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内涵范例(3篇)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文艺复兴;宗教音乐;人文主义;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14至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在佛罗伦萨、罗马和其他几个城市里,人民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开展反对教会神学和封建文化的斗争。他们呼唤古典文化的复兴,注重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用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抗神学思想和经院哲学,以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文艺复兴并不是要真正恢复古代文化,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对封建、反对教会的思想武器,从而建立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思想体系,由此可见,人文主义思潮是这个时代突出的思想主题。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1宗教与人文主义的关系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说过:人认为上帝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精神、灵魂、心,其实就是他的上帝;上帝是人之公开的内心,是人之坦白的自我。从这可以看出,基督教认为宗教的一切都是和人有着密切关系的。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仍然是西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但是世俗的音乐并不能代替宗教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很注重人文主义,虽然从古希腊罗马精神获得了很多的启发,但是他们并没有否定基督教信仰,而是从感性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基督教,从中增添了更温和亲切的人情味。虽然人文主义抨击了教会,但并没有完全反对宗教,它只不过更加注重强调了人的尊严,大多数人文主义者也没有抛弃他们心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在本质上有一定的相通性,人文主义者用优雅的古典方式,表达了蕴藏在心底的人性要求,在社会意识形态和公众舆论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他们的作品,不仅看不出教会旧习,还能反映出古典精神与新时代完美结合。
2宗教音乐与人文主义精神
2.1佛兰德乐派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界出现了佛兰德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三大乐派,其中佛兰德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高度发展的一个乐派。佛兰德乐派分布很广,几乎占据了欧洲各地重要的音乐职位,他们既服务于西班牙、德国、奥地利等地,也有法国、意大利宫廷;从时间跨度上,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从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末,期间经历了几代人。随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奥克冈、若斯坎等作曲家为代表的佛兰德乐派,不再仅仅专注于复杂的对位技法,他们抛弃了复杂的哥特式的对位音乐,在简单、明确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模式中,找到了能够充分表达以情感为基调的音乐风格,佛兰德乐派的音乐具有清晰、简朴和真诚等艺术感染力。复调音乐的技法也更精致、更讲究:旋律平滑婉转,灵活多变、更富有艺术性;音乐旋律不再受一些固定因素的影响,开始占据突出地位,旋律上方自由进行;节奏有了可计量的节奏,但在宗教声乐作品中不强调律动感,只是在世俗音乐中拍点鲜明,律动感强,作品中各声部可以通过不同的节奏型表现作品的完整;音乐织体追求和声的丰富饱满,复调音乐中越来越多的采用模仿手法,使得各声部协调统一。除此以外,在经文歌、弥撒曲等宗教音乐体裁中,声部逐渐从三个扩展到四个,三度、六度也作为协和音程被广泛接受。
2.2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人文主义对音乐的影响比对其他艺术来的慢,因为音乐是诸艺术中最抽象的,本身无法精确表达自然世界与人类的思维。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种和中古时代一样是声乐,从中世纪以来宗教音乐是以歌词为载体的,只有通过为音乐填词,作曲家才能明确表达乐思。由于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歌词内容更加多样化,歌词的意义和内容也更加戏剧性,有抒情的、也有虔诚的,除了歌词外,这个时期的宗教音乐表现力也大大加强了,作曲家们通过深刻动人、富有表情的音乐感染听众,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力量,感受着音乐的内涵与魅力。
除了宗教音乐以外,这个时期的音乐另一突出的特点就是世俗化音乐。虽然宗教音乐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世俗音乐的素材已经开始融入到了宗教音乐的创作领域中。在音乐作品中,声乐仍然占有最重要地位,复调宗教作品由小型的合唱组演唱,世俗音乐由独唱或独唱小组和小型乐器组表演,同时已有很多音乐是专为乐器创作的。尽管文字描绘、情绪表现和遍布模仿成为宗教与世俗音乐的共同重要特征,两者间没有风格上的重要差异,但是演出形态则有重要差别,宗教音乐是合唱音乐,世俗音乐则常独唱,主要是因为世俗音乐更会反应情感与字句,独唱比较容易表达,世俗音乐也比较会加花装饰。世俗音乐作品中不仅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还能体现出作曲家对爱情及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这个时期的音乐有所倾向,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仍然紧密相连,宗教音乐依然是这个时期音乐形式中的领导者。