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农学专业就业前景范例(3篇)

daniel 0 2025-10-18

大学农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具有各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应届本科生除外)。职业背景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差异性。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学生经过培养以后,是否都能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从事这种职业的资格,应作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的根本出发点,由此决定了系统的职业领域知识体系是其整个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核心。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材较少,质量参差不齐少,不少教师直接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教材。其次,在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占多数,观摩、讲座、讨论等实践性课程偏少。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数有职业背景,然而,适合不同职业背景学生选修的特色课程几乎没有。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需要的是知识更新以及更新基础上的系统化。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纳入教学中,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合理构建和改善[3]。第三,授课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学位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在职拿一个学位,不少教师也没有将专业学位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的意识,在授课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及课程检验上深入研究不足,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理念。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归根到底就是为某一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检验合格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其“更高层次任职资格”能否达到。应从学生的地域和职业背景差异出发,按照对知识的不同需求组织授课内容,构建起合理的职业领域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和最新理论技术体系[4](如图1所示)。不同职业领域知识体系内容差异由地域差异和职业背景决定。

二、职业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社会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实实在在地摆在人类面前。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自然科学,同样需要社会科学的介入。对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要掌握相关农业知识,又要掌握经济、管理等社会学知识[5],在职业领域知识纵向加深更新的同时,还要横向拓宽他们的相关知识领域,构建起“职业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出“复合型人才”的特点。通过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使该类型的研究生能够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实际农业推广工作中既能有“教练”的水平,又能有“教授”的水准[6],从而体现其“高层次”特点。

三、科学的思维知识体系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是人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思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形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一个方面的一个课题,而在其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科学等,就有赖于研究生学习阶段科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引用“思维”这一名词,旨在说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离开“研究”二字,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科学地研究问题、科学地思考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高层次”的一个标志。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方法论、思维与科学、科学研究方法等选修或必选课程。

大学农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篇2

1.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正式成为wto组织世界贸易体制的三大制度之一,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积极对自己的国际竞争战略做出调整,纷纷把知识产权提升到振兴和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高度。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出到2022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战略目标。

在此宏观背景下,国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现实需要以及应对未来竞争的人才储备需要还相去甚远,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人才层次不够合理: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多,应用型人才少。这是因为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校远多于招收知识产权本科生和双学士学位生的学校。二是知识产权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法律知识厚,专业知识薄。三是知识产权人才分布不合理:在国家机关、公检法部门或大型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才多,到基层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工作的人才少。为此,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已有部分理工类、医药类或化工类院校开始设置依托学科专业或知识产权专业的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使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依托农科专业背景的双专业、双学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却实属罕见。随着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与农业有关的知识产权人才更加稀缺。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专项任务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第23条),完善理标志保护制度(第32条)。因此,贯彻《纲要》精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大量基层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一项长期任务,必将需要大量既懂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又懂知识产权的人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才。农林院校通常是以农业和生物为优势学科,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知识产权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因此,在农林院校中面向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是大批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农业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捷径,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是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2.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2.1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人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22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据此可以认为,知识产权的外延至少应当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专业,涉及到法律、科技、经济、管理、文化等多学科内容的专业。农林院校在进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时,应当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依托,重点培养具有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因此,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是,具备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前沿动态,具有适应面广、适应性强等优点的农业知识产权复合型普通人才。

2.2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定位

当前多数学者认为,知识产权应当是法学和管理学两个门类的集合。知识产权专业的知识结构应当依托法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构。当然,前提条件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理、工、农、医专业背景。由此可以推断: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知识结构应当是:动植物科学与技术(或相关学科)+法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知识产权核心知识。

2.3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模式定位

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当选择本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依托农林经济管理或者法学专业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的双专业、双学位教育。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的双专业(双专业)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二是从学制上讲,在本科阶段高年级同步进行双专业、双学位教育能够缩短学制,容易为广大的学生所接受。

3.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上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

和模式的定位,笔者所在学校在开展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时主要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3.1专业分类

将全校14个学院的学生按照课程的相关程度划分为: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化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科与传媒三个专业大类,但重点是第一大类。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置相应课程,强化专业特色。如为植物科学与技术类学生增设的5个学分对应的课程是:植物品种保护法、地理标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具体如表1:

3.2学分要求

辅修农林经济管理(知识产权方向)的学生必须修满70学分。理论学时45学分,实践环节为25学分。其中,必修课32学分,选修课13学分。学生毕业时必须撰写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产权方向)的学位论文,经答辩合格后,可以获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产权方向)的学位。

3.3课程模块

根据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定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设定法学基础模块、知识产权核心模块和管理学模块三大模块。

3.4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

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设民法总论、诉讼法、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学原理4门课程,合计11.5学分,每学分按16学时计算。具体分配为,民法总论3学分,诉讼法3.5学分(共计56个学时,理论课46学时,实践课10学时),农业知识产权2学分,管理学原理3学分。专业课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应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专业英语、生物多样性公约、植物品种保护法,合计20.5学分。上述课程,除专业英语为3学分,生物多样性公约1.5学分,之外,其他各门课程均为2学分。

