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论文范例(3篇)
单元教学论文范文篇1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二、学习单元理论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单元教学论文范文
一、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历程
单元教学思想产生于欧美,后经引介才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欧美单元教学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两部分来阐述。
(一)单元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德克乐利提出依据学生兴趣设定单元题目,以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组织教学的思想,就此标志着单元教学理论的萌芽。随后,克伯屈创设了“设计教学法”。他将教学单元具象化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强调单元教学目的性和计划性。20世纪20年代以后,“莫里森单元教学法”盛行于美国,这是首个系统完整的单元教学模式。莫里森将单元教学分为测试和了解、讲解、自学、归纳、复述五个程序,强调完整生活经验的获得。二战后,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尤其是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出现,单元教学朝着科学主义的方向发展。明确量化的教学目标成为设计单元教学的中心。此外,一些前苏联教师也强调大单元教学,他们依托教材展开教学,强调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知识扩充。
我们可以发现,从单元教学产生至二战前,欧美的单元教学理论主要围绕“学生”和“生活”两大关键词展开。进行单元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2)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关注教学的过程性和完整性;(3)打破学科界限,强调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也是其存在的最大价值。
(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单元教学思想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可梳理为教材编写上的单元组合和教学实践中的单元设计这两条主线。两者的发展并非同步进行,但也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从教材编写看,单元意识在我国早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文选类教材,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是按照文体进行集中编组的单元型教材,可以视为我国早期朦胧单元意识的体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欧美单元教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一些有识之士设想将语文知识以单元组合的方式渗透到文选型教材中,形成一个语文知识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2年由孙?Z工编写的初高中《国文教科书》。由夏?D尊和叶绍钧编写的《国文百八课》是我国语文单元型教材成熟的标志。该教材“每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1],注重以单元编排的方式追求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直到1988年,语文教材全部成为单元型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有的按照主题组元,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有的按照文体组元,如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
从教学实践看,单元意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始于梁启超的“分组比较”教学法。他认为文章一组一组地讲便于实施比较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梁启超的这一引介并未引起重大反响,之后的单元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语文教师霍懋征《我怎样在一学期教九十五篇课文》一文的发表和朱绍禹对霍懋征单元教学实践的大力支持,语文单元教学才引起广泛关注。此后,一系列单元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代表性的有吴兴田的“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钟德赣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语文单元教学”、宁冠群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等。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传播与实践存在两种倾向,或作为一种教材编排体例以促进语文学科科学化发展,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同时,对比欧美单元教学,我国单元教学逐渐呈现向人本理念和社会生活回归的趋势,如苏教版教材以人文主题组元,人教版教材进行联系生活,体现实用性的实践。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评判我国语文单元教学实践的得与失,主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理论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与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相比较;二是操作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实施前后的效果相比较,以及实施语文单元教学的目的与效果进行比较。
(一)语文单元教学的成就
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以往重视教师“讲”的教学方式相比,语文单元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它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首先,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往往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其次,有意识的方法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单元教学经历了由重知识学习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掌握已成为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最后,知识迁移理论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知识间的共同点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以宁冠群老师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为例,新旧知识、讲读自读、读文作文和课内课外之间都有迁移学习。
2.强化了教学的系统意识
单元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注重效果的完整性,还重视内部因素的相互联系。在语文学科中,单元教学的系统思维依旧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推动了语文教学的系统化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单元教学的应用让教科书编者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总结或知识归类。此外,就某一项具体知识或技巧而言,单元教学呈现出完整的知识掌握的过程。理论介绍、举例说明、操作训练、检测巩固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既在认识上理解知识,又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彻底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单元教学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的有计划开展。语文单元教学借鉴了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遵循教学规律,促进知识掌握的高效性。以《国文百八课》为例,教材从文话到文选,到文法或修辞,再到习问,都紧扣单元目标,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另外,单元教学较以往随意零散的单篇教学更有计划性。单元教学目标是由学段目标到学期目标,或者由整套教材教学目标到一册教材教学目标这样一步步分化而来的,具有层级性。而且单元内各篇文章的教学各有侧重,突出重点,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意识。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不足
1.学科科学化是单元教学难以承受之重
