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03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范文

摘要: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效率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BIM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云平台信息系统,对该平台信息系统的框架,功能和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天津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为例,进行风险源管理实证研究和部分模拟研究,使传统的二维安全管理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三维协同方式转变,体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BIM;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初,共有44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规划规模4705km,预计总投资达24287亿元。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至2022年全国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1]。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中最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之一,与一般建设项目不同,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长,地下及地上周边因素复杂,涉及面广、施工方众多等特点,无论是盾构推进,还是车站深基坑,都存在重大危险源,属于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同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计划的冲突,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工程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也使得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不安全隐患。如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横通道透水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5亿元左右;2007年北京地铁10号线“3.28”塌方、深圳地铁1号线“3.10”基坑地表沉陷、2004年广州地铁5号线“8.3”地质补勘钻破煤气、2008年杭州地铁一号线“11.15”基坑坍塌等,结果表明:除了一部分施工技术问题,导致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流程不落实,对地下构建的空间定位不准,参与方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监管力度不够等。

1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完善阶段,国内学者也都做了大量研究。丁烈云[2]等针对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工程图纸中自动识别施工安全风险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信息融合与时空耦合的预警方法。郭红领[3]等通过构建BIM与定位技术(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来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陈帆[4]等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地铁施工安全预警模型。仲青[5]等提出了将BIM与RFID进行集成,并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的监控系统,实现施工现场实时可视化、信息自动化、多方协同参与的安全监控。王艳辉[6]等提出了建设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范斌[7]等讨论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监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但并没有文献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中对BIM、云平台集成进行系统化阐述和研究。本文认为,随着各类技术集成应用在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性,需要建立一个基于BIM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系统用以从宏观层面上预防、分析、控制安全隐患和风险的管理平台,最大程度上把控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的信息数据,提高安全风险的预测能力,加强安全主体责任,按照“事先控制、主动控制”的原则,防范和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2基于BIM云平台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对于BIM应用的局限性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至今,已经从概念普及进入到应用普及阶段[8],具有三维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BIM目前在轨道交通上主要是以设计为导向,借助三维模型的工具。近年来,BIM技术逐渐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来。在上海地铁9号线三期(东延伸)项目中,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功地将BIM技术运用到项目设计和施工全过程阶段,实现了场地仿真、管线搬迁模拟、交通疏解模拟、管线综合设计、施工仿真[9]等。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在长沙地铁3号线松雅湖南站的施工过程中也首次应用了BIM技术,如施工动画漫游、三维动画交底、施工方案模拟等,减少了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和返工。然而,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对于BIM技术的深入拓展与其他技术的集成还有待加强。

2.2BIM云平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优势分析

BIM云平台实现了BIM技术、云计算与3DGIS之间形成无缝和属性信息无损综合集成应用,将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和成熟的应用技术,直接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中,支持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风险预警的可视化、精细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管理与应用。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优势如下:

2.2.1提高信息安全的存储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由于工程量大,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资料信息,传统BIM技术又只能使用户在个人终端或个人BIM工作站上进行数据存储和查阅。而BIM的云平台系统,以天津超算中心为依托,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作为支持。经平台的云端存储,与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相关的数据信息使用人员无论何地登录平台,可按类按时按需的进行上传,查阅。

2.2.2优化BIM技术在建设安全管理上的协同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质量管理虽然有较多的地质监测,但由于信息化方面的滞后和缺乏与其他技术的集成,导致施工监测实时而安全问题控制不及时。而BIM云平台利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的同时,3DGIS可表达项目室外周边环境,各参与方共享同一套工程信息数据,可以通过平台可视化模型准确定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所在,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同一性并且最大程度的利用工程数据信息。

2.2.3提高应急处置的反应效率和速度

城市轨道交通不可避免的要从一些建筑物多,商业繁华,人流量大的敏感区地下穿过,一旦出现危机,很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次生灾害。将BIM云平台中的基础工程数据信息应用于建设施工事故应急处置以及人员疏散等,可快速控制灾害的蔓延,提高工程应急处置力量。

2.2.4加强安全责任体系的落实

落实安全责任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当前工程建设过程难免会受到进度、成本和质量等制约,参与建设的任何一方若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都会使得工程安全管理流程和责任制度难以落实。通过BIM云平台,可实现项目信息安全高速采集、整合到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同时建立一个闭环的安全管理流程。

