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技术论文范例(3篇)
营造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室外艺术演出;舞美风格;营造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21-01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化妆、灯光、服装、效果、音响和道具等。不同于剧场内的演出,室内艺术演出活动的舞美风格有其独特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准确把握室外艺术演出活动和剧场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区别,营造适合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风格,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要突出舞台的整体效果
相较于剧场内的艺术演出,室外艺术演出的空间一般较大,因此这给舞台美术的风格营造提供了更多的时空。由于室外艺术演出具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在创造设计时,必须首先重点考虑舞台的整体效果,从布景制作到灯光音响,从服装道具到电子技术等,都要纳入到整体创作的考虑范围之内,从而力求突出舞台的整体效果。与此同时,除了把握舞台装置的整体性,还要注意把握舞台美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舞台美术要与演出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舞台美术的风格进行营造,同时还要从艺术表演的整体性上体现舞台美术的整体风格。
二、突出演出场所的环境风格
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环境千差万别,有的是在热闹的城市中心,有的是在僻静的农村郊外。但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之中,室外演出活动的舞美风格都必须突出现场的环境风格,这样才能够给予观众协调和舒服的感官享受。在这方面,央视的《同一首歌》做的非常出色,《同一首歌》走遍了国内及国外的很多城市,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在工厂还是田间,舞台美术的风格都与现场的环境高度协调,让观众感觉演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毫不突兀。
三、突出室外演出的艺术风格
舞台美术风格与演出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演出活动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舞台美术的风格营造都是为演出活动服务的,因此必须突出演出活动的艺术风格和活动主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策划室外演出活动时,其舞台美术创作要充分考虑到布景、服装、道具以及灯光音响在演出活动中的运用。舞台美术风格的营造,是为了给表演者提供更能适应艺术氛围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整体表演艺术,创造表演者依靠自身所不能达到的表演艺术。例如在室外演出活动中,当剧情需要时通过灯光音响等的运用,在现场制造风和日丽或者是雷鸣交加的场景,以此来烘托表演者的情绪和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表演中去,与表演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舞台美术风格的营造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各种先进灯光和音响设备的运用,使得舞台美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象的塑造力大大增加了。
四、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随着人们对娱乐活动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室外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效果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舞台设计已经很难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创新是现代舞台美术工作者很重视的话题。当然,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应该有一个度的问题,舞台美术风格的创新也不例外,必须是在满足观众需求,被观众所认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舞台美术工作者在进行创新的时候,首先需要在创新和观众的欣赏习惯之间需求好的平衡点,然后在自身艺术特性的基础上,寻求其他艺术所不具备,并且富有表现力的创新手段,使自己的舞台美术更加具有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运用到室外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设计中,如奇异的服装,豪华的装置,LED显示屏的使用,视频技术的应用等等,都给演出活动制造了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让观众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舞美风格的营造,对于任何类型的演出活动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怎样的演出场所,团队都需要根据活动的需要,设计和制作相应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及相匹配的灯光音响等,从而调动演员的情绪,让观众获得更高的艺术享受。相较于室内演出活动,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风格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这就要求舞美工作者在对其风格进行营造的时候,要注意突出舞台的整体效果、突出演出场所的环境风格、突出室外演出的艺术风格以及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舞台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郭大伟.舞台美术的效果作用[J].北方音乐,2011(6).
