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主要内容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6-16

心理学基础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

前言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体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幼儿体育教育课题的内容设计进行研究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也是现代科学文明发展的需要。

一、幼儿体育课程概述

1.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且兼顾“人体与健康”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它也是以增强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其具有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感、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我国体育课程追求的目标符合“身心合一”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而且体现了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精神道德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取向。

2.幼儿课程是为3-7岁的儿童学前教育开发和设计的课程。这个阶段的幼儿主要在幼儿园中生活,与之相应的课程也被称作幼儿园课程。主要探讨幼儿体育课程是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它是各种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作为实现幼儿体育教育目标的手段,反映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及展开过程;是把幼儿园体育教育中若干要素,照幼儿体育教育的规律与原理,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加以科学理的组织,并转化为各种类型的体育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课程内容设计

国外部分学者认为,“设计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因此,我们可以将设计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有目的性的组织活动。“课程内容设计”(CurriculumContentDesign)一词是由“课程内容”和“设计”两个部分构成的。关于“设计”,《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而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则是指依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将体育学科中纷繁的构成要素形成某种特定的形式结构的组织活动,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是对体育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等要素进行系统整合而建构出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内容知识体系;(2)它旨在明确体育课程内容的实质构成,并结合特定的时代文化精神,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为学习者创设出一种最佳的学习情景。

三、我国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

我国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是以系统地分析幼儿体育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属性为基础,根据幼儿体育教学内容的性质与幼儿的身心特点,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条件与资源,依据现代学习理论科学而系统地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与实现教学目标,它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教学技术。

四、构成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理论基础

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指影响与制约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基本领域,它决定着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价值取向,并且为幼儿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从一般课程论的角度而言,对于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哪些领域的基本理论,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美国学者泰勒(Ralphw.Tyler)曾强调对课程内容的决定必须回答认为课程研制首先应确定教育经验的性质及其来源,即对于课程内容理论基础的确立应该予以优先的考虑。英国课程论专家凯利(A.V.Kelly)则着重强调了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及课程总的意图,其实质是指出了课程的理论基础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除外,英国课程学者劳顿着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进行课程研制的理论基础,分别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角度对课程研制进行了探讨。而关于课程的理论基础,我国当代学者也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其中我国学者陈侠先生则提出了八种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即社会生产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宗旨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要求、哲学思想的影响、社会文化的传统、儿童身心的发展、学校类型和制度。

在充分吸收不同学者思想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幼儿体育课程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科特性。我们认为,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看,幼儿体育课程研制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物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

1.生物学基础

体育学科具有“人体直接参与运动、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的身体运动性,这种特性使体育学科成为了一种技能性的学科,这种特点是体育学科与其他文化性学科不同之处。这种特性使其与以生命系统固有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生物科学之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我们在对体育学科理论基础进行的思考中,生物学就成为了体育学科天然的理论基础。生物学基础对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使设计者从生物系统的固有规律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设计进行规范,强化体育课程内容的身体运动性,突出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体育课程设计时必须遵循生物学基础,做到有利于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有利于幼儿生理健康发展的要求。

2.社会学学基础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学校则是一种社会制度,学校存在于社会之中,无法脱离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通过它开设的课程来影响它所服务的社会,而社会则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学校,塑造着课程的面貌。课程是特定社会文化的折射,而课程的选择则受到社会的根本制约。因此,课程内容就其社会本质而言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加以控制的一种重要中介。我们在研究课程的内容设计时,就必须充分重视到社会对学校、课程的巨大影响力。务必做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作为研究情感、需要、个性、体验的科学,与具有知、情、意、行高度合一特性的体育活动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心理学要求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突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心理教育功能。

4.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知识是课程设计的来源。离开了专业知识就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是体育课程产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决定着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根源。我们在探讨幼儿课程内容设计时就不能不关注专业知识的本质、结构以及最新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五、构成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主要因素

1.幼儿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体育课程内容创编是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借助于身体练习、常规体育器材设施和代用体育器材以及其它学科等资源来创造和组编体育课程内容。幼儿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宜性原则、游戏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简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此,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的规律,遵循科学化,游戏化,趣味化,简易化等原则,有针对性、发展性的构建幼儿体育活动课程的体系,其包括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等环节。

2.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级及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幼儿教师在幼儿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是课程教育资源中最积极、主观意识最强的一个主体。因此在幼儿体育课程设计中,不可忽视幼儿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的培养。同时,对整个幼儿教育体系来说幼儿教师的培养、教育模式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普二字014号文.幼儿园教育纲要[N].

[2]邓树勋,王健.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童森森,唐迅,认伟.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4]喻志文,徐欣.江西省幼儿体质评价与课程设置的分析张智颖[J].辽宁体育科技,2010(6).

[5]王佳丽.单独开设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以南京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5).

