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文化和历史范例(3篇)
酒的文化和历史范文篇1
秦汉“酒徒”散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
从现有文献遗存看,“酒徒”称谓可能最初出现于战国阶段,而秦汉时期以“酒徒”著称者曾经有突出的历史表现:“高阳酒徒”郦食其,淳于髡言“酒极”“心最欢”境界。《论衡》所见“酒徒”形象:“酒徒非圣人”。《潜夫论》所见“酒徒形象”:“酒徒无行之人”。孔融论“高阳酒徒著功于汉”等。
“酒徒”形象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其肖像在不同时代,被人们涂抹以不同的色彩,自由风格各异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探寻。讨论秦汉“酒徒”事迹与“酒徒形象”及其相关现象,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秦汉社会文化风貌,对于酒史与酒文化研究也会有所推进。
略说汉匈交往中的“酒”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超
汉时,游牧于北边的匈奴部落也需要农耕产品,通过交易与掠夺成为匈奴获取农耕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
匈奴人素有以马奶制酒的习俗,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与酒味醇厚的粮食酒不可比拟。至于匈奴人是否掌握了酿制粮食酒的技术,现有的史料尚不足以证明。据史料推断,匈奴人“不知做曲、,米常仰中国”,这也是在汉匈交往中,匈奴特别关注由汉地输入“”的原因所在。
汉地酿造的“酒”及其制酒技术与原料,通过“岁输”与“关市”的方式进入匈奴,对匈奴人生活习俗的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匈民族物质文化的交流。而且这种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来自匈奴的“马酒”与来自汉地的“酒”,共同构成了汉匈交往史中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马王堆简牍帛书中的酒与养生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
古人早已发现,酒有养生的功能,适量饮酒,有利于养生,这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早有记载。在马王堆一号出土的墓竹简和帛书中,就有着大量酒与养生的记载。
在竹简《十问》中,记载了黄帝问荣成生死夭寿、民气赢屈弛张之故,荣成答曰:“酒食五味,以志治气。”还记载了文执见齐威王一节,威王曰:“子之长酒何邪?”文挚答曰:“酒者,五谷之精气也,其入中散流,其入理也彻而周,不胥卧而究理,故以为百药由。”对酒与养生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诠释。
在马王堆帛书《养生方》中,不但有关于制酒的方法,还有许多养生、治病的药酒之方,甚至还有饮酒过量的解酒方法;《五十二病方》中,许多病方的炮制、饮用也都离不开酒。如今,这些有关酒与养生和医疗的知识,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酒与宋代社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华瑞
两宋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宋朝自始至终实行专利榷酒政策,鼓励多酿多销,“唯恐人不饮酒”,宋代的酿酒业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宋代制曲酿酒工艺理论有较大发展;黄酒、果酒、配制酒在宋代获得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黄酒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宋代酒类的管理和经营方式方面,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自始至终实行酒类专卖制度的封建王朝,不仅对商品酒的生产、销售、分配诸环节实行专卖,而且对非商品酒的使用和生产也实行严格的管理。
酒楼与宋代社会经济关系密切,宋代酒楼、饭店空前繁盛,丰厚的酒课收入是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支柱之一。
宋朝统治者通过垄断或暴力手段最大限度地剥削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得了巨大的酒利,作为维护其自身存在和统治秩序的经济支柱,来满足统治集团的享乐腐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而巨大的酒课收入被直接用于抵御辽、夏、金侵扰的军费开支,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免遭铁蹄蹂躏方面又有着一定的进步作用。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宋代榷酒制度的弊害也是极为显著的,差不多近三分之一的民食“靡于酒醪”。
清代烧锅政策的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牛贯杰
所谓“烧锅”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北方用锅蒸谷、取蒸馏以酿酒的生产技术;二是指酿酒的所在。
清代烧锅政策经历了康熙、雍正时的禁而不严,乾隆初期的严禁、中后期严禁政策的逐渐松弛,嘉庆、道光年间烧锅税收制度的初步确立,咸丰时期烧锅税课政策的出台及逐步调整的历史变迁。
清代的烧锅政策反映了不同时期统治者根据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形势,在酒税征收上逐步完善,制定出一套可能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以及各地区各职能部门责、权、利制衡,同时考虑到烧锅户的自身利益的课税政策,使以往成为具文的征税章程变得切实可行,烧锅税成为清政府较为稳定的税源。
酒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