营造技术论文范文
《营造法原》;木作营造技术;苏州香山帮建筑;特征
TU86A007207
《营造法原》(以下简称《法原》)是姚承祖对香山帮建筑营造技术从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总结。我国民间建筑营造技术的世代流传,主要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导致大量宝贵经验和传统做法渐渐遗失。《法原》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并使香山帮及其建筑营造技术在我国乃至世界声名远扬、流传甚广,该文献亦是我们研究香山帮建筑特征的重要依据。关于《法原》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如对其进行诠释、解读与补充,或对其中部分章节进行重点论述,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其进行不同视角的研究等。虽然在对香山帮研究专论中对该文献进行阐述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从《法原》中所记载的木作营造技术视角看苏州香山帮建筑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见①。木作营造技术主要包括木构架的设计体系(平面形制、构架样式、构件细部、模数关系等)、营造习俗、材料工具及装饰艺术等,《法原》中除营造习俗外,其他内容均有详细的记载。
《法原》可看作由《导论》、《本论》、《附录》、《营造法原插图》与《营造法原图版》五部分构成(见图1)。《导论》分为《营造法原再版弁言》、《自序》、《目录》、《插图目录》和《图版目录》。《本论》共16章,主要由《地面总论》(第1章)、《木作》(第27章)、《花作》(第8章)、《石作》(第9章)、《砖作》(第10章)、《水作》(第1113章)、《工限》(第14章)、《园林建筑》(第15章)、《杂俎》(第16章)组成。《木作》(第27章)又由《大木》(第24章)、《厅堂》(第5、6章)、《殿庭》(第7章)构成,《大木》(第24章)则分为《平房楼房大木总例》(第2章)、《提栈总论》(第3章)和《牌科》(第4章)。《附录》中记载了《量木制度》、《检字及辞解》及《鲁班尺与公尺换算表》。《营造法原插图》共计128幅,其中张至刚所拍照片112幅,另有其手绘插图16幅,穿插于各章节中。《营造法原图版》则为张至刚用现代工程图法对姚承祖所绘图样进行了重绘,并以实物测绘进行补充所增添的51幅图样,但可惜的是,姚承祖的原手稿在《法原》中已不存在。幸好1979年陈从周将朱启钤的《题补云小筑图》、姚承祖的《补云小筑图》影本、姚承祖设计的《灵岩寺大殿图》(郁友勤绘,1933年)集结而成《姚承祖营造法原图》1979年10月,陈从周整理并作序的《姚承祖营造法原图》由同济大学建筑系刊行。其中共收录38幅图,图文并茂,且标注构件、详记规矩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可为我们今天研究《法原》及香山帮建筑特征提供更好的佐证。崔晋余主编的《苏州香山帮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227274页)将其进行了收录。,可使我们一睹当年姚承祖原图的风采(见图2)。
《法原》关于香山帮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地面总论》(第1章)、《木作》(第27章)、《花作》(第8章)、《园林建筑》(第15章)、《杂俎》(第16章)、《附录》及《营造法原图版》。
香山帮是以苏州为发源地、以太湖流域为主要活动区域,对江南地区乃至北方官式建筑均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匠作帮派。香山帮是一个集木作、水作、砖作、木雕、石雕等多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艺群体刘托、马全宝、冯晓东:《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1页。,木作在香山帮诸作营造技术中处于重要位置,古代木匠师傅在营造过程中亦处于统领地位,因此,根据木作营造技术来看香山帮建筑特点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该文献中关于香山帮传统木构建筑的平面形制、构架样式、构件细部、模数关系、材料工具及装饰艺术等方面的记载,并与宋《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清《工程做法则例》(以下简称《则例》)进行比较,来进一步挖掘香山帮建筑的地域性与时代特征。