3BIM云平台框架设计

3.1BIM云平台系统架构

BIM云平台的提出首先是一个集合多方管控,基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天河云平台建设,以BIM作为项目相关数字化信息模型基础,以3DGIS技术作为地理空间支持,关联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资源等信息,为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服务的云端平台。除BIM模型整合服务器外,均使用天河云平台提供IAAS服务,包括云服务器、可视化云桌面、云存储和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的协同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基于该平台的引入,业主及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可从前期设计开始将工程图纸、BIM信息模型、动态信息等上传于云端,经过云端服务器的处理,将模型和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存储于云端。地端用户可通过网络即可及时收集、查看、分析和管理工程各个标段的安全数据信息,增强了工程安全信息的共享程度,实现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的预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3.2基于BIM云平台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集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质上是由技术集成、信息集成、进程集成、主体集成组成。安全技术集成是在平台强大兼容能力的基础上,让不同技术有效融合,BIM技术实现模型可视化,3DGIS则能更好的表达工程周边建筑环境,给设计方、施工方以直接的空间结构感,有效减少设计和施工安全问题和隐患。安全信息集成使得不同软件技术的信息能够全部汇总到平台,不同阶段不同标段的安全信息、安全知识可以通过平台准确的提供给相关责任主体。安全进程集成是在3DGIS、BIM模型与设计文件、施工资料等动态关联条件下,实现对项目整体安全信息的动态管理。安全主体集成实现了合理分配不同参与人员使用平台各个功能的权限,并且进行问题追踪时,对安全责任主体进行了明确划分,同时共享安全管理的信息。

3.3基于BIM云平台的安全管理的流程集成

传统的安全质量管理一般多采用手工方式管理,缺乏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方式,很难实现安全问题的有效跟踪,本平台以WBS(工作任务分解)为主线、以工作包为单位[11],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展的时间进度,建立了一个闭环的管理流程,以安全问题的发现,安全问题确认,安全问题修正,安全问题验证,安全问题关闭为一个闭环,从而保证促进工程建设安全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12]。

4基于BIM云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本文以天津市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为例。该交通线串接滨海新区南北片区与核心区的骨干线路,总长约43.7公里,各个区段于2017年逐步启动建设,最终在2022年实现通车试运营。该交通线一期工程就引进了BIM应用技术,在该项目中,通过云平台,将BIM模型与3DGIS结合,实现了三维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无缝和信息无损结合,实现3D浏览和3D漫游、距离测量等工程,并且将会把BIM技术应用到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维护过程中。由于该工程刚刚开工建设,下面以风险源管理为重点,以针对该交通线平台的功能设计为例,来介绍和探讨BIM云平台对于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功能架构。

4.1风险源管理

风险源管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进行严密监控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不同类别的风险源信息(包括风险源区域、分类,等级和影响关系等)进行归类汇总。此模块主要实现对施工前和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预警,以及事故险情和安全隐患的管理。

4.2管线切改

基于BIM云平台,在设计图纸完成后,通过BIM三维可视化技术手段,对地下隐藏的各类管线进行可视化展示,规避施工风险。

4.3复杂节点施工方案模拟

3DGIS技术可将复杂节点专项施工方案模拟数据整合,并关联相关模型构件以定位复杂节点的具体空间位置。平台支持单独显示关联的构件和复杂节点相关资料,通过专项施工模拟,对地下施工环境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可预见性,能避免很多施工安全风险和隐患,实现设计和施工的高效精准。

4.4进度管理平台

将施工进度计划与施工BIM模型进行整合,形成5D(包括3D可视化、时间,成本)施工模型,模拟项目整体施工计划进度安排,施工单位上报施工进度计划至该平台,平台自动化的对比出现场实际进度,辅助业主单位及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进度进行整体的把控。图7显示的是工程实际施工进度。图8所示为各个工作包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分析,实际施工时间,结束时间通过平台统一显示。这种双模型的对比,通过检查施工工序衔接,可减少由于施工方不按计划施工而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对于直接关系到建设安全的关键步骤,安全责任主体能更及时的得到回馈并做好风险预警和安全控制工作。

