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知识范例(3篇)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农村不断的开展合作医疗项目,大部分孕妇选择医院分娩,这就提升了产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医院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1]。儿科相对特殊,尤其是新生儿各项功能尚未完善。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新生儿,对其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80例新生儿,其中100例为男孩,80例为女孩;年龄在1~6d之间,平均为(2.6±1.8)d;将所选的新生儿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不安全因素
1.2.1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病床问题,随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数量增多,对医院病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生儿出现问题后需要特殊护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就增加了院内护理中出现危险的几率。院内感染也是护理中存在的一个不安全因素。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低体重、早产儿,其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另外,产科仪器较多,而且人员相对疾病,可能在对新生儿护理中出现安全隐患。
1.2.2人员因素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操作的人群较多,包括医生、护士、家长等,一些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进行,违规应用操作仪器,护理责任心不强等等。新生儿的行为能力较差,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这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发生几率[2]。家属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其不了解护理知识,护理缺少科学性。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
1.2.3管理因素新生儿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无法满足,无法严格按照等级实施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工作中容易引起护理差错,为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对护理工作的监察和管理至关重要。应严格执行管理操作制度,定期检测护理质量。
1.2.4技术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新仪器、新设备逐渐的在临床上应用,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应用,大部分医院应用最新的电子管理系统。要求新设备、新技术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操作,同时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电脑上进行护理记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掌握的内容和程度越多越多。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假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或者经验缺乏都会影响新生儿的护理要求。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新生儿进行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几率为6.7%,对照组为17.8%,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分析(n,%)
3预防措施
(1)医院应加强会人员巡视病房的次数,保证病房的安全性。对新生儿病房做好卫生清洁工作,管理好各项物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尽心,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安排探视人员时间和次数,避免出现院内感染。(2)医护人员积极的做好本职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综合素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操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及专科理论知识考核,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对新生儿相关疾病知识进行了解,能够完成各项急救操作,熟悉各种急救仪器的应用方法,做好相关的护理操作记录,交代好交接班工作[3]。另外,还要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信息学知识和法律意识,完善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多与新生儿家长沟通,提升家长的保护意识,指导其正确的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操作。(3)规范入院、住院以及出院流程。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必须和家属一同对新生儿进行检查,在家长面前为患儿佩戴腕带,标注基本信息,同时请家长核对签字;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按照等级实施护理操作,每次操作前核对腕带信息,向家长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4]。出院时要对新生儿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和核对,教会家长正确的育儿知识。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尽量吸收护理人员,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密切观察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同时按照护理人员的等级制定护理操作,做到权责明细,责任到人。对交接班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实行床头交接制度,对新生儿的基本资料以及特殊注意事项进行标注,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及交接班记录。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4小结
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特别的新生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对复发。通过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儿护理中的高危、薄弱以及经常出现的问题,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5]。此外,所有医护人员向着一个目标努力是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在逐渐重视技能培训,专科知识学习的前提下,依然要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尤其要注意观察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护理的表现和方法,积极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华艳,张艳.基层医院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24(02):145-146
[2]潘晓兰,王海霞,张静,等.护理安全管理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20(05):642-643
[3]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48(06):102-103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篇2
【摘要】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出生1d-30d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进行术前正畸时,分析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患儿住院期间除加强病情观察外,还需进行唇腭裂知识的宣教和家长回家后的一些护理知识的培训?监管,家长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本组患儿住院期间及佩戴矫治器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在适宜的时间接受了唇腭裂的手术治疗?因此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首先要从家长的认识开始,采取专科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的去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让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及时有效的进行唇腭裂手术矫治?