一、历史悠久、南北交融
朱㈩栽指出,《法原》虽限于苏州一隅,所载做法,上承北宋,下逮明清朱启钤:《题姚承祖补云小筑卷》,载《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8687页。。
《法原》中记载的部分建筑构件与宋《法式》具有很深的渊源。如《提栈总论》(第3章)中记载的柱下石质的鼓墩与木质的,在宋《法式》中均有记载。《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中,即有“造柱下”条款。“”是一块圆木板,垫在柱脚之下、柱础之上。的木纹一般与柱身的木纹方向成正角,有利于防止水分上升。并且当开始腐烂时,可以抽换,而使柱身不受影响,不致感染而腐朽,可以避免更换大的结构构件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第159页。。《厅堂总论》(第5章)中对扁作厅与圆堂、船厅与卷蓬、贡式厅、鸳鸯厅、花篮厅、满轩的主要构件、特别对扁作厅与圆堂中内四界的大梁及山界梁、后双步的双步梁及眉川进行了详述。扁作厅中的大梁及山界梁,梁背端部的卷杀与《法式》中的月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略显平缓与呆板,而《法式》中的月梁则更具力量感和装饰趣味。建筑构件的数料合拼法在香山帮建筑中广泛流传,《法原》中也多处记载。《厅堂总论》(第5章)中提到扁作厅大梁的用料,分独木、实叠及虚拼三种用料方式;《提栈总论》(第3章)及《厅堂升楼木架配料之例》(第6章)中记载了承重的叠拼、特别详述了柱的拼合之法。柱的拼合可采用两种方法,其一为合柱鼓卯法,并直接引用了《法式》的合柱鼓卯图;其二为在圆木四周拼合木料之法。由此可见《法式》对香山帮建筑影响颇深,这与南宋时的宋室南迁,特别是绍兴年间《法式》曾在苏州重刊,应有直接的关联。《法原》中还多处提到与清《则例》的比较,且两文献记载内容亦有相似之处。如《提栈总论》(第3章)中的“提栈”规定:“房屋界深相等,两桁高度自下而上,逐次加高,屋面坡度亦因之愈后而愈高”。“提栈”与《法式》中的“举折”有很大区别,而与《则例》中的“举”极为相似,但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一为《则例》中有“垂举”、“斜举”之分,而《法原》中只有“垂举”,没有“斜举”在《则例》中,“举”为两桁间构成屋架斜度的直角三角形中,对应于以1为底边的另一条直角边长度和斜边长度这两个含义,前者称为“垂举”、后者称为“斜举”。参考蔡军、张健:《〈工程做法则例〉中大木设计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6页。;其二为《法原》中的起算与界深相同,但五尺以上仍以五尺起算,而《则例》中则不拘于此,即与步架没有直接关系;其三为《则例》中各举均严格规定,而《法原》中的提栈则相对灵活,只限定一个大概,如“民房六界用二个”、“七界提栈用三个”、“殿宇八界用四个”、“堂六厅七殿庭八”以及“镶金叠步翘瓦头”等的限定,使得确定提栈相当灵活,更多的是根据匠人的经验而得。明清时期大量香山帮匠人参与南京、北京都城建设,官方征调大批香山帮工匠进行营造活动,其结果是香山帮建筑营造技术融入官式建筑体系,及官式建筑做法对香山帮建筑技术的反渗透沈黎:《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页。。香山帮建筑营造技术在对明清官式建筑产生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排除其在南北方、官式与民间建筑营造技术方面的互融。或者说,同一建筑营造技术在南北方不同地域或有不同的表现,这个课题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讨论。
二、独具特色、地域性强
