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6-0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创新人才

论文摘要:新的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其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文章从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和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对学校体育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新的世纪是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突飞猛进的世纪,是多元化思想文化冲突与激荡的世纪。当代知识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创新教育列入本国培养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因此,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探索的热点。

我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摆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试行)的通知》中强调:“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对一所本科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见,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如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急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1.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同时,采用不同的信号,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学生左、右脑的应激训练,使之协调、平衡地发展。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技术动作的观察、分析获得反馈信息,对完整的技术动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中查找到自身技术动作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如球类运动项目,只有观察到对方的弱点,并根据对方的情况分析指定自己的战术,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击败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实践,提高对事物认知能力的过程,一旦这种能力变成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体育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体育教师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必须利用自身的创新教法和创新精神来感召学生,在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驱动下,学生才可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激发出创新的激情。体育课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育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强化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场所,包括思想意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如教学内容的创新中,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就必须变革体育课教学内容枯燥和单调的弊端,更多地利用具有地域特色,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

3.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个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本身,创办教育的目的是为育人服务的。体育教育的特点就是在“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开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扩展学生学习体育的空间和自由度,使学生从运动中找到乐趣,具有主动学习、参加锻炼的自觉性。学生在接受体育学习的同时,创造性、个性得到激发,为具备创新潜能的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体育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未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需要认真和全面的总结。在面临新环境、新要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了与体育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个性特征,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面太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与考试评价机制形式单调,缺乏灵活性、针对性。第二,忽视了与体育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教学方法与手段不灵活。第三,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民主氛围和创新的人文环境,人文教育薄弱,只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氛围不浓。第四,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制度与体制的创新,领导部门不重视及创新环境运行体制不完善。第五,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外部硬件设施建设,教学条件落后,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一是教师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师观念和知识更新缓慢,缺乏教育学的知识背景,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另外,绝大多数教师是由体育院校培养的,很容易使教师在教育、训练、科研中沿袭传统的模式,不利于各类院校横向的信息交流和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文化氛围欠缺。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认识肤浅,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落差较大。三是硬件条件的制约。近年来,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和实验手段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量和质上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四是创新氛围不浓。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重视、严格要求。五是现行教育体制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观念认识不清,体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学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型思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核心,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发散思维上。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型思维。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法,提倡探究式、自主式教学以及问题法、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想象力。通过教与学的积极双向活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多向思维,学会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进行分析。

2.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好奇心、进取心、想象力、挑战性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便利条件。在教育和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民族生存的基础,允许和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大胆怀疑,发表各种意见和建议,克服墨守成规的思想;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坚持培养学生勇与挑战、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和能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

3.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从科学的角度鼓励学生探索,开拓未来;只有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将科研看成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推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能仅停留在过去书本的理论界,要有新思想、新思路、新教法,这样才能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存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主体性教育主要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独立、能动而富有创造性的社会个性。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个学生,尊重其人格,尽量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设计和评价过程中来,改变以往保守、权威和专制的作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享受,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5.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改革以往那种“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呆板,以技术教学为目的,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构建一套思维活跃、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改进现有的考试方法和评价制度,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评价形式单一,只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评价,而忽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二是只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体育教学评价必须重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注意客观反映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制定出能够准确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学内容上,应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评价因素;在评价教学方式上,要坚持灵活性和多样化,可提倡学生间互评、学生自评和结合教师的评价。

6.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首先,体育课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自我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只有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主动性才能增强,创造性才能发挥。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的培训制度,确保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健全体育创新机制,保证体育创新机制能长期、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孙长缨.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1999(6).

[2]黄汉生.面向21世纪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设计[j].体育学刊,1997(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创新能力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不仅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还是奏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旋律和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让学生在理解、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提高自身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手段,它不仅是联系课堂理论教学的桥梁,还是培养学生基础实验能力和创造性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开创灵感思维,在不断的感悟中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智慧,这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深厚的积淀;三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综合实验,能够起到激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磨炼意志、激发创新欲望和提高创造性能力。

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难懂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个干净明亮、各类实验器材整齐有序排放的实验室环境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结合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真正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d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实验是以验证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既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又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化学人才的要求。因此,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即要从传统的“验证教学”的模式禁锢中解脱出来,向“设计性实验教学”和“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转变。(1)设计性实验是当前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选定实验题目,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独立自主的地位,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增强了实践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2)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开展开放型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放型实验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更加自由灵活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

3、在探究性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开展实验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之中。探究性实验是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身边的资源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对传统验证性实验缺陷的补充,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和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创新能力付诸于实践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去理解和熟悉实验环节的每个步骤和方法,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明显不合理情况、异常情况或实验结论存在错误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同时还要分析产生失误的原因,制订出纠正措施。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操作,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研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5、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保证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利用演示实验具有的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特点优势,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现出化学教学的魅力,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还能够避免因教师实时演示需较长时间的缺陷,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又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而且要不断挖掘蕴藏在实验中的创新因素,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勇,潘嘉祺.地方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05.

[2]方伟光,姚成立.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浅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3]岳宏望,朱团.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导报,2011.08.