4.5监控量测本模块

主要基于BIM、3DGIS和轨道综合监控系统进行项目建设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警(用户可以自行配置检测功能的报警值和责任人,系统会自动发邮件和短信进行报告)。对于已建立的安全隐患排查流程,如果该流程由该用户开始,可根据该流程新建流程任务,并在进行处理后,发送到下一个流程节点负责人处。如图9,图10所示。

4.5结论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建立BIM云平台可实现科学、全面、动态、直观地掌握地铁在建工程的安全现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特征和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IM云平台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的管理。BIM天河云平台在天津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设计阶段的成功应用,有效实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自动识别和预警,同时,平台中存储的BIM模型和相关安全信息数据也会为今后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提供有效的支持。今后的研究中将在BIM云平台的应用激励机制以及BIM与其他技术集合等方面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和完善,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郭聖煜,骆汉宾,滕哲,蒋晓燕.地铁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关联规则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科学技术,2015(10):185-190.

[2]丁烈云,周诚.复杂环境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2(12):85-93.

[3]郭红领,刘文平,张伟胜.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4):104-109.

[4]陈帆,谢洪涛.基于因子分析和BP网络的地铁施工安全预警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85-91.

[5]仲青,苏振民,佘小颉.基于RFID与BIM集成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系统构建[J].建筑经济,2014(10):35-39.

[6]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04):33-37.

[7]范斌,骆汉宾,周诚.武汉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01):79-83.

[8]本书编委会.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R].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5.

[10]陈永高,单豪良.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与实时控制研究[J].科技通报,2016(07):94-98.

[11]蔡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5):1-4.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安全管理

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有自己的信号指挥系统,比其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加安全。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运量大,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发生了严重的地铁纵火案,造成133人死亡、300多人失踪,财产损失高达460亿韩元。大邱市的地铁火灾给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提出了警示,我们有必要审视一下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水平。

1.1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硬件方面要突出预防为主的概念。例如,车箱使用阻燃材料,电缆电线也是阻燃的。如果燃烧起来,也只能是冒烟,不能着火。站区间工程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一级耐火建筑。

在管理方面,2002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此法适用于所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理所当然也适用于交通部门,包括轨道交通运输部门。www.133229.cOm《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1999年12月成立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处。该部门是上海市交通管理局领导下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管理、前期专业规划管理等具体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

轨道交通管理处通过制定规章,通过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的综合作用来实现轨道安全管理。其主要职责有:

指导并监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制度的建立、实施;

通过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做出修改;

合理配置安全设施资源,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协调各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安全管理的问题。

1.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韩国大邱市地铁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火灾。但是火灾发生后,当时有很多安全管理措施不得力,包括指挥调度不当、司机失职、乘客缺乏逃生知识等,造成了灾害后果的扩大。

从硬件设备上来看,我国轨道交通都把安全问题放在了第一位,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防和救的结合。但是从管理角度看,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却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1999年和2000年两年中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分类统计看,轨道交通中一般性事故与险性事故的比例为5∶4。从事故原因来看,一般性事故多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安全乘车规则造成的;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此外还存在借车运营产生事故隐患的问题。

从以上轨道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存在于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1)随着体制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范围、人员、规章制度也都在变,这样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的情况。

(2)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手段,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实施。

(3)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防灾意识有待提高。

(4)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大,乘客缺乏发生事故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有关知识。

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因素。

(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据韩国专家和媒体分析,导致大邱地铁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了火灾发生后司机失职行为。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车辆因素

在大邱地铁中虽然车站上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但是车厢内为了防止触电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此外,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4)法律因素

在韩国,现行的《消防法》只注重固定建筑和设备,而忽略了交通工具的安全法律政策。同样,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

3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1)加大对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教育

作为轨道交通的运营者和使用者,轨道交通的员工和乘客都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首先,作为轨道交通的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设备运行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并结合人体疲劳周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经常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危险时保护乘客减少伤害的技能,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地组织乘客疏散。其次,作为乘客,应该增加有关安全、文明使用轨道交通的知识。例如,在车厢内发生意外的事故时,处于第一现场的乘客应该及时阻止事故的恶化;在事故发生后应听从地铁广播和工作人员指挥,紧张有序地离开事故现场;平时应多注意站厅站台上的各种安全标识。