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称谓的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水陆交通方便,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经济文化水准,特别是水乡文化特性渗透到建筑中,其柔软、委婉、悠扬、灵性使得香山帮建筑独具特色。香山帮建筑所具有的强烈地域性,从《法原》中关于建筑贴式构成体系、木作营造术语及构件的记载中可略见一斑。《法原》中将建筑在进深方向的断面称为“贴”,又可分为“正贴”与“边贴”《法原》中的“贴”相当于建筑横剖面所看到的大木构架,位于正间的为“正贴”,位于建筑山墙处并有脊柱落地的为“边贴”。。构成贴的最重要基本单位为“界”。界特指两桁之间水平的投影距离,相当于《法式》中的“椽”,《则例》中的“步架”,并由此形成内四界(或内六界)等,作为建筑的主体空间。如《平房楼房大木总例》(第2章)中,用建筑贴式记载了平房的四界、五界连廊、六界、六界用拈金及七界;楼房的六界、七界前副檐后骑廊及七界前阳台后雀宿檐平房(或厅堂)内四界以金柱落地,而作山界梁,后易廊川双步,称此金柱为“拈金”。“雀宿檐”为以软挑头承屋面,附于楼房者。参考姚承祖:《营造法原》(第2版),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103、108页。。厅堂除由界构成的主体空间外,还增加了其他元素。《厅堂总论》(第5章)中对扁作厅与圆堂、船厅及卷蓬、贡式厅、鸳鸯厅、花篮厅及满轩的构架样式进行了记载,以厅堂基本型(扁作厅和圆堂)贴式为例,可简化为(轩+内四界+后双步)的构成体系,其他厅堂构架样式均可由此衍化而得。厅堂中的“轩”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建筑贴式构成部分,可谓厅堂构架中的标志性空间,其繁多的种类、华丽的形式为厅堂类建筑,既扩大了进深尺度,又增加了空间层次,妙趣横生、独具特色。《法原》中记载了茶壶档轩、弓形轩、船篷轩、菱角轩、一枝香轩、鹤颈轩等。同时,根据轩梁与厅堂内四界大梁之间的高低关系,又可分为磕头轩、抬头轩及半磕头轩凡轩与内四界同一屋面,其轩梁低于内四界大梁时,称其贴式为磕头轩,如轩梁底与大梁底相平者,则称抬头轩,抬头轩则须于内四界设重椽,安草架。亦有大梁较高于轩梁而内四界与轩又非同一屋面,仍用重椽及草架者,则称半磕头轩。参考姚承祖:《营造法原》(第2版),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23页。。《厅堂升楼木架配料之例》(第6章)中,根据轩与步柱的关系将楼厅中的轩再分为楼下轩、骑廊轩及副檐轩根据楼厅的剖面形式和轩的位置不同,分为楼下轩、骑廊轩和副檐轩。廊柱通长两层,楼下轩为位于楼下廊柱和步柱之间的轩;骑廊轩为上廊柱相对下廊柱位置退后,位于楼下廊柱和步柱之间的轩;副檐轩为廊柱通长两层,在廊柱之外附加的轩。。《殿庭总论》(第7章)中,记述了殿庭的大木构架样式,可简化为[廊(双步或三步)+内四界(内六界)+廊(双步或三步)]的构成体系,并未提及轩。但香山帮殿庭建筑中仍有用轩者,如苏州报恩寺七佛殿在“八架椽屋前后乳蟆鼻安考右恢ο阈、光福铜观音寺大雄殿前廊施船篷轩等。
《法原》中存在许多具有吴地地域特色的建筑用语。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具有浊声母、单元音韵母多、鼻音韵尾少等特点吴恩培:《吴文化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7351页。,吴语还展现了苏州居民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文献中诸如“架”之“界”、
