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例(3篇)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文
[关键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
亚健康(Sub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况,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威胁到30岁以下年轻人,尤其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和普遍。大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的人才,是国家的财富。研究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和成因,对预防和减少亚健康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非体育专业的6个学院09、10、11级3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涉及亚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阅读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等书籍。浏览了网络电子信息,基本掌握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详实的基础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分类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12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6.15%。
1.2.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最后制表。
2.结果与分析
2.1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分析
调查显示,61%的学生感到有一些学习压力,63%的学生时常出现疲劳、困倦、睡眠不好甚至失眠。日常饮食无规律和起居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分别占68%和62%,具体表现:不吃早餐占50%,偏食或凭个人嗜好饮食占42%,“开夜车”和通宵上网分别占40%和56%。由此可见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有50%以上是独生子女,体育运动的缺乏,特殊的家庭生活经历,更高的自我素质提高的任务要求,相对狭隘的教育模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使得这一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及时把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的健康动态,研究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现对其亚健康类型作具体分析如下:
2.1.1躯体性亚健康
表1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调查一览表
项目从不有时经常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体质差、易患病237.720769.07023.3
长期持续疲劳196.317157.011036.7
莫名的恐俱、焦虑、不安5819.316956.37324.4
感到忧虑、孤独4515.016555.09030.0
经常失眠、多梦279.018963.08428.0
大学生躯体性亚健康有头晕头疼,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疲劳,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通过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大约80%以上的学生有时或经常出现躯体性亚健康问题。(详见表1)
2.1.2心理亚健康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等症状。心理性亚健康是大学生亚健康的另一重要表现。其中焦虑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担心、恐慌。担心,恐慌是一种固有的不安,主要的精神反应便是焦虑和忧郁状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除焦虑状态外,还表现为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多种表现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压力很大(详见表2),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和大学校园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致。
表2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
统计项很大压力较大压力没有压力合计
人数9317433300
百分比315811100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工作学习困难重重,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师生关系不和睦,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等。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素质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自己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评价较高(详见表3、表4),说明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良好,这是值得欣慰的。
表3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自我及对他人评价一览表
统计项很高较高一般较差很差
自我评价(%)8404660
对他人评价(%)2563624
表4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环境适应状况一览表
环境适应很适应较适应一般不大适应很不适应合计
人数1217793180300
百分比4593160100
2.1.4道德品质亚健康
大学生道德品质亚健康患者主要症状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认知障碍主要指在大学生的认知系统方面存在的不利于品德发展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智力障碍和意义障碍。智力障碍的人常常陷入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圈子,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思考问题是常常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思维缺乏灵活性,逻辑性等等。意义障碍是指大学生某些内在的心理因素妨碍对道德要求正常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拒绝教育者的教育,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式,毁坏任何教育方法的效果。情绪障碍也比较常见、容易感情用事,及不适当的激情等。行为障碍主要是指一些不正常的坏习惯,如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
2.2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2.2.1季节与气候:在季节交替之际,人们会觉得不适应,比如在初春季节,大多数人会觉得疲乏。天气的变化亦可导致“亚健康”,如连续几天阴雨,就会感到压抑。
2.2.2人际关系:大学生需要更多的社会交往。同学之间、同乡之间都很容易产生感情,但因大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所限及个人情感的差别,往往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而发生矛盾,于是心理素质差的同学就会感到压抑。
2.2.3学习压力:由于大学生都是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彼此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非常接近,在中学时期的优势感和优越感没有了。一旦自己稍不努力或其它客观原因致使学习成绩落后与他人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2.2.4人体周期性低潮期:人的情绪、思维敏捷性、机体反应性、甚至智力等都是周期性的。当大学生处于低潮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2.3亚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培养坚毅勇敢的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克服困难的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能力,增强自信自尊,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体育运动是预防和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2.3.1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还有助与进行自我教育。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2.3.2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3.3体育运动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的身体运动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运动项目的需要。如,短跑要求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良好的运动距离感和运动速度知觉。
2.3.4体育运动能促进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的心态形成,逐渐树立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精神,这是健康人生最难得的。体育运动时各种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我们大学生的信条。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持和增进我们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1.1“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学生生理及心理和全面的发展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差异明显,应采取不同方法予以解决。
3.1.2“亚健康”现象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不良嗜好及无规律的饮食起居、缺乏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和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3.1.3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心态,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向健康状态发展。
3.2对策
3.2.1加强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力度宣传,使大学生对健康的重新认识,了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加强掌握监护意识。
3.2.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努力创造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方式,应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3.2.3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体育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习惯及体育观念,真正使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2]洪家云.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5):50-51.