北京三略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金岭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酒的沟通、媒介作用从古代一直延伸到现代。“完璧归赵”、“鸿门宴”、“桃园三结义”、“杯酒释兵权”……大量历史事实说明,酒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历史走向。
酒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愈发突显出来,这不仅仅表现在职场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酒也同样扮演着舞台、纽带、粘合剂与剂的多重角色:“喜酒”、“满月酒”、“祝寿酒”、“团圆酒”……
这种社会的共同生活和文化认同,也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和成长壮大。中国的酒文化在世界酒文化中,是最为古老、重要的一支,法国人品酒在酒之内,中国人品酒在酒之外;俄罗斯人喝酒是自醉,中国人喝酒是醉人,所以,酒成了俄罗斯的“国家灾害”,在中国人手里,酒却成为精锐的“武器”。酒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有人用来自杀,有人用来杀人,有人用来展示文化和艺术,在人海茫茫的人生舞台上,舞出“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的完美境界。
中国古代酒与人相关的称谓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文涛
中国古代酒文化发达,有关“酒与人”称谓的内容十分丰富,这些称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与酒的密切关系和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展。
对管理酒政和酿酒者的称谓有:酒正,掌造酒及各类酒的管理;酒人,掌造酒;酒士,督察酒利;酒官,执掌造酒及有关政令的官员;酒务官,主要掌管酒的税收;酒丞、酒吏、酒库丞,均为国家常设酒官;酒坊使、内酒坊使、酒坊副使,掌酿造御酒;酒匠、酒大工、酒工、酒太公、酒翁、女酒,指酿酒的各类人。
对卖酒者的称谓有:酒保、酒人保、酒家保、酒家佣、酒生、酒家、酒母、酒家胡、酒妇、酒媪、酒妪、酒姥、量酒博士等。
对主持宴饮和侍酒者的称谓有:酒吏、酒史、酒纠、酒监、酒伶、酒妓、酒佐、酒把持等。
对饮酒者的称谓:酒仙、酒中八仙、酒仙翁、酒神、酒圣、酒龙、酒虎诗龙、酒星、酒豪、酒董;酒友、酒伴、酒朋、酒党、酒民、酒客、酒魁、酒敌、酒隐;酒肉朋友、酒肉兄弟、酒色之徒、酒狂、酒贼、酒癫、酒鬼、酒浸头、酒徒、酒游花、酒魔头、酒囊、酒囊饭袋等。
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
“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这句诗来源于陆游《放翁先生剑南诗稿》。
相比之茶,酒之源起可谓久远矣,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饮品,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饮茶之风兴起于中古,但它迅速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且与酒一样,渗透到礼仪制度之中。于是,茶与酒经常被相提并论,在礼仪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如果视居家日用为“俗”,礼仪赏玩为“雅”,则酒与茶的“俗”与“雅”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从南宋时期起逐渐形成的关于居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中,为什么茶列入其中,而酒未被列入呢?估计这就不得不归因于酒的另一特性了:饮酒过量,不免误事。所谓“德将无醉”,自商纣王而下,历史上有着太多纵饮失德的例证。更兼“纵民饮酒,糜坏米谷”,酿酒消耗民食,也是酒相比于茶的不足之处。或者,酒之所以被排除出居家日需的物品之列,这就是原因吧。
中国保健酒业的现状与发展中国保健协会食品工作委员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宋育秋
现状:据权威部门预期,今年保健酒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30亿元。保健酒业占2009年全国保健食品700亿元生产总值的17%,无论对酒类行业还是对健康产业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可以看出,保健酒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保健酒已经成为继白酒、葡萄酒、啤酒之后,酒业的“第四大势力”。但是,目前保健酒市场还存在着大部分“保健酒”没有“食卫健字”、“国食健字”注册批号、夸大功效、市场发展不平衡、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
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的大发展将带动食品工业、健康产业以及保健酒业的突破性发展;人民生活状态的变化给保健酒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广大消费者的保健欲望不断增强并在转化为实际需求,保健酒业有无限商机。
如何发展:一要明确“保健酒”的本质意义是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配制酒,做好配制酒的品牌质量,淡化功效宣传才是最佳的成长策略,在口味、酒体方面下功夫,升华品质;二要搞清楚“保健酒”的作用、核心消费群体和目标人群,生产保健酒的企业家们必须清醒:我们卖的是酒,不是药,不要讲那些急功近利的功效,我们的目标对象是那些有保健需求而有能力消费的阶层;三要继承发扬我国古老的养生文化传统,挖掘有益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保健酒的质量。(整理者为《亳州晚报》记者)
资讯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文房四宝发展基金在京设立
