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教案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26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篇1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案例;设计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订版)》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试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的原则

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针对探究性学习提出了几点要求: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究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探究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课堂氛围,探究性学习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因此,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时,要注意这5条原则,以免适得其反。

二、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的途径

1.根据培养需要对教材中的“探究”有所取舍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概括为若干个步骤,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人教版教材中很多“探究”都是按照这些步骤进行编写的。根据探究的过程,探究可分为完全探究(或全程探究)和部分探究。部分探究侧重于探究过程中的某一步骤从而达到培养某些探究能力的目标,如突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或实验设计能力或记录试验结果或资料分析等技能。受课时的限制,我们往往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进行全程探究。因此,对教材中的“探究”,要根据培养探究能力的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才有所突破。

2.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课程一些内容是按照探究性学习过程来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将教学内容编写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中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部分内容,在教学时,可改编成下面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探究: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提出问题: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种群呈“J”型方式增长,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生态学家高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实验结果:高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图略)。

得出结论:

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内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也从中进行“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将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一些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1节二酶的特性”一节的教学,在复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下的分解实验”得出“酶具有高效性”之后,可将下面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练习资料: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则可以。一些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盒上印有以下材料: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用温水浸泡片刻,切勿用60℃以上的水.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提出问题:请根据以上资料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下面2―3个问题)

(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较易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

(2)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羊毛衣料?

(3)为什么不能在60℃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组织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内驱力,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酶具有专一性”,理解上面提出的(1)、(2)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试验,得出“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这一特性,理解上面提出的(3)问题。

4.挖掘生物科学史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科学史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许多生物科学史料,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素材。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部分内容,是教学上的难点。如果将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史料,按照科学的思维过程编写探究性学习案例,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学生也接受了一次科学方法的训练。如:

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杂交实验: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图解

提出问题:摩尔根根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什么问题?。

作出假设:摩尔根提出的假设是。

解释实验:根据摩尔根提出的假设解释果蝇杂交实验。

验证假设:介绍摩尔根的测交试验,进一步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证明。

又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料,也可按照科学的思维过程编写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5.从验证实验中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

根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而在清水中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进一步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这个探究性学习案例,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设计梯度浓度)、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6.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教师要着眼于现实的世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结合生物教学,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探究性学习案例,往往具有重要的教学和教研价值。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中,笔者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会引起植物“根、茎”的弯曲生长,有没有引起“叶”弯曲生长的案例呢?联想到家里买回的葱,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弯曲生长,于是提炼出下面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如:

探究: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生活现象:葱(AlliumfistulosumLinn.),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弯曲生长。

提出问题: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葱水平放置时既受单侧光也受重力影响,其弯曲生长是单侧光引起的还是重力引起的呢?重力会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作出假设:排除光的影响,葱的幼叶在水平放置时,生长素的运输是否受到重力影响?如果受到,生长素在葱叶中如何分布?其结果怎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作出假设,并预测结果。

设计实验: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1)材料用具:葱的幼叶;玻璃皿;剪刀;清水;透明胶;纸盒

(2)方法步骤。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

[关键词]探究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45-01

案例探究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改变了原有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式。案例探究教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首先对地理案例产生兴趣,然后,通过地理案例所讲内容,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得出地理结论,并通过案例结论,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地理问题,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危害及其解决措施。基于这样一种学习思路,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的同时,学会关注社会和生活,明察秋毫,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探究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在有限的案例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其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案例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例如:我对《荒漠化防治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学习时,我设计的教学程序是:提前一周组建班级课题小组,并安排课题小组的学生负责查阅吐鲁番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面积及形成原因的资料,安排部分课题组成员对吐鲁番地区一些荒漠化加剧地区的调查和访问,带领全班学生到沙漠植物园(沙漠研究所),向科研人员了解我地区荒漠化问题及共防治的措施。然后安排学生预习教材《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最后在课堂上,不是教师在讲课,而是各小组学生在探究。课堂上,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对本课的学习成果,并发表自己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的分析,也有小组提出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同时对学生精彩的成果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环境中。所以对荒漠化的认识本来就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这一课时,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认真组织,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让学生理解人类的那些活动对本区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产生那些危害,如何防治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张,让学生感受到防治荒漠化的紧迫性,并反思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思考,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这就是案例探究教学的优势。

在案例探究教学中,对教师有何要求呢?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而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是上好这堂课的前提。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教,是为地理兴趣而教,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这也是地理课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地理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认真组织并实施案例探究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地理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当然,地理课不可能每一堂课都需要这样做,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这也是我们提倡采用“案例探究教学”的原因之一。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与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教师、学生与教材形成一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丰富。教师应该努力促成学生与教材的直接联系。教材不等于课程,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剪裁”、“增补”和“加工”,使之更适合案例探究教学的实施。所以,在案例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课标对教材内容适当整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的设计上;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工作。案例探究教学提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理解和运用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但自主学习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当学生充满兴趣地思考、争辩、探究时,教师要适时引导,避免活动盲目和课堂秩序的混乱,更不能放任自流。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作研究型学习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搞好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理念创新,利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笔者根据以往在政治课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欠缺了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调动和培养,也就不能极大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和主动探求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于是笔者探索尝试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弥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不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特定模块知识范围的划定下,大胆地给学生以创造、创新的锻炼机会。合作研究性学习部分,教师选择一些既有理论性、又具现实性的研究课题,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查找资料、问题咨询、论文写作等,掌握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技巧,逐渐树立起自我学习、研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习惯。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的特点是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仅仅沿用原来“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的能力,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