[3]刘雪勇.湖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文
1亚健康状态的定义
亚健康状态也叫作灰色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亚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病前状态、次健康等。目前,世界各国学者虽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其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
1.1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
董玉整[1]认为,所谓“亚健康”,就是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亚健康既表现为个体的亚健康,又表现为群体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且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就个体亚健康来说,又具体表现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方面。王育学[2]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入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1.2低质状态
王琦[3]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1.3第三状态
赵瑞芹等[4]认为,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等,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它的内涵广泛,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周英等[5]认为,亚健康是介于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虽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实际上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
以上可以归纳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情感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心理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
2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因素
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既有心理、生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失调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又有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等多因素的影响所致。
2.1心理因素
范存欣等[6]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亚健康以心理因素和工作压力方面问题的相对危险性较高,如工作不愉快、工作开展不顺利、工作能力不被认可、感到生活没意思、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会长时间不开心、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
2.2平衡稳态障碍
董玉整[1]认为,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系统的平衡出现了失调,从而使得健康变态变型,质量下降,功能萎缩。而影响系统平衡主要因素有越来越恶劣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紧张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倾斜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2.3环境因素
周英等[5]认为,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心理社会因素及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是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付建民等[7]认为,医学生“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业压力、竞争环境、就业压力、文化差异和缺乏运动。
3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3.1能力减退
赵瑞芹等[4]指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恶化――过劳死。亚健康状态的表现错综复杂,较常见的是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降低,出现躯体疲劳、易感冒、稍动即累、出虚汗、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障碍等。周英等[5]将亚健康症状概括为一多三少,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
3.2疲劳状态
钟玉昆[8]记载的亚健康症状为:疲劳困乏、体力降低、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精神状态欠佳、适应能力减退;胸闷气促、心悸、健忘、烦躁、失眠、多梦、抑郁、惊恐、头晕目眩;月经不调、减退;食欲不振、精神紧张、工作效率低、遇事焦急、紧张、常感“累”等。
3.3虚弱症状
王琦[3]认为亚健康状态的范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泛指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3)一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4)某些重病、慢性病已临床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5)在人体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生理机能减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
3.4具有阶段性
陈国元等[9]提出“亚健康”状态分为三个阶段:(1)轻度心身失调:以疲乏无力、失眠、纳差、情绪不稳等为其主要表现;(2)“潜临床”状态:潜伏着向某些疾病发展的倾向。其表现比较复杂,可概括为三减退: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临床检查可发现有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力低下;(3)“前临床”状态:是指已经患病,但症状不太明显,医生尚未明确诊断,未开始治疗的状态。
3.5精神-生理-社会-行为表现
马云枝[10]将亚健康的具体表现分为三方面:(1)精神心理: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等。(2)生理:乏力疲劳、头昏头痛、心慌心悸、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腰腿酸软、减退、小便清长、手足发凉或麻木、抵抗力差等。(3)社会: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董莉等认为除了身体、心理、情感、思想表现外,还有行为“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行为失常、无序、不当等。
总之,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实际上,许多人在这三方面都有表现,仅仅是偏重和程度不同而已。
4展望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不统一,缺乏客观有效量化的评价工具,使得亚健康的研究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引入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量表学、混沌学等多学科非线性的研究方法。继续深化对亚健康状态本质的研究,阐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以及不同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建立亚健康诊断的金标准,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759.
2王育学.亚健康状态[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
3王琦.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研究进展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5):1-6.
4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M].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21(4):10-13.
5周英,尤黎明,张兵碚,等.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14-715.
6范存欣,王声涌,朱丽,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7付建民,但爱兰.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分析及教育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17(2):144-145.
8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研究成果[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5):60-64.
9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2.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一、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二、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2.1身心过度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科研与职称评定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引起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膳食不平衡、吸烟、酗洒、过少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此外,滥用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2.1膳食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可引起疾病。一些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较多,时间紧,对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餐,有时不吃早餐,有时暴饮暴食,一些教师应酬多,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过多;也有部份女教师追求苗条,有意节食,这些都是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从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水平不断上升及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2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但同时降低了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超限抑制和疲劳。长久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使大脑皮质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智能衰退,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工作和学习效力下降。
2.2.3酗酒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少量饮酒出现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兴奋等现象,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也会降低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会损害肝功能。
2.2.4运动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以车代步,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沉重,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运动不足,使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会出现新陈代谢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退化,免疫功能降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三、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引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在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普遍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3)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5)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6)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
医学影像超声课程范例(3篇)
医学影像超声课程范文篇1【摘要】通过对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在超声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讨论,说明提高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范例(3篇)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范文【关键词】特色文献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高校办学宗旨是为立足于地方,面向全国,形成鲜明的民族与地方特色,为少数民族以及民族地区..
-
合规管理提升年总结范例(3篇)
合规管理提升年总结范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一流管理、树立一流形象、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在推进“和谐油区”建设过程中,扎实开展管理..
-
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范例(3篇)
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一、问题提出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
-
中学篮球教学教案范例(3篇)
中学篮球教学教案范文关键词:篮球训练;篮球教学;篮球意识;基本功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态势、做出抉择的能力。篮球比赛是..
-
初中英语课文辅导范例(3篇)
初中英语课文辅导范文那么,小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的现状究竟怎样?它对学生个体甚至整个基础教育生态又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亟须了解的事实,..
-
财务预警功能范例(3篇)
财务预警功能范文随着退市风波的奏响,上市公司不再可能永久保持圈钱的能力。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时刻监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本文尝试将西方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多变模式..
-
关于农学专业的知识范例(3篇)
关于农学专业的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农产品流通;商贸;人才特征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专项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商贸经营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