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范例(3篇)
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范文篇1
目录第一章:概况………………………………………………………1.1凉州旅游概况…………………………………………………1.2项目基本情况…………………………………………………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2.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2.2项目客源预测…………………………………………………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3.2项目的建设期限…………………………………………………第四章: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4.1投资概算…………………………………………………………4.2资金来源…………………………………………………………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5.1经济指标…………………………………………………………5.2经济效益分析…………………………………………………5.3社会效益………………………………………………………5.4生态效益………………………………………………………第六章:实施步骤…………………………………………………6.1建设周期安排…………………………………………………6.2建设投资安排…………………………………………………第七章:综合评价及结论…………………………………………第一章概况1.1凉州旅游概况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物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渠路林田,农家庭院经济、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配套的观光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十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区内涉及旅游资源23处,其中既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属祖国版图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遗址和“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有全国最早建立的沙漠公园,也有全省精品旅游线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旅游景区莫高葡萄庄园和沙漠景观,以及设施农业景观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开发建设,上述旅游区(点)逐步建成并产生效益。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的新的旅游景观。1.2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拟建于凉州区城东20公里处的长城乡,现是林业局林场所在地。西南邻近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西北接高沟堡遗址,东部和西部为腾格里沙漠,占地面积10000亩,其中有苹果园500亩,梨园300亩。园内还生长着大量的沙生植物。由于近年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该林场引来了沙鸡、野兔等沙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该地区属于温和干旱气候,春秋风沙大,夏季气温高,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着大量的适应性极强的沙生动、植物,当地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流传下了许多沙生动、植物的食谱,如沙米、沙葱、沙鸡、野兔、骆驼、黄羊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具地方特色的烹饪方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观光沙漠风光的同时,品尝沙漠中这特有的风味,食后赞不绝口,市场前景极好。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1.3.1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国家提出了向生态旅游、西部旅游、扶贫旅游倾斜国债投资政策,重点对西部生态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很有必要利用这一项目引进国债资金,改变当地经济面貌。1.3.2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旅游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多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城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植被、防风治沙、阻止荒漠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工作的的一项重要任务。沙漠旅游作为凉州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其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我区特色旅游项目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修建一个集沙生动、植物养殖、观赏和美食为一体的凉州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1.3.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规划建设为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由历史文化风景区、工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区和农耕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区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要打响沙漠旅游这一品牌,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集沙生动植物种、养殖、美食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的中心接待场所,凉州沙漠生可食用动植物园地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高沟堡遗址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兴建这一园区,能够起到连接现有景点,充实景区服务内容,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档次的目的,从生态旅游的角度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1.3.4生态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食用的沙生动植物均来自自然界,没有人工养殖,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过度捕杀和滥采滥挖,兴建以沙生动植物人工养殖为内容的生态园区,符合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关政策,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特色旅游和休闲美食的场所,还为社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1.4.1从当前旅游消费者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不再单纯为参观文物古迹而旅游,而更多是为追求可参与、互动的、能够展示个性、放松城市紧张节奏、享受自然乐趣而旅游,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很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新、奇、特的心理需求,是我区旅游资源开发中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市场前景广阔。