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含义范例(12篇)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物化学易混淆字词辨析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药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学好医学生物化学,对于医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际应用和参加资格考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学生在意识到学好医学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后能投入^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期望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中,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若不加以区分,可能影响学生对于一些重要概念的识记和理解,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结合笔者10年的教学经历,将医学生物化学内容中的易混淆词语和知识点辨析如下。
一、易混淆的字
1.必需的“需”。医学生物化学中,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讲解中涉及的必需氨基酸、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以及脂类生理功能中提到的必需脂肪酸,这3处提到的必需都是指必须需要,强调其对于结构或是正常机体功能的重要性。这里的“必需”进行词义拓展的话可扩充为“必须需要”,含有不可缺少之义,强调其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错误写成“必须氨基酸、必须基团和必须脂肪酸”,这样都是不正确的,未将概念中强调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理解。
2.谷胱甘肽的“肽”。谷胱甘肽是机体内重要的三肽,其还原型的存在能保护红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这个名词将其化学本质进行了揭示,是体内生理活性多肽。但学生在学习中易将其错误的写成谷胱甘酞。“酞”是有机化学词汇,是一个分子的邻苯二酸酐与两个分子的酚缩合的衍生物。其常用词组为:酚酞、酞菁、酞量计、酞花青、酞氨酰。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化学本质完全不同。这种错误不仅仅出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别期刊出版中也有出现,如《****农业科学》杂志2011年第16期,篇名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文中,“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与谷胱甘酞合用祛脂效果更明显。”其中的“谷胱甘酞”一词有误,应该改为“谷胱甘肽”[2]。
3.血氨的“氨”。血氨是指体内代谢产生氨及消化道吸收的氨进入血液所形成的,在机体内处于较为恒定的动态平衡中。血氨的代谢是医学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临床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也是历年来资格考试的热点内容。但在学习中,学生常常将血氨中的“氨”误写为铵或胺。三者区别如下: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铵是一种原子团,它必须出现在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如氯化铵;胺是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而在医学生物化学讨论血氨指的是代谢中产生及消化道吸收的氨气,之后通过运输主要在肝脏合成尿素排出体外,所以“铵”和“胺”的写法都是错误的。
二、易混淆的词
1.肽键和肽链。这两个词均来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肽键指的是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它是一种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主要维持一级结构的稳定;肽链指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等化学键连接后所形成的线性链状化合物,部分小分子量的肽链已经具有生物活性,如仅有三个氨基酸形成的谷胱甘肽,九个氨基酸形成的催产素等。这两个名词应主要注意其形成方式和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进行区分,才不致混淆。
2.结构域与亚基。结构域与亚基也出现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结构域出现于蛋白质的3级结构中,是指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形成3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2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而亚基出现在4级结构中,指4级结构中的每一条具有独立3级结构的多肽链[3]。这两个名词应只要注意它们存在于哪一级结构中,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3.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是医学生物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反应物、生物学意义等方面含义却相差很大。生物氧化指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要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满足生物体所需的能量的过程;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内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反应,使其极性和水溶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4]。它们的反应过程当中都有氧化反应,但是反应物却不同,生物氧化针对营养物质,生物转化针对非营养物质。生物氧化主要的生理学意义是氧化营养物质产生能量满足机体需要;生物转化主要的生理学意义是使非营养物质的极性和水溶性增强,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对于部分有毒物质的毒性能减低或消除。分清两者的反应物和生理学意义,对这两种机体内重要的生理作用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尿素和尿酸。这是两个在代谢中产生的终产物,但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物质的代谢。尿素是氨基酸分解代谢中产生的氨在肝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经过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水溶性强,随尿排出体外,是体内血氨代谢的主要去路;尿酸是核酸分解代谢中嘌呤碱基代谢的终产物,水溶性差,若体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超过0.48mmol/L时,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引起痛风症。识记两者要分清其产生的代谢途径不同,水溶性不同及体内浓度升高产生的效应不同。
以上是笔者在医学生物化学十年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情况及学生在参加历次考试中容易混淆的字和词所做的部分整理,这些字和词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成绩。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区别和强调,帮助学生进行正误间的辨析,相信对于学生的医学生物化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避免部分低级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丹,姜建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6-67.
[2]任辉,张洪娟.生物学期刊中易混淆的字与词辨析[J].中国期刊研究,2012,23(5):889-891.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1篇2
[关键词]中医教育;纯中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07-02
随着老一代中医药专家纷纷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中医师正在逐渐远离传统轨迹的新时空中成长为“新中医”,人们普遍认可的那种“纯正的中医”正从现实中消失,并有逐渐转变成为一种历史回忆的趋势。
中医“不纯”的直接后果是没有或少有临床疗效,疗效差的后果是患者不来找你,这就使临床阵地萎缩。残酷的现实就是中医医院不景气,中医院校毕业生中医水平不高,西医水平又不如西医院校毕业生,造成就业困难,有的甚至被迫改行……最后导致有人吆喝着要取消中医。时代在呼唤我们要培养“纯中医”。
所谓“纯中医”[1],绝不是与世隔绝,知识面狭窄的代名词。而是坚持以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熟练正确的中医技能诊治疾病,并取得预期的疗效。“纯中医”绝不夜郎自大排斥西医,相反,由于其中医水平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还能在遇到问题时虚心向西医请教,汲纳新知,取长补短。当然,这种取长补短绝非庸俗的中药加西药。
基于此,我校正在筹划招办“纯中医”的试点班。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在古代,中医无论是师承或家传,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凡习中医者,多是从小就耳濡目染,从实践中学习,终身临床,以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医,使中医学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这一传统医学,就是要遵循中医学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医学生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其专业素质中的重要方面,而实践教学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设定的教学环节;现今,我们在反复强调本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因此,研究“纯中医”试点班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1培养目标[3]
培养掌握中医辨证思维,能熟练运用中医方法辨证施治的中医人才。培养能总结和传承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娴熟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准确识药用药,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等各种临床技能,处理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的传统中医人才。
2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构想
2.1优选实践教学基地
纯中医试点班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临床医学院开展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由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实行“医教研一体”的管理体制,拥有丰富的优质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为全国示范性中医院和广东省“十大中医名院”,队伍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医疗、科研、服务水平名列全国中医院前列,年门诊量名列全省前茅,专业所依托的高水平的临床学科(含学科、专科)为创新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2建立系统立体式的全程导师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强化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为目的,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教学指导思想。为了结合院校培养和师承培养两个模式的优点,试点班学生采用全程导师制,即试点班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导师组(该导师组必须有优良纯中医素质,以经典课程导师为主导,组员包括内、外、妇、儿、骨科的副导,实行“多对一”指导),导师组自学生入学开始即对该生进行全程、全面、全心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指导。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课间见习与跟师出诊相结合;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中,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力条件。
2.2.1在课堂教学阶段,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低年级实行预见习,利用暑期寒假要求学生跟导师组出诊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高年级实现课间见习与跟师出诊相结合,临床课教学中都安排课间见习,到相应的门诊和病房实践,通过见习,了解各专业各学科临床疾病处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种的临床诊治方法、思路,为课堂基础教学提供直观的素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拟编写出版适合于试点班的临床常用中药方剂歌诀,开展中药方剂四大经典等知识背诵竞赛活动,增加“诊疗思维训练”和“医患沟通”等临床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2.2.2重视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有目的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开展了集“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鼓励通过各种途径拜名老中医为师跟诊学习,号召全体同学以基层医院见习、社会调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开辟社会实践基地,与相关当地政府共建基地;组织了医疗队进行义诊义教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3实习前进行强化培训,实习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保障。毕业实习前进行综合强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思路、体格检查、心肺复苏、无菌操作等。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实习管理,实施全程导师制、临床教学督导制、临床教学观摩、临床考核改革等质量保障举措,强化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水平。建立临床操作规范资源库、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等资源库并挂网运行。
2.3增加实践时数
临床实习(含实践训练)不得少于2500学时[《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4]的要求是临床实习(含实践训练)不得少于1500学时]。见表1、2、3。
表1毕业实习科目及时间要求
表2毕业实习内科24周轮科安排
其中三个是“经典回归临床”的科室:内四(温病)、内六(伤寒)和内八(金匮),内一是心血管内科,内二是消化内科,内五是呼吸内科。
2.4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一方面思想上重视,继续加大专业教学投入,完善医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教学条件和设备,同时不断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学校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重点建设“部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开展试点班学生专业临床技能训练提供优质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要不断规范该试点的两个临床教学基地管理,精益求精,充分发挥中医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具有高临床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人才的培养应该实行精品教育战略。希望政府加大对中医教育的投入,培养千千万万的“纯中医”[5]。
[参考文献]
[1]万兰清.纯中医谈“纯中医”[J].江西中医药,2007,12(38):74-75.
[2]杨燕玲.强化中医实践教学凸现职教特点[J].科教文汇,2008,(25):93.
[3]单丽娟,耿直,刘波.关于加强中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6):772-773.
