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医治办法范例(3篇)
骨质疏松的医治办法范文篇1
吴女士其实年纪不大,也没有剧烈冲撞,本来不至于骨折的。在我们身边,类似吴女士这样对自己骨质疏松不上心不知情的人非常多。有数据表明,50岁以上的妇女,30%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的椎体骨折,有40%的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但半数骨折病人不知情也不治疗。
脊椎骨折50%患者并未诊断治疗
很多人都知道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髋骨骨折将会危及生命,但是,对脊椎骨折却认识不足,不少患者并未就医。实际上,脊椎骨折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中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骨折的45%,它会引起脊椎变形,使病人身高变矮。有研究表明,脊椎骨折带来的死亡率甚至高于髋部骨折。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虽然诊断脊椎骨折只需拍X光片即可,但是大约50%的脊椎骨折患者没有得到过诊断、治疗,有的患者是在多次骨折后才被查出。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的是因为患者自认为疼痛是风湿病等引起,只要贴膏药止痛,或躺几天就行了;有的患者因疼痛就诊时,如果医生问诊不够细,就不会发现。
一次脊椎骨折会导致另一次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随时发生骨折的危险,最常见的是脊椎骨折,其次是手腕骨折,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骨折时,往往很难愈合,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对于脊椎骨折,很多人认为是用力不当造成的。其实在骨折之前,其脊柱的骨量已逐渐丢失,疏松的椎体就像被白蚂蚁蛀空的房梁,稍有外力,如在提东西或弯腰抱起小孩的那一刻,脊椎骨一下子塌陷。问题是,只要发生第一次骨折,就还会骨折第二次。而且,很可能两次骨折会相距较近。而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的女人,在已经发生一次脊椎骨折的情况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可能还会发生第二次脊椎骨折。
脊椎骨折预警现象
腰背部疼痛
如果是一个轻微、局部的微小骨折,就会导致局部骨疼痛。而人体为了缓解或不刺激疼痛部位,会改变姿势、肌肉用力,久而久之会产生肌肉疼痛,特别是背部,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高减低和驼背畸形
身高缩减、腹部突出以及驼背等都是老年妇女脊骨破裂的表征,身高的降低多因骨折的原因,但也不是惟一原因,腰间盘的蜕变也会出现身高降低的现象,如果一年内身高降低两厘米以上,就应该去医院检查,年岁大的人应该每半年量一次身高。
其他现象:有腹部突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流及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如抑郁等。
三类人要注意早预防
要预防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骨折,最主要的办法是预防骨质疏松。人的一生中,男性35岁、女性30岁时骨峰值最高,此后骨峰值开始下降,男性下降缓慢、平稳,有个适应过程;女性绝经后骨量会突然下降,这是由于绝经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女性激素不足。更年期妇女一旦停经之后,卵巢分泌出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剧下降,人体大量骨钙分解入血,再从尿中排出。这种流失将无声无息地侵袭骨骼,到了严重程度,骨骼将为孔隙所取代,而仅剩松散脆弱的骨架,此时只要很小的力量或创伤,就可造成骨折。
1.减肥催生骨质疏松
体重短期下降过快会影响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不少都市女性过度追求苗条,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减掉了骨量,年纪轻轻就患上骨质疏松症。而且太瘦小的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非常重要。
2.每天不下楼,骨质天天松
现在多为室内工作,接受紫外线照射少,每天出门坐车,上楼坐电梯,活动量少,由于缺乏足够的锻炼、缺少维生素D和钙,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普遍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激素代谢失调,加快了骨量的丢失。
3.不晒太阳,爱美妇女“骨头最软”
现代女性害怕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而善于遮阳,但食物从进入人体到消化、吸收并最终沉积在骨骼上,这一过程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完成,太阳照射时间过短,就会影响健康骨骼的机能,导致骨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出现骨质疏松,以致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自我检查
预防骨质疏松越早越好
骨质疏松和遗传因素、孕妇怀孕期间的营养等各种因素都有关。但一般说来,从小体重较轻的人,骨量也低,容易得骨质疏松;另外,早产儿、经常读书不锻炼的学生,也很容易骨质疏松,所以从孩子阶段就得注意预防。
高危人群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一些体表特征,如出现牙齿斑驳、体弱乏力,就应考虑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若身高缩短、出现驼背,就说明骨质疏松已经很严重了。
骨质疏松不能大运动量锻炼
对于已经有骨质疏松的人来说,要在饮食上合理搭配,规律作息时间,舒缓紧张的精神状态,要避免大运动量、高强度、身体接触频繁的球类活动。在运动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防止蹲、坐在地上的意外出现。患有骨质疏松的人不宜进行跳跃运动,否则会给本已脆弱的骨骼雪上加霜,散步、徒手体操、太极拳等缓慢活动比较适合,每天在户外运动、享受阳光的时间不应少于一小时。
40岁以后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早期很多时候没什么症状,骨密度检查是早发现、早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专家建议,40岁以后,腰背部、骨盆、足跟部如持续性疼痛,就需要检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质疏松,呵护自己的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的医治办法范文
老唐
老唐:目前,补钙的广告非常多,许多老年人,因为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都开始盲目补钙。其实,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疗骨质疏松,是没有道理的。
另外,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像您这样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就会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等。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每天应坚持喝2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骨质疏松的医治办法范文
