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8-01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范文

在以往化学生产过程中,各种有害、有毒物质的处理存在严重滞后性,致使化学工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因此,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合理应用,在降低化学工业成本、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合理开发进行探讨,提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以有效改善化工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达到各种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

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化学工业节能;促进作用

在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生态系统破坏越来越严重的新形势下,加大环保保护力度、提高各种资源与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促进人类、经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深入了解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是降低化工生产污染程度和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

1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合理开发

根据当前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况来看,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1绿色化学原料的合理运用在化学生产工艺和相关流程中,化学生产原料的合理选用,在降低化学生产污染程度和减少资源浪费量上发挥着很总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化学工程中的原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大量使用,不但会加剧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还会大大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加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因此,绿色化学原料的合理运用,是绿色化学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使用自然物质、绿色化学物质、可再生化学原料等,如苞米杆、芦苇、纤维植物,可以有效生产出各种化学产品。与此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绿色化学原料产生的气体一般是氢气,不会给环境、人体带来伤害,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上有着极大作用。

1.2化学反应选择性的有效增强在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化学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通常情况下,化学原料的转化都必须经过化学反应才能完成。因此,在化学工程总,注重化学反应选择性的有效增强,有利于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质量等。在实践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有时间、环境、原料等,如在氧化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热能,致使化学原料发生变质情况,从而影响化学品的生产质量。所以,在注重新型反应形式的合理应用,是绿色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但能提高催化物的催化能力,还能大大增加物质的反应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产生效果。

1.3无毒无害催化原料的利用在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化学反应在化学生产中的合理应用,对于促进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催化剂是重要的催化物质,需要注重无毒无害催化原料的合理利用,才能更好的改善催化物的效用,从而达到提高化学反应效率、节能和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目的。

2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

2.1清洁生产技术的合理应用目前,清洁生产技术的价值非常高,在对化工原料进行无毒、无害和无废处理以后,原料的有效利用率可以得到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化学工程生产质量的目的。目前,最常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是脱硝技术和脱硫技术,在对生活垃圾、具有严重污染的化学物质等进行绿色处理之后,生活垃圾很多都会被转化为沼气。与此同时,自然发电技术的合理应用,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特别是生物工程中各种清洁生产技术的不断推广,在提高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实现资源与能源的最有效利用上有着重要作用。

2.2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化工生产中,比较常用的生物技术是生物化工、化学仿生学两个部分,如生物酶的合理应用,与绿色化工工程与工艺相结合,可以是再生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并生产出绿色化学品。目前,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工业酶、自然界中的酶等是非常重要的催化剂,有着无污染反应条件好、产物性质好等多种有点,在促进生态系统循环发展上有着重要影响。

2.3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合理生产通过生产各种环境友好型产品,可以起到很好的环保作用,如磷洗衣粉、清洁汽油等,是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断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因此,在人们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各种绿色产品的使用和推广,是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能源与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过程中,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不但能减少染污物的排放量,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加大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投入力度,对于实现化学工业节能、促进化学工业更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森,罗泽鹏,都颖,刘思乐.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对化学工程节能的促进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2:75.

[2]郭璐,张浩.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107.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化学工艺;安全性;评价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化工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化工产业作为高危行业,发生事故的几率和危害性非常严重,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化学设备的安全一直是化学工艺的关键问题,不合理使用化学设备会威胁着操作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健全的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评价体系极为重要。一个完善的安全评价体系能预防化工生产中存在的隐患,控制整个化工生产过程,提升化学工艺及设备的安全性。近几年,化工事故频繁发生,通常一次事故就会为企业或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必须重视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化学工艺及设备的安全性。只有保障其安全性,企业的化工生产质量才会稳步提升,保证化工产品及人身的安全,降低化工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1.化学工艺及设备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化工事业也迎来一定的发展期,化工工艺及生产设施的种类。数量有所扩大,从而为高质量的化工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化工生产技术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能促进企业化工生产快速实现自动化效果,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化工生产或生产自控,安全性评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生产时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证化工生产安全展开,为生产企业赢得良好的信誉。所以,化工企业必须创建一套完善的安全性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对化学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评价,保障化工工艺及设备的安全运行。

