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镀技术范例(3篇)
化学电镀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镀与环保、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1.前言
目前,我国电镀行业产生的三废已经成为我国危害环境的较大污染源。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又是高科技的世纪,电镀行业必须不断地提高科技含量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防止环境污染,从污染源着手,把污染物消除在工艺中,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生产。
2.问题与决策
2.1电镀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镀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行业缺乏发展战略研究,企业没有发展规划;企业各自封闭,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单;无序竞争,盲目发展;员工素质低,队伍不稳定;环保设施设备落后,处理效果不理想,运行率低。
2.2电镀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
(1)替代电镀的清洁生产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镀工艺已经不适应当今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了,有些高污染高排放的工艺必须淘汰,因此,替代电镀的清洁技术不断涌现,如:机械镀、热喷涂、真空蒸发镀、离子镀等。或可以引进国外一些先进达克罗(DACRO)涂层涂覆技术[1]等。
(2)逆流清洗技术。电镀行业用于清洗的水耗非常大,往往一道工序需要二级以上的清洗过程,那么如何提高清洗效率值得我们深思。逆流清洗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防止电镀污染,而且能够回收水和化工原料,实现电镀清洗水的闭路循环。目前,以逆流漂洗为基本手段的各种组合工艺,如逆流清洗-蒸发浓缩、逆流清洗-离子交换、逆流清洗-反渗透、逆流清洗-化学处理等防治技术正在发展。
(3)低毒无毒工艺。电镀生产的原辅材料中往往含有毒性较大的氰化物和重金属,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而且还随时危及到我们的生活生存。所以,在预防电镀污染的措施中,采用低毒无毒为原料的清洁工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从源头削减了污染,减少或改变了废物的毒性。目前,电镀企业提倡的低毒无毒工艺包括:无氰电镀、三价铬电镀等,都是电镀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
(4)低浓度工艺。电镀生产中电镀槽液是重金属浓度非常高的液体,电镀过程中,镀件从液槽中带出的高浓度废液就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一旦发生环境事故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在电镀的过程中,可通过控制电压、温度等条件,使电镀所需浓度降低,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5)优化工艺操作。电镀行业这一传统的工业,起步早,工艺老,这样不但大大浪费了物耗,而且还有随时发生环境事故的危险,所以优化工艺操作迫在眉睫。例如,电镀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酸雾,可以采用气雾抑制剂,减少酸雾的产生和排放,节约了原材料和处理费用;而要减少电镀过程中的带出液,可以增加挡液板回收带出液;在镀件离开槽液后,最好在槽液液面上方有合理的停留时间,减少镀件带出液;工件出槽越快,越易在工件表面形成厚的水膜,使带出液增加,控制工件出槽速度,减少带出液;合理设计挂具,使出槽时镀液不易带出。
(6)加强现场管理。电镀企业排放污染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管理不善,故加强和改善电镀企业生产中的环境管理,也可以从源头减轻污染。
2.3电镀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2]
(1)从源头削减,实现清洁生产。电镀污染治理要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举措之一,也是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如开发环保型的涂覆工艺、采用低毒无毒电镀工艺、推广低浓度表面处理工艺。
(2)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产生。电镀行业因为发展较早,所以有些老牌电镀厂的技术工艺早已落后,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必须通过改造来减少污染的产生。
(3)发展环保技术,搞好末端治理。在生产全过程控制中需包括必要的末端治理,使之成为在采取其他措施之后的防治污染的最终手段。
(4)加强电镀的清洁生产管理。在电镀行业中,实现清洁生产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和管理。经验表明,强化管理能削减40%的污染物产生量。通过加强企业管理,采用适合产品特点的无毒、高效、低耗、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清洁生产所追求的三个目标,即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危害的最小化。使清洁生产贯穿到全过程之中,使末端的治理、排放压力减到最小。
