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研究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2-27

海外市场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46-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而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地区性行政垄断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地区性行政垄断是地方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对竞争的限制或排斥,很多学者也将地区性行政垄断直接称为地方保护或市场分割。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危害性很大,它阻碍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削弱了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形成专业化分工,也不利于获得规模效益,往往导致重复建设、投资效率低下、地区经济结构趋同等问题,它还是市场无序竞争的根源之一(于良春,2008)。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已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转轨中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市场这个目标的实现,因此,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竞争是现阶段中国反垄断的一项艰巨任务。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已成为当政者和学者们普遍关注的课题,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中国地区利用省一级的数据来分析省际之间的分割问题,而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研究还很少,对省以下地区的地方保护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还很缺乏。本文首先回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相关文献,然后介绍环渤海区域状况,最后展望环渤海区域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进行了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在这些文献中对地方保护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危害程度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较多,而对地方保护程度的测量和地方保护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在这些实证研究中,关于中国国内市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程度及变化趋势的研究学者们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Young(2000)、Poncet(2002,2003)、郑毓盛和李崇高(2003)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程度是趋于上升的,即国内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下降;Naughton(1999)、Xu(2002)、白重恩等(2004,2006)、李善同等(2004,2006)、金煜和陆铭(2006)等学者认为,虽然中国国内市场还存在着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程度却是趋于下降的,中国国内市场处于不断整合之中,即国内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上升。

关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有学者进行了定量研究。郑毓盛、李崇高(2003)将中国的宏观技术效率分解为省内的技术效率、产出结构的配置效率及省际要素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证明改革以来省内技术效率已改进不少,但产出结构和省际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这种扭曲正是地方市场分割的后果。白重恩等(2004)利用中国29个省区的32个行业的1985―1997年13年间的数据资料,构建指标,用一个多元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得出地方保护主义是决定中国地区专业化的重要因素,其作用超过了外部经济性和规模效应,成为仅次于历史影响的第二位因素。白重恩等还发现,地方政府倾向于保护国有企业成分比率高的行业和企业利税率高的行业,与此相对应,这两类行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较低。余东华(2008)通过研究发现,地方保护程度高的地区,其区域产业竞争力并未相应提高。从长期看,地方保护导致市场分割和封锁,降低了区域市场化程度,阻断了要素的自由流动,扭曲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技术效率,实际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

上述文献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中国地区利用省一级的数据来分析省际之间的分割问题,对某一特定区域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的现有文献,只发现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研究。陈桦楠、姜德波(2006)构造了一个以边界效应模型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以长江三角洲八城市的行业部门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诸多的行业中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仍然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环渤海区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区域,本文拟在介绍环渤海区域现状的基础上对环渤海区域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作一展望。

三、环渤海区域状况介绍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它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它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1/4,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环渤海地区地理区位十分优越,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它有着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是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它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1/4;并且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环渤海五省(区)二市国民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环渤海地区如今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被经济学家誉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但是,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不仅在经济总量,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南开大学环渤海经济课题组就此给出了一系列对比:就经营环境而言,环渤海经济区内行政干预的力量比较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与珠三角、长三角有一定差距。由于行政区域利益主体地方意识较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也不够畅通。

也有学者指出,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环渤海区域市场一体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削弱甚至是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以致都市圈内因地方行政主体利益导向而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突出表现有: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重复建设。由于长期条块体制的分割,环渤海地区的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并且区域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壁垒、资源大战以及各种形式或花样翻新的地方保护。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环渤海区域作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起着沟通南北、联动东西和带动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环渤海经济圈蕴藏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它作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的巨大作用也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为此,加强对环渤海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研究,探索阻碍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挖掘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的潜力,无论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还是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来说,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环渤海区域存在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实现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那么环渤海区域究竟存在多大程度的地方保护?它的变化趋势如何?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影响有多大?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应该怎样打破环渤海区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这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海外市场研究范文

【摘要】在“二次创业”的形势下,深圳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美丽的国际化的海滨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随着深圳旅游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拓展海外旅游客源市场也就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从分析深圳的旅游发展形势入手,对目前深圳的海外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深圳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的战略和策略。

【关键词】深圳客源市场拓展

一、深圳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深圳已从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和中国首座“国际花园城市”,不仅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昔日旅游资源匮乏、旅游业基础薄弱的边陲小镇,如今一跃成为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表一可知,目前深圳旅游业无论是在旅游接待规模还是在旅游收入等方面,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深圳入境旅游市场的总体特点

据抽样调查表明,深圳2005年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点如下:

1、近九成海外游客为香港同胞

2005年来深海外游客中,香港同胞占86%,台湾和澳门游客比例也分别小幅度升至5.8%和0.8%。来深外国入境游客占总体入境游客的7.4%。亚洲仍然是入境外国游客的最大客源市场,其比例为60.7%。

