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30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早产儿的急救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早产儿给予科学的肠内营养是保证患儿生长发育安全的物质基础,若出现营养障碍则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为此尽快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1]。为此本文将探究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2方法

1.2.1加奶策略对出生后存活下来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2h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病情较不稳定新生儿,于出生后延迟24~48h给予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为辅,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胎龄和体重按时进行喂养,对体重1300~1500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18ml/(kg·d);对体重1500~2000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36ml/(kg·d)[2]。若新生儿在喂养1周后,无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则在在往后的喂养中,每天增加奶量15~20ml/(kg·d),直至达到150ml/(kg·d)。

1.2.2喂奶耐受性观察喂养期间应观察新生儿的胃部残余奶量,在每次喂奶前,对新生儿用注射器抽吸,检查胃部有无奶液潴留发生,若潴留奶量低于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可将潴留奶液再次注回胃部,并对新生儿给予预期每次的给奶量;若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应减量喂奶,或停止喂养1次。在对胃部抽吸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血液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喂奶,并排查病因,对症处理[3]。同时也应观察新生儿有无腹胀,测量时固定早产儿腹部某一部位和测量时间,若腹围增加1.5cm时,或腹胀有张力则需要适当减小喂奶量,对排便困难的新生儿,可用温度适宜的盐水灌肠。观察有无呼吸暂停,排查呼吸暂停与喂养有无关系。为避免出现胃食管反流,应取俯卧头高脚低,并适当减少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糖、喂奶量、排泄量、体重变化[4]。

1.2.3护理早产儿以俯卧为主,适当采取仰卧位交替。通过俯卧尖山胃潴留、降低腹胀、预防胃食管反流,促进呼吸器官发育,平稳呼吸和心率等益处。同时,应将头部抬高30°,头高脚低更好地预防胃食管反流[5]。

1.2.4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在长时间的肠内营养支持中,早期喂养阶段需要一定时期的胃管喂养,为此应做好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常会自主将不固定的胃管拉出,因此常会反复插胃管,增加插管感染机会。为此应加固胃管,采用弹性胶布于鼻唇沟处固定胃管,并在每次胃管喂养之后,用1ml的温开水清理口腔和胃管,以免因胃管造成感染[6]。

1.2.5腹部按摩喂奶30min后,医护人员手指并拢,掌心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时给予适当压力,保持缓慢匀速运动,4次/d,5~10min/次。通过对新生儿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7]。

2结果

60例早产儿中,1周内拔管直接正常哺乳有28例,2周内18例,3周内9例,死亡5例,存活率91.67%,死亡率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

3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新生儿较差,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喂养措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诸多优势,使胃肠道直接接受营养,以此稳定内环境,增强肠道组织细胞发育,促进分泌胃肠黏膜酶,提高胃肠道结构和消化功能成熟,从而及早建立经口喂养。而且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减轻肠黏膜萎缩,降低肠道通透性,提高抵抗力,有利于胆红素在粪便排泄中排出,预防内毒素位移[8]。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含有适合早产儿多种氨基酸,加速胃排空,且有利于早产儿器官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等情况发生。这些喂养并发症多与喂养方式不当、早产儿吞咽反射迟钝或不全,及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低下所致[10]。为此,在对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应对早产儿及早给予母乳喂养,给予最佳喂养护理,增加喂奶耐受性,并做好胃管管理护理,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11]。

本文研究中,60例早产儿经过积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存活55例(91.67%),死亡5例(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早产儿的抢救存活率与有效的监护呈正比,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林格芳,汤淑斌.早产儿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出院时体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4(13):362.

[3]韦艳姬.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4(8):203.

[4]丁宗一,刘喜红.2010版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建议和早产儿营养需求建议介绍[J].中华儿科杂志,2010,9(10):154.

[5]刘加云.早期建立胃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3):314.

[6]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7]贺晓萍,蔡小红,马云红.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7(16):358.

[8]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9]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10]韩林林.不同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10(14):365.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剖宫产术;母乳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66-02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儿及胎位异常越来越多,使剖宫产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产妇由于术前手术的焦虑、术后疼痛和活动受限等原因影响了母乳喂养率。而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各种营养成份比例恰当,适合婴儿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还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母乳中还含有大量婴儿大脑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1]。针对此类情况本院采取了术前宣教、术中早接触、术后早吸吮及选择舒适哺乳等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行剖宫产的产妇98例。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岁,孕周37~41周。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母乳喂养指导率100%,成功率90.5%。

2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2.1术前护理

2.1.1手术前对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尽早将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孕妇,让其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和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其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孕妇及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决定和信心,为产后成功的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术前接受哺乳模拟训练:产妇对母乳喂养常识和喂奶了解比较清楚,增加了产妇实际操作的经验,动作娴熟,就能使婴儿及时吸吮到母亲的乳汁,减轻了初为人母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护士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发现哺乳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术后有针对性的指导。

2.2术中护理

2.2.1早接触,早吸吮:为了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应该让新生儿早吸吮、勤吸吮。吸吮得越勤、吸吮的时间越长,乳汁分泌得越旺盛。剖宫产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产妇神智清醒,护士处理新生儿脐部完毕后,可协助新生儿趴于母体的上腹部,交替吸吮两侧,持续30分钟,刺激大脑中枢释放催乳素。

