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周记范例(3篇)
动物医学周记范文
食疗,亦称“食养”、“养生”。泛指以饮食达到营养机体、调治疾病、保持健康、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的一种手段。它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大约在170万年前,中国大地上开始出现人类,先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就“昼食缘栗,暮栖木上”,“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古者,民茹草饮水,取树木之实。”由此可见,最原始的“食疗”,人类仅仅是为了活命。“饮则求食,饱即弃余”,就是人类祖先饮食状况的生动写照。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不断品尝食物的滋味,辨别草药的温凉,逐渐认识到一些动植物既可以充饥,又能防治疾病,逐步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治病、疗养身体的经验。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周代就已设置了4种不同的宦官:食医、疡医、疾医、兽医。《周礼・天官》中亦载:食医的职责是:“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从此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了专管“食疗”的太医。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的理论著作是《黄帝内经》,它是春秋战国时的医家总结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托名黄帝编成的,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术理论,因而被誉为“医家之宗”。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上,提出了“饮食有节”的重要原则,还就饮食的饥饱之度、冷热之性、偏嗜之习、宜忌之规、配餐之则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则,告诫人们要注意饮馐,而且还要重视卫生,以食疗疾。在有关膳食平衡方面书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一配膳原则与现代营养学的主张遥相呼应。
脱胎于膳食科学与药物疗法同出一源,甚成为挛生姊妹的食物疗法,实际上是为各种病人设计的合理膳食。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对症选食。孙思邈说:“形受味以成也。若食物不调则损形也。……气味合而服之。”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开发和选择食物的实践中,发现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解渴,扶正固本,而且还可以解毒治病。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感性认识,经历代医学家的积累、研究和总结,逐渐建立了中医食疗的学说体系。
食疗,它是一门科学,是从有了人类历史以来就出现,并随着人类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树栖穴居到结茅为巢,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经受了大自然的各种考验,为了保护自身免受病魔侵害,人们在劳动与实践中,逐步认识了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摸索了一些自我保健、强身祛病的方法,我们的祖先把这些保健祛病的活动称之为“食疗”、“养生”、“摄生”、“道生”等,把养生的理论与实践称为“养生之道”。
大约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时期,人类发现了火,利用火并控制了火,使我们的祖先开始懂得饮食的双重功能,就是既可养生,又可养疗。《周礼・含文嘉》记载:“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古史考》记载:“古者茹毛饮血,燧人氏钻火,始裹肉而燔之,曰炮。”
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利用食物祛病除疾的尝试,有据可考的历史已有4500多年。翻开食疗历史,公元前21世纪的夏禹时代,已认识到酒的通经活血作用;公元前16世纪的汤代,又有“伊尹始创汤滚”的记载,出现了最初的食物汤剂;到了周代,“食医”已作为独立的一科,与内科(“疾医”)、外科(“疡医”)及“兽医”并列于朝廷的医事制度中;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为“医书之祖”的《黄帝内经素问》问世,其中的许多论述为食疗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魏六朝承袭了先秦医食互补的古风,在食补食疗方面有了新的开拓,这一时期出现了张仲景、淳于意、华佗、王叔和等名医,推出了《神农本草经》、《伤寒病杂论》、《脉经》等著作,总结了脏腑经络学说,奠定了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传统医学体系初步形成,并试图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既有食品入药,又有药味制菜,使食药同源理论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名医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侯论》中不少地方说到了食与医的关系。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已经提到了若干营养性疾病,如脚气病,虽然当时并不知道它是因缺乏维生素B1所致,但却知道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牛、羊乳和豆类来治疗。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已有“食治”专篇,收载食物药154种,分作果实、菜蔬、谷食、鸟兽4类逐一详加阐述。孟诜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补食物药至214种,编成《补养方》,这是一部最早专讲饮食疗法的著作,孟诜弟子张鼎又加以整理修订,定名为《食疗本草》,遂成为较系统的食疗专书。
