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的缺点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14

生物质能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花卉营养缺乏补救措施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C)来自空气中的CO2,氢(H)和氧(O),来源于大气降水,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锌铜钼氯在土壤中都有一定贮存量,可提供给、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当土壤中的元素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就需要通过施肥来提供,特别是植物和花卉对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较多,通常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例如:根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作用可以产生氢离子(H+)和碳酸根离子(HCO-3)通过与土壤颗粒和界面正负离子的交换,使被交换的离子通过根细胞质膜释放到细胞内,再经过细胞间的离子交换,进入疏导组织,然后便可随蒸腾流到达植株的各个部位。各种不同的营养元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碳氢氧主要是通过光和作用,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而获得的,他们组成的有机营养物质构成了植株的主体。

一、各种营养元素对花卉生长时期起到的作用

1、氮是蛋白质、核酸等主要组成成分,氮可使植物健壮,花大色艳。

2、磷是磷脂、三磷酸腺苷和核酸的主要成分,磷可促进花开结实,磷与氮配合使用,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钾是碳水化合物酶类的活化剂,钾可促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对球根花卉效果更好。

4、钙是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膜的透性有调节作用。

5、硫为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6、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剂,对植株的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

7、铁能催化叶绿素的形成,是细胞色素和各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8、铜对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是多酚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9、硼能促进生殖生长,对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受精和结实等有促进作用。

二、温室花卉营养元素缺乏时的形态特征

温室花卉缺乏以上任何一种必要元素时,生理代谢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引起缺失元素症的原因是很多的,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营养元素缺乏;土壤反应(PH)值不适;营养成分的不平衡;土壤理化性质不良;不良的气候条件等。

2.1温室花卉缺氮

植株生长受抑制,地上部分受影响较地下部分明显,症状通常从老叶开始,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下部叶片均匀失绿,严重时呈淡黄色并提早脱落,根系比正常的色白而长,但根量少,花和果实量少易早衰,籽粒提前成熟,种子小而不充实,氮过多,则可造成徒长。

2.2花卉缺磷

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植株的叶片小,叶色暗绿,无光泽或呈紫红色,严重缺磷时叶片枯死,脱落,症状的出现一般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一般轻度缺乏时症状不明显。

2.3花卉缺钾

缺钾的主要特征通常是老叶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片中部和靠近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2.4花卉缺钙

缺钙的主要特征是幼叶和茎、根的生长上首先出现症状,轻则呈凋萎,重则生长点坏死,幼叶变形。叶尖往往出现弯钩状,叶片褶皱,边缘向下或向前卷曲,新叶抽出困难,叶尖相互粘连,有时叶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叶尖和叶缘发黄或焦枯坏死。

2.5花卉缺硫

缺硫的症状类似于缺氮的症状,失绿和黄化比较明显,但这种失绿的现象部位不同于缺氮,特别是双子叶植物的缺硫,植株顶部的叶片失绿和黄化较老叶明显,有时出现紫红色的斑块,极度缺乏时也出现棕色的斑点,一般症状为植株矮、叶面小、叶片向上卷曲、变硬、易碎、提早脱落,茎生长受阻滞、僵直、开花迟、结实少。

2.6花卉缺镁

缺镁在叶片上表现明显的特征,首先出现在中下部叶片,然后逐渐向上发展,叶片通常失绿开始于叶尖端和叶缘的脉间色泽褐淡,由淡绿变黄,随后便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然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2.7花卉缺铁

缺铁时,植株矮小、幼叶黄化、根和茎生长受抑制,应该特殊提出的是,在北方地区栽培的酸性土植物,常因缺铁黄化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8花卉缺铜

缺铜植株生长瘦弱,新生的叶片失绿发黄呈凋萎干枯状,叶尖发白卷曲,叶缘呈灰黄色,叶片上出现坏死的斑点,分蘖或侧芽多,呈丛生状,繁殖器官发育受阻,禾本科植物一般对铜都比较敏感,缺乏时新叶呈灰绿色、卷曲、发黄,老叶在叶舌处弯曲或折断,叶尖枯萎,叶鞘下部有灰白色斑点,有时扩展成灰色条纹,最后干枯死亡。

2.9花卉缺硼

缺硼主要表现在生长点受到的影响,如根尖、茎的生长点停止生长,严重时生长点萎缩而死亡,侧芽大量生长,使植株生长畸形,根尖死亡后又长侧根,侧根再次死亡,使根系形成短茬根,缺硼时,繁殖器官受影响最明显,开花结果不正常,花粉畸形、蕾、花和子房易脱落,果实种子不充实。