【关键词】唇腭裂新生儿不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Dytrych[1]等对100名唇腭裂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5%家长表示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对他们是个“心理打击”,并随之产生失落?沮丧?焦虑等心理症状,该现象被命名为“打击综合征”?一个家庭出生了一个唇腭裂患儿,对整个家庭来说不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伴随而来的护理问题,更是困扰了不少的家庭?并由此带来孩子生长发育受限,体重不达标,经常生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为了尽早改变面中部肌的异常牵引和舌体的异常运动,对患者在新生儿期行正畸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2]?但是即使进行了术前正畸治疗,佩戴矫治器,也可由于护理不当而出现诸多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唇腭裂新生儿阶段护理不当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顺利渡过此危险阶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接受鼻牙槽嵴术前矫治(PNAM)的唇腭裂患儿31例,年龄1d-30d,平均15d;男16例,女15例;右侧7例,左侧19例,双侧5例?
2唇腭裂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唇腭裂新生儿由于存在明显的面部畸形,有的患儿还存在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严重疾病,因此患儿从出生开始就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具体有:
2.1家长缺乏唇腭裂患儿的相关知识
对于绝大多数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对正常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教育就缺乏,更不要说是一个唇腭裂的患儿的喂养?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进行哺乳?如何喂养?什么时候就诊?到哪个医院就诊?等等的问题?这些都给我们唇腭裂护理工作者带来巨大挑战?
2.2唇腭裂新生儿病情复杂性
唇腭裂新生儿由于出生时间短,很多患儿没有来得及做相关检查,并发一些器官畸形?据统计,唇腭裂中有30%?不完全性腭裂中有50%,属于综合征或伴有其他的畸形[3]?这些畸形不仅对患儿造成咀嚼?呼吸?吞咽?语言?表情?消化等功能障碍,严重者威胁到患儿的生命?
2.3护理人员和家长责任心不足
正是由于唇腭裂患儿病情的特殊性,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家长的责任心均要求很高?唇腭裂患儿的出生使父母感到沮丧,有的甚至产生了遗弃的念头?也有父母虽然没有遗弃孩子,但是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尽到父母责任,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喂养?孩子到了医院,有的护士专科知识缺乏,责任心不足,工作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不能及时对唇腭裂新生儿进行巡视,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对症处理;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和爱心,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唇腭裂患儿的家长和患儿由于疾病本身,心理上对治疗效果期望高,对医护人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2.4患儿佩戴矫治器的护理知识缺失该组患儿均是出生1d-30d即到我科行了鼻牙槽嵴术前矫治(PNAM),由于家长文化知识的差异,对佩戴矫治器的护理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还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和责任心的不同,导致在医院是一个家长,回家护理孩子又是一个家长?因此患儿佩戴矫治器的时间要求?护理?观察和复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5佩戴矫治器的并发症由于该组患儿为新生儿,皮肤娇嫩,而佩戴矫治器时间长,反复摩擦,胶带固定需有一定的力度,因此容易发生并发症?佩戴初期容易出现口腔?鼻粘膜溃疡?出血?面部皮肤过敏?真菌性口炎,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出现鼻翼红肿?糜烂等并发症的发生?
3护理对策
3.1开展唇腭裂知识的教育
对唇腭裂新生儿家长进行唇腭裂序列治疗知识的简介是重建家长信心的重要一环?护士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或者接待到生了唇腭裂患儿的家长,就开始予以专业的态度介绍唇腭裂有关知识,包括术前矫治时间?喂养方式?喂养姿势?喂养技巧?奶瓶的选择?奶量的控制,如何观察患儿的面色,如何与患儿建立亲子关系;何时到院行术前正畸治疗和治疗目的等,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问题,留下科室电话或介绍唇腭裂QQ群给家长,通过这些护理对策不仅增强了家长的治疗信心,也强化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产生,也为下一步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3.2加强唇腭裂序列治疗知识的培训
唇腭裂新生儿较正常新生儿而言,不管从喂养方面还是其身体发育方面均要差很多?同时由于病情较为复杂,序列治疗时间长,从出生开始直至成年都要进行关注,甚至接受治疗?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团队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我们必须了解唇腭裂医学基本知识及每个时期治疗计划及其相应护理,预防新生儿时期存在的各种隐患;平时加强这些基本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防止由于护理不安全因素造成患儿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医疗纠纷?
