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总结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2-22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范文篇1

NursinginterventionandriskassessmentofpatientsinmentalrehabilitationwardsMABin.MentalHealthCenterinHulunbeir,Hulunbeir02215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riskfactorsofpatientinspsychiatricrehabilitationward,toprovidethebasisforclinicalnursinginterventiontopreventtheoccurrenceoftheaccident.MethodsToassesswithriskassessmentscalesandimpulsivityassessmentscale.ResultsThereis3040%ofpatientsatriskofsuicide,includingriskof30-40cases,2cases,verydangerous20to30minutesin2cases,dangerous10to20pointsin13cases,10of39patientswiththefollowingsafer.Thereisfourimpulsiveriskin1case,threeimpulsiveriskin5cases,twoimpulsiveriskin7cases,43patientsdidnotappearaggressivebehavior.ConclusionBecauseoftheexistenceoftheriskofsuicideattacksinpatientsofpsychiatricrehabilitationward,quantitativeassessmentofrehabilitationforthepatientcanprovidethebasisofpatientsafety.【Keywords】Psychiatricrehabilitationward;Assessment;Impulseofcommitsuicide;Nursingintervention精神康复是康复医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社会、心理的各种方法使由于精神残疾所致得社会功能缺损得以恢复。临床治疗追求痊愈率,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精神科临床痊愈的患者依然不能正常生活。精神康复期的患者与躯体疾病康复期痊愈的患者有着“质”的区别,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患者仍然存在自杀冲动、外走、服药依从性差等危险,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及住院安全。为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就要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还要加强护理评估的意识。因此在病房内采取了临床护理问诊与量表结合的方法对患者的自杀风险,冲动行为进行护理评估的原则,从而及早判断出患者的风险,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保证康复期患者的住院安全,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把消极的处理变成积极的预防。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09年9月住院期间康复期的患者,56例康复期的患者均符合临床康复期的诊断,其中,男32人,女24人,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3787岁。

12研究工具与方法

121自杀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分为三类危险因素一类危险因素26分包括: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自杀方式、自我评价、无望、无助、无用、酒药滥用二类危险因素8分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健康状况三类危险因素7分包括:人际关系、家庭支持、人际交往、自知力、性格特点、事业成绩、应激事件。量表总分41分,每项危险因素分别为三级评分,总体评价为30~41分为极度危险,20~29分很危险,10~19分为危险,10分以下较安全。

122攻击风险评估量表攻击风险评估量表将攻击风险按轻,重程度由轻到重分为一、二、三、四四个级别。一级攻击风险评估内容包括7项:(1)男性(2)精神分裂症伴有幻听或被害妄想(3)躁狂(4)酒药依赖脱瘾期(5)意识障碍伴行为紊乱(6)痴呆伴行为紊乱(7)既往人格不良(冲动,边缘人格障碍)。二级包括:(1)男性(2)被动的言语攻击行为,激惹行为增高(如无对象的抱怨,发牢骚,说怪话)(3)交谈时态度不好,抵触,有敌意或不信任(4)精神分裂症有命令性幻听。三级包括:(1)男性(2)主动的言语攻击行为(3)被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毁物(4)交往时出现社交粗暴(5)既往有过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四级包括:(1)有主动地躯体攻击行为(2)攻击行为在一周内至少出现两次。

123评估方法对临床住院期间56名康复病房的患者采用三级护理评估。即各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初级评估,主要根据门诊病历及护士观察到的患者疾病特点,既往有无冲动,自杀行为等信息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初步预测性的判断,主要通过评估患者住院依从性,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如何,是否还存在一定的激惹现象,初步判断患者自杀冲动风险程度。然后由主管护师进行再次评估,了解患者入院前的主要病史,在了解病史时重点了解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及对症状的应对方式,在应对方式的行为中重点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冲动、伤人、自杀、自伤、破坏周围环境等暴力行为,根据护士及主管护师的评估结果,护士长与主管护师、护士一起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住院依从性,目前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对精神症状的应对方式如何、行为方式有无改善、有无适宜的应对方法,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如何、对既往暴力行为的态度,根据评估收集的资料对自杀风险、冲动行为量表进行量化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与相应的护理干预。2结果

