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的主要内容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14

土壤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创新性教学;科研型;应用型;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H191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1]。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土壤学可能将成为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生态性创新型大学”的理念,把环境科技学院更名为环境与资源,就是为了让本学院更好地以土壤学硕士学位点为基点,把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的本科生更多地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通过对《土壤学》的多年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经验,笔者认为面对社会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了让当代农林院校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应该对《土壤学》教学进行以下的改革和创新。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

自1985年建校开始,土壤学课程就是本校的重点建设课程,在其教学内容更新、课程实验改革、实习内容安排以及授课方式创新等方面都积累了十分重要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成功申请了部级精品课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给我们人类来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土壤,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环境质量问题。因此,土壤学的地位也日益显得十分重要。新的变化形式和当代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也不时地督促着我们对土壤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2]。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的最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的学生是当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源泉,他们在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扎实地掌握土壤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要认真的学习农业土壤研究最新成果(如,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和土壤肥力提高等),同时也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应用和推广技术等方面知识。面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在对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的土壤学课程改革与创新中,始终坚持“夯实基础,强调现代应用,突出前沿热点,各种学科交叉灌输”的原则,增加其适应性,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改革和设置

教师授课的目的是通过课堂、实验和实习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课本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专业技术分析和应用能力,因此在上《土壤学》的基础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课之前是同学们对本堂课的知识范围和目的有个初步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采取了一下措施。

首先绪论的认真讲解和让学生养成上课之前必须预习的习惯。绪论是支撑这门课程成功的关键开端,它涵盖了整本书意义的精华,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门。任课老师一定要详细的阐明《土壤学》在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的所起到的作用,表明该课程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所涉及的知识对当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表达出这门课程对将来毕业直接走向社会的和从事科研机构的学生所起的关键作用。这样会大大的启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土壤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对此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根据《土壤学》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的讲解和阐述。例如,在上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有机污染与土壤自净能力和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章节属于应用性比较强的内容的课程之前,笔者会把班级想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5~6个人,分成一个组,每个组的成员分别搜集3~4个不同研究方法,做成PPT的形式,再派出一个代表在讲台上进行系统的分类讲解,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和讨论,最后小组再写出一个报告总结,作为本堂课的作业,算入平时的考核分数。另外例如对土壤中非污染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等学术研究性较强的内容,也采取上面类似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激发学生从主动学习土壤科学知识到被动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明确教学内容知识的现代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确立教学的基本点和切入点,提高学生把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和目前社会适用技术相结合的水平。针对土壤肥力的衰减和提高内容,我们常常利用常规的土壤化验分析来指导施肥进行讲解和分析。但是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最新科研工作进行讲解。比如我们可以把最近科研动态热门的生物质碳(Biochar)作为一个学术成果较好的例子进行讲解,从实验的设计、样品的采集化验、数据的记录分析以及归纳总结进行一个完整的剖析,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从教学内容学习的知识所应用的方向,与现在农业科技结合的创新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科学性。

三、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的合理改革

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实验和实习的合理组织安排对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3]。以前实验和实习不仅与课程内容脱节,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多是应付为主。这样就无法让实验课和土壤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融合,也不能保证让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合理的应用验证。

针对以前的情况,我们把实验、实习环节与土壤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首先实验课程尽量安排在课堂的基础理论课之后,保证不脱节。同时实验课程组织安排分成“基础型”、“科研型”和“应用型”的分析测试系列实验组,每组4~5之人,并且每组实验内容尽可能与教师的科研创新项目、大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研究生论文工作及生产单位土壤资源分析调查任务结合起来;而且每个小组的实验设计、样品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实验报告写作等环节均让其学生参与并独立认真的完成。此外鼓励每个小组学生发表成功的小论文可以作为本组成员的毕业论文。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的操作应用能力。最近几年的改革实践成果表明有很好的成效,学生也一致反映良好。

其次对于每次的实习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写出一份实习心得报告。这样可以有效地把实习与土壤学知识和实验内容更好地融合,显著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满足了社会生产及一些科研单位项目的需求。