动物医学周记范文
【关键词】牙体种植术;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9-0084-02
牙体种植术是将适宜的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使其与骨组织产生生物性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义齿修复(2期修复)[1]。种植义齿同其它义齿相比:种植义齿修复在游离端缺失的义齿修复中有明的优势[2];可用于牙槽骨不足时修复常规义齿效果不佳的患者;它有少要和不要卡环、不损伤邻牙、固位效果好、舒适美观等优点[3]。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牙已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修复选择[4]。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6月-2013年7月已成功种植20颗种植体,并已完成2期修复,经预约复诊和电话回访,患者反应咀嚼功能正常、无异物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笔者所在科室进行牙体种植的13例(20颗牙)患者。其中男9颗,女11颗,年龄43~67岁,平均52.3岁。
1.2设备及材料
采用日本产NSK种植机(型号:OM-EO411C),韩国登腾公司的种植系统。种植患者种植体型号及牙体数:Fx3610型1颗,Fx3612型2颗,Fx4010型1颗,Fx4510型4颗,Fx5007型2颗,Fx5010型2颗,Fx6007型1颗,Fx6008型2颗,Fx6010型2颗。其中种1颗8例,种2颗3例,种3颗2例,同时利用骨粉和生物膜植骨者5例,做上颌窦提升术者2例。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1)患者准备:评估患者情况,完善辅助检查,术前1周给患者行牙周洁治[5],术前1d及术日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检查患者是否签著手术同意书,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术前30min嘱患者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用头套或一次性帽子给患者戴好。安排患者就坐于手术椅位上,系上围兜,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让患者反复漱口,每次含漱2~3min[1]。常规用0.5%碘伏消毒皮肤。(2)种植机、材料、器械及其它的准备:将准备好的种植机各部件连接好,接通电源。将已灭菌好的种植系统工具盒,种植器械包,种植机头,一次性口腔注射器、缝针缝线、一次性输水管、吸引器连接管、0.9%氯化钠溶液500ml,灭菌纱块、麻药、吸唾管等一一查对后放置并记录。根据医嘱准备合适型号的种植体,愈合基台并与医生查对。将准备好的种植器械包、种植系统工具盒按无菌操作打开,并与医生查对种植系统工具盒内的钻头、植器械包内的器械,并记录。连接输水管:将输水管插入已消毒好的生理盐水瓶内,输水管头与种植机头连接,种植机头与马达连接,马达线与种植机连接,检查喷水正常,再放置于马达座上备用。协助医生再次为患者消毒、穿手术衣、铺巾、抽吸麻药。将吸引连接管、吸唾管按无菌操作与吸引器连接备用。将患者CT片摆放好。
1.3.2术中护理调节灯光,让患者放松。协助医生用吸唾管保持手术视野。按医嘱协助医生调节转速和水滴:预备牙槽窝时,转速700~1200r/min,水滴为喷水。上种植体时,转速为20~50r/min,关闭水滴,将准备好的种植体再次查对后按无菌操作传递给医生并将植体的条形码标签粘贴于患者的病历及登记本上。安装愈合基台,将准备好的愈合基台传递给医生。缝合伤口时:递针线、剪刀、0.5%碘伏棉球。
1.3.3术后护理清点手术器械、材料等物品的数量。将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垃圾分类放置。非一次性器械集中在清洗消毒室清洗、养护、灭菌。吸引器瓶用清水清洗后,用含500mg/L的84消毒液消毒。用75%的酒精擦拭种植机,并做好记录。手术间的清洁、消毒。
1.4健康指导
嘱患者术后48h内可用冰块冷敷[5],嘱患者口服抗感染药物3~5d[6],术后7d拆线。保持口腔卫生,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10~20ml/次,3~5次/d,连续7~10d。嘱患者按时复诊(术后1、3、7d,术后第1、3、6个月)。指导患者术日进温凉饮食,2周内,忌热、硬及刺激性食物,3个月内禁烟,1个月内禁酒。做上颌上颌窦提升术的患者,术后不用力擤鼻涕、打喷嚏和剧烈咳嗽[1,5,7]。嘱患者愈合基台若有松动,应及时就诊重新紧固[5]。嘱患者3个月后,若种植成功换上修复基台做冠修复。
1.5观察指标
(1)术后1周内观察种植体周围炎症反应指标;(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种植体的稳固性指标。
1.6评价标准
1.6.1炎症反应的评价标准无反应:种植后种植体周围无红肿胀热痛及渗血渗液等不适;轻度反应:局部有轻度的红肿,经口服抗生素后治愈;重度反应:局部有红肿热痛,渗血渗液、经治疗无明显好转.
