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08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一、地域特征的概述

地域特征是综合性的地理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要素总和。地域特征是伴随人类劳动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而形成的地域表现形式,可以作为人来改造自然的象征。地域特征往往具有其鲜明的文化标志,最为常见的便是建筑与典籍。通常情况下,地域特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综合。具体分析看来,自然要素涉及气候、地形、植物、水文以及建筑的地域性,而人文要素会涉及到当地的宗教、风俗习惯、文化资源以及当地的历史等等。

自然要素中的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范围,而各地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范围的不同,像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就不同,因而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依靠的主食不同等等。自然要素中的地形要素也造成了各地的地域差异,像我国不同的地形造成了不同的地理形态,有平原、有丘陵、有高原、有盆地、有沙漠等等,各地的建筑物也都是在依据地形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因此不同地区的建筑各有特色。另外,水文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典型的就是我国的周庄与乌镇,这两个小镇都是以水为特色而出名的。其它的自然要素,像植物以及建筑等的地域性,在我国一些其它地方都得到了体现。

二、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制约

1、审美观的不同制约着作品的设计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主体往往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而设计者本身就来自不同的区域,自然而然的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风俗信仰,受各自所在地区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事实表明,不同地域的设计者在面对同一环境时,所表现出的审美观不同。因此,当某处的环境设计需要执行固定的方案时,设计者们往往会持有不同的观点,设计想法差距大时,还有可能出现一定的矛盾,以致于设计思路长期得不到统一,无形之中使得设计延迟甚至中断。从一定程度上讲设计者的思路决定着整个作品的设计以及观众的审美实践,这也是很多地方的特色建筑以及雕塑等等选用本地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原因之一。

2、设计者的地域来源的不同制约着作品的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讲,本身就具有对环境升级改造的意味,是人类设计者发挥创造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而作用于环境的结果。环境艺术的设计中的主客体在整个环境设计过程中以相辅相成的形式而存在,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贯穿于环境设计的整个进程中,且由内而外不断进行着。可以说,最终一个环境设计作品的完工,是环境艺术设计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过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此种相互作用最为凸显的就是地域特征的制约作用。如若从我们所熟知的城市建筑风格入手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西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移植到我国的南方水乡地区,那么由于地域特征的不同,移植过来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地域特色会显得格格不入。如果一个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者来到中国,首先映入眼帘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包括建筑风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结构的构建等等,对于一些中国老百姓最为普通的审美事物,在西方环境设计者看来是比较陌生的,而当他的一个设计方案最终得到认可,并落实到地面上时,那么我们能够断定这个设计风格的建筑一定是杂糅的,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纯粹意义上的建筑。

三、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1、地域特征的创造性作用

所谓的地域特征其实是一个十分庞大且复杂的概念,对其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就不能将其孤立起来分析,而应对其进行外部与内部的有机解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构。从一定程度上讲,地域特征的解构与重组是为了更好的发掘地域文化的起源、发生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关系。事实上,从地域特征的解构与重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共性以及个性,进而能够将本区域的文化与其他区域的文化普遍的联系起来,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博采众长,设计出既符合地域特色,又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作品。

2、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性

从一定程度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从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两方面来考虑,在结合地域特色与当地人喜好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特点的作品。很多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手段与工具而存在,由于其具有手段与工具的身份,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由,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艺术设计活动,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不能完全从审美的角度设计,也不能完全从实用的角度设计,而应该兼顾多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得设计出的作品既符合地域特色,又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效。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有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些地域中的地域文化与当下该地域的历史进程存在较大差别,有可能在某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设计,而在另外一处则需要转换思维,转换设计方式,结合地域特征进行设计。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的设计提供了载体,环境艺术的设计丰富了地域特征。

3、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灵感

一名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必定欣赏过无数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他们通常会游历世界各国的山川名秀、著名的风景点以及名胜古迹。通过不断的游历,他们的知识会得到增加,思维会得到开拓,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无形中得到提升。因为不同的地域有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所体现出的建筑物也具有本地域的地域特色,通过了解各地域的地域特征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者之后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创意往往来自于不同地域理念的相互碰撞中,当前后现代的环境设计理念十分强调“不均衡性”。对“不均衡性”涵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同地域特征在同一个设计作品上的整合。此种设计理念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设计者思路的对接,以此来使设计的作品出现惊艳的效果。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发现“不均衡性”的代表作,像波兰的斜屋以及荷兰鹿特丹的立方地住宅等等,这些都是“不均衡性”在建筑艺术设计上的佳作。“不均衡性”可以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以及艺术作品,事实上,地域特征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以及融合力。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鸟巢”,可以说是地域特征融合力的代表作,“鸟巢”的整体设计理念十分明确,一方面体现着我国华夏文明的原始特性,另一方面又在吸收、借鉴西方建筑新理念的基础上,彰显着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