21自杀危险因素总体评价结果见表1。56例康复病房的患者自杀危险因素总体评估为存在自杀危险的有17例占304%,较安全的有39例占696%。

表1自杀危险因素总体评估结果(n=56)分数危险程度人数比例30~41分极危险236%20~29分很危险236%10~19分危险13232%10分以下较安全39696%17例存在自杀危险的患者中住院期间出现自杀行为的1例,存在自杀企图的3例,13例仅存在自杀观念。1例自杀行为,存在着严重的无用、无助、无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及自责自罪心理。患者主诉生活没意思,自己活着只能拖累别人,该患者趁打饭期间吞食洗衣粉被护士发现制止后又用头撞暖气,均被及时发现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该患者在家中曾多次自杀,据文献报道在那些自杀未隧的人中大约有7%~12%的人在一次自杀未遂的十年内将死于自杀。

22攻击危险因素总体评价结果56例康复病房患者中1例患者存在四级冲动风险,占18%,主要表现为在幻觉妄想的影响下对病房的患者主动攻击,主要是拳击其他患者面部。自诉其他患者咬他手了,实为出现了幻觉。三级攻击风险的5例,其中2例主要表现为言语攻击,激惹,接触差,交谈时言语不友好,诉“谁再迫害我,我就整死谁”的攻击言语,3例患者曾既往有过攻击言语或行为,但暂时未有攻击行为,诉“你惹我,我躲着你走”。二级攻击风险患者7例,主要表现为不安心住院,担心周围环境对自己不利。不愿说出内心体验一级风险43例患者未出现攻击行为。3讨论

31无助、无望、无用、自责自罪以及各种幻觉妄想是导致精神康复期患者自杀,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精神康复病房患者住院期间自杀率1%~5%,许多科研人员指出精神康复期患者除受症状反复的支配产生自杀行为外,一些外在的因素也增加了额外的自杀风险。例如自知力恢复后患者的异常情绪和顾虑及无法排除的致病因素(社会歧视、工作、学习、婚姻)等,仍然是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冲动的外因。在人口学方面,男性,年龄大于45岁,离异,失业有自杀家族史,自杀易成功,此外既往的自杀未遂也增加了将来自杀成功的可能性。通过研究提示,自杀评估危险因素大于20分,并由上述疾病特征的患者,护士应高度重视,严防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调查的56例精神康复期患者中,四级攻击行为1例是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产生的,以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

32准确全面的护理评估是识别判断患者自杀,风险的关键环节。在精神科康复病房的住院患者中,自杀、攻击直接威胁患者及周围安全的最危险因素。康复期的住院患者在评估中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病情反复,患者私藏药物等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重点陪护,在评估中护士要掌握一定的评估技巧,才能收集到准确全面的资料,准确判断患者自杀风险程度。康复病房住院患者的评估,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对于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护士首先要倾听,了解症状的主要内容,在精神症状的评估中,重点要关注患者幻听的内容,有无命令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的具体内容有没有危及到患者本身及周围环境安全的危险内容。还要评估患者对病房内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有无妄想,妄想的具体内容具体指向。在评估患者的幻觉妄想症状时,特别要评估患者对症状的应对方式。分析评估应对方式是否对自己及周围环境存在危险。其次是接纳理解患者的症状,决不能反驳、批评、指责患者。进而护士要根据精神症状对患者的影响造成患者的担心,恐惧,害怕,不能面对等,要向患者保证病房的安全,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对康复病房住院患者自杀的评估,护士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评估,也可以同患者以共同探讨的形式,后者属于康复期患者一种特有形式,可以询问患者有无自杀的想法,从情绪入手。目前的状态影响到你的情绪了么?影响到什么程度?如果患者主诉影响到情绪,情绪不好时,应继续进一步询问,情绪低落到什么程度,有无不想活的想法?如果有,应进一步询问,有没有具体计划?既往有没有过自杀行为?目前自杀的想法是否强烈?强烈到什么程度?都什么时候出现?出现的频率、强度、及自己如何应对?