[4]李振吉.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3
关键词:止消通脉宁;转化生长因子-β1;人肾小管上皮细胞;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连蛋白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1.013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1-0033-03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9DFA31520)
通讯作者:刘铜华,E-mail: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认为DN的早期病变部位在肾小球,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管病变及肾间质纤维化与其关系更
为密切[1]。肾间质纤维化是所有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基础,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过度沉积。因此,抑制细胞外基质成分过表达是抗肾间质纤维化治疗DN的主要途径之一。止消通脉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著名老中医吕仁和教授治疗DN的临床经验方,作为院内制剂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在治疗DN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4]。本实验通过观察止消通脉宁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纤连蛋白(FN)等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为其防治DN肾间质纤维化提供依据。
1实验材料
1.1细胞株
HK-2细胞株,购自兰州大学实验中心。
1.2药物与试剂
DMEM/F12(1∶1)细胞培养基,Gibco公司;胎牛血清,Hyclon公司;EDTA、胰蛋白酶,Amresco公司。人重组TGF-β1,R&DSystem公司生产,根据说明书配成1?g/mL的储存液,-70℃储存,用时配成10ng/mL浓度[5]。人ColⅠ、ColⅢ、FNmRNA引物均由北京奥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止消通脉宁颗粒,北京市金药源药物研究院提供,批号20090701,6g/袋,成人临床用量1袋/次,3次/d。
1.3主要仪器
二氧化碳培养箱,HEALCELLHL90,LIKANG;超净生物安全柜,ESCDCLASSⅡBSC,Airstream;倒置显微镜,OlympusX-71,Olympus,JAPAN;PCR仪,型号ABI7300,ABI公司。
2实验方法
2.1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制备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8只,购于甘肃中医学院动物中心,饲养于总医院屏障级动物实验室,普通饲料喂养。随机分为空白组及止消通脉宁低、中、高剂量,每组12只。止消通脉宁颗粒各组分别按成人临床用量的5、10、20倍灌胃,空白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次1mL/100g体质量,上下午各1次,间隔12h,连续灌胃3d。于末次灌胃前8h禁食不禁水,30min后,大鼠股动脉无菌采血;静置2h,3000r/min冷冻离心20min,取上清,将同组血清混合;56℃水浴灭活30min,-20℃低温保存备用。
2.2细胞培养与分组
HK-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g/mL链霉素DMEM/F12(1∶1)完全培养基,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传代培养。细胞分为6组。①空白对照组:DMEM/F12培养液;②TGF-β1诱导组:DMEM/F12培养液+10ng/mLTGF-β1;③空白血清对照组:DMEM/F12培养液+10ng/mLTGF-β1+10%空白血清;④干预1组:DMEM/F12培养液+10ng/mLTGF-β1+10%低剂量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⑤干预2组:DMEM/F12培养液+10ng/mLTGF-β1+10%中剂量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⑥干预3组:DMEM/F12培养液+10ng/mLTGF-β1+10%高剂量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
2.3人肾小管上皮细胞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连蛋白mRNA表达检测
细胞以6000个/孔接种于96孔板,每孔20?L,每组3孔,培养过夜。吸弃细胞上清,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24h,再次弃细胞上清,按分组加入含相应药品的培养液200?L,继续培养24h,提取RNA进行PCR实验。反转录反应:根据RT10?L反应体系(见表1)。PCR扩增反应根据PCR20?L反应体系,两步法扩增:预变性95℃31s;95℃5s,64℃40s,50个循环。β-actin作为对照,荧光实时PCR反应结束后,由系统分析软件确定阈值,进而确定各反应样本CT值,采用相对定量的2-CT法分析PCR结果,确定各样本之间基因的表达差异。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4结果
4.1总RNA纯度及mRNA提取及纯化
纯净的RNA的比值应为OD260/OD280=2.0,若低于1.8,说明有酚和/或蛋白质的污染;OD260/OD230>2,若低于此值,说明有盐残留。本实验各组OD260/OD280平均在1.8~2.0之间,OD260/OD230接近2,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显示2条带,分别为28s、18s,条带清晰,无弥散状,并且28s与18s的吸光度比约为21,提示总RNA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见表2、图1。
5讨论
肾间质纤维化是所有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基础,其特征是ECM成分的过度沉积。肾间质纤维化时ECM主要由3部分组成:胶原蛋白,包括Ⅰ、Ⅱ、Ⅲ型胶原等;非胶原糖蛋白,包括FN、层黏蛋白(LN)、玻璃黏连蛋白(VN)、内皮黏连蛋白(EN)等。糖胺多糖与蛋白多糖,包括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硫酸角质素(KS)、肝素等[6]。本课题主要研究治疗DN有效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对TGF-β1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ColⅠ、ColⅢ和FNmRNA表达的影响。
研究表明,引起ECM过度沉积因素很多,过程复杂,TGF-β1是已公认导致ECM积聚的重要生长因子[7],它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导致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①通过受体信号转导增加诸如胶原蛋白、FN、LN等ECM成分的合成;②抑制ECM降解,包括抑制降解ECM成分的酶类的合成(如胶原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等),促进诸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等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表达;③刺激ECM受体-整合素的合成,使细胞黏附于ECM[8]。本实验研究发现,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TGF-β110ng/mL诱导24h后,ColⅠ、ColⅢ、FNmRNA的表达增强,再次证实了TGF-β1具有促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由于ECM过度积聚是引起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抑制ECM异常合成、减少ECM过度沉积在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研究发现,止消通脉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TGF-β1诱导的HK-2细胞ColⅠ、ColⅢ、FNmRNA的表达,说明止消通脉宁具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能娟,李红.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糖尿病肾病[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4):277-279.
[2]高彦彬,刘铜华,唐代屹.止消通脉宁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4):28-32.
[3]汪家春,王征,储智勇.止消通脉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128-1129.
[4]赵进喜,牟新,王世东.止消通脉宁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3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4,24(8):20-22.
[5]FanJM,NgYY,HillPA,etal.Transfominggrowthfactor-betaregulatestubularepithelial-myofibroblasttransdifferentiationinvitro[J].KidInt,1999,56:1455-1467.
[6]俞东容.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机制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6):694-695.
[7]宋小乐.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6):92-95.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或代谢紊乱等人群的每日营养需要,或为了满足某种医学状况或疾病人群对部分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食品,该类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普通食品或其他特殊膳食食品共同使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市场规模大概为560~640亿元人民币,每年以大约6%的速率在增长。其中,北美、欧洲、日本的市场规模和增速分别为270~300亿元人民币增速3%、130~150亿元人民币增速5%、100~120亿元人民币增速7%。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平均增长率为37%,但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其规模与香港市场规模相当,仅6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全球的1%。
特殊医学用途食品重要性
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很多住院动手术的病人,都会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主刀医生和手术过程上,往往忽视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尤其是临床营养。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在纠正代谢失衡、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增强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手段之一。巴西卫生部做过一个卫生经济学评估,评估的结果是病人每花1块钱在营养支持上,整体治疗费用就能降8块钱。
肠道健康对特殊膳食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目前,人们在新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肠道的重要性,并提出胃肠道功能完整与否是选择肠内营养制剂的黄金标准。故在决定病人的营养方式时,在有肠功能时应首选肠内营养,并宜尽力实施,此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
肠道正常菌群在肠道屏障构建、维护及破坏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此与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否有密切关系。因此,从肠道微生态角度维护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护菌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及临床感染;补充医学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全身免疫功能。
膳食纤维对于维持正常肠道屏障的重要性
近20年来,膳食纤维在临床上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肠内营养成分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最近几年,临床肠内营养治疗越来越多选择含有膳食纤维的配方。到2006年时,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已经高达60%左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加速肠道蠕动;可溶性纤维可延缓胃排空。某些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益生元功效,如聚葡萄糖,除具有不溶性膳食纤维所特有的增强通便、降低肠道癌风险等作用外,还具有不溶性膳食纤维所不具备或不明显的生理功能,如低能量;非胰岛素依赖性,能明显降低饭后血糖水平;降低甘油三酯和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对肠道双歧杆菌有显著的刺激作用,除了对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等有增殖作用外,还对婴儿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聚葡萄糖可以降低酵解速度,从而使调节作用维系到结肠末端,显著维持肠内微生态平衡。
低聚果糖作为一种益生元,具有与水溶性膳食纤维相同的特征,当前被广泛应用于特殊医学用途的食品开发之中。低聚果糖在大肠内,有促进双歧杆菌等少数有益菌繁殖生长的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消化道健康;同时,具有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提高免疫力、抑制、预防肿瘤,促进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的生理功效,这都是不溶性膳食纤维所不能取代的生理作用,其在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开发、临床肠内营养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1990年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相比含膳食纤维组,全肠外营养和单一果胶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而纤维素组、玉米及Kaolin(含膳食纤维)都没有多大改变,证实了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防止细菌移位。
无纤维食物能促进细菌移位,而食物纤维能维持肠道菌群正常生态平衡,细菌代谢纤维的终产物对小肠上皮有营养作用,纤维能够维持肠粘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学。因此,在日常膳食或者患者的营养配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纤维成分,能够保持患者肠道的正常菌群比例,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防止肠道粘膜萎缩,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市场产品和应用情况
华瑞瑞能:一种高脂肪、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肠内全营养制剂,特别适用于癌症患者的代谢需要,其中,蛋白质18%、脂肪50%、碳水化合物32%,膳食纤维1.3g/100mL,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胃肠道功能。
华瑞瑞先:可作为全部营养来源或营养补充剂提供给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尤其是不能耐受大容量喂养或需要高能量的病人,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维持患者肠道结构和功能,适于长期应用。
华瑞瑞代:糖尿病及应激性高血糖专用肠内营养制剂,高膳食纤维配方,有助于稳定患者血糖水平,维持胃肠道功能。
能全力:膳食纤维:2.2g/100mL,适用于液体摄入量受限的病人、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外伤、脑水肿、处于高代谢状态的病人、重度感染、创伤及烧伤等应激状况。
雅培益力佳GlucernaSR:蛋白质20%、脂肪32.6%、碳水化合物47.5%、富含MUFA、低电解质、膳食纤维0.76g/100mL。
立适康匀浆(纤维型):均衡、全营养匀浆配方,高蛋白含量,添加Gln,高膳食纤维含量。
雀巢佳膳纤维:含科学组合的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既可以作为重症病人的唯一营养来源,满足每天的所有营养需求,帮助其迅速康复;也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营养补充,增强体力。
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增长,物质文明的发达,一些“文明病”――各种恶性肿瘤、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症呈上升趋势,时刻威胁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高龄化社会的形成,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量亚健康人群的存在,还有各种特定生理阶段人群,都对食品营养有特殊需求。这就对特殊膳食食品赋予了特殊使命,也将会刺激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大力发展。
(1)利用营养物质达到药物治疗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营养作用。
(2)预防性营养支持,即择期手术前开始营养支持。
(3)针对特定疾病的患者开发配方科学合理、满足目标人群每日营养需要、且能够满足由于特定疾病、代谢紊乱和医学状况而产生的对某些营养素的特殊要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
(4)开发糖尿病专用食品。即严格控制热量、富含优质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纤维、不含低分子糖类、高纤维素与矿物质、有活性物质的食品。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5
[关键词]SPOC;医学高职生;信息素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6.166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1SPOC的含x、优势及SPOC建设现状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指对少数在校注册的学生实施的课程教育。相较于MOOC,SPOC具有以下优势:学生出勤率高;学生同构,进度一致;教师全程参与;便于因材施教。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约50门SPOC课程,范围涉及医学专业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医学人文课程等方面,且基本处于边建、边用、边改的状态。
2信息素养核心的概述
医学高职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四个层面: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水平的核心组成部分,医学高职生须达到以下信息能力。
