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视错觉(收集5篇)
色彩视错觉篇1
关键词:视觉艺术;视错觉;服装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01-01
在人们经济生活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点,而服装则是人们展现自己美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服装设计在现代生活中日益重要。而视觉艺术运用形式在服装设计中十分重要,国内外很多著名设计师将视错觉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通过引起人们的错觉使其作品独具一格。设计师通过视错觉的巧妙的运用,可以很好的弥补人体的一些缺陷,可以将人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众。这说明视错觉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艺术造型发现美的意蕴,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达创意,美化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影响很大。
一、视觉效果中的视错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对服装进行了解,去了解服装的颜色,触感、款式等。我们通过视觉来选择服装,在通过感觉来知觉服装,从而想象此服装穿在自己身上的形式。知觉与感觉是相辅相成共同产生的,错觉随知觉而产生,人的视觉受知觉因素的干扰,会使人产生错误的感觉,使人的主观所想与客观所在不一致,这种感觉就是视错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视错觉是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
二、视错觉对于服装设计的意义
如果能巧妙的运用视错觉,是可以弥补人的一些先天缺陷,使其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所以对于视错觉的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十分重要。人的错觉产生具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将会受到环境、范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视错觉的运用有具体的要求。在进行时装搭配时,进行多种视错觉的混合,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服饰的效果,因此,运用视错觉一定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盲目进行,否则会起到反效果。例如为肥胖的人设计服装,为了能够使人产生削瘦的错觉,可以在衣服上设计出竖条纹,但是这种竖条纹不可以过宽,否则会适得其反。由此可见,对于视错觉的原理的把握十分重要。
三、服装设计中的视错觉应用
(一)色彩的应用
在服装设计中,视错觉的色彩应用十分广泛,当人的视觉长时间停留在一种颜色上,再马上转到另一种颜色时,人的视觉调节效应就会对大脑传递错误的信号,因此会出现前一种颜色。利用这种错觉误导,在服装设计中可对不同肤色的人进行相应的颜色选择,进行合理的服装设计,以此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二)大小的应用
1.根据色彩的冷暖程度的不同所造成的视错觉会使人感觉图形大小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事物要比冷色调的事物看上去要大,所以设计师在服饰的设计中就要根据人的胖瘦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色调设计,胖人适合冷色调,而瘦人则适合暖色调。
2.在服装设计中,服饰上的装饰图形也会影响到人的感觉。当一件服饰上的设计图形增多时就会给人一种膨胀的感觉,反之,图形较少,则会给人一种收缩的感觉。
3.根据服饰设计的颜色,由于视错觉的关系会使人产生一种远近不同的错觉,简单来说,暖色调会给人近的感觉,冷色调或暗色调会给人远的感觉。
四、服装风格设计中的视错觉
现当代的服装风格种类有很多,而有很多风格在设计上都运用了视错觉的艺术特点,通过光与颜色的原理进行设计,给人一种视觉错乱的感觉。服饰设计中的欧普艺术风格则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利用几何与光颜色的对比排列,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动感,对人造成视觉上的错乱与幻觉。
结语:在人们社会生活不断发展提高的现代,视错觉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通过视错觉设计出的物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尤其是在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当中,人们通过服装的表现来展现自己,摆脱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生活,因此,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高。本文以视错觉为例就视觉艺术形式在服饰中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视错觉在服饰设计中的重要性。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大的需求,服装设计师要不断发掘新型的服装设计理念,而视觉艺术形式的应用则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通过对人们心理的把握,视觉产生的错乱以及幻觉,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服饰。一个人穿着服饰可以展现其的性格特点,所以对于服饰的选择上,人们的要求较高,对于视觉艺术形式在服饰上的应用,更有待我们去进行更深的研究,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人们需求的服饰。
参考文献:
[1]何树贵.重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例说[J].远程教育杂志.2010.6(3).
[2]王曼.白玉苓.王智勇.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69.