1.4.2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升温和旅游者个性化旅游趋势的发展,为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武威市委、市政府和凉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沙漠探险旅游定为我市“十五”期间特色旅游产业来抓,并批准成立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4.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如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莫高葡萄庄园等旅游景区(点),已开发建设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旅游接待经验,旅游服务基本规范,初步具备了旅游接待各项条件,对开发建设其他旅游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2.1客源市场分析游客是旅游业的产品的消费者,稳定和扩大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科学地确定目标市场和开拓重点,从而保证合理的产品开发和有效的市场营销。2.1.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环城游憩带(即ReBAM)”理论是当前研究客源市场的重要方法,它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国内ReBAM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在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凉州区周边城市众多,主要有民勤、古浪、天祝、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这些城市总人口近400万,其中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地307.38万人,人均GDP高(约9000元/人·年),出游观光回归自然的动机强烈,其他社会条件也较优越,因此它们将是凉州区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城市人口可能到凉州旅游的规模,总出游率若按城市总人口10计算,可为凉州提供大约30万人次的游客规模。由以上分析可知,凉州处于兰州、白银、西宁、金昌、张掖等地的ReBAM范围中,凉州旅游区处于周边城市区域“游憩地环带”的重叠区,可发展成为周边城市区域居民共同的游憩地,这使凉州发展周边城市旅游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凉州区处于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陕西、新疆、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区距凉州较远,但交通便捷,也可成为凉州的潜在客源市场。2.2项目客源预测近年来,凉州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为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0.5—1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20__年为例,20__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万人次,如果其中有20的旅游者前来参与沙漠探险寻奇旅游活动,每年可接待约11.2万人次。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20__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凉州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5.01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游客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凉州的重点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潜在客源市场的30万人次有20选择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每年将有6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随着西部开潮的高涨和我国加入WTO目标的实现,国际商业、旅游业对西部、西北的兴趣正在增强。不少国家也把目光紧紧盯住了西部、特别是西部旅游资源这块“宝地”。“龙马文化”主题的突出也将吸引该地区的华侨远道而来,寻找天马文化的渊源。欧亚大陆桥的发展、我国铁路的提速与航空事业的日益发展,欧洲和中亚的游客将会沿着古丝绸之路东进,也将为凉州提供更广的旅游客源市场。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凉州区潜在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3.1.1沙生植物园占地20__亩,其中:种苗培育园区200亩,可食性沙生植物种植园800亩,观赏性沙生植物园1000亩。充分利用沙漠原始的地形地貌,依托沙生植物管理技术,大量繁育沙生植物,体现西北沙区沙漠植物资源和主要固沙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果,在沙区再建一片绿洲。3.1.2沙生动物培育和养殖园,占地面积5000亩,根据沙生动物的分布和习性,进行沙生动物引种、配种和繁育工作,培育和养殖各种类型的沙生动物,暂时拟养殖黄羊、骆驼、野兔、沙鸡等。3.1.3餐厅及办公场所,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修建占地500平方米可供500人就餐的餐厅一座,修建办公用房30间,修建占地100平方米的游客娱乐中心1间。3.1.4道路建设,对园区道路进行硬化和沙石罩面,完成道路建设10公里。3.1.5园区绿化及防风林建设,对园区道路两侧及各公共场所进行绿化美化,围墙内侧安排种植防风林带。3.1.6高标准旅游厕所,修建有厕位10个,其中残疾人专用厕位2个。3.1.7大门、围墙建设,围墙为通透性栅栏式建筑,预计全长120__米。3.1.8相关设施、设备及安装:做到上、下水、供暖、供电、交通、通讯等基本健全,购置相关的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旅游大巴车2辆。3.2项目的建设期限项目由沙生植物园、沙生动物养殖园及办公接待和配套设施组成。建设周期为二年,即20__年至20__年。第四章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4.1投资概算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42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875万元,绿化需投资100万元,供电、供热及设备安装需投资300万元,规划设计费10万元,征地费90万元,不可预见费50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4.2资金来源申请国债资金8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自筹325万元。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5.1经济指标(1)预测方法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计算公式:=Po×(1a)n-1Mn=Mo×(1b)n-1=×M—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P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旅游人次M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M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a—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b—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2)预测发展指标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20__—2015年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5—18和8—10,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12—15和6—9;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34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2、15和10。