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例(3篇)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特点相关问题应用方法促进效应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的《学记》中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见启发式教育的思想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源远流长,由来已久。经过无数代的教育大家的继承和发扬,发展到今天,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原则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各方面实际出发,采用各种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潜能。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一句话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具体如下:
1.从实际出发。启发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是从实际出发选取出来的适合于学生的需求、水平和特点的。
2.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3.师生良好的互动性。启发式教学加强了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4.教育上的可持续发展性。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启发式教学的相关问题
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同和教师本身的原因,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下面着重分析其中几个对启发式教学比较常见的认识误区。
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就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片面化。首先,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原则,它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的。其次,启发式教学要求的互动不是简单地要求课堂热闹学生情绪高昂,其内涵在于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一定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发散思维。
第二个,忽视传统讲授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前者是方法,后者是基础。启发式教学要运用于传统的讲授之中,而不是离开传统的讲授。启发式教学必须与传统的讲授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三个,完全否定注入式教学。“启发式”与“注入式”并非完全对立、相互否定的两种教学思想,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彼此协调的。我们追求的是“注入中带有启发”,而启发式教学偶尔也需要借助于注入式教学来实现。我们需要反对的是教学中一味地“注入”,忽视对学生的“启发”。所以凡事都不可以矫枉过正,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注入式教学的作用。
三、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方法
启发式的应用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就如何正确有效地应用启发式教学作讨论。
1.合理利用教材进行启发。我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育,教材中有的课文可以借用文章情感来进行启发,有的可以借用故事悬念来进行启发,有的可以借用课文的趣味性来进行启发,不一而同。例如,在《珍珠鸟》这篇课文教学中,先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关于珍珠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珍珠鸟是一种红嘴红脚,长着灰蓝色的羽毛,活泼伶俐但不易与人接近的鸟。然而课文中的这只珍珠鸟却与作者建立了相亲相依、相互信任的真挚情意,老师可从文章的真情实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有了对小鸟的发自内心的呵护与关心,人类才能跟小鸟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才有了鸟儿熟睡作者肩头那温馨感人的一幕。继而推广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信赖都是必不可少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合理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发学生思维,既能在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合理设计引言进行启发。好的引言具有很好的导入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思维活跃起来。设计引言的时候可以利用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或平时常见的广告词等学生熟知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4.合理设计疑问进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启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索求知。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启发。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现在学校硬件上大多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通过PPT、动画、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效果显著。
6.最后一点,也是最为传统最为基础的一点,那就是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启发式教学需要授课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把教学内容吃透,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从容不迫地进行恰当的比喻、正确的类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设疑、合乎逻辑的引导及对学生所提问题作正确的回答,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
四、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促进效应
启发式教学特性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启发式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带有趣味性的引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可以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启发式设疑将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同时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说,启发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所有教育工作者有目共睹的。在启发式教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在课堂上是主动、自信、向上的,思想是自由、开放、活跃的,师生交流是互动、平等、深入的,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体现。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篇2
历史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最早体现在我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观点中,这是对启发式教学原则最早的阐述,指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对我国几千年启发式教学起了引导作用。然而在这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仅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等,这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涵义和历史渊源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激发、启示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正面启发、情景启发、类比启发、发问式启发等方式,通过这些启发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中外古代教育历史中,“启发”一词最早被提出,源于《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对启发式教学最早的解释,大概含义是在学生想而不懂的时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并且举一反三,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了。这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质就是启发和举一反三。
国外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萌芽源于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问答、辩论、谈话等方式进行,在学生答错问题时进一步暗示学生,使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这种方式主要是激发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1.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往往只是注重引导学生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找到这类问题的答案,这就不能培养学生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而不能分析这一类问题,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无所适从。
2.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在中学历史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老师提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完全混淆了“启发”和“”的含义,这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原有的问题,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促进学生思考,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启发,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由老师总结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结问题答案让学生记下,这从根本上无法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老师的教学规律后往往会不认真回答问题,只是在等待老师的答案,不利于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和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被动接受历史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历史观点,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老师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策略
1.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相结合
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都是老师常用的启发方式,正面启发主要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类比启发主要是通过类似历史事件找出异同点。比如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参战国、条约、影响,类比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全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课堂的关键点,能够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发问,使学生能够和老师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加强情境启发方式的运用
情境启发是老师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的语言和课外活动。烘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环境氛围,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比如在讲时,可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整个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从而加强学生对的记忆,也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受到教育。
3.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
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是启发式教学的两种重要的启发方式,观察启发是通过学生对电影、历史模型等的观察形成对历史的形象思维,扩散启发是让学生以某个历史知识点为核心多角度发散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层层深入,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驾驭历史思维。比如通过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和视频,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会联想到鸦片战争,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会爆发吗?从而引出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这就从更高的层次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一整套的历史思维结构。
五、总结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要着眼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历史的能力,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防止陷入启发式教学的误区,要加强正面启发、类比启发、情境启发、扩散启发等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玄娥.历史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
[2]章银杰.中学历史启发式教学常见误区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8,(9).