四、考核制度的适度改革

教师对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学生土壤学课程成绩的科学和客观考核,会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每个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4]。土壤学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的学生反映该课程总体上难度不强。大学生的考试本来就是主要考察其的思维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基础知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让其运用实验和实习过程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去分析、归纳和总结做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以后社会和科研单位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学的主动性,在土壤学考试课程中也应该加大实验课程内容和实习过程的技术能力的测试。学生课堂问题提问和讨论气氛的活跃性和平时学习过程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以及其实验和实习过程表现和实验内容实习报告的质量程度,也应该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平时松,考试严”的心里状态。

因此该课程学生成绩的考核应该包括基础理论测试,实验课程内容和实习过程等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学生课堂及其平时学习过程中表现评价。其中考试占据考核分数的60%,实验实习能力考核占据30%,学生平时态度变现占据10%。这样综合的科学评价方法对学生课程理论基础的学习,实验实习技术应用操作能力,以后社会工作和科研态度都能有较好的体现。

五、总结

土壤学是各高校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最基本的重要专业课,有着较强的科研和实际运用价值,对学生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科研学习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目前,面对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型农业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及一系列新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授课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土壤学课程做出更新和改革,来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求和时代的需求。合理的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实验实习的教学内容,科学负责的对待学生的考核结果,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真正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能迅速地适应和融入到以后的社会和科研工作中。

参考文献:

苏德纯.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J].世界环境,2010,(5):18~19.

徐秋芳,孙向阳,姜培坤,等.高等林业院校土壤学课程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9(9):56~59.

土壤学的主要内容范文篇2

关键词:设施农业;土壤;障碍因素

中图分类号:S151.9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3.010

PreliminaryReportoftheMainConstraintsoftheSoilintheFacilitiesAgricultureConstructioninTianjin

LIUZhi-jie,GUOYun-feng,ZHENGYu-suo,ZHANGHao

(TianjinSoilFertilizerWorkStation,Tianjin300061,China)

Abstract:Forimprovingthesoilfertilitytosupportthegrowingofgreensinthefacilitiesagricultureconstruction(FAC),thesoilsintheFACwereinvestigatedandsampled,andtheimpactfactorsofsoilfertilitywereanalyzed,suchassoilnutrient,thephysicalcharactersandthequantityofedaphon.TheresultsshowedthatthemainconstraintsofnewFACwerethatthecontentofsoilorganicmatterandnitrogen,availablephosphoruswaslow,thearablelayerlookedweak,soilporespacewasbadandthequantityofedaphonwasnotsufficient.

Keywords:facilityagriculture;soil;constraints

随着天津市“4412”工程的启动和实施,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达到了4.33万hm2,其中新建设施农业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形成一定规模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格局,这必将促进天津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蔬菜作物具有生长速度快,需水、肥数量大,产量高等特点,因而对土壤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一般设施蔬菜适宜在土壤肥沃、结构良好、地下水位低、蓄水保肥能力强、有害物质少、无大量病虫寄生的土壤上生长。而绝大部分新建设施由大田改建而来,土壤普遍存在耕层薄、耕性差、蓄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等障碍因素,天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在总结多年土壤培肥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对新建设施基地土壤障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开展了新建设施基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材料和方法

1.1基本调查

2009年3月开始,在宝坻、武清、静海、西青、津南等5个区县的10个乡镇,15个村,对52个新建设施基地种植农户进行调查,调查了新设施土壤类型、耕层厚度等情况。采集新建设施土壤样品130个,其中测定主要化学指标样品85个(分0~20cm、20~40cm两层)、测定容重样品34个、测定总孔隙度样品10个、测定微生物总量样品1个。具体调查采样分布情况见表1。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土壤化学指标:测定项目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其中,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为重铬酸钾容量法;全氮为开氏定氮法;有效磷为pH值8.5,0.5mol·L-1NaHCO3浸提,分光光度法;速效钾为NH4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全磷为酸溶,分光光度法;缓效钾为硝酸提取,火焰光度计法。

土壤物理指标:测定项目包括质地、容重、总孔隙度。其中,土壤质地测定方法为手指法,容重为环刀法,总孔隙度为容重与比重换算法。

土壤生物指标:测定项目包括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放线菌总数。测定方法均为培养平板计数法。