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4.7,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0、11、8。5.2经济效益分析(1)旅游收入项目实施第二期后,20__年开始产生效益,预计当年总收入148万元,以后每年按12的平均值递增,至20__年总收入可达232万元,年均收入为190万元。其中:沙生植物园年均收益25万元;沙生动物园年均可收益40万元;餐厅按220天出租,平均每天进入200人,年均收入95万元;旅游交通运输收入20万元;其他营业性收入10万元。(2)成本费用A、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1万元计,年均30万元;B、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年均9.5万元;C、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50万元。D、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国家资产万元1425万元计)57万元。折旧匀限25年。(3)营业税参考饮食行业税率6计征,年均11.4万元。(4)营业利润年均为32.1万元。(5)投资利润率为16.8%。(6)投资利税率22.8%。(7)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114.4/(148-30-8.88)×100%=104.8%以上是20__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100%时,该项目产生效益,第二年即可赢利。(8)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10-285.27/410.42=9.3(年)5.3社会效益(1)项目建成后,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西北沙区治沙成果,又充分利用了沙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以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西北沙区沙漠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沙漠旅游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5.4生态效益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养殖和种植沙生动植物、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沙漠绿洲形象,增强沙区水资源涵养功能,保护沙漠生态和植被,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六章实施步骤6.1建设周期安排(1)20__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2)20__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3)20__年8月完成初(文秘站:)步设计;(4)20__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5)20__年9月开始施工;(6)20__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6.2建设投资安排(1)20__年8月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0万元(2)20__年9月施工准备工作投资300万元(3)20__年9月施工投资750万元(4)20__年12月工程收尾投资325万元第七章综合评价及结论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和美食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本项目充实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功能,解决了城东各旅游小区饮食服务点多、规模小、无统一就餐地点等问题,实现了以生态建设服务旅游接待,以旅游餐饮推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带动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各旅游景点的共同发展。3、本项目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范文
一、陕西省旅游资源概况
(一)人文旅游费源。陕西目前已发现各类文物点35750处,其中古遗址10378处,古墓葬4011处,石窟寺544处,古建筑2577处,古石刻14551处,全省有国家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居全国第1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0处。陕西共有博物馆57座,现有馆藏文物共56万件(组),国家一级文物3526件,其中123件被推荐为国宝级文物。文物的密度、数量、等级均居中国首位,被誉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二)自然旅游费源。截到2005年底,陕西省共批建森林公园68处,其中部级23处,省级45处,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总面积达26.6万公顷。部级自然保护18.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0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部级水利风景区7座,省级水利风景区6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旅游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既有名山大川、景色奇丽的风景名胜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革命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全省已知的旅游点有1800余处,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省级、部级旅游资源点2L7处,其中部级旅游资源点数全国第一。有省级旅游资源400余处,部级38处。
二、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已经发展成了陕西省的支柱产业。2005年,陕西省全年旅游总收入353.30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了17.6%,其中国内旅游发展最为迅速。陕西以东部发达地区为重点,以红色旅游为热点,兼顾周边地区和省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200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987.9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了14.5%:2005年国内旅游收入316.30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了16.9%。
三、陕西省旅游资源特点
陕西历史久远,可谓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之缩影,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完整性。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陕西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和文化遗存。而且这些遗存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正所谓“秦中自古帝王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文物甲天下”,这几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陕西旅游资源的特色。
