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意义范例(3篇)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立法内容提要: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走上法制化轨道。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分析了近期主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动向,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突出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应获得公众广泛支持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和量化减排目标。为履行国际义务,主要发达国家陆续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确认本国的排放控制目标,实施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等为主要途径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并辅之以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等市场机制,以期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前后,主要发达国家基于国际谈判策略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动向。分析研究这些动向的内容、背景及其战略意图,对我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艰难前行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是气候变化立法首次在美国国会全院大会获得通过。但随后,与之匹配的参议院立法进程进展缓慢:2009年11月,参议员克里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就业与美国能源法案》提交全院大会讨论未果,2010年5月,克里与参议员李伯曼联合提出了《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讨论草案)》作为新的立法版本,使得本届国会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又前进了一步。1.1《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简介法案的立法目的是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与独立,促进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就业。内容包括七大部分:(1)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2)减少温室气体污染;(3)消费者保护条款;(4)保护和增加就业;(5)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6)防止气候变化侵害,即适应气候变化项目;(7)预算条款。国内能源发展突出核能、海上油气开发、煤清洁利用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法案要求政府支持核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核电项目担保贷款、投资赋税优惠,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海上油气开发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赋予沿海各州否决在本州海岸线120km以内开发油气资源的权力;对燃煤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做出规定,要求政府每年提供不少于20亿美元支持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运营;支持开展农村节能项目和州立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效项目;加强与发展电动汽车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求各州和大都会区提出交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计划;建立清洁能源技术基金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以确保美国在先进能源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法案要求自2013年起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主要管制年排放温室气体大于等于2.5万t二氧化碳当量的实体。要求受管制的排放实体,年排放量不得超过其拥有的排放许可量和各种合规减排项目产生的碳信用量。美国国内的排放许可、碳信用以及法案规定的部分外国排放许可和碳信用可在美国市场进行交易。电力部门将于2013年起受管制,而制造业将从2016年起。交通部门实施类似于“排放税”的制度。作为与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相匹配的参议院版本,本法案对排放许可的分配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对纳税人能源消费权益的保护,对维护碳市场稳定进行了更多规定,并提出更加严格的“碳关税”条款。1.2立法前景不容乐观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对《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的支持,但参议员在气候变化立法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十分明显。法案在2010年年底时如果尚未经参议院通过,并经两院协商一致,则将因本届国会任期届满而被废除。但在为时不多的本届国会任期中,《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如果要得到参议院立法表决通过,必须通过终结辩论程序,方能提前提交大会进行立法表决。就目前参议院席位看,力推气候变化立法的民主党难以获得通过终结辩论所需的60票支持。同时由于国内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减弱和怀疑上升,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迟缓,加之2010年年底有32位参议员面临换届,因此,预计参议院在换届选举前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态度将趋于保守。而民调普遍显示,共和党将在本次换届选举中胜过民主党,因此,一旦本届参议院未能通过《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以后一段时间内美国将很难进行气候变化立法。2日本提出原则性的立法方案2010年3月12日,日本内阁提出《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伴随日本政坛变动,其立法前景也出现变数。2.1法案对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原则性规定《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立法目的是在减排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通过尽可能降低能源供给对化石燃料的依存程度、率先促进能源供求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确保经济发展、稳定就业、能源供给和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当前及未来国民健康生活。法案要求全国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下降25%,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公平减排协议的基础上;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2050年减排50%的协议基础上。法案责成环境大臣在征求民意的基础止确定行动计划,并由内阁会议决定。其中,要求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税制“绿色化”改革、可再生能源电力定价,全额调配制度,促进核电发展,提高能效,促进教育、研发等。2.2法案的立足点与美国法案类似,日本法案也将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的质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基础。由于日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48%,欧盟27国的60%,已经属于能源消费经济性很高的国家,因此日本工业界对法案提出的减排目标表示怀疑。