3.3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孩子父母责任心的培养
唇腭裂患儿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求团队协作,这当中也少不了家长的配合?特别是新生儿时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还是孩子的护理者?护士不仅要为家长提供专业的知识,还要为家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必要时可给一些治疗后患儿的照片或介绍病室患儿给家长,让他们建立信心,从而培养其责任感?唇腭裂新生儿护理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工作又十分繁琐,加上患儿病情反复,需要经常持续观察,不断进行加药等,婴儿不断啼哭也影响到家长的心情和休息质量,因此家长经常会抱怨护理人员,从而出现一些烦躁?引起矛盾的情况[4]?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换位思考,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建立起对唇腭裂新生儿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对待护理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对待工作?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更是主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严格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切实熟知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
3.4佩戴矫治器的护理对策
3.4.1戴用矫治器的家庭护理指导(1)喂养指导母乳喂养仍是最
好的方法?人工喂养可使用大而软?开口大小合适的奶嘴给宝宝喂奶?尽量将宝宝的头侧向一方喂奶,以防呛咳?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孩子的面色?嘴唇?(2)口腔护理矫治器每日至少取下清洗两次,不可使用热水?每次进食后即取下清洗?用牙刷将奶垢及粉色义齿粘着膏洗净,用棉签清洁宝宝的口腔,以免污垢积累滋生细菌,造成感染?家长在此时观察口鼻腔有无破溃,发现溃疡及时向医生反馈并来医院复诊?由于指导到位?护理及时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口腔溃疡?(3)皮肤护理:面部贴胶带后,过敏体质的宝宝皮肤可能出现疹子或红肿现象,戴矫治器期间反复粘贴胶带也会造成面部皮肤损害,将胶带贴在3M人工皮上可以保护宝宝的皮肤[5]?胶带每日一换,若被牛奶沾湿则易松脱,要立即更换?更换胶带时先用棉签沾温热水将胶带沾湿,再轻轻撕下,不损害婴儿皮肤?家长清洗矫治器的同时清洁婴儿皮肤?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皮肤过敏的情况?
3.4.2影响矫治效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1)哭闹对治疗的影响:婴儿口腔前庭沟浅,进食频繁,腭托容易移动,造成唇黏膜溃疡?鼻撑力量过大也会造成鼻前庭黏膜溃疡?溃疡会引起婴儿哭闹?不愿戴矫治器,从而影响矫治?家长为婴儿戴矫治器时使用义齿粘着膏可增加矫治器的固位力,发现黏膜破溃要及时反馈医生并复诊;(2)婴儿动作发育因素的影响:婴儿两个月时手指就能够抓握物品,爱吮吸手指,会抓矫治器而影响到矫治?家长可在婴儿衣服上缝约束带,约束婴儿前臂,但不宜过紧,使之不能上举至面部即可;(3)喂养方式的影响:有些唇腭裂婴儿就诊时问较迟,本组一例已经30d才到院行术前正畸,喂奶时难适应口腔内有矫治器?家长勿迁就婴儿,取下矫治器喂食?宝宝未戴矫治器时喝奶或吸安抚奶嘴,奶嘴直接接触裂隙会把裂隙撑大;(4)宝宝刚开始戴矫治器会不适应,哭闹或食量变小,但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宝宝佩戴,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下一步的治疗效果?