色彩视错觉篇2
关键词:错视原理;丝巾;纹样;设计
在现时“读图”中,错视现象通过印刷品、广告、插图、多媒体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视线,在纺织行业中,利用错视现象来进行创新设计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将错视图形作为一种图案设计资源应用于丝巾纹样研发是本文的一个基本构思。由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很甚少,本文仅对基于错视原理的丝巾纹样设计作初步的探析。
一错视
错视是由眼球生理作用所引起的错觉,是人们主观的知识判断、常规的视觉经验与所观察到的对象物形态在现实的特征中所具有矛盾的错觉经验。从严格意义上说,错视是一种消极的视知觉,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这种现象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导致错误的判断。但是从艺术角度来探析这个现象,就会发现错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引力与视觉冲击力。错视图形是根据错视原理,运用奇特的视觉特性所创作产生的。由于这类图形的设计原则不是简单地对设计元素积累叠加,而是对图形形态的构成关系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打破固定的思维定式,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解读方式并得到肯定。错视图形空间层次丰富,视觉造型独特,看似符合事实但又违背客观常理,且蕴含多种形式美法则的艺术特征,如简单中不失复杂、动与静共相存等等。作为一种特殊又独具代表的视觉图形,错视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魅力,给艺术设计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达到丰富多彩又耐人寻味的效果。20世纪开始,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要求向着个性化、时尚化的方向转变。在染织图案的设计方面,错视图形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错视图形为设计元素的花型设计得到了行业内外的肯定,因此错视图形在服装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等专业的运用越来越多。
二基于错视原理的丝巾纹样设计现状
基于错视原理的丝巾纹样虽然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设计,但其图案特质决定丝巾作品的意蕴不止于“平面”,在融入大小、方向、空间、色彩、闭合、图地反转等错视原理之后,丝巾纹样将传达给人们一个集视觉引力、视觉趣味与多重内涵的视觉世界。
(1)同构错视图形
可以使画面产生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逻辑上的张冠李戴使画面产生深远的意义,极富趣味性。如爱马仕的花卉折枝效果的一款丝巾,仔细观察这些画面的物象会发现是由不同形态的花卉折枝和丝带的图形元素组成,这些花卉折枝的元素产生奇特有趣的视觉引力。
(2)闭合错视图形
在一定的可视适合距离内,眼睛的移动与这种静止之间产生了错视的关系,快速移动的轮廓看起来模糊不清,但又显示了对于运动的刺激作用。
(3)正负错视图形
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被封闭的图形称为“图”,另一个面称之为“地”。“图”与“地”之间的关系在视觉上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视。在正负图形中,图与地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使人感觉疏与密、虚与实、变化与统一的空间美感。
(4)立体空间错视图形
某些几何学图形可以在二次元的平面上造出令人感觉三次元空间的立体形象以及具有刺激性的视觉画面。放射状的线、平行的斜行线、重叠面等等都是为了表现三次元空间的表现内容手段。
三基于错视原理的丝巾纹样设计方法
第一,点、线、面是构成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错视艺术的造型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的因素。点、线、面以其独特的构成形态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创造了一个视觉上富有感染力、趣味性、冲击力的艺术世界。根据人们的视觉感知特征对点、线、面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创作丝巾纹样,将展现出极具个性化、变幻无穷的艺术作品。在视觉上,任何点的扩大与聚集,线的宽度增加或重叠都可形成面,也可以由线在空间的划分产生面,将面与面通过连接、分离、透叠、合并等构成手法,建立在二维的画面中表现三维空间的丝巾纹样、图底反转图形的丝巾纹样等等。