例如丰田公司认为在2022年以前难以实现绿色技术的突破,因此对实施类似于欧洲的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表示担心。为此,日本环境大臣表示,日本实现上述目标将更多地考虑居民居住部门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例如采取安装双层玻璃、集中供热、节能灯、太阳能电池,以及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等措施,而不是仅仅限制工业部门的排放。法案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必须同与能源有关的措施相协同,要求通过普及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设备和节能建材、加强建筑节能、提高交通效率、促进提高能效的智能化等节能和提高能效措施,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措施,同时通过加强相关技术创新,实现减排目标。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法案中除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外,对中期和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均设立了生效条件,即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形势相协调。同时,法案要求政府努力促成国际社会达成上述附加条件中的规定,这与美国法案要求政府促成全球平等减排的目标一致。3澳大利亚转向能源利用专项立法2010年4月27日,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宣布,由于难以在国会获得足够的支持票数,以及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的迟缓,政府决定暂缓将《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同时,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修订和《建筑能效标识法》立法将被提上议事日程。3.1搁置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旨在通过建立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法案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国家排放限额,规定澳大利亚排放许可和其他可采用的排放许可与减排量,建立澳大利亚国家排放许可登记簿,规定受管制排放实体及其法律义务,对能源密集型和受外贸冲击型企业实施补助,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信息披露和公告,防止欺诈等。与美国和日本的法案不同,澳大利亚法案是完全旨在减排温室气体:履行国际义务的法案,没有提出对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法案曾于2009年6月4日通过众议院三读审议后,提交参议院审议,但分别于2009年8月13日和12月2日两度被参议院否决。在进行重大调整后,工党再度向国会提交了该法案,并且于2010年2月11日顺利通过了众议院的三读审议,但参议院仍未通过该法案。陆克文表示,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前(即2012年以前)不再提交国会讨论《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除非美国、印度等国的减排政策与行动更加明确。3.2力推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尽管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立法进程受阻,但澳大利亚积极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以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近期先后于2010年2月26日和3月18日提出了修订《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和制定《建筑能效标识法》。为确保实现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20%的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将《可再生能源目标法》拆分为《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并进行修订,以促进澳大利亚不同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原《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于2001年4月1日通过,设定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9500GWh的目标。根据新的目标,预计2022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需达到4.5万GWh。为此,《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规定了2011-2022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到2022年须达到4.1万GWh。同时,《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将对小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提供补贴,其额度为每1单位“可再生能源信用”(相当于发电1MWh)补贴40澳元,并且不设上限,以辅助实现国家目标。《建筑能效标识法》旨在建立国家大型商业建筑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要求面积大于2000m2的大型商业建筑在交付、销售、出租、转租和进行相应广告时,提供建筑能效标识,以促进开发商和运营商采用有效的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近期澳大利亚政府还就修订建筑能耗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拟于2010年年底形成新的方案。4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立法动向4.1欧盟通过专项性的《建筑能耗指令》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5月18日通过了修订的《建筑能耗指令》。该指令旨在加强2002年12月16日通过的《建筑能耗指令》中的相关措施,以取得更显著的建筑节能效果,为实现欧盟提出的2022年减排温室气体20%和节能20%目标,提供相对低成本的手段。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逐步统一欧盟成员国设定本国最低建筑能效标准的算法,要求新建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有建筑在进行主要结构改造和功能设备系统改造时满足最低建筑能效标准要求,成员国制定并以政府部门带头实施低碳或零碳建筑方案,对建筑进行能效认证,加强对暖通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查等。4.2英国通过专项性的《2010年能源法》2010年4月8日,英国《2010年能源法》生效。该法的立法目的是规范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示范、评估与利用的相关活动,规范电厂发电低碳化与采用CCS技术相关事宜,规范电力和燃气市场管理局以及国务大臣与之相关的职能,规范发电许可和电力与燃气供应商相关事宜。4.3加拿大众议院通过原则性的《气候变化责任法案》加拿大国会众议院于2010年5月5日通过了《气候变化责任法案》。该法案的目的是确保加拿大能够履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共包括13条。法案设定全国2022年的减排目标比1990年下降25%,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要求政府通过设立排放标准、建立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出台财政激励政策等措施,实现上述国家目标。5对我国的启示上述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立法进展,为我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促进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5.1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美国本届国会气候变化立法与上一届国会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上一届国会涉及到减排温室气体的气候变化立法几乎都是就气候变化问题论气候变化问题,并部署全国的减排行动,但这一届国会的三份主要立法,均是将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安全、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三大战略相联系。