四、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相应的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行列,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所涉及的范围广,包括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以及环境艺术方案的制定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有差距,尤其是在技术与设计理念上,差距更大。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者指出,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问题上。当今时代,我们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观察到,大部分的建筑物采用“玻璃幕墙方格子”的构造,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如若此种建筑风格得不到改变,那么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地方的区域特色将会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

五、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关系

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间的联系既体现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又体现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环境设计工作者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地域背景的不同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环境艺术的设计。但是二者也可相互借鉴,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创作灵感,环境艺术设计丰富地域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就如历史与创新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所指的传统,往往是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而成,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对待外来文化时,也应采取正确的态度,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但是一定不能够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将不同地域的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现代生活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贯穿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地域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者最常设计的内容,地域建筑的设计一定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包括气候、水文以及地形等自然要素。地域建筑的设计往往是在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新型材料而建设的。长期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所设计的建筑往往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行创作,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环境艺术作品,从而也能够更好的彰显地域文化。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篇2

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对外应有利于形成小区外部环境,对内应有利于保障人居的室内环境。这些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建筑外部环境涉及内容宽泛,从宏观到微观涉及地球环境、地域环境、地方环境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其内涵涉及文化、社会、心理、行为、生态、美学等领域。因此,深入地研究建筑外部环境的构成及其规律,有助于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环境认知更具清晰性和条理性。建筑是始终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与之不可分割的。

人是环境和建筑相联系的媒介,建筑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与环境的联系也就是人的需求与环境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人对环境的需求也决定了建筑的特征。建筑离不开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同时或轻或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社会心态和审美情趣的。建筑与自然环境是通过人的因素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反过来建筑又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在

一起。

建筑的功能必须满足三方面的要求,首先是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其次是人的生理要求,最后是人的活动对空间的要求。环境对建筑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理要求的影响。

在对待建筑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建筑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另一种观点认为;建筑是人创造的产品,不应该模仿自然,而要和自然形成一种有机对比。

其两种观点我认为是可以并存的,莱特说过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最终目的是是建筑和环境统一。其不同的是一个通过调和达到统一,一个通过对比达到统一。尽管他们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都肯定和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都不否定建筑应该与环境共存。

每一个城市都是在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体现其独有的特点;而依托自然环境而建的人工建筑与原有景观相融合,构成了城市新的环境风貌。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元素,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到城市风貌、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原则性问题。

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与环境它们在层次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原始人类的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农耕经济时代,建筑与环境仍然保持着蒙昧的平衡状态;近几百年来,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时期,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中大量应用,破坏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在研究不同国家和建筑设计中,可以发现建筑空间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尺寸感和生理学之间的关系,而是受到其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差异。

环境造就了建筑,建筑物是否与环境和谐共存,主要视其能否充份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本身是实体存在的东西,因此从视觉的角度来看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作用是很直接的。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人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1、园亭的造型和种类

1.1园亭的造型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等。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都较自由。屋顶的造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这样一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

1.1.1园亭的平立面

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栏杆,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

园亭的平面布置,一种是一个出入口,终点式的;还有一种是两个出入口,穿过式的。视亭大小而采用。

园亭的立面,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园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中国古典、西洋古典传统式样。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中国传统园亭柱子有木、石两种,用真材或砼仿制;但屋盖变化多,如以砼代木,则所费工、料均不合算,效果也不甚理想。西洋传统式,现在市面有各种规格的玻璃钢、柱式、檐口,可在结构外陶俑。

平顶、斜坡、曲线各种新式样。要注意园亭平面和组成均甚简洁,观赏功能又强,因此屋面变化乌方要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仿自然、野趣的样式。目前用得多的是竹、松木、棕榈等植物外型或木结构、真实是材或仿石材结构,用茅草作顶也特别有表现力。

帐幕等新式样,以其自然柔和的曲线,应用日渐增多。

园亭作为园林的“眼点”,其设计要遵循“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其设计过程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功能方面的、技术方面的、艺术方面的以及环境方面的等等。

2、园亭位置的选择

园亭的位置是园亭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园林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影像园亭位置的因素很多。首先,园亭作为关景点,目的是给人们在园林游览过程中提供一个在其中休息、观看四周美景的空间。这时,人与周围的景点之间通过视线联系起来。因此,园亭的位置必须考虑给人以最好的观看角度和距离,运用园林设计中“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方法,使园亭与其他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其次,园亭又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其位置的选择又要考虑到园亭本身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在其他观景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都能感受到园亭和周围环境共同形成的景观效果,产生想“到达”的欲望。

山间地建亭:视野开阔,突破山形的天际线,丰富山形的轮廓。山顶上的亭更能打破山体轮廓线,丰富山体景观,使山体更加富有生气。同时山地建亭也可为游人登山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场所。A:小山建亭,山顶。忌几何中心线,要偏于山顶一侧,位于黄金分割点。B:中等高度的山建亭于山脊、山腰、山顶,注意亭的体量,要与山协调。C:大山建亭,建于山腰台地或悬崖峭壁之顶,道路边,忌亭的视线被遮挡,注意亭子的距离在800-1000米左右。