2结果与分析

2.1新设施农业土壤基本情况

2.1.1新设施农业建设前种植类型调查50个新设施基地,新建设施农业前种植大田作物的占到了80%,加上白地,占88%(表2)。

2.1.2耕层厚度情况调查50个新设施基地土壤厚度,76%样点的耕层厚度小于20cm。具体耕层厚度统计见表3。

2.1.3耕层质地情况调查50个新设施基地土壤质地,48%样点质地为粘土,24%样点质地为砂土。具体质地统计见表4。

2.2新设施农业土壤养分含量情况

2.2.1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描述性统计对85个土壤样品检测分析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含量。统计结果显示:44个土壤0~20cm样品,全氮平均值为1.08g·kg-1,有机质平均值为17.4g·kg-1,有效磷平均值为15.9mg·kg-1,全磷平均值为1.35g·kg-1、速效钾平均值为326mg·kg-1,缓效钾平均值为908mg·kg-1;41个土壤20~40cm的全氮平均值为0.93g·kg-1,有机质平均值为14.8g·kg-1,有效磷平均值为11.6mg·kg-1,全磷平均值为1.24g·kg-1,速效钾平均值为230mg·kg-1,缓效钾平均值为885mg·kg-1。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全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20~40cm土层。具体结果统计见表5。

2.2.2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分级情况按照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0~20cm土壤:97%的土壤样品有机质分布在中低级水平,91%土壤样品全氮分布在中低级水平,66%土壤样品有效磷分布在中低级水平;全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达到一级、二级标准的分别占90%以上,可以看出土壤样品全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都处于高水平。20~40cm土层土壤养分分布情况与0~20cm土层土壤养分分级情况趋势基本一致。具体分级情况见表6。

2.3新设施农业土壤主要物理性状情况

耕作层质地较重、结构很差、深翻后土壤普遍呈僵条状,蓄水性差,加之建设过程机器碾压、人为踩踏严重,还有许多棚室心土层搅动比较厉害,更有近年来许多复垦耕地也作为设施农业基地,致使土壤物理性质急剧恶化,许多土壤坚硬,成大土块存在,耕作阻力大,耕性较差。

2.3.1土壤容重情况根据34个容重样分析,容重范围在1.21~1.67g·cm-3,平均为1.42g·cm3,小于1.30g·cm-3为3个、介于1.30~1.40g·cm-3为13个、大于1.40g·cm-3为15个。

2.3.2土壤总孔隙度情况根据10个总孔隙度样分析,总孔隙度范围在42%~46%之间,平均为43.7%。

2.4新设施农业土壤主要微生物数量情况

设施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种类与露地土壤明显不同,主要是设施条件下独特的小气候条件和耕作强度,全年条件下高温高湿和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有机肥的施用都有利于微生物的定殖、繁殖,设施条件下土壤中细菌为优势种群。2010年3月4日在西青区王稳庄镇二侯庄村新建大棚(种植前)中取样,检测土壤细菌总数为9.0×106个、真菌总数为2.4×104个、放线菌总数1.3×105个。

3结论

3.1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偏低

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17.4g·kg-1)、全氮(平均1.08g·kg-1)、有效磷(15.9mg·kg-1)含量主要分布在分级标准的低级水平,全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绝大数分布在分级标准的高水平;而适宜蔬菜种植的良好土壤养分:有机质25~35g·kg-1,全氮大于1.2g·kg-1,有效磷大于60mg·kg-1;可见,新设施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偏低成为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而增施有机肥和活性有机肥对促进有机质的提升和磷素养分的活化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耕层相对较薄、耕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差

新建设施基地普遍存在耕层相对较薄(一般在10-15cm,有的甚至露出了心土层)、机械碾压搅动严重、心土层破坏普遍、土壤容重偏大(平均为1.42g·cm-3),孔隙度较低(平均43.7%),土壤多呈僵条或大块状、质地粘重,耕作阻力大,耕性差;相反,个别点土壤砂性大,保水、保肥能力差;而适宜蔬菜种植的土壤要求:土壤团粒结构好,耕层厚度在30cm以上,容重为1.1~1.3g·cm-3,总孔隙度大于50%;可见,新设施基地土壤耕层相对较薄、耕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差成为土壤的又一主要障碍因素。