3.结论
发展经济是企业的主要工作,为企业盈利是企业家的首要任务,但必须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所以,清洁生产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可缓解资源短缺压力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对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探索与实践,熟悉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的过程与重点,对电镀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化学电镀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模具制造;表面工程技术;稀土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
引言
国际模具协会专家认为:模具是金属加工业的帝王。而模具材料又是模具工业的基础。但即使是新型模具材料仍难以满足模具的较高综合性能的要求。表面工程是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表现较为活跃、发展较为迅速的分支。表面工
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手段的多样性,广泛的功能性,潜在的创新性,环境的保护性,很强的实用性和巨大的增效性,因而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模具材料的不足。
可用于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十分广泛,既包括传统的表面淬火技术、热扩渗技术、堆焊技术和电镀硬铬技术,又包括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c)、离子注入技术、热喷涂技术、热喷焊技术、复合电镀技术、复合电刷镀技术和化学镀技术等。而稀土表面工程技术的进展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的兴起必将进一步推动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表面工程技术应用于模具型腔表面处理,可达到如下目的:
(1)提高模具型腔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大幅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模具型腔表面抗擦伤能力和脱模能力,从而提高生产率。
(2)经表面涂层或合金化处理过的碳素工具钢或低合金钢,其综合性能可达到甚至超过高合金化模具材料及硬质合金的性能指标,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
(3)可以简化模具制造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4)可用于模具型腔表面的纹饰,以提高制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5)可用于模具的修复等再制造工程。
1热扩渗技术
热扩渗技术是用加热扩散的方式使欲渗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渗入金属材料或工件的表面,从而形成表面合金层的工艺。其突出特点是扩渗层与基材之间是靠形成合金来结合的,具有很高的结合强度,这是其它涂层方法如电镀、喷镀、化学镀、甚至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常用于热扩渗的合金元素包括碳、氮、硅、硼、铝、钒、钛、钨、铌、硫等。上述元素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各类模具型腔表面的强化。随着热扩渗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元乃至多元共渗工艺在模具表面强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不同渗入元素或不同模具种类而言,最佳渗入工艺也不尽相同,这里介绍在模具表面强化中应用最多的几种热扩渗工艺。
1.1渗碳
渗碳具有渗速快、渗层深、渗层硬度梯度与成分梯度可方便控制、成本低等特点,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室温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渗碳工艺应用于模具表面强化的第一个方面是低、中碳钢的渗碳。渗碳应用于冷作、热作和塑料模具上,都能提高模具寿命。对于注塑模,特别是在成形对型腔起磨粒磨损的塑料制品时,可采用20#钢粗加工成模,进行型腔表面渗碳,再经过精加工抛光后投入使用,除了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外,模具的耐磨性也会相应提高。又如3gr2w8v钢制压铸模具,先渗碳再经1140℃-1150℃淬火,550℃回火两次,表面硬度可达58-61hrc,使压铸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模具寿命提高1.8-3.0倍。
渗碳工艺应用于模具表面强化的第二个方面是“碳化物弥散析出渗碳”,简称cd渗碳法。它是采用含有大量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cr、ti、mo、v)的模具钢在渗碳气氛中加热,在碳原子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同时,渗层中会沉淀出大量弥