其要能够正确判断信息获取的范围,并能使用多种搜索引擎;药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技术,并对前沿技术保持一种较高的敏感度和责任感,并能自主获取;要掌握有效的检索策略,能对校内专业数据库实施有效检索;要能够在海量的MOOC资源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医学类名师课程,并进行长期有效的线上学习;要能够将获取的信息资源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进行知识重构;还要能够形成信息产品,如综述报告、项目申报书、学术论文等。
3高效建设校内SPOC,有效提高医学高职生信息素养水平
校内SPOC课程是校园网络文化中占比较大的一块阵地。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素养类课程主要有几种形式:信息技术课程、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程中融入部分、专家讲座。基于校内SPOC平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3.1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的教务管理层应对信息素养有着一个高度的认识,并把信息素养纳入到毕业生的必备素质中。其次,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培养目标。
3.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明确的主导作用,其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至关重要。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升适合以自学的方式开展,可基于MOOC平台,选取名校名师课程,进行连贯性、系统性的学习,一段时间后,无论是信息知识意识,还是信息能力、道德水准,都会得到显着提升。
笔者推荐的MOOC课程如下: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慕课问道,由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主讲,共20个微视频,包含MOOC、SPOC的含义、作用及制作方式、软件使用技术等,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视频形式”及“慕课视频制作及修改方法”等教学视频,对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视频编辑能力、SPOC课程建设能力大有帮助。
由中山大学创建的新媒体素养课程学完后,笔者同样受益匪浅。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主讲的信息检索课程,对提高师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起到实际的帮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当代高职教师,掌握计算机的维护和应用能力着实重要,建议教师可选学由职教MOOC建设委员会创建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系列视频。
作为当代一名高校教师,信息能力是立命之本,把信息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学生,更是高职教师的义务。
3.3高职医学生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高职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素养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并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中去。认真学习信息技术SPOC课程,入学初便给自己定下短期目标,如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在这个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自己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
其次,配合教师实施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注意在使用手机或电脑的学习课程中,不要被工具娱乐功能所误导,要做到心无旁骛。
再者,要重视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掌握常用搜索引擎普通检索及高级检索功能外,还要熟悉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此了解医学领域研究的最新热点问题,将信息资源和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知识重建,培养撰写综述报告、项目申报书、学术论文等信息产品的能力。
作为一名当代高职生,要时刻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和责任感,遇到问题,可在SPOC平台的教师提问区、讨论区和教师、同学进行充分的沟通。课中,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头脑风暴”“摇一摇”、测验、考试等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推送的视频讲座或专家现场讲座,一定要积极参加,主动捕获前沿信息,课后认真研读专家推送的资料包。利用SPOC平台了解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知识,在偌大的信息海洋中,做一个高素质的网络人。
主要参考文献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6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医学营养;护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R5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2)10-170-01
近些年,产科妊娠合并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较为常见疾病为妊娠期糖尿病,并对患者妊娠状态有明显不良改变[1]。因此,探究此病医学营养治疗与护理方式尤为重要。妊娠糖尿病与常规糖尿病性质不同,主要在于此疾病是在女性妊娠期间发病,根据患者的差异性对糖分呈现等级不同的耐糖性,同时并发程度病情不同的高血糖症[2]。以是本次实验探究GDM的治疗与护理干预,现已取得结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线资料
统计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间收治于产科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计178例为实验对象。实验开展前两组均使用妊娠期糖尿病常规治疗,实验1组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2组增加医学营养治疗与护理。此次参加实验患者在实验前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实验配合项目且疾病经诊断符合病情实验数据统计。
依照治疗差异得出实验1组中患者平均妊娠时间(21.7±5.8)周,且年龄为20—31岁,平均年龄范围(24.8±5.5)岁,平均住院天数(10.3±4.1)d,其中包含初产妇59名,经产妇31名。实验2组中患者平均妊娠时间(20.8±6.6)周,且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范围(25.1±5.7)岁,平均住院天数(12.9±6.7)d,其中包含初产妇61名,经产妇28名。实验结果针对患者年龄、妊娠时长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数据差异明显(P>0.05),不可进行临床对比。
1.2护理方法
DGM患者在治疗期间首先应给予常规饮食护理,控制患者为围生期血糖指数,并负责孕妇围生期床褥护理工作,增加其生产安全性。实验2组在实验1组基础上增加MNT治疗手段与对应护理工作,其中所含:
1、每日为孕妇进行体重指数测量(BMI),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基于患者不同程度的热能供给。患者孕前体重测量指数若低于18.5千克每平方米,早期患者的热能供给量应在每千克35千卡。若患者体重测量数据在18.6—24.0千克每平方米,早期患者的每日热能供给量为每千克30—35千卡。患者BIM数据在24.0—29.0千克每平方米,早期患者的每日热能供给量为每千克25—29千卡。若孕妇孕前体重>28.0kg每平方米,应给予患者每日热能供给每千克25千卡。怀孕中期患者应每天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时增加热量200—300千卡,孕后期患者应每日增加热能200—300千卡。
2、摄入营养元素产能来源: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蛋白质占比20%—15%,脂肪摄入占比30%—25%。
3、患者的每日饮食分配:早饭热能摄入应在清晨七点至八点,每天热量11%—15%;早饭后加餐时间应在九点至十点,每天热量5%—10%;午饭热能摄入应在清晨上午十二点至下午一点,每天热量30%;午饭后加餐时间应在午后三点至四点,每天热量5%—10%;晚饭进食时间午后六点至七点,每天热能30%;晚饭后加餐时间应在睡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每天热量5%—10%。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下患者血糖控制状况,评价治疗方式临床作用。统计数据显示越接近标准组别,证明其治疗手段效果越好。
1.4统计学
结果统计使用统计学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标准,用T值检验,若P<0.05表示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血糖控制状况比对,实验2组血糖控制优于实验1组,组间对比P<0.05具有临床统计意义,见表1。
3讨论
妊娠合并癥是女性在妊娠期间由非妊娠因素引发的各种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心脏病等,若不及时给予医学营养护理与治疗,会严重影响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对妊娠结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3]。医学知识的普及让人们越来越了解GDM的严重性,而控制血糖指数能降低为产期母婴病死率。常规治疗法主要利用胰岛素针剂和饮食控制法来降低血糖指数[4]。但是ADA提出实用医学营养治疗法与护理操作共同使用,是降低DGM临床症状主要方法,可增加原有治疗效率,使患者血糖指数稳定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
医学与大学语文之间内在的联系在医学分科化、专业化的背景下被忽视了。分科化、专门化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很难突破学科的限制,也难以从社会和哲学的角度进行广阔而深邃的思考。医学的发展需要借助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多角度开展思考和研究。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人文知识,还人文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考察人性。它给医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医学完全不同的视野去了解世界。大学语文的学习还能帮助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身学科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正所处的位置,并以广阔视野从事跨学科研究。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让医学生学会借助他学科的理论评价和方法提升专业水平。在如今倡导科技创新和跨学科合作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对医学人才培养潜在、缓释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这种影响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当前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突出的“形式化”“工程化”问题,要进一步确定好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必须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大学语文的“形式化”问题表现为,作为公共课程,学生选修课程为学分,学校设置课程为实现一定比例的人文课程,课时少,师资力量弱。在教学上,教师仍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缺乏活力,缺少创新,没有激情。要解决“形式化”问题,首先必须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学校不仅在政策、经济上提供支持,更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大学语文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对大学语文教育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开设一些与医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课程,比如医学应用文写作课。教师要结合医学专业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开展论文、综述、研究报告以及医嘱、病历等的写作实践训练,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在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文学知识,积极开展阅读鉴赏活动、文学创作、演讲培训等活动,多途径地实现语文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大学语文不只是“形式”上存在,而是我们人文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语文的“工程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医学院校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研配套上搭建了许多平台,然而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师资力量弱、教学乏力、学生厌学的问题。要解决“工程化”问题,须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学校、教师的认识。稳定教师队伍,合理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在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明确自身的教学定位,以培养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才为目标。教学目的是提高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创新意识,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三、进一步确立大学语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上的人文维度
近年来随着高校重新审视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十一五”期间,在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发挥大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的作用,结合“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精神,必须充分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从语言的角度,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表达;从文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写作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除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审美感知,还肩负着人文使命。针对最近几年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发挥大学语文在医学人才可持续发展中长期、持续、缓释的作用。早在2006年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就确定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定位,其中工具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所谓“工具性”就是让学生借助语言进行学习、交流。在大学阶段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了,纯粹的语言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此外“文化个体的语言水平不仅决定其感受世界的精细度、敏感度,还影响其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①大学语文的“工具性”还影响着医学生对医学认识的深度以及对生命关注的高度。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在语言学习基础中做更深入、广泛的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语言、文学、文化等的了解。具体到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以阅读弥补知识匮乏的问题;开展作品的鉴赏、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去理解语言、文学;深入探讨作品蕴含的哲理,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所谓“审美性”,除了体味和认识汉语作为母语本身具有的魅力外,还要借助语言认识文学世界所描绘的自然、人文世界的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大学语文教育本身具备培养学生求真、求美、求善的功能,要提升其在人文培养中的维度,必然会把教学往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感知能力上转移。比如,讲授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感受汉字从形态到内涵所孕育着的悠久文化,让学生感知文字蕴含的内敛、含蓄的美学追求;感知文学世界里蕴含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所谓“人文性”,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感知和理解文学中蕴含的有关民族、国家、文化等方面知识,增加学生人文知识,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其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审美性、人文性是大学语文教育亟待提升和重视的培养内容。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感受文化和文学的魅力,接触前人探索时代历史,体会民族宽阔的文化纵深。培养医学生从文学的角度感知自然、世界、人,感受世界的丰富和多样;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语言工具,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卡耐基认为:公开演讲训练是培养自信心的康庄大道,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训练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体活得成功与良好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良好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探讨,也有助于医患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审美能力的培养。席勒认为:“只有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性、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伤害。”