“束腰”之“宿腰”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吴语特征。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建筑用语在《法原》中随处可见,如《殿庭总论》(第7章)中提到除硬山顶殿庭外,其余殿庭平面的边间均称为“落翼”,对于3至9开间(奇数)的殿庭平面则分别称为“次间拔落翼”、“三间两落翼”、“五间两落翼”及“七间两落翼”。另外,还将斗沓莆“牌科”,举折(举架)称为“提栈”等。即使与其他地域或传统建筑文献中的术语相同,但在《法原》中的含义却不尽相同,也是苏州香山帮建筑特色的一种体现。如《法原》中的木作有大木、花作、小木之分,此与《法式》、《则例》有所不同,三者相同的为大木,均指木构建筑的结构支撑部分,如柱、梁、枋、椽等。《法式》、《则例》中的小木指门、窗、天井装修部分等,而在《法原》中则用花作(装折)来专属,小木指专做器具之类姚承祖:《营造法原》(第2版),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41页。。《法原》还记载了苏州香山帮建筑极具特色的木构件,如《牌科》(第4章)中的风头昂、枫恚样式精美、活泼轻巧;梁类构件常会搭配的梁垫、蜂头、蒲鞋头、棹木;脊桁两侧的抱梁云、山雾云,不仅能使构架更加坚固,同时增添了装饰意味。
三、模数关系、牌科无缘
根据对《法式》、《则例》及《法原》中有关木构件尺寸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构件尺寸(包括建筑的面阔、进深等)是存在一定模数关系的,即有特定的基准寸法,如《法式》中的“材”、“分”、“帧保弧对蚶》中的“斗口”、“面阔”、“进深”;《法原》中的“界深”、“面阔”、“柱高”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演算出其他构件尺寸,可以说中国古典建筑设计是体系化的,这一特征在官式建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蔡军、张健:《〈工程做法则例〉中大木设计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06108页。。
《平房楼房大木总例》(第2章)中,通过口诀的方式,记述了以面阔、进深为基准寸法,由此可得出大梁、承重、桁、步柱等的围径尺寸,并可进一步推算出山界梁、川等的围径尺寸。同时,特别强调厅堂、殿庭的相关构件也具有同样的相关比例,并指出边贴用料为正贴的八折,各进房屋檐高为正间面阔八折的规定。可见对于香山帮建筑的平房楼房来说,主要构件尺寸之间是存在一定的模数关系的,这一结论也可在建筑测绘中得到佐证。《厅堂总论》(第5章)中则进一步明确各间面阔、檐高与面阔、下檐与上檐之间的模数关系。如次间面阔为正间面阔的八折,无牌科时檐高同次间面阔,如有牌科则须加上牌科高度等;如为楼厅,上檐檐高为下檐檐高的七折。《厅堂升楼木架配料之例》(第6章)中,列出“厅堂木架配料计算围径比例表”,可以看出大梁围径以内四界深为基准寸法,其余各料以面阔、枋及柱高为基准寸法构成较严谨的模数关系。并且注明用于平房时可酌减,用于殿庭时,大梁围径为内四界深的三折,步柱径则为前后檐进深的一折。唯扁作大梁及山界梁以该表所得围径,去皮为方料。如造价及用料等情况有限制时,酌情减至九到六折。随之,对楼厅的承重、搁栅等构件尺寸进行了分述,但明显看出这些构件的模数关系不强,但非常重视木料的围径尺寸确定,这也是《法原》中对建筑构件尺寸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殿庭总论》(第7章)中,与厅堂相同,重复记述了各间面阔、檐高与面阔之间的模数关系。该章节重点对发戗详细尺寸规定进行了阐述,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章节记载了斗盘枋宽与厚的尺寸确定,与坐斗产生了关联,此为全文献中唯一一处建筑构件尺寸与牌科有关的记载。
《法原》的《牌科》(第4章)开篇写道:“牌科北方谓之斗怼F涔τ梦承屋檐之重量,使传递分布于柱及枋之上。南方建筑,凡殿庭、厅堂、牌坊等皆用之。北方大式建筑,其权衡比例,几悉遵斗口,而南方用材常以规定尺寸计之,虽经变通,犹多依照”,明确说明《法原》中牌科并不参与建筑构件模数关系的体系中。并且牌科自身的规格由斗之宽、高而命名,分别为五七式、四六式、双四六式。五七式牌科的斗高5寸、斗宽7寸,常用于华丽之厅堂,或祠堂之门第;四六式牌科的斗高4寸、斗宽6寸,其式样较为小巧,常用于亭阁牌坊等;双四六式牌科的斗高8寸、斗宽12寸,其式样较为巨大,常用于殿庭等。而《法式》中材分8等,详细记载了如1等材广(高)9寸、厚(宽)6寸,适用于殿堂9间至11间,直至8等材的寸法和应用范围。《则例》中的斗口分11等,头等才斗口厚6寸,直至11等才,但仅规定了与4、5、7、8、10等才相适用的建筑类型。
