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1-19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范文篇1

关键词:水工环;图件类别;编制方法

cartographyofhydrological-engineering-environmentalgeologymaps

donghua,zhangfa-wang,chengyan-pei,gaoyun

(theinstituteofhydrogeologyandenvironmentalgeology,cags,shijiazhuang050061,china)

abstract:it′sagoodmeanstotrace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addresscross-borderregionalhydrological-engineering-environmentalgeologyissuesandfindrulesandcharacteristicsoflargesystemsbyintercontinentalandcross-bordermappingwithsmallscales.thestudyofgroundwaterresource,ge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humanactivitiesforonenationormajoreconomicareas(zones)isalsothetruth.inordertoprovidethestraightforwardhydrological-engineering-environmentalgeologyinformationwith4-dtothereaders,theclassification,maincontentsofhydrological-engineering-environmentalgeologymapshavebeenelaboratedinthispaperbasedonthemulti-level,multi-objective,multi-factorcharacteristicsofthemaps,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inenhancingtheintegrationofmajorgeologicalsurveyformstobettermeettheneedsofthecommunity.

keywords:hydrological-engineering-environmentalgeology;mapclassifications;cartography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简称:水工环)系列图件,是该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服务领域十分广泛,是一个庞大的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叠置的多维研究体系。高俊院士把地图定义为:地图是用符号表示的地面的概化了的图形,它必须经过数学变换来建立在平面上。地图作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存在的结果,可以反映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也当作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存在的工具,去获得新知识[1]。地图不仅是地学、生物和环境科学等区域性学科调查研究的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是各学科、各部门总结规律、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区划规划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手段[2]。地图表达的时空跨度大,既有全球性、区域性和局部性层次区别,也有古地史与现代时域上的差异;从服务对象上又可分为科普性、管理与规划性和应用性;图件有大、中、小比例尺的区分,其表现形式上,既有纸介质的平面图、剖面图、统计图,又有电子数字图、可视化图等种类繁多。由于水工环图件种类繁杂,服务层次有别、对象不同,编图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同。地图学专家廖克指出:地图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容易忽视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地图学的理论与方法往往来源于地图编制实践,但必须从大量的地图编制实践中,将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经过系统总结和概括提炼,形成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又用其指导地图编制实践[3]。因此,有必要探讨水工环图件的类别划分、编图主题与内容,图层要素的逻辑关系,文字报告与附图、插图以及图件与说明书的匹配关系。阐述大区域、大尺度与大系统小比例尺水工环系列图的编制的意义,提升重大地质调查成果的集成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的宏观决策、不同行业的需求和促进学科发展是十分必要。

1水工环图件的类别划分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水工环图件在地图大类中属于专题地图。由于水工环工作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中非常重要,随着水工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学科间交叉渗透,对水工环图件用途和内容提出多方面要求,成果图件名目在增多,水平要求更高,服务的领域也在扩展,长期以来,缺乏系统分类,编者感到迷茫与困惑,用图者来至于不同方面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因而,图件类别的划分对编图选题与应用效果都会有帮助。

1.1分类原则

水工环图件的科学性,是以图形表征水工环学科内涵与外延,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创新与发展;其实用性主要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而言,按服务对象,读者层次给予区别,提出下列分类原则。

①科学性与实用性目标明确的原则。

②基础性与专题性有别的原则。

③用途与内容一致系统分明的原则。

④图面层次有序逻辑性强的原则。

1.2水工环图件的类别划分

面对大量的水工环图件,按照上述分类原则、编图内容和服务性质与层次,做出如下5种分类。

①基础性图件。是以传统地学为基础,编制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基本内容为主的图件,阐述各自主题条件类型,分布规律及主要特征,包括:岩相古地理图、第四纪地质地貌图、岩土体类型图、可溶岩类型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岩溶环境地质图[4-7]…等。