2.化学工艺的特点及危险识别

2.1化学工艺的特点

化工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合理的化学工艺设计,化学工艺设计效果好坏对提升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企业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被广泛应有到生活不同角落,确保化工产品的安全性,不单单是化工安全生产的要求,对于整个社会也有独特的意义。进行生产时,需要设计最佳的化学工艺,为保证化学工艺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展开设计,化学工艺设计完工后实施相对应的检查,保证整个设计不存在缺陷。化工工艺设计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资料不全面:进行化工设计时,设计资料是整个设计的重要内容,所用的资料大多由各个科研单位提供,如:化工实验方法等。化工设计必须借助大量的资料展开,保证设计资料的准确性。目前,化工设计经常出现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不能作为化工生产或检验的指导文件。②独特性:化工工艺与其他工艺相比较,化工工艺包括大量的仪器、设备资料,规格与性能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设备种类多种多样、工作量大,实际生产时要依照各个设备的特点做好相对应的控制,保证整个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③设计周期不长: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行化学设计时,通常会不断缩短化学工艺设计周期。由具体设计过程可知,多数企业并未严格根据正常周期展开化学工艺设计,为提升化学工艺设计的速度,部分企业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展开设计,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适时改革设计思路,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2化学工艺的危险因素

化学工艺及设备有可能出现的事故或损失都被称之为不安全条件,影响其安全性的因素又被称作危险因素。化工工艺危险识别就是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分析化工工艺及设备出现的故障,找寻影响工艺安全的诸多因素,及时采用恰当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基于上述问题,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危险识别系统,合理控制整个化工生产过程,提升化工生产的安全性。

3.化工工艺及设备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3.1反应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安全性

通常来说,化学反应过程。物料的干燥、蒸发、冷却、过滤等环节组成化工装置的操作部分。化学反应容器中不单单存在化学反映,也会有传热、流体转动等物理变化过程,上述过程存在比较复杂的相互影响。所以,反应器作为整个化工装置的核心,挑选的反应过程与化工装置的安全性有必然的联系。间歇工艺具有较大的弹性,整个过程比较简单,实际设计时无需使用详细或精确度极高的数据,同时实际开发周期较短。

3.2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防护装置在进行各项处理操作时,可能出现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从而产生严重的超温、超压现象。从安全角度出发,压力控制装置,如:通风管、排泄管、安全阀等装置的设计与安全系数有必然联系。同时,稳定装置和应急装置的设计对化工生产的危险系数也有较大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废物或泄漏物质,这部分位置具有相应的危险性,给予合理的处理非常重要,例如:安装排水设施、废气设施等。

3.3化工反应路线的安全性

在化工生产中,一种反应一般可以选择不同的工艺。为有效降低危险系数,生产时必须挑选危险性最小的化工工艺,并采用无害、无毒的材料替代所用的危险材料,保障整个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尽可能选取最佳的催化剂和稀释危险物质材料达到降低剧烈反应的效果,使用高新技术和设备,从而降低危险程度。

4.结束语

总之,化工工艺及设备中存在大量的危险因素,对化学工艺展开安全评价非常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性评价体系能降低化工生产中事故发生率,对确保化工生产的安全展开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美艮.浅析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的评价体系[J].机电信息,2014,(26):48-49.

[2]闫磊.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的评价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108-108.

[3]董树强,胡现杰.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的评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2):477-477.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范文篇3

关键词:传统金属;传承创新;高校;培养模式;再设计研究;花丝工艺

一、传统金属工艺概述

(一)传统金属工艺时展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效率及经营速度都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也有传统手工劳作在市场内部应用占比缩小,使我国历史发展以来形成的传统手工劳作技巧和方式趋于式微,加快了手工劳作模式退出市场的速度。传统金属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得到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时代历史性特征。但根据我国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财政部在2017年3月共同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未来工业生产应该重点关注传统工艺具有的文化传承、工艺美学和匠人精神等文化元素,达到促进我国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应用的需求。这就要求新时期必须要积极寻求传统金属工艺创新设计方法,寻求解决传统金属工艺传承困难的局面,使传统金属工艺中蕴含的各种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能够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美学构造得到展示,是弘扬与传承中国人民文化智慧结晶的重点要求[1]。

(二)传统金属工艺传承的时代碰撞

1.文化性与民族性传统金属工艺是我国古代群众利用金属材质制作成品,用以观赏或者实际应用得到的生产及加工技巧。纵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归纳记载的大量传统金属工艺,可以看出,金属工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基础上能够作为某一固定的文化现象代表传承至今,必定离不开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性特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示。因此传统金属工艺就其性质划分上兼具文化性和民族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及精神的重要展示[2]。2.时代性和局限性同时以传统金属工艺制作的特点来看,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传统金属工艺制作方式,从制作材料到结构工艺等多项因素上,都需要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与现代社会高效率社会生产需求不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点,这也是传统金属工艺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最基础的原因[3]。此外,以地方为特色的传统金属工艺传承模式基本上以师徒或者父子相传的模式,工艺传承简单,产品设计单一化,借鉴抄袭传统首饰较多,并不能适应市场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基于以上判断,传统金属工艺的发展进入到了认识上有高度,但保护传承上又缺乏有效手段的尴尬阶段。因此,立足工艺美术的历史特点和工艺技法,结合工艺美术类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探寻出一条集合“传承—保护—再研—提升—入市”的路径显得更加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关意义。