尽管受到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与以前时代相比较,文艺复兴时期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3宗教改革思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在西方,宗教在个人主义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各个国家都产生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宗教音乐。在宗教音乐发展的同时,16世纪以后又出现了许多世俗音乐体裁,映射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宗教改革时期,一方面马丁!路德不但没有宗教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天主教会为了应对宗教改革运动也做出了一系列反宗教改革措施。
3.1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思想
1517年,德国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施罗斯教堂张贴了反对教会的95条论纲檄文,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并引发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这场宗教改革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影响到了音乐领域。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使宗教礼拜仪式为更多地信众所接受,他大胆地采取了相对开明的方式,希望能够使广大的会中参与到教会仪式活动中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按照基督救赎的理论上就是理解为:凭着信仰可以在上帝面前成义人的意思;按照基督教可以解释成:人生来就带有“罪性”,这是一种原罪,是人对上帝的背离。而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着重强调的就是一个“信”,虽然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但也表达出了普通百姓的信仰心声。路德在宗教改革学说中的个人主义因素,主要是从“平等”和“自由”两个方面体现。所谓平等,他认为每个信教徒在上都应该是平等的。一方面,信教徒应该是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另一方面,基督徒又是全然顺从的众人之仆,受每个人管辖。所谓自由,就是思想和信仰的自由。他一方面否定官方控制人心的逻辑推理式的理性,另一方面有提倡独立判断思考的个人理性。
马丁・路德是个酷爱音乐的人,也是宗教改革的第一位圣诗作者,他采用比较通俗的言语作诗,使圣诗大众化。他认为音乐是对上帝的赞美,它不仅具有打败邪恶的坚强力量,还是医治抑郁的良药。他从未想把音乐摈弃于教堂之外,相反他更希望能够尽力的提高音乐的水准。路德重视个人的信仰经历,在音乐还注重创作民众化的宗教歌曲。虽然路德成立了新教,虽然在教会礼仪中摈弃了罗马教会的因素,让每个会众在赞美上帝的时候咏唱德语歌词、旋律优美的教会歌曲,但是仍然保持了天主教的音乐仪式。路德为了使信教徒亲自在赞美诗中赞颂上帝,他把新创作的新礼拜歌曲称为“众赞歌”,它的歌词通常都是采用分节体的德文诗歌,配上容易演唱的单声部旋律。路德的教会音乐理念不仅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性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名神学家、传教士和教师的态度。自从宗教改革以后,对信奉信教的教徒来说,他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他们不仅可以参与读经和唱诗,还可以用自己的言语来和上帝交流,上帝成为世上所有人的天父,更有其普世性。宗教改革不仅改良了教会,在宗教音乐作品中还展现出了人类生活的精神世界,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3.2反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思想
1545~1563年间,面临着欧洲不断滋长的宗教改革情绪与严峻形势,天主教会为应对宗教改革运动也做出了一些列的改革,被称为反宗教改革,主要讨论如何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在初期的会议改革时期,教会音乐家们的意见有很大的分歧,很多人认为教会音乐已经丧失了原有的纯洁性,如:曲调过于世俗性、器乐过于喧闹、音乐结构过于复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对宗教歌词的理解。守旧派的音乐家们认为应该保存古代圣乐的遗产,坚守堡垒,把一切和音乐改革有关的因素都看做是危机,他们反对一切世俗的、非宗教的因素,反对在宗教仪式中除了管风琴以外的其他乐器。另一些音乐爱好者们则反对对多声部音乐的否定,他们认为音乐再回归到单声部音乐是不现实的。代表天主教会的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出发,不仅丰富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内涵,从中也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
4结语
文艺复兴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挫折、有过度、更有发展,它是一个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价值、个性、和尊严都得到了肯定,并且从显示的世俗生活中逐渐体现出来。这一时期的宗教音乐从总体上讲是人文主义与宗教定式的交融,音乐形式规范自由,情感表现上既有感性的“情”,又有理性的“悟”,宗教音乐不仅面对宗教与宫廷,也开始面对市民阶层。这时期的作曲家们也更注重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主,用音乐打动人心,完美地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参考文献:
[1]沈金华.浅谈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J].自贡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2]王道静.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对宗教音乐的影响[J].甘肃教育,2007(12).
