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治理的内涵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3-30

当今社会治理的内涵范文篇1

关键词:西南联大;大学精神;高校;内涵发展;启示

作者简介:唐文惠(1968-),女,四川邛崃人,三峡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09-0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是一所抗战时期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著名大学,由于时局纷扰、战事频繁,其生活条件与办学条件极其艰苦,虽然存续时间不足9年,但却以优良的传统及办学精神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师资与优秀的学子,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著名化学家唐敖庆以及诸多后来名振中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等。虽然西南联大作为一个办学实体已不复存在,但它独有的大学精神给后人留下诸多的经验和启示,对于目前高校内涵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

西南联大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优良传统,集三校名家大师和全国青年精英,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西南联大精神概括起来可以说就是兼容并包的学术自由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精神和注重素质的人文教育精神。

1.兼容并包的学术自由精神

西南联大本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原则,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凝聚了一大批大师级学者,容纳了不同党派与信仰的教授和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思想;学生自由选课,充分享受不同的学术思想与观点,传承不同学术风格教师的严谨学风、学术研究方法与学术批判精神。

2.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西南联大承载着国家振兴的希望,在办学实践中高度关切社会进步与国家命运,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抗日救亡、爱国民主运动紧密结合,从前线到大后方的各条战线全面支援抗日战争,在战火硝烟中树立了民主之堡垒的形象。

3.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精神

西南联大从办学初期便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教授治校体系。学校设常务委员会,下设校务委员会和教授会两机构。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行政机构,讨论本大学预算及决算、大学学院学系之设立与废止、大学各种规程、建筑及各项重要设备、校务改进事项、常务委员会交议事项等。教授会则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审议教学及研究事项改进之方案、学生导育方案、学生毕业成绩及学位之授予、建议于常委会或校务会议事项、常委会或校务会议交议事项等。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精神使教授参与到学校管理,尤其是学术事务管理中,在校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了民主办学的思想,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4.注重素质的人文教育精神

张伯苓先生在西南联大办学期间曾说过:“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梅贻琦先生提出,大学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知”、“情”、“意”全面发展,要“五育”(德、智、体、美、群)并进,通过“教师之树立楷模”、“学子之自谋修养”,使学生“意志须锻炼,情绪须裁节”,最终成为“持志坚定而用情有度之人”。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南联大大胆改革创新,将通才教育与基础课程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学分制”改革课程结构,通过“选课制”激活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通才教育”思想,设置“通才教育”课程,实施“通才教学”。同时,通过为低年级大学生配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师级教师授课,为学生的后期学习研究及自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学术基础与学术营养。

二、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对当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启示

从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可以感受到大学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首要品质不会因为外在环境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她总是严肃地、批判地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永恒价值。大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卓越。因此,大学总是以科学精神为其核心凝聚力,并具有对某种绝对精神的不懈追求。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就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实也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大学要培养的是有智慧、有骨气、有广博知识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洪堡曾提出:“在高等学术机构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在中学迥然不同,教师不是为学生而存在,两者都为科学而共处。在大学里听课只是次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使学生与情趣一致、年龄相同以及具有自觉性的人紧密合作;这里应当有一批卓越的有教养的人才,他们只为发展和传播科学而献身,只为自身和科学而活着。”从中可以领略到大学精神的精髓:为传播与发展真理、传承与创新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对真理的渴求之心、对学生的关爱之心、以学术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是一名优秀大学教师最宝贵的品质。

从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可以感受到,大学既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守护者,也是社会良知的灯塔。大学承载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也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大学精神中包含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最本质、最美好的东西。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大学应该成为时代精神的表征及时代进步的引领者,成为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科学创新思想与创新文化产生的发源地、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理论的发动机。西南联大实行的“通才教育”既根据未来的发展需要重视基础课程,也有根据抗战的急需安排的必修与选修课程,教学中兼容并包,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经过1998年以来的外延式发展与扩张,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在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下,各高校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也带来了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压力。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建立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各高校必须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与科学研究的规律,加强高校内部体制机制建设,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与办学经验对今天进行大学的内涵建设有诸多启示。

三、当前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途径

1.明确大学的办学目标及社会责任的时代使命感

根据各大学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基础条件,确定各大学的自身定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高技能的劳动者,同时承担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与社会思潮的功能。只有志存高远才会看到不足,才能勇于担当属于自身的社会责任。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思想引擎,必须以新的思想引领社会,以新的人才、新的成果服务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人格完善、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给学生以扎实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批判性眼光与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与能力、对人类的爱意善意、敢于担当精神等是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在这一点上,大学要结合自身定位,在实现其办学目标的过程中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2.以大学精神为核心,树立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一所大学没有精神,只不过是一所普通的教育机构。一所大学没有文化必然是一所平庸的大学,无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对大学内涵的最好诠释。对一所大学而言,兼容并包是一种办学的气度,更是一种大学文化风格。包容差异,允许“异类”的存在,包容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这是大学产生新思想、培育新领域与创新精神的基础;包容失败,允许不成功的新尝试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规律。一所大学要得到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必须要有这种包容的思想境界,特别是对于目前我国为数众多的地方综合型大学,各校历经合并组建、更名升格、规模迅速扩张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历程,校内学科门类多,各学科发展历史与成长路径不同,学科特点各异,其发展水平与起点差异较大,必须要以一种尊重历史、尊重差异与包容差异的非凡气度,以社会需求与学校办学目标为核心,广泛讨论,达成共识,分阶段、有重点地促进校内学科的综合发展。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不能一刀切,要允许有多元化的学科发展与成长路径,有时既需要学术水平高的创新群体,也需要孤独的思想者。以内聚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为引领,承载大学的社会责任,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实践中体现大学精神与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高校才能发挥引领社会风尚的功能,以实际发展业绩增强大家的信心与决心。