1.6.2种植体稳固性的评价标准稳固:牙体种植和做修复后稳固、无松动;较稳固:牙体种植和修复后有1~2度松动,经扳手旋紧后未再松动;不稳固:牙体种植和修复后有3度松动或脱出。
2结果
术后18颗种植体无炎症反应,2颗种植体周围有轻度炎症反应,经治疗后好转。术后1周复查,20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术后1个月复查,18颗种植体稳固,2颗较稳固,均为男性患者,均有吸烟、饮酒等行为,经扳手旋紧后未再松动;术后3、6个月复查,20颗种植体均稳固。经护理与治疗后,20颗牙体种植患者种植后局部周围无重度不良反应,牙体种植稳固,经健康指导、治疗后,随访3~6个月,全部完成冠修复,并能正常咀嚼。
3讨论
对于牙缺失需要做修复的患者,护士要主动介绍种植义齿的优缺点,同时还要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笔者所在科室做牙体种植术是在口腔诊室内完成,术前诊室要进行1h以上的空气消毒。工具盒及手术器械均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种植机头要进行3次预真空的高温高压灭菌,消毒马达时要将马达盖盖紧,再行高温高压灭菌[8]。根据医嘱,如需做上颌窦提升术者,要备上颌窦提升术器械包,植骨者配合医生准备骨粉和生物膜(同时也要查看有效期)。种植体和愈合基台用前要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1周护士要为患者作一次牙周洁治术,并治疗牙周炎好后在考虑手术[5]。纠正不良嗜好,如:戒烟、戒酒等。术前应为患者留取口腔内资料(术前照口内正、侧面咬合像和缺牙列的颌像[1]。术中安装输水管时,要确认供水管在转轴上,紧闭水泵盖,否则种植机电脑板显示E-8的字样,种植机头不出水、不工作。术中根据医生要求配合手术,如传递器械、调节种植机的转速、水滴、吸唾、提供手术材料等。术后配合医生将种植体的条形码粘贴于病历及登记薄上备案,同时记录修复基台的型号。骨粉及生物膜用后将其条形码粘贴于病历及登记薄备案。术毕,用75%的酒精擦拭种植机,待干放回原处,并记录。清洗种植工具盒内的钻头时要保证其在工具盒原来的位置,做好灭菌处理以保证下台手术的正常工作[5]。
根据临床观察:20颗牙体种植患者1月内出现松动者均为男性,有吸烟酗酒史,故术后要嘱患者戒烟或少抽烟[3],保持口腔卫生,按时复诊和随访观察伤口情况及种植体的稳固情况。
护士配合医生进行牙体种植术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熟悉医生的操作流程,熟悉种植机性能、养护;掌握种植材料和种植患者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种植器械的清洗、养护、灭菌流程;术后为种植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及登记管理;定期预约患者复诊;完成冠修复后要电话回访患者的咀嚼功能和满意度,确保种植效果及医疗安全。护士配合医生进行牙体种植术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琴.口腔临床护理操作流程[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9:44-47.
[2]林培.3种修复方式修复游离端缺失的临床比较[J].口腔医学,2012,32(10):609-612.
[3]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口腔医学分册[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96-101.
[4]戴文雍.种植体修复个性化基台研究现状及展望[J].口腔医学,2012,32(11):685-687.
[5]李秀娥.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5-145.