大学农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黑龙江农垦辖区总面积5.76万km2,占黑龙江全省土地面积的12.6%。其下辖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九三分局、北安分局、齐齐哈尔分局、绥化分局和哈尔滨分局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根据垦区实情和农垦区域布局特点,提出构建“四五”城镇化体系,以5个分局规划建设5个中心城,并确定城市发展产业定位。如宝泉岭分局打造成食品工业产业城;建三江分局打造成中国绿色米都;红兴隆分局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窗口;牡丹江分局打造成生态旅游城;九三分局打造成北方生态园林城。以农场级别并结合农场发展规模,建设50个重点镇、50个一般镇,以农场生产作业区建设500个规范化管理区,个级别定位贯穿于农垦城镇化发展,分别承担起大、中、小城镇职能。小城镇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必要生活设施;中等城镇发展商贸服务业,为垦区小城镇的物资流通提供中转站;大城镇集聚人才与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这一发展定位已经初见成效,农垦城镇初具规模,形成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生活幸福的农垦城镇,逐步实现“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中”的梦想。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代表,是我国农业开发形成的以农为主多种行业组成的经济社会系统。近年来,垦区采取“撤并生产队,建设管理区,发展小城镇”发展思路,快速推进了垦区城镇化建设,也增加了垦区的耕地面积。由于体制、机制的优越性和农垦的经济实力做保障,黑龙江农垦城镇化走在全省前列,引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农垦小城镇景观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城镇建设的靓丽风景,吸引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也为推进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黑龙江农垦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1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各个农场都需要建设城镇绿化养护的专业队伍。根据黑龙江省垦区2011—2014年人才需求计划,2011—2014年垦区的园林相关人才有所增加。从园林专业相关需求方向看,主要需求园林绿化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城镇规划、林业、旅游、园区规划管理等专业人才,其中园林绿化和养护需要的人数和旅游方向需要的人数增加较大。

2.2农垦农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2年暑期,园林专业教师组成调研小组行程6000km,对黑龙江农垦部分农场的小城镇建设情况、园林绿化队伍建设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农场小城镇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如嫩江农场、鹤山农场、云山农场、八五七农场、七星农场、前进农场、洪河农场、红旗岭农场、八五二农场,这些农场园林绿化已经完成,急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绿化养护队伍;一些农场小城镇建设正在进行中,如尖山农场、大西江农场、海林农场、八五三农场、浓江农场、创新农场,一些住宅小区和农场公园、广场及主干道附属绿地都需要建设,他们也急需园林专业人才。未来几年,海林农场将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农业休闲旅游,七星农场拟建三江绿色米业和现代化大农业开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八五三农场利用燕窝岛景观开展农垦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农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都需要引进园林相关人才。另外,农场很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的功能,如尖山农场农业园区、鹤山农场的万亩大豆田、七星农场的部级农业园区、洪河农场的农机展示区等,这些平台也需要园林专业相关人才。

3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园林专业人才。通过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7级园林专业学生座谈发现,基本没有学生打算去农场就业,都希望留在城市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农场不了解———园林专业课程中没有与垦区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内容,园林专业实践中没有到垦区调研实践,导致学生对垦区的了解少,有的学生想去垦区又有所犹豫,导致农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二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垦区发展不对接———垦区城镇化进程中以小城镇建设为主,要兼顾考虑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功能。同时垦区近年来建设各种科技园区、示范区及观光农业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还要懂得一些农业栽培、宏观管理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企业需要园林人才,一方面毕业生工作难找。为了推动学生到垦区就业,逐步实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垦区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良性对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黑龙江农垦城镇化提供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第一,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增加有关垦区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农垦科技园区规划与管理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垦区的绿化建设。第二,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垦区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垦区的城镇化进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已与垦区100多个农场建立联系,先了解农场每年的人才需求计划,然后根据农场需求情况,从园林2008级、2009级、2010级的学生中选派2~名学生到农场实习。这种做法既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又使农场根据需要选留到合适的人才。截至目前,到农场就业的大学生2007级有1人、2008级有4人、2009级和2010级各有6人。第三,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就业的意识和情感。以走下去(学生主动到垦区实践锻炼)、请进来(垦区的专家领导到学校报告、交流)的模式,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发展的意识。第四,建立垦区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发展、人才需求与农垦大学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信息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垦区的城镇化建设、园林施工养护的方案,锻炼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园林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农场园区规划项目、居住区景观规划等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相互了解,学生得到了锻炼。

4结语

  • 下一篇:小学学校管理方案范例(3篇)
    上一篇:参加校园活动的总结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参加校园活动的总结范例(3篇)

      参加校园活动的总结范文消防安全活动总结1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园消防宣传工作,推进我园消防宣传专项活动的开展,提高师生消防安全素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我园..

      daniel 0 2025-10-18 14:51:32

    2.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范例(3篇)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摘要】护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情绪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健康的一门集医学、社会学、人文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学..

      daniel 0 2025-10-18 14:51:12

    3.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范例(3篇)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范文[关键词]小学安全管理研究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机能和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个体认知水平较低,自我防范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更..

      daniel 0 2025-10-18 14:50:33

    4. 森林防火通道规划范例(3篇)

      森林防火通道规划范文一、主要做法(一)立足规划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组织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等工作中,把森林资源作为重..

      daniel 0 2025-10-17 14:53:27

    5.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范例(3篇)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一、健全培训机制。1、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

      daniel 0 2025-10-17 14:53:00

    6. 小升初简历范例(3篇)

      小升初简历范文我和妈妈制作简历时,就已经决定,小升初只考两个学校:清华附中、101本校,事后,妈妈说,当时真的是很冒险。一、接到通知一天早晨,妈妈叫我别去上学了,在家好好复习一下..

      daniel 0 2025-10-17 14:52:34

    7. 幼儿园篮球教学目标范例(3篇)

      幼儿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一、巧妙设计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感受运动乐趣幼儿园的大操场可划分成几个区域,设置诸如休息区、综合区、平衡区、钻爬区、跳跃区、小车区、球区、跑..

      daniel 0 2025-10-17 14:52:14

    8.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例(3篇)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文【关键词】老年人;腰背疼痛的病因;骨质疏松;治疗方法[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tiologyofagedpatients’backpainanditstherapy.MethodsTh..

      daniel 0 2025-10-17 14:51:53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18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