参考文献

1戴行信.交通安全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2季令,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周立新.有轨交通线路工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4胡志晖,叶霞飞,蔡蔚.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的适用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3):62~65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经济、环保、客流量大等特点,是解决困扰全世界各个大中型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拥有、正在或者即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较为封闭,人员流量非常大,一旦出现意外,轻则运营延误,乘客的出行受到阻碍,重则人员群死群伤,设施系统严重损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容忽视。“安全第一”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中的永恒主题,是相关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才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顺畅与高效运营,对于满足乘客需求,提高运营服务质量,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听到轨道交通出现故障,就容易和安全问题挂上钩。其实,这是很容易引起混淆的两个概念。安全同事故及突发事件相对应,而故障同可靠性相对应。一般来说,有些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日常保障及维护来降低它的发生率。就事故和突发事件而言,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规章制度以及处置措施予以防范和杜绝的。明确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对于确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对策很重要。

二、轨道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和线路。

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足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车辆因素

以火灾为例,国内很多车辆出于防止的触电的考虑,内部没有安装火灾报警与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部分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三、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对策

1.加强人员培训与设备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复杂,对于工作人员而言,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交通设施,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干扰下,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只有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

2.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保障体系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未能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构建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在与我国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关的安全法律规范制度等兼容的前提下,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最后,要在建立起系统的框架基础上,根据各阶段、各环节的保障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3.建立运营安全仿真平台

运营安全保障不是基于最大概率的理论值,而是基于最小保证的实际值,所以通过典型案例汇编,系统仿真模拟,现场演练实测,融合各种实际环境因素,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线路、不同车站等差异,从宏观进行把控,促进运营数据收集汇总,可以使工作人员对轨道交通的安全有一个更为系统的把握,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使得人员、设施与环境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于经济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关系到广大乘客是生命安全。加强人员培训与设备维护,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仿真平台,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满足乘客的需求,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伍建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保护执法体系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11):94-97.

[2]朱沪生.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0):1-5,16.

[3]燕飞,郜春海,唐涛等.轨道交通安全相关系统评估方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z1):230-233.

  • 下一篇:仿写乡愁写一首诗歌(精选5篇)
    上一篇:教育行政人员的年度工作总结实用技巧大全(整理8篇)
    相关文章
    1.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范例(3篇)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范文关键词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移动闭塞,信号系统1信号系统升级需求欧洲的许多轨道系统设备超过了30年的历史,潜在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升级业务巨大。在亚..

      daniel 0 2024-04-03 19:52:13

    2.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范例(12篇)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范文1篇1最近一些年,很多人认为我国不断出现的癌症村和重金属污染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正在绘制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该图完成以后,这种相关性究竟有多大..

      daniel 0 2024-04-03 19:19:19

    3. 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范例(12篇)

      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范文篇1一、我省风力资源与风电发展的现状黑龙江有效风能密度为200W/m2以上,全年风速大于和等于3m/s的时数为5000h,全年风速大于和等于6m/s的时数为3000h..

      daniel 0 2024-04-03 18:31:46

    4.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范例(3篇)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范文【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35—02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AME)可以导致小肠广..

      daniel 0 2024-04-03 17:49:33

    5. 死亡医生论文范例(3篇)

      死亡医生论文范文【关键词】围生儿;死亡原因;死亡率【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45-02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全市20个试点乡..

      daniel 0 2024-04-03 17:15:18

    6. 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范例(12篇)

      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城镇化;城市发展;珍惜资源;生态文明2013年7月16日,2013(第八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广东珠海隆重召开。大会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导,中..

      daniel 0 2024-04-03 16:40:13

    7. 品牌战略的作用范例(12篇)

      品牌战略的作用范文篇1【关键词】多品牌战略案例说明市场细分企业多品牌设计的战略构建多品牌战略及其趋势。多品牌战略的前身是品牌战略,即单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就是以企..

      daniel 0 2024-04-03 16:08:13

    8.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范例(12篇)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范文1篇1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省市交通公路部门关心支持下,我镇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交通发展的大跨越。为最大限度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年限,..

      daniel 0 2024-04-03 15: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