[6]佘文.下颌种植义齿各型附着体的固位稳定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1):147.
[7]陈庆生.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在修复上颌后牙缺失伴颌骨骨量不足病例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3,33(11):776-778.
动物医学周记范文篇3
1946年12月,周宜开出生在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的一个小山村,父母虽是老实的乡下农民,但思想开阔,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不顾家庭的贫寒,坚持送子女读书,在当地方圆几十里很受尊重。
周宜开从6岁起开始上学,就读的小学离家有4公里路,他每天步行上学,寒暑不断。由于家里贫穷,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天未亮就起床,吃过早饭后去学校,一直到下午5点左右才回家,晚上六七点才吃晚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周宜开从小就很懂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兄妹,读书刻苦用功,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做家务或帮助父母下地干活。和别的穷人孩子一样,他也有过牛背上的童年,不同的是他每天放牛时都会带着课本,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记得有好多次,他到村后的山坳放牛,牛在草坪中吃着青草,他坐在石头上看书,看得入神之处,忘了自己在放牛,直到天黑看不清了,他收起课本,才记起自己在放牛,可是牛已不见踪影,害得全家人动员全村的年青人上山到处找牛。他以为一定会挨父母打骂,可是,父母知道孩子因为在专心看书而把牛放丢了,并没责怪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宜开和他的二哥初中毕业后都以高分考上重点中学武冈一中。可家里穷,最多只能送一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都很懂事,互相谦让,最后还是二哥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周宜开心里发誓要好好读书,以报二哥让学之恩。
在武冈一中,周宜开更用功了,课余饭后很少去玩,总是在教室温习功课,同学们都称他“书呆子”。晚上寝室熄灯后,他都要躺在床上温习白天学过的知识,如默记英语单词、数学方程、物理公式、化学分子式等,有时想不起,就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照亮课本,直到记熟为止。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周宜开的成绩总是在全年级名列前茅。1964年他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1966年“”开始,周宜开没有参加任何派别斗争,而是整天钻进图书馆博览群书,让智慧之船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虽然“”中学校停课了,但周宜开自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科技书籍,为他以后在学术上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7月,周宜开大学毕业,当时正处于“”的动乱之中,他这个“臭老九”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学校滞留了一年多后,1970年9月下放到8171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后在1972年3月到大山深处的恩施州宣恩县接受再教育,庆幸的是当地人竟让他在宣恩县一中教高中化学,他为没有荒废专业而倍感欣慰。除教学外,他抓紧点滴时间深钻细究生物化学机理,针对当地烟叶普遍存在的“腐根病”,主动联系县科委开展防治研究,很快生产出一种生物农药,有效地控制住了“腐根病”的蔓延。
6年后的1978年3月,周宜开被武汉大学病毒系招回进行病毒学专业研究,1981年3月,被分配到同济医科大学从事毕生为之奋斗的预防医学事业。下放农村的几年,他感到收获最大的是艰苦的环境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进入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作后,周宜开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同济医科大学是国内外知名的医科大学。在他看来,作为预防医学科研工作者,永远都要把防病治病放在首位,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医学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临床是针对个体的,预防是针对群体的。只有做好群体疾病预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个体疾病的发生。事实上,越是发达国家越重视群体疾病的预防。因此,周宜开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事业的憧憬和追求,对百姓的怜爱,至真至诚。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普查调研,还是在酷暑难当的夏日对比试验,他都是那样的坚定、执著、热切。如今他已是我国出色的预防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他先后承担部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获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研究。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100多篇,出版专著4部。
周宜开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请为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8年被任命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院院长,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为评审专家。中央电视台曾在“中华学人”专栏播放他的事迹。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周宜开看重的是责任和义务,他说现在身上的担子的确繁重,不仅仅是带研究生搞科研,更重要的是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助推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攻坚克难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纳米敏感膜”
周宜开致力于环境医学的新技术研究,以生物发光、生物大分子的发光标记与检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基因探针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他的科研生涯中创造过许多奇迹,其中“纳米敏感膜”的研制为攻克抗癌药物的靶向性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赢得了世界关注。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周宜开应荷兰特文特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库依曼的邀请,受国家教委派遣,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荷兰作访问研究,重点研究“纳米敏感膜技术”。