2、海外游客以散客为主

2005年来深海外游客中,团队游客占3.2%,散客占96.8%。

3、入境海外游客以回头客为主

2005年大部分入境游客是多次来深,来深次数在4次以上的入境游客占90.9%,特别是香港游客,96.2%来深的次数在4次以上。入境游客来深圳期间,大多数(79.5%)入境游客在罗湖区停留消费,在福田区停留消费的超过三成(31.3%),而在南山、盐田、宝安、龙岗等区停留消费的游客则较少,分别为9.3%、1.1%、5.8%和4.0%。

4、旅游消费以外国游客最高

2005年入境旅游者人均天花费为637.53元,其中,外国入境游客的人均天花费最高,为1268.32元;其次是澳门游客,为1153.84元;台湾游客869.35元;香港游客最低,为518.08元。与2004年相比,澳门和台湾游客的人均天花费分别增长16.8%和12.9%;外国和香港游客的人均天花费分别增长9.8%和4.8%。

5、外国游客以在宾馆饭店住宿为主

调查显示,私人住所和宾馆/饭店是入境旅游者在深的两大主要住宿场所,有56.50%入境旅游者选择私人住所,37.92%选择宾馆/饭店,其它占5.58%。不同客源地的入境旅游者在住宿设施选择上差异甚大。对于多次来深圳且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的香港游客来说,选择在私人住所过夜已是十分普遍。香港游客在私人住所过夜的比例占69.56%,在宾馆/饭店过夜比例只有25.47%。相反,外国游客和澳门游客选择宾馆/饭店的比例占到近八成。

三、入境海外客源市场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地分析

2005年,深圳海外客源市场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按五大洲分,总体特点是:亚洲市场稳居第一、北美市场迅速增长、欧洲市场略有回升。外国客源市场中,排在外国客源市场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英国、泰国。

2、入境海外客源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2005年入境游客中,男性游客占58.7%,女性游客占41.3%;出游形式结构中,团队占3.2%,散客占96.8%。在团队游客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在散客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

(2)年龄结构。入境游客的年龄以35-44岁年龄段为主,占46.0%,45-64岁年龄段所占21.1%,而25-34岁年龄段则显著上升5.8个百分点,占到26.4%。

(3)职业结构。2005年来深入境游客的职业构成中,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贸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22.3%、18.8%和17.7%。其次是家庭妇女(10.3%)、服务员/推销员(7.8%)、技工/工人(6.3%)。与去年相比,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退休人员分别增加了1.7个、1.6个和1.7个百分点。

(4)旅游目的结构。2005年团体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比较集中,63.6%是为休闲/游览/度假,为探亲访友和商务的分别只有10%左右。这与散客的旅游目的分布截然不同,散客中36.7%是为休闲/游览/度假,29.3%和25.0%是为探亲访友和商务,相对而言,散客的旅游目的较为分散,呈现多元化。

四、入境海外客源市场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深圳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且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将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花园式、园林式城市,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可以预见,深圳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正日益凸现。经回归预测,到2022年深圳入境游客总量将达到8392.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46%;到2022年深圳接待海外过夜游客总量将达到142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6.62%。

近年来,由于深圳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高档旅游产品的不断涌现,来深游客增长迅速。随着深圳西部通道的开通、香港迪斯尼的开业,以及《CEPA》协议的签署对深圳入境旅游带来巨大延伸客源的影响,2022年的预测数据估计还会提前实现。

五、入境海外客源市场拓展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市场拓展方针与战略重点

树立深圳旅游整体形象,确定完善品牌定位,加快在海外客源市场包装推广力度;利用港澳作为海外重点促销招商基地,吸引访港澳的各国旅游者来深旅游,并利用港澳现有国际旅游品牌和成熟的营销体系,使深港、深澳旅游产品在国际客源市场上捆绑销售,并重点推荐一些含金量高的旅游产品,如会展旅游、海滨度假游等;稳定东南亚市场和日本市场,积极拓展欧美市场和独联体市场;以“144小时便利措施”为基础,加强与广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旅游城市的联动,以“珠三角大旅游圈”的整体形象向国际市场进行联合促销,以期形成珠三角旅游城市一体化的国际品牌;积极申请增加免签国数量,延长免签期限,方便境外旅客进出深圳。

2、入境旅游主要目标客源市场及拓展策略

一级客源市场:日韩市场。该市场具有“商务客为主,往返次数多,停留时间长,人均花费高”的特点。要充分利用144小时免签政策,吸引商务游客从香港进入深圳。近期重点开发投资考察、观光旅游为主,中期以奖励、会务、度假、高尔夫旅游为主。与国家旅游局密切合作,积极参加日韩两国的旅游贸易展示会;在日韩两国主要城市地建立海外旅游营销办事处,并举行旅游说明会和推介会,巡回促销,以加强海外直销能力;积极与日韩两国的大型旅行商合作,为本地旅行社带来发展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东南亚市场:重点开发以华侨、华人为对象的寻根探亲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商务、投资考察、度假旅游市场和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周边贸易旅游市场。美国市场。该市场近期以投资、商贸为主,中、远期开发以国际会议、展览、海滨度假、高尔夫为主题的旅游市场。