②医学教育历来是精英教育,讲究科学性和实践性,然而不能或是医学人才同样有对美的认识和追求的需求,尤其是对生命之美的认识。适时适量地增加文学阅读与鉴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保持人性的纯洁,还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生通过文学的世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人、自然、社会的美,提高对美、善的认识和追求。席勒认为“惟独审美的训练把心绪引向不受任何限制的境界”
③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审美的训练,让学生突破线性思维的局限,拓宽思维领域。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通过选读和品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了解社会人情,品味作品传达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创造的精神世界,追问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首先,通过语言文学反映的世界来了解社会百态,体会社会的复杂性和包容性;其次,通过阅读和感受语言文学世界中的人文情怀,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第三,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在感受人文情怀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强的人文意识,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怀生命,关注民生。在教学中,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中国人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诗歌的角度,通过《恶之花》、闻一多的《死水》等一系列描写死亡、重生的诗歌,分析、探讨为什么文学家喜欢用“死亡———重生”的方法来疗治社会问题。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结合鲁迅先生关于“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躯体,而无法治愈灵魂”的观点。分析在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医学生,将来在帮助病人解除由于疾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以外,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涉及医学题材的小说、散文的分析讨论,比如毕淑敏的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等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认识作者怎样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描写人物。毕淑敏的《拯救》从文学的角度讨论人们面对癌症时,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分析文学与医学在死亡、生命的看法和观点,作为医生应该怎样给癌症病人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人文关怀。创新意识的培养。摆脱较为单一的线性思维模式,把文学的感性和专业的理性结合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拓展思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明确“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现代医学教育采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主要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原理,强调内在的逻辑性。语言文学具有的是一种创造性、审美性和超越性的思维方式,一种超越客观经验事实,此在物质世界和世俗法则束缚的灵感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多元的、开放的。现代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必须在态度、知识、能力三个方面适应医学模式持久的发展与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具备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需要知识和技能学习外,还需要在心理、直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上做提升训练。语言文学并不等同于形象思维,它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是一种创造性、审美性、超越性的思维,一种超越客观经验事实,此在物质世界和世俗法则束缚的灵感思维。它能很好“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形成互补。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和研究。很多时候,医学作为科学同样需要大胆的想象和揣测才能有所突破,文学的世界很多是充满瑰丽、奇幻的想象,这些可能会在学生医学学习和研究中起到激发其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种影响还会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和专业技能中潜在而持久地发挥作用。
四、形式多样的大学语文课堂来提升大学语文中的人文内容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8
中、西医学属于两种医学体系。中医学文明源于东方中国文化,西医学文明源于西方欧洲文化。尽管研究对象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地域与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异化为认识与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中、西医两种医学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医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必须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会贯通,创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即中西医结合整体医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1]。中西医结合经历了50多年的探索过程,许多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进入到这一广阔的领域中,有的以中医为主,兼通西医;有的以西医为主,兼通中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甚至面对“结而不合”的尴尬局面。笔者现就中西医结合的难点和方法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1中西医结合存在问题
1.1中、西医缺乏对应性语言
即使是相同的概念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难以沟通,这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大障碍。如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肾”,虽与西医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其生理、病理上的含义却不同。因为中医的某一脏腑不单纯指一个器官,它包含了现代医学多个系统的功能,它是建立在中医藏象学说基础之上的,具有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经验反证的特点,虽有较为粗略的解剖印迹,但其主要关注的是功能和关系,本质上是归纳人体各种功能和表象信息的符号系统。
1.2中医学某些理论难以被证实或证伪
中医学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哲学思想方法直接参与了中医理论的构建过程,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哲学思想的引入虽然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的表达,但因理论概念较抽象,思辨性强而精确性低,随之亦产生了歧义性和模糊性。如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对宇宙间各种现象和事物属性的一般概括和总结,含有丰富的哲学含义,不能用现代医学理论和实验证明。中医学理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难度。
1.3缺乏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指导
虽然目前在临床上可以实现中西医两种手段和技术的交叉并用,但在理论上依然需要掌握两种不同的内容体系,在理论基础与学科内涵上依旧分别脚踩着中西医学两条“旧船”[2],中西医结合在理论范式上至今还处在“结而未合”的状态。现在不少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既用传统的望闻问切,也用现代科学仪器检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医诊断的不明确性;治疗疾病时既用中药,又用西药,但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只是简单的药物叠加,对其作用机理和相互间作用不甚明确。所以,目前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还是机械的、低层次的结合,处于结合的初级阶段。
1.4中医现代研究的某些理化指标缺乏特异性
如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一开始就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最主要的攻关对象,其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以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为中介,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和融合[3]。然而,一个证研究出来的理化指标往往多达几十个,由于很多理化指标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不具有可操作性。以脾虚证为例,观察的指标有70余项,所观察的众多指标在脾虚状态下均为异常,最终脾虚证成了无病不涉、无指标不异常的证候,这种结论的本身就是对特异性的否定。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最后认为脾虚证具有诊断意义的客观指标是尿中d木糖排泄量减少、唾液淀粉酶活性异常。尽管这两项指标的改变对小肠黏膜疾病和吸收功能障碍一类疾病具有诊断意义,但脾虚证的范围远远不只小肠黏膜异常所能概括,即使是小肠黏膜及其功能正常者,脾虚患者也大有人在。中医常说的素体脾虚、脾虚状态不一定都有明确的病理改变,一项或几项客观指标的改变不可能概括所有的脾虚证[4]。
1.5中药药理研究的困惑
目前所进行的中药药理研究主要是用西医药理研究方法对中药进行分析,提取有效成分,研究某一有效成分对某病或某一检测指标的影响。虽然用这种方法研制出了一些具有稳定疗效的新药(如青蒿素等),但更多的药理研究结果与中医临床实践不符,如许多中药实验证明抗菌作用不强,但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另外,由于每种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复方少则几味药,多则几十味药,到底是哪些成分起治疗作用,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作用如何,在人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高难度的课题。
2中西医结合方法探讨
中、西医学体系迥异,各有优势,同时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点。因此,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从总体上对两个医学体系有深刻了解,分析彼此的优势和不足,在具体环节上应取长补短,有机结合。要使中西医学在较高层次上相结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2.1要坚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必须坚持中医学基本原理,不要以西医原理解释中医;不能丢失中医学的精髓;不能以西医的标准与尺度作为科学标准;不能一味地分割人体,全赖实验与局部检测,而应保持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把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现于结合之中。以往的中西医结合实践证明,把中医西化,只能使中西医结合徒有形式,难以深入发展。
2.2要在继承中创新
要结合好,首先必须继承好。继承是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没有认真的继承,创新就没有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是创新性研究,需要在中医、西医原有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中超脱,形成结合的新思路,所以,要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不可因循守旧,惟古独尊,钻到故纸堆中。创新的核心是研究内容、手段的先进性,要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念、成果与方法,形成、发展和完善中西医结合新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寻求优于中、西医方法的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某些理论或观点上、在某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逐步实现结合创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已经出现了一批结合创新的成果,如病证结合、微观辨证、隐潜性证、急瘀证等概念,以及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动静结合治疗骨折等。
2.3努力在理论体系上实现突破和完善
没有成熟的理论,再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只能是经验,而不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既是临床应用的基础,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要不断形成越来越多的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新概念,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推动其学术发展,从而为更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2.4要多学科协同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单学科研究已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多学科、多中心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只有面向现代和未来的基础学科及高科技领域,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系统科学、生物信息学、细胞分子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科学前沿衔接,才能使中西医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2.5要在医学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
任何医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必须能够经受临床实践的检验,能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否则,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是缺乏生命力和没有实用价值的。中西医结合是从实践经验开始的,其学术发展的基础在于疗效。所以,形成的理论和方法也必须在医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从而得到确认和发展。
2.6要尽快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标准和规范”
临床疗效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存在的基础。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还刚刚起步,尚缺乏现代社会认可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因此,建立起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只有建立其标准和规范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规范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
2.7要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步进行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一级学科已经形成,但其理论体系还相当不成熟,结合创新性成果还不多,学科建设比较薄弱,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显得力度不够,后劲不足。所以,要狠抓人才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充实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内容,合理安排课程,避免某些中西医结合专业只是简单地把中、西医课程各半,中医教师讲中医课,西医教师讲西医课,大家互不联系的旧的教学模式。
3结语
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教授曾预言,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主要有3种形式,即交叉兼容、中西互补、结合创新。中西医之间的交叉与兼容由来已久,随着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交叉兼容会更加自觉和充实。兼容不仅局限在药物上的相互应用,在理论、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兼容将普遍展开。中西互补是一种已被公认并已取得丰富经验的结合形式,这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大优势,在某些疾病,特别是疑难疾病的防治中,同时采用中西医两种方法,分别针对不同发病环节,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彼此的不足,已收到良好的疗效。结合创新是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目标,这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在某些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在某些理论或观点上,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实现创新。笔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中西医结合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孔德娟,杨学辉,安胜军,等.李恩学术论文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6.