三、温室花卉营养元素缺乏时的补救措施

3.1当花卉出现下部叶片变黄,植株细弱时,这是需要增施氮肥,如有机肥的鱼杂肥、化肥里的尿素等。

3.2当花卉出现茎细小,叶片灰绿,无光泽时,需要增施磷肥,磷肥也可提高木本花卉的木质化程度,如草木灰、鱼杂肥、磷酸二氢钾等。

3.3当花卉出现弱小,叶薄且边缘变焦时,需增施钾肥,如芝麻饼、豆饼‘氯化钾等。

3.4当花卉出现矮小,根尖、茎尖死亡,需要增施含钙的肥料,如过磷酸钙、石灰氮等。

生物质能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海上保险货物固有瑕疵

从19世纪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贸易大国的国内法出台,到1921年《海牙规则》的草拟,货物固有瑕疵问题一步一步的走出暧昧不明的境地,首次在国际立法上获得了一席之地。但是,时至今日,仍未能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取得世界性的认同。航运界、法律界、保险业界,各国学者和法官,在论述这一问题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在给后人学者带来很大的研讨的空间的同时,也为实务操作、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困扰和麻烦。因此,本文拟对海上保险中的货物固有瑕疵以及实务操作中与货物固有瑕疵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货物固有瑕疵”的定义问题

英国1855年提单法规定:货物不论部分或全部是否真正装船、或损毁、或短缺,承运人的免责,只有当发货人在收到提单同时被通知货物并未装船或船东能够证明货物未能装船是由于发货人之原因而与承运人无关,或提单上已备注证明货物在装船时已经损毁或短缺等。1893年美国制定和通过《哈特法》,即关于《船舶航行、提单以及与财产运输有关的某些义务、职责和权利的法案》,其中免责条款的主要内容为:若承运人或船东已尽船舶适航的职责,而货物的损毁是因驾驶或管理船舶中的过失,或天灾、公敌行为,或货物的固有缺点、包装不固,或货物被合法充公,或因托运人自己行为过失,或因海上救助等,承运人或其人不需要负责。《海牙规则》的唯一正式文本——法文本在第4条第(2)款(m)项规定:“不论承运人或船舶,对于下列原因所引起的灭失或损害都不负责;……(m)由于货物的潜在缺陷、特殊性之或固有瑕疵引起的体积或重量的损耗或任何其他灭失或损害。”

以上三则,是英、美两国国内法和国际立法上最早在对货物发生损毁时的免责条款的描述。100多年来,争议的重心一直落在“货物固有瑕疵”的定义上。作为海上保险的起源国家的英国,在固有瑕疵的定义问题上,存在着“内因说”与“外因说”两种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二者都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基础,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对别国也深有影响。美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沿袭了英国法,因而美国的学者和法官对货物固有瑕疵所下的定义深受英国影响,其中以“内因说”的影响为最。而我国,在货物固有瑕疵这一问题上尤其借鉴了英国的观点,流行的观点基本上都采纳了“内因说”,“外因说”基本上未对我国理论界产生影响。

“内因说”与“外因说”之争,是本质与表现之争,就如同保险条款中有时只规定保险责任,有时只规定除外责任,有时二者又同时列明一样。我国法条的解释与法律名词的定义多趋向于采用从本质上进行定义再以外部表现加以辅助解释的方式,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做法。以海商法中的“船舶”的定义为例:苏联规定指的是“除军舰以外的机动的或非机动的浮动装置”;日本规定指“商业行为为目的,供航海使用的船舶”。法律判断一个事物是某物、是此物而非彼物的依据是该事物的根本性质。因此,虽然内外因说的定义都有自己的道理与各自的优势,但是作为定义,仍是应以对事物内部的本质的根本的性质的总结为其主要内容,“内因说”的定义描述了“货物固有瑕疵”区别于其他致使货物损失的事故原因的独特性质,特别是在当今时代货物种类繁多、海上风险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把握住本质的定义,更公平、合理地体现了规避风险的初衷,也更适合于以不变应万变的立法原则。

