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7-01

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篇1

一、音乐教育与儿童思维发展关系

音乐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德、智、体等诸多方面教育的有力途径,它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许多音乐教育家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例如,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由此看出,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提高基本素质和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

音乐教育和儿童思维发展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要促进儿童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这一优势,发掘儿童的潜能,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进行的应该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应创造机会让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和发现。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引导儿童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这样就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当然,儿童音乐能力的形成、音乐教育的成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个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教材,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的。如果老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培养和教育计划,组织好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就一定能使音乐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1.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当人们欣赏音乐时,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常常会有一种陶醉感。音乐可以使你忘却身边纷扰的世界,进入一个神仙般的世界。难怪心理学家常常呼吁,要善用美妙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陶冶自己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自出生之前开始就对音乐有好感,出生后不断发展着对音乐的喜好,3、4岁时就已初步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能使孩子享受一种深深的爱,使孩子的心情充满欢乐。这种情绪会促使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能够调节血流量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不少学者对音乐进行过研究,发现音乐的音品、音调、节奏、旋律、音质的不同,会对人体产生镇静、镇痛、调节情绪等不同功能。人的情绪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与大脑皮层下丘脑、边缘叶都有密切关系。因此,美妙的音乐能使孩子的心境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和调整大脑皮层及边缘叶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那些音乐大师的作品流传于世,经久不衰的原因。

孩子的音乐活动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节奏乐器、音乐游戏及舞蹈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增强了音乐的欣赏能力,开扩了知识眼界,这不仅对一般孩子而言,就是对弱智的孩子也有着令人惊奇的效果。曾有一名“智能不足”的孩子,在学校音乐老师的培养下,从听音乐到自己参加打击乐演奏,到伴随音乐跳舞,孩子的智力因此大大提高。这不能不说明音乐在启迪孩子智能方面的重大作用。还有些家庭为孩子准备了乐器,让孩子自幼开始学习音乐。这种演奏活动,使孩子的双手更加协调。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教授阿特拉斯经过多年研究指出:“学习弹乐器的人,由于左右手指神经末梢经常运动,能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发展。”因为弹奏时,视觉、听觉、触觉及整个肌体,都必须处在协调一致的积极状态下,所以就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注意和记忆,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验证明,学音乐的孩子学其他课程都比较快。

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这个故事很幽默。不过除此之外,它还反映了一种创新能力。分析那些引人发笑的幽默故事可以发现,它们大多是有格式的。按照常理,你要从A到B,结果却从A到了C,然后又从C到了B,这种不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成了幽默感。

回到上文故事,A是老头的感受,B是天堂或地狱的结论,C则是年轻女孩的感受。按照老头的感受,遇到那种情形一定是天堂,但依照女孩的视角,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这是一种不对称的思维方式,女孩的感受体现了非对称思维的C点。

非对称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区别何在?逻辑思维是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如遇到问题时总是先分析问题的特性,再找到一个参考标准,然后给出标准答案。但逻辑思维强的人往往不具备很强的创新思维。因为创新通常是先按正常的思维方式进行,但中途却另辟蹊径,但最终又实现了最初目标的过程。可以说,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逻辑的不对称性,即要找到那个C点。这一点和幽默感的产生很相似。因此,要提升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先训练他的非对称思维。

举个例子。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城,那里的人喜欢在街边停车。由于该小城的街道狭窄,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把车停在街边,别人就无法停车。怎么办?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对停在街边的车收费,同时配备专门的收费系统和收费员,以此让人不要长时间把车停在街边。

这个做法符合逻辑,但成本高昂。有没有新办法?有!后来,这个小城出台了一项新法令,停在街边的汽车不用付费,但停车时必须开着大灯。大家都知道,如果停车时开大灯,汽车电源会很快耗光,因此没人愿意长时间停车了。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力量。

再举一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条河流上游,有个工厂经常排放污水。污水影响了下游居民的饮水卫生,于是下游居民找到政府,要求政府下令关闭上游的工厂。政府勒令工厂立即整改排污系统,否则就处以巨额罚款。工厂改变了策略,白天不再排污,改为晚上排污。结果事情越闹越大。