3月27日,国内第一个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笔、墨、纸、砚传统工艺的专项基金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设立。
签约仪式上,安徽安美置业投资发展集团为该基金捐赠了300万元,全部用于挖掘与保护祖国文房四宝濒危技艺,建立行业保护档案,并开展系列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与体验公益活动。
酒的文化和历史范文
论文摘要:中华文化之历史,酒文化贯穿其中,它着实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之内涵,文人骚客更是在其浸染下留给后世诸多不朽之名篇,文章以此为基点,阐释了酒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希望以此给时人留下一点借鉴。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酒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催化剂。从古至今酒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中的精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生活中不能排除的存在一部分。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悠久、丰繁,渗透了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因此,关于酒的故事经常会成为人们交流、谈吐的话题,大都以历代名人诗文中咏酒的名句、佳话为内容,这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又绵延和充实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谈及酒,首当要说到它的发明者了,其中最为流行的是杜康的造酒说。在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中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杜康就是酒的代词,所以人们把杜康当作了酿酒的祖师。现在也有不少人将杜康注释为最早的酿酒师。这里有一个关于杜康造酒的传说。杜康造了一种饮品,后来一位老者告诉他,九天之后的酉时,在村口找路过的三个人各要一滴血加入其中,这样饮品才会更完美。杜康按照老者的吩咐早早在村口等候,说明原由后,分别向书生、侠士、傻子索要了血。回去将三滴血混入原先的饮品,果然造出了绝佳饮品。为了纪念这一传奇,杜康决定把它叫做“九”(等了九天),字型则为“酉时”的“酉”加上“三滴血”,也就是现在看到的“酒”。饮者在初饮时恭敬客气——这是第一滴书生血的作用;三杯下肚豪情万丈——这是第二滴侠士之血的作用;酒过三巡,开始语无伦次,神志不清——这是第三滴傻子之血的作用。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中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有从未中断的成文史绵延了数千年的国家,有自夏商以来四千年的酒史,有关酒史的记载也是全人类最为丰富的。历代的咏酒诗、词、文、赋更是数不胜数。酒是灵感的催化剂,它对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被人们所认可的。古今不少诗人、书法家、画家都是因酒而兴致勃发、才思敏捷,留下无数绝世佳作。最具代表的是唐代的李白,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酒星”。李白不管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也好,还是“举杯销愁愁更愁”也罢,或是“莫使清樽空对月”这样的豪情,只能由酒来善始善终。“会须一饮三百杯”是豪情,“举杯消愁愁更愁”是心情,“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妙喻,“劝君更尽一杯酒”是诚挚。千百年来,多少文豪饮酒吟咏,借酒抒怀,留下绝世佳作。诗文如此,中国文人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也都和酒有着不解之缘。中国书法中的瑰宝《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聚宴中醉时挥毫而作的。明代唐寅画名满天下,当时有“欲得伯虎一幅画,须费兰陵酒千锺”之颜,可见他对酒的感情之深。
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大量亏炙人口的与酒有关的逸事,如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武松醉酒打老虎、醉打蒋门神,鲁智深醉杀镇关西、大闹五台山。《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等。“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志署志先主传》中的故事。刘备带了关张二人投奔曹操,刘备颇有英雄之名,曹的谋士劝其乘机将其杀掉,但他觉得无故杀掉一位英雄有失道义,故以礼相待,于是于青梅亭煮酒与刘对饮,一起谈论当时天下英雄,刘备列举袁绍、刘表等当时的风云人物,曹操把酒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一下子吓得刘备手中的筷子掉落在地,恰时值雷声大作,刘假装被雷声惊吓而掉了筷子,躲过一劫,刘备还家后故意做些无为之事,以示胸无大志,麻痹曹操。只因曹操心怀狡诈,想在酒后试探刘的志向,倘若被识破,那他必会遭害。