第二,色彩错视在设计领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色彩错视的产生除以生理特征为前提条件外,还与物理因素、心理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设计中色彩的错视现象,必须是在具有比较对象的前提下才能产生的。由于丝巾的使用方式的特殊性,其色彩的表达在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三,错视艺术效果的二次处理方法,包括对摄影作品进行直接处理和对各种仿肌理手法进行运用。在丝巾纹样设计中利用摄影的技巧,是最能产生复杂的视觉效果方法,可用反复多次的曝光使形象互相重叠来达到这个目的,如弯曲原有设计图的反射面,就能使其变成扩散的放射状图形,微妙的细部,使人们联想为立体的地形图,并有等高线般的强烈的错视感觉。在丝巾纹样的设计中,把肌理图形和人工制作的肌理元素有目的的加以整合,可实现画面的错视艺术效果,如爱马仕丝巾创意设计中,利用钢笔笔触表现出皮毛柔软质感可见肌理效果是视觉艺术不可或缺的处理手法,使画面平添生机与活力,并具有强烈的错视效果。
四结语
错视原理及图形是适应当代及未来设计发展方向的新兴研究课题和设计因素,其应用是灵活多变的,并以游戏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引起人们生理及心理上的体验,为现代丝巾纹样增添全新、丰富的艺术魅力。在现代丝巾纹样设计中有效地运用错视原理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艺术效果,合理地运用错视图形能够拓展创作思路与视野。错视图形在染织图案中的设计开发将会更加大放光彩,创造出更加有效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景秋.错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李铁,张海力.平面构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色彩视错觉篇3
通常我们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视错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它是由于环境及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视觉影像。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发现视错觉现象,《列子》一书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就是错觉的一例。古希腊神庙建筑设计上也利用视错觉原理来调整人的视觉感受。中国古代同样有在建筑设计等艺术领域利用视错觉原理的先例。可见人们对视错觉已经不仅是采取简单的矫正,而是早己把它作为一种处理手法日益广泛地在艺术等方面加以利用。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视错觉还没有引起广大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
“视觉残像”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并非立刻全部消失,而是该物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这种由残留现象而带来的错觉,称为残像错觉。
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兴奋有余的产物。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通常,残像暂留时间在0.1s左右。大家喜爱的影视艺术就是依据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创作完成的。将画面按每秒24帧连续放映,眼睛就观察到与日常生活相同的视觉体验,即电影或电视节目。
物理实验器械中有一个圆形回转板,板上漆有光谱各色,各色在圆面上分割的面积度数是:红45度、橙27度、黄48度、绿60度、青60度、蓝40度、紫80度。将圆板逐渐旋转到一定速度,板上的各种颜色会完全失色,最后色板成为灰白色。如果用两种不同比例的色彩旋转混合,就能产生光学中的加色法的色相来。如以柠黄与普蓝为例,把此二色以3:1的面积旋转混合,结果得到不鲜明的灰绿相。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这种视觉现象是光色适应后视觉的继续与光补色变化引起的色彩错觉。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例如,当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而凝注红色后,再移视橙色时,则会感到该色比实际的色相要暗。据国外科学研究成果报告,这些视错现象都是因为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造成的。如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纸,这时由于红色感光蛋白元因长久兴奋引起疲劳转人抑制状态,而此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绿色感光蛋白元就会“趁虚而入”,故此,通过生理的自动调节作用,白色就会呈现绿色的映像。除色相外,科学家证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负残像现象。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
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这种颜色补偿。色彩补偿现象在色彩艺术理论中位置非常重要,作为视觉规律,直接关系到色彩的美学问题。