癌症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不治之症,死亡之症”。尽管现在已有很多治疗癌症的药物,但这些药物有很强的毒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体内的正常细胞。怎样才能让治癌药物识别癌细胞,只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呢?为此世界各国都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攻克这一技术难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际一流实验室的荷兰特文特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进行该项研究,试图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一种只有纳米级的超薄膜,包封抗癌药物形成“生物导弹”,“生物导弹”再通过膜表面的“制导系统”,使药物能识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从而把药物定向输入癌细胞,达到杀死癌细胞治疗癌症的目的。
由于该项研究是世界生物医学工作领域最前沿的课题,荷兰政府从世界各国邀请了40多位专家到特文特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研究。然而专家们绞尽脑汁也没有实质性突破。库依曼所长就把希望寄托在曾在荷兰留过学并在超薄膜研究方面有过长期研究和独特见解的周宜开身上。
在荷兰,周宜开非常珍惜那里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条件,结合国内多年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全身心投入科研之中。果然不负库依曼所长所望,周宜开仅用了3个月就研制出第一批“超薄敏感膜”,其性能远远优于国际上其他同类超薄膜。当时,所里不少专家都不相信。他们想,我们用了那么多年都没研制出来,一个中国人3个月就研制成功,这怎么可能?不久周宜开又研制出第二批膜,经测试各项技术指标都大大优于期望值。那些专家才心服口服,赞叹不已。
快乐与烦恼如同一对孪生姐妹。伴随着“纳米敏感膜”研制成功带来的喜悦,麻烦也同时侵袭着周宜开。这也是他早就预料到的。因为荷兰要的不仅是超薄膜,更需要的是研制膜的技术。荷兰方面认为超薄膜是在荷兰研究成功的,荷兰给了足够的实验条件,成果理应属荷兰。然而周宜开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超薄膜是中国人研制的,成果应属于中国。
为了得到超薄膜的生产技术,荷方绞尽脑汁,先是谈判,周宜开雄言以辩,立场坚定。于是荷方又要求延长周宜开访问研究时间,给他增加助手。周宜开心知肚明,那是要窃取成果呀。于是每到研究关键时刻就把助手巧妙支开。这一招不成,荷方又高薪聘留周宜开,而美国的一家制药厂竟愿出资亿元购买该项技术,周宜开一一谢绝了。他们的“金钱万能”在一个中国学者的身上却丝毫无用。
荷方见周宜开如此不领“情”,就采取强硬措施,不准他带走任何实验资料。周宜开不是孤独的,因为他是祖国的孩子,祖国会关注他,保护他这位优秀的儿子和他的成果。虽然在研究所只有他一个中国人,但有千万的中国人站在他身后。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出面与荷方交涉,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既巧妙安排他携带完整的技术资料回到了中国,又未使中荷双方的友谊受到损害。
周宜开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和拳拳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库依曼等科研人员,在决定离荷的那天,科研所为他举行了盛大欢送会。会上,库依曼感慨地对他说:“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
回国后,周宜开成了新闻人物。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在国外创造的“奇迹”。卫生部也拨出专款为他的科研改善条件。学校为他配备了4名助手,其中有3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合力攻关。1996年8月,在国内完成第一批超薄膜的研制,之后他们又联手相关方面加强超薄膜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即“制导系统”的研究,且有所突破。目前,这项成果正在进入应用的前期阶段,不久的将来,一种全新的抗癌药物必将问世。
参政议政催生全国政协“一号提案”
1997年10月,周宜开加入了农工党。1998年当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2000年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5月至今,先后任农工党湖北省委主席,九届、十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他从一个自然科学家兼任“社会活动”,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新里程,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选择。如何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把他在自然科学中研究的成果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将是他人生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周宜开始终不会忘记人民的重托和肩上的重任,始终没有忘记他是人民的代表,要代表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说话。因此他在搞好科研的同时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平时注意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百姓呼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墨,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通过几年的调研,他利用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和自己的专业特长,针对百姓生活的实际问题,积极向政府提出各种建议。很多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采纳,并付诸实施,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武汉东湖湖水的污染,影响了周边饮水居民的健康,对此,周宜开与代表联名建议,要求实施“湖改江”工程。这一建议,引起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使100多万居民改饮用东湖水为饮用长江水。
素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多年来,由于乱砍滥伐和上游植被的严重破坏,致使湿地萎缩、动植物不断灭绝,给长江中游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周宜开从世界上水利治理比较成功的澳大利亚邀请两位专家,利用寒暑假深入湖北长江、汉江流域、田间地头、湖泊山坡仔细勘察,纵横比对,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水文地质和动植物数据资料,为湖北省人大通过的《汉江流域综合管理条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2002年3月,他又向九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提交6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提案,其中《关于长江中游设立湿地保护区的建议案》成为大会新闻记者的采访热点,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对周宜开的专题采访。