散合金碳化物,如(cr·fe)7c3、、(fe·cr)3c、v4c3、tic,从而实现了cd渗碳。cd法渗碳层中,渗层表面含碳量(质量分数,下同)高达2%-3%,弥散碳化物含量达50%以上,且碳化物呈细小均匀分布。cd渗碳件直接淬火或重新淬火回火后可获得很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经cd渗碳的模具心部没有出现象cr12型模具钢和高速钢中的粗大共晶碳化物和严重碳化物偏析,因而其心部韧性比cr12mov钢提高3-5倍。实践表明,cd渗碳模具的使用寿命大大超过消耗量占冷作模具钢首位的cr12型冷作模具钢和高速钢。
在对各类模具进行渗碳处理时,主要的渗碳工艺方法有固体粉末渗碳、气体渗碳以及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真空渗碳及离子渗碳。其中,固体渗碳和气体渗碳应用广泛,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技术由于具有渗速快、渗层均匀、碳浓度梯度平缓以及工件变形等特点,将会在模具表面尤其是精密模具表面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气体法低温热扩渗
气体法低温表面热扩渗工艺在模具的表面强化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处理工艺简便,扩渗温度较低,能适应冷作模具、热作模具以及塑料模具等对型腔表面的各种要求。常用的扩渗工艺有渗氮、软氮化(铁素体氮碳共渗)、氧氮共渗、硫氮共渗乃至硫碳氮、氧氮硫三元共渗等方法。
1.2.1气体渗氮与离子氮化工艺
将氮渗入钢件的过程称为钢的氮化或渗氮。氮化层的硬度高950-1200hv),耐磨性、疲劳强度、红硬性及抗咬合性均优于渗碳层。由于氮化温度低(一般为480℃-600℃),工件变形很小,尤其适应一些精密模具的表面强化。例如,3cr2w8v钢压铸模、挤压模等经调质并在520℃-540℃氮化后,使用寿命较不氮化的模具提高2-3倍。又如,从德国引进的热冲模经解剖分析,发现其表面约有140μm的渗氮层。美国用h13钢制作的压铸模具,不少都要进行氮化处理,且以渗氮代替一次回火,表面硬度高达65-70hrc,而模具心部硬度较低,韧性好,从而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气体氮化法是采用最为广泛的渗氮工艺。离子氮化法是为解决气体氮化工艺工效低、时间长而发展起来的工艺,其特点是渗氮速度快、渗层成分及其梯度易控制、节能、省气、渗层质量好、工作环境好等。
1.2.2气体软氮化(铁素体氮碳共渗)
软氮化是将钢件在570℃左右加热,以尿素或氨气或醇类裂化气为渗剂,向钢内同时扩渗碳、氮原子的热扩渗工艺。气体软氮化比气体氮化渗速快、所需费用低,将其应用于冷、热作模具钢,可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和抗粘着性。
2热喷涂与喷焊技术
2.1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技术是将喷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用高速气流将其雾化、加速,使其以高速喷射到工件表面,形成耐磨、耐蚀以及抗高温氧化等特殊性能涂层的表面涂层方法。按加热喷涂材料的热源种类来划分,主要有燃气法、电气法和高能束加热法三类。热喷涂层由于不致密,与基材结合强度不高,在模具表面强化中难以发挥作用,于是涂层重熔使之与基材形成冶金结合、降低气孔率工艺的热喷焊就应运而生。
2.2热喷焊技术
热喷焊工艺特别是氧乙炔火焰喷焊工艺简便,设备投资少,便于推广,广泛应用于模具表面的强化,提高耐蚀性、耐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气相沉积技术
气相沉积技术按照成膜机理,可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两大类。
3.1物理气相沉积
在真空条件下,以各种物理方法产生的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材上,形成薄膜或涂层的过程称为物理气相沉积。按照沉积时物理机制的差别分为真空蒸镀(ve)、真空溅射(vs)和离子镀(ip)三种类型。其中采用多弧离子镀膜方法镀覆tin、tic耐磨涂层已在工模具表面强化方面取得了广泛的生产应用。
3.2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是采用含有膜层中各元素的挥发性化合物或单质蒸气,在热基体表面产生气相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形成沉积涂层的一种表面技术。该技术在机械工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如氮化物、碳化物、金刚石和类金刚石等
超硬膜的沉积,大大提高了如模具等工件的耐磨、耐蚀性。
4复合电镀技术
电镀层的应用,主要是在防蚀与装饰方面。复合电镀层的出现,为解决高温腐蚀、高温强度和磨损,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采用复合电镀,可以制备各类耐磨镀层。如采用基质金属———金刚石颗粒的复合镀层、ni-p-sic复合镀层,用于工模具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近年来,为了提高复合镀层的耐磨性,采取了如下措施:
(1)采用合金镀层,包括ni-co、ni-mn、ni-fe、ni-p镀层等,代替单金属镀层,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
(2)采用硬cr层作为基质金属,可比纯cr层耐磨性提高1-3倍。
(3)采用聚四氟乙烯(pjfe)作为共沉积微粒制备的ni-pjfe复合镀层常用于橡胶模和注塑模的脱模镀层。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的试验结果表明ni-pjfe复合镀层的磨损量是硬cr层的1/10,光亮ni层的1/50左右。