视神经中有感赤、感绿、感蓝三种色感神经。当三原色光的波长射入眼睛后,使三种色感神经兴奋,同时接受了三种原色光波适量的刺激而成为白光,产生了无色的白色感。当我们看红色图案时,某些感赤神经受到了刺激,反映到大脑皮层,而其它两种色感神经则兴奋程度很低弱。这时,我们把视觉器官迅速地转来接受三种原色光波的综合色白色(白墙或白纸,白光应作无色光)时,感赤神经因刚才的兴奋程度尚未终止,还未恢复正常的机能,遂不能与其余两种色感神经相应地感受光波的刺激,而感绿或感蓝神经交感时的刹那间,恰好其中缺少赤光,所以在白墙或白纸上就出现了青绿色的图案。
视神经中的色感神经在接受第二种色之前,对前一色有一个短暂的残留。试在较强光线下注目看绿色图案10秒钟后,迅速把眼移至室内凝视白墙或白纸,约2秒钟的间歇,便会觉得白墙或白纸上出现了红色图案,再持续约8秒钟,色彩逐渐减淡以致消失。凝视下图中的心形图案约30秒钟后,迅速把眼移至凝视白墙或白纸,就会看到一个红色的心形,凝视下图的黑色灯泡约三十秒后把目光迅速移到一张白纸或灰纸上一个发亮的灯泡。
如果视觉器官直接感受光色,它的结果也相同。我们在傍晚时对红色夕阳扫视几秒钟后,转看天空的白云,会出现淡青色的圆形。由于发光体直接强烈地兴奋了感赤神经,以致这种淡青补色的出现。由此可见,色的视觉继续是为了完成色的调和和完整。其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适当的速度。倘若转速是0.1秒时,则能清晰见到形或色的接痕;当超过0.1秒时,这种断续形象便由朦胧而至全面消失,逐渐在视觉中构成整体。电影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摄制的,一般影片每秒钟拍24张连续动作,离开了适当的速度电影就变成了幻灯。印刷是利用青蓝、洋红、黄和黑四色点子的疏密形成无数空间混合的错觉性色彩。这些点会在视觉上自动调合,晕染成几乎所有的色彩。
根据这种错觉,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长时间接触某种颜色,可以用它的补色来恢复眼睛的疲劳,这在室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医院的手术室、手术台、病房、疗养院的室内墙壁及其他设施(如灯具等),一般是采用浅绿色。再如工厂中的机床设备一般涂浅绿色或灰蓝色,不仅能提高明度,而且能减少工人因眼睛疲劳而造成的事故,可起到提高工效的作用。色彩处理得好坏,在学校中对学生智力和视力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光或阴暗环境都容易使眼睛疲劳,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或学习更应处理好色彩。
色彩视错觉篇4
【关键词】视错觉;服饰;化错为美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34-2
一、视错觉定义
百度百科对视错觉给出定义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视错觉的准确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一个统一的定义,由于各个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视错觉的角度不同,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心理学家认为视错觉是指人观察物体是基于经验主义或者不当参考系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是指眼睛所见而构成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是我们的知识判断与所观察的形态在现实的特征中间所具有矛盾的错觉经验,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生理学家从生理特点角度提出了视错觉的概念,认为由于人眼睛的特殊结构以及人脑特殊的视觉分析系统,让人的视觉产生某种主观认识和错误判断,即观察到的现象与客观实际不相符、不一致,这种误差称为视错觉。
二、研究视错觉对服装设计的意义
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不同的服装穿在同一人身上,效果会有很大差异,有的服装能使人显得胖或瘦,有的能使人显出高或矮,有的则能使人显得脸白或脸黄,其实这些都是视错觉在搞鬼。视错觉能使“形”与“色”发生变化,若能正确地、巧妙地利用,可以起到矫正作用,来弥补缺陷,生化形象。所以,研究掌握视错觉的原理对服饰形象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日常生活中,色彩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作用于人的感官,刺激人的神经,进而对人的情绪心理产生影响。现代社会中,色彩心理效应已不仅仅是少数心理学家和艺术家的研究范围,其视错觉也是许多服装设计师研究与利用的热衷点。色彩视错觉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是指人的主观色彩视觉印象与实际形态本身具有差异,通常是由于环境不同,以及光、形、色等因素的干扰而引起。设计师把这种视错觉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设计中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视错觉能使“形”与“色”发生变化,若能正确地、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矫正作用,来弥补人体先天上的一些缺陷,使着装者以美好的形象展示给大众。