自《国文百八课》以来,采用单元体例编排的语文教材几乎都把语文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为追求目标之一。其实,单元体例和学科科学化本身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前者是教材层面,后者是课程层面。要实现语文学科的科学化,首先应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系统化,其次才能是教材组织的合理化。《国文百八课》按照字词句这样的语文知识来组织教材,这些语文知识虽是课程内容,但是存在语文课程内容是否就等于字词句这些语文知识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对单元教学寄予厚望,但结果令人失望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只借鉴了单元教学的操作层面(如把单元教学看做一种教材体例),而忽视了单元教学的理论层面。单元教学体现了一种系统思维,语文学科则要以学科内容的系统化来实现科学化,在追求系统化方面两者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单元教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理念,并不是语文学科具体教学方法。要使单元教学理念为语文学科服务,必须用系统化的学科内容来充实它。构建学科内容系统才是当前推动学科科学化的紧要任务。
2.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
单元教学具有系统论的思想,教学资源整合是单元教学中系统论思想的一大体现。然而,当下语文单元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教材对资源整合指导不足。在依据主题选择课文后,教材大多把视野局限于单元文本,一些知识点的例证主要从单元文本内提取,既缺乏单元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也缺乏单元以外的相关内容链接。其次,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时也存在缺乏资源整合的现象。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在“课外调节”环节中让学生自学课外自读课文,对本单元的课文及补充教材课文进行知识点的异同比较,实现课内外迁移。但是,该模式将资源整合仅仅视为课外拓展,没有把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教学过程始末。
三、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势
面对语文单元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主题单元教学作为语文单元教学的新时代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未来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向。之所以主题单元教学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是因为它既符合语文学科性质,又彰显了对单元教学初衷的回归。
(一)符合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性质
主题单元教学跳脱了原来企图以序列化、逻辑化的分解建立学科的科学性,却因非系统性、非逻辑性的教学内容而无法确立学科科学性的困境。它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学科藩篱,使语文教育回归人的发展,将语文学科定位为一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主题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表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它本着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宗旨,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需要,围绕单元主题有机整合多项教学活动、多套教材内容、多种学科知识、多样生活经验等教学资源,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科活力。如“珍爱生命”单元,教材选取的四篇文章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珍爱生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中可以整合相关文章如迟子建的《逝川》、三毛的《不死鸟》等,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也可以整合生活中珍爱生命的感人事迹,设置观看影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有更亲切直观的感受。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还可以整合读本中的《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及其代表作品,如《合欢树》、《遥远的清平湾》等,让学生透过一个身残志坚的伟人对生命的诠释来感悟生命,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传达的情意及表达技巧。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单元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参与。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学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自主学习。如主题单元教学中经常运用问题引导和多维探究方法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且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过程。
(二)彰显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
主题单元教学思想的产生把教育焦点由“需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转变为“人能培养成什么”,关注学生的生命与成长,体现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教材编辑是动态教学过程的静态描述。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都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主题的设置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依据由“人”延伸出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单元主题,如“珍爱生命”、“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在关照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的同时,注意采用与学生对话或直接用学生的口吻表述主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主题单元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单元主题确定,参与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彰显对社会生活的回归
单元教学论文范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五步:习作训练
-
概念教学的方法范例(3篇)
概念教学的方法范文一、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中每个重要概念的产生历经了前人长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了漫长过程,其形成过程蕴含着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
-
隧道防水修缮工程范例(3篇)
隧道防水修缮工程范文篇1【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已处于较高水平,贯穿于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基础..
-
建筑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建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一、建筑工程中坚持安全施工的原则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
-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例(3篇)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关键词:课程改革;美术专业;职业能力当前,职业教育正在以其独特的活力绽放着新时代的气息,美术专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
-
住房公积金管理政策范例(3篇)
住房公积金管理政策范文[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组织管理系统;社会中介组织[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27-03众所周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保障居民的住..
-
公积金惠民政策范例(3篇)
公积金惠民政策范文省政府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成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分管财政工作的领导;与省强..
-
公积金异地贷款新政策范例(3篇)
公积金异地贷款新政策范文篇1关键词:我国;林业贴息贷款;政策性;研究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27-021引言自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业贴息贷款..
-
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范例(3篇)
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范文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现状;问题;对策;山东临沂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4-0339-02按照农业部、财政部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