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摘要:幼儿园数学的核心价值,正面临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生活化和探究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策略多是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幼儿通过自身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生活中的数学。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而言,教师应指导大班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搭建认知的桥梁,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兴趣;遵循思维发展的变化,理解概念;架设家园的衔接桥梁,形成合力三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班;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76-02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而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教育阶段,这种最初的“幼小衔接”存在诸多的不同,尤其反映在数学学习方面,其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有着自己独立的理论系统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学习中的连贯性、系统性、思维性极强,要家长与学校的关注。因此,作为一名大班教师,更应重视幼小衔接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设置减缓的坡度,搭建认知的桥梁,优化教学的手段,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好数学的准备。为此,笔者以《指南》(此处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下文同)为依据,结合实践经验,围绕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兴趣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5~6岁)中清楚地告诉我们: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幼儿用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与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解析了《指南》中的目标定位后,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

1.创设情境,感受数学。根据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创设了“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情境,开展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活动:让孩子背书包上学,学习整理自己的文具用品,参观小学,了解一年级哥哥姐姐的小学生活,满足幼儿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利用活动中的情境,挖掘潜在的数学元素,融入相关的数学知识教育。比如,晨间体育锻炼时,让大班幼儿模仿小学生跳绳、踢毽子、扔沙袋,引导幼儿一起数数,并练习编题和列算术题;课间休息、上课、进餐时,像哥哥姐姐一样,辨认钟面,记录感知时间的变化;入厕、喝水、擦毛巾时,观察人数与用具的配对,比较数的大小、多少等,利用一日活动的渗透,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能力。

2.寓玩于学,应用数学。对照《指南》数学认知的基本目标,对于大班幼儿来讲,数学教学是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数、量,数量关系及形状与空间关系,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师布置了“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参观“超市”,了解商品的种类与价格,激发幼儿的购物欲望。接着,提供不同面值的纸币、硬币材料,让幼儿在“自助银行”中提取所需的“人民币”,从中学习辨别各种票面的人民币,初步感知其中的涵义。在“超市”购物时,幼儿将涉及到钱的数量与商品数量之间对应的关系,在收钱与找钱的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记录单,借助加减运算等诸多数学知识,交流所购物品的价格,统计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让孩子在数学操作中,实现玩中“学”,“学”中练,“练”中长技能,不仅积累了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还提高了幼儿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及数学运算能力。

二、遵循思维发展的变化,理解概念

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借助操作游戏,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数学认知经验,这点与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相关。而小学的数学抽象水平相对较高,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针对幼小衔接中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感性”走向“理性”,巧妙衔接。除了在幼儿园里进行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我们还开展幼小衔接特色活动,邀请小学的数学老师来园,为幼儿现场上数学课、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同时带幼儿走进小学课堂,实地观摩数学教学。如分合教学中,小学教师在执教中非常重视直观的图示讲解操作,会采用实物分类操作、图示分类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数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注重逻辑思维与运算技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强调课堂常规的遵守,如要求幼儿做好,举手坐姿端正,发言语言响亮、简洁、明确。通过现场的聆听,亲身的体验,让大班的孩子感受到小学教师数学教学的特点及学习要求,为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2.从“具体”走向“抽象”,步步深入。到了大班阶段,幼儿思维特点非常明显:思维方式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学习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记忆力强,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动作所吸引,但数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如一些孩子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却不能看图列出正确的算式;能背诵数的分与合,但在做加减法时仍要依靠扳手指;说明大班孩子对数量关系的意义还限于表面模糊的认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是简单的模仿和机械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设计相应的操作游戏,让孩子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游戏的指导中,还要帮助幼儿由具体思维形象适时向抽象思维过渡,形成正确的概念。

例如,在大班“10以内加减”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幼儿的思维水平与接受能力,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做了相应指导:

(1)出示学具花片,让幼儿分两份,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可以有几种分法?引导幼儿借助学具边操作边记录,在师幼交流中得出有几种分法,(根据摆的过程,感知分合的数量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分合组成的规律,举一反三,推理演绎,如:感知5有四种分法,6有五种分法,7有六种分法,逐步得出10以内数的分合、组成比自身少一,(渗透初步的连续再分分合可逆逻辑排除的思想)。

(3)在熟练掌握分合的基础上,提供学具小棒,让幼儿用学具小棒摆成算式,如:2+3=53+2=5,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教学中逐步感知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4)迁移经验,出示图示,指导幼儿看图示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并看图示说出得数;再引导幼儿用之前习得的操作方法来学习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计算之间的双向联系),整个过程中,幼儿边说边动手,在操作和体验中集中思维,步步深入,有序建构,较好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运算。