如一些人在向胖人介绍如何穿衣打扮,看上去会显得瘦点,通常会介绍她穿深色的、竖条纹的、无花纹或碎花图案的,款式不要太紧的,面料不要过于蓬松的,上下协调一致等特点的服装,正是对视错觉的运用。紧凑而多的横条纹服装会将人的视线拉长,使穿着者看起来显得苗条。为达到理想的服装着装效果,可以混合使用多种错觉,但要注意的是错觉的产生是受一定范围、一定条件限制的,因此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做具体的分析。比如胖人穿竖条纹的衣服能缓解肥胖的感觉,但条纹的宽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使人的视线横向拉伸,显的胖人更胖,适得其反。所以,研究分析并掌握视错觉的原理,对服装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视错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色彩视错觉及应用
1.负残像视错觉
当我们长时间地持续看一种色彩,这种色彩便会在视网膜上留下印象,这时,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对象上,便会留下和它色彩相对的色彩印象。例如,如果我们紧盯着红色图案30秒,再迅速地将视线移到白纸上,那么我们会看到绿色的图案。在服装设计中,不同肤色的服色选配上,肤色黄偏红的人在穿绿色服装时,由于负残像视错觉,面部会显得更红,尤其是肤色带黄绿色时,不适宜穿着玫瑰红等艳丽颜色,否则缺点会更加暴露无遗。
2.大小视错觉
(1)依随性大小错觉
由于色彩本身的明度不同和冷暖不同导致视觉上的大小错觉,相同大小的形态,给人的视觉感受是:色彩明度高的图形看上去比色彩明度低的图形大,暖色比冷色看上去图形大。在服装设计中,为体态瘦的人设计服装时,在颜色的选择上应设计偏暖色、亮色的,所设计出的服装穿起来会显得着装者丰满些,为体态胖的人设计服装时,应尽量选择冷色、暗色,所设计出的服装穿起来显得苗条;腰部太长者,腰带颜色应与下装颜色相统一而缩短腰部,使腿显得长些。
(2)内容大小错觉
内容指一个较为封闭图形的内容物,其是否会使其填充的图形轮廓造成的主观映象发生变化。对于素色面料做成的服装,其体积感如果是一定的,那么同一个样板做出来的服装,采用过多的花色面料的话,由于内容物的增加,而使其体积有膨胀倾向。所以,为瘦小的人设计服装时,应该选用花色。
(3)前退视错觉
由于色彩本身的明度不同和冷暖不同导致视觉上的远近错觉变化,暖色比冷色感觉近,明亮的色彩感觉比暗的色彩显得近。
(二)图形视错觉及应用
1.长度视错觉
它是指构图的线条或轮廓线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某些部位的长度的主观变化,如图1所示,给人的感觉是上长下短,其实两者等长。在服装设计中,肩窄者可设计泡泡袖、羊腿袖,有加宽肩的感觉。若身材匀称,只是体高略低,在设计礼服时可选用鱼尾裙,可达到增高身材的效果。
2.垂直线与水平线视错觉
两条长度一样的直线,当竖线在横线的中间垂直摆放时,竖线显得比横线长,而且对比的横线越短,竖线显得越长在服装设计中,同样长度的竖线在不同的底摆宽度下显得不一样长了,故为矮胖者设计服装时应注意不宜穿大摆裙,可选择合体的西服裙。
3.分割视错觉
使用分割作为诱导因素可以使相等的形态看上去大小不同。在服装设计中,这一规律在服装结构线的分割中尤其重要,如落地省,从两肩垂于下摆,比从袖窿外弯过来垂于下摆的会显得肩部窄。对于高个子适合的腰带宽度,矮个子不一定适合。矮胖体的人不宜选用横向多分割的衣服。瘦高的体形可选用横向分割,横向分割的面积要宽而且大,如使用宽下摆,横向拼接,将纵向顺畅的线条加以横向阻隔,会缓和瘦高的感觉。
(三)视错觉在服装风格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艺术风格种类繁多,包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洛克、罗可可、迪考、现实主义、朋克主义、雅皮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服装艺术设计中的欧普艺术风格的服装便是视错觉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典型写照。其设计主要利用欧普艺术的光效应原理,通过几何和色彩的对比,构成视觉错乱的印象。欧普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服装面料设计上,服装中的图案设计是欧普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将几何和色块按照光效应的科学试验结果或者人类理性经验总结的规律加以排列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动感,并通过行与色的躁动而造成视错觉或视幻觉。常以直线、曲线、圆、三角形等几何纹样的组合而形成黑白构图。条纹、格纹、人字行肌理的机织物以及几何纹的针织物也为欧普风格服装所常用。色彩通常采用对比处理,也有的借助织物的闪色和色彩渐变手段。