[3]程志敏.论文艺复兴的现时代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0).
[4]蔡玉良.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内涵范文篇2
[关键词]哈姆雷特内涵成因
自哈姆雷特诞生以来,不同的时期对于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阐释。人们对于他的研究也早已超出了文学评论的领域,拓展到了社会学、心理学、人格学等各个层面,这说明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试图将这一形象置身于具体作品中,从时代、作者、环境以及人物的相对独立性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其丰富内涵的成因,从而尽可能地走近这一文学形象,比较客观真实地去把握他。
一、时代的烙印
哈姆雷特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有三个鲜明的时代特色,都可以从哈姆雷特身上得到反映。
1.自我意识的觉醒。中世纪将人看成没有任何能动性的奴隶,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物质和精神活动的增多,人们对自身的本质和地位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哈姆雷特正是在“whatapieceofworkisaman?”(人是怎样一件特殊的造物?)的追问中,陷入了对人的本质的思索。
2.理性代替信仰。中世纪的宗教力量对暂时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不可能永远蒙蔽人们的双眼。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科技的发展以及对真理的向往,理性势必会代替信仰,暂时统一的“心灵场”也势必会遭到破坏,从而丧失心灵的栖息地。哈姆雷特就是因为缺乏信仰而心灵无所依托,因为过于理性而陷入了思想的迷雾的。
3.观察与思考,怀疑与探索的并存。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神学体系已不能维持住自己的地位,而新思想尚不能完满地解释这个时代。观察与思考、怀疑与探索的并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又一特征。这既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哈姆雷特的性格品质。这些品质使哈姆雷特成了一个内燃似的人物,在不断地观察与思考中,他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细密,同时在不断的怀疑和探索中,他也陷入了迷惘。
二、作者自身的影响
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一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自身素质的一种反映。莎士比亚的诗人才情和哲学思想在哈姆雷特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1.独一无二的自然诗人。莎士比亚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诗人,哈姆雷特身上无疑也继承了他的这种诗情,与其说哈姆雷特是一个复仇的王子,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忧郁的诗人,他的炽热与敏感,犹豫与迷茫,孤独与自尊,充满才气而又远离现实,完全是一个诗人应具有的品质。大量充满诗意的语句和多种意象的运用也增加了作品的朦胧、隐晦,使得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2.充满思辨性的哲学思想。我们对莎士比亚哲学思想的研究,不能用某一主义、某一派别去牵强附会地阐释。莎士比亚的哲学思想是比较复杂的,这缘于这个复杂的时代和莎士比亚复杂的自身素质。
莎士比亚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他又是如何在哈姆雷特身上体现的呢?以下从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三个方面作一个分析。
(1)自然观。自然观就是对自然规律总的了解与认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对自然的接近,人们产生了惊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期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式的人物,他的这种品质在哈姆雷特身上也有所体现。除了真正科学的萌芽外,魔术、巫术、占星术、炼丹术等伪科学的存在,使这一时期充斥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气氛,莎士比亚明显受到了这种气氛的影响,从剧中哈姆雷特父王鬼魂的出现,以及面对正在祈祷的叔父,哈姆雷特行动的迟疑(杀死正在祈祷的人,他的灵魂会进天堂)都可以看出来。我们可以把莎士比亚的自然观定位成不太成熟的唯心主义自然观,莎士比亚对旧的神学观产生了怀疑,新的自然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正处于一种困惑迷惘的状态中,这也可以视为是哈姆雷特的自然观。
(2)历史观。历史观,又称为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总的观点和看法。莎士比亚所信奉的人文主义历史观,归根到底是一种唯心史观。这种历史观必然导致英雄史观和天才论,把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对立起来,哈姆雷特在知道了自己的复仇任务之后,仍然不肯行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内心深处是反对用暴力方式来解决矛盾的,他想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他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转贴于
(3)伦理观。伦理观是主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以及对客观事物和人本身进行价值判断的社会观念。莎士比亚伦理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强调现世生活的价值到表现人性中“恶”的成分,再到以牺牲自己来获得道义上的胜利。这一伦理思想在哈姆雷特身上也可以得到应证,哈姆雷特一生经历了从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复仇王子的悲剧命运。
三、环境因素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场所、行动的条件、性格形成发展的客观根据。一个典型人物的形成和他所处的典型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往往置身于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形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性格,从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大环境来看,哈姆雷特处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的特殊时代,身上无疑留有这个时代的特征。环境的突变使哈姆雷特的心绪被打乱了,产生了一种无所依托的断裂感,他陷入了一种忧郁、迷惘、近乎疯颠的状态,这也是哈姆雷特性格中最为复杂丰富的地方。
四、人物的相对独立性
一个文学人物的产生,并不完全受制于作者,当人物成熟起来时,可能会和作者的意图发生冲突,按照自己的性格轨道行进,以保持其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人物的相对独立性会赋于作品作家不曾明确的意识,增加作品的内涵。这也是哈姆雷特具有丰富内涵的原因之一。哈姆雷特一经产生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行为应符合其性格发展的逻辑,我们不能人为地去拔高或贬低他。从上述可见,对于一个文学人物的分析既不能囿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樊篱,也不能受制于作家的名声地位,而是应该抱着全面的、联系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走近他。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伯斯.莎士比亚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内涵范文
教学目标
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分期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
3.(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4)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介绍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的反封斗争,一次思想解放。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自主完成书面介绍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独立形成观点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分析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乃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理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常重要。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中,因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天文学的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进一步将人们丛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重点的突破方案