[2]肖小芹.从思维方式看中西医的差异[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3):2-4.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9
【关键词】敦煌养颜面脂;皮肤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influenceofDunhuangNourishingCreamonthecontentsofSOD,GSH-PXandMDAinskinofagedrats.MethodsFemaleSDratsofSPFlevelwerepidedinto6groups:high,moderateandlowdosegroupsofDunhuangNourishingCream,modelcontrastinggroup,positivecontrastinggroupandblankcontrastinggroup.Afterremovedthehairontheback,thedruggroupswereappliedwithDunhuangNourishingCream,themodelgroupwasappliedwiththematrixofDunhuangNourishingCreamandthepositivegroupwasappliedwithvitaminE.After30days,thecontentsofSOD,GSH-PXandMDAintheskinweretestedwiththemethodofbiochemistryanalysis.ResultsComparedwiththemodelgroup,thecontentsofSOD,GSH-PXandMDAinthehigh,moderateandlowdosegroup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DunhuangNourishingCream;skinagingprocess;SOD;GSH-PX;MDA;rat
敦煌养颜面脂是在开发敦煌医学古方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重新设计,筛选出的适合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的外用型中药制剂。主要含有葳蕤仁、土瓜根、零陵香等,对面部皮肤干燥、粗糙皱纹、晦黯无光泽等有较好的治疗和美容作用[1],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笔者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1实验材料
1.1药物与试剂
敦煌养颜面脂(乳白色霜剂)、敦煌养颜面脂基质(白色乳状稠液),均由甘肃中医学院医学美容教研室提供;维生素E胶丸,青岛双鲸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509,规格:50mg/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批号2007072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批号20070725)、丙二醛(MDA,批号20070724)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科玛脱毛膏,柏维诗(香港)化妆品贸易公司监制,特殊许可证:卫妆特字(2006)第0620号,批号FA12693。
1.2动物
18月龄SPF级雌性SD老龄大鼠50只,体重(470±20)g;4月龄SPF级雌性SD青龄大鼠10只,体重(215±20)g,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SCXK(甘)2004-0006。实验室温度:(25±1)℃,相对湿度:70%。
1.3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型号:UV-2401PC;电子精密天平,长沙湘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ES-1000E。
2实验方法
2.1分组
取自然衰老老龄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敦煌养颜面脂基质)、阳性对照组(维生素E)及敦煌养颜面脂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另取青龄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然后按分组编号,将所有动物分笼饲养。
2.2脱毛
于实验前24h将所有动物脊柱两侧及靠臀部皮肤用科玛脱毛膏脱毛,然后用清水将脱毛膏残留物洗净,暴露约3cm×3cm范围的皮肤,脱毛后大鼠皮肤光洁正常。之后每3~4d脱毛1次,以免影响敷药效果。
2.3给药
敦煌养颜面脂高剂量组:按0.08g/100g体重涂抹;敦煌养颜面脂中剂量组:按0.04g/100g体重涂抹;敦煌养颜面脂低剂量组:按0.02g/100g体重涂抹;模型对照组:按给药高剂量组的剂量计算涂抹敦煌养颜面脂基质;阳性对照组:涂抹维生素E胶丸100mg。涂抹方法:先取称好的受试药物少许在脱毛后受试皮肤处按摩1~2min,然后将剩余药物均匀涂抹、轻拍至吸收。每日1次,连续30d。给药期间,各组每周称重1次,按体重的变化重新计算涂抹剂量。空白对照组只进行相同方法的脱毛,但不给予任何处理因素,在同等环境下饲养,记录体重变化。
2.410%皮肤组织匀浆制备
各组大鼠均于30d后断颈处死,取其臀背部脱毛受试皮肤组织块各0.5g,经预冷生理盐水漂洗,除去皮下脂肪和其他结缔组织,滤纸拭干,称重并放入烧杯中,量筒量取该组织块9倍重量的预冷生理盐水,取2/3量倒入装有组织块的烧杯中,用眼科小剪剪碎组织块后倒入匀浆管中,再用剩余1/3的生理盐水冲洗烧杯壁,用研磨式匀浆器制成10%的组织匀浆(制作过程在冰水中进行),然后反复冻融3次,使细胞完全破碎,内容物全部游离在液相中,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2.5生化分析
SOD与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严格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SOD、GSH-PX及MDA试剂盒的说明书方法进行测定。
3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实验参数以x±s表示。行方差分析,以P<0.05和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见表1)表1敦煌养颜面脂对老龄大鼠皮肤中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略)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5讨论
皮肤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学现象,现已明确是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关于皮肤衰老有很多学说,目前普遍认为,自由基累积损伤是导致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3]。随机体的衰老,体内抗氧化酶类减少,防护功能减退,生物体内自由基堆积,而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攻击生物膜中不饱和脂类发生过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其终产物MDA是强的交联剂,易与蛋白质、核酸或脂类结合成难溶性物质,从而导致生物膜硬化、细胞破裂死亡等,造成一系列氧化性损伤,而GSH-PX及SOD等则是体内有效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亏虚是皮肤衰老过程的主要因素,若五脏虚损、气血失调,则面色枯槁晦黯、皮肤粗糙、皱纹增多、体弱多病等。所以,中药美容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色泽等特点进行美容保健和养颜抗衰,以辛温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如辛夷、葳蕤仁、麝香、桃仁等,具有升腾阳气、鼓舞气血上升于面之作用,从而使面部肌肤获得充足的养分,表现出红润光泽、富有弹性,达到养颜抗衰的目的[4]。敦煌养颜面脂正是根据这一传统美容保健原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研制而成的中药养颜抗衰制剂。本实验结果表明,外用敦煌养颜面脂可显著提高老龄大鼠皮肤中SOD与GSH-PX酶的活性,同时能明显降低老龄大鼠皮肤中MDA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敦煌养颜面脂能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皮肤组织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MDA对细胞组织的氧化性损伤,这对改善衰老皮肤细胞功能活性、提高皮肤防护能力、延缓皮肤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永耀.中医美容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2]刘仲荣,张国威,刘荣卿.皮肤光老化的诊断[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26(3):138.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10
关键词:通俗技术词语,英译汉,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N04;H059;R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09
Abstract:Informaltechnicaltermsarecharacterizedbyvividness,arbitrarinessandsemanticambiguity.UsingtheChineserenditionofpopularmedicalEnglishasanexemplar,thispaperputsforwardthreeprinciplesofretainingvividnessandachievingsemanticunambiguityandcorrectnessforinformaltechnicaltermsandeleventranslatingstrategies.