日本提出的法案也是将节能、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技术创新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这表明,美国、日本减排温室气体的根本目的,不单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压力,更多的是从本国发展战略考虑,为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巩固在全球的地位服务。我国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也应当从国家全面发展的角度,综合看待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部署。5.2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进展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不能与能源政策相割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能源发展问题;全球各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措施,主要还是能源生产和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气候变化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是远期制约,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环境容量不明确、各国排放权的产权不明确之前只是道义上的问题,属于软约束;而能源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任何国家而言均是现实制约和物质基础的制约,属于硬约束。因此美国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才会时疾时徐,却始终把能源政策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问题。我国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和政策时,应重点从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考虑,以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与独立为主体,水到渠成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而不应将远期和国际软约束作为制定战略的优先考虑。5.3政策应获得公众广泛支持主要发达国家的上述立法都特别注重公众的支持,千方百计在法律案文和解释、辩论中体现对纳税人的保护,对公众意见的关注和采纳,以及向公众信息公开。美国的立法进程明显表现出与公众支持的呼应:众议院法案表决时,公众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势力高涨,法案得以在国会顺利通过;而当公众支持下降或怀疑上升时,国会的行动变得迟疑,表现为参议院法案要么被搁置,要么迟迟不提交全会讨论表决。这说明一项新的政策出台,需要建立在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我国当前宜加紧出台和修订《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等惠及千家万户、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工作;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行动,尤其是立法方面的行动,宜进行细致的调研与原则性规定。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低体温;保温措施;经皮肾镜碎石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89
PCNL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技术,具有痛苦轻、清石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为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接受。但有报道统计,PCNL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达50%~70%,对手术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且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减少此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本院对部分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保温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泌尿外科2014年1~10月收治PCNL患者共80例,依照随机数字法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术前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X线腹片、静脉肾孟造影等确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PCNL术。干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55岁,平均年龄(46.0±6.2)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3~55岁,平均年龄(47.2±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全部患者均予基础护理干预,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维持室温24℃和室温下冲洗液灌洗。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保温措施,要点如下:①手术室室温维持温度22~25℃,湿度40%~55%,术中输入的液体药物或血液均作预热处理,以37℃为宜。②术前1~2d访视时嘱患者注意保暖,病房室温应维持22℃以上,避免受凉、感冒。③麻醉期间体温护理干预:高龄体弱患者室温可再适当提高2℃左右;麻醉诱导前对注射区域皮肤周边进行加温,以尽量降低机体中心与外界的温差比。术中使用羽绒类被单覆盖好患者四肢、肩部、腿部等部位,或使用保温毯盖在患者处,温度宜控制在36~38℃,可在患者两侧腋下、手腕处等部位放置热水袋,注意避免烫伤。⑤灌洗液的护理干预:术前1d将3L等渗冲洗液置于34℃恒温箱中,另备500ml瓶装等渗盐水置于65℃恒温水箱,用于术中调控恒温盐水,使用时取出。冲洗液使用时在术野内放置C-P粘贴手术巾,避免冲洗液浸湿手术单而增加患者散热。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手术总时间、灌注液总量。②体温监测:患者麻醉前平卧手术床上时以监护仪温度探头插入,作为术前基础体温值,持续监测体温直至术毕。③术后患者诉寒冷伴有肢体颤抖者,判定为寒战反应[1]。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手术总时间与灌注液总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灌注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手术开始后30min、45min至术毕,干预组患者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术中寒战、躁动发生率比较干预组术中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相对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2]。由于PCNL需使用大量的等渗冲洗液灌洗肾脏集合系统以保持清晰的术野,并冲出结石碎屑,但该操作过程中灌洗液流经集合系统或进入肾周后会造成散热增加而发生体温过低现象,造成患者体温下降并引起相关机体反应,物对体温调节系统的抑制还会进一步促使患者低体温现象的发生。比如:术中出现畏寒、寒战反应影响手术操作;低体温会影响物清除速度,减少血栓素A2释放导致凝血机制紊乱[3];尤其是会导致机体系统功能紊乱,致机体耗氧增加造成心血管系统供血量增加,进而导致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造成严重的手术风险,对患者本身也有较大伤害[4]。针对此问题,本研究严格采用了体温变化监测措施并循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俏红,苏少应,张康妹.健康教育在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患者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8(3):459-460.