(1)通过讲解“人文主义”的英文单词“Humanism”的构词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相关的小字部分,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有关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历史,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意大利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回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上的成就,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发展的背景,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以及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讲解,并由学生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成就一览表》,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
难点分析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高中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对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理论更是缺乏了解,因此,较难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
难点的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和思考为何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核心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是否是古典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的原因;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指导学生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一览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文艺复兴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应用:使用《创世纪》Flas、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对比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推测两幅画出现的大概时间,并带着“为什么两幅画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它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开始学习新课。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在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各个方面的成就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掩护?”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封建神学在欧洲的地位、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的来源、当时资产阶级与封建神学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资产阶级为什么会以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形式,开始了反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没有公开举起反封建制度的鲜明旗子?”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的关键。教师“导”正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路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由此使学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质。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十五世纪后期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
这一问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使学生将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内容较好的联系起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基本原因,进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制作《西欧诸国文艺复兴成就一览表》。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分析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对比此时的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区别。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将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文艺复兴的范围、时间,认识到文艺复兴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小结
学生回答在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归纳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性质及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制作一系列表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计问题、点拨和适当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
2.人文主义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乔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6.马基雅维利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英国的莎士比亚
2.法国的拉伯雷
3.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和“太阳中心说”
2.开普勒和伽利略
3.数学、物理学的发展
4.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探究活动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的探究活动的设计
-
铁路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范例(3篇)
铁路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范文关键词:穿跨越涉路工程评价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37-01公路安全评价是以预防交通事故和提高公路交通安全为..
-
安全方案预案制度范例(3篇)
安全方案预案制度范文一、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保证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有效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宏观上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基本理论、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技..
-
人本主义的知识观范例(3篇)
人本主义的知识观范文篇1关键词:人本主义课程观;三维目标;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35-2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
-
教资综合素质总结范例(3篇)
教资综合素质总结范文[关健词]自主、协作、信息素养、研究性学习、大综合、大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实验班、多功能网络教室、超文本、超文本资源库、学科式综合性课件、问题..
-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例(3篇)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关键词:转型;综合性;师范性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
冬季防火常识范例(3篇)
冬季防火常识范文冬季是火灾事故的多发季节,受气候干燥等因素影响,各类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火灾形势十分严峻,同时也是重特大火灾的高发期。为切实加强今冬防火安全工作,坚决预防..
-
教资综合素质大纲范例(3篇)
教资综合素质大纲范文【关键词】内科护理;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试大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25-012008年卫生部颁布《护士条..
-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例(3篇)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论文摘要:高校教育成本是评价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一个基础数据,它对于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政策制定,高校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教育成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