二、传统金属工艺结合高校创新培养模式再设计的可行性

(一)传统金属工艺发展的需求

根据传统金属工艺在新时期生产过程中,受到金属加工工艺生产效率低下等因素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及加工的特征,必须有效结合现代创新及设计优势资源,在确保传统金属工艺制作成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具体结合高校创新培养模式和再设计研究,对传统金属加工方式进行改进,根据高校完成传统金属工艺创新培养和再设计发展的具体研究,以高校文化创新及工艺优化的优势,将传统金属工艺应用在高校教学培养体系内,能够从传统金属工艺历史沿革、所需材料、工具和加工工艺等多个层面着手,实践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分析及创新应用,在其意义上不但能够达到促进学生掌握工艺技法,拓展传统工艺的传承模式,增强手工艺的生命力,也能够借助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以培养人才创新意识为核心的教育特色,对传统金属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工艺更新等内容上有所发展,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有机结合迸发的全新产学研项目[6]。

(二)传统金属工艺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为培养模式的契机是传统金属工艺传承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的重点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性、实用性、审美性、教育性等多种特性,特别是其独具华夏特色的审美价值,使其具备了进入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合理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十大类别,其中的传统美术以及传统手工艺两大类别,展示了中华民族手工劳动所承载的生活文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杰出的代表作品中,更体现在手艺人的工具中。因此,如果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工艺与美术设计相融合进行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为工艺美术专业设计增添了一份厚重而亲民的文化底蕴,更彰显佩戴者独特的传统文化审美能力与气质。所以,传统金属工艺可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工艺美术设计课堂中,将传统工艺引入现代设计中,不仅是工艺延伸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新思路。因此在金属工艺具体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当前教学体系内原有的金属工艺课程进行全方位调整以外,还需要强化教学过程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训练,以优化和更新加工内容的需要,对金属加工工艺创新发展进行转变[7]。

(三)传统金属工艺创新应用的市场优势

以花丝工艺作为首饰制作主要金属加工方法来看,现代首饰设计趋向于人的个性化与参与性,人们对首饰的关注点已经从单纯的外部装饰性转向注重内在意蕴与情感表达。虽然现代首饰设计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对传统首饰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但是大规模的机械复制使得设计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新颖与个性,极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从而使得该产品在视觉上与反观上的惊艳感降低。因而机械复制与产品同质所造成的审美疲劳,使得传统手工工艺运用于现代的首饰设计之中成为可能。再加上传统金属工艺加工方法其独特的文化性和民族性特点,能够提高商品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具有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三、传统金属工艺与高校创新培养教学融合意义

(一)理论层面

将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和高效创新培养模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创造性传承。首饰设计作品具备文化底蕴与内涵,才能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质,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该项目的研究,将传统金属工艺中的首饰设计的创作空间与历史维度相结合,极大地拓宽了首饰艺术的创作空间与创作维度,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开拓更多的可能性[8]。

(二)学科意义

传统金属工艺的拓展与创新是工艺美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比如说首饰花丝工艺虽存在工艺繁琐,样式老旧的问题但是可以在现代设计语境存活的,面对新的语境挑战,以一种科学系统的传承方式存活下来是花丝工艺在现代设计语境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实现传统工艺由传统的传承模式向现代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花丝等传统工艺进行现代转型的基础。该项目的学科意义就在于拓宽了首饰艺术创作空间和教学内容,深入研究传统手工艺术的创新性,将工艺传承与高校学科课程体系相结合,在教与学中,不断发扬和传承传统花丝工艺。

(三)现实意义

随着大众对金属工艺和首饰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看重内涵和各异性在首饰中的体现,追求首饰中个人情感的承载以及首饰创作材料的与众不同。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花丝工艺应用于现代首饰中,与大众市场上那些设计毫无新意但工艺技术上无可挑剔的商业首饰相比,无疑提升了花丝首饰的差异性和竞争力。作为从事珠宝设计行业的我们应该努力结合时代的特点,将首饰花丝细腻别致的工艺特点发扬光大,吸收多元化设计元素的同时注重花丝工艺的传承和创新,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从而推动我国现代首饰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四、传统金属工艺与高校创新培养教学融合的实现路径—以花丝工艺为例