中国是缺水大国,但水资源浪费又很严重。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周宜开经过深入调查,于2001年3月,利用出席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之机,向全国政协提交了4份提案,其中《改进饮水加氯消毒工艺,确保饮水安全》提案受到国家卫生部、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认为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饮水加氯消毒工艺,的确存在许多弊病,其中有些副产物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迫切需要新的替代工艺。
每年全国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是媒体聚焦的热点,备受社会关注。因为“一号提案”无不与当今社会发展中最热的议题高度契合,也无不获得广泛的社会效应。2011年农工党中央宣传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建议》被确定为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一号提案”,这份提案诞生在湖北,周宜开为提案的产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宜开与农工党湖北省委的同志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城乡分割是亟需着力解决的突出现实问题。同时他注意到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民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推动分配制度改革,而社会保障正是关乎民生事业和社会财富分配,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国民终身福祉的国家基本制度”,正好与他们长期研究发现的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相吻合。于是他提议将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课题定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重大课题,并把课题调研任务交由农工党鄂州市委会,因为鄂州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该市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方面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随即,鄂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鄂州市委主委邵中兴带队就此课题进行了5个月的调研,形成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报告》。报告送达周宜开手中,他又与农工党湖北省委的同志一道深入调研,反复修改。2011年初,农工党湖北省委《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上报农工党中央宣传部。3月3日,此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一号提案”而轰动全国。
在2012年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周宜开就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作了大会发言。他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提出了详实资料,对土壤污染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大会发言后,几十家新闻媒体作了报道,反响强烈。
-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范例(3篇)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政府的作用除了通过制度安排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为产业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之外,还在于对科技创新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许多国家..
-
逻辑推理的理论范例(3篇)
逻辑推理的理论范文论文摘要: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一门学问,而推理是由概念、命题组成的,不懂得命题就不懂得推理。普通逻辑学在研究命题时,主要是从二值逻辑的角度研究命题..
-
营造书香校园范例(3篇)
营造书香校园范文营造国学氛围,弘扬精品文化营造浓厚教育氛围学校校园布局在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联文化、篆刻文化等传统文化来美化校园。经典名..
-
营造技术论文范例(3篇)
营造技术论文范文关键词:室外艺术演出;舞美风格;营造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21-01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化..
-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例(3篇)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文[关键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亚健康(Sub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况,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
-
医学影像超声课程范例(3篇)
医学影像超声课程范文篇1【摘要】通过对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在超声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讨论,说明提高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范例(3篇)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范文【关键词】特色文献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高校办学宗旨是为立足于地方,面向全国,形成鲜明的民族与地方特色,为少数民族以及民族地区..
-
合规管理提升年总结范例(3篇)
合规管理提升年总结范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一流管理、树立一流形象、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在推进“和谐油区”建设过程中,扎实开展管理..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