心理学基础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行动导向

1.前言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其功能迅猛扩展,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已成为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

2.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行动导向教学是依据完成某一特定职业岗位工作活动所需的行动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以及学习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侧重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可融入教学过程的每个环境,包括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

3.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中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选择必须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以实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质的养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能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提高知识技能,形成职业素质。以更多的“行动”来实施教学过程,以行动导向为指引,以实际岗位专业能力要求确定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内容,依据工作岗位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岗位要求确定考核标准,根据职业技能级别划分教学模块,确保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

3.1以学生为主体,在行动中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教育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行动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设计行动,参与行动,在行动中全面提升职业素质,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网络技术、软硬件维护等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作为学习实践的主体,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教师主导下不断探究,

3.2以项目为中心,设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对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形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突出理实一体化,突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师生双方在教、学、做中做到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错呈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3.3以模块为形式,明确实践行动阶段整体任务

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模块和创新模块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模块侧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而创新模块则用于培养创新能力。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以做好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整个程序为主线,构建具体的“任务模块”,每个模块具有详细的实践行动任务,实践内容以应用任务为基础,实践项目则确定实践行动的整体任务,从而建立以实践任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3.4以标准为准则,评价结果做到客观科学有效

评价标准是在评价中对教学进行评价的尺度和界限,客观性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是评价模式的核心部分。为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科学有效,为检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必须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应建立多元化评价模式,评价内容和主体的呈现多元化,评价角度的多维化,评价标准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侧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4.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2]王存荣.行动导向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教育探索,2011(7).

心理学基础主要内容范文篇3

关键词:旅游美学;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40-03

一、旅游美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繁荣和旅游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我国旅游学科的发展偏向于“旅游经济”方面的内容,对旅游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另外,由于旅游美学是旅游学学科分支中诞生比较晚的一门,且目前学术界对旅游美学的基本内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方面依然有争议,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的情况下,一些院校对旅游美学这门新兴学科持观望态度。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院校的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旅游美学不够重视,目前常见的旅游学科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几个类别,大多数院校将旅游美学课程性质定位在专业选修课一栏,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郭倩倩[1]对国内20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调研表明,居前十位的现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分别是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旅游基础理论、旅行社管理、旅游心理学、规划学、外语类、市场营销类、资源开发类和管理信息类,并没有旅游美学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目前旅游美学这门学科在整个旅游学学科体系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基础理论教学不够深入

旅游美学的教学内容通常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以东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的旅游美学基础理论部分;另一部分是围绕山景、水景、建筑等旅游审美对象展开的旅游美学实际应用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实际应用部分,而对基础理论部分不够重视;而这种基础理论教育的弱化会直接导致学生对应用部分内容的掌握仅限于表面层次,而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和掌握,使最终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本身的理论基础就不够。王海利[2]对八所院校的旅游美学教学情况进行过调研,其中对教师的学科背景调查显示分别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史学这五个门类,这些学科基本上与哲学及心理学没有多少关系,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本身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就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晦涩,枯燥乏味,学生不容易接受,甚至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抵触情绪,使教学内容展开很困难,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意多讲基础理论的一个原因。

(三)教学内容结构有待调整

笔者认为现有旅游美学教材的内容结构存在三大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有重叠现象。现有的很多旅游美学教材的一些教学内容,如果单从本学科角度来看,其设置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从整个旅游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和其他学科有较明显的重叠现象。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旅游美学教材都有“旅游工作者的审美要求与修养”这一部分内容,其实这部分内容在导游业务课程中都有详细论述,内容大同小异;还有部分内容与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等学科有重复现象,这里就不再枚举。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冗余。一些旅游美学教材中,编者往往会在应用部分的内容安排中,在讲述相关审美特征和审美方法之后加入一段实例介绍;比如,在水景欣赏部分,加入九寨沟景观介绍;在建筑欣赏部分,加入故宫或天坛的景观介绍等等。笔者认为让很多根本没有去过九寨沟、故宫的学生对着这些文字去凭空想象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一些清晰、美观的景点图片或视频展示往往有更高的实效。

第三,教学内容偏重旅游审美的客体,忽略了旅游审美的主体。现有旅游美学的教学内容除了旅游美学基础理论外,主要是旅游美学的实际应用部分,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围绕山景、水景、建筑、园林等旅游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观赏方法乃至实例介绍等方面展开。这种教学内容安排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忽略了作为旅游美学研究基础部分的旅游审美主体。从实际旅游经验来说,旅游审美是主体在游览过程中的审美,是主体调动一切情感或技术手段来感知美体验美的过程;所以说审美主体是旅游美学研究的基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四)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当

旅游美学作为一门让学生理解美和欣赏美的学科,一些实景展示和欣赏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必须的,因此,多媒体技术普遍参与旅游美学的教学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当的情况多有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部分教师比较懒惰,依赖教材附送的多媒体课件。而实际上很多随教材附送的多媒体课件都比较简单,多是简单的理论内容,附加少部分的图片示意,远达不到多媒体的应有效果。其次,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视频选取和处理得不够精准。要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之美,必须将最美的地方向学生展示出来;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只是随意地从网络搜寻一些图片或视频放到课件中,没有经过筛选和处理加工,这就会导致两方面问题:第一,从内容上来说选取的材料并不准确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以视频欣赏为例:一般的旅游景点视频资料多是从科学、历史、文化、审美等多角度出发的综合体,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剪辑处理就起不到针对性的效果。第二,从形式上来说选取材料的美感程度不高,不够精致。以PPT中的图片为例:要么是图片分辨率比较低导致展现出来的画面比较模糊,要么是因为图片比例设置有误导致图片变形。这两方面的问题会使选取材料的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不够精准的课件肯定不能达到很好的“审美”效果。