[2]张娟.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的手术护理及配合.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82-183.
[3]殷月霞,凌鹏,张宁风.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2013,17(2):266-267.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保温;优化设计;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能源消耗,使得我国自然资源呈现短缺现象,其中,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问题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建筑能耗是困扰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在冬季用电高峰期,空调等取暖设备的大量应用,增加了供电部门供电压力,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建筑节能工作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1建筑外墙保温优化设计的意义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就是利用先进的保温隔热技术,减少建筑外墙的温度扩散,从而有效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减少用户对取暖设备的应用频率。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目前已经在部分工程施工项目中得到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室内温度
利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能够有效根据外界环境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是室内温度达到最佳的平衡,从而提高用户居住环境和办公环境的舒适度。良好的外墙保温技术,同其他节能技术相比,不会存在“热桥”、“冷桥”现象,保证良好室内环境的同时,也有效的起到节能作用。在冬天,外墙保温技术能够将室内热量隔绝,减少热量的扩散,保持室内温度,并存储一部分而外热量。当室内温度降低时,外墙所存储热量就会释放出来,确保室内温度的平衡;夏季,外墙保温技术能够有效阻挡太阳辐射,避免外界环境热量侵入室内,保证室内温度平衡,真正达到“冬暖夏凉”。
(二)有利于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建筑外墙在建筑中起到了承重的作用,如果建筑外墙出现损坏,就会严重影响建筑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建筑外墙在在长时间的温度改变过程中,会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出现墙体裂缝,从而大大缩短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利用外墙保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外界温度对墙体的影响,降低热胀冷缩现象对墙体的破坏,并有效避免射线长时间对墙体的破坏,从而大大提高建筑外墙的使用效果,提升建筑使用寿命,提高建筑整体性能。
(三)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
利用外墙保温技术,在冬季,能够有效保持室内温度,减少室内热量的扩散,在炎热的夏季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热量对室内环境的侵入,阻挡太阳辐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空调、电热器等家用电器的使用,降低用户对温度调节设备的依赖,从而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
(四)有利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力能源消耗为主。目前,我国电力能源供给企业以火力发电厂为主,随着建筑能源的不断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恶化。而外墙保温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减少用户对电器的依赖,降低电器的使用频率,从而缓解建筑能耗问题,相应的也会缓解电力部门供电压力,减少供电部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建筑外墙保温优化设计措施
由于外墙保温技术对于节约建筑能耗,提升建筑使用效果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促进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外墙保温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于外墙保温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提高外墙保温技术的整体效果。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做好优效保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外墙保温技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外挂式外墙保温技术和保温浆保温技术。外挂式外墙保温技术就是利用粘合砂浆或者专用的固定材料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以起到保持室内温度的作用,这一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外挂式外墙保温技术的主要应用材料岩棉、玻璃棉毡等,保温材料造价较高,安装费用较高,施工难度大,且在应用于高层建筑时,使用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外挂式外墙保温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保温浆保温技术,就是将能够起到保温效果的保温浆材料涂抹于建筑外墙上,从而起到阻挡太阳辐射、保持室内温度的作用。常见的保温浆材料有聚苯乙烯、聚氨酯等等,保温效果较好,且施工方便,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且造价相对较低,是较为理想的外墙保温技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保温浆外墙保温技术的推广,促进建筑生态技术的发展。
