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的基本概念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27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概念形成;概念同化;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概念表象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3-0056-03

【作者简介】许国良,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镇江,212000)主任,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方法,把一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集中起来,并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它是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抽象反映。相较于其他学科,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难教,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两点:作为学习者,学生的大脑获得概念的基本方式,建立概念的基本思维过程;作为教师,物理概念教学所要遵循的基本的规律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物理概念获得的基本认知方式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获得概念的基本认知方式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概念形成”是指从我们的直接经验中,通过发现学习,抽象出物体或事件的关键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方式。对应“概念形成”,教师在教学中,一般要先引导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不同例证,再通过对不同例证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出概念的定义。“概念同化”是指利用知识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直接呈现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方式。对应概念同化,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是先向学生直接呈现概念的定义,或者引用已有的旧概念演绎出一个新的概念,然后再引用新概念去辨析正、反例证。

二、物理概念获得的一般思维过程

物理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基于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概念获得的基本方式,进行抽象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概况为“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三个阶段。感性具体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事实,获得物理事物的整体表象、有关资料和相关数据的过程。思维抽象是指在物理事物整体表象、有关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形成物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思维具体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的物理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同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三、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对应物理概念获得的三个思维阶段,我们可以将概念教学大体上分为“概念表象――概念获得――概念运用”三个阶段。

1.概念表象阶段。教师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出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从感性知识、观察实验和经验事实等方面搜集物理思维的材料,亩获得对物理事物的整体表象、有关资料和相关数据。

例如,学生在系统学习“密度”前,对密度概念几乎是没有认知的,对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也仅仅限于重量、体积、颜色等基本属性。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要设计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如,重量、体积、颜色等)能够成功鉴别物质种类的情境,以此来强化原有的正确的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设计一个利用原有生活经验不能够鉴别物质种类的情境,促使学生认识到原有经验的不足,激发学生对物质鉴别的新途径、新经验的探索欲望,进而通过实验测量获得铜、铁、铝等不同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的相关资料和有关数据。为运用逻辑方法分析发现“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引入价值,提供有力的例证基础。

2.概念获得阶段。在例证整体表象、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方法,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归纳或演绎新的物理概念,并通过对特有属性的辨析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对不同类别的物理概念应加以区别对待。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一、选择场景和方法加强对概念的建构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忽略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只是讲授概念的定义,学生就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虽然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而不是真正有意义地构建了概念。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提供基本概念适宜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教师精心设置情境,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境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可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学生在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遇到困难时,则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对所选择的信息加以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解析

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外延是:(1)在化学反应里。(2)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的隐含因素:①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②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③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④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⑤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剂一般是不同的。

三、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

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地指导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与原子核的组成,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以采用先阅读教材再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学生既能消除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记不住、难应用的现象。

四、对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教学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五、突出对概念的关键字句的理解,加强学生记忆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对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重点讲解,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这两个字,等等。只有理解这些字句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六、注意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分散在不同章节,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些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部分概念的体系和结构,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七、多角度训练使学生巩固并应用化学基本概念

学习的目的最终在于应用,只有适当地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弱点的概念,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先让学生自行分析或分组讨论,教师再讲评,以求落实。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应用化学基本概念,从而真正地理解、掌握。比如,在学完“绪言”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后,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判断属于何种变化,并说出理由。

八、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掌握和巩固,绝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应用概念的能力。二要分析错误,及时改正。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概念教学过程如果忽略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只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传授,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教师精心设置情景,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学时,通过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有以下现象: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时,则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再把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再和氯酸钾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且称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知同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用明晰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是指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进而外延到:(1)在化学反应里;(2)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隐含因素:(1)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2)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3)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4)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5)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

剂一般是不同的。

三、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

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也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教学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例来说,有的用“不完全电离”来界定弱电解质,课本上用的是“部分电离”,一字之差,界定域就不同了。不错,课本上用“完全电离”来界定强电解质,很容易引出“不完全电离”这一否定型界定,这一方面犯了“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形而上学的毛病,忽略了“中间状态”、“过渡形态”。

五、突出对概念的关键字、句的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六、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

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七、结论

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06).

[2]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06).

  • 下一篇:资本市场概论范例(3篇)
    上一篇:乌鸦和狐狸续写作文[精品](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法理学法律文化范例(3篇)

      法理学法律文化范文【关键词】法律文化理论;传统法律文化;文化多样性一、法律文化理论概述(一)法律文化理论的界定法律文化理论是由梁治平先生所提出的,中国法学界在20世纪80年..

      daniel 0 2024-04-27 04:25:21

    2. 法理学法律规范范例(3篇)

      法理学法律规范范文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逻辑学看做是一门玄之又玄,形而上的科学。逻辑学似乎变成了一种只是被用以研究而不是被拿来使用的对象。而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

      daniel 0 2024-04-27 04:24:13

    3.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范例(3篇)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范文技术分析,则是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证券的市场行为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证券的市场价格、成交量变化以及完成这..

      daniel 0 2024-04-27 03:53:21

    4. 法理分析案例范例(3篇)

      法理分析案例范文关键词:案例教学;开放教育;网络案例教学。一、案例教学法、开放教育概述(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

      daniel 0 2024-04-27 03:52:13

    5.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例(3篇)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关键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特征;趋向探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对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随着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与人类社会..

      daniel 0 2024-04-27 03:20:52

    6.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范例(3篇)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问题高中物理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经典的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理论基础为牛顿的时空观,将电磁学及力学作为教学的主..

      daniel 0 2024-04-27 03:20:13

    7. 资本市场线的作用范例(3篇)

      资本市场线的作用范文关键词:重大突破;本质特征;问题根本;主线与路线图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

      daniel 0 2024-04-27 02:48:42

    8. 学校管理细则范例(3篇)

      学校管理细则范文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校辅导员;工作;启示高校辅导员教师的工作任务涉及到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不断细化工作过程,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实现高校管理效益的最大..

      daniel 0 2024-04-27 02: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