3.3土壤微生物数量少

新建设施基地主要是由大田或白地改建而来,土壤微生物数量偏低。设施条件下独特的小气候条件和耕作强度,全年条件下高温高湿和含有大量微生物都有利于微生物的定殖、繁殖,利于养分的分解、转化和吸收,新建设施农业基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适宜设施种植土壤微生物数量条件相比,细菌数量少20~40倍,放线菌少10倍多。

另外,根据调查观测,部分新建设施农业基地地下水位高(主要在1.5m左右),灌排设施缺乏,短期施化肥强度大,加上轮作不合理,灌溉粗放,导致在新建设施种植仅一、两茬后,表层土壤含盐量达到0.6%~0.9%,远大于适宜蔬菜种植的土壤盐分含量0.2%,土壤次生盐渍化呈加重趋势。

总之,土壤障碍因素影响新建设施基地正常生产,轻则减产、重则死苗以至绝产。通过对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和分析,为新设施基地土壤改良、培肥提供技术依据,以保证蔬菜正常生产,为设施提升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丽琴,杜永霞,杨建国.宁夏银北中低产田土壤障碍性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7):61-63.

[2]袁永年,刘云生,王河银,等.阿拉善左旗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规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64-65,120.

[3]程秀珍,巫东堂,亢青选,等.山西设施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蔬菜平衡施肥[J].山西农业科学,2005(3):58-61.

[4]胡克福,郭桂义,王亚莉,等.信阳茶园低产土壤障碍因子诊断及改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27-28.

[5]郝永丽,王秀芝,李冠义,等.赤峰地区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原因及治理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113-114.

[6]蔡晓玲,黄小柱,廖德平.草海部级自然保护区耕地土壤化学性质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60-61,105.

[7]黄芳萍,李文芳,任浩,等.张家界市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及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12):1294-1296,1309.

[8]解文艳,周怀平,关春林,等.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及分布[J].山西农业科学,2011(10):1083-1087.

[9]闫晗,吴祥云,黄静,等.评价土壤质量的微生物指标及其研究方法[J].山西农业科学,2010(10):78-81.

[10]杨芙蓉,杨恒智.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现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49.

[11]赵秋,宁晓光,郑鹤龄,等.天津宁河地区设施土壤盐分特性调查[J].天津农业科学,2010(5):15-17.

[12]廉晓娟,李明悦,朱静华,等.天津市农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效性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08(2):10-12.

[13]赵佳佳,李季.不同生产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S1):220-224.

收稿日期:2012-03-01;修订日期:2012-04-10

土壤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提出重庆市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和物理性质差等,并针对各种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化学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护措施等,以期给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1],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2]。然而,由于园林景观和绿化效果主要是由植物直接来体现的[3],园林植物的质量易受到重视,而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基质——土壤的质量则往往考虑较少[4,5]。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来源复杂,相当数量的土壤存在pH值偏高、养分含量低、容重大、砾石含量高、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苗木成活困难、苗木成活后长势衰弱、后期管护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重庆市正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随着大量园林建设的进行,园林土壤的问题越发凸显。如何管理和改良园林土壤质量,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已显得十分重要。

1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褶皱带的平行岭谷间,城市土壤以紫色砂泥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主[6]。园林土壤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土壤,其特性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土壤或农田土,其主要来自客土,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土或添加物。重庆主城区内大量的城市建设使园林土壤土源复杂,土体层次紊乱,表土经常被移走或被底土掩埋,土层中常掺入底层僵土或生土,以及大量的砾石和建筑垃圾等;加之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退化,养分缺失,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态绿化效果。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主要存在三大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物理性质差。

1.1土壤偏碱

重庆主城区大部分园林土壤的酸碱性为中性偏碱,pH值在7.0~8.5,其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强碱性土壤(pH值>8.5),对桂花、香樟、雪松、杜鹃、山茶等喜酸性园林植物而言,这样的土壤条件会大大降低其种植成活率,严重影响其生长。

1.2土壤养分含量低

重庆主城区园林工程进行填埋建植的土壤主要有建筑过程中挖掘出地下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混合了建筑垃圾的施工剩土、山地土壤,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含量都普遍偏低。据调查,重庆市街约5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约40%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偏低,约60%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7]。这样的养分含量水平容易导致植株恢复缓慢、生长受阻。加之对园林绿地养分的补给往往不能使其土壤肥力达到平衡,土壤肥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制约了城市绿地生产力的提高。