3.树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治校理念

在当今呼唤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中,应该认真研究与吸取西南联大的成功做法。大学是以学术活动为主要行为的场所。所谓去行政化,就是要平衡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要为学术权力服务,保证学术权力的落实与执行,保障学术自由,不干预学术权力。西南联大以一系列委员会为基础建立起了教授治校的学术权力体系,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任务的出色完成。学校的重大决策要经历规范有序的民主程序科学决策,在执行过程中注重效率,提升信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校长是学生的校长、教授的朋友。以学术活动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治校理念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4.树立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大学是一代延续一代学者产生的场所,今天的学生很可能是未来的学者、企业与社会的领导者、各行业技术领袖、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培养其服务社会的学术功底与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成熟的心智,具有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爱意与善意,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需要多种规格、多种途径,需要建立全员育人、全员关爱学生、善待学生的体制与机制。学校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工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具有学术性的特点,要统筹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其有机的内在联系,这是高等教育的固有规律性。

5.树立以大师为重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办学依靠的是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高水平学者对学术的敬畏与不懈追求、关爱学生与对社会负责任的高尚品德对学生既有榜样的示范力量,又能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于其德高与身正感悟,受用终生。建设以优秀学者为核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现代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主要任务,要改革过去重物不重人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以学术大师或高水平学者培养与培育为核心的理性化考核评价机制,回归学术权力。大学教师是以学术为生存方式的,教师队伍的水平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制约条件。“教授不是雇员,教授就是大学”,这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学理念,这也反映出教师与学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相连的关系,重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重视科研文化的建设,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对促进大学内涵式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6.树立特色发展、贡献社会的发展理念

大学要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关注社会重大热点与难点问题,关注民生,引领社会思潮与社会发展,这是西南联大办学理念与实践给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今中国大学分类格局已定,各不同类大学要准确定位,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树立特色就是水平、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办出水平,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中要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理念,结合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选定自身优势特色的领域与方向,重点发展,超前部署,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凸显大学的作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有些学科方向可能目前并不是重点,只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或未来所需,作为大学就要超前研究,做好前期预研与应用技术积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国家即将启动的新一轮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的“2011工程”就充分反映了国家对高校办学质量提高的基本思路。各高校如何应对,并通过“2011工程”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贡献社会,从西南联大的办学实践中可以得到诸多启示。

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西南联大早已不复存在,但她刚毅坚卓的大学精神给我国当前改革中的现代高等教育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她的深远影响至今仍在海内外回荡,成为国外一些历史学家与教育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学约翰·依色雷尔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指出,“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她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西南联大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西南联大精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对其认真系统的研究、吸取其丰富的营养对我国高等学校自身内涵式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帅,霍平丽.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9,(1):44.

[2]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3.

[3][4]王学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一)[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5,112.

[5]梁吉生.张伯苓的大学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7.

[6]孙希磊.简论梅贻琦对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贡献[J].学术探索,2002,(3):87.

[7]郭丽君,刘献君.以学术为本:教师聘任制制度建设的根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230.

[8][德]威廉·冯·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J].高等教育论坛,1987,(1):93-94.

[9]叶通贤,周鸿.西南联大的办学思想及其对我国现代大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3):89.

[10]周本贞,高建国,蔡正非,等.守望大学精神[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11]洪德铭.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上)[J].高等教育研究,

1997,(1):10-16.

[12]洪德铭.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下)[J].高等教育研究,

1997,(2):9-16.

[13]俞海洛.西南联大教育理念对当今高校合并融合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3):39-40.

