个代表性样品。3个断面具体地理位置见下表1。

2.2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用无扰动重力底泥采样器采集底泥表层0~20cm沉积物,用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封口并标记后带回实验室。将采集的底泥样品转移至洁净搪瓷盘中,自然风干,剔除硕石、木屑、动植物残体等异物,混合均匀后用玛瑙研钵研磨处理,全部过100目尼龙筛,用广口玻璃瓶保存备用。所用器皿均用浓度10%硝酸溶液浸泡12h以上,去离子水洗净后自然风干[5]。

2.3样品的测试

底泥样品的消解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测定Cu、Pb、Zn、Cd的底泥样品用HNO3—HF—HclO4法消解,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放射法测定(ICP—AES),测试过程中,每批样品分析均作2个全程序空白,借以检查和控制样品在处理和测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污染。采用平行样控制样品测试的精密度,平行样的数量不少于测试样品的10%[6-7]。

3研究结果与讨论

湘江长沙段12个底泥样品中4种金属含量见表2.可见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三级标准[8]相比较,Cd元素在每个采样点含量都有超标,Zn在枯水期黄泥塘断面的河心采样点超标,Pb和Cu在各个采样点均不超标。Cd和Zn在长沙段最富集,在枯水期均数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24.1倍、2.5倍,在丰水期分别为13.9倍、1.4倍。Cd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异系数为2.56和0.58,相对较大,表示人为干预作用较大,可得出Cd元素以外源污染形式进入湘江较多。

4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

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方法:地累计指数法

地累计指数法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水环境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定量指标[9],其计算公式是:

Igeo=log2Cn/(KBn)

式中,Cn为元素n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指质量比,实测值),mg/kg;K为考虑各地岩石差异可能引起背景值变动而取的常数,K=1.5;Bn为粘质沉积岩(即普通岩)中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中采用长沙地区土壤的背景值作为评估背景值[10],以更客观地评价富集程度。

从表4可得:检测金属元素中Cd的污染程度最大,平均污染级别达到3级,为中~强度污染,其中枯水期橘子大桥西河断面的污染达4级,属强度污染。元素Zn稍有污染平均污染级别为1级,在枯水期橘子大桥西断面河心和黄泥塘左岸采样点污染达2级数中度污染。其他采样点基本上无污染。综合分析上述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分级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Pb、Cu。从季节分布来看,枯水期与丰水期重金属污染物分布有差异,Cd和Zn枯水期污染大于丰水期,主要是由于丰水期湘江水流量交大,污染物不易沉积而枯水期水流较缓污染物慢慢沉积到水底。从地域分布来看,从上游到下游,污染物的分布差异较大。黄泥塘与橘子洲大桥西河段受附近冶炼厂、化工厂、城市生活废水等的污染,是重金属污染主要断面,主要污染物为Cd和Zn。

5结论

(1)与国家土壤三级标准和长沙地区土壤背景值相比较,主要污染物为Cd和Zn,枯水期污染程度大于丰水期,主要污染面为橘子大桥西河段。

(2)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各污染物污染程度为:Cd>Zn>Pb>Cu。

(3)从本次研究显示,橘子大桥西河段污染较严重,该河段属于市区中心地带,主要有大量的城市生活废水和湘江沿岸地区工业废水的排入,控制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是长沙城市环境治理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改善湘江水体环境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经伟,杨路华,夏辉.白洋淀底泥重金属污染地积累指数法评价[J].人民黄河2007(12).

[2]彭利,罗钰,朱奕,许雄飞.湘江长沙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03):1-4.

[3]刘耀驰,高栗,李志光,刘素琴,黄可龙,李倦生.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10,(04):26-29.

[4]唐文清,刘利,冯永兰.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J].衡阳师范学院报,2008(6).

[5]张祥,黄坚,马慧雪.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J].广州化工,2012,(23):120-123.

[6]陈翠华.江西德兴地区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及时空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

[7]BruningH,RulkensWH.Newsolventextractionprocessfororganicandheavymetalspollutants[M]//HincheeRE,etal.Remediationandbeneficialreuseofcontaminatedsediments.ColumbusRich2land:BattellePress,2002:283-289.

[8]戴塔根,邓吉秋,等.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26,174.

[9]弓晓峰,陈春丽,周文斌,简敏菲,张振辉.鄱阳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J].环境科学,2006(04):732-736.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11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广西龙江镉污染,重金属治理,水体污染

中图分类号:J5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概况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时间正值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针对此污染,当地政府采用的治理方法是使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来进行处理。据清华大学的专家介绍,治理的原理跟自来水厂净化水差不多,氯化铝与镉产生反应后,会沉淀到江底,然后挥发,不会对河水再次污染。

2.我国底泥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印染行业、矿产开采加工业、制造业等工业的发展壮大,各地的流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频频发生的水体重金属突发性污染事件更是无一例外引起了民众的恐慌。重金属进入水体之后,其中的绝大部分会迅速转移到悬浮物跟沉积物中,经过化学方法的处理,几乎所有的重金属物质都以不溶性稳定固体的形式沉积在水体底泥中。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水体底泥中的氧化还原条件发生改变的时候,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转化为溶解状态而再次释放到水中,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而是通过生物累积的方式,经过水体食物链来发生生物富集和浓缩效应,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我们造成巨大威胁。

3.水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水体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易积累、不可逆、毒性大、代谢缓慢和容易被生物富集等特点。目前在其治理方案中常用方法及最新研发方法有下列几项:

3.1化学方法

3.1.1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水体中投入改良剂、抑制剂等,增加底泥中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等,使其pH和电导等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使重金属形成硅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等沉淀并吸附于土壤。另外,还可以向底泥中投放钢渣,使其在底泥中被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对Cd、Ni、Zn等离子有吸附和共沉淀作用,从而使得重金属固定。

3.1.2纳米级零价铁修复法

经过几年研究,我国环境治理方面的专家提出了用纳米级零价铁材料作为除去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一个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零价铁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于其后的金属置换出来而沉积在铁的表面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

3.2物理方法

3.2.1混入稀释法

该方法就是把重金属污染的水混入未污染的水体中,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这个方法适合于轻度污染水体的治理。当重金属污染物在这些水体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就会受到重金属的影响,发生病变和死亡等现象。所以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狭隘。

3.2.2底泥疏浚法

大量重金属在底泥中富集,将其从水中去除是彻底的治理方法。小型水库一般是将水抽干后再使用推土机和刮泥机疏挖,这样的处理效果最佳。在河流和湖泊中,常用方法是带水作业,可以采用机械师疏挖,也可以采用水力式疏挖。该方法处理效果好,但施工复杂,治理费用高,且在疏浚过程中很容易使底层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3.3生物方法

3.3.1动物富集法

水体底栖动物中的贝类、甲壳类、环节动物以及一些经过优选的鱼类等对重金属具有一定富集作用。此法的应用局限性在于需要驯化出特定的水生动物,处理周期较长,费用高,且后续处理费用较大,推广较困难。目前水生动物主要用作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用于污染治理的不多。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范文篇12

【关键词】食品;重金属;污染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30-02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某些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高本底含量,由于人为的环境污染而早于有毒有害金属对食品污染,食品生产过程中含有重金属材料污染食品。摄入有害重金属元素污染食品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危害[1]。因此,为掌握绵阳市食品重金属污染程度,我们在2011年对我市城区和部分区县市场中销售食品进行监测,以期了解各种食品重金属污染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为预防食品污染,控制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梓潼县、安县、三台县和北川县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随机抽取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蛋类、肉类、奶及奶制品类、鱼类和藻类水产品等种类样品,每份样品约500克。采集样品根据绵阳市居民日常消费状况,以本地产品为主,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1.2监测指标

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汞。

1.3检测方法

取食品可食部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检测。铅:按照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镉:按照GB/T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汞:按照GB/T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1.4判定依据

测定结果根据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判定。检出值高于标准规定值的结果判定为“超标”。

2结果

2.1食品中铅污染情况

2011年绵阳市共抽取10类食品共230份,铅含量范围在0.02~2.67mg/kg之间,均值为0.41mg/kg,超标98份,超标率为42.61%。超标率中以猪肾超标率最高,达72.22%,其次是皮蛋(66.67%)、藻类水产品(61.11%)、蔬菜(60.71%)和水果(41.79%)。其他类样品也存在不用程度的超标,见表1。

2.2食品中污染情况

含量范围在

2.3食品中汞污染情况

汞含量范围在

3讨论

从2011的结果分析,本市各类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尤为突出,总超标率达42.61%,远高于覃志英等[2](铅不合格率为10.7%)的报道。其次是重金属镉的污染,超标率为19.31%,与文献[3]报道基本一致。汞污染的风险较铅、稍小,为15.22%。说明本市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铅、镉污染,尤其是少数产品(主要是猪肾、皮蛋、藻类水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率很高,应引起检测和监督部门高度重视。这些产品是市民每天都在食用的,危害因素也相应提高。因此,建立绿色农产品、畜牧生产基地是保证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环节,应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力度,让广大市民吃上绿色、无害、健康的食品。

  • 下一篇:教务员行政人员的年度总结(整理10篇)
    上一篇:安全承诺书的安全和承诺(整理13篇)
    相关文章
    1. 风险规避优缺点范例(12篇)

      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篇1(一)煤炭企业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炭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相当多的领域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想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煤炭企业的规范至关重要..

      daniel 0 2024-03-18 11:52:13

    2. 我的偶像作文范例(精选8篇)

      我的偶像作文篇1你长得那么帅,以至于所有的女生都会喜欢。她们会被你动人的歌声所征服,被你帅气的外貌所征服。我想你应该不是人类,因为你竟是那么完美。我喜欢你,就是因为你那..

      daniel 0 2024-03-18 11:29:58

    3. 家庭暴力现象范例(12篇)

      家庭暴力现象范文篇1家庭是的细胞,和睦、安宁、温馨的家庭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当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家,家庭暴力都不同程度地存..

      daniel 0 2024-03-18 11:20:13

    4. 植树手抄报内容范例(3篇)

      植树手抄报内容范文篇1(2019——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上级关于开展“我们的..

      daniel 0 2024-03-18 10:48:13

    5.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范例(3篇)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范文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推进文明社区的全面实现,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daniel 0 2024-03-18 10:16:13

    6.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例(3篇)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关键词:高中地理示范课教学案例一、课题(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

      daniel 0 2024-03-18 09:44:13

    7. 家庭暴力的调研报告范例(12篇)

      家庭暴力的调研报告范文1篇1  学校防范暴力欺凌事件应急预案1  为了保障全园师生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

      daniel 0 2024-03-18 09:12:13

    8. 环境科学的特点范例(12篇)

      环境科学的特点范文一、引言环境科学源于人们对于周围环境及其影响的高度关注,并随着众多环境问题的出现而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

      daniel 0 2024-03-18 08: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