②专题性图件。是强调突出与深入地反映某种或多种要素和现象,以专门性水工环研究为出发点,体现水工环调查评价结果为主,选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更注重于资源与功能的针对性,在应用方面更侧重于工程开发、建设与区划的专项论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主要有:地下水资源图、地下水富水程度图、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图、地下水供水适宜性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分区图、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图、地下水潜力图、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土壤包气带埋深分区图、地下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图、地下水水质评价图、水文地球化学图、地下水化学类型图、地热资源图、热矿水分布图,工程地质分区图,岩土体结构图、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及保护图、建筑地基地质环境适宜性图、建材资源图、特殊类土分布图、矿山环境地质图,地质旅游景观资源图[4-8]…等。

③特殊性(问题)图件。是指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环境地质负面效应的图件,具有警示作用,具体反映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等的分布、成因、发育发生规律及其评价,预警与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诱发危害图、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图、土地荒漠化图、土壤盐渍化图、地下咸水分布图、原生特殊化学元素(氟、碘、铁锰、砷、酚、氰、铬、亚硝酸盐、氡等)分布图,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等)易发性分区图、地质灾害分布图[7]…等。

④资源与环境安全保障性图件。评估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资源数量多少,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为国土规划与整治、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区位经济发展功能定位提供决策依据。包括:地下水保障程度图、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图、地下水防污性能图、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图、地质灾害危险性图、地质灾害评估图、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图、土地利用地质环境风险预测图、地质旅游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图、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图…等。

⑤政府宏观决策性图。是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及行业部门服务的图件,大致包括:国土规划与地质环境和谐建议图、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图、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恢复建议图、经济区(带)与地质环境功能和谐建议图、社会经济发展与地质环境管理建议图、环境地质远景工作建议图、水工环(阶段)工作部署图[11]…等。2编图主题与内容及图层要素的关系

根据上述水工环图件的类别,传统的基础性图件编图主题明确,表示内容及方法规范;而专题性、特殊性图件选题存在多元化问题,应该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目标,表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资源与环境安全保障性图和政府宏观决策性图,是在专题性图件基础上,经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综合概括,提升到为更高层次服务为目的,要具有前瞻性。针对专题性、特殊性图件及其编图主题与内容及图层要素的关系,作出以下分析与探讨,以便提高用图效果。2.1选题方法

水工环系列图的选题应本着问题为导向,目的优先,服务对象层次有别,即:找准问题、科学评价、用户对口、警示未来、保障持续为选题原则。编制水工环系列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容了不同内容、不同功能、不同设计阶段、不同部门所需要的水工环资料、评价结论和决策建议图件,其数量多少和选择的图件种类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原则上以能回答和解决规划和设计方面提出的问题为准。其编图选题内容也不尽一致,有围绕全球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与演化为目的,研究水-岩相互作用、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环境演化…等;有围绕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为目的,研究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污性能、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诱发危害…等;还有围绕国家和地方各类工程建设,开展岩土工程地质适宜性评价,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等。

2.2编图主题与内容

水工环系列图是由系统的专业数据资料,通过水工环专业内容与测绘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转换与连接,基于各类空间数据的地图编辑,来丰富其内涵与外延,拓展系统功能和图面表现形式,反映出资料数据化,平台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从中提取命题所涵盖的各层次的内容,实现主题突出,内容鲜明的图件,才会有所创新。例如:地下水环境系列图,大致可以归纳为:地下水的环境优劣、质量的好坏与利用适宜程度评价,地下水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引发的负面效应,地下水环境时空演变等综合研究结论。不同编图主题目标可以编制出不同内容、尺度和形式的地下水环境图件,往往出现主题与内容不符,容易混淆不清,仅就一下几种图作出简要提示,如:地下水化学环境图,是在不同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条件下,所形成的水化学类型及其水中化学组分总量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地下水水质图,是以《饮用水水质准则》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出地下水质量级别,衡量水的质量优劣;地下水污染图,是水质现状与背景值比较,评价地下水遭受污染的程度,与地下水水质图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地下水防污性能(脆弱性)图,所强调的应该是浅表层岩性的阻隔污染物质进入含水层的能力,还有地下水的自净能力为主要内容;地下水供水质量适宜性图,则是参照我国不同供水目的所对应对的质量标准,从适宜性与安全性及利用方式作出评价。