临水建亭:静与动的对比,观赏丰富水面的景观,一般通过桥、堤岸与陆地想连。亭的体量与水密切相关,贴近水面。桥上置亭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手法。水面建亭既可为游人提供观赏水景的佳处,又可点缀、丰富水体景观。水面中亭的位置可置于岸边、水中或驾临水上,为观景的需要,一般应三面临水或四面临水。

平地建亭:平地建亭多以休息、纳凉、游览为主,视点较低,为打破平地建亭平淡之感,可抬高地基或借植物、山石、花架、景墙等与其组景。要结合各种园林要素通常与山水、水池、树林相结合,现代的亭与小广场,绿荫地相结合。

亭的体量不大,但造型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多样、灵活的。

3、园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亭的大放异彩是在它被移植到园林以后。《园冶》“巧于因借”的理论在后世的建园中得以应用,因地制宜,“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赖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也。”亭之构造,在空间上起补白的作用,空则灵活,繁则多变。我个人比较喜欢建在山水之间的亭。临水之亭可以凭风,依山之亭可以待月。

苏州人有亲水的心理。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依岸而作,因为拙政园的特殊地理,它又如置身在园中的小岛,三面野水回环,水面空旷,无风也清凉,清风徐来,依栏欣赏水景,你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你。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留园的濠濮亭,干脆把亭建在湖心,所在处就叫小蓬莱,寓意仙境。西园的湖心亭用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原有亭额“月照潭心”,亭中原有联语:“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池中观鱼,水清鱼艳,看池中的众鱼沉浮,一如目睹众生的人生沉浮,智者乐水,自然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有缘人还能看到神鼋出水,那算有福了。《清嘉录》有诗《西园观神鼋》:“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内碧如油。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若要追寻孟浩然《过陈大水亭》诗意“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野童扶醉舞,山鸟笑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的景致,到苏州东、西山太湖旁寻觅,一定不会失望。我曾和妻一起到石公山游玩,挽手亭中,湖水漫上脚板,极目天边,胸襟开阔得不能自主,恨不能仰天长啸抒发豪情。

建于山巅的亭不在少数。白天可以依栏远眺,夜晚,明月林梢,闲坐亭中,则俗虑尘怀,爽然顿释。在苏州,名气最响的亭当推沧浪亭。家藏沈子丞先生所书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梁章钜为沧浪古亭集成此联。原联悬挂在沧浪亭石柱。展玩之际,就想到了沧浪亭。抬头仰望,乔木数丈,翠樾千重,团团五、六株错落围列,名闻遐迩的沧浪亭就蹲踞其中。亭檐翘起,其状若飞。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我真怕沧浪亭得了苏州的钟灵毓秀之气,哪天就遗世羽化,变成一鸟,振翼冲向云霄,“忒楞楞”凌空而去了。

  • 下一篇:红领巾广播稿《世界水日》(精选4篇)
    上一篇:消防安全知识方案(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高分子材料技术范例(12篇)

      高分子材料技术范文篇1大会秘书长顾忠伟表示,生物医用材料是40余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用于被损坏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或增进其功能,正在..

      daniel 0 2024-04-08 03:53:49

    2. 电工技能培训教程范例(12篇)

      电工技能培训教程范文篇1关键词:电力行业;教育培训;人才评价作者简介:郭晓秋(1957-),男,四川泸州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宣传专责,高级讲师。(贵州贵阳550002)中图分类号:G726&#8..

      daniel 0 2024-04-08 03:52:13

    3. 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总结范例(12篇)

      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对策;湖北中图分类号x5;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2-0278-091研究背景1.1政策背景农村环境问..

      daniel 0 2024-04-08 03:20:53

    4.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总结范例(12篇)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总结范文一、保康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保康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是湖北省定部级贫困县,东依襄阳,南接宜昌,西连神龙架,北交武当山,版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

      daniel 0 2024-04-08 03:20:13

    5. 城市土壤改良方法范例(12篇)

      城市土壤改良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纵观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许..

      daniel 0 2024-04-08 02:49:10

    6. 纳米技术的研究范例(12篇)

      纳米技术的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纳米,中医药,经济,技术引言:通过现在的问题反映,首先提出一些纳米技术的需求,再而阐述了纳米中医药的现状接着提出纳米中药化的好处和现在存在的一些..

      daniel 0 2024-04-08 02:48:13

    7. 云计算网络安全培训范例(12篇)

      云计算网络安全培训范文篇1  一、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一年多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两会精神、南网方略、南网和公司工作会精神..

      daniel 0 2024-04-08 02:17:57

    8. 云计算概述范例(12篇)

      云计算概述范文篇11.云计算并不是虚拟化将云计算等同于虚拟化,是最常见的误解,所以这点还是值得声明一下:虚拟服务并不能构建一个云。云计算超越虚拟化解决方案,它有自动配置、..

      daniel 0 2024-04-08 0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