2.3术后护理

2.3.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6℃,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时间,让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保证产妇充足睡眠,病房每日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3.2坚持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返回病室后,为新生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30分钟内专职护士帮助早接触、早吸吮,鼓励产妇按需哺乳,每两三个小时喂养一次,即使新生儿睡着了也要弄醒母乳喂养,坚持早开奶制度。如新生儿需急救,母婴分离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母婴分离的产妇及家属正确的挤奶方法,每2h挤奶一次,由专人送往新生儿监护室,38℃水加温后喂哺婴儿,既保证及时排空避免乳汁淤积,又可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2]。

2.3.3心理护理:由于产后休息不好、忧虑、疼痛等因素能抑制脑垂体分泌催乳素,母亲的情绪将直接影响母乳喂养质量,因此哺乳期要尽可能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要及时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她们焦虑、紧张情绪,让剖宫产术后产妇有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母乳喂养。

2.3.4护理:剖宫产术后对平坦或凹陷的产妇,进行护理,指导产妇做伸展或牵拉练习,使新生儿达到有效吸吮。胀痛时,指导产妇做按摩及正确挤奶手法,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挤出,排空,防止乳汁淤积乳腺炎;每天由专职护士给产妇做按摩、挤奶,保证泌乳,达到母乳喂养效果。

2.3.5选择正确的哺乳姿势:在产妇回房后30分钟内由护士帮助产妇仰卧位哺乳,术后8h取腹部沙袋后协助产妇翻身时,指导产妇舒适侧卧位哺乳。此时由于疼痛产妇不愿翻身,因此应当告知产妇现在适当的翻身可预防肠粘连、促进恶露的排出,能增进哺乳时母婴舒适感,并降低皲裂的发生率;术后一日可采用环抱式坐位喂奶,七天内最好选用此哺乳法,哺乳时伤口疼痛轻,母乳喂养顺利率高,不易发生皲裂和乳汁淤积,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及身体的早期恢复,减少疾病的发生[2]。

2.3.6哺乳方法:即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上,下方,使婴儿含住及大部分乳晕,另一手固定婴儿头部,防止鼻部受压影响呼吸,首次协助哺乳成功能够打消产妇因限制怕伤口疼痛不能授乳的顾虑。正确的含接姿势下保证每次哺乳时间必须超过20min,双侧交替吸吮,哺乳后尽量排空奶汁,这样才有利于乳汁的产生。

2.3.7增加营养,促进泌乳:术后除了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外,可以鼓励产妇早进食补充摄入足够营养,促进泌乳[3]。一般情况下产妇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米汤汁;渐次进食鱼汤、鸡汤等。排气以后就可以进食各种营养丰富的清淡食物。

2.3.8减少疼痛带来的消极影响:剖宫产病人术后都可产生程度不等的切口疼痛和宫缩痛,在48h内最剧烈,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泵镇痛,不仅有助于产妇母乳喂养信心的建立,改善产妇睡眠状态,而且具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3结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一项重要工作[4],特别是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由于饮食活动受限,以及伤口疼痛,导致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从而影响乳汁分泌,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通过采取恰当的护理方法和心理疏导等可以有效缓解剖宫产产妇身心的不适,增加泌乳量,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易本华.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143-144.

[2]包小丽.剖宫产术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2,12(16):714.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5]徐小红,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187.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结果: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 下一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例(3篇)
    上一篇:优秀范文老师的声音作文(精选2篇)
    相关文章
    1. 岩土工程条件的概念范例(3篇)

      岩土工程条件的概念范文BoGuangli(No.4GeologicalBrigadeofHenanNonferrousGeologicalMineralResourseBureau,Zhengzhou450016,China)摘要:正确认识区域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通过..

      daniel 0 2024-05-30 14:32:12

    2. 新生儿护理措施范例(3篇)

      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NICU;护理问题;应对措施。一、相关护理问题剖析1.家长的心理因素NICU的患儿是无陪护的,封闭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家长探视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

      daniel 0 2024-05-30 14:00:12

    3. 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范例(3篇)

      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范文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90-01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

      daniel 0 2024-05-30 13:28:12

    4. 森林火灾的防范范例(3篇)

      森林火灾的防范范文篇1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福建省森林火险预..

      daniel 0 2024-05-30 12:56:12

    5. 研究新闻传播史的意义范例(3篇)

      研究新闻传播史的意义范文关键词新闻传播研究康巴藏区新闻实践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作为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

      daniel 0 2024-05-30 12:24:12

    6. 电工基础培训教程范例(3篇)

      电工基础培训教程范文论文摘要:针对山东半岛削造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分析生源现状,加快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完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突..

      daniel 0 2024-05-30 11:52:12

    7. 效益工资范例(3篇)

      效益工资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工资(performancepay)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话题,但对于美国来说却是老调重弹。在2006年国家在事业单位推行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daniel 0 2024-05-30 11:20:12

    8. 效益分析报告范例(3篇)

      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国内外开展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系统论、反馈控制论开展。管理会计报告针对的主体主要可以分为高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与基层管理层,三个主要需..

      daniel 0 2024-05-30 1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