2.3图面形式与图层要素的关系

水工环专题图件必须在明确主题及专题内容的前提下,以专题内容提取成图信息,了解用图者的需求,研究不同层次读者对图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与视觉效果,经过归纳整理转化成图形语言,设计图例系统,确定图层要素主次关系,图层属性与图面表达形式在逻辑关系上要一致,并且有系统完整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支撑,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用图者的需求,图面内容既简捷、易读、易懂、感染力强,又有属性明晰和数字内涵丰富的数据库支撑系统,更便于信息的提取,重组生成新的图件,实现动态管理的效果。

3小比例尺水工环系列图编制展望

3.1洲际与跨界水工环系列图编制

李廷栋院士在归纳国际地质编图特点和发展趋势时指出:一是由专业性图件向实用性图件发展;二是由单一地质类图件向多学科系列图件发展;三是由地区性、部级图件向洲际及全球性图件发展[8]。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对全球变化所指的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与灾害事件频发的记录,水资源严重短缺。亚洲存在许多重大地质环境问题,急需开展洲际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编制地质环境系列图件,如:周边国家水资源开发造成咸海严重萎缩,中东为水而战;水污染事件频发,引起各国普遍关注,水、土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不和谐现象,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需要从地质环境功能做出科学判断;研究气候变化对亚洲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影响;周边国家人类工程活动矿业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跨界水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需要作出战略性对策研究。因此,探索水工环学科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结合点,拓宽研究领域,编制多维的现代水工环系列图,都存在跨界综合编图的问题。即:从地域上有全球、洲际、国际跨境流域、国家、地区、大流域、城市群到经济功能区…等的跨界;从构造地貌,地质结构而言,又存在不同地层单元,乃至地下含水层的跨界;时间系列上又有地质时期、古代、现代的跨界等。同时,还有学科之间跨界的横断科学。

跨边界含水层作为全球地下水资源中的重要部分,自20世纪末提出以后,国际水文地质界开始重视和研究[10]。国际跨边界含水层资源管理计划(isarm)在执行计划的5年中,将跨界含水层的研究归纳为5个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包括自然科学—水文地质学、法律、社会经济、制度和环境5个方面[3]。韩再生教授在跨界含水层研究中指出:自然科学—水文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跨界含水层的特征,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和与地下水水力学相关的问题[10]。因此,相应的跨界含水层编图问题就值得研究,这类图件主题明确,涉及领域与服务对象广范,需要兼顾社会属性,应编制跨界含水层分布图、跨界地下水资源图,跨界水环境安全保障图,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图等系列图等[12]。

3.2展望水工环系列图的编制

展望水工环系列图的编制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趋势。

①水工环系列图件不同于文字报告,是提升重大地质调查成果集成的重要表现形式,简捷明了,概括地反映水工环时空特征规律,是评价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基本问题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制定国土总体规划的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开展洲际与跨界水工环系列图编制,具有很好的现时和深远意义。

②水工环系列图件服务领域扩展,表现形式多样,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编图信息多元化,为数字编图开辟出新河,对于科学利用地质资源、减轻和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环境、警示人们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反演过去,科学预测未来,编图研究领域与应用服务前景非常广阔。

③信息传输媒介不仅仅局限于平面二维纸介质图,基于计算机gis系统,存储的数据量大,信息查询检索、复杂的量算和空间分析、多为可视化、地图制图等更加精准便捷。多维电子图形图像技术更显示出更强的优势,动漫可视化发展趋势明显,吸引公众科普意识的视觉。

参考文献: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去工业化;关系;同步发展

一、引言

很多西部欠发达省区都在大力倡导和实施工业强省或强区战略,但去工业化现象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该去工业化吗?