(一)关注融合教学成果的导向性作用

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火热开展的时代条件,将传统金属工艺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点内容展示在社会群众面前,通过传统金属文化工艺,比如花丝工艺在首饰类文创产品制作和生产过程中具有的独特设计内涵和结构美学内容,有效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工艺与现代化经济品结合发现的目标。要求高校在首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积极关注到金属工艺从传统加工方法寻求新时期创新改革的迫切性和时代性特点,在提供认知和方法建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金属工艺文化元素,作为新时期生产和设计的灵感来源,在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上为其提供基础性应用平台,以高校作为教育传播者的重要功能,凭借教育发展的导向性作用,在社会内带动传统金属工艺加工方法的技巧优势和文化内涵形成,以精神文化内核传承为核心,强调文化和工匠精神,也是积极转化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实现传统金属工艺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展示。

(二)保证传统金属工艺的核心特质

传统金属工艺区别于其他金属工艺最本质的体现就在于传统金属工艺的文化性和民族性特点,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寻求传统金属工艺与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结合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学校是作为文化和公益保护者的身份出发,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划分,选择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有利于弘扬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及民族精神的教学主题,通过文化内涵深入研究的途径对如何推广传统金属工艺,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化和网络浏览的便捷性特点,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传统金属工艺特点展示,实现新时代传统金属工艺及生产方式上,生产文化功能展示进行转变,以生产文化元素为主要资本优势,但同时要关注生产产品的质量,绝非为突出文化元素而忽视整体生产质量作出规整,要实现传统金属工艺文化性、民族性和创新应用的时代性特点。以花丝工艺为例,将此工艺的传承纳入高校培养体系,首先要重视工艺的文化性和民族性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要避免直入主题,直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一定要有理论讲述作为先导,使学生明晰花丝工艺的发展历史,以及随着时代进步所产生的内在变化,要立好民族性的旗帜,使学生明白这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操阶段,要保留传统技法的学习,要尊重历史和传统,特别是工艺美术大师的地位和作用。要创设条件开设以“大师进课堂”“大师进高校”等为主题的课程,让大师进课堂现身说法,将以往父子传承的模式,变为大师教授,学生学习掌握,掌握技法和工艺毕业后辐射影响更多人的传承模式;要高度重视新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采取视频摄录的方式,完整呈现传统花丝工艺技法的方方面面,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打造更加扁平的教学体验过程,采取线上呈现的方式,将创作或制作的过程延伸到其他高校,将传承意义的覆盖面做到最大化;要鼓励或支持跨系、跨校课程选择,探索学分互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传统金属工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疫情期间互联网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金属工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创设了条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传统工艺设计教学流程再造,打造“线上线下三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保障学生线上理论学习,线下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实现“手、脑、眼”沉浸式教学效果,促进创造性思维、设计技能等高阶能力的发展。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珠宝首饰花丝工艺》为例,该课程是2019年开始建设的混合式一流课程。课程创设背景是传统花丝工艺面临失传,工艺制作步骤复杂,短时间较难掌握,具有教学和传承两方面的严重局限性。课程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破解:一是更新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从传授工艺知识转向培养设计能力为主转变,从单一实践制作向多种学习方式融合转变”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二是改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花丝工艺复杂,短期工艺无法掌握,通过首饰案例录制视频线上进行制作分解,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学习效果更为扎实。三是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在线课程,增加理论学习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制作技能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线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设计实操问题。四是强化教学实践,将工艺与文创衍生品设计相结合,拓宽了首饰艺术创作空间和应用场景,为深入研究工艺创新和继承发扬传统花丝工艺提供可能。课程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开放课程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线教学视频,实现校内混合教学。目前应用四个学期,跨校累计在线学习3000余人,14所高校使用,初步实现了“继承工艺文化、拓展工艺价值、传播工艺美学、助力工艺振兴”的建课理念与使命。通过线上学习,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传统花丝工艺特点,辅以创新创意思维教学引导,使学生掌握传统工艺创新要点,同时启发线下的设计方法转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线上造型美学传播,线下造物技艺体验。通过线上学习,促使学生掌握传统花丝工艺造型规律和美学价值,线下通过对材料、工艺的实操体验,启发学生由概念创意拓展到设计实践层面,体现审美与工匠精神的统一。线上以学定教,线下因需促学。线上教学突出学生中心、自主学习和育人目标达成,线下教学突出企业、展赛及培养规格需要,体现不唯教、只唯学的混合式教学观,形成线上技法保护、强化指导学习、线下技艺实践、工艺传承创新的传统工艺学习流程再造。