[3]邹建国.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
在新课程实施中笔者感到,一旦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常常无从下手,乱用公式,缺乏对问题的有效分析,更谈不上在物理课堂中习得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启发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过程启发式教学概述
1.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过程启发式教学也称指向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启发式教学,它以认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真正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启发式是指问题、指向结果的逐步提问方法,学生只学会了跟着教师的提问亦步亦趋地答问,不能独立地完整思考,形成对教师“启发”的依赖。过程启发教学技巧主要表现在教师提问艺术上。教师的提问不能太琐碎,不能指向明显的答案,而应该指向思维过程。是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不是过程启发式教学的标志,凡是能指引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任何教学手段都是启发式教学。
2.过程启发式教学实施步骤
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其具体的操作程序见图。
确定要传授学生的技能(如解应用题技能)分析这一技能的思维过程将这一思维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思维策略针对每个思维阶段不同的思维策略设计调查提问根据问题向学生提问训练学生通过自我提问启发自己
三、过程启发式教学案例
1.过程启发式教学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大量经验(前概念)会对新的概念学习产生影响。大量的正确表象有助于学生将新的概念内化,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相反,如果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经验缺少,甚至存在的是错误经验,将阻碍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讲解是建立在教师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基础上,不能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就不会对新概念进行有效的建构和生成,也就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新学的概念。在概念建立的教学中利用过程启发式教学将能较好的实现学生对概念的建构。
以加速度为例说明过程启发式教学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加速度概念的建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加速度难学的原因在于生活中没有与之相关的物理量,学生头脑中缺少相应的表象。速度的变化快慢就是肉眼不能观察,而必须靠逻辑思维深入理解。讲新课之前,提供给学生如下信息:西红柿在成熟过程中,它的大小、含糖量等会随时间变化;树木在成长过程中,它的高度、树干直径会随着时间变化。这些知识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较易被学生接受,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学生就会主动建构起描述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就是变化率,即D/t。这样的过程启发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内化,同时还能掌握比值定义物理量这一科学方法。转贴于
2.过程启发式教学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之后,难以独立分析物理习题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物理习题求解的策略性知识。在传统的课堂的教学教程中教师只重视物理知识而忽视策略性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凭记忆解题。在规律应用教学过程中引入教程启发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习题求解中策略性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独立分析新问题、新习题的能力。下面以一个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为例说明过程启发教学。
例:一个8kg的大气球拖着一个2kg的木箱,以4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高空800m时木箱脱离气球。当木箱着地时,气球又上升了多少米?
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式提问方式一般是:
(1)气球开始时是什么运动(匀速运动)?
(2)木箱脱离后,气球作什么运动(匀加速运动)?
(3)要计算运动的距离应该用什么公式,应该知道哪些量
(初速度、加速度、时间)?
(4)初速度知道吗?
…………
按照教师的提问为指引,学生能完成这一个题目的求解,课堂气氛也比较热烈。通过这个习题的教学,学生能把物理公式进行回顾与熟练,也能模仿着解决类似的习题,但是学生学不到独立分析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果按照过程启发式的思想来教学,方法就不同了。
(1)审题: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特别是隐含和定性的条件。
-
问题启发式教学范例(3篇)
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篇1一、凭借已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学知识,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
-
问题分析报告范例(3篇)
问题分析报告范文篇1企业统计数据具有数量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是生产经营成果实物化、数量化的数字表现,体现在供、产、销整个经营过程,是经济社会各项主要统计指标的源头数据之..
-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范例(3篇)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模式;重要性一、基本理论(一)财务管理创新的含义财务管理创新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经营和管理实践后,凭借管理所积累的丰富..
-
财务管控原则范例(3篇)
财务管控原则范文篇1关键词:问题;原则;措施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许多企业..
-
消防安全保障方案范例(3篇)
消防安全保障方案范文一、工作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总理、韩正副总理和王勇国务委员等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提高政治站位..
-
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例(3篇)
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关键词家庭教育优化效果措施探寻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科学有效的教育,对孩子成长具有十分重..
-
微课培训总结范例(3篇)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微格教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训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7—0092一04为了促进当时美国的师范教育改革使师资..
-
工艺美术专业培养方向范例(3篇)
工艺美术专业培养方向范文篇1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16-0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已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