Keywords:informaltechnicalterms,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principles,strategies
医学翻译一般被归类为科技翻译[1]。科技翻译的核心――科技词语,可分为专业和通俗两种,前者多用于正式论著、学术论文或会议报告等;后者多用于通俗科学,即科普读物或一些较轻松的交流场合。
笔者以医学通俗技术词语为例,根据该类词语的特点,探究该类词语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原则、采用的策略,进而推广到其他行业类似词语的翻译中去。
一通俗技术词语语言特征
医学领域正式术语多由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和词缀构造而成,比如neurolymphomatosis(神经淋巴瘤病,其中,neuro:神经;lympho:淋巴;oma:瘤;osis:病),hemodialyzer(血液透析器,其中,hemo:血;dia:通过;er:物)等。这些术语“在专业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经过严格厘定”,“词义透明,即指称确定,表达明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单义性等特征”[2]。与此相对的通俗技术词语则具生动性、语义欠透明性和随意性三大特征。
1.生动性
医学领域通俗技术词语多由一些普通词语构成,有的还包含多样的修辞方式,如saddlenose(鞍状鼻,塌鼻:比喻)、artificialkidney(血液透析器:暗喻)、angryback(兴奋性皮肤综合征:移就)、wanderingcell(游走细胞:拟人)、breakbonefever(登革热:借代);有的富含历史文化色彩,如Adamsapple(喉结)、bakerleg(膝外翻)、Englishsweatingdisease(英国黑汗病),可见通俗技术词语生动活泼,颇有文学意味。
2.语义欠透明
该类词语虽生动有趣,但语义不甚透明,正确理解有一定难度,对医学不太了解之人尤甚。该类词语指称某一种事物/现象时,往往关注的是事物/现象特征的某一侧面。比如,whoopingcough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可长达2~3个月,whooping指“发嗬嗬声的;发咳声的”,仅涉及症状的一个侧面。对应汉语词“百日咳”则侧重于该病的“病程”。ringworm指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特征是皮肤上长有环形的、鳞片状且发痒的小片,字面义“环形虫”仅体现该病在皮肤上的一种表象;而汉语对应词“癣”则是对疾病的直接命名。可见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方式不尽相同,汉语读者不一定能将两种语言中指称同种疾病的词语联系起来。另外,将该类词语字面义和实际指称的医学概念或传递的核心意义对应起来有时还需具有丰富的与医学相关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比如,Job’ssyndrome借用圣经中全身长脓疱的人物“约伯(Job)”来指“周期性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从而导致发生脓肿和疖子”这种皮肤疾患。部分构成通俗技术词语的日常意义发生转换,形成专业意义,和在寻常语境下的词义不同,甚至相差甚远,表现为双义甚至多义。比如,investment是指“包埋料,包埋法(牙)”,而非大家熟知的“投资”之意,此种情况务须结合语境以及熟悉专业才能正确理解。另外,部分该类词语具有可替代性,即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有多个词语表达,如,表达“偏头痛”的通俗技术词语可以是blindheadache或sickheadache,有可能搅乱读者视听。
3.随意性
通俗技术词语字面义可能存在笼统、不完整,甚至不妥之处。如,cleftface译为“脸裂”含义就很笼统,其实是指“巨口,颊横裂”;Eyewash译为“洗眼药”,可是字面并没有“药”。monthlynurse字面义为“月子护士”,俗称的“月子”在医学教科书上称之为“产褥期”。旧观点认为坐月子的时间为一月,产后休息满一个月就是全部恢复了,而现代医学明确规定: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42~56天,绝非仅是monthly,原词含义有不妥之处。
一般而言,英文通俗技术词语最初只是菏毙悦名,尽管其字面义有欠透明、欠准确之嫌,但由于“约定俗成”和“惯性思维”,也逐步成为大家接受的“俗名”。基于生动性、语义欠透明性和随意性三大特征,笔者认为该类词汇汉译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是保留生动性、实现语义的透明性和准确性,从而达到吻合语域色彩,易于读者理解的目的;并总结了相应的十一个翻译策略,期望推广到其他行业类似词语的翻译中去。
二汉译原则与策略
1.保留生动性原则
通俗技术词语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或科普读物,为保持其特有的语域色彩,只要不损害理解,译词应尽可能保持原词的生动性。一般而言,译词复制原词的生动形象,应注意采取如下翻译策略:
(1)直接移植策略
一些通俗技术词语字面义形象直观,和所指的医学概念或要表达的核心意义联系紧密;读者只要具备常识,稍加推测,就很容易理解,因此可直接按字面义翻译,移植原词具体直观的形象,使译词同样保留原词的生动性。
farmerslung是农民在堆垛、晾晒、粉碎、运输潮湿发霉的草料或粮食时,吸入大量的小多芽孢霉菌和嗜热放线菌等孢子体,引起肺部变态反应的一种疾病,又称“霉草尘肺”,可看作农民的职业病。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farmer’slungdiseaseofcattle就是说牛也会患上此种肺病。按照字面直译,读者只要稍加推测理解并不难,比正式的学名“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更生动,易接受。
更多类似的例子如tenniswrist,科普作品可不采用教科书中的译名“腕部腱鞘炎”,而是直译为“网球员腕病”;golfarm是高尔夫球手过度运动后的一种神经机能症,直接译为“高尔夫臂”即可。
(2)修辞移植策略
这是直接移植的一种特殊形式,译词保留原词的修辞形式,移植原词栩栩如生的形象。下列译词分别保留原词建筑、地理、人/人体、植物、动物、日常用品类隐喻:abdominalwall腹壁,bloodislands血岛,articularlip关节唇,coronaryarterialtree冠状动脉树,butterflyrash蝶形疹,beadedhair念珠状发。
有时还可移植“音”。如,burstfracture译为“爆裂骨折”,burst中的爆破音和“爆”字声母类同,体现了骨折的严重性,爆裂成“碎片”了。爆破音的移植,使译词达到音义和谐,似比“粉碎性骨折”一译更生动传神。
(3)文化调适策略
译词保留生动性、移植原词栩栩如生的形象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共性和特殊性;面对纷繁多彩的异国文化和语言习惯,不能只是直译。应对译词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汉语言文化的习惯表达。
batear一词很有趣,即“横位耳甲”,虽是一种先天性耳郭畸形,但在汉文化中被认为是聪明、成功、幸福和富裕的象征,俗称“招风耳”。由于bat(蝙蝠)会给汉民族带来丑陋、罪恶等不好的联想,因此该词要考虑东方人的文化接受习惯,不宜译为“蝙蝠耳”。
值得一提的是,汉译时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喻体上的差别。比如,pigeonchest,汉语按语言习惯译为“鸡胸”;bridgeofthenose,汉语称为“鼻梁”;brainbox,汉语不会称为“脑盒”或“脑箱”,而是“头盖骨”或“脑壳”;英语中的hourglassstomach,有译者直译成“沙漏胃”,不过也有很多译者采用中国人熟知的葫芦来比喻因长期病变胃体所发生的中间小两端大的畸形,称“葫芦胃”;用“管状瓣”对应ropeflap,形式类似,但“管状”比“绳子”多了一个“空心”的概念。又如,bottlenose不译为“瓶子鼻”,而是“酒糟鼻”;blooddisk译为“血小板”而非“血盘”等。
颜色词广泛用于医学领域,具视觉冲击力,为医学英语世界涂抹上了亮丽生动的色彩。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的认知固然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但也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汉译颜色词语有时需进行调整:
blackheel踵青紫;
bluesweat青汗(症);
bluebaby青紫婴儿,发绀婴儿;
pinkeye红眼,急性结膜炎;
greenstickfracture青枝骨折;
greentobaccosickness烟草萎黄病。
(4)增添译词生动性策略
有些通俗技术词语本来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生动性,但译词却可为其增添生动性,毕竟活泼俏皮的语词更适合通俗医学。比如,nightsweat字面义为“夜汗”;但可译为“盗汗”。“盗”即是“偷盗”,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泄出来的情形,即该病具有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特性。
2.透明性原则
指正确理解某些通俗技术词语的所指意义,跳脱语义层面的简单转换,综合分析原词具体所指,找到一个既符合汉语事理逻辑和表达习惯,同时又能确切指称该事物或现象整体的对应译词,使意义明朗化,让人一看就懂。正确理解和选定词义,实现该原则是翻译中极费功力的一大难题。
(1)去修辞化处理策略
即弃用原词中比喻、借代、夸张、移就等各类修辞,直接指称概念,代替英文中形象具体的词,这是达成“意义透明”的最常见策略。可见如能复制原词栩栩如生的形象固然不错,但如出现生动性和透明性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译者唯有忍痛割舍生动性。
flatteningofaffect字面义为“擀平情绪”;flatten一词画面感很强,好像擀面棍擀面团般压平。读者倒是能够猜到意指“情绪不高”;不过到底是“低沉”还是“平稳”,有点费解。故弃移就修辞译为“情感低沉”。
blowingwound指由火器伤或锐器造成的胸壁缺损创口,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交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入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检查时可见胸壁有明显创口通入胸腔,并可听到空气随呼吸进出的“嘶-嘶”声音。从blowing一词,我们似可听到伤口处有气流声,仿佛在“吹风”。英文原词用疾病特征借代疾病本体,生动形象;译时弃修辞不用,译为“开放性气胸”,明白精确。更多示例见表1。
(2)文化词语的直译加注处理策略
有些通俗技术词语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地理等背景知识,需具备一些医学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百科”知识才能正确理解。可能的译法有多种:或采取归化法,舍弃源语富含的文化知识或典故,用直白汉语明确表达;或采取直译加注法。笔者认为直译加注将异国文化带入汉语,又明白晓畅,使文化交流和沟通更有效,更为可取。
collarofVenus,归化译为“颈部梅毒白斑病”。Venus,即维纳斯,是古代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掌管人间的爱情与婚姻。这个词跟性传播疾病联系在一起,仿佛是在提示有时性病与爱情多少有点关联。有一本介绍性传播疾病史的书籍,书名就是TheScarsofVenus:AHistoryofVenereology(《维纳斯的伤痕――性病的历史》)。但普通读者并不都明了Venus一词的文化含义,所以最好采取直译加注法,直译为“颈部维纳斯病”后,再用括号加注或脚注形式,说明“维纳斯”与“性病”的关联。
更多直译加注译例如:Canadiancrutch译为“加拿大式拐杖(三头拐杖)”,Dutchcap译为“荷兰帽(子宫帽,安全隔膜)”,Mexicanhatcell译为“墨西哥帽形细胞(扁平细胞)”,Ondinescurse译为“奥丁的咒语(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部分词语如Dutchcap、Ondinescurse等还可再加上脚注向读者介绍其中的缘故,在这些词语字面义和暗含的医学概念之间搭建起理解的桥梁。
(3)笼统义明确化策略
有时部分原词所表达的事物或概念含义较为笼统,译者应给以明示。如grosslesion字面义为“大的损害”,但何谓“大”的损害,“大”到何种程度,令人困惑不解,其实该术语意为“肉眼损害”,与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伤害相对应。可见译者应选用意义具体明确的汉语词来明示英语所表达的含义。又如,impairedglucosetolerance为“葡萄糖耐量受到损害”,“损害”的含义应明确,译为“葡萄糖耐量降低”;doubletongue,字面义为“双重舌”,应明确译为“舌裂”;dayresidue,residue为“残渣,剩余物”,译文应加以解释和明确,即“白昼残留印象,日间余思”;ironliver不是“铁制肝”,而是“铁沉着肝”。
(4)日常词语常用语义转换策略
构成通俗技术词语的许多日常词语,在医学领域中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有时甚至和寻常语境下的词义相差甚远,表现为双义。翻译时不能直接照搬,务须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正确选定词义,对译词进行推敲,以符合医学惯常表达,否则译文不伦不类,令人一头雾水。
obligatory一般指“义务的,必须的”,如“obligatorycourses(必修课)”,但在医学领域指“专性的”,如obligatoryparasite译为“专性寄生物”,指完全依赖于宿主,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物。founder一般指“创立者”,在医学领域却是“马跛病”之意。更多例词见表2。
另外还有一些词,在医学领域中和不同的词组合,词义灵活,表现为多义,应查阅专业文献,咨询专业机构,视词的联立关系,结合惯用表达,确定此类词语的确切含义,从而做出恰当翻译。比如impacted一词在普通环境下是“受到影响的”,在医学领域里和不同的词搭配,应做出不同的翻译,如impactedfracture和impactedtooth分别译为“嵌入骨折”和“阻生牙”。又如wet是“潮湿的”,而医学环境下的wetbrain、wetcough、wetdream、wetnurse分别译为“脑水肿”“湿咳”“梦遗”“乳母”。
(5)以不变应万变策略
即“多词一译”法。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有多个通俗技术词语来表达,这些通俗技术词语相互间可替代,是同义词。译时采用固定一种译法对译即可,避免混淆读者视线。