二、固有瑕疵是否等于潜在缺陷

《海牙规则》的唯一正式文本——法文本第4条第(2)款(m)项规定把固有瑕疵与潜在

缺陷分开列明,但是译成英译本后变成:“……(m)由于货物的固有瑕疵、性质或瑕疵产生的体积或重量的损耗或任何其他灭失或损害。”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这一翻译,导致了海商法学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货物固有瑕疵能否与货物潜在缺陷混同。”

何谓“潜在缺陷”?国际上对此鲜有论及。字面理解“潜在”,指的是秘密的、不为人知的存在,首先肯定的是这种“存在”是一种既然状态,也就是说已经存在;其次,这种存在是隐藏着的、不为人们所察觉的。至于“缺陷”,我把它定义为:“使货物不能达到同类产品的一般标准品质的一种现象”。那么,综合起来,可以把“潜在缺陷”概括为:“隐藏着、不为人们所察觉的,使货物不能达到同类产品的一般标准品质的某种现象。”

在货物固有瑕疵的众多定义中,抽取我国学者郭国汀先生的意见为例:“货物固有瑕疵,并非指货物已存在的缺陷,如:易燃易发热的货物被雨淋湿,水果已腐烂部分,谷物、皮革、鱼粉中已有虫卵等。它指的是那种天生的使货物经一段时间可能变质或毁坏的性质。那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损害不属固有瑕疵,也即固有瑕疵有使货物变质的可能性而不具必然性。”这一论述概括了固有瑕疵的三大特征:(1)是“天生的”,天然存在于货物内部。(2)这种性质可能引起损害,可能不引起损害,损害的引起具有不确定性。(3)这种损害是由货物内部性质所引起的,与外来原因无关。

望文生义,固,就是本来、原来,所谓“固有”也即“本来就有”、“原来就有”,这一含义正与第一特征“天生的”相符合,代表一种本质的、天然的性质上的特征。它也是一种既然状态,并且这种既然状态广泛存在于所有的同类产品中,与生俱来,不可改变,不能消除。光就“固有”与“潜在”二字作比较:“固有”往往不反映一种秘密存在,反倒有一种众所周知不言自明的意味;“潜在”二字一般也不包含“本来就有”、“与生俱来”这种意味,二者含义外延有交叉之处却不是完全重合,即使硬要分出谁包含谁,也只能说“潜在”的包含范围广于“固有”,而绝不存在把“潜在”纳入“固有”的可能。再说“瑕疵”与“缺陷”,在英语与汉语中常常被等同来说,甚至可以被用来相互解释。所谓“瑕疵”,描述的是令事物不完美的一种现象;“缺陷”虽然也是一种令事物不完美的现象,但往往描述的是令某事物不如其他事物的一种现象。“缺陷”所暗含的那种比较的意味,使我们不能把“瑕疵”与“缺陷”混同,而应该把“瑕疵”看作一种性质,而“缺陷”是一种既存事实。也可以说,有“瑕疵”不一定是“缺陷”,但有“缺陷”却一定是“瑕疵”。综上所述,即便是光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固有瑕疵”与“潜在缺陷”也不可等同而语。

而且,笔者所作的关于“缺陷”的定义,是把存在缺陷的货物与没有缺陷的货物相比较而作,如果与郭先生的定义相比较,应该相当于“货物变质或损坏的现象”。那么可以看出,“潜在缺陷”与“固有瑕疵”存在着四大区别:(1)潜在缺陷是“货物已存在的缺陷”,而固有瑕疵“并非指货物已存在的缺陷”,而只是可能使货物出现缺陷的性质。(2)“潜在缺陷是隐藏着的、不为人们所察觉的”,而固有瑕疵却是被人们所认识,天然存在的一种性质。比如人们可能看不到水果的易腐烂性,但是这却是众所周知的自然规律,并非隐藏着的。(3)潜在缺陷使某一货物不能达到同类其他产品的品质标准,也就是说存在潜在缺陷的货物价值或使用价值降低;货物的固有缺陷,普遍存在于所有同类产品中,一般不会造成价值的下降。(4)固有瑕疵是由货物内部性质所引起的,不包含外部因素;但是潜在缺陷的产生,既可以是内部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形成的。

三、货物的包装问题能否纳入“货物固有瑕疵”