(二)保温施工技术的优化
在保温浆外墙保温技术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保温浆开裂温度的发生,从而确保外墙保温技术的使用效果。一般来说,在保温浆保温技术施工过程中,由于保温浆涂抹厚度不运距以及连续面积过大、保温伸缩缝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时,都容易造成保温浆结构接触开裂,从而影响到保温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优化施工技术,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首先,要保证保温浆涂抹厚度,严格施工要求,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避免收缩裂纹现象的发生;其次,我们一定要保证保温浆结构的有效间隔,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工程施工,避免面积过大而出现裂缝问题;同时,在外墙保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温浆的混合比例,减少杂质的混入,以及保温浆的比例协调,并充分保持保温浆内的含水量,以避免保温浆施工完毕后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不良反应,导致保温浆结构鼓胀或发生开裂,从而导致保温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墙体美观性大大降低。
(三)新型保温施工技术的应用
TH无机保温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保温浆外墙保温技术,以TH无机高性能保温材料为主要工程施工材料,具有保温效果好、结构稳定等优点,能够取代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材料开展良好的温度调控工作,从而确保室内温度的平衡性。在TH无机保温技术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外墙墙面的清理工作,如砂浆、污垢、灰尘等物质,都不能残留在外墙墙体上,并且保证墙体不能存在明水,保证墙体的干燥。TH无机保温浆涂抹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说明,分层进行保温浆的涂抹,且每层厚度保持在10mm左右,并保证保温浆的厚度均匀,在保证每层保温浆坚实且均匀的情况下,在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之后,方能进行下一遍保温浆施工。
3总结
外墙保温技术,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态建筑工程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外墙保温技术不但能够有效保持室内温度,还能够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我国可持续战略的实施。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提高外墙保温效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跃峰,吴新伟,鞠泽青.住宅建筑外保温墙体裂缝原因与控制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2,(02)
[2]张小尊.建筑节能与外墙外保温[J].科技资讯,2012,(02)
-
化学除锈方法范例(3篇)
化学除锈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工业厂房;钢结构;防腐处理前言冶金化工行业单层厂房的钢结构相对而言质量轻、强度高,同时塑性和韧性较好,而且施工周期短,因此在冶金化工单层工业厂房..
-
景观照明电气设计范例(3篇)
景观照明电气设计范文篇1关键词:水电;园林景观;配制;应用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园林景观行业在近些年开始发展起来。在园林景观的布置中,如果..
-
黄金理财范例(3篇)
黄金理财范文文/贺斌一、尽早投资,持之以恒如果财务目标是在60岁前积累300万元现金资产,假设年收益率是10%,我们从25岁开始平均每月只需要投入922元,但如果是从30岁开始,每月投入..
-
黄金年代范例(3篇)
黄金年代范文篇12007年的危机案例似随手拈来:高管危机有茅台掌门乔红涉案事件、古井董事长王效金被调查事件;产品危机有依云矿泉水细菌超标、摩托罗拉手机电池爆炸、龙凤水饺..
-
黄金法则论文范例(3篇)
黄金法则论文范文【关键词】货币供应量美元指数国际原油价格黄金价格VAR模型一、引言近年来,关于国际黄金价格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理论界热点方向。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的价..
-
黄金分析师考试范例(3篇)
黄金分析师考试范文篇1【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分析【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33-01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金黄色葡萄球..
-
电工零基础学电工入门范例(3篇)
电工零基础学电工入门范文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
-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例(3篇)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篇1【关键词】网络新媒体背景基原法结合图像教学法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坚持用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药性基本理论学习和运用中药防治疾病及预防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