此外,《法原》中所记载的建筑构件模数关系,也不似《法式》、《则例》中那样严谨和体系化,建筑构件尺寸之间尽管存在着一定的模数关系,但多以面阔、进深等为基准寸法,而与牌科无关。并且在对柱等圆形截面构件断面的尺寸,常用围径而非直径。这除了地域性的因素外,也与其为民间建筑营造技术的记载具一定的关联。
四、装饰得当、简繁得体
《法原》的《装折》(第8章)中专门记述了门、窗、栏杆、飞罩及挂落等主要建筑装修部分,其中的大门木板、长窗内心仔、纱隔(纱窗)夹堂及裙板、栏杆、挂落、飞罩,样式及图案种类繁多,是苏州香山帮建筑中的重点装饰部位。如大门木板以外钉竹条,镶成万字、回纹诸式;长窗内心仔花纹有万川、回纹、书条、冰纹、八角、六角、灯景、井子嵌凌等式,仅万川而言,就有宫式、葵式之分,整纹、乱纹之别;纱隔(纱窗)夹堂及裙板多雕花卉,或雕案头供物;栏杆式样不一,万川、一根藤、整纹、乱纹、回文、笔管式等;飞罩式样有藤茎、乱纹、雀梅、松鼠和桃、整纹、喜桃藤等诸式。
不仅如此,苏州香山帮建筑构架本身即是一种装饰,如厅堂类的扁作厅(圆堂)、船厅回顶、卷篷、鸳鸯厅、花篮厅、贡式厅及满轩等。丰富多彩的构架样式不仅起到结构支撑作用,更创造了不同的内部空间或灰空间,带给人独特的美感。特别是厅堂类建筑中轩的运用,更是苏州香山帮建筑装饰的重彩之笔。轩本身不仅具有支撑、围护、暗示等级作用,更极具装饰功能。另外,还有如《厅堂总论》(第5章)中扁作厅的梁(大梁、山界梁、荷包梁)、后双步上的眉川,及其附属构件,如山雾云、抱梁云、梁垫、峰头、贡式厅梁桁转角处细致的木角线、花篮厅的垂莲柱(荷花柱)等形状本身即极具装饰意味。再如《平房楼房大木总例》(第2章)中记载的机(根据形状及花式分别称为水浪机、蝠云机、金钱如意机、花机或滚机)以及雕成流空花纹的夹堂板等,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主题,显示着主人的审美趣味、文化水准和经济实力。《牌科》(第4章)中的云头、风头昂、枫怼⑿麻板及两座牌科之间的垫戆澹装饰意味均极浓,牌科的点缀使得建筑的等级、审美趣味均大大增强。很多以强调装饰性为主的构件,如界深跨度较大时,则需要在梁垫下方加上蒲鞋头,官宦人家为彰显身份,在蒲鞋头的开口内插入纯装饰构件――形如纱帽的棹木,以及镶嵌在牌科上的枫恚均为香山帮建筑的装饰特点。除此之外,更多的则表现在构架与装折相结合上,如《厅堂总论》(第5章)中记载的鸳鸯厅,脊柱间设纱隔及挂落飞罩,纱隔为镶以木板之长窗,裱糊字画,都是很好的例证。
香山帮建筑装饰讲究张弛有序,并不是所有构件均雕饰繁杂。主体构件干净利落、简洁大方、舒展有序;附属构件则雕饰华丽、繁华锦绣、内涵丰富。建筑整体呈现简繁得体的态势,搭配极为巧妙。纵观《法原》中所记述的平房(楼房)、厅堂(楼厅)及殿庭大木构架形式,平房(楼房)规模较小,为普通居住之所,构架简洁、无轩及月梁,少装饰;厅堂昔为富裕人家作为应酬居住之处,或为私人宗祠祭祀之用,构架繁杂、善用轩,且装饰华丽、富于变化;殿庭则为宗教膜拜或纪念先贤之用,需强调其大气庄重的性格,因此构架中的梁柱体系以直线型为主,较少用到轩或月梁。由此可见,香山帮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性格的不同,呈现装饰得当、简繁得体的特性。
五、结语
本文从建筑文献分析这一视角,解读了《法原》中木作营造技术的记载内容,并通过与宋《法式》、清《则例》进行了比较,阐释出苏州香山帮建筑所具有的强烈地域性与时代特征。可以看出:苏州香山帮建筑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变化进程中,不仅受到中原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且与我国北方官式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发生过很大程度的交融。其独具个性的建筑贴式构成体系、兼有吴语韵味的木作营造术语、构件尺度之间的模数关系与牌科的脱节及其弱化,装饰得当、简繁得体的建筑构架与细部,均展示了苏州香山帮建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间建筑的特性及清晰的时代特征。
姚承祖.营造法原(第2版)[M].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李诫.营造法式[M].北京:中国书店,2006.