在现代海运中,除少数国际通行习惯以裸装交易的商品,如牲畜、木材、矿石等之外,买卖双方的买卖合同中大多都有对货物包装专门作出规定的包装条款,而在越演越烈的商品竞争以及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下,包装也往往成为交易的重要砝码。因此,从广义上理解,买卖合同中的“货物”,确实应该包括约定的货物包装。因而,在运输合同或保险合同中,往往也将包装的损坏列入赔偿范围之内。然而,(除了将包装物独立作为货物交易的合同外)这并不意味着包装就成为了“货物”,可以享受“货物”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这是因为:首先,买卖双方交易的实质是包装着的货物,包装的意义与价值依附于交易物而存在。其次,包装的最根本意义在于保障交易物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完好,它可能构成交易的一项条件,但绝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条件。再次,从买卖合同条款中专门单列出包装条款也可以表明,包装并不属于货物的性质之一,因而包装物不能列入货物的品质担保条款之中。

界定了包装与货物的关系之后,一些与包装有关的货物损失赔偿责任承担的问题就可以进行分析了。例如用箱子运送玻璃杯,外包装上印有“小心轻放”、“易碎品”的标志由于雨水淋

湿而难以辨认,致使在装卸过程中破损,承运人是否可以以“货物固有瑕疵”来进行免责呢?这就属于最具有争议性的“包装不固或不当”能否列入“货物固有瑕疵”免责条款的问题。

四、货物固有瑕疵的认定工作

货物的固有瑕疵的认定,可以免除承运人、保险人对损失的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货物买卖

合同中的双方共同承担损失,无论对哪一方来讲都是一个利益攸关的问题。

生物质能的缺点范文篇3

【关键词】脑缺血;化学药物;中药

脑缺血耐受现象[1](brainischemictolerance,bit)是指预先短暂性缺血或轻度缺氧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的防护能力,使机体对随后严重的缺血、缺氧产生防御和保护作用的现象。脑缺血耐受现象最初在研究心肌缺血时发现,脑、骨骼肌、肝、肾、小肠等器官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1脑缺血耐受的机制

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涉及递质、受体、通道、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的多环节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多数人认为bit一般机制为:缺血预处理可引起组织释放以腺苷为主的内源性递质,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启动特定的基因,表达出具有保护作用的效应物。现认为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eaa)、炎症、热休克蛋白(hsp)、腺苷、细胞凋亡、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和信号传导通路。

2药物对脑缺血耐受的提高作用

2.1化学药物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特点现代医学对提高脑缺血耐受有物理性预处理和化学药物预处理两种,目前以化学药物预处理为主。WWW.133229.cOM

2.1.1腺苷腺苷是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剂,它能够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阻止了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神经元除极效应,降低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扩张血管,抑制炎性细胞黏附和浸润,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性细胞、自由基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激动剂cpa预处理能起到明显的脑保护效应。

2.1.23-硝基丙酸(3-npa)[2]3-npa是从植物或真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胞毒性物质,能不可逆地抑制琥珀酸脱氢酶(sdh),大剂量重复使用可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和凋亡,但单次小剂量应用不会引起任何出血、坏死或凋亡,动物也不会发生行为学改变,反而能诱导对组织的保护作用。3-npa主要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它可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而引起缺血耐受。

2.1.3抗生素某些抗生素除具有抗感染效应外,还能抑制细胞能量代谢。

2.1.4麻醉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对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2.1.5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近年来发现其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有人用大鼠颈总动脉联合大脑中动脉结扎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发现阿司匹林15mg/kg及15mg/kg以上剂量的确能缩小脑梗塞体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2.1.6内毒素[3]小剂量内毒素(0.05mg/kg)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但并未产生脑损伤,反而可以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塞体积,产生脑保护作用。

2.1.7缓激肽缓激肽是一种血管舒张肽,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提前向颈外动脉持续泵入缓激肽[10μg/(kg·min)]15min,再灌注24h,后检测发现脑梗塞体积较对照组减小42.2%,脑水肿和血脑屏障通透性也降低,提示缓激肽预处理可抵抗脑缺血损伤。

2.1.8神经营养因子(ntf)ntf是一组能支持神经元发育和存活的小分子多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如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神经元bdnfmrna表达上调,大鼠永久性mcao前8d给予2.1μg/d的bdnf预处理,可使脑梗塞体积缩小,提示bdnf可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综上,通过化学药物预处理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可以发现化学药物在提高脑缺血耐受时有自身的优势,化学药物能够很快达到靶器官或靶组织;化学药物能够很快使缺血脑组织再灌注、限制血栓栓塞性闭塞、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化学药物可以反复运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虽然相应的化学药物预处理可以呈现较好脑缺血耐受作用,但是化学药物也有很多缺点,如腺苷a1受体激动剂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价格较贵,且给药方式受限;红霉素等抗生素因涉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能广泛和反复应用;3-硝基丙酸、麻醉药物吸入、阿司匹林等因不良反应或不适宜正常状况下反复应用。上述诸多因素使化学药物在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的应用中受到了制约。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目光投向中药及天然成分的研究上。