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这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千秋各异,交相辉映,具有旅游景观构成的完美性。丰富的历史遗迹构成了陕西的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体现了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的真实性。此外,陕西地跨秦岭山地、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理单元,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优美的自然风景。
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是陕西旅游资源的一个特点。这里民风古朴,民俗独特,其中秦腔、户县农民画、西府工艺、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等均已成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组成的重要成分。另外,陕西特色的风味小吃对于各地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岐山哨子面、关中的牛羊肉泡馍、陕北的洋芋擦擦等等。
四、陕西省旅游开发的RMP模式分析
RMP模式(昂谱分析)是对资源(Resource)、市场(Product)和产品(Market)的系统分析方法。
资源(R性)分析。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为齐全。既有名山大川、景色奇丽的风景名胜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革命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陕西目前已开发出十大旅游区,包括西安古都旅游区、骊山风景名胜旅游区、长安古寺庙旅游区、华山旅游区、成阳帝王陵墓旅游区、宝鸡法门寺旅游区、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黄河旅游区和柞水溶洞旅游区。同时陕西也已经规划出一系列旅游线路、特种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项目。
市场(M性)分析。关中行政区划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5地。关中地区是陕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陕西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皇家园林华清池、西岳华山、西安古城、乾陵、法门寺等,这些旅游景点景区是陕西的招牌旅游产品,其市场定位应是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
陕北黄土高原泛指关中以北的陕西广大地区。那里沟壑纵横,具有黄土高原地貌和沙漠风情自然旅游资源。此外,陕北民歌质朴豪放,安塞腰鼓名扬中外,壶口瀑布恢弘壮观,民风民俗淳朴,这里是中国红色教育的基地,这里也是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这些特殊的旅游资源的客源市场十分广阔,具有典型西北地区地貌特征的陕北。对于南方和东部地区的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陕南是陕西南部的简称,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级市,属于秦巴山地。陕南气候与物产特殊,其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当地方言与陕西中部北部相比有较大区别,但与四川较为接近。因此,陕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应定位在西北地区各省。
产品(P性)分析。一个地区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依赖于五大基本因素:旅游资源条件的好坏、经济竞争能力的高低、基础设施的水平和可达性的高低、市场推销是否强劲有力和政府的旅游政策是否主动积极。旅游产品开发实际上是上述五大因素有机综合的结果。
(一)关中地区有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但以人文旅游费源为主。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都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古迹文物及文化遗存。陕西省政府和旅游部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一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旅游资源的内涵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很显然,关中地区主要是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的主要是文化旅游产品,如兵马俑展示的是秦历史文化、华清池展示的是唐代历史文化、乾陵展示的是唐代陵墓文化、法门寺展示的是宗教文化等等。文化旅游产品弹性很大,启动很难,解决的办法是将文化旅游产品转化成观光旅游产品。所以,应该加大开发的环境建设力度和进一步完善的解说系统,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旅游带来的文化教育,增进对历史的了解。
(二)较之关中地区,陕北的旅游资源略显欠缺,但是陕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有自己的特色。在旅游开发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它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延安为例,近年来,延安一直在打造红色旅游城市,但是去延安仅仅是参观革命旧址就略显单调了。延安还有很多潜在的旅游资源,如北方民族穴居遗风的延安窑洞、以“中国一绝”享誉世界的腰鼓、有“地上文物”之美誉的剪纸、唱响黄土高原的陕北民歌等。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加强“旅游套餐”开发研究,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让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上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陕南地区气候湿间,植彼丰富。陕南的代表是秦岭。这一道山脉,划出了南与北截然不同的旅游风光。北方少见的溶洞溶岩地貌,以及秦岭南麓的数个动物自然保护区中自然和谐的景观,表现了江南水乡的景致。此外,陕南地区还有张良庙、武侯祠、石门十三品、褒斜栈道等人文景观。陕南自然旅游资源较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有优势,在开发方面应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精品带动旅游发展的战略。陕南地区人文资源不可与关中地区媲美,可它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对人文资源开发方面,应结合国家“三国”旅游线路的开发,积极建设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互补与促进关系,建立不同旅游产品的定向开发市场。若将这两种资源结合起来开发,科学分析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必将形成具有吸引全国旅游者的产品优势。
五、结语
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范文
从表1可知,清河旅游资源空间上具有分布广泛且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在6乡镇中,葛仙庄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多,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成为清河旅游发展核心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坝营镇、谢炉镇和连庄镇,合计共41个单体,占总数的82%,这也是旅游开发较成熟的地区。油坊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少,为3个,仅占总量的6%。总之,清河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既有利于全县旅游业的共同繁荣,又有利于区域重点开发。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空间结构