33量化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康复病房住院患者往往也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出现自杀,攻击的危险,如及时给予全面的量化评估可及时发现患者的自杀攻击等危及患者及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阻止患者自杀攻击行为的发生,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方式:吞异物,撞暖气自杀原因:无助、无望、无用、自责、自罪自杀时间:傍晚。护理采取了动态的评估,发现了患者危险因素及行为,采取了积极干预措施。患者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康复期患者存在一定的自知力,患者从患者角色转变为社会角色,在角色适应上往往出现许多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尤其是社会歧视、婚姻、学习就业等问题的困扰致使患者对重返社会存在一定的担忧,甚至恐惧。容易造成病情反复。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内科;危重症;急救;护理

心内科疾病以循环系统病变为主,常见的疾病有心绞痛、心肌炎、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患者猝死[1]。心内科危重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且突然,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救护措施,错过治疗时机会对患者的生存治疗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心内科危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医务人员对于该疾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本文对我院采取的救护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心内科危重病患者4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68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9例,肺源性心脏病13例,心律失常3例,冠心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休克1例。

1.2急救与护理方法接到危重患者后,立刻通知在岗医生接诊,记录患者发病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同时按照危重病疾病抢救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进行抢救。首先选择安静的抢救环境,迅速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补充循环总量,抽取血液进行生化检查,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安排心电监护以及专人监护,随时记录患者的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如发现患者猝死,立刻进行心肺脑复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紧急抢救。

2结果

42例危重患者经过积极救护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后期转入普通病房。救护有效率达100%。

3讨论

心内科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常常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救治措施,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更需要严密的护理,直至病情完全控制。本文对该类患者的救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3.1选择适宜环境,及时进行心肺脑复苏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安置患者(单人病房或者手术室),并安排专人专护。所选急救场所内需要配备有氧气吸入设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以及指脉氧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以及吸引装置等救护设施。护理人员需要立刻备齐可能需要的各种药物以及物品。

危重患者常出现心跳骤停,而时间是心肺脑复苏成败的关键。复苏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2]。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的适应症以及操作技能,以便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

3.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药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用药较复杂,且用量大,为保证准确用药,需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因需要不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值,一般情况下我们多于侧上、下肢各备1个静脉留置针,抢救时输液管道连接多个三通装置,以便多渠道给药。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药过程中应牢记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按照药物的性质及患者病情调节滴速。另外,用药前要仔细核对口头医嘱,避免失误。

3.3做好监护、处理及记录工作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尤为重要。以多参数监护仪是最常用[3],可同时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对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极为重要。但是,因同一临床指标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不能完全依靠仪器,要结合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如患者主诉、面色、精神状态及全身状况等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该转变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控制疾病进展。连续的心电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室颤动先兆的存在,护理人员一旦发现室颤的存在需要立刻通知医师,及时安排非同步电复律,以挽救患者生命。

脉搏氧饱和度(SpO2)是反应患者循环功能改变以及组织氧结合能力的主要指标[4],也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监护过程中,一旦发现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要结合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唇色、甲床颜色以及四肢末端肤色变化进行分析。及时排除因呼吸道补偿或者仪器损坏或者氧流量控制不佳等因素的存在。排除外在因素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节氧流量,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或行气管切开术。

3.4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荣梅等人认为[5],心内科危重患者在发病时机体会动用一切力量应对疾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对治疗不利。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心内科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多端,要求参与救护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熟练的救治技术,能够充分掌握该组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病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转归情况。另外,在救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同时医护工作者要加强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缩短救护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振娟,李玲,马国娣,等.基于Delphi法构建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量化评分指标体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869-872.

[2]凌惠英.心内科危重患者褥疮的优质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2):139-140.

[3]刘曙杰.探析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心内科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43-44.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血源性感染;医院检验科感染;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R6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0-01

由于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比较特殊,致使医院检验科成为多重职业病的高发场所,因为其集中了医院所有患者的体液、血液和排泄物,是医院重最要的生物传染源[1]。而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暴露在现现行的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如果医院检验科人员纸业威海防范意识不强,经常在暴露的环境中工作,很有可能在接触过患者体液或者血液的锐器刺伤中被感染某种疾病。曾经有学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在医院工作人员携带乙肝病毒的概率上,检验科人员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科室的人员位居第一。基于此,加强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了解学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并熟练掌握其防范措施,医院领导应当把检验科职业感染当成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达到降低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的目的。为了了解检验科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笔者对我院自2009年以来,总共发生的42人次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进行目标性检测,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

1.2方法:采用医学调查中常用的目标性检测方法,对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近年来发生的职业性伤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详细登记。专门制定抑郁那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统计表,以便登记医院职业伤害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措施,对职业伤害中容易造成的危险尤其是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和注意事项。