3.4.3佩戴矫治器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1)粘膜溃疡及出血:矫治器必须确保其边缘光滑与充分的就位,同时需对可能产生受压或创伤的区域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缓冲?矫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及家长必须进行观察与监控,对疼痛点?溃疡处或压力过大的区域进行?打磨或必要的缓冲?(2)霉菌感染:使用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软膏?碳酸氢钠溶液涂擦口腔黏膜及清洗?浸泡矫治器等进行治疗?(3)局部组织应激反应:换胶布时动作轻柔?缓慢,使用反应较小的胶布?减少粘贴面积及更换次数,同时每次更换粘贴部位及局部应用保护剂?采用人工皮保护面部皮肤?本组患儿使用胶布合理?黏贴方法得当?护理到位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4讨论本组患儿住院期间加强新生儿护理,避免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家长回家戴矫治器期间加强护理知识的培训和观察,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口腔糜烂?皮肤过敏等并发症,患儿体重达标,均预期行唇腭裂矫治手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唇腭裂的治疗已经被绝大多数家长认可,并积极配合治疗,这就要求作为专业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患儿入院期间的护理,更要做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疾病基本知识?了解诊疗计划?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家长和患儿心理指导?护理知识的培训和监管?因此,医院除了收治患儿外,还应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的患儿家庭了解唇腭裂患儿的治疗?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开始矫治?
参考文献
[1]龚彩霞,熊茂婧,吴敏.唇腭裂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与心
理护理[J].国际口腔杂志,2009,37(4):413―414
[2]闫燕,林久祥,罗奕,等.婴儿期唇腭裂早期正畸的初步观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67-69.
[3]石冰,郑谦.唇腭裂患儿的儿科评估及序列治疗计划.唇腭裂总综合治疗学,2011,12(1):154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床旁护理;新生儿;母婴同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大家对新生儿护理方式的进一步要求,这使得新生儿床旁护理的诞生。新生儿床旁护理是指在产妇分娩之后,由产妇及其丈夫还有家属共同与护士一起进行护理的方式,而且所有的护理都在产妇的床旁进行。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产妇由于身体的孱弱,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就落到了其丈夫和家属的身上,但是由于其护理知识的缺少,所以不免会产生些错误的发生。在实行新生儿床旁护理之后,由护士向产妇及丈夫传授护理知识,更好地照顾新生儿。本院自从开展新生儿床旁护理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到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200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丈夫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6岁,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以上。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床旁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两组产妇及其丈夫的年龄等都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护理组
对传统护理组实行传统的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就是新生儿出生后与产妇在一个病房,但是其所有护理都由护士完成,比如新生儿的沐浴,肚脐的按摩,还有疫苗的接种等等都在沐浴室完成,之后再送往产妇的病房,住院的第三天后统一对产妇进行指导,入院时会每人发一本手册,让其进行学习,其中有许多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比如产后指导、母乳的喂养等。
1.2.2床旁护理组
采用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方式,就是从产妇住院就一直由护士手把手教产妇丈夫如何护理,一直到产妇顺利出院。在产妇分娩后到病房由护士教对产妇的护理,还有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及技巧,包括更换婴儿尿布的方法,母乳喂养的知识,睡姿等,第二天教导婴儿洗澡、抚摸的方法,先让其看宣传手册,再让护士进行操作,产妇的丈夫先看后学;与此同时也要对产妇的其他家属进行指导,当然教会产妇丈夫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技巧。第三天的时候对新生儿进行的疫苗接种等治疗性质的护理都要在产妇的床旁进行,进行的时候对产妇及其家属做一些健康知识的普及。这些上述的护理在学习之后由产妇丈夫独立进行完成,护士在一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在出院的前一天要对其进行出院的指导,发放一些须知手册。
1.2.3评价的方法
在出院的时候给产妇及其丈夫发放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其内容包括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对护士的接待的感觉,对护士的整体的评价,产妇对丈夫的评价等,从中收集资料,分析,其中满意度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为十分满意,乙级为较为满意,还行,丙级为不满意;还有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问答,其中包括母乳喂养的注意点、婴儿的睡姿等,根据丈夫的答卷,对其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分为ABC三个等级,A为熟练掌握,B为掌握的一般,C为掌握的还欠缺。
2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的方法,以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表1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的满意度
组别