2.2中药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特点祖国医学没有脑缺血耐受的明确提法,但祖国医学对脑缺血辨证清楚,脑缺血属于中医“缺血中风”的范畴。缺血中风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淤、虚等因素有关,而与“淤”关系最为密切,“活血化淤”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基本方法,活血化淤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提高脑缺血耐受。活血化淤对本病的确凿临床效果,为中药对脑缺血的干预作用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有一些活血化淤功效的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报道。有人[4]发现,丹皮酚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迟发性脑损害的严重程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周围血白细胞数的增加,亦能使脑实质中小胶质细胞和白细胞数明显减少。有报道[5]显示芍药苷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6]三七三醇皂苷具有增强预缺血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并上调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有人认为[7]大黄素甲醚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21b和tnf2a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关欣等[8]发现蒺藜皂苷能够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的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有人[9]利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发现小檗碱可以增加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3区bc1-2基因的表达,降低ca1区bax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凋亡的发生,可能为其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之一。有人报道[10]通过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发现阿魏酸钠(sf)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关。另外还有文献报道,人参中主要成分人参皂苷和银杏叶中主要成分银杏内酯通过增加释放pgi2或降钙素基因肽(cgrp),减少内皮素,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提高脑缺血耐受。在我们的前期实验研究中发现山楂、姜黄、葛根、丹参、五味子、川芎、毛冬青等多味中药对脑缺血有很好的干预作用,预示中药对提高脑缺血耐受很有前景。

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历史悠久,中药干预治疗脑缺血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且中药作用温和持久、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防治脑血管疾病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中药比化学药物在干预脑缺血耐受中有更多的优点。

3展望

目前提高脑缺血耐受的化学药物预处理措施较多,可以呈现较好的脑缺血耐受作用,在确认安全性的前提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有实用价值,为探讨脑缺血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和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但现存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化学药物的损伤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局限。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历史悠久,干预脑缺血损伤病理为多条路经,能够提高对脑缺血的耐受作用。对于脑缺血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淤”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长期主张使用以“活血化淤”为主的治则来治疗本病,临床也收到较好效果。但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研究还不多,脑缺血耐受是近年提出的新学说,临床已证实缺血耐受机制的存在。通过对脑缺血耐受性的提高,延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间窗,减轻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后遗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方法。通过预处理,提高机体耐受能力,应用具有活血化淤的中药具有更多的优势,未来应是研究的重点。

  • 下一篇:收到礼物的感谢话语(精选3篇)
    上一篇:土壤学的主要内容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土壤学的主要内容范例(3篇)

      土壤学的主要内容范文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创新性教学;科研型;应用型;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H191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

      daniel 0 2024-05-14 11:20:13

    2. 初中创新培训范例(3篇)

      初中创新培训范文一、创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在探究新..

      daniel 0 2024-05-14 10:49:26

    3.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例(3篇)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儿童;舞蹈;教育中图分类号:J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41-01在当代社会教育发展中,儿童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众多家长注..

      daniel 0 2024-05-14 10:48:13

    4. 电气照明专业范例(3篇)

      电气照明专业范文【关键词】住宅小区;用电负荷;供配电系统设计;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舒适、实用、方便、环保等方面的要..

      daniel 0 2024-05-14 10:16:56

    5. 心理学常识范例(3篇)

      心理学常识范文篇1关键词:心理障碍;需要不良情绪预防近年来,大学生发生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间题,由此引出的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

      daniel 0 2024-05-14 10:16:13

    6. 超声诊断学教程范例(3篇)

      超声诊断学教程范文篇1关键词:改进超声科工作流程;对策超声科隶属于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接待患者就诊后检查的第一站,其服务质量反应了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关系到整个医院在..

      daniel 0 2024-05-14 09:45:14

    7.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范例(3篇)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平台发展机遇策略[作者简介]张成霞(1963-),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

      daniel 0 2024-05-14 09:44:13

    8. 电工实训目的和要求范例(3篇)

      电工实训目的和要求范文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原则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工作..

      daniel 0 2024-05-14 09: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