当今社会治理的内涵范文

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内容(五个理念)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3、五个理念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4、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尊严;严格依法办事

5、依法治国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提高法律素质;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

6、政法干警执法为民的体现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保护人权

7、执法为民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勤政守法;甘当公仆;文明执法;清正廉洁

8、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

合理合法;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

9、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坚持秉公执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10、服务大局的内涵

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1、服务大局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12、党的领导理念内涵

自觉的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统一起来

当今社会治理的内涵范文

一、十八大为什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记者:石主任,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国道路、中国梦等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首先请问,十八大为什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石仲泉:这要从十七大讲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在相当长时间不十分明确。十七大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概括了它的两个重要内涵,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些什么内容;另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是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的,对它的基本内涵作概括后,特别强调了它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提出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呢?这是因为我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对其中的一些单项的、某一个方面的经验也一直在不断进行理论概括。但是,作总体性的理论概括却是在十七大以后。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十七大虽然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但又感到有些内容没有完全包括进去,似乎也不是讲道路和理论体系所能容纳得了的;另一方面,30多年来对属于制度建设的一些内容又有不少总结,一些单项的、某个方面的经验也有不少理论概括。这也为其理论提升作了准备。因此,七一讲话要讲新话,就不能不对制度方面的理论概括进行整合。这既是十七大概括了道路和理论体系内涵的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制度方面的思想理论经过30多年的积累而到了质的飞跃的时候。七一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自我完善和发展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它包括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一个法律体系、一个基本经济制度,还有建立在上述制度基础上的四大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若用数字化表示,即为“1+3+1+1+4”。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非常丰富。对它的概括,虽然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概括晚了3年多,但也可说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当然,还可以继续规范化。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么这个优越性通过什么来体现呢?它要有个载体啊,要有个实实在在的依托啊。现在来说,这个载体或者依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七一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五大好处,即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是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四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五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自七一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后,人们对习以为常的“制度”开始刮目相看,对它的意义豁然开朗。

十八大报告在七一讲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表述,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和各自的功能作了明确论述。这样,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就有了至今为止的比较完整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三位一体”的。我把这三者比喻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擎天砥柱,既能顶天立地,又能顶住狂风巨浪,就是要形象地说明它的重要性。

二、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作了哪些新阐释?

记者: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了两段非常重要的新论述,您认为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作了哪些新的阐释?

石仲泉: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了两段新话。一是强调道路的重要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这四个“关乎”,将其重要性说到了近乎极致。二是对道路的内涵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句话。加了上述三句话,再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目的性就全面了,不仅是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更重要的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作了新的表述。由于科学发展观已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就不能不对十七大的表述作相应修改,即将“以及”和“等重大战略思想”9个字去掉了。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关系和作用有新的定位。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就明确了它的功能是根本保障作用。但那个讲话没涉及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功能问题。十八大报告继续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和作用给予新的说法,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样,道路的功能、理论体系的功能,就与制度的功能相匹配,三位一体的关系更完整。

第四,十八大报告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意义,从三个维度作了定位。

从历史维度言,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这个比喻准确。特别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异常错综复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在历史紧要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引下,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那一次严峻考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底气”更足了,在今后前进道路上无论碰到多么大的困难和艰险,都不会被压垮。

从实践维度言,强调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三者各具特定内涵,但它们不是彼此没有关联的孤立个体。三者不仅其源相同——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奋斗、创造、积累的;而且其流也汇为一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若讲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报告论述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就是最鲜明的中国特色。当然,这是从实体内涵方面来界定的。若论表现形式,那就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四大特色,在2012年胡锦涛的“七·二三讲话”中虽然讲过,但是没有同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个内涵性特色连在一起说明。报告从实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两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作出界定,就使“中国特色”问题,有了相对完满的答案。

  • 下一篇:校园的秋天优秀作文(精选2篇)
    上一篇:教学助理的实习心得体会(整理11篇)
    相关文章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史范例(12篇)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史范文篇1[关键词]电影《赤壁》;音乐;艺术魅力电影《赤壁》是由吴宇森导演的一部豪华史诗的巨作,其投入大量资本、众多著名演员参演,并引入了好莱坞先进的电影..

      daniel 0 2024-03-30 01:44:13

    2. 教师的述职报告范例与要点(整理13

      教师的述职报告范例与要点篇1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下面是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daniel 0 2024-03-30 01:29:00

    3. 实验动物科学研究范例(3篇)

      实验动物科学研究范文篇1在近年来新一轮的学科发展中,中国科学院古地磁与年代学实验室(PGL)研究团队获得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以及中科院创新团队项目资助,立足学科前沿,在古地磁..

      daniel 0 2024-03-30 01:12:13

    4. 防疫团课总结范例(3篇)

      防疫团课总结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开始了。如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共克时艰,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

      daniel 0 2024-03-29 22:32:13

    5. 沟通技巧及服务技巧范例(12篇)

      沟通技巧及服务技巧范文【摘要】:探讨护理人员与儿科门急诊患儿及家长的有效沟建通技巧。对儿科门急诊患儿及家长心理特征的分析,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沟通技..

      daniel 0 2024-03-29 22:00:13

    6. 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范例(12篇)

      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范文篇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

      daniel 0 2024-03-29 21:28:13

    7. 大健康产业盈利模式范例(12篇)

      大健康产业盈利模式范文篇1创新三要素何谓商业模式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言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方式来满足特定客户的某些需求并实现盈利。..

      daniel 0 2024-03-29 20:56:13

    8. 线上教学的做法与经验范例(12篇)

      线上教学的做法与经验范文1前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新时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学校所面..

      daniel 0 2024-03-29 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