例数
甲级
乙级
丙级
P值
传统护理组
100
94
6
<0.05
床旁护理组
100
67
26
7
<0.05
表2两组产妇的丈夫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组别
例数
A
B
C
P值
传统护理组
100
87
11
2
<0.05
床旁护理组
100
45
21
34
<0.05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进行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护理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要高,而且其丈夫的护理知识掌握得要比传统护理组好很多。
4讨论
对产妇而言,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漫长而极为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妇既要进行身体的恢复而且还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当一位母亲,如何使她更好地做好这个转变,作为产妇的家属,尤其是丈夫在这个阶段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展床旁护理不仅可以使产妇学会如何进行新生儿的护理,而且可以使丈夫学会如何照顾妻子和孩子。新生儿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只有护士参与护理的方式,采用由产妇及其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之中,由护士指导其学习护理的方式。在实行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时候,将婴儿的日常护理都放在产妇的床边进行,产妇可以直接看到护士如何对婴儿进行护理,并且进行学习,而且护士在护理时,可以向产妇讲解知识,这样更加有助于其学会科学地为孩子护理,如果产妇身体允许的话,也可以加入到其中,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在同时,护士还会教产妇的丈夫如何护理产妇和孩子。
进行新生儿床旁护理,可以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护士工作甚至是医院的工作的评价,新生儿的护理的要求更高,开展床旁护理,产妇可以就直接看到护士进行护理,而且还可以与护士交流,这样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新生儿床旁护理还可以促进产妇夫妻之间的感情,在实施的时候,产妇和其丈夫一起参与到婴儿的护理之中,一起关注自己的爱情结晶,在护理之间使感情更加和谐。进一步,开展新生儿床旁护理可以促使产妇及其丈夫学会科学的护理方法,这样可以使其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最后,开展新生儿床旁护理还可以提高护士的素质,在护理的时候,护士需要手把手地教产妇及其丈夫学习护理,讲解新生儿护理的知识,这就要求护士自身的技术娴熟,知识扎实,就会促使她们自己去进一步研究护理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下的新生儿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现代护理理念人性化的产物,可以帮助产妇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创建很好的医院环境。实施这样的护理方式,需要护士更高的护理素质和沟通的技巧,对护士进行多元化的培训,并且考核合格之后再上岗,就可以进行更好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文贵子.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06):92-93.
[2]张兰英,章玉玲.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02):51-52.
[3]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10.1097-1098.
-
地理思维的培养范例(3篇)
地理思维的培养范文一、学生应具备的地理思维的主要特性1区域性。区域性主要是剖析不同区域的内部结构,揭示不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
-
城乡精细化管理范例(3篇)
城乡精细化管理范文〈一〉、在规划编制上实现“全覆盖”。1、以县城总体规划为基础,尽快编制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制订和完善与县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管理..
-
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办法范例(3篇
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办法范文一、指导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
-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例(3篇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关键词】门诊老年患者;护理服务;探讨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老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就诊患者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比例迅速增长[1]。对于这一特..
-
学校网络管理与维护范例(3篇)
学校网络管理与维护范文篇1提高我校校园网管理水平,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一流的网络技术保障,为广大师生提供一流的网络平台服务,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强学校网..
-
网课辅导教学范例(3篇)
网课辅导教学范文篇1在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化教育工作中,采取科学的教育模式十分重要。怎样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手段,使教育模式趋于多样化,是提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
-
能源管理方式范例(3篇)
能源管理方式范文篇1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开展,原有的能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能源管理发展的需要,改进能源管理模式和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但构..
-
青春万岁范例(3篇)
青春万岁范文有时候我们以为遭遇到的危机使我们走投无路了,却在事后发现这是生命的转机。美丽的生命在于勇于更新,且愿意努力学习。化蛹为蝶,才能使生命焕然一新。人的一生也..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