2结果

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血源性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其中锐器伤26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61.9%,吸入气溶胶人员3人次,占到伤害总人数的71%,被血液和体液沾染的人员8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9.0%,其他性质的伤害5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1.9%,但是调查结果发现所有的血源性感染人员当中并没有任何人发病。

3讨论

医疗机构的职业伤害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检验科的人员来说有着严重的健康威胁,尤其是受到血源性感染的利器刺伤是引发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如何防止检验科人员免受职业也危害尤其是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最为关键的工作室对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对工作中的操作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2]。笔者根据实际调查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3.1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3.1.1主要感染源:在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感染源中主要包括人类免于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带各种细菌、病毒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感染的注射器、试管镊子等。

3.1.2血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检验科中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首先是直接经过口腔摄入病原体。其次是从鼻腔吸入含有被病原体感染的气溶胶。再次是含有病原体的体液或者血液见洒在工作人员的皮肤上,病原体通过皮肤渗入引起感染,最后的也是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原因是被病原体感染的锐器所伤造成感染。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全美国因为锐器所伤造成感染的医护人员超过100万人次。

3.1.3主要感染病毒:在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工作人员当中最多的是人类免疫统缺陷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其中被患者使用过的携带病毒的注射器是感染率最高,可达到30%以上,其次是被接触过患者血液或者体液的锐器所伤。

3.2血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3.2.1加强对管理科人员的教育工作:医院负责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对其进行职业保护培训,加强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意外伤害紧急处理机制和及时报告机制,为医护人员注射相关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免疫疫苗,是减少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举措[3]。

3.2.2提高检验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在检验科中大多仪器设备都是金属类或者玻璃类,及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减少这些物品的伤害是控制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在检验科人员进行操作时,无论仪器设备有没有接触过血源性感染源,都应当按照接触有被感染源污染的设备方法进行操作。

3.2.3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检验科的人员一定要养成勤洗手、工作戴手套的习惯。有相关调查显示,洗手是避免医护人员感染的最直接有效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而手套则是隔离感染源最强大的工具。

总而言之,如今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检验水平的快速发展,检验科的可检验水平也日益提高,然而随着检验水平提高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血源性伤害却在不断升高,这不得不算是现代意料中最大的悖论[4],检验科人员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医院对此亦应当高度重视。

参考资料

[1]郑慧敏.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02(06):10-12

[2]梁红梅.护理纠纷的分析与防范[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专业、护理专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11,06(02):101-102

  • 下一篇:银行核心竞争力概述范例(12篇)
    上一篇:《蜗牛》读后感(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免费毕业论文范例(3篇)

      免费毕业论文范文篇1给出了以台达PLC和人机界面以及变频器的控制系统电路和具体程序流程;一:控制系统工艺描述:1.随着白酒产量的不断加大,原来的手动包装越来越不适应高速和多..

      daniel 0 2024-02-22 02:16:12

    2. 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范例(12篇)

      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范文篇1木桶效应又称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的长度。木桶效应蕴含以下三个..

      daniel 0 2024-02-22 01:44:12

    3. 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范例(12篇)

      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范文1篇1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存在问题整改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企业并购对提高企业市场竞..

      daniel 0 2024-02-22 01:12:12

    4. 跨国公司论文范例(3篇)

      跨国公司论文范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由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情况有别,目前尚未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不过,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的定义是:一个企业在创造利润..

      daniel 0 2024-02-21 22:32:12

    5.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论文范例(3篇)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论文范文篇1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是跨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能否成功地进行跨文化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对于跨文化管理..

      daniel 0 2024-02-21 22:00:13

    6.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范例(12篇)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范文篇1【关键词】跨国企业并购垄断与反制并购管制法律规制一、跨国企业并购的基本性质与分析1、跨国并购的经济学含义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企业兼并和收购的..

      daniel 0 2024-02-21 21:28:12

    7. 神经内科实习自我总结范例(3篇)

      神经内科实习自我总结范文年月份我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正式建立劳动关系以来,公司领导一直把我派驻县城防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公司河堤项目部办公室从事内勤工作,内勤..

      daniel 0 2024-02-21 20:56:12

    8. 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例(3篇)

      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篇1[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神经外科;护理带教;应用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逐..

      daniel 0 2024-02-21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