要回答此问题,应在厘清去工业化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实情,因地制宜地深入研究。本文第二部分对去工业化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总结了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情况;最后,对西部欠发达省区能否去工业化得出明确结论。

二、“去工业化”的理论分析

(一)概念界定

学术界通常从地理学视角和宏观经济视角来探讨去工业化概念。前者与产业空洞化紧密关联,后者强调工业就业及产值的绝对和相对数值的下降。

从地理学视角看,去工业化其实是生产过程的地理转移和资源的全球重新配置,即发达国家和地区把产品生产转移至低成本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空洞化与去工业化紧密相连,而FDI与产业空洞化强相关。产业空洞化有广狭义之分。前者指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国内或区内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现象。后者指FDI导致生产向区域外转移,区域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所以,Rowthorn&Coutts(2004)这样阐述去工业化:在某个确定的点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在趋于稳定的基础上开始回落,而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趋于上升。

狭义的去工业化特指工业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就业与产出在绝对和相对数上的降低的不断衰落的过程。BarryBluestone等(1982)认为,去工业化是广泛而系统的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生产能力上撤资,从而导致制造业就业大幅减少以及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的现象。Knoxt等(1996)指出,去工业化可能是经济高速增长或者是长期转变,在工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工业产出与就业的单一或双双的绝对与相对的下降。

狭义的去工业化主要从产值与就业界定经济结构的变化,但拘泥于此略显偏狭,应从更开阔的视角予以界定。NicholasAbercrombie等(1994)认为去工业化体现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制造业的衰落,或多或少伴随着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Donald(1999)认为,去工业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政治和人文现象。Cowie&Heathcott(2003)认为去工业化是一个与其自身相关的社会结构及就业和产值等多方面的转型过程。综上,学界一般将制造业地位与作用的下降过程视为去工业化的进程。

(二)去工业化的类型

一分为二地看,去工业化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前者指劳动生产率及产出和收入真实的增长,工业就业占比下降,但缺口被服务业所弥补,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正常”的结构性特征和经济成功的标志(Clark,1957)。后者指工业的不健康发展,表现为工业生产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工业就业绝对下降,服务业就业虽然增加但不能弥补缺口,就业不充分(Kassem,2010)。Rowthorn等(1987)认为消极的去工业化是阻止经济达到潜在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一个结构性失衡的病态状况。

常见情形其实是消极和积极的去工业化并存。正如Alderson(1997)指出的那样,去工业化的进程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只以某种形式出现,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积极与消极因素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决定了去工业化的“好”与“坏”。从经济史视角来看,时至今日发生的去工业化都不是积极的,“好的去工业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高级化,而是“消极的”,“不好”的去工业化。原因显而易见的。首先,健康积极的“好”的去工业化应实现充分就业,保持产业的竞争力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等指标。但现实是即便美国也不是这种健康积极的“好”的去工业化的案例。其次,去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遗憾的是,部分甚至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去工业化的现象。这不能不说,到今天为止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大都是消极的去工业化。

除了从积极和消极视角区分去工业化外,还可将其归类为彻底的去工业化,早熟的去工业化和适度的去工业化。

相较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远未完成,人均经济指标较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诸多元素尚未发育成熟,还不适合去工业化的背景下就出现的去工业化叫做“早熟的去工业化”(prematuredeindustrialization)。这标志着这些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出现了停滞抑或是逆转。虽然都意味着工业地位和作用的下降及相关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但早熟的去工业化同发达经济体的去工业化在广度与深度上所蕴含的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三)去工业化对经济的影响