5复合电刷镀技术
采用镍、钴、二氧化锆复合电刷镀液,使处理的模具型腔表面耐磨性大为提高,并有较高的硬度,镀层表面比较理想,与本体结合力强,经抛光后达到镜面,成本低,应用广泛。针对热锻模具、冲压模具、注射模具用量大、制造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利用复合电刷镀不仅可强化模具型腔表面,还可修复型腔面(属再制造工程),从而延长模具寿命。如在模具型腔表面刷镀0.01-0.02mm的非晶态镀层,可使寿命延长20%-100%。
6化学镀技术
化学镀的均镀能力强,由于没有外电源,没有电流密度的影响,镀层可在形状复杂的模具型腔基材表面均匀沉积。特别是化学镀ni-p层,其硬度可达1000hv,已接近一些硬质合金的硬度,而且具有相当高的耐磨能力。ni-p镀层无疑会在模具型腔表面强化中发挥作用。据文献报道,化学镀ni-p层目前已用于锌压铸模、注塑模等模具,起到了良好的强化作用,提高了模具的寿命。
7高能束技术
激光束、离子束、电子束是三大高能束。由于它们的能量密度极高,对材料表面进行加热时,加热速度极快,整个基体的温度在加热过程中基本不受影响。这样对处理件的形状、性能等也不产生影响。因此采用这三大高能束对模具型腔进行表面改性,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利用激光材料表面强化技术(包括激光相变硬化(lth)、激光表面合金化(lc)、激光表面熔覆(lsc)等),在聚乙烯造粒模具上熔覆co-包wc或ni基合金涂层等,可得无气孔的致密熔覆层,降低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大大减小磨损。
8稀土表面工程技术
稀土表面工程技术中极少有直接使用纯稀土金属的,绝大多数使用稀土化合物,最常见的几种化合物有ceo2、la2o3、laf3、cef3、ces2、y2o3及稀土硅铁等。表面工程中加入稀土元素通常采用化学热处理、喷涂、电沉积、气相沉积和激光涂覆等方法。
稀土元素对化学热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显著的催渗作用,大大优化工艺过程;加入少量稀土化合物,渗层深度可以明显增加;改善渗层组织和性能。从而提高模具型腔表面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和抗冲击磨损性。
利用热喷涂和喷焊技术,将稀土元素加入涂层,可取得良好的组织与性能,使模具型腔表面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物理气相沉积膜层性能的优劣和膜与基体结合强度大小密切相关,稀土元素的加入有利于改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膜层表面致密度明显增大。同时,加入稀土元素可以使膜层耐磨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应用于模具型腔表面的超硬tin膜(加入稀土元素),使模具型表面呈现出高硬度、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含稀土化合物的涂覆层,可大幅度提高模具金属材料表面对激光辐照能量的吸收率,对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以及推广激光表面工程技术都有重要意义。稀土涂覆层经激光处理后,组织和性能发生明显改善,涂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显著
提高,耐磨性是45#钢调质的5-6倍。对加入ceo2的热喷涂层进行激光重熔,研究发现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明显改变,晶粒得到细化。激光重熔加入稀土后的喷焊合金,稀土化合物质点在其中弥散强化,降低晶界能量,提高晶界的抗腐蚀性能,模具型腔表面的耐磨性也大大增强,有的文献报道稀土元素提高了耐磨性达1-4倍。另外,有研究发现,加入混合稀土化合物的效果优于单一稀土化合物。
把稀土元素加入镀层可采用电刷镀、电镀等电沉积方法。稀土甘氮酸配合物的加入使镀层防氧钝化寿命明显提高;稀土元素有催化还原so2的作用,可以抑制ni-cu-p/mos2电刷镀镀层中mos2的氧化,明显改善了镀层的减摩性能,提高了抗腐蚀的能力,使模具型腔表面的耐磨寿命延长近5倍。
9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展望
纳米表面工程是以纳米材料和其它低维非平衡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加工手段,对固体表面进行强化、改性、超精细加工,或赋予表面新功能的系统工程。因其以具有许多特质的低维非平衡材料为基础,它的研究和发展将产生具有力、热、声、光、电、磁等性能的许多低维度、小尺寸、功能化表面。与传统表面工程相比,纳米表面工程取决于基体性能和功能的因素被弱化,表面处理、改性和加工的自由度扩大,表面加工技术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传统材料表面的低维化材料生长、组装,以及利用低维化材料对传统材料进行表面超精加工是纳米表面工程的主体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技术是极具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的。据德国科技部统计,在2000年材料表面的纳米薄膜器件组装和超精度加工的市场容量接近6000亿美元。
9.1制作纳米复合镀层
在传统的电镀液中加入零维或一维纳米质点粉体材料可形成纳米复合镀层。用于模具的cr-dnp纳米复合镀层,可使模具寿命延长、精度持久不变,长时间使用镀层光滑无裂纹。纳米材料还可用于耐高温的耐磨复合镀层。如将n-zro2纳米粉体材料加入ni-w-b非晶态复合镀层,可提高镀层在550-850℃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使镀层的耐蚀性提高2-3倍,耐磨性和硬度也都明显提高。采用co-dnp纳米复合镀层,在500℃以上,与ni基、cr基、co基复合镀层相比,工件表面的高温耐磨性能大为提高。在传统的电刷镀溶液中,加入纳米粉体材料,也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镀层。