1.3土壤物理性质差

重庆主城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层侵蚀和堆积作用频繁[6],加上广泛分布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夹杂在土层中,在建筑施工时极易致使大量的岩石侵入栽植土壤中,一些栽植土壤还含有大量建筑碎石、砖块、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未清除这些侵入体就地栽植,特别是栽植大树,容易导致泥团外露、苗木泥团周围形成空洞、水分和养分流失、新生根系生长困难等,最终将导致苗木死亡。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的容重偏高,由于施工压轧、行人践踏、硬化铺装等人为活动,土壤的结构被严重破坏,有的土壤容重高达1.60~1.80mg/m3[7]。特别是大量行道树的根系被挤压在硬化路面下有限的土壤中,直接造成土壤水气循环受阻等不利条件,使得根系发育受阻,树木生长困难,对直根系的乔木类园林植物危害尤其严重。

2土壤改良措施

2.1偏碱土壤的改良措施

2.1.1化学措施。①离子中和。改良偏碱土壤的常用措施,对于大面积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主要是通过强酸根离子将土壤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如施用硫磺、硫酸亚铁、柠檬酸等。在实际应用时,要确定用量的大小,一般应通过测定土壤的总碱度再计算出相对精确的用量,也可以根据中和试验筛选出相对合适的用量。②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许多腐殖酸等酸性物质,可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它还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交换土壤团粒上的致碱离子。不仅能降低土壤酸碱性,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1.2工程措施。①穴土置换。局部土壤的改良措施之一,对于栽植树木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在开挖需要种植喜酸性园林植物的栽植坑时,适量放大树坑,栽植前,在树坑中填入原本酸性的或者经过化学改良好的偏碱栽植土,使植物根部周围的小范围内的土壤酸碱性得到改善,以维持树木生命力,待树木生根发芽后其对碱性危害的抗性增强。②挖沟排水。土壤中的致碱物质主要是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地表水能溶解表层土壤中的致碱物质,再通过挖沟排水,把含有致碱物质的土壤深层水排出,达到有效降低致碱物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同时,应控制好排水沟的密度和深度,可以对排水沟进行加盖和装饰,这样既能防止意外发生,又能提高景观质量。

2.1.3生物措施。①栽植耐碱园林植物。一些园林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碱能力,如海桐、木槿、柽柳、石榴、栾树、椰树、仙人掌、康乃馨等。这些园林植物都能在pH值7.5~8.5的碱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对于pH值8.5以上的强碱性土壤,因为其高碱性对土壤水肥平衡和园林植物生理代谢的强烈影响,对这些耐碱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危害,应该先改良再栽植。②栽植绿肥植物。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碱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酸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因此,栽植绿肥植物能达到降低土壤酸碱性的目的,可以用作碱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苜蓿等。对于新建设的单位、公园、小区等绿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改良。

2.2养分不足土壤的改良措施

2.2.1有机肥料培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常见的有机肥有泥炭、油饼、鸡粪、菌包等。在新建绿地过程中,对于土壤养分不足的绿地,首先要施入足够的有机肥,具体做法是,栽植乔木前把有机肥和栽植土混合后填于树坑底部;栽植灌木或地被植物前在表土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有机肥,再翻耕于土壤中。对现有绿地也应追施有机肥,补充土壤的养分库。具体做法是,乔木绿地可以转孔施肥,灌木或地被植物绿地可以沟施或撒施。转贴于

2.2.2化学肥料培肥。施用化学肥料是目前绿地补充土壤养分的最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化肥养分的单一性,长期施用将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平衡,特别是不科学的施用方法将引起土壤板结,恶化土壤环境,影响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是解决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的有效途径。一种方法是测土施肥:先化验土壤,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再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计算出一个经济合理的施肥量,这是最科学、准确的施肥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配方施肥,配方肥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肥特性配制化学肥料配方,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选用适合的配方,这种方法虽没有考虑土壤的状况,但也算相对合理[8]。

2.2.3商品化复合改良剂培肥。与常见的有机和无机肥料相比,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具有更快速的改良效果,其主要成分有矿质养分、有益活性微生物、生长激素等,其作用机理为促进土壤养分转化,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在园林建设中,利用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提高绿地的绿化质量。