“养鸟人肺病”是超敏反应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指接触和暴露于鸟类毛屑和粪便而过敏所产生的肺气囊感染,有时情况加重,会显著降低肺功能并导致呼吸困难、咳嗽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英文中有birdbreeder’slung、birdfancier’slung、pigeonbreederslung等说法,可是汉语没有必要分别译为“养鸟人”“爱鸟人”“养鸽人”,译为“养鸟人肺病”即可。如果生搬硬套可能会让汉语读者无所适从:是否“养鸽人肺病”较特别,和一般的“养鸟人肺病”不同?
还有更多例子,如knockknee、inknee、bakerleg均译为“膝外翻”;frostedheart、icingheart均译为“结霜样心,糖衣心”;woodentongue、timbertongue均是“木样舌”;danglefoot、dropfoot均是“下垂足”;towerhead,towerskull,steeplehead,steepleskull均译为“尖头[畸形]”。
3.准确性原则
应遵循准确性原则,采取补充、纠错等各种策略,实现科学技术内容的正确传达。以下各例汉语译词和原词字面意义并不等同。不过内容的准确传递比字面形式意义上的契合更为重要,这是科技翻译应把握的一个原则。
(1)补充策略
对原词所表达的具体事物和概念进行仔细推敲,加以a充说明,增添表明事物的范畴、属性、特征等的词语,摆脱意义的含糊不清,准确译出该词的科学含义。
“pingpongfracture”指婴幼儿颅骨乒乓球样骨折,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属于青枝骨折的一种,其特征是颅骨凹陷,但无明显骨折线。译为“乒乓球凹陷骨折”,增添“凹陷”一词,和英文字面意义相较,完整表述了该骨折的形状特征。
表3中各例如按英文字面意义翻译,其内容负载与英文原词相较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无法使读者获得完整的精准信息,不利理解。而之后的译词是译者基于原词的概念意义、适用范畴,再结合医学知识增添了表明属性、类别、范围等的词语(见黑体字),意义更为完整、精确,因而优于字面翻译。
(2)纠错策略
译者应避免、澄清、纠正原词一些不精确,甚至不妥之处。因为技术翻译中词语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翻译应做到精确无误。
scrubnurse字面义为“擦洗护士”,较多医学词典译为“洗手护士”,这一翻译不甚妥当。手术室洗手护士职责包括术前相关工作的时福如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器械、缝针的数目;协助手术者做患者皮肤消毒,铺置治疗巾;负责术前、术中(如关闭患者体腔前)、术后多次核查、清点手术所需各类器械,术中迅速而准确传递器械,术后清理相关器械,手术标本送检等。可见“洗手护士”与手术医生共同配合完成手术,其职责绝非仅是“器械擦洗”,建议译为“手术协助护士”。
有时可选择原词相应的上义词或下义词,使译词语义更贴切。dinnerpad译为“缓餐垫”,“餐”是dinner的上义词,上义词包含下义词的意义。缓餐垫适用于胃下垂患者的辅助支撑作用,穿好缓餐垫后形成一个向上向内的合力,压迫腹肌将胃托起,减轻胃内容物重力对胃肌和韧带的牵拉作用,以促进患者恢复。可见此处的dinner绝非仅指“晚餐”,“缓餐垫”比“缓晚餐垫”更合乎事理,表意更明晰。译词为原词下义词的例子有grassstaggers,译为“牧草中毒”或“洛苛草中毒”,洛苛草,也称疯草,是北美洲一种有毒的豆科植物。“牧草”和“洛苛草”都是grass的下义词。
funnybone字面义是“笑骨”,实际上撞击“笑骨”时不仅不会发笑,反而会有刺痛感。为何用名不副实的“笑骨”来命名?原因是该骨头正式名称是humerus(肱骨),和humorous音同且形似,命名funnybone是在玩文字游戏。为避免误解,最好加注说明,否则就只好舍弃生动性,译为“肱骨内髁部(尺神经沟)”了。
更多示例如:whitedamp字面义为“白色湿气”,其实是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drumhead,不是“鼓头”,乃是一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应译为“鼓膜”或“耳膜”;blastchest可不是跟整个胸部有关,指的是“爆炸性肺震荡”;breastbone不是“骨”,而是“胸骨”。
三结语
由普通词语构成的颇具生动性的通俗技术词语广泛应用于医学及其他科技领域。以上例词只是丰富的医学通俗技术词语“大海中的一滴”,这些词语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表达力,使专业英语充满了活力。以上基于实例探讨了该类词语汉译需遵循的生动性、透明性和准确性三原则及相应的十一个翻译策略。
通俗技术词语的三大特点,尤其是随意性和语义欠透明性在某种程度上给翻译带来认知难度,为译者制造了翻译陷阱。部分该类词语译时应根据语境和具体专业知识,确定词语具体所指的事物、概念等,对字面义做适当的调整、变通,从意义上找到中文的对等译法,将其含义明白晓畅地表达出来。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译词臻于至善,在生动性、透明性和准确性三者之间达成平衡;很多时候难以兼顾三者,译者需将准确性、透明性置于首位,否则后果将是损害原词信息,和汉语译词的正确性或可理解性。
注释
文中示例用词及释义皆出自王晓鹰、章宜华所著《英汉医学词典》和维基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1篇11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发育;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添加辅食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6(c)-0155-02婴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婴幼儿的营养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其今后各方面体质的发育发展。婴幼儿时期对婴幼儿的喂养方式直接影响其营养发育状况,因此研究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方式并对其进行普及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本市共580名婴幼儿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市0~18个月婴幼儿580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其中0~4个月的婴幼儿117人,5~6个月的婴幼儿123人,7~12个月的婴幼儿160人,13~18个月的婴幼儿180人。所有婴幼儿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婴幼儿无明显疾病,胎龄37~42周,并且没有先天性疾病或异常。
1.2研究方法
利用访谈形式对婴幼儿的父母进行定期跟踪访谈调查,制作调查表格进行比较研究。考察指标为[1]:利用精确度5g的ACS型电子称测量婴幼儿体质量,利用精确度为0.1cm的WB-Ⅱ卧式婴儿身长测量器测量婴儿身长。对喂养方式进行分类,母乳喂养:指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仅单纯进行母乳喂养,未加用其他乳制品和代乳制品;混合喂养:指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和乳制品或代乳制品的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指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只进行乳制品或(和)代乳制品喂养,不进行人工喂养。对辅食添加时间进行分类:4个月(包含4个月)前添加辅食为过早;6个月添加辅食为过晚;4~6个月添加辅食为合理。评定标准为[2]:W/A(体质量除以年龄)低于2个标准差以下者去掉,W/A低于均值减1个标准差的定为营养稍差,其余为营养正常。
1.3观察目标
4个月内不同的喂养方式下婴幼儿的营养发育状况,各种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的影响及对比;辅食添加后,辅食添加的频率对婴幼儿的营养发育的影响,不同时期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的区别。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频数及频率来表示病例数及所占的比例,两组间恢复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市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数量为117例,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比例为63.24%,完全不用母乳喂养的比例为16.24%,采用混合喂养的比例达20.51%。本市居民对婴幼儿仍主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喂养。0~4个月(包含4个月)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4.32%,采用人工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52.63%,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5.00%。4个月(包含4个月)内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状况显著较采用人工喂养方式的婴幼儿好。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状况与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幼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状况情况[n(%)]
辅食添加的频率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影响情况显示,小于4个月(包含4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10%,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6%,大于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50%,不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34%。4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为婴幼儿添加辅食,婴幼儿营养稍差和营养正常的比例相差不大,4~6个月为婴幼儿添加辅食,婴幼儿营养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营养稍差的比例。具体见表2。
3讨论
对于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的相关性的分析在国内并不多见,但是随着我国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加快,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该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引起各专家学者的重视[3]。母乳喂养在我国仍是主要的喂养方式,尤其是对4个月以下(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该时期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营养发育比其他方式有着更明显的优势[4]。关于辅食添加的时间和频率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研究还不完善,但已初步达成辅食的添加时间和频次对婴幼儿有较大影响的共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在4个月以下(包含4个月)采用母乳喂养的其发育状况较采用人工喂养方式喂养的有较明显的优势。采用母乳喂养的与混合喂养的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影响并不显著[5-6]。婴幼儿在4个月以下(包含4个月)添加辅食的,对其营养发育的影响不明显;在4~6个月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发育状况显著高于不添加辅食的;在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或不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发育状况显著较差。可见4个月以下是否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影响不大;4~6个月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影响重大,该时期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期[7];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影响较大。
研究组认为,本市市民对婴幼儿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普遍的认识,对辅食添加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整体仍然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本市市民对婴幼儿的喂养仍多以采取传统方式喂养为主,未有效利用食物资源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是导致本市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低下、营养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今后本市应当加大对婴幼儿科学喂养方式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措施向广大市民普及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方式,帮助市民改变观念,转变不良的喂养方式,提高本市婴幼儿的发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秀华.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7,12(10):112-113.