已有20年了,一直没有认真地治疗过,症状加重了就吃点消炎药。前几天,这拉肚子的毛病又严重了起来。有一次,他去卫生间时,不小心摔倒,导致左腿骨折。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医生认为:张大爷在卫生间摔倒只是发生骨折的诱因,而根本原因是骨质疏松。但是张大爷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在平时就很注意补钙,怎么会得骨质疏松呢?是自己使用的钙产品不好吗?经过医生的解答,张大爷才明白:原来,骨质疏松与长期腹泻有很密切的联系。长期的腹泻,会影响到肠道的吸收功能,虽然平时也注重钙的补充,但被人体吸收、利用却很有限。身体处于长期缺钙的状况,发生骨质疏松自然不足为奇了。
慢性腹泻,使钙和胶原蛋白的吸收极度减少
钙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体的神经、肌肉、心、肾、肺发挥自身正常功能,都有赖于钙离子的参与。同时钙能够促进骨骼与牙齿的钙化形成。在我们人体的骨骼中,主要成分就是2/3的钙盐和1/3的胶原蛋白。但是当人进入老年后,由于内分泌及激素水平的变化,骨骼里的钙和胶原蛋白会不断地丢失,钙的丢失,就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现在老年人都很注意在平时的饮食过程中,加强钙和胶原蛋白的摄入,以预防骨质疏松。这些补充的钙和胶原蛋白,必须经过小肠的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沉积到骨骼中。
人体的肠道有7米长,在肠内壁黏膜表面存在环形皱褶和成千上万个绒毛及微绒毛,因此它的表面积增加了30多倍。试想当我们把全部肠黏膜摊开时,整个肠黏膜的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这么大的黏膜面积,保障了进入人体的营养物质能够被吸收,其中也包括钙及胶原蛋白。但是,慢性腹泻患者,由于发生炎性反应和毒素的侵袭,小肠绒毛会萎缩,尖端变钝,互相融合,整个绒毛不断变短,进而消失。环形皱褶减少,同时没有萎缩的绒毛也杂乱无章,这些都会大大地减少肠黏膜的表面积,从而影响对钙和胶原蛋白的吸收,并且肠道黏膜减少的情况是随着慢性腹泻病情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时候补充再多的钙和胶原蛋白也无济于事。
慢性腹泻的罪魁祸首―失衡的肠道微生态
相信吗?我们每个人的肠道里的细菌比全世界的人数还多得多!虽然细菌众多,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与我们一生几乎和平共处,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它们靠分享我们的食物而生存,我们也靠它们来完成消化过程。而实现这种和平相处的原因在于,这些细菌会分成两派,一派叫“有益菌”(益生菌),对我们人体有利;另一派叫“有害菌”,对我们人体有害。益生菌不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无致病性,和有害菌群像邻居一样和睦相处,共同构成了一个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并且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有许多有益的功能。当我们患病、年老或滥用抗生素时,微生态发生紊乱,使正常的菌群结构失调,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并耐药,会释放大量的内外毒素,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腹泻发生。当有害菌持续繁殖,益生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肠道黏膜功能不能修复,就会引起慢性腹泻。
改变肠道微生态失衡的良方
由于以往对微生态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微生态失衡导致的肠道疾病的治疗并没有好办法。人们往往采取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注重于表面症状的改善,如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现在的前沿观点认为,只有恢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修复肠道黏膜的功能才是治疗的源头所在,而这必须依赖于有益菌对有害菌的制衡作用。
肠道微生态失衡状态下,整个肠道内是适合有害菌生长的环境,这非常不利于益生菌的自我增殖,因此必须给予益生菌好的养料,使益生菌的数量不断迅速增加,可采取两种方法:
1.将大量的益生菌直接种植于肠道
这是对抗有害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由于一定数量的益生菌遇到酸性环境后都会被破坏而死亡,所以进行益生菌种植时,必须选用有一定耐酸能力的菌种(如嗜酸乳杆菌,在胃酸中有80%的存活率)和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益生菌安全地到达肠道。
2.用“好的肥料”对益生菌精心喂养,使益生菌大量繁殖,从而持续对抗有害菌,彻底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状态。能够担当这一重要任务的就是各种膳食纤维,如高纯度低聚果糖。
-
跳绳比赛作文范例(3篇)
跳绳比赛作文范文星期五下午三时整,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跳绳比赛。第一个上场的是男同学,他们以个个精神抖擞,表情有一点点喜悦,看来他们一点一点也不紧张。先看是,男生在活动腿..
-
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范例(3篇)
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范文篇11.1方法1.1.1护理干预组织8名医护人员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其中包含5名护士,3名医生。主要内容包括:①对病人进行为期4个月的护理干预,每周至少要进行3..
-
篮球基本运球教学范例(3篇)
篮球基本运球教学范文关键词:篮球文化;高职;构建中图分类号:G712?摇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90-02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
-
农学专业的收获范例(3篇)
农学专业的收获范文篇1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
-
绘画比赛活动总结范例(3篇)
绘画比赛活动总结范文一、适时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绘画兴趣个人觉得在适当的时机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可以使教学进程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一次绘画兴趣小组课上,我出示了..
-
跳绳比赛活动总结范例(3篇)
跳绳比赛活动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小学;低段;跳短绳;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31-02跳短绳是一项全面性的运动项目,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
-
科研创新体系范例(3篇)
科研创新体系范文关键词:人文社科;评价体系;校院衔接;自主创新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2-0048-06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是高校依据特定的评价指标,运用..
-
初中生物教学特点范例(3篇)
初中生物教学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教学;现代教学设施【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80-011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