2.3物理性质差土壤的改良措施

2.3.1工程措施。①清除砾石和建筑垃圾。对于有大量的岩石、砖块、水泥、石灰等侵入体的栽植土壤,必须清除这些危害因素,最好对要栽植植物的表层土进行翻耕,在翻耕的过程中去除。②防止压实。在绿地平土和栽植植物时,采用人工驳运和回填,尽可能地减少机械作业,防止压实土壤。对建好的绿地进行防护,防止人为的践踏。③开沟排水。开沟排水能防止植物根部积水,缓解水气矛盾。一般来说,排水沟应略低于园林植物根系深度,以保证园林植物根系周围地下水的排出。应根据土壤情况和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确定间距大小。④利用有机覆盖物。有机覆盖物是目前国外城市地表覆盖中比较盛行的一类覆盖物质,主要有废弃的树皮、核鳞、树叶、松针、木片、草叶等植物材料。有机覆盖物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减轻环境胁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具有防尘、装饰的功能。⑤采用透气透水材料。采用加放人工透气管的方法改善乔木根部透气性。具体做法是,将塑料管用无纺布包裹两头,空档处填满珍珠岩,放置于树木根部,管长以从园林植物根部至地表为宜,人为地在土壤中营造出透气空间,从而改善园林植物根部的透气性。

2.3.2管护措施。翻松培肥,通过翻松土壤打破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加,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增强,养分得到释放。在翻松土壤的过程中,可以往土壤中掺入泥炭、树皮、树叶、珍珠岩等,增加土壤中的孔隙,使土壤的容重降低,从而改善通气状况。

3结语

园林土壤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其改良的工作是个重要的过程,而其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对其改良又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通过多种改良措施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对园林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根本基础。同时,与具体的改良措施相比,园林土壤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园林土壤准入体系、珍惜保护土壤表层土、建立适合园林绿化的栽植和养护规范、控制土壤污染等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园林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4参考文献

[1]张菊芳,方海兰,项建光,等.加强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确保上海园林绿化建设质量水平[J].上海标准化,2002(6):53-54.

[2]陈修富.园林土壤及其管理保护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2):59-62.

[3]方海兰.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的探讨——以上海为例[J].中国园林,2000,16(6):85-87.

[4]胡素英,刘豫明.广州地区园林土壤质量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3(5):36-37.

[5]陈祥,包兵,张晓艳.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农技服务,2008,25(3):32-33.

[6]王梅.重庆市土壤资源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5(6):60-63.

  • 下一篇:生物质能的缺点范例(3篇)
    上一篇:初中创新培训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初中创新培训范例(3篇)

      初中创新培训范文一、创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在探究新..

      daniel 0 2024-05-14 10:49:26

    2.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例(3篇)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儿童;舞蹈;教育中图分类号:J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41-01在当代社会教育发展中,儿童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众多家长注..

      daniel 0 2024-05-14 10:48:13

    3. 电气照明专业范例(3篇)

      电气照明专业范文【关键词】住宅小区;用电负荷;供配电系统设计;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舒适、实用、方便、环保等方面的要..

      daniel 0 2024-05-14 10:16:56

    4. 心理学常识范例(3篇)

      心理学常识范文篇1关键词:心理障碍;需要不良情绪预防近年来,大学生发生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间题,由此引出的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

      daniel 0 2024-05-14 10:16:13

    5. 超声诊断学教程范例(3篇)

      超声诊断学教程范文篇1关键词:改进超声科工作流程;对策超声科隶属于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接待患者就诊后检查的第一站,其服务质量反应了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关系到整个医院在..

      daniel 0 2024-05-14 09:45:14

    6.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范例(3篇)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平台发展机遇策略[作者简介]张成霞(1963-),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

      daniel 0 2024-05-14 09:44:13

    7. 电工实训目的和要求范例(3篇)

      电工实训目的和要求范文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原则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工作..

      daniel 0 2024-05-14 09:12:59

    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状分析范例(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状分析范文篇1[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融合运用;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379-01引言针对我国现在电气自动化与电气融合..

      daniel 0 2024-05-14 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