学界认为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持去工业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观点的学者,要么论证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要么干脆将此结果作为一种事实来看待。很多学者认为去工业化是增长过程的必然结果,必然正向影响经济增长。Crafts(1996)认为,以创新回报的专用性和经济自由化的提升为基础,去工业化导致就业减少是提高经济增长率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Rowthorn&Ramaswamy(1997)强调了制造业技术进步对服务业的外部效应有重要作用,去工业化使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Du(2005)指出去工业化负向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两种,首先,劳动力从制造业流动到服务业时会带来效率损失;其次,服务业较低的资本―劳动比意味着劳动力流向服务业使资本需求减少,因此影响了经济的最终投入和增长。制造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中间投入品进行扩张,对其他行业的关联性很强,拉动作用明显,无论在哪方面,认为去工业化有消极影响的观点都值得商榷。

(四)去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

去工业化除了对经济有影响外,对社会福利、收入不平等、性别工资差异、劳动力再培训和再就业等社会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就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而言,Spilimbergo(1998)认为若技术进步外生,去工业化就不会影响经济福利,若技术进步内生,去工业化就有可能降低经济福利。Doussard等(2009)的研究结论显示,去工业化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最大,还与工资降低、贫困率上升以及收入不平等有密切关系。Sorokina(2007)则提出了去工业化将形成更多的从制造业转移出来的工人,势必增加再培训需求。Ostry等(2001)认为,去工业化对制造业就业和工作条件的负面影响很可能是影响工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并已持续影响了很多工人。工业化国家中产阶级的结构特征显示,从收入上看,部分工业企业的蓝领工人可划分为中产阶级。因此,去工业化减少了工业蓝领工人就业数量,改变着中产阶级的结构。

三、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绩效

贵州省自2010年启动工业强省战略以来,就工业企业数而言,贵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为2049户,到2014年,已经发展到3895户,2015年,更是增长到了4145户。就其他经济指标而言,2014年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也突破万亿,达1.06万亿元。201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提升,为66.4%。此外,贵州特色民族制药与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有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5年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2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8%和5.5%,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分别为15.6%和10.4%。2015年全省医药、电子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10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9%和1.5%,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0.8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分别为2.0%和6.7%。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居全国第2位(首位为,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00个),全国平均增速仅为0.8%;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7%,居全国第3位,全国平均增速为-2.3%,19个省份增速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7.8%。

四、西部欠发达省区不应去工业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业和服务业增速相差无几,但服务业开始呈现超越工业之势。目前,发达地区大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增速缓慢,服务业强劲增长在情理之中。2013年,服务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在此背景下,很多人强调服务业已经超过工业成为支柱产业,要求加快其发展(何德旭、姚战琪,2008)。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改变相互影响。就经济增长而言,产业结构变动表现在技术要求和吸纳能力的不同导致各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和总产值增速不同,从而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Baumol,1967),此外,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将诱致主导产业的变更,进而对配套行业的生产与消费产生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库兹涅茨,1971)。一般来说,传统产业结构学派认为,产业结构演化是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吸收以及主导产业部门演化的过程(罗斯托,1962),产业结构将遵从农业-工业-服务业路径,在此过程中,生产要素将逐步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由此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Peneder,2002)。因而,钱纳里(1989)建议优先发展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并借此促进经济增长。受此影响,部分学者持工业的重要性低于服务业的观点。比如,随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庞瑞芝等(2014)就认为,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显而易见,此类观点一般都假设产业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并未考虑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和外部效应,在产业或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整合流行的当下,这种观点有待实证检验。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再工业化,诱因显而易见:制造业对服务业及总体经济的外部效应与拉动作用明显而不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很大。制造业所具有的很强的正外部性对区域的创新和竞争力颇为关键。工业具有服务业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中研发、创新收益、引致新的实体经济需求、为生产业提供岗位。所以,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并未降低反而凸显了工业的重要性。服务业受到工业正外部性的影响,与之融合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极为重要。黄永春等(2013)指出,“去工业化”不仅阻碍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进一步还迟滞了服务业的发展,这是美国实施“再工业化”的主要考虑。袁志刚、高虹(2015)算出,我国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将促进0.435%的服务业就业。