综上所述,要使自己着装真正体现出美感,关键是设计者要从穿衣者自身的体态、肤色等生理方面出发,通过利用视错觉规律,发挥“形”与“色”的矫正作用,在短中见长,在黑中见白,以弥补、调节体态或肤色方面不尽如人意的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美化、强化穿衣者的形象气质。这里要明确的是,利用视错觉矫正人体的一些缺陷,首先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并注意好度,不露痕迹地以假乱真,在不合理中见合理;其次要注意利用视错觉原理纠正提醒缺陷的功效是有限的,有些功效仅能在对比中产生,不可能产生将一个体态丰盈的女子在视错觉作用下变成一个窈窕淑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曼,等.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庞绮.服装色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北京西蔓色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西蔓色研中心.关注色彩――西蔓色彩时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色彩视错觉篇5
1.速度错觉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对于速度的判断并不是依据车速表,更多的是以观察到的景物变化作为参考条件。随着车速的提高,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的景物变得模糊。当速度达到105km/h时,视野范围仅有40°,这种现象叫隧洞视。驾驶员视野范围与行车速度的对应关系行车速度/(km•h-1)注视点在汽车前方/m视野/(°)4018390~1007236660~8010561040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驾驶员视野变小,外界景物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加,导致物体在驾驶员视野内的作用时间变短。如果物体在驾驶员视野内的作用时间小于0.4s,驾驶员就无法发现目标,达不到1s,就无法分辨目标的细节。速度很高时,驾驶员的视点就会前移,驾驶员对速度的敏感程度就会降低。如果长时间处于高速行驶中,驾驶员就会对速度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再加上敏感性降低,就会产生高速不高的错觉。
2.空间错觉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空间的判断也会产生误差。同样的距离,如果光线条件不同,白天看起来就要比昏暗的情况下近。同向/相向行驶时,当前面来车为大车时感觉要比小车距离近,这是因为尺寸误差所形成的视觉误差;两车同向/相向行驶时,驾驶员往往把两车相遇的距离认为是两车距离的中点,车速相差越大,判断的误差也越大。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路上的树木、行人等参照物多时感觉车辆之间的距离就要比参照物少时近。夜间在林荫树夹道的公路上行驶,两旁树木的反光会使驾驶员产生一种车辆在狭窄的通道里行驶的感觉,当路两旁树木变矮或消失后,驾驶员又会误以为驶出窄道而加速。这些都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空间所产生的错觉。空间错觉容易使驾驶员产生距离误判,针对不同熟练程度的驾驶员所做的2700驾驶试验中,有38.67%驾驶员认为两车之间的距离远于实际距离,56.7%驾驶员认为两车之间的距离近于实际距离,而只有4.63%驾驶员认为与实际距离大致相当。空间错觉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英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一项实验结果显示:在交通事故中,由于汽车司机的视力错觉,导致儿童的伤亡事故率要略高一些。人类判断时间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影响他们判断的物体体积的变化,即迎面而来的物体体积增大的速率(被称为“视觉流”)。显然,物体离自己越近,其体积增大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当物体距离遥远时,大脑便要寻找其他能够提供帮助判断距离的线索。那么当光线不好,并且没有明显的参照目标时,驾驶员会将儿童错误地看成是远处的大人,而不是近处的儿童。当做出正确判断时,已没有时间采取措施。
3.线形错觉
在道路几何设计中,在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同向圆曲线之间如果直线长度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当直线过短甚至会把两条曲线当成一条曲线,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时,会使驾驶员产生道路继续直行没有转折的错觉,不能引导视线,必须接近坡顶才能发现平曲线,并且急转弯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当凸形竖曲线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时,驾驶员会产生道路向相反方向转折的错觉,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而导致交通事故。另外,驾驶员在长度较短的曲线上行驶,会感觉到曲线的曲率半径比实际小,造成急转弯的错觉。当道路处于比较开阔的区域时,道路的线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由于道路两侧景色单调,驾驶员会误以为在平道上行驶从而不知不觉间加速。对于较长的大下坡,更易因此导致高速。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显著增多,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刺激物越多,驾驶员就越容易出错,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色彩错觉