(四)关注传统技术工艺产学研模式一体化发展

借助传统金属工艺与高校创新培育模式及再设计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当前传统金属工艺生产的工艺品种类和形式有所限制,不仅在产品多样化特点上不能得到应用,传统金属工艺本身具有的低效率生产问题更是其教学创新发展的重大阻碍。设计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美育教学内容,对原有加工产品的设计理念进行完善,同时突破原有的设计方式,积极关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需求,以文化对比作为传统金属方法文化内涵深入拓展的需要,找到最符合现代化审美和工艺发展的设计想法。在有效的市场调研数据前提下,以高校为具体产业形成主体,基于传统金属工艺为核心实现打造具有高度审美和符合市场消费需要的传统金属加工工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产品加工和培育模式,以满足传统加工工艺在具体实践优势最大化获取需要。以花丝工艺为例,花丝工艺是来自基层的原创生态工艺。首饰作品的实现价值在于佩戴和进入消费领域,进一步推进花丝工艺产业化,需要政府、社会和各方的共同合作。通过相关政策措施,提高了花丝工艺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制定实施鼓励花丝工艺发展的专项工作优惠政策,并建立了专项资金,以强化政府财政扶持力量。依托网络资源优势,公司积极拓宽经营途径,逐步形成了以现代电商平台为主、以传统销售手段为辅的现代市场营销网络,逐渐形成并健全了流程工业电商平台,以此提升花丝工艺发展的品牌化程度。当前,更需要通过基础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花丝工艺的认识,加强对传统花丝工艺人才的保护和培养。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现代教学体系取代传统的师徒教学模式,有利于传统花丝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它还可以将传统花丝工艺纳入国家教育体系,通过加强研究和创新获得消费者市场的认可,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同时,应该看到,创新并非标新立异和割裂传统,而是在保持对传统花丝工艺精华与艺术本质的"恒久品味"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唯有提高人们对传统花丝文化和传统花丝技术等内容的认识,才能立足传统传承,提升花丝工艺质量,让当代创新技术成为对传统的继承。

总结

  • 下一篇: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范例(3篇)
    上一篇:保护视力的知识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例(3篇)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大学生视力;眼睛近视;保护眼睛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82-01一、引言当今大学生活中,大学生近视已成为大学中的普遍..

      daniel 0 2024-08-01 20:13:47

    2.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例(3篇)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关键词:网络诈骗;形式;防范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依托于网络的发展,社..

      daniel 0 2024-08-01 18:16:12

    3. 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范例(3篇)

      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范文篇1摘要:佛经故事《弃老国缘》是一个经典的佛教孝道故事。佛教独特的孝道思想与对中华文化影响甚大的儒家孝道思想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然而两者在佛教..

      daniel 0 2024-08-01 17:44:12

    4. 预防医学的研究范例(3篇)

      预防医学的研究范文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被分离之后,两者都取得了自己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例如:预防医学证实了牛痘的危害,临床医学也证实了人类的抗病能力在..

      daniel 0 2024-08-01 17:12:12

    5. 创新精神的特征范例(3篇)

      创新精神的特征范文篇1《长征》是一本士兵的史诗和悲歌。这些士兵的心地纯净、单纯--我就要活下来!什么时候我都要活下来!只要不倒下,就跟着这支队伍走!而且坚信仗打胜了,公平的..

      daniel 0 2024-08-01 16:40:12

    6.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范例(3篇)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范文一、我国现行旅游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一)税收优惠方式过于单调。我国旅游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减免上,而一些事关行业大局的..

      daniel 0 2024-08-01 15:15:00

    7. 直接营销渠道的特点范例(3篇)

      直接营销渠道的特点范文关键词:航空运输;混合营销渠道;“互联网+”一、引言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遍布各个领域,2012年以来,“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更是提高了各行各..

      daniel 0 2024-08-01 14:39:17

    8. 伦理学的任务范例(3篇)

      伦理学的任务范文1.政府伦理道德的价值功能人类自进入国家社会时代以来,“一切不平等,所有非道德和反道德因素与行为,都与制度的非道德或反道德倾向相关,并且最终都根源于制度..

      daniel 0 2024-08-01 14: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