[4]赫选贞,陈建华.十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初探,职业技术,2014.06.10.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涵义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TheMeaningofResearchonCollegeTourismProfessional

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Training

ZHENGYu

(Luo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Luoyang,He'nan471023)

AbstractThispaperexplainsthemeaningandbackgroundofcollegeTourismUndergraduatesinnovationcapability,andthenfocusesonstrengtheningtheinnovationcapacityofprofessionalcollegetourCollegeStudentsstudythesignificanceoftheproblem.Thisarticlepromptedtourismmanagementprofessionaluniversityadministrators,teachersandstudentsshoulddeeplyunderstandthesignificanceoftheirresearch,andthenvigorouslystrengthentrainingcollegetourismundergraduatesinnovativeabilitytoadapttotheneedsofthecontemporarydevelopmentoftourismonthecreativetalents.

Keywordscollegetourismprofessional;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connotation;cultivate

1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涵义和研究背景

1.1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涵义

有关创新能力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我们认为,创新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效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或产生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1.2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的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对大学生开设“创造性开发课程”。以后不久,美国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科大学等一批著名大学和许多军事院校、工商企业也都相继开设了“创造学”、“创造力开发训练”等课程,以培养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除了美国之外,日本、前苏联、欧洲各国乃至很多发展中国家很早都注重对包括高校在内的学生进行创造创新教育,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我国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校专门人才”。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进行知识的传递。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进展加快,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型国家”的国策之后,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引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旅游专业是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满足旅游业对于人才需求而进行旅游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的阵地。为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2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的意义

(1)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能促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信心、勇气和毅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久而久之使包括旅游专业在内的不少高校的大学生比较缺乏创新意识。也使其缺乏创新的信心、勇气与毅力。而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就能通过启发、诱导、激励来提高学生对创新意义的认识,使其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与特长,激励起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创新精神。

(2)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能促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实操能力。旅游专业是管理性、经营性、实操性和技能型较强的专业。但由于高校的教育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偏重于记忆和积累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而忽视和淡化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影响,存在缺乏创造性的实操能力的现象。而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通过运用创造理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实践的探索中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3)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能促进培养学生多掌握创新性思维和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新型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出现,旅游业的发展很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憧憬、去设想;而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就能促进培养学生多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进而使未来的旅游从业者――旅游专业大学生走出常规思维的模式,不盲从他人的观点,多提出新思路,勇于求新求异,并运用创造技法设计新实践,探索新观点,为参加未来的旅游实践做好创造性思维和技法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4)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能促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创造性实践的基本素质,它要求人们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和共处。旅游业的发展既需要业界成员的合作,也需要旅游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合作。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之一就是要探索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就需组织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的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学生讨论、交流和操作的机会。使其从中得到全过程的创新训练。

(5)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能促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调查表明,目前高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其自身的社会适应性较弱,而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信心和勇气,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坚持性的创新毅力、实操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实操动手能力的强弱,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无是目前用人单位的首要考察标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是他们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学生的创新意识、信心、勇气和毅力是其走向事业成功的非智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非常有利于增强旅游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结束语

总之,加强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对于促进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培养其创新的意识、信心、勇气和毅力;培养其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多掌握创新性思维和技法;培养其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社会的适应性;促进其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其重要意义,进而大力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当代旅游业发展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01.01.

[2]李晓敏,李晓璀.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

[3]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 下一篇:公路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上一篇:讲话稿精神(精选6篇)
    相关文章
    1. 银行内控管理的难点和困难范例(3篇

      银行内控管理的难点和困难范文篇1论文关键词:货币政策转变,有效性,银行经营特点,策略一、对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认识2011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

      daniel 0 2024-06-03 09:12:13

    2. 小学美术重点知识点范例(3篇)

      小学美术重点知识点范文篇1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美术学科教学法建设毕竟不及语文数学那么完善。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语言堆砌过多,形..

      daniel 0 2024-06-03 08:40:13

    3. 东方管理范例(3篇)

      东方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东航流动资产外汇风险管理自2005年中国政府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

      daniel 0 2024-06-03 08:08:13

    4. 东方插花与西方插花的区别范例(3篇

      东方插花与西方插花的区别范文关键词山梅花;特征特性;播种;扦插;繁育技术中图分类号S68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1-0190-01山梅花别名密密柴,为虎耳草科山梅花属落..

      daniel 0 2024-06-03 07:36:13

    5. 秋冬季防火知识范例(3篇)

      秋冬季防火知识范文  医生《黄帝内经》读书笔记1  不敢说是兴趣,而只是出于好奇,或说是受当前“国学热”的影响,在紧张工作之余粗读了几遍《黄帝内经》,竟..

      daniel 0 2024-06-03 07:04:13

    6.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例(3篇)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文篇1关键词问题定向生物概念探究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1问题提出的背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但..

      daniel 0 2024-06-03 06:32:13

    7.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例(3篇)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特点相关问题应用方法促进效应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的《学记》中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daniel 0 2024-06-03 06:00:13

    8. 问题启发式教学范例(3篇)

      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篇1一、凭借已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学知识,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

      daniel 0 2024-06-03 05: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