营造技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指导理论支持体系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展开的跨越国界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的理论,然后从政府和民营企业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怎样构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撑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指导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大多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利润驱动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动机,且通常将海外子公司视为“海外市场进入者”或者是“母公司专有技术转移的接受者”,并认为企业的专有优势只存在于母公司,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发展与扩散的承担者,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优势。由于在海外经营会比国内经营发生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各方面的条件与本地企业一样的话,那么它在进入外国市场后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或根本无利可图。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论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因此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决定到海外去投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有的竞争优势,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因为,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技术外溢又带来了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技术外溢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外溢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且可以发生在行业间,因为许多行业虽然生产的产品不同,但使用的很多要素都是相同的,当某一行业提高要素使用率的时候,通过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也将受益于其他行业。技术外溢包括国内技术外溢和国际技术外溢,并且国内技术外溢比国际技术外溢快得多。事实上,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效应对经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溢出和扩散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扩大,作用呈下降趋势。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可靠近技术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观点。2003年的数据显示,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我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相对于当地企业来说,我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另有学者在对我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企业在英国投资的首要动机,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也成为主要动机。而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已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表明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不能指导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其原因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第二,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第三,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因此,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是其进行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母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立国际信息搜寻网络,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针对民营企业所需的市场、技术、人才、政策信息,搜集所在国相关资料,反馈给国内市场;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国家应鼓励相关部门和相关组织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增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从事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以支持他们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应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念支持
民营企业要树立跨国经营的理念,应认识到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获取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应意识到企业国际化不只是简单的地域扩充,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国际化。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国际化的时间、合理设计国际化的路径。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支持
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其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经营战略。首先,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明晰产权,并建立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受限于特定的环境与体制,其经营活动不规范,同时,市场与客观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调整、提升管理水准,以支持企业日益纷繁复杂的经营活动。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创建独特并富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以创新为龙头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创新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而,民营企业应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时针对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态势,实行技工、技贸相结合,依靠所在地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提高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受影响。只有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提高了,才能改善民营企业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支持
Michael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支持
在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包括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等;三要创新民营企业用人制度,积极探索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支持
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营销环节一般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销售行业、金融行业、物流配送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电子商务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极大的适用性,可以为企业节省经营费用,减少中间商的盘剥,提供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弥补信息不足。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善于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发展个性化营销,既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又可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
参考文献
1.李占祥,卢馨.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3(6)
-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例(3篇)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文[关键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亚健康(Sub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况,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
-
医学影像超声课程范例(3篇)
医学影像超声课程范文篇1【摘要】通过对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在超声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讨论,说明提高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范例(3篇)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范文【关键词】特色文献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高校办学宗旨是为立足于地方,面向全国,形成鲜明的民族与地方特色,为少数民族以及民族地区..
-
合规管理提升年总结范例(3篇)
合规管理提升年总结范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一流管理、树立一流形象、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在推进“和谐油区”建设过程中,扎实开展管理..
-
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范例(3篇)
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一、问题提出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
-
中学篮球教学教案范例(3篇)
中学篮球教学教案范文关键词:篮球训练;篮球教学;篮球意识;基本功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态势、做出抉择的能力。篮球比赛是..
-
初中英语课文辅导范例(3篇)
初中英语课文辅导范文那么,小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的现状究竟怎样?它对学生个体甚至整个基础教育生态又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亟须了解的事实,..
-
财务预警功能范例(3篇)
财务预警功能范文随着退市风波的奏响,上市公司不再可能永久保持圈钱的能力。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时刻监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本文尝试将西方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多变模式..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