当然,酒也是具有两面性的东西,有它积极的一面就有它消极的一面,它可以对文学艺术增添绚丽的光彩,它也可以对社会及个人产生消极的影响。酒被称作“祸水”,俗话说“酒放在那里是水,喝进肚里是鬼”。历史上记载了不少因酒招祸的史实,大到王朝衰败、国家灭亡,小到酗酒滋事、纵酒伤身,给社会秩序喝家庭带来危害。相传,夏桀王、商纣王都是造酒池肉林,因荒淫于酒色而亡国的。当然这些都是传闻,王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是,不是单纯是酒的因素,只能说酒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罢。不过因酒误事的史实的确不少,值得后人借鉴。如“子反因酒被杀”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春秋时期,楚恭王和晋厉公战于鄢陵,楚败,楚将司马子反在战场上因醉酒误事而被楚王杀死。我国历史上也有请客喝酒致人死亡的的事例: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二者相见有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恰巧浩然病疹未愈,加上纵情宴饮导致病发,就这样一命呜呼了。王孟两位大诗人的相见成了他们的永别。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已难得听到因酒而创下佳作的事迹,听到较多的而是因醉酒而引发的一系列案件或其他骇人听闻的事情。“酒祸”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了,针对酒引起的这一系列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有代表性是的交通法中对驾驶员饮酒的行为进行限制的法律条文。酒对社会治安所制造的案件也是比比皆是,醉酒滋事的事情屡见不鲜,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到了社会的繁荣安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了阻力。酒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是不能被排除的,但是饮者一定要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一但超越了量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那么酒对饮者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论语》上孔子云:“唯酒无量,不及乱”。后人应该借前人之鉴,正确的把握自身与酒的关系,继承良好的酒德、酒风,更好的弘扬中国酒文化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满子.醉乡日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
[2]康明官(编).酒文化问答.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1
酒的文化和历史范文
问:鸿茅药业是中医药行业的百年老字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鸿茅药业的前世今生。
答:药酒最重要的文化营销基础就是中医药文化和中国酒文化,鸿茅药酒能够有长足的发展,最重要的土壤也是由这两种文化交融而成。鸿茅药酒有据可查的生产历史已有278年,是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在传统中医药全面发力的春天,鸿茅药酒多维度演绎着中国药酒文化的匠心风骨。
华夏药酒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明清两代进入鼎盛时期。鸿茅药酒正是这一药酒文化昌盛时期的杰出代表。公元1739年,名医王吉天在凉城县厂汉营乡,以当地已有百年历史的酿酒坊酿制的纯粮烧酒为基酒,与人参、黄芪、沉香、红花、肉苁蓉、麝香等67味上等药材相合,“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经八步古法制成最初的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内蒙古地区人们的喜爱。清道光年间,鸿茅药酒被选为宫廷贡酒。2016年10月,中国中药协会在永寿宫举办“中华中医药宫廷文化雅集”主题展,鸿茅药酒作为清代宫廷养生药酒的代表入展。
鸿茅药酒自创始至1948年凉城解放,近200年时间一直由王氏后人世代相传。到1945年,鸿茅药酒传至王氏第十代掌柜时,有土地5顷,商业资金5500元,制酒作坊药工、磨工、伙夫、守夜等共200多人。据记载,抗战胜利前夕,时任绥南专署专员的郑天翔派人用毛驴驮子装运一批鸿茅酒,辗转送到延安,向党的七大献礼。
问: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鸿茅药酒作为全国知名度很高的百年品牌,在酿造工艺和材料选取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答:鸿茅药酒自创始之初,就秉承“良药济世,精工取繁”的匠心精神,把心意和魂魄皆酿入酒中。鸿茅药酒配制工艺独特,药材地道,基酒醇厚,对水源、药材及地理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鸿茅药酒历代传承人认定,凉城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及天然优质水源,成就了鸿茅药酒独特的品质和疗效。
鸿茅药酒独创的八步69道工序古法配制技艺,十分繁琐又缺一不可。八步古法包括“药选道地,质取极精”(选药),“君臣佐使,繁细周密”(炮制);“人参苁蓉,温煎备用”(另煎);“鼎炼内烧,热浸合药”(鼎合);“去霜入器,百药调和”(封坛);“冷泉浸泡,降燥祛毒”(泉浸);“地养其阴,天酿其神”(地养);“束茅以缩,滤残取清”(茅缩)。工艺流程严谨、严苛,彰显了中国药酒文化,体现了药酒酿制工艺上的进步与传承。
鸿茅药酒是近代“热浸法”药酒生产的杰出代表,最为独特的工艺是取自道家的鼎炼内烧合酒法,民间被称之为烧鸿茅。制时以自酿纯粮白酒,药面、赤糖、冰糖、小茴香等按配比加入水火鼎中,燃火加热熬之,边熬边用湿柳棒搅拌,待药液升炼剩余六成左右,用柳棒能挑拉成丝即可。鼎合法提高了药材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最快速、最大化地浸出有效成分,增强了药酒的析出效果和稳定性。鸿茅药酒八步古法中,鼎合、泉浸、地养等独创工艺,充分体现了药酒文化鼎盛时期在配制工艺上的突破与创新。
问:鸿茅药酒是我国传统中药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药酒之一。请您给我们讲解一下鸿茅药酒的产品特点和品牌创建历程。
答:鸿茅药酒是国药准字号药品,兼具治疗、调理和养生功能。鸿茅药酒的立方基础是中医的“大方复治法”。方中的67味中药材珠联璧合、数法并用、兼顾全局,有补气的、补血的、健脾的、固肾的、温经通络的、活血化瘀的,还有祛风寒湿、止疼痛的。科学配伍在一起,形成一个治疗中老年慢性病,兼具综合调理、补益补养作用的大方。以销售额和生产规模计算,鸿茅药酒是目前我国OTC中成药酒的第一品牌,销售终端覆盖全国省市县乡15.8万家药店,年销售额跻身全国药品零售排名三甲行列。