全县有人文旅游资源单体50个,占旅游资源总量的97.2%,涵盖了4大主类、12个亚类和37个基本类型。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人文旅游资源地位更加突出: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分布广。它们相对均匀地分布于6个乡镇。
(一)遗址遗迹类该类旅游资源单体共13个,分属1个亚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和5个基本类型(EBA、EBB、EBE、EBF、EBG),集中于葛仙庄、坝营和谢炉镇,集中度为76.9%,是遗址类旅游资源大区;连庄、王官庄和油坊镇比较少。除葛仙庄遗址类资源最多外,坝营、谢炉遗址类资源数量仅次于建筑与设施类。丰富的遗址类资源,确立了清河历史文化旅游形象。
(二)建筑与设施类
建筑与设施类资源的数量最多,共有24个,分属于5个亚类(综合人文旅游地FA、单体活动场馆FB、景观建筑与附属建筑FC、归葬地FE、、水工建筑等FG)和13个基本类型(FAA、FAB、FAD、FAE、FAG、FBA、FBB、FCE、FCI、FEC、FGA、FGC、FGD)。从全县来看,在各个乡镇,该类资源都比较丰富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最少的是油坊镇,也占全县总数的9%。
(三)旅游商品类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少,共有6个,占清河县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12%,属于地方旅游商品亚类GA中的GAA、GAF基本类型,其中,以GAA类资源单体数量最多,为5个,显示出清河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人文活动类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7个,占清河旅游资源总数的14%,分属于2个亚类(人事记录HA、现代节庆HD)和5个基本类型(HAA、HAB、HDA、HDB、HDC),人文活动类资源集中分布于葛仙庄,集中度为42.9%。清河人杰地灵,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很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等领域的重大变化和成就,都可以从这些旅游资源中反映出来,而且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展示离不开对这些人物、事件、习俗类资源的开发。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态的空间结构
由图2可知,6个乡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差悬殊,开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葛仙庄镇78%、谢炉镇52%、坝营镇40%、连庄镇39%、王官庄镇26%、油坊镇24%。从类型来看,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率最高,其次是遗址遗迹类。然而,建筑与设施类中的文化活动场所类资源开发率很低,仅为5.5%;人文活动类和旅游商品类资源开发率普遍低,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属于非物质性旅游资源,多为人物、事件、地方风俗和节庆之类资源;旅游商品类资源开发率最低,清河的特色旅游商品、风味小吃种类繁多,但目前的旅游利用率不高。因此,清河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潜力巨大。
讨论
旅游区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系统功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个体本身,而且还应包括资源的数量及其空间组合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对于特点区域而言,旅游资源的评价是对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的评价,除对资源个体价值评价外,还要分析研究区域旅游资源要素在研究地域内的类型组合、地域组合和级别配置关系,在通过效应评估来衡量旅游开发的物理容量的基础上,考虑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均衡性、多样性和互补性等在发展战略中的应用,以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功能,提高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
-
科技发展的论据范例(3篇)
科技发展的论据范文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知识服务;精准传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科技期刊出版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目前,信息技术已呈现出“人-机-物..
-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例(3篇)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篇1关键词:海岛;生态;旅游;情景;模式导言世界上有南极和北极,在中国东海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东极”。东极诸岛远离舟山本岛,距沈家门45公里,属于拥有..
-
人文素养与思维创新范例(3篇)
人文素养与思维创新范文篇1论文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一、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大学每年培养出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我们拥有数以十万计的科研..
-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范例(3篇)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范文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云平台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54-021前言云平台以其网络查询和管理的便捷化、教学资源丰富以..
-
交流会主持稿范例(3篇)
交流会主持稿范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和县政府办公室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第二轮县志编纂”一个中心,将三项创建活动和我办工作有机结合起..
-
交流会主持词范例(3篇)
交流会主持词范文篇1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在过去的日子里,我..
-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设范例(3篇)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设范文【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10-0191-01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绿色建筑..
-
文化特色与历史文化范例(3篇)
文化特色与历史文化范文篇1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基本特征经济作用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56-0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个国..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