三、架设家园的衔接桥梁,形成合力

实施《指南》原则中强调: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当前,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之下,很多家长都对孩子实施了超前的数学学习或小学化的强化应试。小学奥数的火热、入学考试的评定,加剧了幼儿园数学小学化倾向,使得幼小衔接中数学教育家园配合方面产生了偏差,因此,改变家长观念,加强家教指导,引导家长科学开展幼小衔接数学教育,共同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也是开展好大班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方面。

1.统一教育理念,进行家教指导。我们在对家长的访谈和调查中了解到,家长期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数学学习情况,同时也期待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了实现幼小衔接中数学教育的家园一致,教师以平等合作的态度与家长交流,针对家长在数学教育中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沟通、交流,逐步转变家长的数学教育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为家长创造充分了解幼儿园数学学习的机会,如:邀请家长一起参观小学,请小学特级数学教师给家长开展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大班幼儿、小学一年级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心理、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定期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半日活动等形式密切家园互动,宣传幼儿数学教育知识。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本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计划,幼儿在数、量、形、时间、空间、逻辑思维等几个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宣传数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家中进行生活化数学教育等。家长开放日中,开设数学观摩课,发放评价表格,让家长有目的地进行现场观摩,记录、比较,教师则在此基础上,逐步点评、指导、讲解时结合孩子的表现,避免枯燥说教,引用操作学具,让家长与幼儿有效互动,帮助家长了解具体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最优化地发展。

2.保持良好心态,正面积极评价。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多是由于幼儿没有理解相应的概念及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对此,家长也有不同的反映,有的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指责;有的认为孩子是不用心学,粗心,不认真,不努力。其实,问题的根源是由于大班阶段的孩子数学知识不够完善,还没有建构成稳定的数学概念。为此,我们给家长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家长保持平稳的心态,依据孩子的素质和特征,调整实施的家教策略。如:关注孩子的兴趣、需求,创设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重视生活中数学经验的积累;对待孩子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保持理解、宽容的态度,不急于纠正,善于等待,给予自我检查、纠正的时间;运用积极鼓励的话语正确、适宜地评价孩子的数学活动,保持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使得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面的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做好大班幼小衔接数学学习教学,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优化数学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思维的探究性,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实施,促进孩子自主和谐地发展。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在幼小衔接数学领域的指导下,以《指南》为导向,朝着《指南》中的目标不断前行努力,为孩子顺利步入小学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丽.幼小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苏媛媛.数学教育幼小衔接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6).

  • 下一篇:实用的校园里的桂花作文(精选4篇)
    上一篇:活动作文范文(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例(3篇)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活动教师;诊断活动;启蒙教育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45-01对与在思维上有一些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

      daniel 0 2024-07-01 10:48:12

    2. 孔子名言名句范例(3篇)

      孔子名言名句范文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

      daniel 0 2024-07-01 10:16:12

    3. 孔子删诗说范例(3篇)

      孔子删诗说范文语文课的“灵魂”是什么呢?或者说,语文教学的本体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本体:一是以语言教学为本体,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教学,主要是..

      daniel 0 2024-07-01 09:44:12

    4. 医院优质服务理念范例(3篇)

      医院优质服务理念范文篇1【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考核制度;服务意义【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08-011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1.1转..

      daniel 0 2024-07-01 09:12:12

    5. 孔子世家范例(3篇)

      孔子世家范文关键词:曾子;曾晰;孔子;孝道中图分类号:B222.3;B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曾子是先秦儒家学派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上承其师孔子之学,对孔子学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继承..

      daniel 0 2024-07-01 08:40:12

    6. 小农经济的意义范例(3篇)

      小农经济的意义范文篇1新中国成立后,也照搬这一体制。建国伊始,我国其实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在1950-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

      daniel 0 2024-07-01 08:08:12

    7.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程范例(3篇)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程范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高职教育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属于多专业的共识。这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专业的用途不断扩..

      daniel 0 2024-07-01 07:36:12

    8. 园林绿化设计原则范例(3篇)

      园林绿化设计原则范文【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成本,控制,原则,措施1.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工程,为了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实现资..

      daniel 0 2024-07-01 0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