9.2制作纳米结构涂层
热喷涂技术是制作纳米结构涂层的一种极有竞争力的方法。与其它技术相比,它有许多优越性:工艺简单,涂层和基体选择范围广,涂层厚度变化范围大,沉积速率快,以及容易形成复合涂层等等。与传统热喷涂涂层相比,纳米结构涂层在强度、韧性、抗蚀、耐磨、热障、抗热疲劳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且一种涂层可同时具有上述多种性能。
笔者认为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必将在精密模具型腔表面处理中发挥作用。
化学电镀技术范文
关键词:直升机发动机传动系镀铬工艺耐腐蚀
引言
作为直升机的的动力提供装置,直升机发动机可以认为是直升机的核心部件之一,而发动机与螺旋桨操纵部分的动力传递是通过发动机传动系统实现的。传动系统由三轴两器组成。三轴指的是尾桨轴、主传动轴和主旋翼轴,两器指的是两个减速器,主减速器和尾减速器。发动机通过传动轴和联轴器与主减速器连接,进行动力的传递,主减速器也通过传动轴和联轴器与尾减速器相连最终实现将动力传递给螺旋桨操作部分。在飞行过程中,传动系会受到较大负荷。工作条件十分复杂,而且随着服役时间的推进,传动系各种部件会面临着腐蚀和老化等挑战。零件的尺寸和精度会由于腐蚀而减少和降低,零件的强度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在飞行过程中,一旦发生传动轴断裂等事故,将会对直升机造成巨大威胁,极有可能发生坠机,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为了提高直升机发动机传动部件的抗腐蚀能力,必须对这些传动部件进行有效的表面处理。
1.表面处理技术与镀铬工艺
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电镀、化学镀、化学转化膜、喷漆等方法,而电镀技术是目前工业过程中表面处理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镀的化学原理是给电解液通电,其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并不断沉积在阴极材料的表面。电镀工艺不仅可以使得被电镀材料的外观变得美观,还可以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此外电镀技术所使用的工艺设备比较简单,镀层的材料也种类众多。电镀工艺可以分为单金属电镀、合金电镀、复合镀、非晶态电镀、激光电镀等。单金属电镀使用的电镀材料可以选择锌、铜、镍、铬等。电镀铬技术可以分为普通镀铬和硬镀铬工艺,前者抛光性能比较好,设备受到的腐蚀性小,溶液也比较容易维护,后者是指镀层厚度在20um以上的镀铬工艺,可以提高耐磨性。合金电镀指的是电镀材料为至少两种元素混合的电镀方法,合金电镀相对于单金属电镀方法难度较大,这是由于不同元素的性质不同,电镀过程中的沉积动力学过程更为复杂。复合镀是指在镀液中加入某些固体粒子,金属离子和固体例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沉积到被镀材料表面的方法,由于此时镀层包含了镀层金属和固体粒子,镀层也会具有某些单金属镀层所不具备的优点。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发现,镀铬工艺不仅可以满足发动机传动部件的防护性能要求,而且从经济性和技术成熟性方面来看,也是较优选择。
具体来讲,镀铬层具有以下的优点:与其他的单金属电解质得到的电镀层相比,硬度较高,耐磨性能也比较好,此外耐热性能也比较好,在气体和有机酸中的化学稳定性也比较可靠。
镀铬的机理可以从阴极过程和阳极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阴极过程主要是六价铬在阴极上还原为金属铬的过程,对于这个还原过程,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将还原过程分为三步,六价铬首先还原为三价铬,然后三价铬变为二价,最后变为零价;第二种认为铬元素变为三价后就直接还原为零价;第三种则认为还原过程只含有一步,即直接从六价变为零价。当前来讲,第三种观点最为人们接受。镀铬的阳极过程是金属不断溶解的过程,这里使用的金属一般都是可溶性的,如镀铅的铜丝或铜棒等。根据电解的理论,电镀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阴极铬离子得到的电子数量和阳极的金属失去的电子数量应该是相等的。
对于铬镀层的质量判定,一般包含的方法主要有镀层外观检验、镀层结构分析、镀层厚度检测、镀层硬度检测、孔隙率检测、镀层结合力检测、耐蚀性和耐脆性检测等。外观检验是指观察镀层表面是否有缺陷、粗糙度和光滑度等情况;结构分析可以采用X射线来对镀层的结构进行检测;硬度检测可以显微硬度法进行测量镀铬层的某些参数,然后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孔隙率指的是镀层的致密程度,可以采用湿润滤纸进行分析;镀层的耐腐蚀性可以使用浓硝酸进行实验,也可以使用三氯化铁溶液进行点蚀实验。
2.不同的基体材料镀铬层的制备方法介绍
直升机发动机传动系部件的材料包含很多种,比如合金钢和铝合金等,对于不同的材料所采用的镀铬工艺流程也有所不同。基体在进行镀铬处理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依据不同的基体材料,所采用的前处理方法也不一样。通常来说,合金钢和铸铁作为基体时,前处理工艺主要是磨光或者抛光、除油和弱腐蚀,磨光是用来提高集体表面的光滑度,而除油是取出表面的油脂等腐蚀物,弱腐蚀的目的是活化基体的表面。而基体是铝合金时,前处理工艺包括化学除油、铬硫酸酸洗、酸蚀法活化腐蚀镀镍。