海外市场研究范文

引言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持续增长的同时,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2013-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从5691亿美元增长至3.8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1.93%。而且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出现了贸易带动投资,投资又带动品牌发展的现象。在以往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路径的研究中,没有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基于某个企业具体的投资模式的演化,来分析贸易与投资模式的选择策略。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长虹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扩张路径进行研究,揭示出案例企业在海外扩张中贸易与投资关系的演变机制。

一、文献综述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

首先,本部分梳理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然后,总结了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的选择因素。

1.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关系的理论研究

最早在理论中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交叉进行研究的是Vernon(196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最佳策略分别为以出口贸易为主、以对外投资为主、将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退出市场。RobertA.Mundell(1957)提出如果存在国际贸易壁垒时企业实施对外投资,那么该投资就能实现对商品贸易的替代。JamesR.Marlazso和Lars.Svensso(1985)则认为若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那么贸易与投资之间为互补关系,反之为替代关系。

小岛清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可以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Patrie(1994)的研究表明,投资动机是重要影响因素,市场导向型投资替代贸易,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投资通常会促进贸易。LipseyandWeiss、hufbaueretal(1994)则是通过实证研究,自80年代以来,美国同行业的对外投资与国际贸易更多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2.投资模式选择的研究

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主要受到投资动机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希望通过对外投资实现的战略目的和意图。Duanmu(2010)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情况,以实现海外生产为战略的中国企业在选择区位时看重东道国的成本结构和市场需求,而其他企业更看重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有开拓海外市场、寻求资源以及寻求战略资产三个类型。

那么,国内学者也在研究投资动机对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又怎样的影响。陈浪南等(2005)指出从投资动机看,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以并购和合资为主。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投资的研究

“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是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一条更便利的通道的,但现在国内外学者将“一带一路”和中国的对外投资结合的研究都较少。不过也有少部分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最大地在东南亚,而在中亚的增速最快。截至2013年,在中东欧已有500家中国的境外投资企业了(郑蕾,2015,周五七,2015)。“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使得我国企业的投资机遇得到增加(杨飞虎,2015)。

二、数据选择说明

四川长虹的出口数据来自2000-2013年的海关数据,投资数据来自四川长虹的年报数据,各国人均收入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中??贸易数据来自UNComtrade数据,关于企业投资其他情况来自新闻媒体对长虹主要负责人的采访谈话。

三、长虹在海外的投资模式及其成败经验

(一)选址策略

由于广东长虹和中山长虹远离海外市场,长虹根据出口国家情况先后选择了三个海外生产基地,分别是印尼、捷克、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在长虹国际化进程中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

1.印度尼西亚――市场导向型

1998年,在长虹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情况下,拥有5亿人口的东南亚是长虹海外市场拓展的首选地。如图1,到2000年,长虹东南亚地区出口额占到长虹海外市场总出口额的45%。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它在东盟的重要地位,因此长虹的第一个海外市场和海外工厂都选择在印度尼西亚。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长虹选址印度尼西亚符合StaffanB.Linder(1961)提出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中的观点。由于印尼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有亚洲文化背景,收入水平相近(200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959美元,印度尼西亚人均收入为780美元),并且中国国内与印度尼西亚的需求有相当大部分的重叠,2000年长虹产品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并迅速地实现印度尼西亚31省份的销售覆盖,但在投资建厂的随后几年,投资对出口产生了替代效应。

2.捷克――成本节约型

2007年以前,长虹出口发达国家的产品都是贴牌生产,而非自有品牌,产品大部分利润被其他国外公司挤占。长虹意图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升品牌价值,而欧洲作为全球三大电子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吸引了长虹的目光。捷克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地处欧洲的核心地带,工业基础完善,政治局势稳定,并且中国与捷克政治、经济关系紧密。捷克作为四川省在中东欧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而且四川省在捷克设立了四川经贸代表处。因此,四川长虹在捷克投资建厂既可以有效避免各种贸易壁垒,又可以以捷克为起点辐射德国、法国、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乃至整个欧洲地区。

3.巴基斯坦――市场导向型

巴基斯坦作为世界第六大人口国家,与印尼一样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质的市场环境,再加上2010年以来巴基斯坦逐步稳定政治局势,2011年长虹与巴基斯坦RUBA公司合资成立长虹RUBA电器公司,进一步拓展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市场。作为巴基斯坦最大的家电分销公司,RUBA公司在巴基斯坦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在成立合资公司的当年,长虹国内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出口额便迅速增加。