二、解决旅游美学教学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旅游美学课程的重视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明确指出:“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是培养人成为共产主义社会创造者的完整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一直认为美育对培养国民健全的人格、提升国民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旅游美学课程的开设作为培养和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重视。

从旅游活动的本质特征来看,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4]。王柯平认为“旅游观光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与生活美之大成,……”[5]。可以看出旅游活动的本质就是审美,那么掌握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成为旅游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由此旅游专业必须重视旅游美学课程的建设,旅游美学课程也应该成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基础理论教学对旅游美学课程整体学习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很多从事旅游美学教学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美学训练,因此,在开设课程之前要认真备课,首先将课本知识全面掌握,然后通过阅读一些美学、审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的著作来扩充自己的理论储备――朱立元的《美学》、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其次,要尽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活学活用,将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适当打破正常教学顺序,将基础理论部分内容和后面的实际应用部分内容对应起来,通过实际案例来讲解这些哲学、心理学理论如何指导我们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和体验美,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部分内容的掌握。

(三)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基于现有旅游美学教材的内容结构存在的三大问题,笔者认为要进行合理调整与规划,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尽量减少与其他学科的重叠。要做到这一点,编者要杜绝各自为政的行为,要从整个旅游专业的角度出发,认真参考其他专业学科的内容安排,并根据教学安排的先后顺序,重新调整旅游美学的教学内容,尽量减少与其他学科重叠的部分,突出本学科的主体内容。

第二,用多媒体信息取代冗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技术已经全面现代化的今天,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来取代这些冗余部分的内容,将一些高清视频以及精美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第三,注重对旅游审美主体的研究。章海荣[6]曾提出“当人们面对自然与古迹时美感从何而来?”“主体动态美何以生成?”“生命动态与美感是怎样一种关系?”等一系列非常重要而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并认为“我们不能舍弃或跳过这些问题来谈旅游美学,否则一切旅游美学或旅游审美的叙述都只能是隔靴搔痒”。这些问题都为我们指明了以后的研究方向,从这些方面着手,逐渐丰富旅游审美主体的研究内容,使整个学科的体系均衡发展。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要想在旅游美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对教学过程高度重视,课件最好亲自设计和制作。制作课件的过程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也是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丰富,甚至可以通过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新看法。因此我们提倡教师亲自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次,要精准地选取和处理相关图片和视频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选取的图片或视频必须精确对应相关的教学内容。从实际操作来说:必须对相关图片或视频材料进行仔细的筛选,从中挑选出和教学内容最接近的一些材料,以保证精确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第二,对相关图片或视频材料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从实际操作来说:对图片材料可以根据课件实际的布局需要,通过“光影魔术”、“Photoshop”、“lightroom”等软件适当调整图片的格式、分辨率、比例;对视频材料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和内容需要,通过“狸窝视频格式转换器”、“会声会影”、“Premiere”等软件对视频进行格式转换、剪切和拼接;通过这些技术性手段的处理使选取的材料精准地符合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倩倩.体验视角下的旅游学学科体系探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2]王海利.旅游美学教学内容整合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3]陆梅林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61.

[4]叶朗.旅游离不开美学[N].中国旅游报,1988-1-20.

[5]王柯平.旅游美学(第3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6]章海荣.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辨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

  • 下一篇: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上一篇:有关小学生诗歌(精选5篇)
    相关文章
    1. 图书管理的守则范例(3篇)

      图书管理的守则范文高校图书馆在提高读者自由度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读者权力越位的不良行为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违规占位、不合理使用图书、不爱护图书馆设施、大声喧哗、带..

      daniel 0 2024-06-16 01:12:12

    2. 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例(3篇)

      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课程改革1.原课程体系分析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

      daniel 0 2024-06-15 22:32:12

    3. 循证医学的优点和缺点范例(3篇)

      循证医学的优点和缺点范文[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4(a)-0131-041.DepartmentofOrthopeadic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

      daniel 0 2024-06-15 22:00:12

    4.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例(3篇)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教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

      daniel 0 2024-06-15 21:28:12

    5.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例(3篇)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在吉首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1997年开始招生至今,近20年的建设与执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日趋成熟。随着电子信息新技术和半导体新产品的出现,社..

      daniel 0 2024-06-15 20:56:12

    6.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例(3篇)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篇1[关键词]小儿;输液;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244-01静脉输液是儿科患者日常最常见的治疗手..

      daniel 0 2024-06-15 20:24:12

    7. 环境艺术专业培训范例(3篇)

      环境艺术专业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中国分类号:TG8021.引言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教育部高教司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daniel 0 2024-06-15 19:52:12

    8. 高一化学配平方法技巧范例(3篇)

      高一化学配平方法技巧范文摘要在高校足球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表象训练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视觉、动觉的表象,最终将信息转化为动作技巧。这对提高学生对..

      daniel 0 2024-06-15 19: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