合金钢和铸铁进行镀铬时首先必须进行预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基体的温度接近与镀液的温度,以避免基体材料由于突然受热而产生暴皮,预热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为1-5分钟。预热滞后就要进行阳极腐蚀,时间为10-60秒,之后就是冲击电流和镀铬。而对于铝合金的镀铬,水洗后,基体要马上带点下槽,然后通入小电流,保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电流。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基体在下槽时必须带电,以使得表面充分形成铬的金属晶核。
3.总结
镀铬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传动系部件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对传动轴和减速器启动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从经济性和技术的成熟程度、工艺流程复杂程度方面来看,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表面处理工艺。对于不同的基体材料,所采用的镀铬工艺流程也有所不同,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金桂,吴再思.防腐蚀表面工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3l~137.
[2]茂忠.电镀理论与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4~16.
[3]本英彦,小见崇.朱立群译.合金电镀.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0~62.
[4]鸿年等.电镀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4~16
-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例(3篇)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少儿推拿是推拿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原则,运用手法技巧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触摸做功,产生能量,通过信息传递,..
-
小儿眨眼睛的治疗方法范例(3篇)
小儿眨眼睛的治疗方法范文篇1干眼症萧瑟寒风,不仅会吹干我们的皮肤,也会吹干我们的眼睛。在寒冷干燥的冬季,有时会感到双眼模糊、干涩、刺痛、睁不开,并且眼睛布满血丝,有揉进沙..
-
文化景观设计方案范例(3篇)
文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关键词: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景观设计;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09-01一、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当代景观设..
-
艺术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例(3篇)
艺术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篇1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艺术;辩证关系;艺术;设计一、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的概念艺术设计是相对于艺术或设计的抽象概念,在早期艺术运动中,东方习惯称之为..
-
图书管理职业规划范例(3篇)
图书管理职业规划范文关键词:图书管理管理体制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所谓..
-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例(3篇)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设计;现状;要点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引言:实行工业化设计和管理后的建筑工程,无论在建筑构架、建设理念方面,还是在运输供给和建筑..
-
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范例(3篇)
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范文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保障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等其他有害因素的威胁、影响以及危害,其中..
-
旅游规划信息范例(3篇)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关键词]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智能推荐;推荐系统;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f713.36;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7-0080-02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