1962年,凉城县鸿茅酒厂在厂汉营鸿茅老号旧址成立,是新中国最早创立的药酒生产企业之一,也是今天鸿茅药业的前身。1974年起,鸿茅药酒被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组织为出口产品,以“鸿茅祛风酒”的品名,出口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1992年,鸿茅药酒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药准字0TC药品。2006年10月,鸿茅药业进行民营化企业重组。新一代鸿茅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十年厚积薄发,使得百年老字号重获新生,一跃成为中华药酒行业领军企业,市场销售额已达20多亿元。
鸿茅药业在传承古法、保持中医药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进行宏观和微观、传统与现代的互补。企业结合尖端医药萃取技术,按GMP制药标准,创新开发出现代20级精制法,并被认定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鸿茅药业投资2亿元,扩大生产规模,改造药酒GMP车间,建设全新的基酒酿造车间,开启了以创新求发展的时代,使百年药酒老字号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全国各地掀起声势喜人的鸿茅浪潮。
问: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情况下,鸿茅药业在传承和保护中医药历史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自鸿茅药酒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以来,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殊荣,鸿茅药酒酿造工艺2009年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鸿茅药酒配制技艺2014年入选第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鸿茅药业围绕“诚信鸿茅、科技鸿茅、创新鸿茅、文化鸿茅”的企业发展理念,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药酒养生文化为宗旨,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创新促发展,以文化树品牌,以诚信聚人心,大大提升了鸿茅品牌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使鸿茅药酒成为中国药酒行业的领军品牌。
-
双碳工作总结范例(12篇)
双碳工作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青海省低碳校园低碳生活一、低碳校园与低碳生活低碳校园是指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等各项活动按照降低能耗、促进环保的要求,减少因这..
-
微生物学的发展范例(12篇)
微生物学的发展范文篇1一、结合信息技术,调整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显微镜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组,发挥信息技术的展示、提示和强调功能。1.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第5课的教..
-
知识产权保护意见建议范例(12篇)
知识产权保护意见建议范文篇1关键词:知识产权;欧盟;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5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30-03一、知识产权法的全球化由于知识产权的无..
-
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例(3篇)
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会计实务创新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靠、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对社会的影..
-
新能源范例(3篇)
新能源范文篇1一、背景:当下能源形势1、汽车旧能源导致的问题旧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汽车上使用的是汽油或柴油,旧能源结构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的..
-
中医专业技术培训范例(3篇)
中医专业技术培训范文【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65-01医学检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其目的..
-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例(12篇)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关键词】雷达图职业院校年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99-04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
-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例(12篇)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文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在宏观经济中,人口老龄化指的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