(二)进入模式策略

长虹进入“一带一路”海外市场主要经历了OEM(品牌代工)、出口、全资建厂、合资四种模式。因各国家的市场环境不同,长虹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健的海外拓展之路。

1.OEM与出口

2000-2006年阶段,长虹没有设立海外子公司,在各国外市场只设立了代表处和代销网点。在此阶段,一方面,源于国际市场对长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另一方面,长虹为扩大海外市场规模、摊薄产品成本,不得不选择与其他品牌合作,贴牌生产。同时在这一阶段,长虹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推动自身品牌的出口,迅速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长虹选择OEM和出口的进入模式,主要是为了迅速进入国外市场,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掌握国外市场的消费特点。

2.全资子公司

2007-2010年阶段,由于OEM不符合长虹转型的高品质品牌战略,出口又因关税壁垒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在欧洲拥有一个研发、生产基地是长虹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步。捷克的工业基础、地理位置、政治环境以及欧盟成员国身份为长虹在欧洲市场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捷克很快就进入长虹的选址视野。长虹意图依托欧洲先进技术优势,建立一个拥有研发和生产的基地,同时为了保证研发技术为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使用,建立全资子公司是长虹的必然选择。

3.合资控股公司

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该地区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较高,因此中国其他家电品牌也拓展了该地区市场,如海尔、TCL等。2011年,长虹也意图进入当地市场,选择合资模式的原因有三,一是巴基斯坦对整机进口征收了高额的关税,长虹不得不考虑在当地投资建厂;二是巴基斯坦RUBA公司在该地区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平台,吸引了长虹与该公司合作;三是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地区政局动荡,长虹选择与本土企业合作有利于掌握当地市场环境。

(三)成败经验

1.成败方面

长虹海外市场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步步为营,特别是2004年长虹折戟美国市场后,其海外拓展之路更为沉稳。根据2007年到2015年的长虹年度财务报表,如图2,发现除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主营业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其他年份都在逐年上升,平均增长比例达到22.47%。特别是2013年海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达到32.60%。

但是,在长虹海外投资过程中也遭遇挫折和困难。如2003年,长虹意图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但由于对海外企业了解较少,错失进入欧洲市场和提升研发能力的机遇;2014年,由于长虹并购策略失误,错失收购欧洲第三大家电制造商意大利意黛喜(Indesit)。海外人才的缺乏和投资信息渠道不畅,导致长虹海外投资中错失良机。

2.成败经验

首先,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是长虹成功走出国门的成功的主要因素。其次,长虹选址策略以市场规模、规避贸易壁垒和节约营运成本为主要考察因素,也是长虹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的成功因素。最后,长虹的投资模式主要根据东道国宏观环境,选择全资、合资、控股等多种投资模式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 下一篇:大学班长班级工作总结(收集7篇)
    上一篇:电信营业员年终工作总结(收集4篇)
    相关文章
    1. 环境规划概念范例(3篇)

      环境规划概念范文一、逻辑的概念和概念的逻辑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大基本形式,概念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的产生是人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重要..

      daniel 0 2025-01-07 09:52:33

    2. 精雕雕刻教程范例(3篇)

      精雕雕刻教程范文篇1关键词:雕塑艺术;发展;藏族;藏传佛教中图分类号:J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83-01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文化遗址时代,藏族祖先们就已..

      daniel 0 2025-01-07 09:51:27

    3.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例(3篇)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范文国际方面的挑战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以及加入WTO对乡镇企业带来的影响。乡镇企业的结构和布局,人才素质远远无法适应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目前..

      daniel 0 2025-01-06 19:09:24

    4. 纳米雕刻技术范例(3篇)

      纳米雕刻技术范文弗拉季米尔是俄罗斯玻璃雕刻制作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熟知玻璃性质;叶莲娜毕业于穆欣娜列宁格勒艺术与工业设计学院的研究生院,同时受过К.М.Митрофан..

      daniel 0 2025-01-01 13:32:12

    5. 科技创新的实质范例(3篇)

      科技创新的实质范文【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五个统一0前言党的十报告中突出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

      daniel 0 2025-01-01 10:57:12

    6.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例(3篇)

      葡萄糖在农作物的功效范文参考文献:[1]董本正.“糖类”专题的复习[J].生物学通报,2004,(09).[2]许凤芹,刘桂茹,杨学举.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5,(01).
      葡萄糖在农作..

      daniel 0 2025-01-01 08:22:12

    7.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例(3篇)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文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中图分类号:R978.1;R92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2-0070-03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常见的..

      daniel 0 2025-01-01 08:22:12

    8.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例(3篇)

      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范文由于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活动的一种就业能力教育,突出特征是从事技术、技能、技艺、技巧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按照目前学者对VR/AR技术呈现的普遍描述..

      daniel 0 2025-01-01 05: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