色彩错觉是指人眼感知到的色彩同客观存在的色彩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色彩错觉是由人类自身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体验,令色彩也具有了冷暖的温度错觉。当看到红、橙、黄等颜色时会产生温暖热烈的感受;看到蓝、蓝绿、蓝紫这些颜色就会感到静谧、凉爽。暖色中的红、橙、黄会给人兴奋的错觉,冷色如蓝色会给人沉静的错觉,而黑色或暗色又让人感到忧郁、压抑。同时,色彩还会给人带来进退和胀缩的感觉。暖色如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的错觉;冷色如蓝、蓝绿、蓝紫给人以后退、收缩的错觉。所以同样面积的物体,因颜色不同会给人以面积大小不一的错觉。此外,色彩还会产生对比视错觉。亮度不同的色彩相互对比时,明亮的色彩会显得更加明亮,暗淡的色彩会显得更加暗淡。深色背景上的亮色有前进感,深色有后退感。浅色背景上的深色有前进感,浅色有后退感。城市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道路周围的景观和广告牌五颜六色、多姿多彩、颜色错综复杂,与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混杂在一起,会对驾驶员正常的视觉判断造成干扰,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觉,把交通信号灯旁的霓虹灯当成信号灯,或受到广告牌上信息的吸引,忙于辨认而严重干扰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5.光线错觉
人眼具有视觉残留的特征,由物体射来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后,该像并不立刻消失,而要保留0.04s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残像,又称为连续对比。例如,当长时间注视一种颜色时,即使眼睛已经移开,眼前还会有这种颜色浮现。当视觉受到刺激而感觉疲劳时,还可能会产生与所看颜色相反的颜色。强烈的阳光以及夜间行车所使用的灯光都会使驾驶员的视觉受到刺激,在未适应之前会出现光线错觉。白天光线较强时,驾驶员的眼睛一方面要聚精会神地注视前方,另一方面还要经常观察后视镜及车内仪表,视觉疲劳在所难免。同时,路两侧的建筑和其他车辆反射过来的光也会对驾驶员的视觉造成刺激,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光线错觉,视力也开始衰退。晚上,后视镜里反射的车辆灯光和迎面来车的灯光都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一时难以适应,无法估计车间距离,甚至会造成视觉盲区,发生交通事故。汽车运行在明暗急剧变化的道路上时,由于视觉感受不能立刻适应,容易发生视觉障碍危及行车安全。另外,在北方冬天雪后天气晴朗时,由于长时间白色背景下阳光的照射,不但会使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还会产生视觉残像,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二、视错觉现象的预防和应用
1.路线设计
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汽车行驶理论,但也考虑了人的视觉心理特性。在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公路线形是三维立体线形。线形设计应做好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间的组合,并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线形设计除应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应考虑驾驶员的视觉、心理与生理方面的要求,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经济性。为了避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产生错觉而发生交通事故,在考虑工程造价的基础上,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应尽量长些;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避免竖曲线前后的坡差过大;平曲线和竖曲线除了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各种指标以外,还要相互均衡,并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同时,应避免长直线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避免长的平曲线内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或长的竖曲线内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避免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等。路线设计完成后,还应用透视图法对路线的设计效果进行评价。这些路线设计的要求和方法都可以降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产生错觉的概率。