2合作研究型学习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种方法是组织合作性学习小组。先要求班级学生自愿组合成5~8人的学习小组,选出组长。老师根据课本学习任务出辩论和讨论题目两组,各10~15个题目。由小组选择辩题或讨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各组组织讨论,学习委员要到场检查。组长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讨论内容,对小组成员预先考核打分,交学习委员检查,全班集中后交老师。同时各组选出本组的代表人课堂讨论发言立论。老师同学根据选题可以提问,小组成员答辩。老师根据小组综合表现情况对小组打分。小组每个成员的分数则参照小组成员个人的课余参与、讨论的发言记录和小组的总分进行打分。每个学生的成绩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登记在册。

一种方法是自主研发性学习。老师对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面分析讲解,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框架统揽了解。然后要求班级学生自愿组合成5~8人的研发学习小组,选出组长。每组依据老师的要求选题,制作合作学习成果。选题内容以老师划定课本内容为限,学习成果表现形式可以由老师提出一些形式(如朗诵、PPT展示、小品、快板、情景剧)供学生参考选择。角色分配,人员分工,都由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决定。以课后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小组制作出节目策划书初稿。在课堂组织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本组合作学习的策划情况,老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对策划书初稿作相应的指导,使节目内容符合基本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策划书,完成定稿后交由老师。各组课余组织合作学习成果的制作,然后课堂表演。老师根据小组节目的立意,创新性、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把握、表演等情况对小组打分,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人的个人表现给个人打分,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

3合作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1)可以使研究者本人不断钻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论知识,提高统揽全局,驾驭课本知识的能力,在不断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理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利用有限的课时,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伦理学与法学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青年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唯其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研究性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迫使老师为了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必须继续学习和进修,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采取理论讲授和小组研讨的“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研讨的热情,变“灌输”为“主动热情地参与教学”。让大学生在愉快和富有成就感的氛围中得到提升。离开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入耳入脑”,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因此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需求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学会学习是所有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平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置自主研发性学习模式,正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力图通过自学掌握一些道德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采用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设定,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有效引导。成绩评定的客观、准确对学生下一步自主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

在合作研讨式教学中,考试方式改革是重点。把过去注重“对知识点记忆”的考试转变为“考核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能力”的考试,形成新的教学导向。在合作研讨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评价考核时,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参与合作性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研究报告撰写情况,都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增强了对学生平时过程学习的管理和督促,效果更好。

L鼙疚南翟杭痘鹣钅柯畚模钅刻饽浚焊咧霸盒!端枷氲赖滦扪敕苫房魏献餮芯啃脱敖萄Х桨赋跆?项目编号:JY2013-17

参考文献

  • 下一篇:公司开业庆典贺词(精选8篇)
    上一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范例(3篇)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一)民法教学的现状。1.民法的课程设置。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高校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课程的性质及其组合方式不但影响高校教学活动与教学..

      daniel 0 2024-05-26 17:44:13

    2.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范例(3篇)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范文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音乐;运用与策略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教学问题、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的..

      daniel 0 2024-05-26 17:12:13

    3.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范例(3篇)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范文关键词:网格化;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033-02作为对网格技术的一种拓展,基于网格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指..

      daniel 0 2024-05-26 16:40:13

    4.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方案范例(3篇)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方案范文【关键词】油库;安全;防火工作油品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在油品接卸、储存、转输和设备检维修作业过程中,须严格按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作..

      daniel 0 2024-05-26 16:08:13

    5.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范例(3篇)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范文要】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相关条令条例的颁布,环境废水监测分析中的实验室规范被提升到更为标准化、科学化的层次上,也在一定程..

      daniel 0 2024-05-26 15:36:13

    6. 加强内部监督措施范例(3篇)

      加强内部监督措施范文关键词: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利水电的施工要求十分严格,它不同于我们其他建筑方面的施工建设,必须重视对安全的监督管理制度。由于水利水电工..

      daniel 0 2024-05-26 15:04:13

    7. 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范例(3篇)

      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范文(1)通信网络系统;(2)办公自动化系统;(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5)公共安全防范系统;(6)结构化布线系统;(7)弱电电源及接..

      daniel 0 2024-05-26 14:32:13

    8. 现行的教育方针范例(3篇)

      现行的教育方针范文篇1(1.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100102;2.日本顺天堂大学大学院113-8421)[摘要]简单回顾了日本针灸教育的历史沿革,从教学机构、学生来源、入学考试、课..

      daniel 0 2024-05-26 14: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