工业技术对经济增长正外部性影响的持续时间比服务业更长,同时,工业技术进步对服务业的正外部性影响比服务业对工业的正外部性影响时间更长。服务业所占GDP比重越大,工业技术创新对GDP的拉动作用越小,GDP增长将主要依托服务业技术创新,但服务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时间较短,要持续创新技术,难度较大,经济系统的长期增长压力较大。杨勇(2008)的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服务业产出的贡献率在上世纪80年代后渐趋平稳。欠发达省区不应偏重服务业,应齐头并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从产业融合视角看,提高服务业占比有助于降低GDP的波动率,稳定经济,但代价是工业技术创新拉动GDP增长的效果会减弱,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技术创新对GDP增长的影响变化不大。必须看到,工业技术创新很高的外部性决定了它影响经济增长的时间大大长于服务业。可以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潜力有一定影响,虽然具备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但对潜在经济增速的释放作用不大甚至有阻碍。欠发达省区当然应该发展服务业尤应大力发展落后的生产业,但并不意味着应“去工业化”。

制造业比服务业在技术和管理上都更复杂,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从维持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角度来说,牺牲工业的发展质量换取服务业的发展非明智之举。美国实施“再工业化”的战略显示,作为实体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工业有维持潜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过度发展服务业可能导致产业结构空心化和经济发展泡沫化。虽然制造业的增速低于服务业,但它们互为投入产出,要准确研判服务业比制造业更为重要尚缺有力证据。

本文认为,长期来讲,欠发达省区应均衡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应在守住生态底线及基本保持工业和服务业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略微优先发展工业,依托工业的发展促进创新,依靠服务业的发展稳定经济。

参考文献

[1]乔晓楠,杨成林.去工业化的发生机制与经济绩效:一个分类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6:5-17.

[2]SpilimbergoAntonio.DeindustrializationandTrade.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8,6(3):450-460.

[3]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祝吕静.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解析――来自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外部性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3:7-19.

[4]渠慎宁,吕铁.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服务业更重要吗――论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财贸经济,2016,3:138-147.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砂岩;软弱夹层;成因;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470.1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高、重、深建筑物不断增多,因此对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越来越趋向于“精”、“准”、“细”。在鹰潭市信江区公租房拟建19#楼岩土勘察中,在强风化岩层中,钻探取芯出带有灰黑色条纹的棕红色全风化砂岩,岩芯呈土柱状,埋深20~35m,厚度2~19m不等。全风化砂岩分布范围较小,形状呈椭球状。在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拟建1#楼岩土勘察中,在中风化岩层中,钻探揭露紫红色全(强)风化山岩,岩芯呈土柱状、砂土状、碎块状,埋深,10.8~24.3m,厚度1.9~26.7m。分布范围较大,形状呈条带状。软弱夹层的存在导致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差,尤其对高层建筑的基础方案的设计明显不利,导致工程费用显著提供。

2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2.1软弱夹层的成因类型与分类

软弱夹层是地质历史的产物,与成岩条件、构造作用和地下水活动等密切相关。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原生型、次生型和构造型。具体成因说明详见软弱夹层成因分类表(表1)

软弱夹层成因分类表表1

2.2软弱夹层不同成因的区别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2.2.1不同成因的相互区别

原生型(包括原生构造型)与构造型软弱夹层的区别在于:①原生型厚度软薄而构造型厚度变化很大;②原生型一般只限定一种岩性而构造型可通过几种岩性;③原生型大都产状变化小,一般不相交,而构造型倾角变化大,有时各层彼此相交。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软弱夹层,不少属于综合作用成因。

2.2.2软弱夹层对工程的影响

通过多个工程软弱夹层的成因分析,积累了较多经验。在鹰潭市信江区公租房拟建19#楼岩土勘察中,在强风化岩层中,有5个孔钻探取芯出带有灰黑色条纹的棕红色全风化砂岩,与其他钻孔揭露的全风化砂岩仔细对比,地质特征明显不同,可断定软弱夹层。主要区别详见鹰潭市信江区保障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2)。结合2008年本工程附近的杭长高铁补勘揭露的软弱夹层的分布特征,可断定本工程的软弱夹层成因属次生型。