2.景观设计
合理而美观的公路景观不仅可以使驾驶员产生美的视觉感受和愉悦心情,还可以正确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减少事故的发生。例如可以在需要降低速度的道路上种植密集、高大的树木,使得驾驶员产生前方变窄的错觉,提前降低车速,当然这种方法在应用时还要考虑道路的视距条件。在隧道口等处可以进行过渡性种植。公路景观界面的围合度逐渐过渡,可以使驾驶员尽快适应明暗效应,又可以起到美化作用。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设置植物屏障起到防眩作用;在已经采用长直线的路段远处设置建筑或树木,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控制行车速度,或者在道路两侧采用起伏式的景观空间形式,即通过反复栽植不同高度的树木,使得道路空间的围合度以一定的规律变化,引导驾驶员将其在开敞空间提高的车速在围合空间降下来。当一条道路设置在主线的弯道处,比较容易引起视错觉,驾驶员会认为该道路为主线而错误驶入,此时,可以采用种植树木的方式正确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为了正确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可以沿S形曲线道路的凸向种植树木。
3.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预防和利用视错觉的交通安全设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道路交通控制装置信号灯之所以设置成红黄绿的颜色,就是利用了人们对色彩所产生的错觉(如红色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告,绿色和蓝色代表安全),以及色彩的对比和错视规律。另外,在容易发生视错觉的路段设置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前方道路情况,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其中,视错觉标线在交通工程中应用广泛。视错觉标线是利用视错觉原理来设置的一种标线,即通过人的视觉及心理上的自然反应提示驾驶员在道路危险地点采取措施,以保障行车安全。与其他控速设施相比,视错觉减速标线具有不会破坏路面结构,施工时间短,成本低,让驾驶员主动减速等优点。常见的视错觉减速标线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立体视错觉减速标线。这种标线结合三维立体图形和人的视觉机理制作而成,标线能够产生立体效果。驾驶员看到这种图形时,会认为有障碍物放置在路面上,从而自觉减速。这种减速标线在杭州、乌鲁木齐等地都有实施,效果良好。另外还有一种立体减速标线是在路面上贴上一层道路被破坏的贴纸,驾驶员发现前方路面有破损而自觉减速通过。这种标线颜色鲜艳,即使下雨天视觉效果也良好,而且行车过程中没有颠簸、震荡。但是这种标线应该设置在易于被驾驶员发现的路段,能够提前踩刹车,以防止驾驶员突然刹车引起后车追尾碰撞。
(2)宽度视错觉减速标线。这种标线在车道边缘画上白色虚线块,压缩车道宽度,使得驾驶员产生前方道路变窄和车速偏高的错觉,从而提高注意力,自觉降低车速。
(3)行车道横向视错觉减速标线。这种减速标线垂直于道路中线设置,距离事故多发危险点近的两条横线距离最近,后面的横线逐渐加大距离。当相邻横线的间距沿车辆运行方向不断靠近时,驾驶员会觉得自己的车速在不断变快,从而使驾驶员自觉降低车速。鱼刺形减速标线的原理也是通过两条鱼刺形标线的距离来判断行车的速度,当车辆驶入画有标线的路段时,由于每两条鱼刺形标线之间的排列距离依次缩减,驾驶员视线中出现的鱼刺形标线频率不断增加,产生了速度变快的错觉,从而自觉降低车速。
(4)交叉口视错觉减速标线。在干线与支线相交的交叉口,因为干线上车辆速度较快,转向支线的车辆如果不提前降低车速,易发生交通事故。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交叉口右转的区域使用与路缘石一样的颜色。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因为视错觉以为道路右转的转弯半径变小,从而引起驾驶员的注意而降低车速。
三、结语
-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3篇)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这担任初一50班班主任的这几个月里,我班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很顺利。现将这段..
-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
校园足球培训方案 校园足球培训
篇一: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计划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