[2]李应莲.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四个月婴儿发育情况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03,22(2):221.
[3]杨媛媛,王懿,杨文方,等.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的关系(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6(11):67-69.
[4]孙会,洪银慧,夏红玲,等.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现状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23(11):229-230.
[5]孙聪颖.婴幼儿喂养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J].中国妇幼保健,2010,12(8):117-118.
[6]许少琼.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智力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54-155.
医养结合的含义范文篇12
一、从词汇角度分析
1.医学英语大量使用了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医学术语。由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曾先后对医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希腊语与拉丁语词汇丰富,词汇意义单一,构词原则简单,构词能力较强,所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绝大多数医学英语术语都是由希腊语词素和拉丁语词素合成的。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医学英
语术语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直接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医学专业词汇,仍然保留了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原型,例如来自拉丁语的词汇:cerebrum(大脑)、uterus(子宫)、stupor(昏迷)等;来自希腊语的词汇:thorax(胸)、pharynx(咽)、stasis(停滞)等。利用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素(词根或词缀)通过派生的方法组合成医学术语,这些派生词在医学英语词汇中数量最多,例如: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electro-电,cardio-心,-gram图)、bactericide(杀菌剂,bacterio-细菌,-cide杀)、hypertension(高血压,hyper-高,-tension紧张)、uterography(子宫造影术,utero-子宫,-graphy造影术)等。
2.医学英语词汇经常使用两栖词汇。医学英语词汇的另一来源是借用普通英语的词汇。在医学专业文章中有许多普通词汇用作医学专业术语时,具有与普通意义不同的医学涵义,这些词汇简称为两栖词汇。两栖词汇大约有800~900个,它们在医学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所占地位也很重要。两栖词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引申词汇,这类词的医学含义与普通意义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是普通含义的引申或转化,容易被理解与掌握,例如delivery(投递,交货-分娩)、appendix(附件-阑尾)、attack(袭击-发作)等;另一类是独立词汇,这类词汇的医学含义与普通意义没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不是普通含义的引申,所以不能从普通含义推断其医学意义,例如:culture(文化-培养)、pupil(小学生-瞳孔)、stool(凳子-粪便)、humor(幽默-体液)、complication(复杂-并发症)等。
3.医学英语较多使用缩略语和专有名词转化来的词汇。从构成上看,医学缩略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由组成该缩略语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顺向或反向构成,例如: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组成缩略语单词的小写首字母加圆点构成,例如:t.i.d.(拉丁语处方用词,一日3次)等;由单词中的几个字母大写或小写构成,例如:flu(influenza,流感)、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等。缩略语的使用节约了时间和篇幅,使得医学英语词汇与词组的表达简洁明了,易于记忆。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
1.多用一般现在时。医学文章多数是陈述客观事实,如叙述某个系统的结构、功能,某种疾病的症状、病理、预防等,所以一般现在时较为多见。
Immunizationistheprocesswherebyapersonismadeimmuneorresistanttoaninfection.(Unit7,Text2)
2.被动语态使用相对较多。医学文章以叙事为主,主动语态屡见不鲜,但科技文体常为显示其客观性,避免感彩,句中常不用象we,you,I等主语,有时为了强调所说的事实(动作的承受者),有时并不知道或无需知道动作的执行者,基于这些原因,医学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秦秀白等作过统计,科技文体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要比文学文体多5~6倍,如下列句子:
(1)Seasonalinfluenzaischaracterizedbyasuddenonsetofhighfever,cough,headache,muscleandjointpain,severemalaise,sorethroatandrunnynose.(Unit2,Text2)
(2)Anearinfectionmeansthatthemiddleearisinfected.(Unit5,Text1)
3.用one,person,代替you或we来表示泛指的概念如:
(1)Beingbittenbysomeonewhoisinfected.
(2)AliverofapersoninfectedwithhepatitisBswells.(Unit8,Text2)
4.句子完整,复杂句和并列句多,简单句少。有人统计过在医学英语中简单句占15%,并列句占35%,复杂句占50%;所以医学英语中长句多,短句少,含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宾语从句的这些长句能表达较多的信息,且能表示信息之间说明、解释等内在关系,也体现出医学文体富有的逻辑性。例如:
(1)Ischemicstokesareultimatelycausedbyathrombusorembolusthatblocksbloodflowtothebrain.(Unit15,Text2)
(2)Onedefiningfeatureofacanceristherapidcreationofabnormalcellsthatgrowbeyondtheirusualboundaries,andwhichcantheninvadeadjoiningpartsofthebodyandspreadtootherorgans.(Unit9,Text1)
5.频繁使用插入语。医学文章中句子的容量较大,含有的信息较多,除使用主从复合句外,也常用插入语的形式对叙述的事物进行补充说明使表达更全面。如:
(1)Particularlycommontimesforwomentobecomedepressedareafterchildbirth(postnataldepression)andthemenopause.(Unit17,Text1)
(2)Thebloodvesselsbecomenarrowerandlessflexible,alsoknownasatherosclerosis(orhardeningofthearteries.)(Unit6,Text1)
三、从文体修辞角度分析
医学文章多是说明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它的语言风格重在准确严谨,而不追求表达的艺术价值,故在文学作品中多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在医学英语中十分少见。
1.汉语用动词的地方,在医学英语中往往用名词来表示,如:
(1)Carbondioxideretentionisamajorrestrictiontotheuseofsedatives,tranquilizers,ornarcoticsinheartfailure.
二氧化碳蓄积是对心力衰竭限制使用镇静、安定或麻醉等药物的主要原因。
(2)Theoccurrenceofpepticulcerinsomepatientswithhiatalherniamaynecessitateconsiderationofbothdiagnosis.
对一些裂孔病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时,须考虑两种疾患的诊断。
2.医学英语还广泛地使用名词词组,简洁而确切地表述某一概念或事物。如:earcough(耳性咳)、heartfailure(心力衰竭)、serumbilirubinlevels(血清胆红素值)。
四、小结
笔者通过分析教材《新编实用医学英语教程》,简单介绍了医学英语在词汇、语法、文体修辞方面具有的一些语言特点。由于语言具有的复杂性及多产性,还有更多的特点,如语法方面的否定、定语移位等特色有待于语言教学工作者去研究和探讨。医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不同角度了解,便能更好地掌握医学英语,借此工具去阅读国外医学书刊、杂志,从中获得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永安.新编实用医学英语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
人口普查调查范例(12篇)
人口普查调查范文篇1一、前一段工作开展情况(一)及时组建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去年7月份,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政字[2009]132号文件,成立..
-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范例(12篇)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范文篇1【关键词】东方主义魏特夫超越大概在美国学者中,像魏特夫这样引起国内外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强烈关注的并不多见。他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提出的..
-
非遗保护的措施范例(12篇)
非遗保护的措施范文关键词: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流逝,国家对其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大,同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这..
-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例(12篇)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篇1关键词:南方雪灾拉尼娜现象应急管理在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使南国大地蒙受重大损失,交通受阻、城区停电、民房倒塌等现象。这次冰雪灾害对我国南方地..
-
生物医学工程现状范例(12篇)
生物医学工程现状范文篇1关键词:审美意识;审美活动;审美对象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
-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影响范例(12篇)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影响范文篇1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管理;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也需要不断转型,营改增是我国企业发展转型的要点,不管是最初的试点还是后来的推广..
-
关于生活垃圾的分类范例(12篇)
关于生活垃圾的分类范文篇1【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活垃圾分类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及垃圾分类概述循环经济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并得到不断深化和实践。目前,国内普遍意..
-
突发事件分析范例(3篇)
突发事件分析范文篇1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问题异常突出,严重威胁人民宝贵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例如,20__年的韩国大邱地铁火灾;高雄地铁、新加坡地铁..