在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拟建1#楼岩土勘察中,在中风化砂岩中,有三个钻孔钻探揭露紫红色全(强)风化砂岩,与其他钻孔揭露的中风化砂岩地质特征明显不同,可断定为软弱夹层。主要区别详见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3),分布宽度较窄,形状呈条带状。结合贵溪幅工程地质图,场地有北偏西530正断层,断层倾角450。综合确定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拟建1#楼的软弱夹层成因属构造型。

鹰潭市信江区保障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2

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3

3工程勘察措施与建议

3.1工程勘察措施

软弱夹层,尤其是连续性强,倾角小于30°的软弱夹层,对工程基础的抗滑稳定影响严重。陡倾角的软弱夹层对工程基础的影响较小,但数量多,累计厚度大,对变形也是不利的。此外,对高层建筑、深基坑边坡、地下洞室的稳定,影响也很大。

为了保证勘察的精准,针对不同的软弱夹层成因、发育范围及强烈程度,采取不同的勘察措施。发育范围较小、发育不强烈的软弱夹层,可以依照勘察程序,通过初勘、详勘逐渐掌握情况。如地质情况仍达不到的工程精度,可结合具体设计基础要求,扩大勘察范围或加密钻孔,如根据设计桩位,进行逐桩勘察。发育范围较大、发育程度强烈的软弱夹层,可以通过增加勘察程序,多种勘测方法综合利用,查明地质情况。如增加地质调绘了解初步情况,指导勘察方向;增加施工补勘阶段,详细查明特殊部位岩土特征。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工程试验等多种方案综合利用,精准查明工程软弱夹层的地质特征和工程力学特性。

3.2工程措施建议

针对软弱夹层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工程方案。发育范围较小、发育不强烈的软弱夹层,可通过多种设计方案优选后,经工程测试后确定。发育范围较大、发育程度强烈的软弱夹层,将会造成工程造价高昂,首选科学合理地避让方案。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降低设计高度或经济合理的基础处理方案改善工程岩土力学性能,设计方案应经充分论证后选用。

  •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精选7篇)
    上一篇:赞美女人的诗句(精选3篇)
    相关文章
    1.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例(3篇)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木偶;开发中图分类号:J5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58-01一、泉州木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艺术特点(..

      daniel 0 2024-01-19 04:35:43

    2. 文物价值评估方法范例(3篇)

      文物价值评估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实物期权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价值评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备受关注,高新..

      daniel 0 2024-01-19 03:57:49

    3. 室内实训总结范例(3篇)

      室内实训总结范文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软件技术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130引言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有相关文件指出要将专业实训室基地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发展..

      daniel 0 2024-01-19 03:20:12

    4.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范例(12篇)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范文【摘要】城市轴线往往串连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等中心区,并与城市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形成对景,城市中轴线往往是城市中心功能聚集的地区,也是最能..

      daniel 0 2024-01-19 02:48:12

    5. 国学启蒙教育的好处范例(3篇)

      国学启蒙教育的好处范文1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与高校、高职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初中、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针对就业,而是通过开展一系..

      daniel 0 2024-01-19 02:16:12

    6. 绿色工业技术范例(12篇)

      绿色工业技术范文1篇1一、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现状我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八十年代后绿色食品逐渐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最畅销食..

      daniel 0 2024-01-19 01:44:12

    7.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例(3篇)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实施对策。关键词:CIMS制造业信息化1CIM的理念和CIMS的组成1.1CIMS的概念CIMS是英文(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的缩写,..

      daniel 0 2024-01-19 01:12:12

    8.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范例(3篇)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一、如何提高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

      daniel 0 2024-01-18 22: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